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让选择为幸运加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通往幸运的路途上,选择是一种智慧。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很多时候此话毫不为过。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然后为你的选择制定目标,种种的努力,将为你的幸运增添砝码。

    选择是人生一曲难唱的歌

    大千世界的故事有很多,而千变万化总是在选择。寻梦的年月梦想有很多,梦里梦外总是在选择。选择,是人生一曲难唱的歌。

    选择,而不是机遇,决定命运。很多已经功成名就,同时又感受着幸福和充实的人这样告诉我们。有时选择比奋斗更重要,因为选择决定了你生活的方向是否指向你的内心,决定了最终你能否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满足。在各种道路面前,选择是一种智慧,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又有谁能够想到,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合适的选择,也许更多的努力都是白费的。人生其实很短暂,如果我们忙碌奋斗了一辈子,蓦然回首时才发现自己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已经是追悔莫及。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富翁叫哈德。哈德幼年时,家境十分贫穷,全部凭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几十年在商场上的摸爬滚打才积累出今天的财富。

    然而就在哈德的生意处于鼎盛时期时,他患了一种绝症。临终前他久久不愿意闭上眼睛,家人问他有什么话要说,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说:“我一直没有听从内心的召唤,幼年的理想落空,成了一生的遗憾,我多想开一次小提琴演奏会呀!”

    原来,哈德自幼酷爱拉小提琴,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家。由于家境的窘迫,他常常忍受因为贫穷而遭受轻蔑和别人无端的欺负。自尊心极强的哈德忍痛摔碎了心爱的小提琴,发誓若不成为有钱人就永远也不拉琴。

    最终,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付出在获取财富的道路上成功了。他常常对自己说,明天就去拉琴。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却无法听从内心的召唤去拉琴。

    以成就的眼光评价,哈德成功了,他用聪明、努力、奋斗证明了他的优秀。可是转瞬间一生逝去,他的心里留下了无尽的失落。

    若你喜欢的是橘子,当你忙碌了一生时,上帝赋予了你一筐苹果,努力带来的更多的是遗憾。

    如果你终日忙碌,请在清晨或夜深时留给自己片刻的宁静,想想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忙碌又是为了什么。生活由选择决定

    吴玲瑶在一篇文章里谈到生命的色彩。文章中说,生命如同一盒巧克力糖,每块糖里面包着什么,在没吃之前都不知道;生命如同一面镜子,对着它皱眉,它回我们以皱眉,对着它微笑,它回我们以微笑;生命如同单行道,没有回头的机会;生命如铜钱,每个人高兴怎么用就怎么用,但一个铜板只能用一次;生命像画布,全靠自己泼墨涂撒……

    是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与死,无法定义自身的美与丑,更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生命的长度。可是,我们能够选择自己生命的方式与命运的沉浮。我们总以为命运的无常无法把握,可冥冥之中,最初选择的方向,已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有3个人要被关进监狱3年,监狱长给他们3个一人一个要求。

    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3箱雪茄。

    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

    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每个人的生命在社会之中,都有一种生命的定位。什么样的选择,将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我们以前的选择决定的,而我们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今后的生活。做出选择,生活的轨迹也将改变。

    选择是学会放弃的智慧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选择题:

    一个开着名贵双座跑车的人在郊外发现3个拦车的人。一个是身患重病的老奶奶,一个是对他有救命之恩的医生,一个是他追求很久的梦中情人。

    可是,跑车只能搭载一个,请问如何选择?

    许多同学都选择了重病的老奶奶,选择医生的同学也不少,只有少数同学选择的是梦中情人。

    教授笑着对同学们说,其实你们无论选择了谁,你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无奈。有一种完美的选择,却没有人想到,那就是让医生开着你的车送老奶奶去医院,你和你的梦中情人在皎洁的月光下幸福漫步。

    同学们个个懊悔不已:“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

    人们有时不懂得如何选择,是因为不善于放弃。在我们的思维里,或许从来就没有想到放弃那辆名贵的跑车,所以我们的选择里,只有老奶奶、医生、梦中情人三项选择,无论选择谁、放弃谁,结果总是不如愿、不完美。

    很多人意识到了选择便意味着放弃,可是如何放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人们懂得选择放弃一个机会,却不懂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故事中的同学,他们的选项里是不曾拥有的东西,却不肯舍弃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有时过分执着,执着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或是执著于一份没有结果的爱情,对于人生是一种多余的负担,甚至伤害。正如树木为了长高,必须剪掉多余的枝桠。花儿为了结果,必须放弃美丽的容颜。

    在人生旅途中,如果我们把遇上的每一件喜欢的东西都背上,某一天,我们可能因为太重的负荷而停滞不前。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懂得适当放弃一些,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

