私了:法庭外的荒唐闹剧-私了=压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案例】

    荒唐父母贪钱财四千"了结"强奸案

    大哥,今儿个村长和各位街坊邻居都来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好?本来呢,我是想报公安局的,可又一想,咳,乡里乡亲的,不合适……"

    今天书记、村长都在,我就当面将钱点给你,了结了此事,不过你得立个字据,免得空口无凭……"

    世界之大,真是无奇不有。

    听说过花钱就能"了结"强奸案这档子事儿么?不久前,在吉林省舒兰县金马乡新立村周家屯就发生了这么一场令人深思的闹剧。

    起邪念幽灵夜入民宅

    施小惠色狼奸淫幼女

    时间转回到1986年12月20日。

    时针指到夜七、八点钟之间。

    本闹剧主角之一,年近弱冠的尹德昌,外号"尹三",首先登场。他是应姨夫胡甲之约,前去为其烧炕看家的。偌大个小伙子,干这么点活儿还不是手到擒来,轻松加愉快!

    轻松归轻松,愉快归愉快,可就是挨到晚上七、八点钟时,孤单单,面对徒见四壁的姨夫家,一种百无聊赖的空虚感神差鬼使般袭上他的心头,弄得他抓耳搔腮,坐立不安,不知该干点什么才好。

    正当此时,他忽然瞥见和姨父家住对面屋的代乙家亮着灯,像找到救星似的。他没假思索,便推开了代乙家的门,指望在那儿说闲扯谈,打哈哈取乐捱时间。

    哪曾想,代家的大人一个也没在家。空旷旷的屋子里,只剩下躺在炕上睡觉的九岁女孩代丙。

    沮丧的尹三转身就要出去。可刚挪了两步,又像钉子一样钉住了。他的心里不知被什么东西鼓躁了一下,使他周身的血液顿时变成了无数条长虫,迅速地上下蠕动,弄得他手脚发热,脸蛋子发烧,耳根子发酸,两只眼睛冒烟。你道是咋回事儿?原来,他猛的想起了他的"铁哥们儿"--因犯强奸罪被判了七年徒刑的赵金凤曾"深有感触"对他说:"男女间那事儿绝对好玩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自那时起,未曾体验过的"男女间那事儿",便像磁石一样,时常勾起他心灵中梦魇般的幻想和苍蝇逐臭般的渴念。然而,由于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的原因,他一直也未敢"体验"。

    可是今天,不,就是现在,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邪念像受惊的野马,瞬时便冲垮了理智的栅栏。他两步便折回炕沿跟前,拽过来睡在炕里的代丙,掀起了她的被子。不巧,代丙被他惊醒了。她懵懂地望着他,他立刻从兜里掏出四分钱塞给她,对她说:"咱俩……"没等代丙搭话,淫心荡漾的他早已按捺不住自己了……一起奸淫幼女案就这样发生了。

    心儿虚尹三如实招供

    头儿混夫妻指女讹财

    正当尹三得意忘形地"体验"时,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

    原来是本闹剧的第二主角--代丙妈从邻居家喝喝咧咧地唱着秧歌调回来了。

    这下,尹三可慌了神儿。只见他匆匆如丧家之犬,忙忙如漏网之鱼,提拎着裤子,一下子就窜回了姨父家。

    代丙妈推开房门,发现本来睡在炕里的孩子,这会儿却趴在炕沿边上抽抽嗒嗒地哭呢。她觉得有些蹊跷,便走过去问:

    "你咋的啦?"

    "有人整我了,可疼了。"代丙说。

    她掀开孩子的被子,登时全明白了,便急问:

    "他上哪去啦?"

    代丙一指:"上那屋去了。"

    她立即叮嘱道:"你别吵吵。"说着便急三火四找回了本闹剧的第三主角--代丙的爸爸代乙。代乙一听这事,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咣当"一下就闯进了对面屋。

    此时,惊魂未定的尹三正煞有介事地看书呢。当他看清闯进来的这个人时,煞白的小脸儿"腾"地一下变得通红。这掩饰不住的一切早被代乙看在眼里,他强耐着性子问尹三:

    "你刚才干啥来的?"

