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煽动口才-游刃有余——拿破仑出色领导的口才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文章可以别人做,口才还需自己有。”现代社会,领导者的口才十分重要。一个人要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得到重用和欣赏,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技巧;而要带领团队成员开拓新局面、在管理中处理好各种关系,也离不开高超的领导口才。

    许多人都拥有令人艳羡的学历、令人垂涎的机会,但是因为口才不佳而与成功失之交臂。原因何在?其实,知识是财富,口才是资本;机会是桂冠,口才是阶梯。个人良好形象的塑造、事业的成功、人脉的建立,无不需要出色的领导口才。以口才提升个人领导力,才能振臂一呼、应者如云。至于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政策明确、执行有力、沟通顺畅,就更需要依靠高超的说话水平了。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打开局面,以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

    拿破仑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仅仅在于他能征善战,更重要的在于,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很好地激发下属的热情,使人们信任他、依赖他,愿意跟随他。拿破仑说过:“我对于每个人都抱有极大的野心,深信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天分。”

    集腋成裘,终有成就——凭借不懈努力取得进步

    “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腋也。”

    ——《慎子·知忠》

    拿破仑的家庭并不幸福。1975年3月,他的父亲席尔·拿破仑患胃癌去世,享年仅39岁。生长于逆境中的拿破仑,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吓倒,他念念不忘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曾经对母亲说过:“我不会永远屈居人下。我们不比别人有钱,但是我一定要比别人更有理想、更有抱负。”

    父亲的病逝令拿破仑少年老成。他刻苦用功,深感个人前途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要想让家庭摆脱危机,要想使自己青云直上,唯有凭借不懈的努力。于是,拿破仑很早就在思维上具备了大人的某些特征,并学会了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1784年10月,1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离开呆了五年之久的皇布里纳军校,于当月21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进了一所修建得十分豪华的学校。

    这里训练科目的强度很大,拿破仑虽然十分用工,学习非常努力,但发展并不大,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拿破仑成绩最好的科目是数学,但是他的书法比较潦草,拼写亦不算好,以前学的那些拉丁文也忘光了。

    拿破仑忘不了他第一次上课时,老师把他抽出来,让他用拉丁文回答:“你是从哪里来的?”

    拿破仑回答:“科西嘉岛。”他并没有因为他来自这座偏远的小岛而有自卑感。

    老师又问:“你到这儿来想学到什么东西?”

    拿破仑不知所措,如果用母语法语回答,他会很流利很顺畅地说出心中的理想,但让他用拉丁语说,就太勉为其难了。

    拿破仑只好回答:“对不起,老师,我无法灵活使用拉丁文。”

    结果,这位老师把拿破仑狠狠地批评了一通。

    在其他方面,诸如骑术,拿破仑也并不高明。由于他个子较矮,只有1.66米,使得他骑术很蹩脚,骑术老师甚至以“笨蛋”来形容他。但是,这丝毫不能减弱拿破仑内心深处的远大抱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一番作为,他根本不在意别人的挖苦讽刺,而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力图不断进步。

    当然,除了把学习搞好以外,拿破仑非常重视个人口才的训练。因为他非常清楚,将来要有一番作为,必须具备相当的领导才华,这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这样,拿破仑刻苦训练自己,使自己不断有新的长进。

    当时,学校的校风不正,拿破仑特地上书学校领导者,痛斥学校的一些奢侈作风,认为只有让学生们过惯粗茶淡饭的生活,他们才能适应日后的从军生涯。校长对拿破仑的胆量和见识颇为佩服。在毕业证上,他这样写道:“该生能言善辩,自尊心强,且雄心勃勃,极有潜力,来日终将成就大业。”看来,昔日的拿破仑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

    1785年10月,拿破仑用一年时间学完了需要三年才能修完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授予少尉军衔。以后,拿破仑不断努力,能力不断提高,从小到大,从少尉到将军,最后当上了元帅、皇帝。

    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积少成多,铁杵磨成针,有志者事竟成,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注意朝着既定目标循序渐进地努力,就能有所收获。人们对那些具备出色口才表达能力的人,往往发自内心地崇敬,甚至产生无意识地追捧。其实,这些人有今天这样的本领,离不开他们日积月累的努力和勤奋;看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对自身产生有益的帮助作用,只能是“盲目的崇拜”。

    拿破仑在给阿雅克修的信上曾这样写道:“小的力量,小的成就,把它们集起来就成了超人的力量和成就,你的信心会更足,你的决断会更正确。”小的时候,拿破仑并没有多少先天优势,更没有什么天赋的才华,他唯一令人称道的就是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在求学的日子里,他正是靠着不断的努力,集腋成裘,才拥有了杰出的素质和非凡的口才,才博得了别人的赏识的。因此,奋发图强的人最有希望,只要肯努力上进,就不怕碰不着认识千里马的伯乐。

    妙语连珠,增加魅力——以机智幽默赢得巴黎大主教的赞许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在少年时代,拿破仑除了进入过炮校之外,也曾在一所叫埃布里纳的军校读过书。那是1784年10月,15岁的拿破仑·波拿巴来到巴黎,进入一所贵族学校。

    当时,巴黎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大都会,它的一切对少年拿破仑来说都是新鲜、奇特的。不论是那些打扮艳丽、丰满诱人的美丽女人,还是那些金碧辉煌的建筑物,都给来自偏僻的科西嘉岛的小拿破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尽情呼吸着巴黎自由的空气,心情异常愉快。在豪华的埃布里纳军校,拿破仑接受了系统的学习。这里开设有写作、法语、英语、拉丁语、历史、地理、数学、图画、舞蹈、剑术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对来这里上课的那些家财万贯的贵族子弟来说,根本没有兴趣可言。这些未来的军官们在学校里面尽享奢华,而出身低微的拿破仑则觉得眼花缭乱,简直不知如何是好。按照规定,每顿饭都有三次开饭时间,以让那些四处游荡的贵族学生都能吃上饭。通常,他们还带着仆从,并且这里有设施先进的驯马场可以消遣。驯马场汇集了上百马匹,许多都是来自阿拉伯的良种马。

    对于这儿的种种奢侈生活,拿破仑起初并不赞同,甚至对其嗤之以鼻。他认为,未来的军官们应该“自己洗衣服,自己擦皮靴,吃简单的饭食”,以适应未来的军旅生涯。

    尽管刚来的拿破仑有些土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了,并且,有人对他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一位叫多梅罗的文学老师说拿破仑是“即将爆发的火山,若假以时日,必有很大成就”。

    拿破仑在学校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口才。他经过不断学习之后,已经变得辞锋流利,与人谈话时从容不迫,颇有大将风度。而在与人论辩时,则显得滔滔不绝,常常让对手哑口无言。

    巴黎大主教德·日涅大春来学校施行按手礼的时候,听到拿破仑·波拿巴这个名字异常惊讶。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在日历上见过这个名字,拿破仑却机敏地辩解说:“一年只有365天,却有那么多神,我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主教听了这幽默的话,不禁会心一笑。几十年后,当拿破仑特地为德·日涅大春大主教祝寿时,还甜密地回忆起那难忘的一笑。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只是还没等到合适的时机。具备远大志向的拿破仑充分利用学校时间,发展和锻炼自己,培养了出色的口才,并最终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巴黎大主教德·日涅大春来学校施行按手礼的时候,他为拿破仑·波拿巴这个名字所震撼。拿破仑以机智幽默的话语回答,赢得对方的赞许。我们看到,这时候的拿破仑已经具备妙语连珠的口才技巧了,能够灵敏地应对外界的各种反应。

    顺水推舟,巧妙至极——间接批评老兵的鲁莽行为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元·关汉卿《窦娥冤》

    拿破仑是位优秀的领导者,他最善于激励下属的斗志和激情,即便是批评,他也能发挥得巧妙至极,既使人认识到不足,也让人易于接受。

    有一次,在检阅部队的过程中,拿破仑正踏着庄严肃穆的步子,缓步从一队队勇士们的面前走过。突然,队伍前列的一名士兵奔了出来,向司令叫嚷开来。

    “长官,请你给我做主呀!这么多年来,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衣衫槛褛。你看,我的衣服全破了,帽子也歪了,鞋子全是窟窿眼。这怎么对得起我多年的征战呀!”

    拿破仑停下脚步,静心地倾听面前这位老兵的陈述,不时地点了点头。然后,他叫来副官:“怎么回事,下去后给我查个明白!太不像话了,听着,给这位勇士准备新的军装!”

    他满脸怒气地命令着,转而又对老兵说道:“对不起,老战士!不过,我想是这样的,崭新的军装对你这身经百战的人而言,也说不定会让你看起来像个新兵,是吧!”

    这时,老兵慌了。他赶紧道歉,连声说道:“司令官,不用了,我已经不想要新军装了,不要了,不要了……”

    就这样,老兵撤回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乖乖退到队伍里去了。而拿破仑通过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一场风波。

    说话办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基本的情势。按照这个情势行动,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让各方满意;否则,即使自己达到了目的,却令他人不满,那么就难以让人服气。“顺水推舟”,按照既定的情势采取行动,并有相应的对策,就能使对方进入我们设计好的“圈套”中,让对方知难而退。

    在这里,拿破仑并不直接批评老兵的鲁莽行为,而是按着他的要求,顺水推舟。他巧妙地点出他是老兵这个事实,既不驳他的面子,让他下不来台,又让他主动撤回了要求,真是巧妙至极。

    期望激励,善意批评——巧用期望进行善意的批评

    “希望是热情之母,它孕育着荣誉,孕育着力量,孕育着生命,一句,希望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普列姆昌德

    领导人管理部下,通常都是通过良好的口才实现的。在这里,仅仅依靠领导权威或手中的权力是无济于事的,有效的领导方法是通过口才表达驾御人心。通过拿破仑批评尼雷埃将军,我们就能深刻理解这一点。

    尼雷埃将军骁勇善战,熟知兵法。这位比拿破仑个头还矮的年轻将军是拿破仑从中层军官中破格提拔的。但在一次战役中,他犯了过分轻敌的错误,让法军伤亡惨重。

    当时,拿破仑把尼雷埃将军召到了大本营。尼雷埃将军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见自己的统帅。尼雷埃满以为拿破仑会对自己来一顿好批,就垂着头,准备诚恳地接受。

