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枕边书4-学习是一生的事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你在电视上浪费了多少时间

    一位年轻的朋友说:“那段日子我正在看一部42集的电视连续剧,有多少个夜晚都早早等在电视机前,为这些虚拟的故事而感动,并且不舍。当把这部电视剧看完后,有些怅然若失。看电视,总是让我活在别人的故事里,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自己却什么也没得到,慢慢地连自信心都找不回来了……”

    可以说,这位朋友的话,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现代生活中的“电视之害”。

    对于年轻人来说,少看一部电视剧或者是一部电影,最多会少一些多余的感动与傻笑,却会节省出N多的时间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生活中,电视浪费着人们的时间与生命。长久沉迷于这种虚拟世界的人,最终会失去快乐、失去自我,失去生命的意义与光彩,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吃饭的权利与走路的能力。请相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电视已经浪费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了,它制造的空虚远远比快乐要多。看电视的时间越多,距离电视里的那种幸福就会越远。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与机会飞逝而去,青春年华的激情与梦想也在消退。最终,时间结束了,却只是看了一辈子别人的故事,自己却没有留下点什么有意义的事物让你想起你曾经的存在。

    年轻的朋友,青春年华是你们何等宝贵的人生资本啊,何必将它挥霍在电视机前呢?

    枕边哲理

    人总不能把毕生的精力都耗费在玩乐中。

    学会利用业余时间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总认为,人与人不同,这里面有环境、有机缘、有能力、也有性格的差异。怎么在于“业余时间”呢?业余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休息和充电。

    每个人的业余时间有多少?业余时间如何用?这里大有讲究。当你业余时间比较多时,而且把如此多的业余时间用于打牌、跳舞、闲扯、看电视时,你的收入就像翘翘板,这一头就会低下去。反之,如果你把业余时间用来读好书、学外语、欣赏高雅艺术、结交高质量的朋友,收入就会高起来。收入是社会对你的报酬,也是一个人的价值物化形式。当你的收入渐渐趋于牛市或熊市时,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就趋于变化,你的理想和追求与人就大大不同了,这时你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出现了差异。“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这也许是爱因斯坦关于人与时间的又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一种深刻的耐人寻味的表述方式。

    步入信息化社会,拥抱知识经济时代,也必然地要求我们压缩以至挤占业余时间。在业余时间,我们都能嗅到一股知识和金钱的气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数字英雄”的搜狐总裁张朝阳说:“我就是平凡人,我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有什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不同,那就是我每天平均除了7个小时睡觉外,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思考)”。

    年轻的朋友,你要显示存在的价值吗?你要与人有所差异吗?那么,用好你的业余时间吧。

    枕边哲理

    时间是由分秒集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拓宽你的知识面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社会学博士袁岳,曾经说过:现在是一个专业化的时代,所以人们必须在专业领域有所钻研、有所突破、有所心得,成为一个拥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做好。但在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机会应该有意识地接触、熟悉以下八类知识领域,对于做事做人都会有帮助。

    ——历史学。历史是理解过去已发生之事的脉络的关键,也是推测未来之事的参照。有人甚至认为,未来之事其实总是某些历史样式的重复。虽不尽然但有相当的道理。国家史、地方史、历史哲学、人物传记不仅大有趣味,也往往能带来很多启发。我很喜欢的一些历史书有:《西方的另类文明》、《纲鉴易知录》、《草原帝国》、《第三帝国史》。

    ——未来学。与历史学不同,未来学着眼于新出现的影响时代发展的要素或者结构,以此判断世界样式的转换与更替。未来学知识对于突破既定思维有很大的帮助。我喜欢的未来学书:《财富的革命》、《权力的转移》、《第三次浪潮》、《B模式20》、《由绿转金》。

    ——心理学。心理学对于帮助理解个体心理发展及个体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心理学素养不只对做事有帮助,对于工作、交友、家庭管理、孩子养育均有价值。我比较喜爱的心理学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流行心理学与群体心理学,《时尚的样式》、《革命心理学》、《乌合之众》等均值得一读。

    ——社会学。社会学有独特的方法让我们认识习以为常的社会关系,并点出其中的奥秘,使人对社会心理、行为与社会现实有更多的觉悟。我对社会心理学、大众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更有兴趣,欣赏的社会学家是哈贝马斯、戈德曼、布坎南,《格调》、《恶俗》、《X一代》、《市民社会》等都是有意思的通俗读物。

