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坚持到底就会成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成功者的共性是坚持到底

    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说:“人们往往看不到,即使要取得最微小的成功,也需要迈出许多艰难和痛苦的脚步。”

    我在研究出人们取得巨大成功所具有的特点时,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性。

    约翰·R·约翰逊1918年出生于阿肯色州一个贫困家庭,曾就读于芝加哥和西北大学。尽管他从未修完学业,但他至今已荣获了16个名誉学位。

    约翰逊是从芝加哥一家黑人经营的美国人寿保险公司当杂役开始进入商界。现在他是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同时是几家大公司董事会的成员。

    1942年,约翰逊以他母亲的家具作抵押得到500美元贷款,单枪匹马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现在该公司已成为美国第二家最大的黑人企业。他最开始出版《黑人文摘》,后增加了《黑檀》、《黑色大理石》、《黑人名星》等杂志。1961年,他开始经营图书出版业务。1973年又扩大了业务,买下了芝加哥广播电台WGRT,同时经营新潮妇女时装及化妆品。

    约翰逊谈到自己艰苦创业和取得成就的感想时,他谦逊而诚恳地说:“我母亲最初给了我很大鼓励。她相信并经常教诲我说:‘也许你付出了辛苦而没有成功但如果我不去勤奋工作,就肯定不会有成就。因此,假如你想成功,就必须抓住机会,努力去为之奋斗。任何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但办法要人去寻找。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不停地寻找解决的办法。’”

    他去芝加哥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为获得成功而奋斗了:“我当时没有朋友,没有钱,因为穿着自制的衣服而被人讥笑。我说话南方口音很重,同学们还取笑我的罗圈腿。因此,我不得不想办法在他们面前争口气,我想到的惟一办法就是在学业方面超过他们。”

    “我更加用功地学习,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还去听公众讲演课。戴尔·卡耐基写的那本《影响力的本质》,我读了至少有50遍。”

    “班上的同学都不敢高声发言,只有我是例外。我读过一本关于演讲的书,我按照书中说的方法对着镜子练习。由于我做了一些演讲,大家选我当了班长,后来我又当了学生会主席、校刊的总编辑和学校年鉴的编辑。”

    1942年发生了一件戏剧性的事情:约翰逊办起了一家小出版公司。他想扩大发行自己的杂志《黑人文摘》。

    “我决定组织一系列以‘假如我是黑人’为题的文章,把一个白人放在黑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严肃地来看待这一问题,考虑假定他处在黑人地位会怎么去做。”约翰逊回忆说,“我觉得请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莉诺来写这篇文章是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我坐下来给她写了一封信。”

    “罗斯福夫人给我写了回信,说她太忙,没有时间写文章一但她没有说她不愿意写。”

    “因此,一个月之后,我又给她写了一封信,她说她仍然很忙。又过了一个月,我给她写了第三封信,她回信说连一分钟空闲也抽不出来。”

    由于罗斯福夫人每次都说她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约翰逊没有打退堂鼓。“她并不是说她不愿意写,所以我推想,如果我继续请求她,也许,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

    “终于,一次我在报上看到她要在芝加哥发表演讲的消息,决定再试一次,便给她发了一个电报,询问她是否愿意趁她在芝加哥的时候为《黑人文摘》写那篇文章。”

    “她收到我的电报时,正好有空余时间,于是便坐下来,把她的感想写了出来。”

    “文章一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全国各地,大家争相购买阅读。直接的结果是:我的杂志的发行量在一个月内由5万份增加到15万份。这确实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点。”

    约翰逊不赞成急速的办法。“成功总需要尝试和努力,有时要经过多次失败。人们来到这里,看到我这里的场面,都会说:‘嘿,你真走运!’我总提醒他们说,我经过了30年漫长而艰苦的工作才到达今天的地步。我是在那家保险公司的一间小房里开始起步的,后来又搬进了一个像煤仓一样的小屋内。我干了一件事接一件事,最后才到了现在的地步,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我认为,一个人应当像长跑运动员那样,坚持前进,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毅力加上决心才会成功

    有一天下午,我和妻子应邀到雷·克洛克家中做客,克洛克先生是世界着名的麦当劳汉堡连锁店的创办人。虽然我们只聊了大约30分钟,但我对这位麦当劳的老板已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两段座右铭包含了所有的书籍所能涵盖的教训。

    第一个座右铭,也是我的祖母经常说出的一句话:

    “只要你还很嫩绿,你就会继续成长;等到你变成熟了,也就开始腐烂了。”

    克洛克先生的第二个座右铭;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坚持到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毅力。能力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上最常见的莫过于有能力的失败者;天才也无法取代毅力,失败的天才更是司空见惯;教育也无法取代毅力,这个世界充满具有高深学识的被淘汰者。毅力加上决心,就能无往不利。”