    不料,拿破仑并没有批评尼雷埃,而是说:“从你身上,我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尼雷埃心头顿时一热。拿破仑接着说:“当年我也曾犯过莽撞轻率的错误,但那时还年轻嘛。哪个年轻人不犯点错误呢?我并不会因此而对你有所成见。好好干吧,小伙子,你的前途在向你招手。”

    尼雷埃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牢记那次失败的教训,凡事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定。他逐渐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员虎将,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这样充满激励和期望的批评,不仅没有挫伤年轻的尼雷埃的积极性,而且是他在日后的工作中成功地避免了类似的错误,达到了批评的直接目的。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人们针对一些错误言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批评意见。但是,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怨言、改进工作,决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因此,如何展开批评,怎样的批评更能达到目的,却大有文章可做。所谓“忠言逆耳”,直接的批评经常会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批评的方式尤为重要,其中“期望激励”就是一种有效的婉转批评方式。

    兰德说过,“对未来生活的自信,是理智的期望。”对别人提出期望,而不是对眼前的过失横加指责,对方就会对未来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并对眼下的错误产生发自内心的悔恨。在1968年的《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就曾经专门提出过“期望激励理论”。这个模式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激励”导致一个人是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因此,在口才表达中,善于使用“期望激励”,能够收到出乎意料的结果。

    宽以待人,彰显气度——对瑞典士兵的冒犯一笑置之

    “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

    ——《论语》

    有一个关于“拿破仑是疯子”的传说。原来,拿破仑皇帝的一支军队里有一位高个子瑞典人。他效忠于皇帝却不懂法语,因而尽管作战勇敢却心怀忐忑。

    拿破仑是一位经常视察部队且常向士兵提问的皇帝,瑞典人担心如果哪一天皇帝向自己提问而回答不了,因此只好向战友们求救。好心的战友见他可怜,也尽力帮助他。但是,这个瑞典人的法语就是不顶用,他既不会说也不会听。

    最终,士兵们好不容易从兄弟部队探听到皇帝陛下经常要问的三个问题:“你多大了?在我的军队里服役几年啦?上次战役,你是和我并肩战斗吗?”可怜的瑞典人在战友们的帮助下反复地背诵问答的三个答案:

    “23岁!”

    “两年!”

    “都参加啦!”

    到了检阅部队的那一天,皇帝陛下要来检阅军队的消息再一次得到了证实。军营群情激昂,都想看一看拿破仑的神采。瑞典人却紧张不已,他不停地叨含着:“23,2,都参加啦”。

    骄阳当空的时刻,军乐奏响了,拿破仑皇帝威风凛凛地来了!枪支闪烁着逼人的光芒,就像皇帝的目光一样。威武健壮的拿破仑迈步走过一排又一排的士兵,不时夸赞几句:

    “今天,诺曼底的小伙子们实在是精神啊!”

    “数年前,我封你们为‘健壮大汉’,还记得吗?”

    一个又一个连队的士兵感动不已,为皇帝能跟他们谈话、能记住他们过去的功劳而骄傲。那位高个子瑞典士兵正站在一排队伍的最前列,嘴唇蠕动着。

    拿破仑一眼就瞧见了瑞典人,他打心眼里喜欢这高个子、宽胸膛、大眼睛的士兵。于是,拿破仑走过去,提起他那著名的三个问题。但是,这一次他心血来潮,打乱了问话的次序:

    “你在我的军旗下站了几年啦?”

    “23!”

    拿破仑大吃一惊,又问:“几岁啦?”

    年轻的小伙子更加坚定地回答:“二!”

    拿破仑皇帝大为不解,眉头一皱,问道:“究竟是你疯啦,还是我?”

    “大家都!”瑞典人十分骄傲地回答着。

    但是,拿破仑没有因为这个笑话而惩办冒犯龙威的士兵;相反,在得知实情的真相以后,拿破仑还专程派人去安慰这个瑞典人,鼓励他好好干,并期望着能亲自为他授勋。

    于是,笑话就是闹出来了,“拿破仑皇帝是疯子”的传说也就有了!

    领导人应该有自己的威严,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宽以待人的领导更能赢得部下的拥戴。在口才表达中,学会约束自己的犀利言辞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属下无心的过错,领导人就更应该宽容以待了,千万不可以武断地认为下属冒犯了上司的权威而大加批评。实际上,也许这是紧密上司与下属关系的很好机会呢。

    拿破仑善于建立、加深和维持自己对士兵心灵的感召和统治。他关怀他们,爱护他们,及时批评和安慰也很讲究技巧。因此,他得到士兵的热爱和忠诚,这成为这位伟大统帅照耀这个时代的力量的源泉。“拿破仑皇帝是疯子”的传说流传很广,但是人们没有因此轻视拿破仑,反而对他更加佩服了,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他有一颗宽容的心,发出了宽恕的话语。

    运筹帷幄,取得实效——安排时间错位,制造既定事实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1799年7月25日,拿破仑已有10个月没有得到法国和欧洲的任何消息。突然他得知,在他远征意大利期间,一个强大的反法联盟又成立了。法国丢失了意大利,法军在莱茵地区一败再败。法国国内四分五裂,到处存在着怨恨和不满情绪。

    “一群笨蛋!意大利丢了!我的一切胜利果实都丢了!我们必须离开埃及。”拿破仑看完报纸愤怒地说。但是作为率军出征的将领,拿破仑的这一行动是完全不合法的。他将自作主张扔下l万余名法国军队在埃及,在没有督政府的批准下擅自回国。这两个行动在正常情况下是要被递交法庭审判的。

    第二天清晨,拿破仑召来贝尔蒂埃和新任命的海军司令冈托姆,同他们密谈了两个小时。最后决定立即回法国。他命令冈托姆赶紧备妥两艘快速三桅船和两艘小船,外加四五百人两个月的粮食。他嘱咐贝尔蒂埃和冈托姆二人要严守秘密,不得走漏半点风声。8月5日,拿破仑离开了亚历山大港,10日到达开罗。为了掩人耳目,他派人放风说,他要去上埃及考察尼罗河三角洲,并要求开罗的政务会议在他不在时,按时向他报告当地的情况。军中谁也没人怀疑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因为去考察尼罗河三角洲是拿破仑早已决定了的事。

    在这里,拿破仑会见了梅努将军,命令他继续留在埃及,并对他说:“我要回巴黎去,我要驱散那些愚弄我们而不能治理共和国的律师。我将成为政府的首脑,我要团结一切党派,我要恢复意大利共和国,并且要稳固地占有这块美好的殖民地。”

    此后,为了逃避克莱贝尔的责备和避免面对他那倔强的脾气,拿破仑又故意安排了一场明知自己不能赴约的约会。他邀请克莱贝尔将军到罗塞达来,同他会商极为重要的事情。他给克莱贝尔留下一封信,任命他为军队总司令,继续留在埃及,并授权他可以自由考虑撤出埃及的事宜。他在信中说:

    “考虑到英国舰队会随时出现,我决定把动身日子提前两三天。同我一起走的有贝尔蒂埃、拉纳、缪拉、安德列奥西和马尔蒙诸将军以及蒙日、贝托来先生。附上6月10日前英国和法兰克福报纸多份。您可以从中看到我们已经失去了意大利,而曼图亚、都灵和托尔托纳三处被围困。我有理由期望曼图亚可以坚守到11月底,我想在10月之前到达欧洲。……因为我乐于以后世的幸福作为对我一生中艰难困苦的奖赏,我是抱着深深的遗憾离开埃及的。国家的利益、国家的荣誉、天职的责任感和国内发生的非常事态使我决定从敌人的舰队中间冲出去,回到欧洲。我的心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我像我在你们中间的时候那样。珍重你们的胜利。如果我一日不去帮助我托付给您的军队或者不去巩固基地早已打好的宏伟大厦,那我就是非常不称职的了。”

    当拿破仑这封信到达克莱贝尔将军手上时,他已在海上了。

    因为早在8月23日,夜色正浓,在微弱的星光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海面上前来警戒的海防舰。拿破仑一行就悄然登上了舰船。开始了焦躁不安的大海航行。

    就这样,拿破仑开始了他的回国冒险。

    有的时候,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事情不能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办,那么领导者就要因时制宜地采取变通办法,例如利用时间差,造成既定事实,生米煮成熟饭,迫使属下就范。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出色口才就不仅仅是技巧问题了,而是涉及到个人权威的利用、策略的谋划等诸多要素。

    为了平定巴黎新成立的强大的反法联盟,远征意大利的拿破仑不得不亲自回国。为此,他运筹帷幄,利用时间差造成既定事实,对付那些不支持他的属下。对于这位伟大的统帅而言,只要能达到目标,手段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道理很简单,毕竟人们不会过分追究成功人士的小的瑕疵。

    7.未雨绸缪,处变不惊——充分把握事实才能“言之有物”

    “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抓紧所有的时间,让力量发挥到极致,那些斑斓多彩的机会,一个个就会来到这些人面前了。”

    ——美国篮球名将乔丹

    为了平定巴黎新成立的强大的反法联盟,远征意大利的拿破仑不得不亲自回国。当他顺利登上回国的船以后,船队在顶风中上下颠簸,航程单调乏味。

    拿破仑不停地在甲板上踱步。他对回国是否受到欢迎没有把握,对法国国内的事态也只知道一鳞半爪,海上又布满了敌人的船舰,时刻都有被俘的危险,所有这一切在拿破仑的心里投下了阴影。

    拿破仑严密监督着他每道命令执行的情况,出现一片最小的帆影也会令他陷入不安。他非常担心会成为英国人的俘虏。他不断告诫海军司令,不要遵循通常的航线,而要驶向外海。

    “我希望。”他说:“你一直沿非洲一边航行到撒丁岛以南,我这里有一小队勇敢的伙伴和几门炮。万一英国人追,带上这伙人走陆路到奥兰、突尼斯或那里我们会找到办法回国的。”

    经过40多天的艰难航程,拿破仑船队成功地躲过了英国舰队的拦截,于10月8日到达法国南岸弗雷居斯海峡附近的港口。10月9日黎明,拿破仑一行在土伦东边的弗雷居斯镇上岸了。

