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做有用之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切行动听指挥

    “能用”和“好用”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妨看一个故事:

    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主管,拒绝了一位老总交付的一项临时性工作,理由是这件事与她的职位及工作无关,老总不勉强她,也不能说她错,因为确实与她的分内工作无关,但从此这位老总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这个故事并非虚构,而是出自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CEO何飞鹏的自传《自慢——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一个非常鲜明的理念——“好用”的人正当红。

    为什么“好用”的人正当红?在书中他对上述故事做了很好的分析。

    “理由很简单,她在公司内是个不‘好用’的人。虽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内称职负责,可是当公司有变动、有急用时,她僵硬的态度,画地自限,自然无法与公司同舟共济。”

    他还进一步分析道:“日本知名财经杂志President,就曾提出这个‘好用’的观念。在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企业内当红的专业经理人的一项特质就是‘好用’,‘好用’的人态度开放、不自我设限、专长多样、学习力强、可塑性高、愿意挑战新事物,也愿意以公司的需要为己任,而不是只自满于自我的期待。”

    看完这个故事,相信你已经知道能用之才与好用之才的区别。能用之才就是能干、有能力的人;好用之才就是不光有能力也服从安排的人,换句话说,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人。

    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个重要标志:一说就动,立即执行。

    “好用”的人正当红,不好用的人在单位里步步难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不信,我们看下面这个故事。

    小齐毕业之后在一家电器公司实习,被上级安排在车间,主要负责生产线上的材料供给。

    有一次,生产流水线临时缺人,车间主任就让她和其他的几个同事一起帮忙,但凡进过工厂的人都知道,在流水线上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尽管她很不情愿,还是服从了安排,看着流水线上的电子产品传输着,她都觉得头晕。最郁闷的是,她被安排做穿线的工作,卖过电子产品的人都知道,一段长线是有一个白色的齿条穿过固定的,齿条在冬天是需要用热水泡的,不然坚硬的齿条会把手划出血口子。

    她痛苦地坚持了两天,终于能够回到原来岗位,刚刚坐下,车间主任就尾随走来了,他站在线体前对她和其他几个员工说:“你们怎么回来了,那边的活还没干完呢?”几个员工立马不高兴了,其中一个说:“那边负责人让我们回来的啊!”

    车间主任似乎不管她们乐意不乐意,坚决地说:“活没干完,你们现在再去吧。”一听这话,小齐顿时就想大哭一场,心想:“穿线的工作实在太辛苦了,而且也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我再也不想去了。”

    车间主任好像很着急,一个劲儿催促着,小齐越想越生气,看着车间主任站在面前没有半点离开的意思,小齐十分委屈说了一句:“我不想去。”

    车间主任立即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想去?赶紧起身过去吧。”小齐一下子急了:“这不是我的工作,我不去,不去!”

    全车间的人齐刷刷地看着她和车间主任,主任怒气冲冲,但考虑到全车间的人在工作,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离开了。

    实习期之后,小齐虽然离开了车间,调到其他部门工作,但是她拒绝服从车间主任安排的事情,给上级留下了“不好用”的坏印象,她最终只好被迫离开那家公司。

    小齐面对上级的安排选择逃避,“说了也不动”,即便她再有能力也是很难有大发展的。

    那什么才是一说就动的好员工呢?让我们看看神州数码的总裁郭为是怎么做的。

    郭为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得力助手。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具备一说就动的素养。在凌志军所着《联想风云》等书和有关报道中,记录了他不少这样的事迹。

    1.不推辞,不找借口

    郭为是国内第一批MBA,还没有毕业就进入了联想,13年中他换了11份工作,联想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

    当联想还处在发展期时,发生了一件事,因为之前负责全国分公司的市场主管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各地的业务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当时已经是柳传志得力助手的郭为,被派去接替该负责人的职务,并且领导要求他处理好各个分公司的业务。

    那是一个很棘手的任务:要解决问题就要过问账目;要查清楚账目,就要彻查管理层的开支。所有人都避而远之,生怕把自己牵扯其中,处理不好自己也会受到处罚。

    郭为来不及想这些,为了处理分公司存在的问题,他立即赶往外地,一口气跑遍了所有建立联想分公司的城市。

    他查清了所有账目,把分公司一年赢利的金额和投资回报率都详细地做了出来,甚至还把分公司账面混乱下丢失的商品和积压货物,以及存在的欠款等都一一列出了详细的清单。他把存在严重失职的某分公司经理撤了职,将经营不当的某个分公司关了门。

    正是郭为的这次清查,使得分公司的业务恢复了生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郭为在公司得到了一个“替老板堵枪眼”的评价。

    面对难题,人人都想避而远之。看似得罪人又不落好的事,郭为却一说就动,不推辞,也不找借口,直到把事情做好。

    2.不抱怨,服从安排

    郭为和杨元庆一直被视为柳传志总裁的左膀右臂,2000年,联想电脑与神州数码分家,郭为连同神州数码被分了出去。

    消息一传出,大家议论纷纷,甚至认为郭为没有得到柳总的赏识,最终无缘成为联想的接班人。

    郭为得知消息后非常吃惊,他万万没想到柳总会有这样的安排。分开之后,神州数码不能用联想的名字,郭为也要交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打印机业务。

    一般人也许无法体会郭为的心情,进入联想初期,就连联想的Logo都是郭为带领团队集体用智慧提炼出来的。其间,郭为成功地组织了“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创意广告宣传,也有效提升了联想的知名度。注册联想集团都是郭为亲自办的,与联想一起成长的十几年中,郭为早就把联想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从开始的创办到企业的管理,郭为倾注了很多心血。

    得到这种结果,郭为非常委屈,他觉得自己为联想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联想就是不能容下他呢?