    茅威涛是越剧界的领军人物。她有成功的事业,有幸福的家庭,有靓丽的容颜,还有了可爱的孩子,似乎一个女人该有的都有了。于是,有人追问她成功的秘诀,她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经验就是学会放弃。放弃一些诱惑,你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够得到回报。”

    当很多同行都转行经商或者拍摄电影时,虽然茅威涛也曾经参加过影视剧的拍摄,而且一演就很出彩,《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令人印象深刻。但她对自己说,“我有很多机会可以向其他领域发展,但我选择放弃。虽然或许走那些路对我来说,可以很快成名,或者赚到很多的钱。”

    与此同时,她清醒地意识到,她从小从事的越剧,能够完完全全地表达她对人生的全部感受。她越来越清晰地知道自己渴望创造什么样的艺术形象,她渴望打造出能够打动现代人的越剧角色。对于自己的选择,她有着自己的信仰与理解。每当她走进剧场,面对不同的观众,年老的、年轻的,她会想起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越剧有存在价值。如果越剧百年是一根长长的链,她希望自己和所处的时代能够成为其中的一环。

    她放弃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诱惑,却悟出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在越剧百年的历史上,她是一颗美丽的明珠。

    有舍,方有得,不舍不得,佛语如是说。

    选择最合适的

    人生有太多的选择了,我们每天都在做出选择,只是大小不同而已。谁都希望做出最好的选择,可惜人生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最合适的选择。

    叔本华曾说:“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世界:有人认为它荒芜、枯燥、肤浅、冷漠而乏味;有人认为它丰富、有趣、有活力而充满意义。”

    因此,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样的,主要在于我们以何种方式来看待它。我们竭尽全力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可能发挥自我的品质,把我们自身具有的才智全部用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上,在能力范围之内,不被其他麻烦事侵扰。因此,我们得选择最适合我们发展的职位、行业及行为方式。

    生才贵适用

    唐朝大臣韩滉有一次在家中接待一个来寻找差事的青年,此人在韩滉面前表现得不善言谈,不懂世故,不料韩滉却留下了这个年轻人。因为韩滉从这个年轻人不通世故的短暂相处中,看到了他铁面无私、耿直不阿的长处,于是任命他为“监库门”。年轻人上任后,恪尽职守,库亏之事极少发生。

    清代有位将军叫唐石斋,他认为营中无无用之人。聋子,安排他在左右当侍者,可以避免泄露重要军事机密;哑巴,派他传递密信,一旦被敌人抓住,问不出更多的东西;瘸子,可以命令他坚守炮台,敌人冲上来的时候,他别想弃阵而逃;瞎子,一般听觉特别好,可让他战前负责阵前听敌军动静,担任侦察任务。虽然唐石斋的观点有一些夸张,却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清朝诗人顾嗣协在《杂兴》中这样一段著名的话:“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虽然上面的例子谈到的都是用人的谋略,可是对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环境。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等各种基本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正所谓“适于用之谓才,堪其事之谓力。”

    提起微软,大家会想起比尔·盖茨——微软的创始人、微软的精神象征。最初,盖茨白手起家,创立微软公司,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且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同年,以一票之差击败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被《工业周刊》评选为“最受尊敬的CEO”。盖茨成就了微软,微软成就了盖茨。

    盖茨是为电脑而生,他也把电脑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很少人知道,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念的是法律系。哈佛法律,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意味着高等的地位、高收入的生活,意味着精彩人生已经书写了一半。可是,盖茨认识到自己最适合投入的行业是计算机,于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辍学,改行去创立微软。

    最后,他的成功世界瞩目。这固然与他对电脑的痴迷、他非凡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他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有很大关系。可是,如果他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合适的行业,并毅然投入其中,美国可能多了一位口齿伶俐、侃侃而谈的律师,世界却少了一份传奇。

    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适合什么,有一部分意识到了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可是生活有时让人无奈,他们可能被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折磨,这又要如何面对呢?可以看看沈从文的例子。

    沈从文在文革的时候,被下放劳动改造。他的工作中,有一件是打扫厕所。对文学大家如他的人来说,这是一件不合适又折磨的工作。然而,他每天在清洗厕所的过程里,最大的乐趣却来自于把便器都擦拭得光可鉴人。多年后,他回忆这段日子时,都为自己把厕所清理得那么好而很得意。

    文革之后,沈从文没写小说,反而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图录》。就外人看来,大家会惊叹于这个考据工作的巍然。但是,事实上,他主要是因为环境虽然不像洗厕所时那样糟糕,但在小说创作上仍然略输郭沫若,因此而改作考据。