    当这里的人得知拿破仑将军回来了,平静的小镇立刻欢腾起来。人们抬着拿破仑和随他一起回来的每一个成员从岸边走上大街,街道上挤满了欢呼的人们。一个自称为代表的来访者向拿破仑喊道:“将军,请您立即去追击敌人。如果您愿意,我们拥戴您为国王。”

    民众的欢腾给拿破仑准备夺取国家最高权力增添了信心。他在这里得到了法国的详情。他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巴黎去,开始他那孤注一掷的冒险事业。

    这位埃及远征军的司令就这样巧妙地摆脱了他的过于拘泥的属下的纠缠,以不名誉的方式踏上了回国的征程。但是他更理解“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古谚。只要成功了,就没有人会追究他的叛逃。事实也是如此。巴黎把他当作英雄一样来接待。冒险者又一次赢得了所有的赌注。

    政治斗争充满了凶险,在关键时刻做出决策,往往需要我们以对情势的具体掌握为前提,才能趋利避害、转危为安。否则,不能早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想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充分把握事实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发出有价值的号令,取得成功。

    在返回巴黎的途中,拿破仑告诉海军司令不要遵循通常的航线,而要驶向外海,并且说:“一直沿非洲一边航行到撒丁岛以南,我这里有一小队勇敢的伙伴和几门炮。万一英国人追,带上这伙人走陆路到奥兰、突尼斯或那里我们会找到办法回国的。”显然,拿破仑事先对这里的航线有了切实的把握,所以才有了准确的命令发布。所以,未雨绸缪,善于早做准备,也是出色口才的基础之一。

    8.不拘一格,量才录用——努力替有才能的人开道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已亥杂诗》

    在用人方面,拿破仑深知其重要,因而他不拘一格,用其所长。因为法国当时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内外交困。拿破仑要在战场上取胜,没有一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支撑是不可能的。为此,他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

    在新宪法颁布之前,西哀耶斯和罗歇·迪科辞去了共和国执政之职,接替他俩的是法学家康巴塞雷斯和勒布伦。他俩一个是法学家,一个是经济学家,正好成为拿破仑安邦治国的左右手。但为了酬谢两位前执政的合作,按照古罗马的传统,拿破仑安排他俩在元老院中担任终身元老的职位,并把克龙庄园奖给西哀耶斯,以供这位饱学之士安度晚年。

    这位元老也很积极地推荐了元老院的其他成员,拿破仑一概照准不误。其中有:陆军将军克勒曼、塞留律里埃、哈特里和莱斯皮纳斯等,海军将领布甘维尔、莫拉德、加莱等,他们都是卓有战功的将军;学者有:化学家贝托莱、数学家蒙日、天文学家拉普拉斯、博物学家多邦通、数学家拉格朗日、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作家沃尔内、银行家佩雷果、画家维安等。其他如保民院、立法院等机构成员都是卓有才能的人。大革命以来各方面涌现的人才,只要对新政府不采取敌视态度,都被网罗进新政府并为之服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可以说是拿破仑的自觉行动。

    “替才能开道!”这是拿破仑的口号。他从下层军官中走来,他深知怀才不遇、有抱负得不到施展者的痛苦和愤懑。因而,无论过去的历史如何,只要肯为新政权效命,一律量才录用,包括反对自己的人。

    例如,在任命富歇的问题上,有人反对,理由是富歇一贯搞阴谋。拿破仑说:“富歇这个人是一定要搞阴谋的,正如同他一定要吃饭一样。但他有准确的政治判断力,精明的警务才能,可以为帝国服务,只要不使其阴谋得逞就行了。”他还发挥道:“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新时代,对于过去,我们应该仅仅记住好处,而忘掉坏处。时间、实际活动和经验造就了许多有才干的人,并且改变了这些人的素质。”因此,他相信人的可变性。

    拿破仑在用人问题上气魄宏大,大革命以来的各种政治派别力量都为他所用,为帝国服务。甚至他的政敌和情敌贝尔纳多特也被封为元帅,并被批准为瑞典王储。奉督政府之命在军前监视过他的克拉尔克也成为他手下的大将。正因如此,拿破仑东征西讨,经常不在巴黎,但他手下总有一批得心应手的执行者贯彻他的意图,把法国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领导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是否得当。真正优秀的决策者会把每个有能力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针对人的特点选择自己的语言内容和方式加以鼓励和选拔,发挥人的最大能量。例如,对性格优柔寡断的人,要不时的促其警醒,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棒喝;而对于自视甚高的,则要委婉地提出更高的要求。总之,用其所长,是使用人才的基本原则。

    “替才能开道”的口号,较好的反映了拿破仑用人的高明之处。这种不计较出身、经历甚至政治倾向的用人方式,使他网罗到一大批帝国急需的各类人才,较好的保证了新政权的稳定和帝国的建设,成为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回旋自如的重要保证。“量才录用”,拿破仑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就是向人们表明自己在用人方面的总原则、总标准,使自己的远大抱负有人来执行。

    9.礼贤下士,人尽其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平等的机会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战国策》

    拿破仑是一个时代英雄,他注定要在法国历史、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时代巨人,拿破仑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非常清楚,强大的法兰西帝国不可能一个人建立,而需要众多英才共同扶植。

    因此,雾月政变后,为了恢复法国国内秩序,拿破仑开始以才干和能力,而不是门第和政党为标准任命军政人员。

    在参政院里,大家都具有一样的身份,全是公民,彼此也互称公民。在平等的政权下,保皇党分子和雅各宾党人并肩而坐,因为大家都讲求理性。

    当会议记录送交公民执行时,拿破仑说:“重要的是要详尽精确地记下这些法学泰斗的意见,因为他们的说话有分量,而我们军人及有钱人所想的,并没什么价值。头脑一热,激动之际,我常常说一些片刻之后我就知道并不公正的话。我就是我,绝不硬充高明。”

    当注意到参政员们只是附和自己的发言,充当应声虫时,拿破仑则会提醒和请求大家要遵守会场规则:“先生们,你们来这里参加会议,并不是来赞成我的意见,而是发表你们的看法。你们这么做了,我可以将你们的观点与我的相比较,决定哪个看法更好。”

    这些会议,常常要到晚上9时才能开始,因为在此以前,执政一直在忙于当日的紧急政务。会议可能一直开到凌晨5时,参政员们到后半夜极度疲倦。

    有一次,国防部长开会时睡着了。拿破仑把他摇醒,喊道:“公民们,我们得醒醒了,才两点钟。我们得对得起薪俸呀。”

    拿破仑不仅自己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而且十分看重他人,尤其是学者专家们的不同意见。因此,政变四个月后,举世无双的《拿破仑法典》诞生。18个月后,法典经投票通过,1804年付诸实施。

    中国古语:“士为知己者死”。战国四大刺客荆轲、要离、专诸、聂政只因被人赏识便甘愿以死相报,三国贤达诸葛孔明因刘备三顾茅庐而不惜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获得部下忠诚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礼贤下士、平等待人。这样一来,就能人尽其才,实现出色领导,实现远大发展目标。

    在历史上,《拿破仑法典》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欧洲民主的新样式。这一历史功绩的取得,离不开拿破仑“平等待人”的人才观。他曾经说过:“为了某个人才,我会不顾一切地去求他。即使是对他百般吹捧、奉承也在所不惜,甚至还会不顾廉耻地去拍他的马屁哩。”客观地说,拿破仑是个极其自负的人,但是他能为了开发和使用优秀人才而放低身份,努力人尽其才,这种领导艺术是非常宝贵的。

    积累知识,增加智识——充分了解国情,获取正确意见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以后,面对的是督政府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拿破仑没有治国方面的经验,缺乏很多必要的专门知识。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主动迎接新挑战。

    拿破仑的长处是善于积累知识,善于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并能从中抓住一种正确的意见。他曾经对继子欧仁·博阿尔内说:“当你到了一个不熟悉的城市的时候,你不要闲着,而要去研究一下这个城市。你怎么知道你将来不会来占领这个城市呢?”因此,英国船长们曾对拿破仑感到万分惊奇:他不仅能够谈出法国船只的细节,而且能谈出英国船只的细节,能谈出英国和法国锚索的区别。

    在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的初期,他经常外出巡视,亲自去了解国情和民情。他把工商业问题如生产和销售,税率和关税,水运和陆运等都研究得非常透彻。在充分了解国情的基础上,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

    1799年12月25日,拿破仑挑选了一些有行政经验的人组成拥有29名成员、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参政院分陆军、海军、财政、立法、内务五个组。这五个组平时分别执行职务,不定期召开会议。会议通常由拿破仑主持,由参政官畅述己见,但是最终决定还是由拿破仑来做。拿破仑曾经说过:“取得战斗胜利的人,不是提出好的建议的人,而是负责执行和下命令执行这个建议的人。”

    口才表达固然需要技巧,但是毕竟以内容为主。想要发出掷地有声的言语,必须抓住问题的核心,才能说到人们的心坎儿里,让大家信服。为此,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努力积累知识的人,这样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智识,在关键时刻发出中肯的意见,成为意见领袖。

    如果问拿破仑为何有那么大的能量,能把一个破败不堪的法兰西建设成强大的国家,这恐怕与善于学习,努力积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优秀的领导者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认真听取下属意见的人。唯有如此,才能迅速适应新环境、抓住事物的核心,成为一个团体的意见领袖。有了这种领导权威,大家才会竭尽全力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领导口才的第一要诀。

    杀一儆百,驾驭人心——杀鸡给猴看的统御之道

    “杀一百只鸡不如杀一只猴有效果。”

    ——俗语

    拿破仑是一个驾驭人心的高手,他招揽人心的招式数不胜数。其中最高明的一招,就是杀一儆百。

    1811年2月20日,斯杜波利成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按照惯例,他必须举行一场就职演说,来赞美前任者的功绩。而在演讲之前,新任院士必须把演说的草稿提交给学院。

    但是,当时斯杜波利不但没有赞美前任的人品及功绩,反而说他不赞成处死路易十六,还说了拿破仑不少的坏话。结果,学院自然不允许他发表这样的演说。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件事最终传到了拿破仑那里。结果,这位统帅为此大为恼火:

    “把赞成波旁王朝,否定帝国的家伙带到巴士底监狱去!绝对不允许有人胡言乱语,破坏伟大的法兰西帝国的声威!”