    尹三假作镇定地说:

    "我没干啥呀。"

    见他还在耍赖,代乙气得不行,便厉声说:

    "你不说,我找你爸去。"

    说话间便找来了本闹剧的第四主角--尹三的父亲尹丁。但他觉得还不妥,遂又打发人找来村长冯子,还有屯邻李丑、祖寅、向卯及村卫生所大夫等一千配角演员。

    尹丁来到代家一看,就啥都明白了,他恨恨地说:

    "这小子真不是人,不是人。"

    代乙指着还在哭泣的代丙问尹三:

    "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知,尹三的嘴竟像被焊死了一样。见此情景,尹丁气得浑身直哆嗦,说话声也变了:

    "你聋啦?还是哑啦?到底是不是你干的?你个小孽种!"

    结果,尹三还是不吭声。

    气红了眼睛的代乙,这下可真被他惹翻了:

    "好,你不承认,我上金马告你去!"

    一听这话,尹三一下子就慌神儿了,他嗫嚅着默认了自己的所为。但却羞于直接承认,而是转弯抹角地问:

    "那得咋写呀?"

    写?这句不着边际的话,一下提醒了代乙。

    "对!你先写个承认书,完了大伙合计合计,这事就算拉倒。"

    于是,由尹三口述,祖寅代笔的承认书便写出来了。写完承认书,时间已是很晚了,于是各位闹剧演员便四下作猢狲散。

    人们走后,代家两口子怎么寻思怎么不是味儿,他们躺在炕上一合计,光这么写一纸承认书能顶个啥?何不乘机讹他一把,让他老尹家出出"血"?对!就这么着。他们要是肯出"血",这事儿蔫悄儿地也就算拉倒;要是不肯,没说的就上金马去告他。主意已定,两口子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天底下哪找这等便宜事?这才称得上"因祸得福"。哈,还是常言说得好:人无邪财不富嘛。

    如此这般,两口子兴奋得一宿也没睡踏实。于是第二天,本闹剧"高潮"部分便扯开了大幕。

    欲"私了"两家一拍即合定"价码"尹丁四处赊借第二天吃过早饭,在尹丁串联下村长冯子等一行人很快便来到了代乙家。

    此时,心怀叵测的代乙便欲擒故纵地冲尹丁开了腔:

    "大哥,今儿个村长和各位街坊邻居都来了,你看这事怎么办好?本来呢,我是想报告公安局来的,可又一想,唉,乡里乡亲,在一屯住这么多年了,人不亲,土总还亲吧?我要真这么一捅咕,尹三叫公安局一收拾,就打别人说啥我自个也觉得有点太那什么了。你看这事--?"

    代乙一边瞟着表情复杂的尹丁一边试探着问。

    其实,尹丁心里早打好了小九九。代乙话里有话,他心里明明白白,现在他尹丁无论如何是得豁出一头儿了:要么出钱,私了;要么要儿子蹲笆篱子去。横打竖磕,他终于下了定盘星:

    "这事能在本屯私了更好不过了。"

    一句话正中代乙两口子下怀。

    尹丁的话刚出口,代乙的媳妇就迫不及待地在炕上喊着:

    "私了?私了你给八千元吧。八千元能把名誉买回来。"

    一听这么大个数,尹丁的脑门儿上登时沁出了虚汗:

    "八千?八千就得豁出人来了。"

    眼看这事儿要玩完,代乙使劲剜了一眼媳妇,忙捡起话碴儿:

    "大哥,你别听老娘们瞎咋唬,要是同意花钱,实买惠惠,你就花个娶媳妇钱吧。"

    旁边一配角问:

    "娶媳妇得多少钱?你得说个数呀。"

    "那就照着四千五拿吧。"代乙定了价码。

    尹丁犯难地说:

    "四千五,我一时也拿不出哇!"

