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不是天生的是设计出来的-让信念成为幸运的预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当人的强烈愿望产生,便转变成信念。人,只要拥有了信念,便能够朝着内心深处的目标奋斗,什么苦都能够忍受,什么环境也能够适应。

    信念的价值

    生命有时很脆弱,轻轻一击就会粉碎。生命有时很苍白,如果人仅仅为了自己活着。生命在很多面前,显得卑微,飘忽如柳絮般,常常离人而去。生命也有重量,这是自己填进去的意义。生命能多姿多彩,只要你用辛劳和至诚去描绘。生命,会变得坚忍不拔,只要你找到撑起一生的信念。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说:“即使拿走我现在的一切,只留下我的信念,我依然能够在10年之内又夺回它们。”虽然这只是一个假设,依然可以看到信念的价值对一个人弥足珍贵。

    信念拥有神奇的魔力

    温赛特有一句话:“信仰坚定的人是一刻也不会迷失方向的,他的灵魂将冲破炼狱的烈焰,直奔天堂极乐世界。”信仰拥有巨大的神奇魔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锻造一个又一个神奇的魔术。

    信念是关于未来的命运语言,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就能够创造奇迹;信仰是人生的希望之光,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信仰是生命的脊梁,它是人生的支点,让人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信念是幸运的使者,指引我们走向幸福的彼岸……

    ★信念是命运的大预言。

    曾国藩曾告诫后人:“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意在道明心态的格局,决定了事业、生活的格局。历史上伟大的事业、卓越的成就,首先都是因为有梦想,否则什么都不会发生。如弗洛姆所说:“生命力本身是幻象的结果。如果不再存在对某种伟大的、美的、重要的东西的幻象,那么生命力就会减退,人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

    所以,信仰是人生的一种抱负和志向。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有一句话,“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说明人生如果没有方向,会如浮萍般飘零,终身无所作为。只有在心中隐藏一条巨龙,才可能实现关于命运的豪迈宣言。

    有个法国人叫罗迪,把一个月辛苦挣来的钱输在了赌桌上,他很颓丧地在街上徘徊,家里有生病的老母亲等他,此时,他连抢人钱包的心思都有。

    一个算命的在街口念念有词,他路过的时候,算命的叫住了他。

    “反正我也没钱。”罗迪这样想着向算命的走去。

    他想算一下他的将来,结果那个算命的告诉他:“你知不知道,你是拿破仑转世,你以后的路会有很多苦头吃,但你不会怕苦头的,因为有成功在等待着你。”

    拿破仑在法国是公众心中的偶像,罗迪觉得如果自己真是拿破仑在世,就应该有一番大的作为。于是他买来许多关于拿破仑的书籍,入迷地阅读拿破仑的传记。然后,他借一点钱,开始创业了。

    创业的时候困难不期而至,但困难并没有让罗迪退缩,因为算命的说了,以后的路会有很多苦头,只要不怕苦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他。于是罗迪乐观而积极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他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若干年后,罗迪成了法国的知名企业家,他的资产排在法国大富翁的前几名。

    当有人采访他的时候,他把这个算命的故事讲给了记者们听。

    他讲完了故事以后,很平淡地说,我相信那个算命的肯定不记得他曾经对一个年轻人说过的这一句话,因为算命的只是看到我当时的颓丧而想帮助我。但他的话无意中给我勾勒了另一个自己的更为完美的形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在模仿那个算命的人所虚拟的另一个完美的自己,最终我取得了成功。

    心中隐藏巨龙者,会承受生命的苦刑,会体验成长的乐趣,也会等到在天空腾飞的那一天。

    ★信念是希望的不竭源泉。

    如果你希望某颗种子能在你的生活中开花结果,并且健康成长,首先你必须将信念的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心田中。这样你才有了希望,则什么艰苦都能够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够适应。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尔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尔的儿子华盛顿·罗布尔——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亊故。父亲约翰·罗布尔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尔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尔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

    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唯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然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无独有偶。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在年轻的时候,他因一场病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的器官中,唯一能动的只有左眼,可是,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出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她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准确,他们需要查辞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

    可以想象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20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它的名字叫《潜水钟与蝴蝶》。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亊情的艰难而没有做下去的勇气,丢失了希望。波德莱尔说过:“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有了信念和希望,一根手指就可以建造一座大桥,一只眼睛就可以写出一本书,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信念是生命的脊梁。

    信念是人生的一个支点,人活着,就是为了某种目标。丧失了信念,人可能变得如同行尸走肉,被抽去了希望的灵魂,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动力。更有甚者,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连生命都看得轻薄。

    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鉴于他的表现,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了他许多勋章和锦旗。当一位记者采访他时问:“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的厄运呢?”

    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

    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线索,独自一个人乘飞机去了欧洲。

    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那位警察在抓捕任务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许多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称赞他是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之后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

    “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一个人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健全的腿,都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失去了活着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

    可见,信念是生命的脊梁。一个人活着,无论外界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心中信念的灯亮着,所有的绝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么,都不是生命的绝境。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场突然而来的沙漠风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进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装水和干粮的背包也被风暴卷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找到了一个青青的苹果。

    “啊,我还有一个苹果!”旅行者惊喜地叫着。

    他紧握着那个苹果,独自在沙漠中寻找出路。每当干渴、饥饿、疲乏袭来的时候,他都要看一看手中的苹果,抿一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会增添不少力量。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旅行者终于走出了荒漠。那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却宝贝似地一直紧攥在手里。

    在深深赞叹旅行者之余,人们不禁感到惊讶:一个表面上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的青苹果,竟然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是的,这是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随人愿。有的人身躯可能先天不足或后天病残,但他却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创造出常人难以创造的奇迹,靠的就是信念。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信念决定成败。

