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年云:义山诗,陈恕酷爱其一绝云,“珠箔轻明覆玉墀,披香新殿斗腰肢;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叹曰:古人措词寓意,如此深妙,令人感慨不已。大年又曰:邓帅钱若水举《贾谊》两句云:“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钱云:措意如此,后人何以企及。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纂》,慕玉谿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
他心中叹羡义山之情,跃然如见。但是我们要注意,他所叹羡的,是义山“措词寓意”之妙,并不是专在丽巧上讲求。所以欧阳脩的话,是深知其意。至于学西崑的人,学得僻涩,原不能归罪于杨、刘本人。杨、刘也欢喜唐彦谦,人家都说他因为彦谦的诗,用事精巧,对偶亲切(《石林诗话》),但我们看杨亿自己所说的,是因为彦谦“慕玉谿得其清峭感怆”。西崑家的精神,原来是注重这一点的。可惜后人很少注意。
老杜的诗,在唐朝并没有李白、白居易那样大的势力,没有好多人学他。王安石说,唐人只有李义山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渔隐丛话》卷二十二引《蔡宽夫诗话》)。陈后山说,唐人不学杜诗(《后山诗话》)。到宋朝初年,仍然有些人不欢喜杜诗。杨亿说杜子美是村夫子(《诗话总龟》卷五引《古今诗话》),欧阳脩不爱杜而尊韩(《诗话总龟》引《贡父诗话》),只有唐彦谦、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和亚夫的儿子黄山谷(又是师厚的女婿)才学杜诗(《后山诗话》)。黄山谷就做成了后来所号的江西派。但西崑家学李义山,而义山又原是学杜的。所以老杜的诗,实在是西崑体和江西派的共同祖师。知道西崑家以“寓意深妙”“清峭感怆”为欣赏之点,就可以知道李义山所以能够走进老杜之藩篱的缘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