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历史翻开新篇章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是受命于上帝的,不到达印度誓不罢休。

    ——哥伦布

    (一)

    1492年10月7日,船员们远远望见地平线上出现了陆地,实际上是又一次被海上幻境欺骗了。这一天,船队的上空出现了一大群鸟儿,它们纷纷朝着西南偏西方向飞行——这是鸟群从北美东部向西印度作秋季迁飞。

    哥伦布认为,船队最好能跟踪鸟群迁飞的路线,而不要完全依靠自己的海图。于是在当晚,他适当地改变了航向。

    这一着非常成功,他的确是循着最短的路程向最近的陆地前进。现在,船员们的心里都很高兴,他们每晚都趁着满月仰望着鸟群飞翔。到了10月10日,信风加强,使得船速达到七节。11日,风力相同,船队又遇到了强大的顺流。

    眼下,陆地的迹象,如树枝、绿叶和花朵等,都频繁地出现。事实终于使得船员们都完全信服他们的总指挥的决断了,反叛情绪和怨言怪语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致渴望在印度海岸登陆。

    10月11日傍晚,当太阳刚刚落到清澈的地平线下时,东北信风忽然变成了风暴,船舶开始以九节的速度向前飞行。但是,哥伦布禁止水手缩帆,因为他许诺前进的时限已经到了。他以海洋统帅的身份发出信号,命令每个人都要特别警惕的注视前方。

    在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晚,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月亮迟迟地出现在天边。可是,海里却浪涛汹涌——这样的浪涛,船员们在整个航程中还是第一次遇到。

    船员们满怀期待,又焦急又担心;而哥伦布却处之泰然,心情平静。他相信,现在上帝正准备把应允给他的印度展示在他的面前了。

    晚上10点钟,在月亮上升前的一小时,哥伦布与一个船员差不多同时觉得:他们看到了光——“仿佛一支小小的蜡烛,烛光摇曳,忽明忽暗的”。另外,还有人也觉得好像看到了这个光,不过大多数人却什么都没看到。

    过了几分钟后,光完全消失了。这让船员们非常失落,因为他们发现,看到光的现象可能只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过分紧张而引起的错觉、幻觉。

    海洋统帅哥伦布也开始不安起来,在甲板上来回走着,以询问的目光望着了望哨。他曾许诺给第一个报告大家所盼望的消息的人,除了国王夫妇馈赠的1万马拉维迪外,还有一件丝的短上衣。现在,是“主的示意”和自己的计算欺骗了自己呢,还是人们不久将用镀金的轿子抬着他——一位热那亚纺织工的儿子,越过大理石的金水桥去晋见中国的大汗呢?

    航船继续前进着,激起一阵阵的水花。在月色的照耀下,被船头激起的浪花与航船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尾迹,都泛着银白色的光。此时,三艘航船都在以最大的速度前进。夜班第六个沙漏时计快要结束了,眼下沙子正从它的中间漏出来。再有几个瞬间,命运就会将沙漏时计翻个边。

    沙子快要漏完了,最后一撮沙子便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历史也要开始展开新的一页了。自从耶稣降生以来,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夜晚,会像这个夜晚这样意义重大。

    第二天,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凌晨2点钟,航行在三艘船最前面的“平塔”号航船上。这时,在前甲板上的一个目光锐利的水手——胡安·德·特里阿纳忽然发现在船的右前方,西边的地平线上,有一个石灰色的悬崖似的东西,正沐浴在灰色的月光中,若隐若现。

    德·特里阿纳激动地大声高喊起来:

    “快来看啊,陆地!陆地!”