    在我们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很可能是一瞬之间。一瞬之间想法的差异,结果已经是迥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满载印度士兵的汽船遭到日本军队的轰炸后不幸沉没。船上很多人因此丧生,但是有5个人成功地登上了救生艇,期待着在这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寻得一线生机,他们的船已经在汹涌的海浪中上下翻滚了很多个小时。

    他们中的一个人开始感到绝望,哭着说:“我将被大海吞噬,然后变成鲨鱼的美餐。”后来,他在惊恐中溺水而死。

    另一个印度士兵想到了他的家庭便痛哭起来,说道:“唉!我还没有来得及安排家庭的未来就要死去了。”后来,他也失去了生存的信念并被海水淹没了。

    第三个印度士兵想:“我随身还带着那些保险单,太遗憾了!应该把它们放在家里的,我是必死无疑了,我的妻子该怎么办呀!”这个人最后也死了。

    剩下的两个士兵相互鼓励,并没有丧失信念。他们说:“我们不应该向恐惧低头,我们要证明无论在多么令人绝望的情况下,我们终将会得救的。”

    话音未落,从海岸救援队飞来的直升机收到求救信号后就立即赶来了,救援人员发现了那两个人,并把他们拉到了直升机上。

    当他们成功获救并安全着陆后说道:“成功或失败就在这短短的5分钟内有了答案。信念换来的是胜利和生存,而丧失信念则带来了失败和死亡。”

    ★信念是幸运的催化剂。

    归根结底,信念是我们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际遇和情况,会有不同的想法与归途,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的是积极的一面,并以这种积极的思维指引我们向认定的方向前进。

    有两个工作不如意的年轻人,不知道该不该辞去现在的工作,他们决定去拜访当地以为德高望重并有大智慧的人,“大师,我们在办公室总被人欺负,太痛苦了,求您给我们指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大师闭着眼睛,说出5个字:“不过一碗饭。”说完就挥挥手,示意让二人离开。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了辞呈,回家种田去了。而另外一个人继续在公司干了下去。

    日子真快,转眼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为了一个农业专家。

    而另一位留在公司里的年轻人,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了器重,已经成为经理。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农业专家说:“当时,禅师告诉我们‘不过一碗饭’这5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呢?何必硬在公司做事呢?所以辞职。”

    经理笑着说:“我听了禅师说‘不过一碗饭’,我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

    两个人又去拜访那位大师,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5个字:“不过一念间。”

    大师固然大智慧,人生之事,对于痛苦之事太过执着,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痛苦。反向思之,执著之事,应该是我们未来的出路。如果值得坚持,那么所有不开心的事情都可以微笑着淡淡抹去。如果不值得坚持,还有更适合我们的路途。

    幸运与否,不过一念之间。

    信念是内心深处的神秘力量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是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信念,是保证一生追求目标成功的内在驱动力。信念的最大价值是支撑人对美好事物孜孜以求,坚定的信念是永不凋谢的玫瑰。

    然而,这样巨大的魔力究竟来自何处?探寻信念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充分利用信念的第一步。

    ★信念是心的力量。

    这是发生在非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6名矿工在很深的矿井下采煤。突然,矿井倒塌,出口被堵住,矿工们顿时与外界隔绝。这种事故在当地并不少见,凭借经验,他们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氧气,井下的空气最多还能让他们生存3个半小时。

    6人当中只有一人有手表。于是大家商定,由戴表的人每半小时通报一次。

    当第一个半小时过去的时候,戴表的矿工轻描淡写地说:“过了半小时了。”但是他的心里却是异常地紧张和焦虑,因为这是在向大家通报死亡线的临近。

    这时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不让大家死得那么痛苦。第二个半小时到了,他没有出声,又过了一刻钟,他打起精神说:“一个小时了。”其实时间已经过了75分钟。

    又过了一个小时,戴表的矿工才第三次通报所谓的“半小时”。同伴们都以为时间只过了90分钟,只有他知道,135分钟已经过去了。

    事故发生4个半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进来了,令他们感到惊异的是,6人中竟有5人还活着,只有一个人窒息而死——他就是那个戴表的矿工。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由于幸存者意识模糊,人们无法知道那位牺牲者是何时停止报时的,但他给了同伴求生的希望,自己却因为知道真相而没能坚持到底。

    这则故事反映了一个道理:人在绝境里坚持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知道真相的人,恐惧时间一点一滴的流失,因为生还的机会在减少。对于他,一分一秒都造成内心的极大恐惧,随着理论上承受极限的到来,他能活下来的信念也逐渐微弱,时限一到,他也走向生命的终途。

    可是那些不知道真相的人,他们相信时间并没有流逝那么多,他们还有很大的生还的空间,内心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减少。

    135分钟里,生与死的差异,信念的力量彰显,也引人思索人的内心这一奇妙的现象。如果内心是脆弱的,将受不得风雨。如果是坚强的,就拥有抵抗诸多困难的力量。内心的潜力,不可小觑。

    在人生的过程中,其实面临的是不断选择的问题。这个时候,内心的力量会发生巨大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一段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在我们的选择过程里,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也不管是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如果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那么积极的心态就会一步一步地引导其走向成功与幸福。

    ★信念是相信的力量。

    客观上讲,信念从未移动过一座大山,但是它能产生某些戏剧性的效果。看看玛德琳·里桑的例子,1858年,当她在洛尔德斯的水里沐浴前,她已经瘫痪了24年。然而,根据记录,她恢复了行动能力。

    当我们相信某事时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信念是如何引发身体的物理变化的?我们的头脑为什么会相信那些与我们的感觉完全相反的事情?或者,换一种方式来问,信念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波士顿心灵与肉体医学研究所主任赫伯特·本森说:“理解信念的科学效果的最佳方法是查看关于安慰剂效果的文献。”无数医学研究通过使用安慰剂表明,在治疗过程中,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说,我们知道,抗抑郁药物大约80%的效果来源于:人们相信它能发挥作用。