    当时,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拿破仑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变了样,听起来令人起鸡皮疙瘩。不可否认,这件事的确令拿破仑恼火,但是他这样声嘶力竭地呐喊,除了给斯杜波利下马威以外,还有警示其他人的考虑。

    后来,拿破仑这样说过:“当大臣们或其他的要人犯了重大过失后,我会表现出怒不可遏的样子,并且在质问过失者时要考虑让第三者加入。想拿一个人开刀,就应把他的痛处告诉大多数的其他人,这便是我的招法。”

    所谓“畏之”才能“敬之”,领导的权威,部分来自属下的敬畏,那种自认为与属下毫无隔阂的领导是没有任何威信可言的。有时候以适当的手段。或杀一儆百以吓之,或关怀备至以亲之,都是驾驭人心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领导人要善于通过口才表达,营造一种威严的氛围,使那些蠢蠢欲动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拿破仑是爱惜人才的,但是为了保护法兰西帝国的胜利果实,他需要制服那些对波旁王朝怀有旧情深恩的人。为此,他拿斯杜波利开刀,通过表达自己的愤怒,让那些胡言乱语的人闭上自己的嘴巴。对领导者来说,恩威并重始终是一个重要原则,于是掌握“杀一儆百”的艺术就成为树立权威的要义。

    红白变化,面部戏法——先斥责后安抚,收买人心

    “变脸如翻书。”

    ——俗语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以后,面临的局势并不平静。当时,有位大臣竟公然违背他的命令,那就是路易·赛奇里伯爵。

    伯爵是主管公共教育的大臣,也是法兰西学院院士。不过,他头脑里有许多保皇党人的思想观念在作怪。当年,阿济亚公爵被捕和遭枪决后,他就四处张扬着,要为公爵伸冤平反。所以,当斯杜波利风波发生以后,心怀不满的路易·赛奇里伯爵正好可以借题发挥了。

    那天,在杜伊勒里宫的晚宴上,拿破仑皇帝命令大臣们畅所欲言地进谏,赛奇里伯爵就毫不犹豫地开口了:

    “陛下,我是皇族的成员,也是波旁王朝暴政的受害者,但是,我觉得路易十六是无辜的,所有的罪恶都是那些狡诈凶狠的官吏种下的。而法王路易十六,无论人品、学识、才干都是不错的。堪称是贤能的人。所以,斯杜波利先生的评价并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确凿的事实。”

    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惊异地看着这位院土兼大臣的伯爵,听他那滔滔不绝的奇谈怪论,心中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怎么能够在当今皇帝的面前说法王路易十六的好话呢?

    可是,赛奇里先生又说开了:

    “陛下,人无完人,世界上只有上帝是最完满的,这点我们大家都得承认。所以,有人说您几句坏话,对您那宽容博爱的胸怀来说不算什么!也因为如此,我想让院士在学院里宣读那篇讲稿,正说明了您的伟大!丝毫不会对帝国有什么损害!更何况,院士的演说应不受限制,法典中不是规定着言论自由吗?”

    拿破仑突然站起身来,双眼直视伯爵。随后喝了一杯杜松子酒,劈手把酒杯砸在桌上。杯子碎了,人们都惊呆了,一向温文尔雅、颇有绅士风度的皇帝震怒了:

    “法兰西学院什么时候成了政治集会场所?科学降低了身份,成为政治犯的避难所了!你回答我,是不是你们践踏了科学艺术的神圣?连你都允许这样的政治攻击性的文章吗?……你认为我只是一个篡权者吗?我没有把你们任何一个人赶出王宫,因为我发现了埋没的王冠,把它拾起,而人民把它戴在我的头上而已,希望你们尊重人民的选择!”

    一场怒吼,使晚宴不欢而散。赛奇里伯爵跟众多大臣一样,吓得浑身发抖忐忑不安地离开了杜伊勒里宫。谁也不知道明天自己会是什么命运,伴君如伴虎呀!

    第二天,伯爵脸色苍白地来见皇帝,他哆嗦着向拿破仑说明自己彻夜未眠,想了很多才醒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担任主管教育的大臣。

    拿破仑见状,一下子十分亲切而温和地安慰道:“是由于昨天晚上我的愤怒吧!我斥责你,使你沮丧不止,痛苦不已。其实我的心里也不安呀!我只有那样说,才能让别人引起警惕。其实,我并不是有意要发脾气的,你不要过份地放在心上!”

    一席话,说得伯爵坦然释怀。拿破仑又说道:“伯爵,你当时可看到了在场的各位先生及夫人的表情?那些人的样子才古怪呢,算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双方冰释前嫌。

    就这样,拿破仑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中怒骂犯错的人,借此警告别人,真算得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呀!他总是说:这样做可以使旁观者警觉,还把见闻传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事情不知不觉就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京剧里,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是领导艺术的应有之义。只会唱红脸,不会唱白脸,会让你缺乏威严和英武之气;只会唱白脸,不会唱红脸,会使你丧失好人缘、寸步难行。因此,对待下属的时候,无论是赞扬鼓励,还是指责批评,关键在于把握时机、变换脸色。万变不离其宗,能够相机而动,则无往不胜。

    路易·赛奇里伯爵公然对抗,这是拿破仑不能容忍的,于是这位皇帝大发雷霆,一阵怒吼,吓得大臣们战战兢兢。但是到了第二天,拿破仑却换了一幅面孔,对路易·赛奇里伯爵进行安抚,并说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当领导的不易。结果,这种变脸的功夫和口才发挥了作用,帮助拿破仑有效治理了臣子。

    任贤选能,知人善用——大胆启用年轻人担任要职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汉·班彪《王命论》

    在领导工作中,选拔人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领导者需要不断阐明自己选拔贤能的标准,才能吸引人才,推动事业发展。

    选拔人才,才干和经验哪一个更重要?唯才是举还是按既定标准选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找到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人才几乎不可能。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拿破仑时代人们精力旺盛的原因:

    “五年后,我就升为上校,十年后就是将军!”

    “五年后,我就能担任县长,十年后就成了部长!”

    “五年后……”

    这不是哪一个人的升官美梦,而是拿破仑时代年轻人的期待。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士兵的背包中都有一柄元帅的节杖”。问题就在于自己是不是勇敢作战,去把理想变为现实。

    在拿破仑的统治下,无数热血青年都有当将军的自信和自负,他们年轻有为并坚信会得到重用。因为拿破仑重视能力而不计较资历,拿破仑喜欢年轻人而讨厌老迈无能者。再说,拿破化自身的经历也使他深信:年轻就是最重要的资本。要使他们认为天下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人们也看到:

    1785年,16岁的拿破仑当了少尉军官。

    24岁,晋升为炮兵副司令,指挥了1794年的土伦战役,大获全胜。

    26岁,镇压巴黎叛乱,当上了国民军总司令官。

    27岁,担任意大利军团司令,横扫亚平宁半岛。

    28岁,拿破仑打败奥地利,挥师占领罗马,远征埃及。

    29岁,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国第一执政。

    36岁,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在土伦战役中,拿破仑表现出极为出色的才干,因此被提升为少将。同时,他在此役中从士兵里面发现了同自己一样年轻有为的人,如朱诺、马尔蒙、毕克特修等人。他不管这些人的出身和教育程度,一律提拔为士官,后来他们都成了拿破仑帝国的元帅。

    在意大利战场上,拿破仑又以同样的方式提拔了崭露头角的马塞纳,把他从士兵群里挑选出来后马上加以使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让马塞纳担任了师长之职。其余的人,如拉哈布、鲁伊、兰奴、基·奥热罗、谢里郎、基恩、萨弗奎、得斯提诺、朱贝尔等等,也都从下级军官中被破格提拔,分别担任了师长、参谋长、团长等要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和拿破仑在战争中只任用有能力的人有关。年轻者更为优先!只要拿破仑认定某人是无能之辈,就必然被削职为民。

    在发动1799年的“雾月政变”之后,拿破仑成了第一执政官。他十分注意政府人员的选拔,不拘一格地重用有才能的年轻人。就在拿破仑对原督政府的政府官员和议员“大换血”的时候,许多年龄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走上了部长、议员、省长、驻外使节和军官等重要岗位,更有无数20岁左右的青年当上了副官、助手或随从。

    在拿破仑的新政府里,除了塔列伊、神恩、卡巴贝塞等40岁以上的官员外,身居要职的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此时的拿破仑才刚刚30岁。对于选拔人才的问题,他是这样说的:“年轻人不重过去,敢闯敢创,较老年人更能充分发挥才能。”

    在一系列的任命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内政部长吕西安。他是拿破仑的亲弟弟,21岁就奉命掌管警察、国内治安和新闻检查等大事。还有,年轻的马塞纳担任了意大利军团司令,莫罗也成为军团的最高长官,这两人当时都是20出头的样子。

    领导工作是具体的,不是空谈实现的。领导口才必然与领导工作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才有了发挥的空间和依托。在人才使用方面,一个领导人任用什么样的人才,其实就是他最有力的人才使用宣言。

    看看拿破仑新政府里的那些官员就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是年轻人,却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着出众的才华。“年轻就是资本”,拿破仑给后人做了最好的注脚。在领导工作中,大胆使用年轻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的确是一件充满激情的事情,也是需要胆略的。

    不计前嫌,唯才是举——重用从旧政府过来的人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拿破仑十分看重年轻人,因此大胆对他们委以重任。此外,他还放心启用从旧政府过来的人,前提是他们有才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塔列朗和富歇的任用。

    拿破仑的心腹们都觉得塔列朗和富歇是阴险狡诈之辈,任用这两个城府极深的家伙担任外交大臣和警察总监,实在是埋下了心头大患。不过,拿破仑却解释道:

    “他们虽是旧政府过来的人,为人也不怎么样,也许不值得信任,但是他们有才华呀!现在我刚取得政权,还要依靠他们站稳脚跟,否则我们很难向前迈步。至于他们心怀鬼胎,现在一时他们还不敢怎样,待我羽毛丰满之后再剪除他们也还是易如反掌呀!”