    一般人得到这样的待遇肯定会恼羞成怒,干脆选择辞职不干。郭为却没有这样做,他最终接受了领导的安排。

    郭为领军神州数码独闯天下,苦心经营,风雨飘摇5年的神州数码在创业道路上,慢慢提高了销售业绩,从80亿上升到200亿。

    尽管难以抉择,郭为还是一说就动,不抱怨、不推辞地服从了安排。

    假设换作是我们,面对领导这样的安排,我们会怎么做呢?

    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不会甘心如此,甚至会想“13年的努力难道就这样白费了?凭什么要我去另一个地方?这不是把自己的成绩白白让给别人吗?不行,我要找领导据理力争不可”。

    而最好的执行者一定是这样想:“领导的安排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让我去神州数码创业也必然有他的道理,既然这样我何必抱怨,倒不如努力大干一场。”

    如果当时的郭为辞职不干或者找领导理论,还会成为今天神州数码的总裁吗?还能带领神州数码创下高额业绩吗?

    这正是一般人与郭为的差距,一般人服从安排前先考虑自身利益,而最好的执行者却从大局着眼。

    不需反复提醒

    “好用之人”的第二大标志是悟性高,一点就透:做任何事情,从不需要反复提醒,什么话,只要别人一说,马上就能心领神会。

    联想总裁柳传志在选拔人才时就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有上进心,二是悟性要好。可见对每一个职场中的人来说,悟性是多么重要。

    然而在工作中,却多的是冥顽不化的人,同样的错误,他总是一犯再犯。就算跟他说再多遍,他也还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就像没听见。

    而对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来说,一点就透是基本功,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有任何发展。

    在香港地产界,只要提到洪小莲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叱咤香港地产市场近30年,从一名最普通的秘书,成为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的董事。她的经历,一直被看做香港打工族的传奇典范。

    只有高中学历的洪小莲刚进入李嘉诚的公司时,职务是一名秘书,负责日常事务和总务行政工作,工作琐碎、繁杂,也很单调。

    有一天,吃完午饭后,她闲来无事,随手翻开了报纸。她津津有味地读着花里胡哨的娱乐新闻,被从外面回公司的李嘉诚看了个正着。李嘉诚就说了一句:“有时间就应该进修充实自己,不要看这些浪费时间。”

    换了很多人,可能表面上会答应,但内心很不服气:休息时间看看娱乐新闻怎么啦?什么老板,连这也要管!

    但洪小莲却不是这样,她先是一愣,然后就收起了娱乐报纸。

    她把老板的话反复琢磨了一阵,觉得很有道理。是啊,难道自己就甘心一直在秘书的位置上待下去?与其将空闲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娱乐新闻上,还不如学点对自己工作和成长有帮助的东西。

    从那以后,洪小莲把休息时间都用来充实自己,还选了行政类和工商管理类的课程来进修。

    慢慢地,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做秘书的工作,而是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望和目标。

    一次,在陪同李嘉诚出席一个会议时,她突然发现自己对销售楼盘很感兴趣。于是,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她开始对房地产业务做更深一步的研究。随着自己对房地产行业的了解,她产生了更换职位的念头。权衡很久之后,她毅然地选择了售楼工作。

    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努力钻研的劲头,她在新岗位上干得很出色,两年之后,她担任了销售助理,接着掌管了整个售楼部。至1985年出任公司董事时,她的年薪已达1200万港元。

    从只有高中学历的小秘书成长为地产界独当一面的专才,在洪小莲身上,我们看到了悟性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假如当初洪小莲对老板的话不屑一顾,甚至从内心感到厌烦和抗拒,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洪小莲。

    悟性好的结局是双赢:首先是赢得了自己的成长,工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赢得了领导的器重,像这样一点就透的好用之人,谁不喜欢,谁不愿意重用?