    那么,信念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密歇根大学的卡尔·苏维塔发表了一项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苏维塔给14名健康男性注射药物使得他们的下巴疼痛,随后对他们进行治疗。这些人被告知,治疗措施“不一定能减轻疼痛。”

    但事实上,苏维塔给他们注射的只是盐水,但是所有志愿者都报告说疼痛减轻了。而且,这种疼痛的减轻并非只是主观感觉。利用正电子发射K线断层摄影术扫描这些人的大脑,苏维塔发现,在接受安慰剂治疗之后,志愿者体内产生了内啡肽——人体自身产生的止疼物质。而且,人们越是渴望减轻疼痛,内啡肽的分泌就越多。因此,相信一种疗法能够缓解疼痛会使这一天然的过程效率更高。所以,很大程度上,信念是相信的力量。举起信念这面旗帜,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它,生活会给予我们想要的礼物。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耳濡目染,他们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到了他上小学时的校长——皮尔·保罗。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是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奏效。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标准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增值。”

    信念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也许,在成长道路上,我们缺乏的不是机遇、也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信心、信念。不要怀疑自己,记住自己一定可以,有一句简单的话语——天生我材必有用。

    更令人鼓舞的是,一旦对我们自身能力的信任真的能带来成功,那么信念将成为一种良性循环,成为对自我实现的一种预言。

    幸运信念的自身理念

    有的人比你富有1000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1000倍吗?有人比你才华横溢1万倍,他们会比你聪明1万倍吗?不会的,他们只是在年轻时心气比你高1000倍。人生的很多次失败,最后不是败给了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人们对自身的看法,常常决定了人们未来的走向与运势。谁若游戏人生,看轻自我,他就将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谁不了解内心的力量,便永远无法感受巨大收获的喜悦。

    当一个人开始从自己的内心奋斗,他就成为了一个有价值的人。幸运信念的自身理念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每一个人存在于世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正如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活在世上,命运由自己掌控,对自我有信心则年轻,畏惧则年老。

    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们常讨论一个问题:谁是我们命运的主宰?环境、父母、时代?很多人常抱怨,抱怨家庭、抱怨工作单位、抱怨出生在了不合适的地方、甚至抱怨父母。

    也有很多人,把命运的希望寄托于一物,最常见的就是寄托于宗教信仰。

    出生,是任何人都无法选择的,抱怨那些不可改变的事物,只是徒增烦忧。人需要一定信仰,但完全陷入其中,就会丢弃了自身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对于我们的幸福是不可或缺的。

    人生短暂,只有相信自己掌控了命运,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我们的理想,成就我们想要的事业,否则就只能被自己打败。

    ★你就是佛。

    有一天,芙蓉灵训禅师前来参拜归宗智常禅师。

    灵训禅师疑惑地问智常禅师:“请问禅师,什么是佛呢?”

    智常禅师很是为难地望着灵训说:“不可以告诉你,因为即使告诉了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听后,马上说:“禅师!我是诚恳向您请教的,您的话,我怎么会不相信呢?”

    智常禅师点点头:“那好吧!你既然相信我,你靠过来,让我告诉你!”

    接着,智常禅师把嘴巴贴在灵训的耳朵上,慢慢的对他说:“你就是佛啊!”

    人们往往崇拜佛的力量,而不相信自己就已经具备这样的力量。其实,当人们仰望天空参拜佛的时候,实际就把自己看小了。

    为什么求佛的人多,而成就佛身的人少?崇拜佛,心里就早已经和佛划清了界限。关键在于信心与勇气,实现的前提是你相信他的实现。

    苦苦求佛的人们,不会意识到一句话:佛在心中。有了这种信念,便有了创造一切成功和奇迹的力量源泉。影响我们人生的绝对不是环境,而是我们持有什么样的信念。

    世界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在12岁时就已经知道:他会成为最棒的拳击手!

    穆罕默德·阿里在12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大声喧哗、惹是生非,时常令他的父母感到不安。那时,他戴着炫目的金色拳击手套,穿着皮夹克,四处游荡,不断地吹牛皮,想象着和人打拳。到了15岁的时候,他知道,原来的地方已经不适合他。

    于是他只身来到了“兵工厂”(一个著名的打拳的地方)去找“光荣者”乔治。乔治每次出场时,观众都会为他沸腾。

    从“兵工厂”回家后,他每次练习拳击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我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棒的拳击手!”直到今天,他还给他的公司取名叫“G.O.A.T.Inc”,意思是:“永远是最棒的!”(GREASTESTOFALLTIME)。

    后来,他成了一名职业拳击手,为生计四处奔波,受过无数次伤,也赢了不少比赛。每次遇到不顺的时候,他都会拍拍胸膛站起来,告诉自己他有多棒。而且一直以来,他都相信,他比“光荣者”乔治要棒很多,是绝对的!而且他也知道:他将是世界顶尖拳击手中最卖座最叫好的!

    17岁的时候,阿里在刘易斯维尔拿了“金手套奖”(一个地区性的拳击奖励),第二年,他赢得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金牌。他成了世界上最棒的拳击手!

