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冲冠一怒为扣肉,头破血流争碗饭。
双输的局面下,唯一的赢家有可能就是这家“老嘢扣肉糯米饭”,朋友圈吃瓜群众本来看热闹不嫌事大,但冷静下来一想不对:
扣肉糯米饭的硬广来得太突然,30年的老字号原来就是每天排队,老板娘还只收现金、不做外卖,下午两点之前卖完为止,经此一役,那糯米饭还不上天?
果然第二天,一条长龙变成了之字长长龙,糯米饭成了比小龙虾还红的网红。不就是一碗糯米饭,至于吗?
扣肉+糯米,这看似简单的组合,却深藏玄机。两样都是比一般食物更能饱肚子的东西,而扣肉更是中国人的特产——最早的扣肉出现在广东梅州,拿梅菜和半肥瘦的大块肉一起上锅蒸煮,上桌时,把碗一倒扣过来,就是扣肉了。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虽然苏东坡的意思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但我只看到了肉和竹同样对应在C位,而且大文豪本人可是早上起来就吃红烧肉的人,这东坡肉严格说来,也是扣肉的一种。可见对扣肉的喜好,自古皆然。日常生活中,会听人说:“吃点肉才有力气干活!”几乎没人会说:“饿了?快来吃点青菜补充体力吧。”
所以饿的时候吃到一块香喷喷的扣肉,该是多么的满足?本城这家著名的扣肉糯米饭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家的扣肉蒸得比较到位,肥而不腻,加上酸菜、辣椒和香肠……”感觉说这话的人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他们家的扣肉可以挑到比较瘦的,瘦肉也蒸得软烂,却一点也不柴、不渣。”不喜欢油腻的女孩子这么说;而最神奇的是,“老嘢扣肉”对面是一所中学,那里的同学们流传一个说法:“吃了他家的糯米饭,整个上午就不会犯困了。”
或许吃点高脂高热量食物,除了一丝丝罪恶感,更多的是一种种偷偷犯个无伤大雅的“忌”的窃喜感。
其实全城卖扣肉糯米饭的很多,光是“老嘢”所在的那条街随便一数三四家十年以上的没问题。只是这家30年的老店,把扣肉和糯米这两样都做到了平均值以上。比如有的家糯米比较硬,有的家扣肉不够香,他家一大块浸透香汁的扣肉,肆无忌惮地飘散着香味,再盖上蒸得香软的糯米饭,老板娘自己也很得意。每当有人夸她皮肤好,她就会说:“我爱吃扣肉啊,一次能吃四五块。”不用排队就能吃到老嘢家的扣肉,是不是很爽?可人家要凌晨两点就起来做扣肉给排队的人吃了!两点,有些人还没睡吧……
起床来,洗肉切肉,放料,据说有八角、草果、山黄皮、香叶等各种,然后在锅里焖煮;糯米也是选过的好米,上锅蒸了,忙到6点,已经准备开摊。
老板娘说,其实这个店最早是她婶婶做的,婶婶退休后推个车子在路边卖扣肉糯米饭。南宁土话里管老人叫老嘢,食客们见她就喊:“老嘢,来一碗糯米饭”,于是老嘢扣肉糯米饭之名就传开了。
不那么忙的时候,老板娘还爱和邻里街坊打打趣:“你要瘦的?我找一块像你这么瘦的扣肉。”老板娘一边说说,一边夹出扣肉,再浇上一大勺扣肉汁;又或者看见有人拍照:“小心手机不要掉锅里啊,要不然手机和我的扣肉都惨咯。”特别忙或者是扣肉卖完的时候,老板娘也会臭脸:“没有了,明天再来。”问她为什么不多做点?她觉得根本不再考虑范围:“多做?做一头猪都不够。”
被她取笑被她硬话顶回去的顾客,往往也还会再来。大概吃大块肉的快乐实在难以抵挡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