    悟性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话不听二遍

    这一点,在上级指出你的缺点时尤其重要。同样的错误,第一次可以提醒,但第二次、第三次……还是老样子,恐怕谁都会失去耐心,任你能力再强,真正用你的时候也会打个问号。

    2.听懂弦外之音

    就像洪小莲一样,李嘉诚一句“有时间就应该进修充实自己,不要看这些浪费时间”让她立即意识到,自己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加强学习。

    3.能举一反三

    有位老总,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笑话:

    他患有糖尿病,所以特别需要注意饮食,尤其是不能吃含糖、淀粉高的食物。他中午一般都吃秘书给他订的工作餐。有一次,秘书给他订的菜里有土豆,他特意提醒了一下秘书,以后不要给他点淀粉多的菜,如土豆等。

    秘书连忙点头答应了,结果第二天他一看,秘书又给他点了份芋头。

    芋头也是淀粉多的食物啊!这位老总有点不高兴,但秘书还觉得挺委屈:“您不是不吃土豆吗,我没有点啊。”

    这让他哭笑不得。

    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触类旁通。无论哪个领导,都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告诉你怎么去做,你需要自己去悟。要多想想,这件事需要这么做,那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也需要这么做。

    做就要做好

    “好用之人”的第三个标准是“一做就好”,也就是交给别人的永远是满意的成品。

    在执行中,通常有三种状态。

    一般人做执行时会想:“差不多就行了,要是领导觉得不合适再做修改也不迟。”

    比较好的执行者会想:“完成得可以了,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了。”

    而最好的执行者却想:“做就要做好,完成之后要多做检查,万一出现纰漏,不仅耽误时间,也给下一步执行造成影响。”最好执行者完成得最出色,交给领导的是一件无需修改的“工作成品”。

    冯健是新华社的副社长。

    冯健大学毕业之后,就在新华社做起了编辑。

    编辑工作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冯健对此很感兴趣,所以就此别人多一份认真和耐心。精心编辑出的稿子往往能得到采用或刊登,经他过手的稿件大都能成为优秀的文章,正因为这样领导格外看重他。

    冯健编稿时非常细心和严谨,每次都要把编辑的稿子通篇阅读至少三遍。阅读第一遍时掌握全文的内容与结构,再逐步查找稿件中的不足或写得很好的地方,然后构思如何删减或增加。第二遍,思考如何在原稿上再加工,查找漏掉的错误。第三遍,仔细复核,对比原稿和鳊辑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足的地方。

    就是这样至少三遍的详细改稿过程,让冯健编辑出来的稿子比原稿质量好,编出的稿件都是自己再三复核的,绝没有问题遗漏。

    这是一种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的功夫,一般人编辑稿件时,能有这么细致吗?能对自己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吗?一般人都是编辑稿子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稿件质量都可能过不去,而冯健不仅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还再三复核,这是保证执行质量、执行到位的根本。

    有能力的执行者不一定是做到最好的,但做到最好的往往就是有能力又好用的执行者。

    任何岗位的执行者都要对执行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如果执行不能一步到位、一做就好,反复修改必然要让领导认为执行力差;如果执行检修工作不能一步到位、一做就好,总觉得还行、还可以,一旦出现纰漏恐怕弥补损失都来不及。

    保持做人的本色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你在大街上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行色匆匆,似乎有永远做不完的事,整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如果你走上前去,随便问一个从你身旁擦肩而过的行人:你活在你真实的生命里吗?对方给你的也许是一脸的茫然。在在这个充斥着物欲与变化的社会中,许多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当儒雅的学者离开大学讲堂到潮起潮落的商海里去搏击时,当富于激情的诗人丢下自己的笔沉浸于股市行情的跌宕起伏时,你不禁要问:他们快乐吗?他们有自己的归属感吗?当他向你呈上前缀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头衔的名片时,你是羡慕他的成就,还是遗憾他的缺失?

    一位作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到一所寺庙里去吃了一次斋饭。席间,他问僧人寺庙的斋饭为何这般清淡?为什么不多放一些作料?为什么不把油盐放重一些?老僧指着桌上的一盘青菜笑着说:“世上人人都吃青菜,可是又有几个人品尝出了青菜的味道?要想品出青菜的味道,只要将其洗净放在清水里煮便可,这样我们吸取的才是青菜真正本色的营养。而世人席间所吃的青菜,看似做法讲究,五味调和,味道鲜美,其实,他们尝到的不过是青菜的作料的味道而已,满意的不过是厨师精湛的技艺而已,至于青菜的味道,他们并没有品尝到。”

    老者的一席话,道出了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所疏忽和遗忘的“本色”。是啊!在如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要都刻意地给自己加点“作料”,粉饰自身。虽然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然而,正因为人人都戴着面具,我们正渐渐地失去做人真实的一面,很难体会到真实给我们带来的美。

    真实是难得之美。当我们与自己内心和谐一致的时候,当我们与同样真诚直率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真实的。真实就像循环的能量一样帮助我们充满活力。

    除去面具,回想你觉得自己“真实”的时刻。想一想你有哪些尖利的、脆弱的,或者需要小心保存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容易发火、受惊或者期望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做事?改变这些行为的一个办法是把它们说出来。我们不一定要做完人;相反,承认自己的不足可以使我们更加真实,也更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保持做人的本色,就是不要丢掉自己真实的一面,用你真实的一面去体察,你就能够透过肤浅的表象,看到实质。

    随着我们自己变得越来越真实,我们越来越能够发现表面之下的灵魂,不再担心年龄、外表和日渐稀疏的头发。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精神的美。

    一个人最为看重的幸福和成功只能从自己生命的本色里去获得。富翁看重金子,而本分的庄稼人却看重脚下那片拴紧他们灵魂的土地,因为他们深信“泥土里面有黄金”。

    失去本色的人生是灰色的、无光泽的人生,做人,就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