    当信念开始在心中矗立起来时,我们离成功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只要心中有了信念,就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险。

    ★掌控命运的力量在自己手中。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曾被人贬得一文不值。

    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但是,电台负责人认为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拒绝了她。

    她来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熟练语言,她花了3年的时间。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有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去采访暴乱,连差旅费也是自己出的。

    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工作,不停地被人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1981年,她来到了纽约一家电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这个时代。为此她失业了1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倾谈节目策划,得到他的首肯。但是,那个人后来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再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她的策划,不久后,这位职员突然对此不感兴趣。她找到第三位职员,要求他雇佣她。此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搞倾谈节目,而是让她搞一个政治主题节目。

    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于是她“恶补”政治知识。

    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为内容的节目开播了,凭着她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让听众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

    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破先例的。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节目。

    她叫莎莉·拉斐尔。现在的身份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曾经两度获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主持的节目。

    在美国的传媒介,她就是一座金矿,她无论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收益。

    莎莉·拉斐尔说:“在那段时间里,平均每1.5年,我就被人辞退1次。有些时候,我认为我这辈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这一半就越大,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会赢了上帝。”

    热爱生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拥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魅力。生命,因珍惜而可贵。生命,就如一块待开垦的土壤,总会有适合自己的种子生根发芽。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境遇,生命的价值永远不会贬损。无论我们面对什么,学会珍爱自己的美好。

    ★有珍惜,才有价值。

    任何事物,因为看重而珍贵,包括生命。生命,本是自然赐予人类的等待雕琢的宝石。不懂珍惜,再稀有的宝石,也只是一块顽石。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格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价值、有意义。”

    ★每一块地,总有一颗种子适合。

    有一个女孩,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讲不清数学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讲台。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的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出去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剪裁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品质也不过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的了?

    女儿后来当过纺织工,干过市场管理员,做过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女儿沮丧的回来时,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没有抱怨。

    30岁时,女儿凭着自己的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的辅导员。后来,她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她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疾人用品连锁店,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儿凑到已经年迈的母亲面前,她想得到一个一直以来想知道的答案。那就是前些年她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母亲对她那么的有信心呢?

    母亲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了,可以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的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这也契合了一种团队管理的理念:让众人发挥所长。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

    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

    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

    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

    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

    “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

    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对于个人而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挖掘并发挥自己的所长,去追求与自己最为适当的位置。

    ★生命不贬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如同被踩得又脏又皱的钞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人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珍爱自己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如意之事,最主要的是如何看待。如果悲观的想法只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那么就把一切不开心的事情都抛诸脑后,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片晴朗天。

    她是一个身体存在缺陷的人,却用她的亲生经历,给我们上了动人的一课。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的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的看着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咿咿呀呀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着你,或者拍着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的“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的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其他人的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以当着面,在大庭广众之前问这个问题,太刺人了,很担心黄美廉会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我好可爱!

    我的腿很长很美!

    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上帝这么爱我!

    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我有只可爱的猫!

    还有……

    ……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看看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掌声由学生群中响起。黄美廉倾斜着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

    她可能曾经失落,为自己的缺陷而心生沮丧。她也可能难受得哭泣,因为她不能像常人一样舞出动人的舞姿,不能洒脱的与人自如的交流。可是,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她用自己的画笔,跳跃出了呈现力与美的舞蹈,用生动的姿态语言,传达着自己感受到的幸福。这一切都因为,她不曾怨恨过,她的生命里,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珍惜。

    相信自己的潜能

    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最重要的是永远看得起自己。

    朗朗是目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德国柏林爱乐团以及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合作的第一位中国钢琴家。这位被音乐迷们誉为“古典音乐最佳阐释者”的钢琴王子,在成功背后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1982年,朗朗出生于沈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郎国任原来在部队文工团做二胡演奏员,妈妈是公职人员。为了让朗朗成为钢琴家,爸爸一狠心便辞职举债,于1992年秋天,带着朗朗来到北京靠近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的一所小学借读,同时还随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老师学习钢琴,目的是以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

    谁知道,不久后,这位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说朗朗没有音乐天赋,脑子笨、反应慢,肯定考不上中央音乐学院。从此,这位老师索性不教朗朗钢琴了。

    因此,朗朗对爸爸说:“老师说我学钢琴不行,那我就改学别的吧!我年纪这么小,学什么都还来得及。”

    爸爸坚决不同意朗朗改弦易辙,而朗朗却坚持说:“连音乐学院的老师都这样认为,我还学什么钢琴?”

    爸爸是个脾气非常暴躁的人,他大声对儿子说:“我为了你什么都丢弃了,而你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你是跳楼、吃药,还是回沈阳?”

    朗朗十分倔强的说:“我凭什么跳楼、吃药?我才不会死呢!我又没有做错事情,教我练琴我还挺努力的。”

    最后,父子俩心平气和地坐下来,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回沈阳算了。

    第二天,朗朗去办理退学手续时,学校正在开文艺演唱会。一位老师微笑着对他说:“办什么退学手续?还是上台弹支曲子吧!”

    一提弹琴的事,朗朗非常伤心地说:“老师,从此我不再学琴了。”

    老师问道:“为什么?”

    朗朗回答说:“音乐学院的那位老师说我笨,不是学琴的料,我就要和爸爸回沈阳了。”

    “什么?你不学琴了?你不是弹得很好吗?”这位老师十分不解,惊讶地说。这时,站在一旁的同学们也都纷纷夸赞朗朗钢琴弹得好,把他推上了舞台。

    朗朗迟疑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非常投入地弹了起来。那高亢激昂、荡人心扉的琴声,不时地使台下响起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上台弹琴,不但没有使朗朗回沈阳,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学弹钢琴的信心。第二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后来,朗朗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在赵屏国教授的悉心指导、栽培下,他如一株旺盛的树苗茁壮地成长起来。他不但多次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还引起了世界乐坛的瞩目。

    1999年8月,在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上,朗朗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那首著名的、高难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朗朗以独树一帜的琴艺,淋漓尽致、激情四射地挥洒,展示出了一个钢琴少年特有的音乐才华,倾倒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并使全场观众起立为他长时间鼓掌欢呼。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是有的人潜能已经苏醒了,有的人潜能还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会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

