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的父亲病故后,母亲冯氏就成了一家之主。冯氏虽没有读过书,但为人通达,处事干练,治家教子都颇有章法,很受子女尊敬。每逢冬春之交,青黄不接,冯夫人心地善良,总是接济贫穷的乡亲,深得乡民爱戴。由于父亲早逝,实际上张自忠的成长受到母亲的影响更大一些。母亲的乐善好施影响了他,从小张自忠就待人慷慨,同情穷人,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据乡人回忆,他两三岁的时候,母亲总在他的胸前系一个小兜兜,在里面装些花生糖果之类的吃食。张自忠一看到小伙伴,就大把地抓花生糖果给他们吃,直到分光吃净为止。那时在乡下,馒头是上等食物,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吃得上。看到穷乡亲吃糠窝头,他不忍心,便跑回家拿馒头跟人家换。为顾全对方的自尊,他还一再说自己爱吃窝头,从不摆出一副施舍的样子。有时与伙伴们赌钱玩,他常赢,但赢来的钱他却不要。遇到街上卖桃的,他常常把整筐都包下来,让大伙吃光分净,然后从家里拿几吊铜钱付上。在济南读法政专科时,他用许多钱来帮助贫困同学,连衣服都借给人家穿。后来在军队里当了排长、连长,人家都是往家里寄钱,他反倒跟家里要,钱都用来帮助部属解决困难了。
张自忠自小就不太爱讲话,但好打抱不平,爱结交朋友。回家后,他开始读私塾。他平时话虽不多,却很调皮。塾里有一个远房本家兄弟叫张自遂,憨头憨脑的,张自忠喜欢与他玩闹。一次老先生叫背书,同学们都背过了,唯独自遂不行,傻乎乎地站着。趁老先生不注意,他用笔筒把烟灰吹到自遂的鼻孔里,呛得人家猛打喷嚏,老先生气得过来打他板子,自己则在一旁偷偷地笑,很是调皮。
1907年,16岁的张自忠由母亲做主,与临清县咨议局议员李化南之女、17岁的李敏慧结了婚。结婚以后,张自忠渐渐变得成熟起来,增加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读书也开始用心了。平时张自忠也会借回一些传统小说阅读,其中关云长、岳武穆和秦叔宝的忠义侠行和浩然之气令他心驰神往,由衷敬慕。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和家乡孔孟之道的熏陶,忠、孝、仁、义等道德思想在张自忠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