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宁-禾花鱼历险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一次听说禾花鱼,以为是荷花,脑海里浮现的是“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画面;第一次吃到禾花鱼,才知此禾非彼荷。作为桂北独有鱼种,原本是乌鲤的一支,因吃着禾花、戏着禾苗长大,被称为了禾花鱼。

    禾花鱼的养殖据说始于西汉,因其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曾被朝廷钦定为岭南贡品。

    春光明媚里,将草茎般粗细的鱼苗放进刚插秧的水田里,浅浅泥水中,和小蝌蚪、小田螺一起各自生长。到仲夏稻田抽穗时,吃水稻扬花时飘落到水面的禾花,鱼儿就长成了两指大小。这时候拨开沉沉的稻穗禾秆,到田里捉鱼,是桂北农家特有的趣味。提一个小桶进去,脚底凊凉,腰际金黄,看见鱼影,双手一拢就可能收获喜悦。如果等到秋天,谷子都收割好了,田里只剩稻梗,这时候双腿踩进湿软的泥巴里,更容易抓住在浅水中的鱼儿。而且这时候的鱼从春到秋,吃过两稻禾花,更是体大个肥,乌黑光亮,有时候一只手根本拿不起来。所谓“稻花香里说丰年”,稻鱼双收,正是最情趣盎然的田园乐事。

    而我也在略过这农家风味时,经历过一番小小的惊险。

    那一年,爸爸到桂北山村扶贫,长驻一年。我趁着暑假到那里游玩,清泠泠的水,蓝盈盈的天,田间地头就有这样的禾花鱼。

    当地人对于我这样城里来的人,也特别热情,总想着挖掘各种特产美味,好好招待我。我也爱跟着村里的孩子和同样来扶贫的几个大学生一起,走走山路、看看风景,让林间清新的风吹乱及肩的长发。

    可是大概因为我脚程慢,往往成了山间毒虫的袭击对象。有一次去山顶看千年银杏树,从脚踝处掉出吃得圆鼓鼓的蚂蟥,我当时差点没吓哭。后来习惯了,知道赶紧用竹片刮下来。

    这一次他们去田里捞禾花鱼,我只负责在田埂上看水桶,等得他们兴高采烈捞得大半桶,我们一起高高兴兴提回村里。暮色渐笼,山村的夜晚特别黑,我在洗手洗脚的地方一边hold住不被滑倒,一边冲洗泥脚丫子。突然感觉到鞋底一踩,不知道压到了什么东西,接着我的脚板边缘就被蜇了一下,由于天色昏暗,又吓了一大跳,竟说不清是那是什么。依稀仿佛尾巴长长的,难道竟是蝎子?不过闻声赶来的村民们都很镇定,或许还觉得这城里的妹仔,实在太大惊小怪吧?好在一位中年妇女模样的人急忙嚼了一口草药,让我敷在脚上那两个血点处,只觉得脚板慢慢变凉,不痛不痒,我也平静下来。之后回到县城,爸爸特意带我去医院看了看,可是也不红也不肿,医生也无从着手,问了一声要不然打个青霉素?但想想又觉得算了。后来爸爸还叮嘱我不要告诉妈妈,谁知道不多久,那里的老乡来城里看爸爸,特意问起来:妹仔被蝎子蜇的伤好了没有,于是就穿帮了。我的禾花鱼历险也就慢慢变成模糊的记忆,以后的岁月里,再见的,都是煮好端上桌的食物。

    它清蒸、香煎、腊干仿佛样样适合,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将它香煎然后焖熟。先把鱼煎得两面油黄喷香,出锅,放辣椒生姜爆炒,鱼再入锅,放微量水,慢火黄焖,再加上豉、蒜、葱、辣椒,以及农家自制的酸豆角,待到焖入味后起锅,这时候的禾花鱼外黄里嫩,肉质清香,余味绵长,送酒下饭都是好美味,作为猫的我,一次能吃好几条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