    代乙立即给他指路子:

    "你不会先拿三千,余下一千五先赊着,到秋后再给就行。"

    尹丁仍然摇头:

    "那也够呛呀!"

    一听这话,代乙可真急了:

    "得,咱也别这么闲磨嘴皮子,干脆,我上金马,省着你犯愁。"边说边推起自行车就要往外走。

    这一着杀手锏可真灵。尹丁顿时慌了神儿,一把扯住代乙:

    "我不没说不给钱么?"他可怜巴巴地说:"你总得容我寻思寻思。"

    "还寻思啥呀,八千元你拿不起,咱不说啥,可四千五你总得拿吧?这你要再不拿,实在说不过去了,俺孩子那么小,生就给祸害了,你们老尹家还想咋的?"说到这会儿,代乙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该就坡下驴了,他的心明镜似地知道,尹丁确实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便"狠狠心",又煞煞"价",显示出一副宽宏大度的姿态:

    "唉,行啊,你有难处,我也知道。要不这么得了,你就照四千元现金给,你呢,也别嫌花得多,我呢,也不会嫌给的少。咱们一事两将就,你看咋样儿?"

    代乙如此"宽宏大度",尹丁还能说啥,他只有一狠心,一咬牙:

    "行,就这么着吧,谁让咱摊上这事儿来的,不过,我手头确实没钱,得现去赊。三天给,中不?"众配角一哄声地说:"有啥不中的?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代乙还能这么不通人性?你快麻溜着掇钱去吧。"

    听了众人的话,尹丁如释重负,像获大赦令的战犯一样,当下便心急火燎地四下张罗借钱去了。

    出重金买个息事宁人订协议书记村长担保说是三天交钱,可在这本来就不咋富裕的山村,又赶上傍年临节用钱之时,哪那么容易就凑足四千元?万般无奈,尹丁只好又递小话,又找保人,总算是争取了五天宽限。到了第八天头上,四千元钱终于给弄够了,他长长出了一口气,来不及想别的,立马预备下一桌酒席,找来了村支书杨一、村长冯子及另外几位在村上较有威望的"屯大爷"作保人。

    一切准备就绪,私了最后一场戏便在饭前紧张地演出了。

    四千元钱--甭管是借的还是花高利"贷"的--在怀里揣着,尹丁说起话来好像也仗义了许多。

    "今儿个把书记、村长和大伙儿找来,不说你们也都清楚为啥事儿,我就不罗嗦了。钱,我弄足了,一会儿就当着大伙的面点给代乙,四千元蹦子儿不少。不过,光给不行,村领导也都在这,是不是得立个字据?空口无凭,以后你代家再告,我上哪说理去?"

    有人搭腔:

    "对对,得立个字据,省着以后出叉子。"

    尹丁接茬又说:

    "还有尹三写的承认书,交完钱,是不是也得抽出来?"

    又有人搭腔:

    "那没说的。"

    可是,得怎么个写法呢?代、尹两家都不认可在那上写明"强奸"的字样;不愿标出私了的真实价码,怕万一出个一差二错,落个人财两空、鸡飞蛋打的后果,岂不白费了一阵子瞎劲儿?

    这会儿,还是尹丁来得快:

    "赔偿费别写四千元,就写四十元。这么的,外人看不出毛病。"

    在他启发下,代乙也来了灵感:

    "干脆,赔偿理由就写两家因民事纠纷一案,代丙受害得了。"

    就这样,秉承着尹、代两家当家人的意志,由祖寅代写的一纸打着埋伏,却藏头露尾的《协议书》便出笼了。

    协议书一式两份写就,各保人按完手印、签完名后,尹丁便把四千元现款点给了代乙,并要回了承认书,当场撕毁。

    至此,这场有村支书和村长参加作保的私了闹剧的高潮部分便接近尾声了。列位饥肠辘辘的闹剧丑角早等不及了,忽拉一下便团团围上了酒桌,推杯换盏,吆五喝六,祝贺这场私了闹剧"圆满结束"。村支书杨一和村长冯子更是喜风得意地为在他们参与下,为民作主顺利"调解"了这场"民事纠纷"而多干了三四杯老白干。