    拿破仑用人不计前嫌,这一点受到了众人的交口称赞。不管是督政府的留用人员,还是在往年曾对他微词不尊的人员。即便是激进的批评者,只要他们有能力,拿破仑都对他们另眼相看,一一重用。他在向议会解释他对官员的任命的时候,不无道理地说道:

    “我们没有现存的人才,也不可能花10年、20年培养出自己经营的人才。我们必须不停地行动。向前迈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批得力的助手。因此,只要有才干的年轻人,不论出身及其他,我们都得大胆地起用。”

    而对贝尔纳多特的任命,更显出拿破仑是一个以大局为重和以国事为重的人。贝尔纳多特是政变前军界要人,年纪不大却是陆军部长。为人正直、刚毅。对拿破仑擅离驻地从埃及回到巴黎这件事,这位陆军部长大为光火。几次扬言要把拿破仑押上军事法庭,送上断头台。不料,拿破仑却上门来与自己商量政变的事。在恩威并重、死磨烂缠中,贝尔纳多特才答应保持中立。

    除此以外,据说拿破仑和贝尔纳多特的妻子是旧情人。可拿破仑掌权后,对贝尔纳多特却相当重视。毕竟此人在军界素有威望,更何况他年轻又有能力呢?拿破仑不但没有跟他为难,反而封他为亲王。

    就在拿破仑给议员的众多指示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句子:

    “你们要查明在行政和司法部门中公务人员的品德、行为和能力”。

    “……地区里每一个地方的杰出人物是谁,他们属于哪个社会阶级。”“……要发现在智慧和成绩方面杰出的各界人士。”

    拿破仑不仅自己重视破格提拔有才能的“毛头小子”,而且命令自己的部属唯才是举,大胆选拔和任用有才之士。

    不计前嫌,唯才是举,这反应了一个领导人的心胸和视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了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气度和远见,领导人才能让自己的事业拥有发展所需的人才。拿破仑大胆重用从旧政府过来的人、以前反对自己的人,结果这些人的才华被充分发挥出来,才使得拿破仑的帝国蒸蒸日上,很快从衰败和萧条中走出来,开创了整整一个活力四射的时代。

    谨慎小心,尽量低调——提醒自己对荣耀保持冷静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周易·丰》

    中国人善守中庸之道。我们的老祖宗有很多诸如“枪打出头鸟”之类的警告。现在的年轻人尽可对此嗤之以鼻,但也不无道理。战国时苏秦曾对他的儿子说:我现在老了,你看看我坚硬的牙齿都脱落了,但是为什么柔软的舌头还在呢?

    凡事都有个度,极尽张扬的人必将很快衰落,反倒是那些懂得收敛的人能成大器。办事如此,说话也是这样。

    1789年,塔列朗写信给战场上的拿破仑,赞扬这位伟大统帅取得的功绩:

    “将军,我刚从杜伊勒里宫回来,并不想描述法国人民的热情和外国人的惊讶,后人会相信这次战役的奇迹吗?诚然,您的凯旋归来将万事如意!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不是建立在奇迹上的。这一次,奇迹已成为现实。”

    但拿破仑对他的奉承却十分谨慎,他对身边的人说:“实际上,塔列朗远不只是个谄媚者,他是个预言家!可是,他又为什么要道破我内心的秘密呢?他难道想扮演古罗马人的角色。以王冠来引诱凯撒?”

    与此同时,由于在德意志境内的敌人也被打败,因而后来的《吕内维尔条约》对法国异常有利:莱因边境地区割让给法国,同意重建西沙平共和国。难道几个星期的战役还想获得比这更多的胜利果实吗?波拿巴的同事和虚假的朋友们准备把他作为盖世英雄来欢迎,他们的信中向他提到建筑凯旋门的计划。

    “我将出其不意地进入巴黎。”他令人猜不透其用意地写道,“我对凯旋门,对任何庆典都不感兴趣。我自视很高。对这类张扬,不屑一顾。真正的凯旋,是公众的满意。”

    后来。波拿巴又以同样的谦虚。或是同样的傲慢写道:

    “我接受为我建筑凯旋门的建议,希望选个地段。不过我宁愿把建碑具体的事务留给后世去做。要是后人能认可或证实你们对我的好评。”

    作为法国的公众对他当然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以至于如果有人对他略有不恭,便马上会被公众作为是保皇党和雅各宾党的残余分子而轻则遭斥责,重则被逮捕。不张灯结彩欢迎他归来的则被砸碎窗户玻璃。不过拿破仑认为公众的情绪和大海的波涛一样涨得快,落得也快,今天颂扬你,明天你一旦失败,便会抛弃你。他好像已经预感到即将到来的破除偶像的风暴。预见到不出20年,今天的偶像崇拜者将扔掉他的鹰旗。

    因此,尽管拿破仑执政之初尽力保证和平,与欧洲所有国家寻求和解,但作为将军的他明白,热情的法国公众需要的是民族的荣耀和祖国的骄傲。所以,只有不断的胜利才能使他的地位巩固起来;否则,自己的偶像地位就不可能长久。于是,精力旺盛的拿破仑在安顿好国内局势后,又在酝酿新的战争。

    正因为拿破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公众的希望,才没有沉醉于已有的胜利而止步不前。后来当他大肆张扬皇帝的权威和排场的时候,也正是帝国没落的前兆。

    保持低调的好处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有客观、清醒地认识,而不至于被已有的成绩冲昏头脑,躺在功劳簿上沉沦下去。精明的领导者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拥有平和的心态,不轻易被赞扬和奉承所迷惑,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拿破仑就深知“月盈则亏”的道理。因而,尽管这位众望所归、万众瞩目的英雄身边不乏热情的赞美和吹捧,但拿破仑既不像其他人那样头戴敷粉的假发或穿着镶花边的衬衣那样张扬,也不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赞美或表彰,却总是说话很低调谨慎。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最高职责所在,不是将军而是政治家。他的胜利固然使他成为众望所归、万众瞩目的人物,但增强人们希望的却是他的政治才干。所以,我们看到了拿破仑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谆谆告诫。

    高瞻远瞩,指明方向——提醒官员着手国家建设和管理

    凡战,定爵位,著功罪,收游士,申教诏,询厥众,求厥技,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

    ——《司马法·定爵第三》

    178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取得了第一执政的地位。他抓住了第一执政官的权力,也抓住了所有权力。接下来,拿破仑开始了自己的宏图伟业,他要像制服野马一样治理好国家。

    当时,督政府丢下的乱摊子虽然有了好转:英军撤离荷兰,普奥联军在瑞士吃了败仗,保皇党叛乱被镇压。尽管政治、经济混乱情况也有了改变,但是法国从整体上仍然一团糟糕:物价飞涨,粮食短缺,投机者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人民困苦不堪。更不用说政治、教育、法律、宗教等方面是何等的混乱不堪了。

    对此,议员、将军、官员们都熟视无睹,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只懂得争权争利、勾心斗角,趁着政变的良机大捞一把。

    面对这种情形,拿破仑是十分清醒的。他在强迫议会承认他是第一执政官之时,就十分清楚国内的局势。所以,在搬入杜伊勒里宫之日起,他就没有把官员们的阿谀逢迎当一回事,也没有把议员们的激情指责放在心上。

    在一次会议上,拿破仑向议员们宣布“大革命的传奇已经结束”,他十分理智地提醒每一位议员:

    “我们必须着手国家建设和管理,……只需要那些在应用革命诸原则时的现实的、切实可行的东西,不要那种纯理论的、学院派的东西。在今天,要走任何其他道路,都不是治理国家,都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维。……”

    领导者在下达命令时一定要简洁明确,不能模糊,更不能有任何歧义,否则会给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而且会损害领导的公共形象和上下级的关系。为此,身为领导人,必须时刻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复杂的环境,给团队成员指明发展方向。

    拿破仑对政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统治不是单纯的抽象思维,还要利用数世纪以来的经验;政府的原动力只能是政策。”法国大革命之后,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盲目的乐观之中,拿破仑却没有头脑发热,他对宣布“大革命的传奇已经结束”,提醒官员着手国家建设和管理。这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

    政策明确,执行有力——敦促议会制定法令、重建秩序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

    ——《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1789年,拿破仑成功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国第一执政。为了让共和国为公民所珍爱,为外国所尊敬,为敌人所惧怕,他大声疾呼,让法国进入有秩序的状态。

    在议会上,拿破仑多次发表演说,敦促议会制定具体的法令、条例来维护国家的秩序。在这位执掌法兰西共和国大权的年轻人心中,秩序是第一个要恢复好的,否则行政不过是一片混乱,也谈不上财政、公共信贷或者其他,更谈不上宗教信仰以及教育等事业。

    为此,拿破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分封各级官员,颁布新宪法和法典。不仅如此,他还着手整顿地方政府,繁荣经济,专门向内政部长颁布命令,责成对方具体抓好促进生产的事。最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还让议会将各项措施如免债废税等形成法律,作为一些具体的政策颁布下去。

    1789年12月28日,鉴于法国西部的悲惨状况,拿破仑像以往的君王一样宣布:革除弊政,实行大赦。

    有人对此举表示异议,拿破仑却不以为然,他耐心地解释说:“共和国政府也是要治理国家的,不能说统治手腕类似于王政就认定它是专制的帝国。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在西部获得安定,解救人民的苦痛。……”因此,具有灾难性的强制公债法以及更具灾难性的抵押法被废除了,追随保皇党人叛乱的富农得到了大赦。

    还有,拿破仑通过议会颁布法令,使公共教育得到了重视:法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局面。各地创办了大量的学校,其中大学45所、中学700多所、小学4000多所。天主教也得到了相应保护,罪大恶极的教会人员得到惩处,教堂却得到了维修。一系列法令、政策围绕宗教问题而展开,使大革命以来混乱的宗教事务得以澄明。

    就这样,拿破仑依靠政策,使自己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对此,拿破仑十分满意,也颇为自得。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有通过建立秩序有效地统治好法国,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打仗。

    拿破仑靠他的军事、经济政策,维护着法兰西帝国的统治。因为他说过:明确的政策要使人心胸明了,如果不是这些政策的实施,他就无法征到几百万兵员和数以亿计的财富。

    带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令出必行,所以军事领导人在作战以前都要进行战争动员、发布军纪号令,确立赏罚的标准、布置任务、规定作战的方针等。只样做的目的既然是为了充分准备、避免混乱局面的出现,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家各安其位、在作战中相互协调,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样的道理,治理国家也需要政策明确,保障执行有力。