    确信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卓越,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可以发挥,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变得更好,就会变得很了不起。正如爱迪生所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

    幸运信念的生活理念

    生活,是人的生命之舟在红尘中溅洒过的无数浪花的组合。生活,有着各式的面孔与颜色。没有谁的生命中只有铺满鲜花的温床,就好像没有一棵树到了深秋之际,还没有枯叶。

    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会遇到不同的挫折与艰辛、际遇与希望。但成功的、感受到幸福的人,与失败的、感受到不幸的人,心态存在着差异,即对生活的信念有异。

    面对人生不如意之事,有人笑对风云、坦然面对,将痛苦当作对自己意志的考验,有人怨天尤人,纠结于痛苦中不可自拔。面对人生的苦难,有人将它看作是一种必然历练,看作未来幸福的铺垫,甚至是人生的一种福气,有人将它看作不可跨越的大山,阻断了幸福的路途。

    其实,生活的内容就是不断处理自身与自身、环境、他人的关系,幸运信念的生活理念本身很简单:保持开朗的看法,这比任何财富都来得珍贵;把吃苦当成一种福气,这是在逆境之时给予自己的最大安慰与动力;掌控自己命运的同时,也让别人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基本准则。

    开朗的看法,价值千金

    开朗的看法,是千金远不及的。因为消极的看法与人生的光明面正好相反,会慢慢的吞噬生活中的阳光。

    当我们知道开朗的看法的重要性后,要如何做到保持开朗的看法呢?

    ★每天早晨心里想,一切事物都在向理想的方向活动。

    大门应该是开启的,新的机会即将来临,一切事情都会好转。

    有位医生素以医术高明享誉医务界,事业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就在某一天,他被诊断患有癌症。这对他不啻当头一棒。

    一开始,他整天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最终,他不但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心态也为之一变,变得更宽容、更谦和、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在勤奋工作之余,他从没有放弃与病魔搏斗。

    就这样,他已平安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有人惊讶于他的事迹,就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这位医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几乎每天早晨,我都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个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温暖每个人。”

    这位医生不但医术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希望是什么?是引爆生命潜能的导火索,是激发生命激情的催化剂。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将活得生机勃勃,激昂澎湃,哪里还有时间去叹息去悲哀,将生命浪费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上。生命是有限的,但希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不忘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一定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及时清理内心的烦恼垃圾。

    我们时常面临生活中的诸多烦恼,琐碎而令人头痛,甚至侵占了我们为目标而努力的时间。如何面对这些烦恼呢?

    有一个佛家弟子对禅师说:“我心里的烦恼太多了,怎样也清除不干净。”

    禅师说:“你是在不断清除烦恼吗?”

    弟子说:“我觉得烦恼源源不断,这么多烦恼,怎么可能清除干净呢?”

    这时,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地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弟子说:“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在前面捡,它后面又落下来,您怎么捡得完呢?”

    禅师边捡边对弟子说:“这树叶虽然不断在掉,但是只要不断地捡,终有捡完的时候。烦恼就像是落叶,虽然不断落下,但是只要不停止清除它,终有清除干净的时候。”

    弟子听到禅师的话,终于明白自己烦恼增多的原因。从此,他谨记禅师的教诲,每时每刻都在捡走心中的落叶,终于根除了烦恼,成为一代宗师。

    不以事小而不为,当面临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时,一味的抱怨和头痛只会让我们心上蒙上越来越厚的尘埃,像垃圾一样逐月逐日的堆积,最终压垮曾经健康、快乐、向上的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日的烦恼落叶同样可以堆积成一座阴郁的大山。

    ★绝不能被自己打败。

    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人员尼克,他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负责尽职,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这世界。

    有一天铁路公司的职员都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的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一个待修的冰柜车,尼克在冰柜拼命敲打着喊着,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没有人听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坐在地上喘息。他愈想愈害怕,心想:“冰柜的温度只有华氏零度,如果再不出去,一定会被冻死。”他只好用发抖的手,找了笔纸来,写下遗书。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职员陆续来上班。他们打开冰柜,赫然发现尼克倒在地上。他们将尼克送去急救,已没有生命迹象。但是大家都很惊讶,因为冰柜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这巨大的冰柜也有足够的氧气。更令人纳闷的是,柜子的温度一直是华氏六十一度,但尼克竟然给“冻”死了!而尼克并非死于冰柜的温度,他是死于心中的冰点。他已给自己判了死刑,又怎么能够活得下去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事时,是否也常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以至于错失了许多尝试突破自己的机会呢?

    影响你的意志的,不是外在环境,而是你的心。自己被自己给打败,再多的后援都徒劳无功。所以,别轻言放弃你所追求的人、事、物。

    ★对讽刺充耳不闻。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一大群青蛙为着铁塔看比赛,给他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

    老实说,蛙群中没有谁会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他们肯定到不了塔顶!”

    “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

    听到这些话,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人能够爬到塔顶的!”

    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但有一只青蛙还在不停地往上爬,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他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其他所有青蛙都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去问那只胜利者他哪里来那么大力气跑完全程的。这时,大家发现,他是一只聋子青蛙!!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永远不要听信那些习惯消极悲观看问题的人。因为他们只会粉碎你内心的最美好的梦想与希望。

    总是记住你听到的充满力量的话语,因为所有你听到的或读到的话语都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所以,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而且,最重要的是:

    当有人告诉你的梦想不可能成真时,你要变成“聋子”,对此充耳不闻!