    ——文学艺术。我鼓励大家读一点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或者搞一点文学创作,因为文学爱好和修养是一个人是否有情趣、有想象力的重要前提。我也建议大学生应该选择一两门艺术作品欣赏课,当代艺术欣赏尤其值得推荐。工艺美术知识对于改善、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素养更有意义。

    ——经济学。中国人现在对经济学情有独钟,所以在中国做事情具备经济学素养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今天即使对于公共事务,人们也期望用更符合经济原则的方法来加以管理,所以了解经济学原理,对于理解组织行为、其他人的行为很有帮助。不过,通俗经济学读物不多,我个人比较推崇茅于轼先生写的一些书,郎咸平写的书与演讲集也不难读。

    ——应用数学。应用数学方法被广泛使用在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行为科学之中,除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外,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数量科学成分也相当浓,因此掌握应用数学基本知识很重要。我建议大学生与研究生不要轻易放弃高等数学与应用定量方法课。

    ——国际关系。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关系、跨文化关系、跨国管理与我们的工作、旅行、生活日益相关。研究国际关系,进行国别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以适应全球化职业需要。互联网是学习国别知识、认识国际关系中各国视角差别的重要通道。

    现在这个专业化时代需要T型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属于下面作为支柱的“Ⅰ”,而以上提到的八种知识属于上面延伸的“-”。见多识广、博闻多识是从正面说明我们的知识广博的价值,少见多怪、孤陋寡闻是从负面来说明见识稀少,从而对于事务难以做出为人称道的反应和判断。今天的年轻一代在个体选择自由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机遇,我们不应只做消费与休闲选择上的自由派,更应该成为博闻强记的知识选择上的自由派。见识决定机会,技能决定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那个“T”字牢记在心中,并且互帮互助,共同努力。

    枕边哲理

    你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限于你搞的那一门的书里面,这是很不足取的,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狭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

    不要拜错了庙门

    古代鲁国有一户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好学,二儿子好战。好学的儿子用自己的学问到齐侯那里去游说,齐侯就接纳了他,让他做公子们的老师。好战的儿子到了楚国,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向楚王游说,楚王很高兴,让他做了管理军事的官吏。两个儿子得来的俸禄使他一家人衣食富足,爵位使他父母荣华。

    施家有一位邻居,姓孟,也有两个儿子,所学的东西也与施家两儿子一样,一个好学问,一个好作战。但是他们家庭却贫困。在向施家请教方法后便也决定照着做。

    孟家大儿来到了秦国,用自己所学的儒学向秦王游说。秦王听了却说:“当今各国用武力相互争斗,所努力追求的事也是足食足兵而已。如果用仁义治理我的国家,这不是要自取灭亡么?你用你那破理论来蒙蔽我,胆子可真不小啊!来人!”于是命令手下人把他阉割了才放他走。

    二儿子用他所学的去向卫侯游说,宣传好战思想。卫侯说:“我们国家十分弱小,夹在各个大国之中。面对大国我唯唯喏喏,面对小国我极力安抚,这样才求得今日的平安。如果用战争去对待各个国家,这不是飞蛾投火吗?如果让你安然离开。你就会到别国去游说,别国如果采纳了你的主意,就会来攻打我,我们的祸害就来了。”于是命令手下人砍断他的脚,把他送回国去。

    孟氏一家人求福得祸,痛哭不已,于是来到施家,责备施家骗了自己。施家的人说:“一个人,行为合于时宜就会才能得福,违背时宜就会招祸。你们家所学的和我们家一模一样,结果却相反,这是违反时宜的缘故,并不是你的行为荒谬呀!天下的道理没有永久不变的,以前所用的,现在或许要丢弃;现在抛弃的,将来或许要用它,这种用与不用,没有永恒的是非。巧钻空子,投合时宜,如果一成不变,即便像孔丘那样博学,像吕尚那样善于计谋,也要落得个穷困潦倒的下场。”

    同样一种理论,一种方法,在甲地行得通,在乙地行不通,这是不奇怪的。因为甲乙两地地况不同。齐国强盛,无人敢欺,它急需的是国内治理,是内在实力,因而仁义道德的治国之术正合齐侯口味。楚国志在拓展疆土,臣服列国,称雄天下,欲与秦一争高低,军力的扩张正是楚王梦寐以求的。