    因此,拿破仑敦促议会制定法令、重建秩序,取得了一系列实效。客观地说,明确而有力的政策观念,的确是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最大特色,他常常在议论事情时把毫无政策观念的执政府官员称为“律师”,就是一种讽刺。对拿破仑而言,最重要的是“少说多做”,言则必行,也就是要有明确的政策和彻底地执行政策。

    教戒在先,事前言明——告诫部下脚踏实地、执政为民

    “夫人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

    ——《吴子·治兵》

    纵观拿破仑的一生,他既是一个高明的演说家,更是一位实际的行动家,在他身上体现出一种负责的精神。以对别人负责的态度,驾驭臣民搏击于战场,这就是拿破仑出色的领导才华。

    1799年的雾月18日(公历11月9日),年仅30岁的拿破仑开始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官。刚一上任,他就向全国庄重地宣告道:“大革命时期的浪费已经过去,现在我们要开始着眼现实,注重行动了。”

    拿破仑信心百倍地推翻了督政府,又信心十足地准备着收拾好国内的烂摊子,开创出焕然一新的局面来。他的头脑依然像往常一样周密和敏捷,条理清晰,思路清楚无比。

    和历史上的许多领导人一样,拿破仑上台后一心要巩固政权。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他很快就排挤掉了政变中出力不少的西艾耶斯和迪科,任命本性温和得像绵羊的巴塞雷斯和勒布伦担任第二、第三执政官。

    在19世纪末的法兰西共和国内,管理秩序一片混乱,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和教会,法律都是按照本地的风俗习惯来定的。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拿破仑决定要制定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恢复失去已久的秩序,这件事情自然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但是,在各种公告的起草中,拿破仑却没少骂娘。他总是在训斥和告诫起草公告的人员。因为,在历来的文书中都有许多信口开河的承诺,这使诚实正直的第一执政官受不了。

    “你们不要一味地奉承阿谀民众!”拿破仑总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认为令人能一眼看得出的恭维或充满逢迎谄媚的话是对民众的欺骗。结果,那些安心不良的人不得不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开始认真思考拿破仑的话了。

    带领一支部队打仗,不仅与军队的数量、装备的好坏有关,还与领导者的水平有关。只有日常加强教育训练,才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关键时刻大有作为。同样的道理,领导人在管理团队成员的时候,“教戒在先”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凡事要早打预防针,不能等问题出现了才采取补救措施。

    “治国”其实就是“治理官吏”,管理好团队。领导人想要在实现远大发展目标,必须打造一支作战有力、训练有素的队伍,否则任何宏大的目标和远大计划都无法实现。对此,拿破仑是非常清楚的,他反复训斥和告诫起草公告的人员,避免出现信口开河的承诺,告诫部下脚踏实地、执政为民。

    言行一致,守口如瓶——不给人民乱开空头支票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法国·莫里哀

    1799年12月23日夜,拿破仑在原法国国王的王宫里召见负责拟定新宪法的雷克雷。他穿着棕色的睡袍,坐在炉边的沙发里,不停地翻看手里的宪法草案。紧张不安的雷克雷像个傻瓜般的站在拿破仑的身边,不时用手背偷偷地擦一擦鼻尖上沁出的汗滴。

    “嗯,这里,这里,都是些什么东西?”拿破仑用修长的无名指指甲点着文件里的几处地方,头也不抬地问雷克雷。

    “啊,这是第19章第21节,是我们政府对全体法兰西人民的承诺。”雷克雷赶紧弯下腰,探着头,向拿破仑解释着。

    “也就是说,政府的权利后面应该附设它的义务,……国家元首,就准备设为大议长,年薪六百万……”

    炉火把他那精疲力竭的脸映得通红,拿破仑瞟了一眼,笑道:

    “你认为大议长就只能享有荣誉和抱着点臭钱吗?就不想为法兰西再做更大的贡献?”

    雷克雷一时无语,可他心里明白拿破仑心里独裁的愿望已无法更改了。

    “义务,权利?”拿破仑转而沉声问道,“什么是义务?像你这样的说法,我就会被铁链给链起来的!”

    雷克雷只好连连点头,他知道草案中的承诺太多了,拿破仑是不习惯对人民许诺的。

    “你看一看,这样的诺言,哪个政府能办得到?你是很明白的,我从不轻易做任何承诺,一旦许诺,就要全力以赴地实现。然而,宪法中的承诺,实际上却是我十年内也无法兑现的事情!”

    拿破仑的话一下子让雷克雷站直身子。可怜的起草人只有呆呆傻傻地看着拿破仑。嘴里却还说道:“我明白了,马上改正,马上改正!”

    “怎么改,我不管,但是你必须做到一点,就是不要让我去做个没有信用的人。”拿破仑抬起头来,揉了揉眼睛,另一只手把文件抛在了一边。当他站正时。又说道:

    “只要在其中写到‘我的义务是履行什么事’、‘我必须做到什么事情’。这样的程度就够广了。最后,就只剩下看我如何完成了,这就是法兰西人民的权利。”

    很快,宪法草案得到了彻底的修改,也如期在法国国民议会上通过了。那是1789年12月25日。

    拿破仑比法国大革命时期其他的政客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明白不能随便乱开空头支票的作用,难道法国人还能相信那些美妙的空头许诺吗?拿破仑的威望来自于他的言行一致、他的瞩目的工作成绩。

    因为领导者的威望不是来自天花乱坠的空头支票,而来自踏踏实实的工作成效。话不在多,关键是说到做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欺骗群众就是欺骗自己。

    池田大作说过:“信用难得易失。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领导人必须珍视个人信用,才能赢得信任,真正做到令行禁止。很难想象,一个信口开河的领导者能够赢得大家的拥戴,更不要说获取人心了。

    拿破仑非常重视言行一致,他认为,不信口开河,不随便乱开“空头支票”,是一位领导者的基本素质。领导人只有慎于承诺,才会赢得尊重和支持;也只有“言行一致”,才能在每一句诺言许下后,给自己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拿破仑所以受万民敬仰,也是由于他从来都不会向部属、向人民许下虚假的诺言,而是“言必行,行必果”。

    一手萝卜,一手大棒——成功吸引逃亡的王党分子回到法国

    “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外国谚语

    拿破仑当上法国第一执政后,面对着如何处置各种力量的难题。其中,如何对待保皇党人和时刻想要复辟的波旁家族,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对此,拿破仑采取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方式。一方面,拿破仑希望争取王党分子,使他们站在自己这一边;所以,他尽量用诱人的胡萝卜(高官厚禄)来吸引保皇党人。另一方面,拿破仑也不忘使用大棒(武力)恫吓他们,让对方有所顾及。

    首先,拿破仑写了一封极具鼓励性的信给旺代省的王党分子:

    “到我这一边来吧,我的政府充满青春与热情!……你们为了王公们已鞠躬尽瘁……而你们的王公们却丝毫未争得半点荣耀。他们为什么不来旺代领导作战?难道旺代不是他们该住的地方吗?”

    当王党分子用各种理由推诿的时候,拿破仑早已准备好胡萝萝卜和大棒。他用恫吓又夹杂迎逢的语调写道:

    “你们愿意做什么呢?将军还是县长?如果你们倒向我这一边来,你和你们的部下可以得到你们所想要的一切。什么也不要?难道你们认为起义投向波拿巴是耻辱?……除非你们媾和。我将率10万军队向你们进军,把城市焚为灰烬!”

    最终,拿破仑成功地吸引了许多逃亡国外的王党分子回到法国;由于给他们作了适当的安排,解除了他们的敌意,有4万余人很快回到国内。与此同时,波拿巴与雅各宾党人协商,得到了这些皈依民主的人的支持。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针对这一特点,领导者可以采取有效手段驾驭为我所的人才,尤其是政见不同的对手。其中,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激励方式。这种暗喻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

    适当的时候给点胡萝卜,让人有甜头可盼,再不时地伴以大捧,让人有所畏惧。在口才表达中,这种双重手段的语言艺术经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拿破仑更是这方面的高手,在他的操纵下,胡萝卜和大棒就像连着木偶的两条线,只要抓住这两根线,他就可以任意摆布对手了。

    表明立场,消除幻想——挫败波旁王室的复辟阴谋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尔

    拿破仑对流亡者采取了宽容的态度,但对于波旁王室的复辟阴谋则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取消了禁止贵族和亡命者亲属充任国家公职的规定。

    1800年3月3日,政府做出决定,不许在逃亡者名单上再增添新的名字,即1799年12月2日以后出国的人不许以逃亡者对待,允许逃亡者回国。这样,公开的保皇党人、立宪派人士、雅各宾党人以及几次政变中逃亡国外的人士纷纷回国了。

    拿破仑对亡命者的宽容态度,使王党分子对他产生了幻想。他们希望与拿破仑合作,一起恢复波旁王朝。1800年2月20日,当时的普罗旺斯伯爵(即以后的路易十八)给拿破仑写了下面这封信:

    “无论他们明显的行为是什么,像您这样的人,先生,是决不至于感到惊慌的。您接受了显要的职位,我为此感谢您。您比任何人都更明了保证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幸福所必须的力量和权力。从法兰西自身的暴力拯救法兰西,您就会满足我内心的首要愿望。把国王还给法国,后世子孙将祝祷您身后之名。您对于我的国家永远是最需要的,决不能解除要职,那是对我的家庭和我本人的恩德。”

    拿破仑将信弃置一旁。他对布里昂道:“波旁派分子如果以为我是充当蒙克这个角色的人,就大大自欺了。”

    6月4日,普罗旺斯伯爵又寄来了第二封信。信中这样说:

    “将军,您要知道,您享有我的尊敬已久。如果您怀疑我的谢意,提出您需要的酬劳并确定您朋辈的酬劳。至于我的原则,我是个法国人,我生性仁慈,出于理性的吩咐,我会更仁慈。不,洛迪、卡斯蒂里恩、阿尔科拉等地的战胜者,意大利和埃及的攻占者,决不至于徒爱虚名而不要真正的荣耀。

    “但是,您在浪费宝贵的时间。我们可以保证法兰西的荣誉,我说我们,因为我需要波拿巴的帮助,而他没有我也将一事无成。将军,全欧洲正在观望您。荣誉在恭候您,我又是迫不及待地要为我们的百姓恢复和平。”

    拿破仑决定断掉这位伯爵的复辟念头,他亲笔写了下函:

    “殿下:我已收到您的来函,感谢您说到我时表现的宽容态度。您不应该想要回到法国,您要回法国必须踩过10万死尸。为法兰西的安宁和幸福而牺牲您的利益吧,历史会公正对待您的。我对您家族的不幸并非无动于衷,而且将乐于获悉您对您退隐生活所要求的一切。”

    结果,拿破仑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让那些复辟波旁王室的阴谋家彻底死心了。

    表明立场,本身就是对外界的一种宣誓。就像动物会在大自然中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样,人们在固定的场合表明自己的立场,就给他人传递出了准确无误的信息,让对方明白进退的界限。所以,表明立场,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语言。

    拿破仑对复辟波旁王室的阴谋家是不留任何情面的,在维护法国革命果实这一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当复辟的阴谋家向拿破仑伸出手时,这位皇帝给与了无情的回击,目的就是让对方彻底死心,回到现实的谈判中来。

    坚持原则,绝不退让——让德·吉什公爵夫人无功而返

    “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诱惑,有的人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一时被认为是傻瓜,但最后才发觉这才是大智慧;有的人扛不住违背原则的诱惑,到最后才知咬了致命的香饵。”

    ——《王阳感悟》

    复辟波旁王室的阴谋家是不肯轻易放弃的,面对拿破仑关上的大门,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派遣美艳动人的德·吉什公爵夫人前往拿破仑在巴黎郊区的宅第马尔梅松。

    德·吉什公爵夫人相信自己凭着妩媚的容貌、漂亮的眼睛以及能说会道的小嘴,一定会完成波旁王朝交给的使命。于是,她充满信心地出发了。

    在官邸,拿破仑的夫人约瑟芬设午宴款待了德·吉什公爵夫人。席间,两个人谈到伦敦,谈到流亡者以及波旁王朝的那些亲王们。

    于是,这位美丽的夫人不失时机地转达了亲王们的意思:“如果第一执政重建波旁王朝,亲王们将在卡鲁塞尔凯旋门那里建筑一座有拿破仑铸像的巨大圆柱。”

    坐在一旁的拿破仑听完这些话,迅速回答道:“第一执政的尸体将是这圆柱的座基。”显然,他是不会放弃自己的立场的。在原则问题上,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结果,当天夜里,德·吉什公爵夫人就接到离开巴黎的命令。第二天,她走上了通向边境的大道,还不住地朝巴黎的方向回头观望。

    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退让,历来是政治人物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显示了他们倔强的品格和难得的大局意识。历史上,邓小平面对撒切尔夫人的刁难,始终坚持拥有对香港的主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拿破仑对波旁王朝的不妥协态度是他个人的性格逻辑,同时也是捍卫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的历史逻辑的表现。拿破仑王朝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一点,拿破仑自己也是相当清楚的。所以,他一定要坚持到底。

    以己推人,将心比心——说到对方心坎里才能有效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说话要落在人的心坎里才能收到效果,政策要切合人们的希望才能得到支持。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才能知道别人的需要。优秀的领导者总能以己推人,推行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即所谓“得人心者才能得江山”。

    拿破仑担任第一执政以后,立志要把法国建设成强大的帝国。为此,他先后给各有关当局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要是气候跟1789年那么酷寒,你必须在教堂和市场生火,俾使尽可能多的人得以取暖。”

    “冬天苦寒,肉价奇昂。我们必须在巴黎提供就业机会。着手挖掘乌克运河。建筑德赛码头,并铺砌联结码头的道路。”

    “法律规定,所有的乞丐都要拘留下狱。就这么拘留了事,那岂不既野蛮又荒唐。是的。该逮捕他们,但得给他们工作和食物。我们必须在每个省建立几处收容所。”

    “有许多失业的鞋匠,帽匠,裁缝和马具匠。请予以安排,让他们每日做出500双鞋。”他又下令给军政部长,请为炮兵的供应而下达特殊指令。

    而在给内务部长的信中,拿破仑则有这样的文字:

    “我们必须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在本月假日以前。请下令,在5月与6月,圣安东区的工人必须供应椅子、衣橱和安乐椅等等……明天请递上你的建议,俾即刻开始工作。”

    有一次,拿破仑读到一份规章,规定穿工人罩衫的人不得穿行于杜伊勒里宫花园,于是他立刻下令取消这一规定,明确允许他们可以通行。而当他获悉有人提出要关闭公共阅览室时,则态度鲜明地说:“我决不允许此类行为。我没有忘记自己的经历;当年我能有一个暖和的房间,在那里阅读报纸和新出的小册子,这将会多么好,多么有益啊。我决不允许像我当年那么贫苦的人被剥夺这类享受。”

    第一执政又规定:在法兰西剧院,池座票在星期日一律降价,非常低廉。“使得人民大众能欣赏演出”。在全法国一律禁赌,不得设赌场:“它们破坏了家庭,让人倾家荡产;我若容忍它们就无异于树立了个坏榜样。”

    通过他的新教育法案,拿破仑在全国设立了公立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预科)和技术学校。设置了6000名公费生名额,其中l/3的指标是留给为国立功者的子女。政府在国立中学设立了6400份奖学金,其中2400份授予军官和政府官员的子弟。其余4000份留给中级学校的优等生。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大量私立学校的教育。

    在三年的时间里,法国一共开办了4500所小学,750所中学和45所高中。拿破仑创办了法律学校和医学院,为补充军官、公务员、法学家和医务人员培养后备军。拿破仑为表示尊崇科学院,第一届参议院l/3的参议员都选自科学院院士。

    正是这些有益的言语和措施使得拿破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他再一次成功地创立了一个富足的社会,法国人民又一次置身于久违的繁华与骄傲的时代中。

    “最大的凯旋是人民的满意。”拿破仑说。

    “换位”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言行,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往。在领导工作中,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学会以己推人、将心比心,才能说出有见地的话,让对方接受和采纳,并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拿破仑在发布命令的时候,没有单纯从领导的角度采取粗暴的方式,而是考虑到官员的经历、地位,采取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领导人了解了下属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就容易在言行中满足他们的心理欲求,让自己的政令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

    借题发挥,扩大事态——乘机排斥自由思想

    “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易经》

    1800年的圣诞夜,发生了著名的圣诞夜爆炸案,死了约20人。拿破仑和约瑟芬幸免于难。

    谋杀者是谁?是左翼的革命党人或右翼的革命人士,都无关紧要,问题是:把刺客断定为哪一方对他更有利。年轻的执政下定决心:借题发挥,扩大事态,乘机排斥自由思想,独掌大权。

    翌日清晨,人们前来恭贺拿破仑幸免于难。大家都认为,策划阴谋者必然是王党分子。拿破仑却假装激动地说,你们全搞错了。“这是九月党人,知识分子,革命中未被授衔的军官们干的——他们比群众富于想象,有文化,又与群众密切联系,随时准备挑动群众!”

    在参政院,有人提出应成立特别审理庭,波拿巴反对,认为这个方法太缓慢。他的讲话激昂慷慨:

    “要么,我们什么行动也不采取,就像当年的奥古斯都那样,宽恕罪人;要么即刻行动,采取影响深远的步骤,一劳永逸地保证社会安全,一般的刑事程序是不够的,这是治理国家的手腕问题,必须流血。街上炸死了多少无辜者,就得枪毙多少罪犯。这些狂暴的狼,必经逮捕它200个,放逐出国。他们一直伺机以待,俘获猎物。我们的一切麻烦,都来自这些形而上学的诡辩者们!”

    年老的特隆歇不住地摇头:这些显然是逃亡国外的王党和英国人干的。

    “难道你们认为我应该流放贵族或僧侣们?”拿破仑悻悻地问道,“一则旺代省很平静,二来我也不想放逐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宗教的传教者们,看来我得免去参政院所有成员的职务,因为除了两三个人外,你们竟然相信王党阴谋这类无稽之谈……你们把我当成小孩?难道我应说国家正处于危急之中?

    “大革命以来,法国有过比今天更好的局面,比今天更多的军事胜利,全国曾像今天这样安如磐石吗?从来不是什么真正的自由之友,今天却表现得如此关心自由;真有意思,不要说什么‘我在参政院里捍卫了爱国分子’来开脱自己。在会客室里说这个话可能会取信于人,但在法国最开明最有头脑的这些人士中。休想叫人相信!”

    说罢,拿破仑突然结束了会议。因为,他排挤自由思想的政治目的达到了。

    形势变幻莫测,并不总是与己有利,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有扭转危局的能力。有的时候并不一定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可以借题发挥、扩大事态,趁机排除异己、打击对手。作为领导者,总要有熟练驾驭突发事件的能力,处乱不惊,才能变不利形势为有利形势,全身而进。

    顺势而为,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借题发挥,扩大事态,达到自己的目的。借题发挥如果被高手运用,那么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境界,一种高手才能够达到的境界,就好像康熙智擒鳌拜那样。拿破仑在爆炸案发生后发出类似的警告,就是借题发挥的言论。这并非出于个人安全的考虑,而是在进行一场有政治目的的表演,削弱自由思想的生存空间。

    釜底抽薪,永绝后患——严控各政党的出版自由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北齐·魏《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自由思想从来都是加强统治权威的敌人。拿破仑借助爆炸案打压了其他政党,包括清除了保民院和立法院各l/5的成员,排除了贡斯当、谢尼埃以及其他有名的民主人士。

    但是,这样做显然不够。要知道,那些报纸等媒体作为各个政党言论的场所,才能发挥最致命的影响。于是,拿破仑下令检查总共73家报纸,封闭了61家;还规定,小册子及剧本改为事先必须送审。

    当参政院提醒拿破仑出版自由一事时,他回答道:

    “你难道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让群众集会?……每一个记者难道不就是个鼓动家?订阅他报纸的读者不都已组成了俱乐部?诽谤犹如油污,总会留下痕迹的……在英国,情况就不一样;那里,政府已有悠久的历史,可是这里,我们的政府却是新建立的。人们将逐渐写出我的坏话,譬如他们会说,我是如此怕中毒,我都不敢吃东西!……控制各政党的唯一办法是剥夺他们的战场,使之无用武之地。”

    言之成理,措施也恰当。但是自由思想的精神却在门口啜泣,她迷悯的眼神盯着这位大权独掌的当权者。

    “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不如釜底抽薪,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永绝后患。