    ★在绝境里看到希望。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孤岛上生活着一群鸟,它们因有着尖而长的喙,而得名为长喙鸟,靠啄食一种蒺藜的果子为生。就像人有美丑高矮之分一样,长喙鸟也有长喙的和短喙的。

    短喙的鸟一孵出来就成了残疾,母亲在儿女满两个月后就会抛下它们不管。因为那种果子浑身长满了坚硬的刺,只有长喙鸟才能啄得开,甚至连那些喙稍短的长喙鸟也啄不开。于是,每年都有很多喙短的鸟因无法啄食蒺藜的果子而饿死。

    喙长的鸟一出生就像出生在富人家的孩子一样,它们眼看着短喙的鸟们被自己的母亲抛弃而饿死,自己却得意地吃着蒺藜的果子自由自在地在岛上飞翔。

    一只短喙鸟在吃完母亲啄开的最后一颗蒺藜果后,它知道自己面临着生死的严重考验了。要么选择别的食物,要么就等着饿死。

    它不甘心地走近一颗蒺藜果,明知自己无法啄开那坚硬的果壳,并且还要被果子上的长刺扎得鲜花血淋漓,但它还是想作最后的努力。

    它失败了。它想,如果继续啄下去,它马上就会死于蒺藜果的利刺下。它伤心地飞离了生它养它的孤岛,决定去寻找新的生机。就在它饿得头晕目眩的时候,它啄食了在浅海里流动的一条小鱼,虽然它恶心得想吐,但它还是将那条小鱼吃下去了。慢慢地,它觉得小鱼的味道其实比那种蒺藜果的味道还要好。

    一时间,短喙的鸟纷纷效仿,于是,短喙鸟们就这样生存下来。而长喙鸟则依然优越地吃着它们认为是天下最美的食物蒺藜果。

    短喙鸟们的儿女们的喙更短,为了生存,它们天天去海里捕食;浅海里的鱼吃完了,就去深里捕猎;后来,它们不但吃鱼,只要是能捕获到的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在捕猎中,它们练就了一张短而有力的喙,还有一对大而强健的翅膀和一双尖利的爪子。

    若干年后,短喙鸟成了飞禽中的强者,它的名字叫鹰;而长喙鸟却随着那种蒺藜果的消失而永远消失了。

    动物和人类何其相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的路途荆棘丛生,如果不思进取,哪怕家财万贯,也会坐吃山空;反之,哪怕一贫如洗,只要有一颗强健不屈的心,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也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吃苦是福

    吃苦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磨难,懂得吃苦,它就会让人变得更坚强,变得更成熟。断际禅师所作的《示法偈》中这样说道:“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话语中以傲霜凌雪的“梅花”为喻,指出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么一番寒彻心骨天气的考验和磨练,“梅花”不会有那扑鼻的芳香。

    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或苦难,若遇到困难便想掉头逃跑,人生又怎能拨云见日?

    懂得吃苦,吃苦就是人生进步的资本,决不是洪水猛兽。人生就要像高尔基描述的海燕那样,去迎击更猛烈的暴风雨,从暴风雨中锻炼自己,去获得事业和人生最后的成功。每个人都要坚信,风雨过后有彩虹,梅花香自苦寒来。

    ★苦难:财富抑或是屈辱。

    听见不同的人说起苦难,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他们已经在历经风雨后感受彩虹,旁人会敬佩他们超越苦难、破茧成蝶的人格魅力与坚毅的精神,他们也会微笑的说起,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如果他们仍旧在苦难的日子里挣扎,过着潦倒的日子,旁人给予的可能是怜悯的目光,因为苦难对于他们而言,是人生难以触及的伤痛与屈辱。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堪称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

    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辛苦挣钱将他抚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舅妈更是刻薄,在他读书时,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和剪草坪。

    刚工作当学徒时,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将近一年多时间是躲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

    艾顿笑道:“有什么好说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

    这位曾经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车商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远离苦难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也不觉得你是在念苦经,只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是,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或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吗?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玩精神胜利、自我麻醉。”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一个农民,他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人们,苦难不仅仅是人生的财富,更可以转化成一缕芬芳。

    他做过木匠,干过泥瓦工,收过破烂,卖过煤球,在感情上受过致命的欺骗,还打过一场3年之久的麻烦官司。现在,他独自闯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做着各种各样的活计,居无定所,四处飘荡,经济上也没有任何保障,看起来仍然像个农民。

    但是,与其他乡村里的农民不同的是,他虽然也日出而作,但不是日落而息。他热爱文学,写下了许多清澈纯净的诗歌。每每读到他的诗歌,都让读者觉得感动,同时惊奇。

    “你这么复杂的经历,怎么就会写出这么柔情的作品呢?”有人曾经问他。

    “有时候我们读你的作品总有一种感觉,觉得只有初恋的人才能写得出。”旁人由衷地赞叹。

    “那你认为我该写什么产的作品呢?《罪与罚》吗?”他笑。

    “起码应当比这些作品沉重和暗淡些。”

    他笑了,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人家家都储粪。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运粪时,我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更壮实呢?”

    后来,经历了这么多事,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学坏,也没有堕落,甚至连麻木也没有,就完全明白了粪和庄稼的关系。

    粪便是脏臭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脏臭下去,但是一旦它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

    “对于一个人,苦难也是这样,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未来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变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这个苦难的人,他是对的。土地转化了粪便的性质,他的心灵转化了苦难的流向。在这转化中,每一场沧桑都成了他唇间的烈酒,每一道沟都成了他诗句的花瓣。他文字里那些明亮的妩媚原来是那么深情隽永,因为其间的一笔一画都是他踏破苦难的履痕。

    他让苦难芬芳,他让苦难醉透。能够这样生活的人,足以令人钦佩。

    他有这样一首小诗令人回味深长:

    我健康的双足是一面清脆的小鼓,

    在这个雨季敲打着春天的胸脯。

    没有华丽的鞋子又有什么关系啊!