    施氏二子怀揣学识才能,各自选准了对象,选准了空间,投其所好,因而,都有好结果。孟氏二子就不够聪明了,到一心想要以武力统一天下的秦国兜售仁义道德,让他们放下武器讲仁义,岂不是自讨苦吃,自寻没趣?同样,到在夹缝中苟且偷安、勉强得以安身的卫国推销强兵之策,把卫国推向水火,当然也得不到欢迎。

    孟氏的两个儿子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分析形势,结果拜错了庙门。他们没有为自己的才能找到合适的买主。

    枕边哲理

    如果是玫瑰,它总是要开花的。

    权威也有错的时候

    北宋年间,苏东坡有一次去拜访济南监镇宋保国。宋保国将王安石写的《华严经注解》拿出来展示。苏东坡说:“华严经本来有八十一卷,现在却只有一卷,这是怎么回事呀?”宋保国说:“荆公(指王安石)注解的这一卷才是佛语,非常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萨语!”

    东坡见他这么崇拜王安石,就说:“我从经书中,取出几句佛语,夹杂在菩萨语中,再找出几句菩萨语,夹杂到佛语中,你能分辨清楚吗?”宋保国说:“不能。”

    东坡又说:“我以前曾住在岐下那个地方,听说附近河阳县的猪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买。这人回来的路上喝醉了酒,猪夜间逃走了,于是他就另买了一头普通的猪来顶替。客人们尝了这猪肉后,都赞不绝口,连说好吃,认为非一般的猪肉可比。后来,这件用假猪顶替的事情败露了,客人们知道后,都为自己当初的表态感到惭愧。今天荆公写的假话就如同那头假猪一样,只是没有败露罢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墙壁瓦砾,都昭示着很精妙的佛法。至于说什么佛语很精妙,不是菩萨语能比得上的,这难道不是梦话吗?”宋保国惭愧地说:“您说的有道理。”

    说得难听一点,有些人觉得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苏东坡觉得这种现象很可笑,所以拿“假猪事件”打了个比方。

    伯乐是相马的名师,大家认为他相马绝对不会看走眼,只要他认可的马一定是好马。有一次,有人来求见他,说:“我有一匹马卖不掉,请您到马市上走一遭,在我这匹马旁边走一走,看一看,成吗?”伯乐答应了,果然,他去看了那么一眼,这匹马就卖了高价。

    您瞧,伯乐成了这马主的“托儿”了。他也许算是广告代言人的先驱吧。

    据说,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搞得很厉害,有一次斯大林在《真理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处字句让人费解,但是当时的御用文人们觉得,领袖的文章不会有错的,一定是我们没有细心领会啊,于是写了很多文章进行分析、推敲、演绎。斯大林看到了,觉得好笑,批示道:“纯属笔误,笨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头上总是戴着奇妙的光环,“某某大师”,“某某专家”,不一而足。这些称号,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总是“具有权威”的代名词,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很多这样的“大师”、“专家”,就如同文中的王荆公,故弄玄虚,弄出什么佛语,菩萨语,而许多善良天真的人们,就如同文中的宋保国,被这种玄虚所迷惑。更何况,在这些假大师身边,还有许多“托儿”,就这样,在“大师”的蓄意行骗、“托儿”的鼓动怂恿、大众的愚昧盲从下,形成一股股的势力,搅乱人们的生活,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些例子提醒我们,遇事别盲从,别瞎起哄。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现代人,遇事应该思前想后,这样,你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枕边哲理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都跪着。让我们都站起来吧!

    名人起步的奥秘

    有时一滴焊接剂值5亿美元

    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人们戏称连3岁的孩子都能做。

    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

    半个月后,洛克菲勒忍无可忍,他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但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下决心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

    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剂滴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熵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

    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就是说,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可是,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5亿美元的开支。

    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送稿生

    1940年,一个名叫葛朗华的奥地利青年逃脱了希特勒统治下的祖国,逃亡到了美国,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时代》杂志的外国新闻部找到了一份送稿生的工作,每天工作职责之一,便是把作家们的稿件油印,然后送往设在另一栋大楼的外国新闻编辑部。

    工作不惜力不偷懒的葛朗华送稿的速度却总是很慢,因为他一边走,一边为这些文章编分章节、插做标题等。他走到外国新闻编辑部时,也正拟妥一份让文章更出色的编辑建议。

    葛朗华的才华很快在全公司引起注目,多年后,《时代》出版集团出了一位名叫葛朗华的总编。

    沟通的价值

    黑人小伙乔治·强生,在一个小理发店里为人擦鞋,他常听到一些黑人朋友理发时无意中说的话:“我真希望我的头发能变直。”

    理发师未曾留意的话,乔治·强生记在了心里。于是,每逢再有来擦鞋的客人,极愿与人沟通的乔治除了一些礼貌性的闲聊外,总不忘再加一句:“你是做什么的?”

