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昭明《文选》发挥文学的“时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挚虞的著作,沾溉后人,十分长远。齐梁以下,有许多论撰文学的人,都出不了他的规模。任昉的《文章缘起》,昭明太子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这些书都是在《文章志》和《文章流别》所打开的道路上走。任昉《文章缘起》原书,已丧失了。现在所传的,照清《四库全书总目》里讲,是唐朝张绩所补,大概就是张绩所依托的,不是完全真的。但虽然是依托,而大致总是依照原式。任昉的原书,本来叫作《文章始》,最初见于《隋书·经籍志》里,是这样称呼的。后来宋朝王得臣的《麈史》里说:“梁任昉集秦汉以来文章名之始,目曰《文章缘起》,自诗、赋、《离骚》至于契约,凡八十五题,可谓博矣。”于是就通名《文章缘起》了。他考求每种文章名目,是始于何人。这也是挚虞《流别》之类。不过他是专言外表的名目,不管内容。又是专就秦汉以下而言,不管秦汉以前的。有些人指摘任昉的谬误,往往忽略这一点。例如任昉说三言诗起于晋夏侯湛,而唐刘存以为起于《诗经》“鹭于飞,醉言归”。昉以为铭起于秦始皇会稽刻石,而刘存以为黄帝有巾几之铭(参看清《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文章缘起》下),其实他们都不曾注意任昉是只说秦汉以后的。他这种看法也不错。原来一切文章体裁,都可说是始于六经;《文章缘起》的序已经自己说:“六经旧有歌诗书诔箴铭之类。”足见任昉也不是不知道。不过诗文自成一类,而脱离那些论道经邦的书的范围以外,总是后来的事。所以从秦汉以后说起,比较是有具体成形的标准。实在我们辩论文体,岂能一件件定要回复古初。譬如古代的碑,不过是宗庙里系牲口的石柱子,并没有刻文字,《礼记·祭义》里,有“入庙门,丽于碑”;又古代所谓铭,是死人出殡时棺柩前的旗帜,《周礼·春官·司常》,有“大丧共铭旌”,但是后来的人,就有墓碑墓铭了。所以文体的变化,实非人力所可阻止。秦汉以后和秦汉以前文体的差别,大有鸿沟之别,任昉从这里说起,也正是大有别裁了。

    任昉的书,我们略略知道他这些意思就够了,不必深论。让我们现在来研究昭明太子的《文选》。

    挚虞的《流别》,既然已经失传,我们就以昭明太子的《文选》为编“总集”的正式祖师。我前边说过,凡是选录诗文的人,都算是批评家,何况《文选》一书,在总集一类中,真是所谓“日月丽天,江河行地”。那么,他作书的目的,去取的标准,和所有分门别类的义例,岂不是在我国文学批评学中,应该占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吗?我们要研究《文选》,先要读昭明太子自己的序。

    《文选》的总标准,是:

    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凡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的,都在他所略去之列。大概总是以后世单篇整齐的诗文为主,像那些经典子史大部诸作,本也另是一回事,无从割取;所以他就专录后世的篇翰,而大致以“入耳之娱”“悦目之玩”为目的。这样一来,把文学当作欣赏玩悦用的,不必当作道德事功上实用的东西,这种观念,是因他而建立了。

    至于他分别文体的方法,又是兼有挚虞、任昉之长。挚虞好像一切以最初的形体为标准,他的批评,也多半是古而非今。任昉又只断自秦汉以后。昭明太子就不同了。他知道本,也知道末;不执末而忘本,也不执本而忘末。王充《论衡》里说:“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昭明太子没有这样的毛病。他以为一切文章,固然皆有最初的发源,但是到了后来,一定会有变化,不必都和发源时代一样,这种“时义”,是不可不知的。我们看他的《〈文选〉序》说:

    ……文之时义远矣哉。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交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

    他标出“时义”二字,真是有绝顶的聪明、过人的领悟。本来,数典忘祖,固然是可耻的事,而食古不化,也未尝不可笑。人间事无不受环境的变迁和思想的潮流所影响,文学也不能例外。知道“时义”,才可以算个通人。譬如挚虞说诗,以四言为正,其余非音之正(看张溥辑本)。昭明太子则以为:

    自炎汉中叶,厥涂渐异。退傅有“在邹”之作,降将著“河梁”之篇。四言五言,区以别矣。又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镳并驱。