    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沈从文那样出众的才华,但也没有遭受到他那么大的折磨,必须清洗厕所。所以,即使我们还没认清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起码,我们可以比较愉快地接受自己目前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先做得“光可鉴人”。

    用心,加时间,也许某一天,一个答案就跳了出来。

    选择自己的那双鞋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了灰姑娘的故事。苦命的小女孩遭受继母和姐姐的百般刁难。可是后来,灰姑娘穿上了华贵的晚礼服,漂亮的水晶鞋,与王子相爱,并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双给灰姑娘带来转折命运的水晶鞋在很多人心中牢牢扎下了根,仿佛就是一根魔棒,指引着她们找到自己的王子,与自己心爱的人相逢、相知、相爱,并与其相伴一生。

    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人失望的发现,原来水晶鞋,只是童年一个美好的幻想。白马王子,也只属于梦中的人,不由得嫉妒灰姑娘和王子的幸福生活。

    人们被水晶鞋的光泽完全吸引,忘记了故事中有两个与灰姑娘一样渴望爱情的女孩,继母带来的两个女儿。固然,她们是任性而嫉妒的,为了穿上水晶鞋,不惜削足适履,可结果受到人们的嘲弄。付出的是疼痛,得到的是讽刺。

    她们幸运吗?可以说不幸,她们身边站了一位宛若天仙的灰姑娘,最简陋的衣服也遮盖不了她的光彩,她们只是她旁边的点缀。可是,相比灰姑娘,幸运的是她们拥有百般疼爱自己的妈妈,甚至满足她们的无理要求。

    那些疼痛,原本是可以避免的。藏在心里的水晶鞋,是一个美丽的憧憬。选择了合适的人,即使没有水晶鞋,却拥有了自己的王子与一份舒适的安宁。选择错了,即使有了水晶鞋,也只会带来无尽的疼痛。

    一位秀慧双绝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拒绝了很多优秀男孩的追求,最后却选择了一个毫不起眼、个子矮小的同事。周围的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连她闺中女友也表示不理解。而她自己却很坦然,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她披上婚纱与先生坦然地走进了“围城”。

    多年以后,当她的同学们都疲倦于营造自己的一隅、失望于当初幻想的破灭之时,同学聚会时众人才发现:这位女孩并没有如他们原先所想的那样,被困在一个庸碌无为的圈子里,憔悴不堪;而是依然光彩照人,甚至比以前还多了一份成熟的雍容和深刻。

    他们手牵手地向众人走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怦然心动!这位女士告诉大家,她的男人不是最优秀的,有着许多的缺点,但这些在她还没有接受他的时候就已知道;而她愿意,今生今世要将自己的感情托付给这个在她遇到挫折的时候默默地帮助她、在她失意的时候热情地鼓励她,并且从不索取任何回报的男人。

    懂得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懂得如何看清楚繁华世界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人,就寻找到了自己的童话生活。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并且,这样最珍贵的东西,生活往往不会给你两次。

    有选择,才能够拥有

    人生的路,入学、工作、交友、婚恋,都要进行选择。若我们不清楚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就会在路途中抱着这样一种心理期望:总有最好的在前方。可结果,错失了适合我们的事物与机会。

    有这么一则寓言:小朋友们去农场偷桃子吃,结果被看果园的老爷爷抓住了。按理说,他们应该被狠狠地教训一顿,但老爷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他们做了一个游戏,从果园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在园子里找一个最大的桃子,前提是只能摘一个谁也不能回头,谁摘到了,园子里的桃子就归谁。

    小朋友们听了后很高兴地出发了,等他们拿着桃子从园子一头走出来时,却都傻眼了,原来他们摘的桃子都没有园子里的大!他们都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总以为最大的桃子在最前面,所以一路上总是匆匆向前,结果到了尽头才知道其实最大的桃子自己已经错过了。

    如果我们明白了自己所要的,最契合于内心的,其他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要的是宁静祥和,那富贵便若天边的浮云。要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简单,那所有的森林与百花也仅仅是路边的风景。可是,我们往往不明白什么是最适合的,于是盲目的追求,欲望便成为一个永不能满足的黑洞。我们匆匆地向前,急于寻找到最好的,结果却早已错过。

    倾听内心:认识自我的需要

    如果你整天行色匆匆,却感觉到身心疲惫,并且不能从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充实;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名气、财富,可你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的幸福;如果你什么都没有拥有,也不知道如何去开始……何不留给自己片刻安静的空间,与自己的内心坦诚相见。