    露天机有人匿名上告难私了罪犯终落法网然而,包括支书和村长在内的这一帮法盲高兴得太早了。墙再厚也会透出风来。这出私了闹剧落下帷幕不久,便有人写匿名信上告到法院,要求从速调查,依法处理。1988年元月5日,法院将上告信转给县公安局,公安局立即对此案展开侦察工作。经过办案人员艰苦细致的查证、核实,掌握了大量证据,终于使险被这场私了闹剧淹没的强奸案真相大白了。

    强奸犯尹三终于在1988年2月15日被绳之以法。

    (作者:导明)

    【点评】

    以"钱"作为达成"私了"砝码的案件占的比重不小,在这类"私了"案件中,受害方认为被害已成事实,即使"公了"追究了加害人的刑事责任,自己也还是一无所获,不如由加害人"赔"给自己一定数量的钱来得"实惠";而加害方则认为,告到司法机关后果堪忧,不如"花钱消灾"。这是贪财思想在作孽。然而。在以金钱作"私了"条件的幕后交易中,受害者合法权益很难真正从中得到完全的有效赔偿,反而让加害者逃脱法律的制裁。尤其是在众多角色参与的"私了"中,法律完全形同儿戏,严重践踏了法律的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14岁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犯前两款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二款规定:

    窝藏或者作假证明包庇其他犯罪分子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包括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读者朋友,请您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根据本文披露的事实,判断这起"私了"案件中有关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案例】

    儿子遭绑求地痞贻误破案得教训

    七岁男孩孟庆旭,突遭绑匪杀害,抛尸于排污沟的涵洞内。

    谁会想到,孟庆旭失踪后他的家人竟有案不报,不但对公安机关隐瞒案情,反而不惜重金巴结地痞、流氓,把寻找亲人的希望寄托在这伙人身上,造成案情扑朔迷离,延误了一次次侦破的有利时机,致使绑匪一再逍遥法外!

    可怕的约定

    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镇新华村小学的育红一班学生孟庆旭突然失踪。历来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的孟召文夫妇和他的父母闻讯以后,立即四处寻找。找遍街头巷尾、亲戚朋友,未发现孟庆旭一点踪迹。

    11月20日晚10时,孟召文在家门下发现一封匿名信,信中称:"你等我电话,拿二十万元钱,不能报警,否则杀!"庆旭被人绑架了!匿名信犹如晴天霹雳,吓得孟家人呆若木鸡,一连几天,孟召文接连收到三封匿名信,指令孟召文送钱地点、行走路线,并告诉孟家孩子现在他们手中,不许报案,否则杀死孩子。

    焦虑像火一样,炙着孟召文一家,他们以自己善良的本能来对待毫无人性的绑匪,在不断接到匿名信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敢向公安机关报警,生怕公安机关破案未果,断送孩子的生命。他们想,绑票是为了钱,为了救出孩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认了。一家人约定,自己办好这事,不向公安机关报案。

    孟家开始在四周村街张贴,广播寻人启事,组织多路寻找人马,更令人悲哀的是,他们把走路歪着膀、看人斜着眼的那些地痞流氓请为上宾,不惜重金求这些"黑道人物"帮助查找。

    孟家的寻人紧锣密鼓,但一直没有头绪,但他家收到的各种不同笔迹要钱的匿名信一下子达到了13封,匿名电话也接连不断,使孟家陷入迷雾之中。

    不请而至的民警

    11月24日上午,孟召文的弟弟孟如利,背着孟召文一家,带着收到的两封匿名信偷偷地走进了东沽港派出所报案。这一重大警讯立即引起了安次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孙卫克局长指示:"虽然受害人一家不相信我们公安机关的侦破能力,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观望,要牢记卫士使命,秘密进入案发地,隐蔽侦查,严密控制,选准出击时机解救人质,严惩犯罪分子。"