    终于有一天,乔治在又问到一位来擦鞋的男士时,那位男士回答说他是一位化学家。“化学家是做什么的?”乔治又问。

    “调配一些东西。”面对这个门外汉,化学家只好这么通俗地解释。

    “那你觉得你可以调配一种东西让我的头发变直吗?”

    那位化学家说:“也许可以试试。”

    过了一段时间,化学家再来擦鞋,并带了一个小瓶液体的制剂,抹上后,乔治的头发真的变直了。

    乔治便与这位化学家联手,将这项产品瓶装后卖给他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理发店,并将这制剂命名为“华发”,意即如中国人的直发。后又成立了一个专售“华发”剂的公司,日进斗金地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枕边哲理

    将一个富于进取的人丢进尼罗河里,他起来的时候口中还会咬着一条鱼。

    让自己成为专家

    每个人都希望引人注目,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其实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你赚了很多钱。只要你有钱,保证人人把你当成“大哥”。可是年轻人不大可能一踏入社会就赚大钱,绝大多数都要做好多年事,到了一定的年龄,才慢慢打下基础,因此要靠“赚很多钱”来受到他人的注意、占有一定地位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尽快成为你那一行的专家。人能不能赚大钱和本事固然有关系,但也要机运来配合。换句话说,虽然你想赚大钱,但却不一定赚得到。但“成为专家”这件事,只要你肯下功夫,就有可能办得到,这样你自然就能在你那一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样受人注意与尊重。

    因此,可以将以上两点归结为两个字“财”与“才”。没有财运,那就培养自己的才气。

    这里强调“尽快”,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只是说要越早越好。两年不算短,五年也不能说长,完全看你个人的资质和客观环境。如果拖到四五十岁才成为专家,也不能说晚,但总是慢了些。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也磨成专家了,那你还有什么优势?因此“尽快”两个字的意思是——走上社会后入了行,就要毫不懈怠,竭尽全力地把你那一行弄清楚,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如果你能这么做,你很快就可以超越其他人。

    一般来讲,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情还不是十分稳定,有的忙于玩乐,有的忙于谈情说爱,真正把心放在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靠工作来维持生计,有心想成为“专家”的则更少了。别人在玩乐、悠闲,这不正是你的好时机吗?苦干几年下来,你累积了自己的实力,超乎众人,他们再也追不上来,而这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就高低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掌握本行中的技能成为“专家”呢?首先,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学非所用”也没有关系,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并没太大关系。不过,与其根据学业来选,不如根据兴趣来定。而不管根据什么来选,甚至随缘也好,一旦选定了这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和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的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把技能学到手。

    其次,勤奋苦学。行业选定之后,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不算钱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技能的机会。另外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可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

    最后,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好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的学习方法,可逼迫自己向前进步,也可改变自己的习性,训练自己的意志,效果相当好。然后,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而这也是你“赚大钱”的资本。

    枕边哲理

    勇于求知的人决不至于空闲无事。

    瓦列梅克的木偶

    现代玩具之父、美国人瓦列梅克,创业初期手里不过只有1000美元,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穷人。凭着他对玩具进行革命式的改进,他成了富翁。

    那时候的玩具主要是木偶,硬邦邦的没有一丝生气,放在桌上欣赏一下倒还可以,要是让孩子们拿着玩,就很快令人乏味了。瓦列梅克心想,为什么不让这些木偶的手臂活动起来呢?他想了很久,却没有想出什么办法。

    有一天,他在马路上候车,等得很是无聊,便观察马路来往的车辆,看看它们是怎样行走的?于是他特别留心车辆的滚动情形。他看到车上的轮子,用轴穿着,装在车厢底下,只要轴装得牢固,轮子滚动时候便不会发生障碍了。他突然灵机一动,不由自主地将两支手臂向前伸直,不断地转动着,转了好一会儿,便满面笑容地叫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瓦列梅克发狂似地奔回家里,连衣服也来不及脱,就拿出一把小锯子和一个长柄的手钻,随手把桌上的一个木偶拿起,将它的两条手臂锯下。在锯口当中钻了一个小孔。再插进一根小圆铁条,把那两条锯下来的手臂装在小圆铁条上,轻轻转动木偶左手,它的右手也跟着转动了。他把这个“改造”过的木偶拿去给自己的儿女们看,逗得小孩子们嘻嘻哈哈高声大笑。瓦列梅克马上把这个木偶的样子发给一个木匠去做,先行试做1000个。