    这一次,他们确实是见到陆地了。船员们马上欢呼起来,相互拥抱,在甲板上旋转跳舞。他们卸下炮衣,装上火药,急于要点火开炮,但有人却冷静下来,要求等一等,等到确定是陆地之后再点火。

    这时,云雾渐渐降了下来,陆地又变得模糊了。一直在测水深的船员在一旁喊道:

    “水深20米。”

    随后,船的前进深度越来越浅。最终,马丁·阿隆索·宾松看清了确实是陆地以后,才命令船员们吹号、鸣炮、升旗,以示庆祝。

    此时,天色依然很昏暗。虽然已经接近陆地,但岸边的水下布满了珊瑚礁,哥伦布不敢贸然靠拢,便下令卷帆,三艘航船时走时停地耐心等待天亮。

    夜色逐渐消退,天空由黑变灰。现在,即使是在晨雾的笼罩之下,也能清晰地看到长长的海岸线了。船队航行到一个小岛的背风面,然后绕道西行,在一个河湾靠近后,才安全抛锚。

    这里的海岸边布满了闪闪发亮的珊瑚,哥伦布首次登陆是在一个慢坡上举行的。海洋统帅哥伦布乘着指挥船带来的一只小艇上岸,小艇上的国王御旗迎风飘扬。船长宾松兄弟也乘坐着自己的小艇上岸,小艇上悬挂着他们的远征队旗——白底上缀着绿十字。

    上岸后,大家都激动不已,“流出了欢喜的眼泪,跪在地上,抚摸着土地,感谢上帝”。随后,哥伦布站起身来,拔出自己的剑,庄严地宣布以陛下的名义占领这个岛屿,并宣布为这个岛取名为圣·萨尔瓦多。

    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命手下随从向他这位“印度国”的副王宣誓效忠。当周围的人亲吻了他的双手时,他认定自己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二)

    哥伦布率领的三艘航船驶登陆的小岛,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当地人称之为瓜纳哈尼岛。

    “巴哈马”在西班牙语中是“浅滩”的意思。巴哈马群岛包括从佛罗里达海角绵延至海地1000多公里范围内的3000多个岛屿和珊瑚礁。

    哥伦布仔细地查看了他的海图,认定这就是靠近日本本岛北面的列岛中的一个。他坚信,只要他们继续向前航行,日本半岛就会指日可到。

    在黎明的晨光中,展现在这群西班牙人面前的是一个地势平缓、长度约有十几英里的岛屿。岸上林木茂密,土地未经垦殖,但很明显这里有人居住。

    果然不久,船员们便发现岛上有许多赤身裸体的人群。这些人看到他们从未见过的船舶和一些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海外来客,开始时有些害怕,偷偷躲在树林中窥视。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不久他们就慢慢地向这些来客们靠拢过来,还热情地给这些来客们赠送礼物。

    哥伦布本来是想遇到一些老于世故的东方人,结果没想到遇到了这样一些野蛮人。但是,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善于利用每种情况。他在10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

    不久我便认识到,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只是由于我们的温良,而不是由于我们的刀剑才归附于我们神圣的信仰的。因此,我决定以友好的方式取得他们的信任。于是,我送给他们彩色的圆帽和玻璃珠项链,以及一些便宜的小礼物。这些小礼物令他们欢欣雀跃,也使他们和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

    他们游到我们的船边,用鹦鹉、棉线团、木叉以及其他的东西向我们换取玻璃珠和小铃铛。他们也很愿意接受我们的赠品,并乐意把自己的东西送给我们。

    但是,不管从哪方面来说,我都觉得他们是个十分贫困的民族,男人和女人都赤身裸体。在他们当中,我只看到一个年幼的小姑娘,其他人大概都不到30岁。他们身材很好,健美壮实,面孔极其讨人喜欢。他们的头发就像马的鬃毛,浓密而蓬乱,额头前的头发短短的,后面是一缕缕长发。

    他们生来就像是加纳利群岛的岛民,既不黑也不白。有的人身上涂成了灰颜色,有的人涂了白色或红色以及别的其他什么颜色。一些人只涂了脸,另一些人涂了眼睛和鼻子,有的人还涂了全身。

    他们都没有携带武器,也不认识什么武器。当我把剑拿给他们看时,他们由于无知竟然握住了剑刃而把手割破了。他们没有铁,所以他们的矛也都不是铁制的,而是用鱼的牙齿或别的什么锋利的尖锐物做的。

    总体来说,他们体魄健壮,动作优美。

    我看见他们之中的几个人身上留有伤痕,当我借助手势问他们这些伤痕是怎么来的时,他们也用手势告诉我,是邻近各岛的人经常来攻打他们,要俘虏他们,他们是在被迫自卫时受伤的。