    你希望成为什么

    人希望成为什么,就是一个人的理想。人的理想源于内心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每个人内心看重的事物不同,理想也有了差异。如果一个人不清楚自己内心需要什么,就不会生出一个推动他前进的理想,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如同河中的一棵小草随波漂流。因为有了理想,生命变得宝贵,奋斗变得有趣,成功变得有意义。

    一位成功的音乐人跟我们分享了他的故事。

    1976年的冬天,当时我19岁,在休斯顿太空总署的太空核实验室里工作,同时也在总署旁边的休斯顿大学主修电脑。纵然忙于学校、睡眠与工作之间,这几乎占据了我一天24小时的全部时间,但只要有多余的一分钟,我总是会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的音乐创作上。

    我知道写歌词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在这段日子里,我处处寻找一位善写歌、词的搭档,与我一起合作创作。我认识了一位朋友,她的名字叫凡内芮。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德州后,就再也没听过她的消息,但是她却在我事业的起步时,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仅19岁的凡内芮在德州的诗词比赛中,不知得过多少奖牌。她的写作总是让我爱不释手,当时我们的确合写了许多很好的作品,一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特色与创意。

    一个星期六的周末,凡内芮又热情地邀请我至她家的牧场烤肉。她的家族是德州有名的石油大亨,拥有庞大的牧场。她的家庭虽然极为富有,但她的穿着、所开的车、与她谦诚待人的态度,更让我加倍地打从心底佩服她。

    凡内芮知道我对音乐的执著。然而,面对那遥远的音乐界及整个美国陌生的唱片市场,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此时,我们两个人坐在德州的乡下,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突然间,她冒出了一句话:

    “想象你5年后在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

    她转过身来,手指着我说:“嘿!告诉我,你心目中‘最希望’5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还来不及回答,她又抢着说:“别急,你先仔细想想,完全想好,确定后再说出来。”

    我沉思了几分钟,开始告诉她:“第一,5年后,我希望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许多人的肯定。第二,我住在一个有很多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一些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凡内芮说:“你确定了吗?”

    我慢慢稳稳地回答,而且拉了一个很长的Yes!

    凡内芮接着说:“好,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5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的第4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那么你的第3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对不对?”

    “那么你的第2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那么你的第1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就位准备好。”

    “那么你的第6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那么你的第1个月就是要把目前这几首曲子完工。”

    “那么你的第1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整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我们现在不就已经知道你下个星期一要做什么了吗?”凡内芮笑笑说。

    “喔,对了。你还说你5年后,要生活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然后与许多一流的乐师一起忙着工作,对吗?”她急忙地补充说,“如果,你的第5年已经在与这些人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4年照道理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那么你的第3年,可能是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那么你的第2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矶了。”

    次年(1977年),我辞掉了令许多人羡慕的太空总署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洛杉矶。

    说也奇怪:不敢说是恰好5年,但大约可说是第6年。1983年,我的唱片在亚洲开始销起来,我一天24小时几乎全都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每当我在最困惑的时候,我会静下来问我自己:“5年后你‘最希望’看到你自己在做什么?”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个答案的话,你又如何要求别人或上帝为你做选择或开路呢?别忘了!在生命中,上帝已经把所有“选择”的权力交在我们的手上了。

    如果,你对你的生命经常在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的时候,你不妨试着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很“清清楚楚”地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如果连你自己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那么爱你的主又如何帮你安排呢?不是吗?

    而在你旁边的人,再怎么热心地为你敲锣打鼓,爱你的主也顶多给一些慈悲的安慰。因为连你自己都还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你要的是什么?那么你又岂能无辜地怪上帝没有为你开路呢?不是吗?

    若你在岔道口迷失了方向,而眼前的指针如蛛网般四面扩散,那么请首先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而且人生是短促的,这句话应该推动每一个人去进行一切他所想做的事情。

    找出对你最重要的

    一个人应当追求最重要的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可是如果什么都想,结果会是什么也抓不着。安德鲁·加德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每次我都发现,当一个所追求的东西唾手可得时,我正在追求别的东西。太晚了。”

    人生时光有限,在一段时间内精力有限,很多时候我们又面临各种选择。所以,我们有必要找出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

    有一个有趣的心理测试。

    L小姐和M先生是一对恋人,两人隔河而居,那条河不宽,也不阔。

    有一天,M先生得了急病,L小姐知道了心急如焚,但是那一天出现了暴风雨,河水暴涨,风急雨劲,M先生叫她不要去探望他,可L小姐还是要不顾一切去看看他。

    于是她去找B先生,因为B先生有一条船,有能力送她过河。可是,B先生却要收过河费一百万,即使她向他解释M先生的情况,他也一样不为所动。

    L小姐当然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她去找S先生,因S先生也有一条船。岂料,S先生竟是无耻之徒。他要求L小姐献上她的肉体,方才载她渡河。L小姐为了爱情,最后牺牲了自己……

    最后,S先生载了她过河。

    M先生的急病,最后也没有恶化,是化险为夷了。

    但当他知道L小姐居然牺牲了自己的贞节,他很生气,因为他早已吩咐她不要来,何况还因此牺牲了肉体!