    他把这些做好的木偶拿回来由自己涂色,把色彩配置得非常鲜艳悦目。这1000个试验品拿到百货公司推销时,大受欢迎,不到3天,便把这1000个转臂木偶卖光了。而且还接到了12万个转臂木偶的定货单。

    瓦列梅克并不以这样的成就为满足。他认为这是个初步的小小的成功,只是行万里路的第一步,所以再继续努力研究。他再根据转臂木偶的原理,再创造了活腿木偶。这种四肢活动的木偶打击了不少木偶制造工厂,使他们自叹不如了。瓦烈梅克在自己开设了一家拥有370个工人的工厂之后,越发小心翼翼地去研究。他不仅研究如何把木偶做得更好,还研究如何把木偶的成本尽量减低,如何使木偶更能引起顾客们的喜爱。

    有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地想到,如果这个四肢活动的木偶,能够像真人一样在地上行走,这一定更受孩子们的欢迎的。但是怎样才能使这个木偶自动地走路呢?

    他把这个新概念记录下来,四处询问别人,想从别人那儿获得一些宝贵的意见。可这种新概念并未引起他的朋友的兴趣。他们带笑地听取他的意见,也似笑非笑地嘲弄着他:“亲爱的瓦列梅克,假如你能够制造出一个自动走路的木偶的话,我相信天上的太阳会因此而改变轨道,由西方升起,向东方降落了!”

    瓦列梅克没有放弃。终于,他还是从车轮行走的原理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他很快把自己新发现写下来,并且附图说明,马上发送到工厂去,调用了4个老技工来从事这个新的试验,半个月以后,第一个自动行走的木偶制造出来了。使得整个木偶制造厂的工人都欢天喜地的围拢在一起,观看这个新奇的出品,他们啧啧称奇,都认为这是玩具业里的一种新创造。

    瓦列梅克再根据这个原理,把自动木偶的一些小毛病改正了。他抽调了一半工人来试行这项生产,并且要那4个老技工试行制造一个四五尺高的自动木偶,用来放在一家大百货公司的大堂里面,以广告招徕。这批自动木偶推出来发售了。第一天光是纽约一地便售出了17万个。瓦列梅克凭借对前人的发明创造进行改造创新,成为一方富翁。

    枕边哲理

    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意思就是说,出来行走江湖,必须要有自己的绝招,才能在最危急时刻一招制胜。

    然而,现实中的绝招不是轻易就能练成的,更不是某个高手在一夜间就能把他的功力传给你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你自己,专心修炼。

    营销产品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列。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针对这点,需要强调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果一个是英语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六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许多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总把自己的学历、文凭以及各种各样的证书当作骄傲的资本,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会的通才,对自己那点通才知识还特别满足,并以此认为在用人单位眼里是个离开了自己就转不动的人才。

    事实真是这样吗?非也!这样的通才其实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只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什么都只会百分之十的所谓“通才”,是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的。

    枕边哲理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才,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在广播剧《艾莫斯和安迪》里面有这样一段:艾莫斯问头领,为什么他总是料事如神。头领说:“准确的判断力来自经验。”

    “那么,经验又从哪儿来的呢?”

    “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

    一个具有经验智慧的人,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滋养出良好的判断力,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基础。

    1.积人情。与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彼此也就达成了默契:“我有的,如果你需要就可以拿去。”这种人予我取的,可以是忠告、鼓励、服务,也可以是在紧要关头的支持。

    这是成功之一大要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由于俗事烦多,工作压力大而封闭自己,甚至已经不能或不愿交结朋友了,有时与配偶和子女也极少沟通了。但每当我们面对危机或困难时,却又会怀念人情的可贵,友谊的美好,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广交朋友,广积人情呢?你要知道,助人虽然未必都有善报、但总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丁点儿安慰也会使你勇气大增的,不是吗?