    我相信他们的话,而且至今也认为,大陆上的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奴役岛上的居民。他们必定是有良好而忠实的仆人,而且素质优良。我确信,他们很容易了解并重复我告诉他们的话;我也相信,他们可能很容易就归顺于基督教,因为他们似乎不属于哪一种宗教。如果陛下愿意,我将在回国时带6名男子献给国王陛下,让他们学会我们的语言。

    哥伦布显然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印度”,所以他就把这些人都称为“印度人”。从这时开始,说各种欧洲语言的人就把美洲本地人称为印度人,即印第安人。这也是印第安人名称的由来。

    其实,当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土着居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成千上万年了。据估计,当时有700余万人生活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一带,另有1000万人生活在南美,还有100余万人生活在大陆的边缘地区,也就是现在的美国。

    哥伦布在到达巴哈马群岛时,群岛上生活的居民为大安地列斯群岛的阿拉瓦克人,即西班牙殖民者们所称的泰诺人。泰诺人是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的,定居在巴哈马群岛、古巴和牙买加一带。他们所用的语言也属于阿拉瓦克语系中的一个支系。他们会烧制陶器,会编织篮子、鱼网,纺织棉布,还会使用尖棍挖掘土地种植玉米、棉花、薯蓣、烟草等。这里民风淳朴,居民们个个都性格善良。

    这些土人都是自然之子,哥伦布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还写道:

    他们邀请你分享他们所有的一切,尽量向你表示真心诚意,仿佛想要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你一般。

    由于将这些人当成了印度人,哥伦布犯了一个错误,但同时他又是这个错误的受益者。哥伦布认为,印第安人奇特的脸谱最有力地证明了他们已经到达通向日本和大汗天堂的门槛。他写道:

    他们的鼻翼上挂着的金子一定是当地产的,但是,我不想浪费时间让人去寻找黄金,因为我力求让人们相信,我能够登上日本岛。

    当时,黄金已经成为人们衡量成就的唯一尺度,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为了获取地理知识才离开家乡远涉重洋的。

    (三)

    哥伦布花了两天的时间认真考察了圣·萨尔瓦多。这是一个漂亮的岛屿,丛生着热带的森林,可哥伦布完全清楚地知道,不管发现新岛和发现黄金时代的人多么有意义,他毕竟应该将访问日本或中国的某些证据带回西班牙,或者把大量的黄金和香料送回西班牙才行;否则,就是宣告航行失败。

    从无心的主人们的手势中,哥伦布得知:从这里向西、向南还有不少海岛。哥伦布仿佛觉得,那些岛屿就是他的地图上日本国南面的那些岛屿。如果那些岛屿不能把他引向繁荣昌盛的日本,也一定是通向中国的踏脚石。

    于是,哥伦布雇用6名印第安人作为向导,于10月14日下午离开圣·萨尔瓦多,启程向西南航行。但由于发现船的四周海面突然冒出许多锋利的珊瑚礁,船在夜间行驶时便放慢了速度,最终停在巴哈马海域中。

    水面上闪着神秘的微光,巨大的魟鱼从海面划过,又带着轰隆隆的声音回到水里。为了躲避魟鱼贪婪的追踪,鱼群在水银一般的海面上蹦跳。孤独的海鸟犹如游荡的幽灵,发出可怕的嘶叫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

    次日清晨,远处的群岛依稀可见了。它们看上去与圣·萨尔瓦多十分相像。哥伦布将这座群岛命名为圣·玛利亚·德·拉·康赛普西岛(现在较为普遍的叫法是鲁姆岛)。

    在这个岛上,也住着许多与圣·萨尔瓦多居民十分相像的居民。他们也很喜欢哥伦布赠送给他们的小礼物——红色的尖顶帽子、玻璃珠和猎鹰用的铜铃。

    本地向导想讨好哥伦布,便用手势表示:再继续前进,在其次的一个岛上能找到大量的黄金。于是,船队继续向前行驶。在《航海日记》中,哥伦布阐述了自己的意图:

    在接近日落的时候,我停泊在上述海角附近,为了了解那里是否真的有黄金。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当地人告诉我,这里人的手臂和腿上都戴着大金环。虽然我认为这些说法都是虚构的,他们无非是想在船靠岸的时候逃走,然而我仍然不想从岛旁驶过时而不去占领它,尽管这不重要。因为,如果占领了其中的一个岛,就等于占领了所有的这几个岛。