    由这个座右铭就可明白,我为什么如此重视毅力,并把它们列为塑造个性的最佳秘诀。每个人都希望成功,但只有少数人愿意努力、付出代价以及从事应该做的工作。在我所主持的讨论会中,我送给每位参加者我写的-首诗。我想,你也一定会很快就欣赏这首诗:

    有志者,事竟成

    即使你只是个新手,

    你也能成为一名胜利者,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你可以为自己戴上黄金勋章,

    你可以骑着黑色骏马,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使你获胜的,并不是你的才能,

    也不是你的天赋,

    更不是可以决定你的金钱,

    也不是你的肤色,

    而是你的生活态度。

    你可以打败李思洛或奥斯丁,

    在波斯顿获得马拉松冠军。

    你可以从通货膨胀中获利,

    你也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你以前是否曾经成功,并不重要,

    你上半场的成绩如何,也不生戛。

    所以,你要继续努力,你将发现自己已经胜利。

    抓住你的梦想,然后相信它,

    踏踏实实地工作,你将会实现梦想。

    有志者,事竞成——

    只要你敢想,你就会成功。

    信任上帝——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信任你自己——你已经成功了四分之三。

    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永远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麦当劳老板——雷·克洛克——就是一个典型。事实上,他一直到52岁时才走上成功的正途。20年代初期开始出售纸杯,并且兼弹奏钢琴。担负起养家的责任。他一共在莉莉·杜利普服务了17年之久,并成为该公司最好的推销员之一。他十分着迷于这个安定的工作,独自经营起冰激凌机的事业。他十分着迷于一种能够同时混合六种冰激凌的机器。

    后来,他听说麦当劳兄弟利用他的八架机器同时推出了40种冰激凌,于是亲自前往圣伯纳迪诺调查。他发现麦当劳兄弟有一条很好的装配线,它能够生产系列高品质的汉堡、炸薯条以及冰激凌,他认为,像这样好的餐厅只局限在一个小地方,未免太可惜了。

    他问麦当劳兄弟:“你们为什么不在其他地方也开一些这样的餐厅?”

    他们表示反对,他们说:“这太麻烦了,并且我们不知道要找什么人一起合作开设餐厅。”雷·克洛克脑海中却正好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雷·克洛克本人。

    我想,在麦当劳历史中,最重要的发展就是雷·克洛克。他虽然只是一个推销员,而且一直到他52岁的时候才展开自己的事业,但他却能在22年内把麦当劳扩展成为10亿美元的大事业,就是一个奇迹。IBM一共花了46年才达到10亿美元的收益。

    毅力并不是一定要永远坚持做同一件事。它的真正意思是说。对你目前正从事的工作,要投下全部心力,一心一意地工作。它的意思是说,先从事艰苦的工作,然后再要求报酬。它的意思是说,不但要对工作感到满意,而且还要渴求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进步。它的意思是说,多拜访几个人,多走几里路,多除一些杂草,每天早晨起早一点,随时研究如何改进你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

    既然一位纸杯推销员能够建立起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餐厅连锁店,既然在我的下一个故事中的一位田纳西的小女孩能拿掉脚上的矫正器,最后夺得奥运会金牌,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那么,你当然也可以使你的梦想实现。其中的秘诀就是——毅力。坚持到底,绝对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成功必须突破心理禁区

    威尔玛愿意从事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她在6岁时第一个明确的念头就是“我要离开这个小镇,在世界上出人头地”。不错。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外出旅行的经验。离她的家乡45里处的纳斯维尔医院,已经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威尔玛是早产儿,曾经患过两次肺炎和一次腥红热,因此,她的一生开头并不顺利。另外,由于患了小儿麻痹症,使她的左腿严重变形。她必须套上腿部矫正器才能行走,因此显得累赘,也使得她在赶往餐桌的赛跑中,落在她的兄弟姐妹后面。

    她时常要搭乘巴士前往纳斯维尔医院,总共持续了6年之久。在搭车途中,她总是幻想自己住在山上那些宽大、白色的别墅中。到了医院后,她就会向医生提出问题,有时候会问上三四遍“我什么时候可以取下矫正器,像常人一样走路?”医生不愿给她虚假的希望,总是认真谨慎地回答说:“看情形再说吧!”