    谁说此刻的我不够幸福。

    ★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

    一颗天然的钻石,经过切割打磨才能光华四射,璀璨耀眼;一粒细沙埋在蚌母之腹,忍受漫长的黑暗之后,才能养成明月般的珍珠,光洁圆润、灿烂夺目。苦难成就璀璨夺目的人生。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你可曾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棵小草的生长?

    它向往阳光,向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所以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总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里钻,它的芽往上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力量之大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它,因为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如果不落在肥土中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叹气,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练。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的盆花嗤笑。

    历史上,也从来不乏成就大事业的伟人,他们不仅仅因为取得的成就而受到人们的赞叹,更因为他们历经了苦难。

    在公元前98年一个极其黑暗的夜晚,48岁的司马迁在牢中辗转反侧,他必须在生死之间做出选择:要么悲壮地死,要么屈辱地活。死,很简单,只要不怕死——人生自古谁无死?而死对于他还能保存士节,落个好名声。

    可他又怎么扔的下平生几十年为之努力为之倾心的著史呢?可以说也是他们司马氏家族几代人的心愿。而活又极其艰难,需要大智大慧大忍,从肉体到灵魂,忍别人所不能忍,活在人们的误解与白眼中。这在当时重士气名节的社会里,忍受屈辱比死还要痛苦。

    因为李陵一案,司马迁得罪了汉武帝,被打入大牢,定为死罪。当时的刑罚规定,如果用钱来赎罪,或接受腐刑,可以免除一死。他家虽为史官,可世代清廉,拿不出钱,要活就只有接受腐刑。腐刑就是宫刑,受此刑罚的人,下体腐臭,断子绝孙,为人所不齿,在当时刑罚中是最卑劣的,是一种比死还要可怕的奇耻大辱。

    黑暗中,司马迁无数次扪心自问,我辈岂是贪生苟且之人?可生死去留,万箭穿心,实难定夺。司马迁一声长叹,难道天要绝《史记》?

    从司马迁的八世祖到祖父这段时间,因为变乱那一段除外,司马氏家族几乎世代为史官,以记载天下大事为己任,继《春秋》而著述是父亲司马谈的遗志,也是司马迁的终生夙愿。

    受家族影响,司马迁从小就喜欢涉猎历史知识,20岁时他开始漫游各地,实地考察,搜集史料。入仕后又随做太史令的父亲一道多次陪同汉武帝巡视出游。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黄河长江流域和粤江流域,几乎走遍了全国。他实地考察了秦汉之际大小战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掌握了各地的民俗风情,凭吊了许多历史圣贤,寻访了无数历史人物的遗迹及其亲属后人以及民间流传的轶闻趣事。数十年考察搜集,司马迁耗尽心血。

    父亲死后第三年,他38岁,正式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42岁时,终于搜集整理就绪,他全身心投入了著述。

    著述已经6年,进展顺利,现在李陵一案将断几代人心血,而活又只有接受腐刑,任何一种选择都撕心裂肺。“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他很清楚,但最终还是决定为了几代人的努力,“弃小义,雪大耻”。

    受完腐刑出狱时,司马迁已经50岁,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忍受了来自朝廷上下的鄙夷发愤着史。从20岁搜集资料到42岁开始撰写,48岁遭遇奇耻大辱,50岁出狱接着著述,到55岁时,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他而问世。

    司马迁用生命铸就了他的至理名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他对生死的选择穿越时空,回肠荡气,永为风范,如果2000多年前,在那个大牢里,司马迁一念之差选择了死,那该是多么大的遗憾,我们的书架上就没有那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百三十篇等,56万多字的《史记》了。

    ★苦难:人生的一本书。

    人活在世上,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人生之路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然而,大千世界里经历各异,幸福、欢乐、艰辛、苦涩……其中最能磨练人、考验人的,就是苦难。苦难是人生的一本书,读懂它,就能读懂人生的曲折,读懂积极向上的进取性格。

    读懂苦难这本书,需要随时往前温习,却不留恋和沉迷,只是为了回溯走过的路程,从曲折、是非、坎坷、正误之中校正人生的罗盘。

    读懂它,我们就能够在人生旅途中,淡泊心境,走向成熟。

    苦难是一本点亮心灵之灯的书。

    世间千万物,书的智慧能开启人内心的蛮荒,而苦难这本书,能点亮心灵之灯,让人的心灵在澄澈的心空自由舞蹈。

    阿炳出生于无锡雷尊殿旁,父亲华清和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父亲去世后,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来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鸦片恶习,他的生活逐渐潦倒。在34岁那年,阿炳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生活的苦难却让阿炳的心灵摆脱了所有世俗的纠缠与困扰。缘此,我们才能听到阿炳在丧失了对光明的感觉之后,从心底倾诉的轻盈、悲凉、皎洁如月光的音乐。

    阿炳演奏了许多乐曲,都是他自编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人生苦难的控诉,深刻地表现了作者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倔强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这首乐曲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道:“这样的音乐应该跪下来听!”