    可是,哥伦布的航船走遍了长岛、克鲁克德岛和福尔岑岛,结果发现这些岛屿与圣·萨尔瓦多并没有什么差别。

    这是一些地势地下、热带丛林连绵不断的小岛,岛上的居民也都是热爱和平的人。实际上,这些岛上的居民与圣·萨尔瓦多人均属于同一民族。他们都允许外人在岛上自由漫游,向游人们赠送水果,但谁也没有有价值的金首饰。即使是一点装饰品,也都是从别的地方弄来的,他们能从哪里弄来黄金呢?

    作为欧洲人,哥伦布是第一个在这里看到有玉蜀黍(包谷)、薯蓣和马铃薯的人。他也看到了用本地棉线制成的绳床。他偶热见到了一种木材,就有远见地预料到从这中间可以制出燃料来。不过,哥伦布并没有在这里发现任何有黄金的痕迹。

    哥伦布又将希望寄托在南边较远的一个大岛上。因为印第安人告诉他,那里有黄金和香料;那里还经常有大船开来,有交易场所。于是,船队又驶过巴哈马海滩东边平坦而有沙面的岛屿,哥伦布称这些岛屿为阿雷纳斯群岛(包括西尔、西斯特、南沙洲、努尔斯沙洲),随后向有重要发现的西南航线驶去。

    10月27日傍晚,落日的余晖映照出东方的群山——胡安娜(古巴)出现在天际。哥伦布被这里优美的热带风光吸引住了。他在日记中写道:

    阳光把这片景象染上了一片金色,对它作一番描写,我是无能为力的。陡峭的山峦使我想起了西西里岛,幽深的山谷,野花烂漫的草原,浓绿的森林,抖颤着斑斓鞘翅的昆虫,鸟儿彩色的羽毛冉冉闪光。一条宽阔的河流引导我们去探察这个小岛,河流两岸矗立着郁郁葱葱的大树,丰硕的果实结满了枝头。

    ……

    这片明艳的花园、绿油油的树木,迷离诱人。坦率地说,我不忍舍此登程而去,这是我迄今所见到的岛屿中最为美丽动人的岛屿……

    (四)

    开始时,哥伦布和其他船长们认为这个岛就是日本了,但是,在长满枝繁叶茂的马齿笕属植物的地面上,并没有岛上主人的船只。在山脚下的大棕榈树林里,他们也没有找到金碧辉煌的宫殿般的屋顶。显然,居住在这里的人与他们直到当时所见到的各岛上的人群都一样,都属于某种文化阶段。

    首先,当船队刚一靠近,岛上的人就都躲起来不露面了。在哥伦布沿着古巴北岸向西北一直航行到今天的帕德雷港期间,他曾几次登上岸,并记录了他在当地看到的然后又匆匆离开的茅舍:

    屋内打扫得十分干净,室内的陈设都带有丰富的装饰物。我们看到很多表现女性形体的造型艺术品,以及大量制作精美的面具。此外,便是一些人们熟知的器具:骨制的鱼钩、木制的长矛和植物纤维织成的网等。

    在从圣·萨尔瓦多带来的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哥伦布与当地的人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从当地人的言谈中,哥伦布得知据说该岛上住着一个国王。哥伦布从登陆的地方努埃维塔斯·德普林西比的海湾派出了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的路易斯·德托勒斯和在几内亚曾与一个非洲酋长有过交谈的罗德里格·德·耶勒斯前去侦查,并派两名印第安人随行。

    被派去侦查的人并没有带回有用的消息,他们回来后只是向哥伦布报告说,他们到了一个较大的地方,在那里受到了友好的接待。而对于有关黄金、珍珠和香料的问题,他们却避而不答。

    不过,他们还是带回来了一点有关某个金矿的消息。对于该金矿的储藏量,哥伦布自然是不得而知,但他却知道,将来它会成为国家财政上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

    11月6日,哥伦布从自己的侦查人员那里得知了当地的奇特风俗。他们说,他们在途中遇到了一群群回自己村落的当地人,他们的一只手里拿着干枯的树叶子,另一只手拿着带火星的木棍,然后按照自己的习惯,用木棍把这些树叶点燃,再吸那些点燃的树叶发出来的烟。