    搭车回家的途中,她幻想自己是个幸福的女人,儿女成群,生活愉快幸福。她会把梦想告诉母亲:她要对这个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并且要周游世界。她那位温和体贴的母亲,很耐心地听完她的话,然后以这些令她难以忘怀的话安慰道:“亲爱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你要有信心,而且愿意努力奋斗。”

    威尔玛11岁时,开始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拿掉腿上的矫正器。可医生并没有充分的信心,还是建议威尔玛的腿部应该稍加练习。威尔玛则认为,多做训练要比稍加练习好得多。威尔玛一家有着强烈的基督教信念,因此,诚实不欺一直是威尔玛奉行的美德。不过,她承认说,在这件事情上,她是“稍微夸张了一点事实”。

    在她去往医院的旅途中,她的父母有时候会带一个小孩同行。因此,医生就能教导家中的每一个孩子如何帮助尔玛做腿部运动。但是,威尔玛对于如何按摩自己的腿部,却和医生的看法不同,当她的父母有事外出时,她的某位兄弟姐妹就会站在门口充当“守望员”。然后,把腿上的矫正器拿掉,每天绕着屋子走上好几个小时。如果有人进来,担任守望的那个人就会协助她躺回床上,替她按摩腿部,以免别人怀疑她为什么拿掉矫正器。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一年之久,虽然,她的信心已经大为增加,但她内心的罪恶感也同样增加,令她痛苦万分。她不知道如何启齿,把这种未经同意、私自进行的事告诉母亲。

    一次前往纳斯维尔之后,威尔玛认为,“审判日”已经来临。她告诉医生说:“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她拿下矫正器,向医生所坐的办公桌走过去。她可以感觉到母亲正在背后,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也知道,使她获得这项奇迹的行为,完全违背了父亲的教训。

    “你这样做已经多久了?”医生这样问道,同时极力控制自己的惊讶。

    “过去一年来,我一直这样做。”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不敢直视母亲,“我……有时候……把矫正器拿掉,在屋里走几圈。”

    “好吧,既然你很诚实地和我分享了这个秘密,”医生回答说,“有时候,我会准许你把它们拿掉,在屋里走走。”“有时候”就是她所需要的唯一答复。她再也不想把它们套回自己的腿上去了。突破禁区是进步的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去掉自己精神上的“矫正器”才能形成人生的突破。

    积累是成功的秘诀

    威尔玛到了12岁之后,发现女孩子也能像男孩子那样又跑又跳。她过去一直待在家里,朋友必须来拜访她。她的姐姐比她大两岁,正要参加女子篮球队。威尔玛决定也要参加,她想,能和姐姐伊芙妮在同一个队中打球,一定十分有趣。但是,她却很伤心地发现:在全部30名应征的女孩当中,她甚至连候补队员都没当上。她伤心地跑回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她们知道,她也是相当不错的。她多么希望能够让那些从未和她玩过的孩子知道,她也是相当不错的。

    她回到家时,发现教练的车子就停在门口。“哦,不。”她想,“他甚至不让我把我落选的消息告诉我父母。”她跑到后门,悄悄走进屋里,她紧靠着古装房门,听到了客厅内的谈话声。

    教练说她姐姐练完球后,她们必须出去比赛几场,谁来担任她的监护人呢?所有做父母的都应该知道这一切细节。她的父母一向不喜欢多说话,但是她的父亲立即说“要我允许她参加你的球队,只有一个条件。”

    “尽管提出来吧!”教练向她父亲说。

    “我的女儿出外旅行时,一向都是两个人结伴同行。”她的父亲缓缓地说道,“如果你希望伊芙妮参加你的球队,你必须让威尔玛当她的球伴和监护人。”这并不是威尔玛脑中所想的,但对于她来说这至少是一个起点,而且是好的开始。

    威尔玛很快就发现,被父亲送入球队和被教练选入球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她可以感觉出另外12个女孩的愤愤不平。但当她看到篮球队的队服时,她立刻欣喜若狂。那全是新的,黑色镶金边的队服。当你参加少棒球、女童军队或女篮队时,你所拿到的第一件队服,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能创造出一种特别的认同感。你穿上队服后,就有一种归属感。但是,当分发到威尔玛时,新队服已经没有了,于是她们拿了一件去年的队服给她。“我们陪你一起上那10分钟的指导课,然后协助你练习教练要你做的动作。”她们自告奋勇地说。