    于是,M先生和L小姐就这样分手了。

    L小姐很伤心,不久之后,她认识了年纪较大的F先生。当他知悉了她的过去后,不但不介意,还向她示爱。虽然L小姐并不太爱F先生,但也不太勉强。

    问题来了:

    参考故事内容,然后从故事的五位人物,L(小姐),M(生病的先生),B(要钱),S(要人),F(最后那位先生)五位人物,按照你喜欢他们的程度,由好至坏排上一个等次。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出的一个测验,每个故事人物都代表一个意义:

    L小姐-Love(爱情)

    M先生-Morality(道德)

    B先生-Business(事业/金钱)

    S先生-Sex(性)

    F先生-Family(家庭)

    当你领会故事情节后,对故事人物所排列出来的喜爱次序,正反映以上的人性观念在你心目中之排列次序。

    这则心理测验的可信度我们无法衡量,可当你真正做出选择后,你会发现,大多时候,我们选择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物。

    席慕容在《抉择》中写道: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这样至情至性的一个人,感情是她的全部,不惜等候万年,换得一瞬的回眸。

    张平在小说《抉择》中描写了市长李高成在经历痛苦的灵魂搏斗与抉择后,在百姓与亲戚朋友之间,选择了人民。敢于舍小家顾大家的人,道德在他的心中是最重要的砝码。

    选择了最看重的,我们才有勇气、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荆棘,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把梦想交给自己

    有的人相信算命,相信从手掌的纹路,可以看到这一辈子的命运走势,所以把梦想寄托给虚幻的命运。可是,摊开手心,命运的纹路,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心。

    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富商,富商有个19岁的儿子叫伯杰。

    一天晚餐后,伯杰欣赏着深秋美妙的月色。突然,他看见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材显得很孱弱。

    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这里?

    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我来说简直太遥远了。”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睡在这儿,保证像天堂一样舒适。”

    第二天清晨,伯杰早早就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

    青年笑笑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庄园主。

    “今天,我首先感谢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着,他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

    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个贫困的青年。

    酒会上,那位名叫特纳的“青年”对伯杰说:“当你把我带进寝室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梦想就在眼前。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它其实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紧握双手,把梦想交给自己,无论顺利还是挫折,我们都走在通往梦想的路上。

    忠于内心:幻象与真实

    一首歌这样唱到:

    有些人笑,

    有些人哭,

    有些人活着,

    有些人死去,

    有些人奔跑,

    冲进那烈焰。

    有些人隐藏,

    他们的一切渴求。

    我们是否在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隐藏了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的内心,存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很多人把温暖美好的情感放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可是,这个世界上存有太多的渴望与诱惑,每个人又带着不同的评价体系。在纷繁的世界与嘈杂的评价里,我们迷失了,看不清世界的幻象与内心的真实。当我们偏离了内心的真实,幻象丛生,幸福也就不再。

    银行家与铁匠的故事

    一个银行家和一个铁匠是邻居,银行家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见隔壁传来铁匠愉悦的歌声,而银行家每天都为怎样理财,怎样赚更多的钱而烦恼。

    一天,银行家走到窗前,看到铁匠愉快的身影,他很好奇,为什么他看上去总那么高兴,难道他有很多钱?

    他就对铁匠说:“你每天赚多少钱?”

    铁匠边哼着歌边告诉他:“有时2分,有时10分。2分的时候我可以喝上一小壶酒,如果10分,我就可以买些肉吃了。”

    银行家大笑,说:“你从未有过很多钱吗?现在我给你500元。”

    铁匠从未有过这么多钱,当他拿着那么多钱的时候,他开始担心了,把钱放在哪儿都不足以使他安心。最后,他把钱埋在了一个从他的窗口可以望到的几乎没人去的荒地。

    可是,从那天以后,再也听不到铁匠的歌声。他总是提心吊胆,每天不停的向钱的方向张望。

    这样过了很多天,铁匠终于受不了了,他挖出钱,来到银行家面前,说:“拿走你的钱,把我的歌声还给我。”

    我们曾经抱怨生活没有给予我们应有的幸福,遗憾的是,我们想象中的幸运生活曾经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是我们转而追求那些看似繁华的事物,羡慕别人所拥有的,而逐渐抛弃了自己的原则和选择。