    2.防专家。大家都得求助于医生、律师、银行家和其他的专家,但不能不用自己的大脑,要信赖自己的知识和直觉。“谁这么说的?”“哪本书里提到过的?”这样的说法总有些缺乏自信。

    不要心存幻想,以为所谓的专家能给你人生保上险。甚至有的分析家只是为优厚的报酬而著述,就是他们自己也显然不知所云。

    任何名人、专家的论断都有缺陷。他们只是像一个巨大的真空吸尘器,总是设法以他们“博学”“内行”的形象将你纳入其内。

    3.善居下。一位成功者说:“一开始,我只是以一个助理的资格在广告所做些收收发发的差使,也算是最末流的了。不过我还是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抓住每一个能帮上一手的机会,给自己压担子。三年以后,我便成了副经理。”

    具有“经验智慧”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了用武之机,就一显身手。

    4.识“畏”“贪”。灌输恐惧和诱发贪欲,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激励方式。律师惯于前、股票经纪人长于后。在买房时,律师告诉你:“这张地契不一定有效力。”实则是说:“你少不了我。”而股票经纪人呢,惟有你的冒险可以成为他的赚头,因此,他的手段正是对你诱之以利并减少你的担心。此时,你得自生戒惧以平抑贪心。

    而如果你受雇于人,那么减轻自己的畏惧心理就很重要。如果你不敢果断而有创造性地行动,你便无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路只在于:你应该让雇主离不了你,就像你离不了他一样。

    5.揣人心。与人打交道,应该把自己处身于对手的位置,揣测其用心以及可能的举动,才能制胜。先是自问“我要是处于对手的位置会怎么做?”这还是不够的。如果再问一问,基于他的见解和处境、按照他的处事习惯、依据他的文化和传统,他会做些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好得多的答案。

    6.立信念。没有对自身、对自己的见解的坚定信念,你便会每每为接踵而至的人、信息、观念、事件困扰不堪。你就不能专注于关键的问题以至于四处奔忙。

    出类拔萃的人们都表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有很强的自重感。尽管众说纷纭的风波淘汰了一些人,尽管各种此起彼伏的时髦卷走了一些人,而他们却仍自不动如磐。这正是独具经验智慧的重要体现。

    枕边哲理

    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累积经验,累积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

    很多年轻人认为在学校的时间才是真正学习的时间,以一个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为例,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算一算也有16年的时间待在学校,那么一个人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一位刚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不到1年的大学毕业生说:“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但是工作已经一年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工作的部分几乎没有多少。参加工作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地学习用以谋生的知识。”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期间是培养求知心态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一位在校生要把握机会多方面培养兴趣,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都行,这也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心态。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还培养了自己学习的习惯,这包括终生学习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校期间既没有培养求知心态,又没有培养学习的习惯,那么他一定是在浪费时间。就算他考试考得再好,教科书背得再熟,对于以后的求职、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帮助,这甚至还会成为甩不掉的思想包袱。张先生认为,学习只是一种input,如果没有经过内化(internalize)的过程,去发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学习习惯是两项基本能力,若没能在求学阶段及时培养,完全是虚掷光阴。至于思考能力则是更进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与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备此能力不可。

    事实上,普通人常挂在嘴边的“活到老,学到老”,并非我们这里所认同的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绝不能是泛泛的“活到老,学到老”,而是必需具备“有目标”、“有纪律”、“有计划”三项要素。

    定目标。终生学习必须设立长期目标,也可称作终生目标,同时也要有长则几年、短则几天的短期目标。比如,某人自从出校门后,就一直待在人力资源领域,因此他所立的终生学习目标,就是要跟上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当一个人处在技术的领域,就应该要求自己要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果以后又要转往业务领域,那么他的目标就要换成要跟上本行业各项业务的发展。

    有纪律。终生学习必须有纪律、花时间、严肃看待。好的终生学习,绝对会影响生活习惯。比如:一个人如果每天看书2小时,阅读的内容可以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也有纯属兴趣的阅读,这样一来自然不热衷应酬,因为有更具乐趣的事情可做。

    有计划。终身学习的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要有计划,学习如果没有计划就会事倍功半。所谓的计划是先设定你的长、短期目标,你要看什么书、读什么杂志、报纸,或是要跟谁说话都要有计划。尤其是跟谁讲话一定要想清楚,因为生活习惯也跟平常接触的人具有密切关系,会决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对要认识哪些人也要订出一个方向。

    此外,回学校充电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应抽出一、二个星期到学校听课,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课,也可多参加研讨会,一年五到十次,听的时候要严肃地做笔记,才能学到东西。

    总之,学校是培养求知心、学习习惯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个人并不需要进大学,更不需要进研究所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我们常看到一些从学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且他的思想、学问比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来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枕边哲理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