    主管刑侦工作的副政委孟庆江率刑警八中队在夜色中来到了东沽港派出所。

    孟召文一家得知后,急如星火,找到东沽港镇派出所,进门就跪在了地上,连哭带说:"请公安局千万别插手,我们不怕花钱。"并向在场的民警当场质疑:"如果你们插手,破不了案,救不出孩子,谁负责?"依据受害人一家的态度,孟庆江副政委采取了曲线迂回的方式,答应了被害人一家的请求。指示参战民警要注重方式,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秘密监控,开展工作。

    涵洞下的男童尸

    侦查工作拉开战幕以后,绑匪也加快了与孟家联系的频率,多次打来匿名电话、写来匿名信,向孟家索要巨款赎出孩子。孟召文一家隐匿了这些重要线索,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私下里空抱希望,寄托绑匪大发慈悲,暗中频频与绑匪联系。他们先后按照绑匪指定的地点,多处接头送钱,均未成功。孟家还商定,给绑匪回信,索要孩子身上的一件东西,证明孩子是否在其手中,并答应如果见到孩子的东西,立即送钱。12月23日晚,在孟家门外又发现了孟庆旭穿的一只白色旅游鞋,内有一封叠好的匿名信,内容是:"星期二带好20万,晚8点孟召文一人拿着钱,在津保公路上向西走,给钱就放人。"孟家见到孩子鞋以后,忐忑不安,深感吉凶难测。为了救出孩子,孟召文将自己开办毛衣厂积攒的16万元现金,密缝在一条秋裤腿内,由女婿陪伴,于晚上8点乘车来到了津保公路,孟召文腰缠巨款独自一人沿路肩向西行走。此时,津保公路车辆来往如梭,车灯交织,当他走到公路北侧两个加油站之间时,只见一辆红色大发车停在路边,右侧车门玻璃早已打开,开车人戴一副宽边眼镜,用深色上衣蒙着头,没等孟张嘴就说:"把你书包里的钱扔上车。"孟急着问:"孩子呢?"车里回答:"好着呢。"孟连忙解下围在腰中的16万元现金扔进了车内,跪在公路边哀求开车人,问什么时候放出孩子,开车人说了一句:"明天早晨。"接着,大发车迅速离去。

    交完赎金,孟家左等右盼,仍不见孩子的踪影,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才向公安机关报了案。殊不知,安次公安分局民警早已为侦破此案工作多日,这迟来的警讯使侦查工作就此全线出击,孙力克局长迅速调集两个刑警中队、四个派出所的警力进驻东沽港全力侦破。

    1998年1月13日,河北省固安县警方通知安次分局:在该县支子营乡一排污沟的涵洞内发现一具男孩尸体,经技术鉴定,该男孩已在水中浸泡数日,尸体高度腐烂。孟召文一家现场反复辩认,认定死者就是自家的掌上明珠孟庆旭,孟召文顿时昏倒在沟边。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一一·八"绑架杀人案,震动了安次区,引起了廊坊市委的关注,市、区两级领导多次亲自督办此案,市公安局局长李云隆、副局长李晓峰亲自到侦破一线,与参战民警共同谋划侦破方案;安次分局局长孙卫克、主管刑侦工作的副政委孟庆江挂帅指挥。刑警大队长杨建平、副大队长李建国、刘艳辉与民警们在案发地盘灶开伙,同睡冰屋冷炕,昼夜奋战。在案情分析会上,孙卫克局长精辟分析,依据绑匪熟悉本地路线,知晓村情、了解孟召文家庭情况这一系列特点,把侦破主攻方向划定在东沽港镇新华村及周围几个村庄,并根据绑匪心狠手辣、要钱心切、不计后果这一特征,将年龄在20-25岁、有前科劣迹、或有债务在身、急需钱花和收入不符、突然暴富的本地青年列为重点摸排对像。侦破指挥部决定,一是开展全面调查走访,发现案件线索,二是深人做好孟召文一家的工作,使其从后悔和悲伤中解脱出来,回忆发案以后的过程,配合侦破工作。