    知有自然的异涂,而不必强加正伪之分别了。又譬如挚虞说赋,以《楚辞》为善,而昭明把“骚人之文”当作赋中之一种,对于其他述邑居,戒畋游,纪咏风云禽鸟草木虫鱼的赋,也都一律作平等之观,和刘向《七略》、班固《艺文志》记载诗赋的方法是一样的。他这种圆融广大知古知今的气象,真是不可多得。他选文的次序,以赋诗为首,其次才是论序诏令书奏哀祭一类的文章。这种也是深得文章的源流。我们看《汉书·艺文志》有诗赋一类,为后世目录家所列“集部”之滥觞。“总集”是把“别集”总合起来,也应当依照“集部”发生的历史。文学自成领域,本是汉赋所开辟,其他论序表奏那些文章,严格说来,都不是纯文学。照刘向父子和班固的目录学,凡是这些文章都应该就他所说的内容,分别归在六艺诸子之流的。昭明首赋诗而次杂文,正是大有条理。再者他把赋放在诗的前面,又是很有用意的。《汉书·艺文志》诗赋类,本是赋在诗先。“三百篇”后,就有骚赋。所以上接“三百篇”之文统的,正是赋,而不是汉魏的五言诗。况且五言诗也本是发生在赋之后的。那些束皙、韦孟的四言诗,不过略存一格,绝不能上接风诗冠冕这部《文选》的。所以昭明在《〈文选〉序》里,论断得十分清楚。他说: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分明是说古来的诗和现今的赋,虽名目不同,而内容确是一脉相承的了。至于他选那些论序书奏的杂文,也不苟且。他所谓“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他的意思,是说对于这些书应当求其意,不能专求其文,并不是说他文章不好。本来六经诸子,如果整部地搬进《文选》里去,岂不要把这部书胀破了肚子吗?反过来说,如果要割裂挑选,岂不是又将好好完整的东西,弄得破碎不堪吗?况且选又如何选法呢?所以他一概不要,而但取那些原来自成篇幅,整齐有首尾的文章了。六经诸子的文章,并不是不好,但是我们看后来那些高头讲章的书,什么《周文归》(明钟惺选)、《古文观止》之类,割裂经典,乌烟瘴气地闹些什么“起承转合”,贻误学人,就知道昭明太子这种森严的界限是有深远的眼光了。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也是大可不作的。此外还有苏东坡《志林》里说《文选》编次无法,大概他看《文选》的分目太过于零乱琐碎了。其实《文选》是以赋、诗、杂文,为大段的类别,他自己序中分明说得很清楚,并且说:

    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数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

    就是告人以大段的分类为主。至于内中各别的子目,不过各依原名,集在一起,便于观览罢了。苏东坡又说他不取陶渊明的《闲情赋》,为强作解事。又有人说:昭明不取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丝竹管弦”四个字用重复了,于是讥昭明未曾查过《汉书·张禹传》(孙梅《四六丛话》引《懒真子》)。但是这些地方,我们认为昭明太子偶尔遗漏也可,认为他体例谨严也可,都是无关轻重了。

    总而言之,我们从《文选》这部书,可以得两种好处。一是得了辨别文章源流之正轨,知古亦可知今,执末而不忘本。二是得了欣赏文学的妙趣,拿文学来怡情悦性,比较是一种超远的观念,不必一定看作“经国大业,不朽盛事”那样的严重,那样的拘泥。清孙梅《四六丛话》卷一的小序,专论《文选》,可以当作《文选》的小赞:

    ……若乃悬衡百代,扬榷群言,进退师于一心,总持及乎千载,吾于昭明见之矣。……揆厥所长,大体有五。曰通识。《五经》纷纶,而通识训诂者有《尔雅》。诸史肸蚃,而通述纪传者有《史记》。《选》之为书,上始姬宗,下迄梁代,千余年间,艺文备矣。质文升降之故,风雅正变之由,云间日下,接迹于简编,汉妾楚臣,连衡于辞翰,其长一也。

    这一段是说《文选》之综集艺文,与《尔雅》之综训诂,《史记》之综纪传,鼎立而三。又铺陈文章的流别,使人知道质文升降风雅正变的源流,为“总集”之大规模。又说:

    曰博综。自昔文家,尤多派别。《文志》表江左之盛,《典论》诠邺下之贤。《选》之所收,或人登一二首,或集载数十篇。诗笔不必兼长,淄渑不必尽合。《咏怀》《拟古》,以富有争奇。玄虚、简栖,以单行示贵。其长二也。

    这是说昭明太子的门庭广大。不拘拘于一派的文章。他绝无门户之见,也无拘守时代风气之见。又说:

    曰辨体。风水遭而斐亹作,心声发而典要存。敬礼工为小文,长卿长于典册。体之不图,文于何有。分区别类,既备之于篇;溯委穷源,复辨之于序。勿为翰林主人所嗤,匪供兔园册子之用。其长三也。

    这是说昭明辨别文体,极其精微。对于某种文体,以某人为擅场,考究得很清楚,不是随便钞写作类书的。好像《西京杂记》里说:“扬子云曰:‘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人各有能有不能,体各有善有不善。昭明选文,对于这一点,大有眼光。不但每人的佳作,都已入选,并且所选作品,多半足以代表各个人一生的精神。又说:

    曰伐材。文字英华,散在四部。窥豹则已陋,祭獭则无工。惟沉博绝丽之文,多左右采获之助。王孙、驿使,雅故相仍;天鸡、蹲鸱,缤纷入用。是犹陆海探珍,邓林撷秀也。其长四也。

    这又是说昭明所选,有许多沉博绝丽之文,可以供给作文者以极丰富而又极雅醇的辞藻材料。学者得此,可以免除俗陋之讥。最末他又说:

    曰镕范。文笔之富,浩如渊海;断制之精,运于炉锤。使汉京以往,弭抑而受裁;正始以还,激昂而竞响。虽《禊序》不收,少卿伪作,各有指归,非为谬妄。谓小儿强解事,此论未公;变学究为秀才,其功实倍。其长五也。

    这又是称赞昭明太子选政之公,去取之当了。

    我们试想想看,假如没有《文选》这部书,我国文学界是何等的暗淡。要正式认识中国文学,还有哪一部书比《文选》更可以做中心的标准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