    不盲目的以别人作为参照物

    丑小鸭出生在鸭群里,它出生时妈妈说他又大又丑,其他的鸭子一起嘲笑他的丑相,甚至去啄它,就连野鸭也说它真是丑得厉害。当它看到美丽的白天鹅,它忘不了那些美丽的鸟儿,可是它并不梦想有它们那样的美丽——因为它是可怜的丑东西。

    可是当百灵鸟唱起春天的歌曲时,它忽然举起了翅膀,在清澈的湖水里,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其实,丑小鸭本是一只天鹅,因为出生在鸭场里,鸭子们以自己作为参照物,认为他很“丑”,而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身附和,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它评头论足,鄙视它。

    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来自于对他人评价的反馈。很多时候,我们出生的环境,周围的人群和偏见掩盖了自身的光芒。所以我们常常需要自省,“一日三省吾身”,便是为了确立正确的方向。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旁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梯子才能上爬去。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爱因斯坦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父亲的教育让爱因斯坦明白:有了正确的参照物,才会有正确的方向与行动,切忌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

    不在旁人的评价中迷失

    选择感情,你是选择互相懂得、互相疼惜的那个人,还是按照其他的标准?世界上有很多出色的男孩和美丽的女孩。或许在别人的眼中,他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她华彩出众、端庄典雅,可是回归到普通的生活,你可能痛苦的发现,很多耀眼的只是一个美丽的摆设,冷冰冰的,丧失了能够抵达内心的温暖。而坚持自己的眼光,才可能寻找到自己的挚爱。

    电视里的访谈节目讲了一位和马兰齐名的黄梅戏演员吴琼的故事。

    42岁的吴琼嫁给了一个小她15岁的帅小伙——阮巡,从相识到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他们的爱情受到很多人的反对和质疑,特别是家长的反对。

    “好容易,我就遇见了他!等着了他!要嫁了他!谁想到,亲人惊讶,朋友相劝,旁观者摇头,知情人叹息,总之一句话:‘你想好了没有?你可要想好了!这事可不靠谱哦!’”

    排除万难,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位漂亮的七仙女终于找到了她的董永。

    “一直以为我会独身,直到遇见了他,一个比我小15岁的男孩。称他为男孩,因为,那时他才25岁,在我眼里他就是个男孩。”

    结婚,还是不结?这个问题在我40岁时,终于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40岁的女人,应该说,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不敢相信,一个自以为会独身的女人,现在执意要嫁给一个比自己小15岁的男孩。”

    他们两人的结合,的确遭到了双方父母的极力反对,吴琼的父亲曾经对她说:“你要考虑好,你们的年龄差那么多,起码有一点,你们不能白头到老!”

    对于即将结婚的人来说,听到这样的话,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阮巡的父母也是非常的反对。但是让吴琼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她15的男人却表现出了意想不到的沉着、冷静。他对他的父母说:“我爱吴琼,你们不同意,我可以等,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继续,我们会一直等到你们同意”。

    其实,可想而知,对于阮巡的父母来说,这个42岁的儿媳妇差不多跟阮巡的父母差不了几岁,对于阮巡来说,更是听着她的黄梅戏长大的,这样的情形怎么能让人轻易接受?!

    但是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在家人的祝福下,不忌讳别人的猜疑,她们结为夫妻。

    “我想好了。我只是选择婚姻,又不是抉择生死。”吴琼说。

    面对这段爱情,这场婚姻,他们是坦然的。

    “我不奢望能白头偕老,也不承诺能地久天长,3年5载觉得不错,8年10年我很满足,15年20年是惊喜,一辈子那就是奇迹,奇迹毕竟是少而又少的,但是有。我们的婚姻会不会出现奇迹呢?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期盼着,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尽心尽力。”吴琼说。

    “吴琼我就想告诉你,年龄的问题我从来没想过,我只是想有一天如果我们都老的话,你比我长15岁,你可能会比我先离开这个人世,到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我剩余的孤独的人生……”阮巡说。

    吴琼这个美丽的女人,终于在自己的生活中演绎了一次天仙配,给美丽的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吴琼自己感慨,“有人说:上帝为每一个女人都安排了一个最合适的男人,就看你是否寻到他。这很容易让我想起小时候用过的‘歪歪油’,它们永远是一对一的严丝合缝,若是弄错了,就会搞得到处油呼呼的不好收拾,令你不知所措。”

    选择职业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善待自己的理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具有使命感和真正意义上的敬业精神,才能把自己与事业融为一体,全身心投入到所追求的目标之中,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够继续顽强拼搏。

    当你为选择感情而矛盾,静下心来感受周围的一切。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幸运,真正的为自己活一回。忠实于内心,幸福会敲你的门。