    由于此案发生后,有较长时间孟家向公安机关隐情不报,错过了一次次战机,加之绑匪拿到巨款后,有较长时间的隐匿时间,增大了侦破的难度。指挥部只能将孟家作为侦破的主要目标,查环节、查电话、查联系地点和接发匿名信的整个过程。查与孟家有过来往、熟知详情的一切人员和亲属。

    当市局副局长李晓峰、安次分局局长孙卫克再次来到孟家时,孟召文才颤微微地拿出了绑匪写给他家的13封匿名信,经技术人员对笔迹鉴定,其中有四封匿名信同出一人之手,次次索要赎金20万元,经分析辨认这四封属绑匪所为,其它属于不法之徒趁机敲诈。通过技侦人员的认真鉴定,四封匿名信的信笺,使用的是印有安次区东沽港镇先锋村委会字头的办公用纸。民警通过调查了解:1997年4月19日先锋村委会共印制办公用纸160本,这些办公用纸去向多处,有的家里上学的孩子当了草算纸,有的传到左邻右舍,有的当了手纸倒在了垃圾堆。孙卫克局长下令,清点办公用纸,缩小侦破范围。参战民警出村人户,沟坎坑沿,学校学生,找遍先锋村,搜集回来122个整本、13个半本及528张散张,但仍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后又利用匿名信笔迹,对127名可疑人员进行了隐蔽侦查,也没有新的进展。侦破工作再度陷入僵局,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蜘丝马迹觅歹徒

    在追踪办公用纸去向过程中,先锋村三队队长郭会占纸张去向不明,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郭会占有村里的办公用纸,结交人员复杂,其子郭克军会驾驶汽车,妻子是吉林省人,近几年,郭会占将东北的亲属数人介绍到邻近的得胜口村、马柳村等地打工。郭克军曾在孟召文个体毛衣厂打工,熟悉内情,认识孟庆旭;再者,郭、孟两家相距仅300米,有投送匿名信的有利条件。但在调查中,孟召文本人却讲,郭克军这孩子见人不笑不说话,十分老实本分,在对郭氏父子二人进行笔迹鉴定时,均与匿名信笔迹存有差异,不能认定。

    指挥部再次指挥民警,抓住疑点,从外围突破,掌握案发后郭克军的行迹和活动情况。

    民警加强了与郭家的接触频率。在调查中,有群众说郭克军前些日子曾开过一辆黄色松花江面包车,当询问郭克军本人时,他自称是在给廊坊兴安市场一个叫张光臣的开车。郭还讲:张光臣还为他买了个BP机,现在张已回河北省静海县老家过年。民警查遍兴安市场和市场工商管理部门,没有找到张光臣的确切住址,却在静海县西柳城村郭克军妻子的表姐吕某某家中发现了郭克军存放的那辆黄色大发车及郭买车的全部手续,吕某某说:"郭克军已把车在此存放二十多天,一直未来将车开走。"在吕某某家还查出了郭克军12月26日购买的BP机。参战民警依据购车手续查证,这辆面包车是郭在1月8日,花了2.3万元从万庄镇购得。郭克军为什么说谎,他的大批款项来源何处?在调查中,郭家提供他家理财大权一直由郭会占掌管,郭克军随身零用钱不超过30元,从钱款数上分析,郭克军作案的概率加大,成为重点嫌疑对像。

    迎春过节的爆竹已响遍农村,正当民警加大侦破力度的时刻,一个重要情况传到指挥部:"郭克军去向不明。"孙卫克局长、孟庆江副政委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狐狸终于露出了尾巴。

    逃到天涯也枉然正月初七,春寒料峭,参战干警远离家人,舍弃团聚,把侦破工作向纵深推进。通过对郭家认真的搜查,在其家镜匾后查出郭克军在廊坊市区香都花园购买楼房合同书一份,已预交了九万元的购房和装修费用,在其妻的梳妆匣内发现郭克军写给妻子的亲笔信一封。经技术鉴定,笔迹与匿名信笔迹相同,取得了郭克军参与绑架、杀人的关键证据。为了掌握郭克军的落脚藏身之处,民警昼夜走访,终于从一个与郭克军有来往的王某某处获取了一条重要线索,郭克军失踪后,曾用手机给其打过传呼。拒此,指挥部认定,郭已潜逃到吉林省东丰县的岳父家藏匿。

