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无时无刻不在那里起“评判”的作用,评判他的美恶,鉴别他的精粗。这种评判鉴别的本能,实在是人日常活动的中心。鉴别的本能,虽然各有高下程度之不齐,但是一样能够鉴别,这一点是不变的。所以换一句话说,人人都算是批评家了。
大块文章,不限于有文字或无文字,无往而不呈露出来,供人家的赏鉴。美景良辰,使人愉快;凄风苦雨,使人悲愁。白居易的诗,“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陆宣公的《兴元大赦诏》,使骄兵悍将无不流涕。人类都是情感相维系,为人类互通情感之邮的,就是文学。所以文学之诉及全人类的同情,不限于哪一阶级;人类对于文学之欣赏,也是随所在而皆然。这样看来,不但人人都是批评家,而且人人都是文学批评家。
不过天地间的风云花鸟人物山川,这些自然界的文章,凡是具有五官的,自然都可以欣赏。至于有文字的文章,有些说得平易近人的,儿童老妪都可以了解,也自然可以博得无限制的欣赏。但是有些内中所说的事情,所指的境界,和所用的材料,不是个个人所知道所身历的;又有些文章,是作者专为少数朋友中间互相喻意而设的;又有些文章,是作者自道其隐怀,并不期望人人知道但期望有一两个知音的人来欣赏的。我们有这种种不同的文章,因此就各占一部分欣赏界的领域。然而这都是非自然的限制,对于人人固有的批评文学的本能,仍然没有丝毫妨碍。人生不能一天缺少精神上的安慰,就不能一天缺少文学上的欣赏——无论有文字的文学,或无文字的文学。文学所以为“不朽之盛事”,正是建立在这一点上咧。
但是人人心中所含蓄的意思,不见得人人都能从口中表达出来。往往有一个人代为说出,于是乎人人都觉得“如我所欲言”了。我们说人人都是批评家,原是就本能上讲的,事实上不见得个个人都能够了于心又了于口。因为个个人不能够都把心中所领略的所批评的意思表达出来,所以就有产生少数具体的批评家之必要了。批评家的职务,就是说出人人心中所欣赏或憎恶之点。又或者有些人的批评本能含苞未放,有待于雨露之点化。某种文章,有某种好处,有某种坏处,经批评家一一指点出来,然后人人都觉得如梦初醒,豁然大悟;这就是他们含苞未放的批评本能,经批评家点化出来了。批评家之有益于人,原来是有这样的切要咧。
我们翻开我国所有的论文的书来一看,觉得他们都是兴到而言,无所拘束的。或友朋间的商讨,或师弟间的指点,或直说自己的特别见解,都是兴会上的事体。至于我们现在把一个国家古今来的文学批评,拿来做整个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使人借这些批评而认识一国文学的真面目。批评和文学本身是一贯的,看这一国文人所讲究所爱憎所推敲的是些什么,比较起来,就读这一国的文学作品,似乎容易认识一点。我们现在所抱的这种目的,当然不是我们古来的那些批评家所想到要做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惟其都是兴会所到真情流出的批评,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整个的叙述出来,才可以使人从许多个别的“真”得到整个的“真”。凡是赏鉴一国文学,我以为都是借助于这些真情所露兴会所到没有背景的批评为最好。我上文所讲人人固有的批评本能,有的心知而不能口达,有的含苞而有待于点化,其所需要人家代达或点化的,正是这一种,而不是其他有背景有颜色的批评。我所以再三郑重地说,人人都是文学批评家,因为知道这个意思,就可以知道文学是人人都能欣赏的公器;它的利病,也是丝毫没有掩饰地露给人家看;有许多地方,是人人所见,大抵相同。批评家不能拿有背景的批评来使人相信,也和不能使自己相信一样。
再者,我们研究一国的文学批评,第一要注意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的本身有互相影响的关系。某时代有某种的批评,多半不离乎一时文学本身的风气。六朝尚藻丽,所以昭明太子就以沉思翰藻为鉴衡。宋人尚义理,所以真西山就以文章言理为正宗。时代风气所激荡,个人师友所熏陶,因此论文之言,就不知不觉有万态千形不名一格之妙了。第二要注意的,就是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本身的风气,又可以互相推动。一种文体发生流弊的时候,往往会产出一种批评来做改革的先驱。一种批评操之过甚,也不免生出毛病,于是文学本身又因之而兴起一种变革。西崑体的诗做到僻涩不堪,所以欧阳脩《六一诗话》就提倡豪放率意之作风。王渔洋的神韵说风行得太过,所以后来翁方纲等,就大开清代后半叶作宋诗的风气。合以上两点错综的关系,就形成一国的文学批评史。
文学作品,好像是食料,文学批评,好像是消化的胃口。人的胃口往往各有偏嗜,好甜好酸好苦好辣,各有偏重偏轻的嗜好。至于偏得太过的,就成了病态的胃口了。到了胃口有病,所消化的食物,就不必一定正当。所以有的人欢喜有刺激性的文章,有的欢喜愁苦怨叹的文章,有的欢喜离奇怪僻的文章,有的欢喜妖冶佚荡的文章。这些癖嗜,都不能说他们没有病态。我们要把这些病态的胃口,来接受健全胃口的医方。所以我们研究古今来各名家的文学批评,对于我们这些病态的欣赏力,或者不无小补咧。
