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辈们的读书生活-中央党校里的“特殊学员”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觉得,彭德怀搬到吴家花园以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理论方面,可以说是进步相当快。至少有很多新鲜名词,都是我以前未曾听他说过的。

    在我看来,在彭德怀的一生中,赋闲京郊吴家花园这一时期,是他思想负担最重,精神上最为苦闷的时期。他的思想相当矛盾,一方面他信赖党、崇敬同苦共难过来的老战友毛泽东;一方面又认为自己没有错。

    帮助彭德怀从理论上分析“大跃进”、浮夸风等“左”的错误,应该说得力于他的理论学习。从时间上说,住在吴家花园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清闲”的时期。他有较充分的时间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针对当时国家的状况,分析研究问题,力求找出解释和解决的方法。

    静下心来读几年书,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彭德怀在庐山会议期间就想到的。战争年代,彭德怀没有条件与机会专门读书。入党前,彭德怀只读过一本《共产主义ABC》,看过一本《通俗资本论》。那时彭德怀想:我也是入党几年的党员了,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书籍还没有着边,自己是“多么需要革命理论武器啊!”

    红军时期,有一次,毛泽东寄给彭德怀一本书,即列宁的《两个策略》一书。毛泽东还在上边用铅笔写道:“此书要在大革命时读着,就不会犯错误。”随后,彭德怀又收到毛泽东寄的一本书,即列宁的《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毛泽东在上面还写了几句话:“你看了以前送的那一本书,叫作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你看了‘左派幼稚病’,才会知道‘左’与右同样有危害性。”当时,彭德怀对第一本书看不大懂。相比较,第二本比较容易看。这两本书是红军攻打漳州时得到的,毛泽东不忘记彭德怀的需求,送给了他。毛泽东那时非常关心彭德怀的学习,在一起时又经常谈心,他俩的认识会越来越靠近的,那至亲至爱的战友情真是大哥与小弟的同志关系。彭德怀对这两本书也非常珍惜,长征中一直带在身边,直到陕北吴起镇。后来,清理文件时,被一个同志不注意烧了,彭德怀当时“真痛惜不已”。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就想多读点书,弄清自己究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1959年9月9日,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一封信中表示:“请允许我学习或离开北京到人民公社去,一边学习,一边参加劳动,以便在劳动人民集体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思想改造。”

    对此,毛泽东和彭德怀通了电话,并在信上批示:“读几年书极好,年纪大了,不宜参加体力劳动,每年有段时间到工厂和农村去观察和调查、研究工作,则是很好的。”

    10月1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同彭德怀谈话。毛泽东问彭德怀:“准备怎么学习?”

    彭德怀回答:“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吴家花园离中央党校近,希望在中央党校参加学习,学习四年。”

    毛泽东听后表示同意,并责成彭真、杨尚昆具体安排。他还建议:“不要学那么长时间,两年就够了。”彭德怀回答说:“同意。”事实上,彭德怀也的确是认认真真地学习了两年,而且是颇有收获的。

    就这样,彭德怀成为中央高级党校的一名“特殊学员”,他也是建国以来党校接收的级别最高的学员。

    彭德怀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很满:早晨起来后来到院子里打拳、在园子里劳动。吃完早饭以后,把整个上午都用来读书写笔记,下午继续看文件、阅读报刊。晚上仍然是看书,写笔记。每星期去两次中央党校。每星期一到星期六,彭德怀总是抓紧时间学习,学的主要是哲学。星期天或其他时间(我们厂休日是星期三,有时星期五,有时倒休是星期日),我和几个已牺牲的彭德怀老战友的亲属,都来到吴家花园,有时会碰到一起,人多了,似乎有了些生气。因为我们都不是天天来,所以对彭德怀平时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多。彭德怀也常和我谈起他的学习情况,他谈的不系统,我记的也零碎。现在,只能根据彭德怀遗留下来的书籍和有关书籍中的介绍,得知一些情况。

    这期间,彭德怀学习方法是先易后难,由浅入深。这也是中央党校派来的辅导教员和他一起商定的。这期间彭德怀首先学习了杨献珍所著的《什么是唯物主义》,艾思奇所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苏联科学院编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并作了大量的眉批和心得体会。

    例如,彭德怀在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分析唯心主义的段落旁,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们如果把认识加以片面夸大,认为只要主观意识就可以创造出奇迹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就不能不在具体事物中滑进唯心主义的泥坑里。”

    彭德怀对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评价是很高的,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贡献的。毛泽东的这两篇著作的历史背景、论述的主要问题,彭德怀都是了解的,因而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彭德怀曾给我长篇讲解《实践论》、《矛盾论》,而且讲得深入浅出,这是与他对毛泽东这两篇著作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十分可惜的是,彭德怀当时所作的大量摘记和学习心得及带有大量眉批的书籍,在1975年被付之一炬,令人痛惜!

    (彭梅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