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沙场的抗日名将张自忠-为民解困修古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抗战时期,张自忠经常教育大家,要时刻有爱民意识。他领导的军队,在开饭前必须先唱《吃饭歌》,以培养军队爱民之情。

    张自忠在公余之暇,喜欢和驻地附近的群众攀谈,借以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有一次他从老河口司令长官部开会回来,途中小汽车出了点故障,在司机修理汽车的时候,他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与一位老人攀谈。当他得知老人家的儿子应征当兵去了,家中生活很苦时,就让少校副官马孝堂给了她三十元钱。老人很感动。类似这样的事还很多。

    尽管战事频繁,张自忠仍不时深入驻地农村,调查社情民意,关心百姓疾苦。在鄂北地区,以张自忠的名字命名的“荩忱渠”,就是因他提议修复的,以解决三十余万亩良田的灌溉问题。

    “荩忱渠”的前身就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白起渠”,因为年代久远,曾一度兴废无常。后因完全失修,长渠两岸十年九灾,百姓深受其苦。农田因为缺水而不能插秧播种,关系重大。经过张自忠与各方的沟通和协谈,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水渠的修理工程于1939年秋末动工,还派兵承担搬运任务和挖掘任务。当地人民非常感激将军的举动,还编歌谣称颂:“白起灌鄢后,长渠议修复,呼喊吁请空吼,年华似水流。张公军次宜城,访得民间要求,代陈当兴建,一语捅开天,军民齐欢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