    正月初九,孟庆江副政委、刑警副大队长崔会民率民警踏上了缉捕征程。在大雪飘飘的北疆,蹲守15个小时,终将绑匪郭克军擒获。经审讯,郭克军伙同在廊坊打工的妻弟吕成生(吉林省东丰县人)多次密谋,于11月18日将孟庆旭绑架,杀害于固安县知子营乡一涵洞中,而后数次用匿名信、匿名电话向孟家索要巨款16万元,购得楼房、手机、BP机、汽车,二人分赃。郭克军落网后,刑警大队又再布战局追捕吕成生。

    1998年2月18日,先锋村前的一片空地上,万头攒动,安次公安分局公捕郭克军的大会在此举行,三乡五里的近万名群众拍手称快,连称民警破案如神,但又无不惋惜地说:孟家太糊涂了。

    孟召文一家十分感谢民警为孩子昭雪申冤,后悔不迭地说:"我后悔呀,这用命换来的教训告诉我,有病就得去医院,有警就得去报案。"

    (作者:柴振-李松)

    【点评】

    孟庆旭失踪后,其家人有案不报,不但对公安机关隐瞒案情,反而不惜重金巴结地痞、流氓,更有甚者,当地方公安机关进行秘密侦查、严密控制,准备选准时机解救人质、严惩犯罪分子时,孟庆旭的家人非但不协助,反而哭求公安千万别插手,称他们不怕花钱,一味想私自了解,结果,尽管孟家使用了浑身解数想私了此事,不但未遂心愿,而且向其索钱的匿名信一下子达到了13封,最后落得了儿子被害,16万被索走的结局。倘若孟氏全家有很强的法制观念,有案便报,寻求公安帮助,肯定不会如此。呜呼,"私了"的教训够深刻的啦!

    第六编私了=官了

    在我国,特别是农村地区,有的老百姓犯了案子,大都不愿找法院,而是去找当官的。这种习惯的形成,客观上是"人治"的历史影响没有得到消除:"大老爷"集各种权力于一身,历来如此。主观上,由于"人治"的影响,当事人大都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什么法官不法官,最后还是当官的说了算。

    从道理上说,权力再大也不能置于法律之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案子不借助于权力就是判不了,受害者有冤也无处诉。有些案子非得领导同志批示,才能将逍遥法外的罪犯捉拿归案。

    老百姓找当官的告状,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认定当官的可以为他们主持公道,而当官的也确实可以满足他们的部分愿望:原告得到某些补偿,被告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这中间起作用的就是权力。以权代法在私了案中十分常见。

    然而,官了毕竟还是"公了"。由于官了的案子不具有法律效力,多半不可终止,因为当事人一方不服或当时服了事后反悔或嘴上服了心里不服,都可以把案子延续下去,他们会无止境地找领导,一级一级往上找,直至找到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就要为人民作主,老百姓有了冤来找政府,政府领导人责无旁贷要过问。为了倾听人们的呼声,为了关心人民的疾苦,我们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设有信访机构,在领导的"过问"下,人民群众中有许多冤案、假案、错案通过信访渠道得到了妥善处理,由此有些老百姓更加坚信,老百姓的官司只有找政府领导才能打赢。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怪现像:

    一些信访机构成了"第二法庭",小自邻居纠纷,大至杀人越货,形形色色的案子潮水般涌来;

    一些部门的领导用行政手段处理了许多应当由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

    有的领导甚至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后以权压法,插手某些案件;

    如此种种,无不是对正常法律秩序的干扰。"官了"充其量不过是私了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只不过是由领导充当调解人或监证人,比当事人双方面对面地私了多了一个"旁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官了"恰恰表现了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对"私了"起着诱导作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