    在政治活动中,反对党通常会在媒体上发表各种文章,表达自己的主张。所以,想要让各个政党安静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严控各政党的出版自由。所以,拿破仑面对强大的政治敌人,避开了他们的锋芒,查封了多家报纸,并确立了审查制度。

    附庸风雅,鼓吹宣传——利用舆论宣传自己、排除异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

    无怪拿破仑叱咤风云的年代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确对这个时代颇有研究,作为普鲁塔克的门徒,他知道通过什么样的人,能将伟人的事迹传诸后世;这就是为什么在他意大利的别墅中,常常有诗人、历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出入的缘故。

    在凯旋进入米兰后仅仅几天,拿破仑在日理万机之际,仍抽出时间给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写了封动人的信:

    “科学是人类才智的荣耀,艺术美化世界并给我们的子孙留传下伟大的业绩;因此在自由的国度里,必须特别予以珍惜和保护。所有的天才,所有学术界的名人,不管他来自何处。都是法兰西人。”

    在此以前,法国许多普通人不得不默默无闻地生活。如今,自由思想风行,不宽容已成过去,再也没有暴君!所有的有才之士可以在拿破仑的保护之下聚集起来,可以无所畏惧地向他说出自己的愿望了。

    当时,任何这样的人想去法国的话,一定会受到热诚的接待。因为,拿破仑这样说过:“因为法国人民宁愿赢得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画家或者其他名人,而不愿得到最富庶的省份。这就是为什么,公民,我请你将这些想法广泛告知米兰的伟人!”

    此外,拿破仑还在绘画、音乐等方面显示自己的修养。他任命了一个随员,同他的许多同乡一样,这个随员不用动什么脑筋,也别无他事可做,只负责登记意大利各小国所珍藏的名画艺术品。在后来的条约中,拿破仑为巴黎索取了其中最名贵的一部分。

    为了充实巴黎音乐学院,拿破仑指示专家抄录意大利最美的乐谱。对于此事。他曾写道: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对人的感情影响最为强烈;正由于这个原因,立法者必须特别关注音乐。一个音乐大师所创作的激动人心的交响乐,一定会激起人们的感情,其影响远胜过道德文章;这种论道德的作品。只能说服我们的理念,却影响不了我们的行为。”

    当拿破仑成为科学院院士时,他在总司令公用信笺上端都印上“科学院院士”这一头衔,并宣称:“今后,构成法兰西共和国真正力量的方式必须是:不论何处兴起的新思想,无一不是法兰西的财产。”

    在私下的谈话中,拿破仑则说,“军人首先必须认为他的司令比他本人更聪明,更有教养。士兵们会敬重这个院士头衔,因为他们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

    拿破仑靠军队起家,也靠军队巩固政权,但是他却说:“人们不应该用过去的标准来议论现在,我们有三千万人,大家以我们所具有的思想、财产、利益联系在一起了。同这样的人们群众比较,三、四万士兵又算得了什么。说到底,军人本身也是非军人的子孙。军队,事实上就是民族。……军人的方法是想专职君主那样办理一切,而文人的方法是把一切都提出来讨论、核实、推断……讨论产生理智和理解的光辉。所以我毫不迟疑的认为文治头脑优于军事头脑。”

    这些做法表明,拿破仑不只是个政治家,而且生来就是个统治者。这位人君做的每个动作,写、说的每一句话,都想到它会给人民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都想到要人民对他的人格怀有好感。

    古今中外,历来的统治者都力图引导人们的舆论,希望人们的行为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社会,而不要损害自己的统治,损害国家和社会。并且,在个人形象塑造和维护方面,他们还注意宣传自己的个人修养,显示个人的“卓越才华”。尽管这些宣传有很大水分,甚至完全是欺骗的手段。但是,当这种宣传反复进行时,就会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记,发挥影响力。

    拿破仑成为法国第一执政以后,就开始利用舆论宣传自己、美化自己。这种作风影响巨大,乃至当时拿破仑的属下还专门配备了一个能干的记者——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流的宣传员,其工作是在巴黎为主子大肆鼓吹。极尽宣传之能事,这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尤为重要的。

    胜利致辞,彰显雄心——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汉·扬雄《法言·问神》

    1797年12月10日,法国督政府在卢森堡宫为凯旋归来的拿破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此前,拿破仑取得了对意大利的胜利,为法国赢得了荣誉。

    上午11点,拿破仑穿着配有绿色棕榈勋章的法兰西学院礼服走过来。人们纷纷向这位英雄致敬,现场一片沸腾。拿破仑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对眼前的景象看花了眼。

    在欢迎大会上,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发表了热烈的致词。他首先赞颂了拿破仑在意大利的丰功伟绩,然后邀请拿破仑讲话。

    接着,拿破仑用高亢的声音致谢词:“各位督政、各位将士!法兰西人民为了保证我们的自由、和平与平等,必须同欧洲诸多君主作战。为了获得一部充满理性的宪法,需要战胜18个世纪以来的政治陋习与偏见。在共和三年宪法与各位的奋斗下,你们已经战胜了这些困难。

    “宗教、封建主义和人权主义在欧洲已经盛行了20个世纪,而今缔结的和平条约开创了民主与自由的新纪元。你们已经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国家。意大利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由于法军的胜利,使意大利人民的自由灵魂已从古罗马共和时代的坟墓中苏醒。和约的签订,不仅使法国人民获得了幸福,也使全欧州人民获得了自由与平等。”

    到了最后,巴黎武装总司令巴拉斯上台讲演。他称赞拿破仑为法国人民雪耻洗辱,恢复了法兰西民族的自我尊严,把整个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人群跟着欢呼起来,拿破仑的名字响彻天空。

    拿破仑成功了,他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这对他伟大的一生来说,还只是暂时的胜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拿破仑品尝了门庭冷落的寂寞。于是,他开始行动起来,去官方世界混混。后来,他又出席法兰西学院的各种会议。最后,拿破仑干脆呆在胜利街的寓所里,俯身读书和研究地图。

    这种苦闷的日子让人难以忍受,拿破仑担心自己的光荣被时光磨损掉,于是他对一些朋友说“在巴黎,贵人多忘事,什么记忆也保不住。”拿破仑的用武之地在战场,因此他又开始谋划着更伟大的行动计划了。

    “言为心声”,意思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必定通过言、行表达出来,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的确,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能够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反过来,一个人借助各种场合表达意见,则能够彰显自己的意志、理想,进行自我宣传和形象塑造。

    拿破仑取得对意大利的胜利以后,法国督政府在卢森堡宫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借助这一机会,拿破仑用高亢的声音致谢词,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和民族自信心。而拿破仑自己,在这次胜利之后,很快感觉到了空虚,其实他需要的是再次的胜利,因为他的雄心在于欧洲战场上的纵横捭阖,而不是胜利后的安逸生活。

    树立权威,主宰法国——执政后塑造领导身份

    “新官上任三把火。”

    ——俗语

    法国大革命以后,拿破仑登上了王位,开始了执政的生涯。作为法国的最高领导者,他的身份与以往不一样了。为了让自己的统治镀上一层古香古色的辉煌金光,拿破仑决定好好装点一下门面,于是他决定离开卢森堡宫,搬进大革命前的王官杜伊勒里宫。

    当时,搬迁的场面兴师动众,前后的人都列队前进。在巴黎人的记忆中,这种豪华的排场已经销声匿迹多年了。这一次,巴黎人民开了眼,只见政府机构的车队招摇过市:行政法院乘坐出租马车,第一执政王乘坐四轮豪华马车……

    拿破仑进入王宫以后,从马上跳下来,然后开始检阅仪仗队。作为第一执政,他向经过硝烟洗礼的光荣旗帜鞠躬致敬,而夫人约瑟棼则被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妇女簇拥着,从花神宫的窗台上挥动着一条大披巾。

    然后,拿破仑登上了王宫的楼梯,但是他兴奋的念头很快被这里陈旧昏暗的房间打乱了。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这里的房间太阴暗了,简直与王宫宏伟的气慨不相上下。”实际上,自路易十四以来,王宫就从来没有住过人。路易十六曾是匆匆的过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督政府接管了法国政府以后,这里就成为各委员会的工作房间。所以,拿破仑来到这里以后,几乎没什么家具,并且室内饰物都已经破败不堪。这时候,拿破仑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他要把室内修葺一新,恢复昔日的富丽堂皇,建立自己的领导权威。

    按照事先的安排,约瑟芬住在一楼,对着花园;二楼曾经是国王的御室,现在成了拿破仑的卧室。整个御室包括一间候见室,两间沙龙,两个小间,一个卧房,一个洗澡间。实际上,拿破仑根本没有利用这间卧房,他只是想把它做为炫耀阔气的工具而已。

    进宫第一天,拿破仑笑着对约瑟芬说:“走,小克里奥尔,到你的主子们的牙床上躺一躺……”就这样,拿破仑虽然仍旧保持着共和派人士的善良和简朴,但是他从骨子里已经开始表现出帝王风度了。

    还有一次,拿破仑与秘书在长廊漫步。按照惯例,侍从早已经在长廊两侧安放了一些雕像。拿破仑对秘书说:“布尔里埃纳,进入杜伊勒里宫并非万事大吉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设法在宫里住下去。许多人都曾经在这座宫殿里住过,包括土匪强盗、国民公会的议员们……但是他们最后都被赶了出去。我就亲眼看见国王路易十六被推翻的情景。不过,我不害怕他们,如果有人想反对我,让他们来好了……”

    为了表明自己是法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了证明自己的领导权威,拿破仑开始在各个方面显露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从进宫之日起,他就不断召见外交使团,并接受外交使节们的问候。人们发现,拿破仑的确与以往不一样了,彻底成了法国的新皇帝。

    新官上任三把火。领导者来到新的工作岗位,总要在大家面前树立权威,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所畏惧,并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反之,缺乏必要的规矩和约束,人们对你的身份不认同,那么开展任何工作都可能无从下手。

    拿破仑开始在法国执政以后,首先搬进了象征权力的王宫大院。接着,他开始讲排场,让人们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当拿破仑走进王宫的那一刻,他看到了一段1792年的题词:“法国的君主政体已被废除,并永世不得翻身。”但是,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稳固手中的权力,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一切都可以推行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