    这便是除了西班牙人在这里初次见到的甘薯以外,新地区献出的另一种毫无裨益的赠品。当时的泰诺人把烟叶都卷成雪茄烟,并称它们为托巴古。侦查人员遇到的那群人正带着一大包的雪茄烟,在路上每歇息一站就要烧烟,然后每个人都要吸上三四口,再让烟从鼻孔里冒出来。大家就这样反复吸够了,精神振作起来,才会继续赶路。

    欧洲人就是在这里首次接触到了烟草。不久以后,即16世纪初,西班牙船员们便向欧洲人介绍了这种不足取的乐趣,并令吸烟成为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到欧洲、亚洲、非洲及全世界。

    (五)

    在这里侦察一番后,哥伦布开始计算自己走过的全部路程。他相信他已经向西航行了90°。他脑子里原来已把亚洲面积扩大了,根据这个概念,他认为自己已经直接到达了中国海岸。

    于是,哥伦布断定:古巴就是中国的“曼吉省”。他根据当时的那幅半实半虚构的世界地图,把这个省看成为半岛,位于帝国的东南部。哥伦布利用自己那简陋的象限仪,根据北极星高度试图测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不幸的是,他错将仙王座中的阿尔法星当成了北极星(在11月的夜晚,阿尔法星正在北极星的上方),因此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古巴在北纬42°附近,就是在美国科德角的纬度上。

    哥伦布还开始搜集当地的植物,他想利用植物可以让西班牙人相信,他和他的船队至少已经走到了亚洲大陆的边缘。例如,当地有一种灌木,香味闻起来有点像肉桂,于是它就被认为是肉桂;还有秋葵,哥伦布认为它是他曾在开俄斯岛上见过的亚洲式的树胶;还有一种不能吃的小坚果,哥伦布把它与那可·波罗谈到的椰子混为一谈。

    那么黄金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印第安人告诉这些西班牙人说,远处有一个巴贝克岛,那里的人们都利用蜡烛光在海岸边收集碎金,然后再把碎金做成金块。

    这个谣言在西班牙远征队高级指挥人员中间第一次引起了分裂。马丁·阿隆索·宾松不等统帅哥伦布批准,便急忙开动他的“平塔”号出发了,力图找到巴贝克岛。他按照印第安人指示的方向,把船开到大伊纳瓜岛。结果,他既没有在那里借烛光找到黄金,也没有借其他光源找到黄金。

    随后,哥伦布又率领着“圣·玛利亚”号和“尼娜”号一起沿着风景秀丽的奥连特省海岸向东航行,并深入到塔纳摩湾。这个港湾出口狭窄,好像是一个玻璃瓶颈;港湾内小岛林立,岛上不满了森林。

    接着,他们又进入了美丽的莫亚港。这个港湾宁静地躺在宏伟的高山和浪花飞溅的海礁之间。哥伦布观察经济事务的眼光是十分敏锐的,当船员们引他乘坐小船经过河口时,他看到山坡上松林茂盛,就说这些松木可以供西班牙海军作造船的材料。

    如今,在某些以山洪水力作为动力的工厂里,正是把这些松树的后代锯成各种各样的可用材料。而哥伦布早在1492年11月就已经听到远处滚滚的流水声了。

    利用从西方及时吹来的微风,哥伦布的船队继续杨帆前进。在这期间,他又考察了约10个小港口。小港口的后面是树木茂密的河谷,下起海港,上面延伸到高山之中。

    哥伦布还经过了铁砧一样的厄尔·扬克山,这座山是巴拉科阿港的路上标志。这里是个建立殖民地很便利的地方,1512年,这里就建立了第一个西班牙在古巴的殖民地。不过,哥伦布在这里也没有发现黄金。

    12月5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哥伦布的船队已经驶近了迈西角——古巴的最东端。哥伦布认为,他面前的这个地方就是亚洲大陆的一个极端,就好像欧洲的圣·维森提角一样。于是,他把这个地方命名为阿尔法和奥米加角。据他看来,东方的航程就此结束,西方的航程正式开始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