    就这样,阿炳无声无息地走入黑暗,他那优美而悲凉的《二泉映月》却永远地留在这个不太干净的尘世。音乐擦亮了阿炳的眼睛,让他沿着心灵的轨迹行走。阿炳在苦难中谱写的乐章就像是在无边的苦海上空显现出的普照心灵的佛光,《二泉映月》是在阿炳的伤口之上开出的智慧的花朵。

    有着类似境遇的人如作家史铁生,他的文字中弥散着一种高贵的忧伤,他的灵魂有一种被苦难锤炼之后的澄明。患病成了他的苦难,他却用生命的极限冲破噩梦般的生活。他的沉疴之躯被注入了灵性,修成智慧的灵魂。

    这样的苦难培育的智慧,能够打开我们的心灵之窗,使我们一边进取,一边解缚,从而使潜能得以最大实现。

    苦难是一本让人在自我认识中不断超越的书。

    人生这本书,如果像念经般诵诵朗朗,也可以糊涂而过,沧海一粟在时间的光年里不过一瞬间。可这一瞬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永恒,错过了就不再。遗憾的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在于认识自我,很多人在浑浑噩噩中过了一辈子,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轮廓。

    苦难便如浑噩人生里的一道闪电之光,给予人警醒和冷静,让人在生活的挫败里客观、透明、正确的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新方向。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是,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10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是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己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幸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美国曾对1000位富翁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的家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黑人区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这是苦难的魔力,因为苦难,他们渴望突破现有的自我。因为苦难,他们清晰的知道自我的位置所在,知道只有不停的努力和超越,才能有所改变。

    其实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在于你没有在苦难中意识到自身潜力的存在。

    让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圈子里,每个人都离不开人际交往,生活便是由与不同人的无数交集组成。懂得掌控自我命运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只知掌控自己命运,却不理会他人的人,是过于自我且愚钝的人。要知道,每个人的成功都与其人际关系的处理密不可分。

    生命皆平等且可贵,让他人主宰自己的命运,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也是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创造和谐环境的秘诀。

    ★把别人当别人。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别人当别人,也就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他人的人格和隐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他人合法的行为和思维的空间,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

    总是以自己的思路、方式来要求他人,最后获得的结果是:他人以其独特的方式来回敬我们。

    有一只狐狸,请鹤来吃晚饭。然而,他并没有真心真意地准备什么饭菜来款待客人,仅仅用豆子做了一点汤,并把汤倒在一个很平的石盘中。

    就餐时间到了,鹤每喝一口汤,汤便从他的长嘴中流出来,无法吃到肚子里。鹤感到狐狸是在捉弄自己,十分生气。

    后来,鹤为了回报狐狸,也请狐狸吃晚饭,他把食物装进一只长颈小口的瓶子里。他自如把头伸进去,从容地吃着瓶里的饭菜,而狐狸却因为瓶口太窄而一点都尝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如此,不懂得把别人当别人,自己也无法得到尊重。

    ★爱人者,人恒爱之。

    爱一个人,珍惜一个人,首先要让他(或她)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过多的干涉,这是最起码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挚的心心相惜。

    从前有个国王,他很困惑:为什么找不到一个真爱他的女人。他祈求上天,上天没有回答反而告诫国王:“你要自己寻找答案,若在1个月内还没找到,你就会失去王位。”

    国王想到了一个好友,也是现任的军机大臣。军机大臣猜想有个女巫可能会知道答案,于是他与国王一同前往拜访。

    当他们见到女巫后吃了一惊,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丑陋的面容。但是他们还是向女巫说明了来意。女巫笑了笑,她并没有告诉国王答案,反而无理地要求军机大臣要娶她为妻,才肯说出答案。

    国王实在不忍心要自己的好友受苦,但是忠心的军机大臣却说:“只要国王能平安,我愿意。”

    终于,在无奈与感激之下,国王只能答应女巫的要求。

    在婚礼宴会晚上,女巫穿上了婚纱。但她不顾仪态,喝酒闹事、丑态百出,很多来宾都看不顺眼。但军机大臣表现的很大度,丝毫不介意自己的老婆如此放纵,只要她感到开心就好。

    晚上洞房时,军机大臣来到床边。他很惊奇发现眼前是个大美人,十分不解。

    只见那个美人留下眼泪,说:“傻瓜!我就是你的老婆。因为刚刚宴会上你让我主宰自己,所以原来的诅咒解除了,我变回到了以前美丽的模样。但是,诅咒只是解除一半,因此一天之内我只能有一半时间变回美人。那你想让我在白天变成美人还是在晚上呢?”

    如果你是那位军机大臣,你会做出什么决定?白天你要和她一起面对你的朋友,而晚上你要单独面对她。

    军机大臣说:“既然刚刚你都说主宰自己,那现在还是让你主宰自己的命运吧!”

    老婆一听,很是感动,立刻解除了所有的魔法。从此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原来让对方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爱对方,这也是维持一段感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善用人者为之下。

    用人者,最高的境界不是命令,而是信任与放权,让他人能够自我控制。

    老子曰:“善用人者为之下”,意思是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往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惠普中国公司原副总裁吴建中先生说:“惠普公司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尊重人、相信人,我们不仅尊重员工、相信员工,而且还尊重、相信用户和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大事业。对于员工,一定要相信他、尊重他,给他创造好的条件去帮助他们成功。经理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成功,如果经理用权力欺压员工,就不是经理而是工头。经理不能让自己手下的员工不断失败,不能不断炒员工的鱿鱼,反之,这家公司就不是一个好公司。”

    这的确很有见地,是多年实践的亲切体验:善用人者为之下。

    孔子的弟子子贱,也是这样一位具有领导才能,懂得让他人掌控的道理。

    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好。

    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

    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一个人完成,不相信他人的力量,整天忙碌不说,还会因此被各种大小事务弄得焦头烂额。在与他人合作时,充分的信任他人,让他人发挥主动权,才能比较轻松地获得胜利。生活中总有各式各样与机遇擦肩而过的人:坐等机遇的,看不见机遇的踪影的,抓不住机遇的……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有些时候,机遇像是缘分,是一种玄妙的东西。它如影随形,无声无息,却又转瞬即逝。它又像一个百变的精灵,总是变换着自己的容颜,好看的、平凡的、苦涩的,掩藏其华彩于沙粒中。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平凡的话语,却永远不会过时,甚至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使人深思。当你已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并且拥有了发现机遇的犀利眼光,蓦然回首,属于你的幸运已然在灯火阑珊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