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辈们的读书生活-读书如命 惜书如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董必武18岁中秀才,那时受清朝晚年革命人士宣传的影响,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曾有习武带兵的梦想,投考过武昌的武普通中学,被主考人误认为“年龄太大”而搡出校门。他不甘心失败,又投考了文普通中学,考这所学校的青年大多数具有秀才资格,考上的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这次他考中了,一口气学了五年。他在同学中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在全级年年考第一,毕业时列为最优等五名学生中的第一名。当时的湖广总督向宣统保奏,列为“拔贡”,有了拔贡资格,经过入京考试,就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在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董必武顺乎历史潮流,走上了拯祖国、救人民的革命道路。

    后来,他又到日本留学,专攻法律;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党的派遣在莫斯科攻读过四年的马列著作和历史,懂得英、日、俄三国语言,可谓贯通中西,博晓古今。董必武一贯热爱学习,即使在战争年代,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是手不释卷。因此有人曾把董老的嗜好概括为:革命与读书。他自己也常向别人说:自古以来,“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这是我的信条。”

    1928~1932年期间,董必武在苏联列宁学院学习。他在四年时间里,惜时如金,很少出校门,每天在图书馆攻读马列著作。他对来学习的中国同志说:要抓紧这个机会好好学习,绝不可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没有革命的理论,工作中难免犯错误。他还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非常重要,好像几何的定理那样,但又不能硬搬,一定要按照具体情况解决问题。他对在莫斯科的王明一伙那种装腔作势、专横跋扈、自欺欺人的肤浅作风非常讨厌,那时他就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明等人的“小宗派”做法,这大概是他回到中央苏区后受打击的原因之一。

    在重庆中共南方局工作期间,董必武和周恩来一起,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抓得很紧,整风运动中,他还兼任南方局的宣传部部长,主持学习。他和周恩来制订了周密的学习计划,每两周举行一次学习座谈会,半年举行一次考试。他自己更是带头读书,就是在酷热难耐的夏天,在重庆这个大火炉里,身穿背心,汗流浃背,也坚持学习、练字。当时,董必武年龄已近花甲,为了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他还孜孜不倦地学习英文,一些年轻同志,常常看到他早晨一起床就读外语单词,很受感动。那时,为了督促大家学习,董必武让工作人员在红岩办公楼二楼图书馆门口,贴上两条大标语,一条写:“太忙就挤”,一条写:“不懂就钻”,董必武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建国后,董必武身负重任,工作更忙了。可是只要一有空儿,手里不是拿着文件报纸,就是拿着书本。他不仅读马列的书、毛泽东著作,还读古文,学外文。每次出京,在打点行李时,最关注的是把要读的书带好。在途中,也不放过点滴时间。他65岁那年,在政务院任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时,工作很繁忙,他又学起俄文来,托人从东北找来一批俄文书,还特地请了俄文辅导教师帮他学习。那时,他每天清晨起床后先锻炼身体,然后背诵俄文单词,那种勤奋刻苦劲儿,令他的俄文秘书赞叹不已,他练习写的外语单词卡片,一叠叠捆起来有好几札。

    书籍,在董必武看起来太重要了。他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省吃俭用,克己奉公,但买起书来却舍得花钱。在南京工作时,他有空时便去光顾书市,兴致勃勃地到夫子庙的旧书摊,看到有价值的书,虽然很陈旧了,有的连封面也没有了,他还是买回来。有一天,他突然在旧书摊发现一套《资治通鉴》,如获至宝,高兴得不得了,一心要买,问摊主要多少钱,摊主一张口要五百元法币,董必武虽觉得花钱太多,但斟酌再三,还是下决心把它买下来。

    进入北京城,董必武的乐趣之一,便是逛书店买书,几乎每次逛书店都会带回几本书。后来,董必武的办公室,除了文件柜,墙周围都摆满大书柜,放满了书,像小图书馆一般。另外,又还辟了一间大书房,三面的墙都立起同样的大书柜,屋子中间还放上背靠背的两排书柜,所有的书柜都分门别类地装着满满的书,其中有马恩列斯毛的著作,有历史、哲学、法律、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装潢有洋装的,也有线装的。书的排列井然有序。

    董必武爱读书,又十分珍爱书。什么书放在哪排书柜的哪一层,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要用,会毫不费力地找到。他生病卧床时,想起看什么书,让别人代取时,他躺在床上能告诉别人那本书放在哪个书柜的第几层,是左边或右边的第几本,别人照他指出的位置取来书时,他非常高兴地说:“看,我说得不错吧!”

    他爱惜书,还表现在他一般不在书页上批注、圈点、勾画。也有例外,他读毛泽东的著作很认真,在书页的空白处写有密密麻麻的字,他看过的毛泽东的书,在他逝世以后,被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革命纪念馆征集陈列了。

    董必武爱书,也乐于借给别人看,有人要借,只要提出书名,一定出借。他还认为他的藏书不是属于他个人的,而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在世的时候,他多次讲过,要把书送给家乡,或送给博物馆。董必武逝世后,何莲芝按照董老的遗愿,把藏书全部献给了国家。

    (黎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