    当你为选择职业而迷惑,请记住,若你对音乐具有极高的天赋,就不要迷恋画家手中的笔,正确的做法便是从事适宜自我的职业而不迷恋他人的辉煌成就。

    不一味的取悦他人

    格温妮丝是著名的女演员,玛丽是格温妮丝从幼儿园开始的好朋友。她们在洛杉矶认识,一起进了一家语文小学,在一个靠海边的地方。那是个自由的学校,在那里,如果有人问:“2加2等于多少?”然后你说:“5”。他们会说:“如果你觉得回答‘5’更好,那么也可以的。”

    对于格温妮丝而言,玛丽是一个有思想的姐姐,经常给她讲道理。

    有一段日子,格温妮丝常常和她的男朋友吵架,看起来无精打采。虽然她爱他,但是有些事情似乎永远满足不了男朋友的要求。一天又一天,格温妮丝沉浸在自己“浪漫的麻烦”里,整天围绕在她脑海里的问题就是她够不够漂亮,够不够吸引人,够不够聪明。似乎她更好一些,她的男朋友就会更关心她。

    她的思路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死胡同里了,她几乎没有了尊严,而且由于和他关系上的问题,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感受很奇怪,格温妮丝快发疯了。

    某一天,格温妮丝开始向玛丽抱怨,告诉玛丽她的感觉有多么糟糕。

    “太糟糕了,”她最后对玛丽说,“为什么我要对自己做这些?为什么我感到这么糟糕?”

    玛丽愣了一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说,“你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根本没有追求你想要的。”

    “你的意思是……”

    玛丽没有说别的,只是简单地重复了她的话:“你没有追求你想要的,格温妮丝。”

    突然间,格温妮丝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个很优秀的人,只是被一些不健康不正常的关系牵扯,才会感觉如此糟糕。大雾忽然全部散去,她明白问题的关键不是男友,而是她自己。她并没有去追求想要的。如果她真的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幸福,这个人对于她来说并不合适。

    后来,玛丽对格温妮丝说的肺腑之言依旧影响着她,当她感到失望或者关系失衡的时候,那句简单的话——“你没有追求你想要的。”就能让她拨云见日。

    她选择了一项需要挑战、理性和聪明头脑的职业,这项工作造就了她。无论是超负荷工作,还是在连续工作13小时以后依然满面笑容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在这些情况下,她感到如此艰难的和自己的另一半作战,只是让其他人开心,而不是她自己。她扪心自问:“你是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吗?还是在取悦他人?”如果回答是后者,她会马上调整工作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他人评价能够帮助我们客观的认识自己,而不是独自在自我的世界里陶醉。可是,最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始终是自己。如果在追求内心的事物时,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不惜取悦他人。最后,我们可能像格温妮丝开始的感受一样,陷入自我否定,并且得不到想要的幸福。

    但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取悦他人,无论工作、生活是艰难、曲折或挑战,我们都能够坦然的告诉自己,微笑着去面对。

    目标制定与实现

    人生就像博弈,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当我们以睿智的眼光冷静的分析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制定目标并使之分解。只有脚踏实地的去追求,才能点燃内心的火种。

    目标、成功、失败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结,我们已经看出差别所在:成功的人看到目标,失败的人看到障碍和不公。他们都出身于名校,本身资质并无太大的差别。有目标的人,会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而一个人不知道他想去哪里,不知道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他就不会成功。

    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需要看到目标,才能鼓足勇气跨越所有障碍,走向成功。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这一次如果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卡塔林纳海峡的妇女,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她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而她继续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小时了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记录还快了大约两个小时。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没有目标,就好像走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域,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眼睛失明,从而陷入人生的黑暗。

    五只毛毛虫的故事

    世上百人可能有100个对未来的想象:有的人只是但求温饱,有的人希望功成名就,有的人希望出身名门从此便一劳永逸……不同的想象,有不同的实现路径。但是真正的成功,是一个设定有价值的目标,然后设定方法、循序渐进的变为现实的过程。你想成为哪一类的人,你想如何实现它,五只毛毛虫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启发。

    ★第一只毛毛虫。

    话说第一只毛毛虫,有一天爬呀爬呀,爬过山河,终于来到这棵苹果树下。它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它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的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颗大苹果,幸福的过了一生;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糊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毛毛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第二只毛毛虫。

    来看第二只毛毛虫。有一天,第二只毛毛虫也爬到了苹果树下。它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但它猜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叶上吧!于是它就慢慢地往上爬,遇到分支的时候,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