至于各种批评之发生,都各有它所以发生的机缘,和它针锋所指的对象,并且各有个人学问遭际上的关系。我们如果不把这些地方弄清楚,执着人家片面之言,认为一成不变的定论,那也会发生误会的。譬如钟嵘《诗品》,不以沈约的平上去入、蜂腰鹤膝那些声律为然,这不过恐怕人家陷溺太过,所以略下针砭。《梁书》上并且说他对于沈约有私怨。我们如果固执他的话,认为沈约那些声律,确乎是不足挂齿的,那么,对于后来的律诗的声调,岂不是简直没有法子研究吗?又譬如王船山在明末的遗老中,尤为韬光匿采嫉恶最严的人,他自己那种艰贞之性,济物之怀,觉得凡是稍稍急功近利近于为私的话,都万分可耻。所以他的《诗广传》卷一说杜甫的“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仍是关心自己的衣食,近于哀鸣游乞之音,说不上稷、契的志事。船山这个话的本意,当然不错,但是对老杜未免过于苛刻了。所以我们对于一切言论,都应当从四面八方来活看才好,对于各种批评的“旁因”,不可不研究咧。
我国的文学批评学,可以说向来已经成了一个系统。我们看清《四库全书总目》,不是有“诗文评”的专类吗?但是我们如果对于“诗文评”这一门学问,稍稍上溯它的流别,就可以知道除了评论诗文的专书而外,还有许多可以说的。自从《隋书·经籍志》立“总集”一类,把挚虞《文章流别》、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这些书,都归纳在里头,我们于是知道凡是辑录诗文的总集,都应该归在批评学之内。选录诗文的人,都各人显出一种鉴别去取的眼光,这正是具体的批评之表现。再者,总集之为批评学,还在诗文评专书发生之先。挚虞可以算得后来批评家的祖师。他一面根据他所分的门类,来选录诗文;一面又穷源溯流,来推求其中的利病。这是我国批评学的正式祖范。所以《隋书·经籍志》推他为总集的创始者,拿他来冠冕后来一切的总集和其他解释评论的书。后来人有的专著诗文评而不著诗文选,有的专作诗文选而不作诗文评,就没有一定了。我们如果再从势力影响上来讲,总集的势力,又远在诗文评专书之上。像《文心雕龙》《诗品》这种括囊大典的论断,虽然是人人所推戴,但是事实上实在不曾推动某一时的作风。像《文选》,像《瀛奎律髓》,像《唐宋八大家文钞》,这些书就不同了;它们都曾经各演出一番长远的势力,作者都曾经拿各人自己特殊的眼光,推动一时代的诗文风气。所以“总集”在批评学史中,实占着很重要的部分,这一层我们不可不注意。《唐书》以后的《艺文志》中,又分立了“总集”和“文史”两类,“文史”附在“总集”之后,凡是诗文评的专书,都归在“文史”一类。到清朝《四库全书》就有“总集”和“诗文评”二类了。一脉相承,本都是原本《隋书·经籍志》的义例,但因此不免略引起学者的误会。研究文学批评学的人,往往只理会那些诗话文话,而忽略了那些重要的总集了。其实有许多诗话文话,都是前人随便当作闲谈而写的,至于严立各人批评的规模,往往都在选录诗文的时候,才锱铢称量出来。
批评家固然站在旁观的地位,但是天下事往往要身历其境的人,才能说得清楚,隔岸观火,终不能得其究竟。我们时常听见人家说“眼高手低”,又有人说“眼有神,笔有思”,这就是说只能批评而不能动笔。这种人比较既能评又能作的人,就不免相差一筹了。各大家的诗文集里,往往有不少精心结撰的论文之言;以作家的眼孔,论作家的文章,对于其中甘苦之情,更能说得透彻。这些可宝贵的材料,更是不得不研究的了。
我这本书,大概是本着以上各点做叙述的义例。大致是以史的线索为经,以横推各家的义蕴为纬。力不从心,不见得能够办到和自己的期望一样。但是无论如何,这部书不过是个引子。研究中国的文学批评,还有待于更邃密的努力。至于采用我的方法,或不采用我的方法,那自然不必一定;如果研究的时候,能够拿我的方法,略略参考一下,那么,我这书就不为白做了。即便完全赞成我这书的人,我也希望他不要以为得着这一部书,就可以知道中国文学批评的总相,我希望他把古今来论文的原书,仍要自己去一部一部地用心看过。赅括的叙述,终于不能使人满足的。
杜甫有两句诗说得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两句诗,可以算是文学批评中的“微言”。本来文章的好坏,和作者用心的曲折,不一定都是旁人所能批评得到的。这个意思,我们不可不知道。知道这个意思,就可以明白我们所需要于批评家者,究竟为了什么。我在前面说过,人人有批评的本能,有的心知而不能口达,有的含苞而有待于点化;但是我们务必牢记在心,我们所需要于批评家者,正是恰恰到他能代达能点化而止,不是执着他人的批评而忘了我们自己也能批评的本能。换一句话说,不过是借他们的帮助,来引起自己的思想罢了。专听人家的批评,不管他于心安不安;或者听人家一句批评,不能触类旁通引出自己许多批评来;又或者听了人家对于某种文学的批评,就自以为可以完全认识那种文学而不肯用一点脑筋去自己研究,这几种人都是自失其本能,把工具当作目的了。那些有背景戴有色眼镜的批评家,正是要找得这几种人做信徒了。老杜“得失寸心知”之叹,大概也是有感而发的。他这两句诗,实在值得我们吟咏。凡是研究文学批评的人,随时顾到自己的批评本能,那才是上上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