    当然在这个毛虫社会中,也存在考试制度,如果有许多毛毛虫同时选择同一个分支,要举行考试来决定谁才有资格通过大树枝。幸运的是,这只毛毛虫一路过关斩将,每次都能第一志愿的选上最好的树枝,最后它从一枝名为“大学”的树枝上,找到了一颗大苹果。

    不过它发现这颗大苹果并不是全树上最大的,顶多只能称是局部最大。因为在它的上面还有一颗更大的苹果,号称“老板”,是由另一只毛毛虫爬过一个名为“创业”的树枝才找到的。令它泄气的是,这个创业分支是它当年不屑于爬的一棵细小的树枝。

    ★第三只毛毛虫。

    接着,第三只毛毛虫也来到了树下。这只毛毛虫相当难得,小小年纪,却自己研制了一副望远镜。在还没有开始爬时,就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超大的苹果。同时,它发觉当从下往上找路时,会遇到很多分支,有各种不同的爬法。但若从上往下找路时,却只有一种爬法。它很细心的从苹果的位置,由上往下反推至目前所处的位置,记下这条确定的路径。

    于是,它开始往上爬了,当遇到分支时,它一点也不慌张,因为它知道该往哪条路走,而不必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破头。譬如说,如果它的目标是一颗名叫“教授”的苹果,就应该爬“升学”这条路;如果目标是“老板”,就应该爬“创业”这条路;若目标是“政客”,也许早就该爬“厚黑之道”这条路了。

    最后,这只毛毛虫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结局,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先决”的条件了。但也许会有一些意外的结局出现,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从开始爬行到最终抵达,需要一段时间。当它抵达时,也许苹果已被别的虫捷足先登,也许苹果已熟透而烂掉了……

    ★第四只毛毛虫。

    第四只毛毛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虫,同时具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它不仅事先知道自己要哪一种苹果,更事先知道未来苹果将如何成长。因此,当它带着那“先决”的望远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颗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时程,并估计当它抵达时,这朵花正好长成一颗成熟的大苹果,而且它将是第一个钻入大快朵颐的虫。果不其然,它获得所应得的,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第五只毛毛虫。

    毛毛虫的故事本来应该到此结束了。因为所有故事的结局都必须是正面的且富有教育意义。但仍有不少读者好奇:第五只毛毛虫到底怎么了?

    其实它什么也没做,就在树下躺着纳凉,而一颗颗大苹果就从天而降在它的身边。因为树上某一大片树枝早就被它的家族占领了。它的爷爷、爸爸、哥哥们盘据在某一树干上,禁止他虫进入。然后苹果成熟时,就一颗颗的丢给底下的子孙们捡食。奉劝诸位,如果你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不要妄想捡到大苹果,因为反而会被砸死的。

    五只毛毛虫用自己的虫生经验,首先证明了选择何种生活,便会得到哪一种,虽然结果有时存在略微的偏差。它们还告诉职场中的人士,必须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坚定人生的信念,设定计划,分解目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循序渐进,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来临。

    第一只毛毛虫是个“糊涂虫”,随遇而安,它的命运决定权已经被它授权给环境。它的世界是简单的,不用烦恼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是这样的人生,对于别人和世界亦没有什么意义。

    第二只毛毛虫是个积极的“随大军虫”,跟随舆论的主流,适应一切已经存在的规则,并力争上游。它的虫生安排的非常紧凑,一辈子忙忙碌碌的,最后它可能找到了自己的大苹果,也可能懊丧的发现原来自己毕生的努力竟然轻易地被比了下去。

    第三只毛毛虫是个“聪明虫”,它知道跟随自己的选择,制定具体的实现路径。它成功的胜算也很大。

    第四只毛毛虫算得上是虫类中的“智者”了,它好像一个战略家,早早的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制定了周详的实施计划,最后稳拿胜算。

    第五只毛毛虫的愿望就是做一只“寄生虫”。这样的小虫,即使被喂得白白胖胖,也不会得到其他虫子的尊敬,因为它的虫生没有付出,亦没有价值。

    目标的牵引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能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能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说的不是假话,心理学家做的实验也证明了山田本一的正确。

    这个心理实验是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不迭;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3/4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确实,要达到目标,就要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他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距离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具体的目标导至倦怠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伟大诗人泰戈尔这样写道。

    当人的强烈愿望产生,便转变成信念。人,只要拥有了信念,便能够朝着内心深处的目标奋斗,什么苦都能够忍受,什么环境也能够适应。乐观向上、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纵是苦水,也能酿成一醇甘甜的美酒。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当你已经和遭致倒霉的消极思维说再见,推开积极信念的那扇门,阳光驱散了曾经的乌云天,原来推动我们前进、成功的力量,一直隐藏在我们的内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