    第二天起,她们真的这样做。威尔玛最好的一位朋友也加入练习,她们每天先听课,然后练习,听课,练习——学习篮球技巧。

    第二年,威尔玛和她的朋友都被选人篮球队,但她们都很担心,因为平常只在球场上练习,不知道是否能够应付真正的比赛。两个好朋友在讨论了共同的梦想和恐惧之后,终于获得这样的结论:她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她们认为,如果尽力还不能令人满意,或是无法应付真正的比赛,那么,她们也会很感激有这样的机会,就算是退出篮球队,也不会觉得遗憾,因为她们已获得了宝贵的生活经验。在开始新赛季的每一天早晨,她们都很兴奋地看着报纸,看报纸报道的有关她们在前一天晚上的表现。后来,报纸上几乎天天报道,威尔玛的朋友表现最好,威尔玛则是第二。从不幸到幸运,从不行到能行,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那一年里,威尔玛每天在球场奔波,和她的朋友一起参加友谊赛,希望夺得第一。这段时间,没想到有另外一个人正在密切注意她。她高中比赛的裁判,这位裁判正是大名鼎鼎的艾迪·泰普,他是极负盛名的田纳西州立大学田径队的教练,国际闻名。泰普向篮球队征求人员,看看哪个人有兴趣自愿参加他的女子田径队。威尔玛的想法非常简单“篮球季节已经过去,今后再也没有比赛或练习了……就是说,在家里闲着的时间多了。何不参加田径队呢?”

    威尔玛第一次参加赛跑,就发现她能胜过她的朋友,然后她战胜了学校所有的女生。接着,又战胜了田纳西州所有高中女生。她和那位朋友,决定以另一种方式解决两人长期以来的竞争。她是田径场上的冠军,她的朋友则是篮球场上的第一。

    威尔玛14岁时,以高中生的身份加入田径队,放学后和周末到田纳西州立大学接受严格的训练。在大学校园里,她遇见了一位可爱的年轻姑娘,名叫玛伊·法格丝,她在过去曾经人选过两次美国的奥林匹克队。玛伊成了分享威尔玛梦想的惟一密友。同时也分担了威尔玛早年的挫拆和痛苦,以及她当时的孤独无助。鼓励、培养及训练,持续不断地进行,而威尔玛也不断地获得胜利。第一年夏天结束时,她已经在费城举行的美国业余运动员全国大赛中,赢得初级组75级100米赛跑冠军,以及400米接力赛冠军。

    两年过去了,某一天,玛伊·法格丝找到她,并对她说:“你愿意为美国去奥运会上争得荣誉吗?”她的回答体现着年轻人的激情浪漫,而且也反映出她小时候搭乘巴士往返于纳斯维尔途中的幻想:“我们是不是要出门旅行?”

    首先,她们必须在华盛顿的美国大学奥运选拔赛中取得资格。在200米资格赛中,威尔玛一开始就领先大家。她发现自己跑在大家前面,而且领先玛伊,于是她回过头来看看好朋友在哪儿。这时玛伊从她身边飞奔而过,得了第一,她列为第二。比赛结束后,玛伊这样斥责她:“我对你感到失望,光是取得资格是不够的;你必须永远想着金牌。”

    1956年在澳洲墨尔本举行的奥运会中,威尔玛在200米半决赛中被淘汰,但由于美国队在女子400米接力赛中获得第三名,因此威尔玛也以队员的身份得到了一块铜牌。

    停留在澳洲的其余时间里,她一方面觉得高兴,一方面却又觉得伤心。她对自己说,这种差劲的表现,绝对不能再次发生;下次,要表现得更好。当时她只有16岁,还在高中就读,但她已下定决心要在1960年获得胜利。

    回到家里,她立刻成了名人,她本来可以耀武扬威一番,但她忍住了这种诱惑。本来可以对邻居的小孩子不屑一顾,因为她小时候脚上套着矫正器时,这些孩子曾经欺负过她。但她未对他们报复,反而让他们欣赏她的铜牌,也与他们谈她赢得这块奖牌时的兴奋心情。以前欺负过她的人,现在都成了她的朋友,现在都在分享威尔玛的荣誉,特别是在田纳西州克拉克斯维这样的小镇里,像威尔玛这种世界性的荣誉是千年难遇的。

    一提奉献和坚韧不拔时,我们总是记住一些表面上的荣誉,忘了成为一个“世界级”人物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痛苦。还有,当时并没有提供给女子的体育奖学金,威尔玛自费进入田纳西州立大学就读。同时,每天都要接受田径训练。学校还规定每学期每个女学生至少要修到18个学分,每科成绩至少要“B”,才能继续参加“田径队”,这就更加困难了。

    为了使自己一直保持“胜利者”的领先优势,她又恢复了额外的练习计划,很像她小时候拿掉矫正器走路的情形。当她发觉自己的工作及课业负担太重,而在田径场上落后于其他女队员时,就开始在晚上从宿舍的消防楼梯溜下去,到田径场上跑步,从晚上8点跑到10点。然后,她再从消防梯爬回宿舍,上床,赶上“熄灯”及“点名”。每天早上,又恢复了一天艰苦的训练活动。早晨,她要在6点和10点各跑一次,下午在3点时再跑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一直坚持着这种同样单调、严格的训练活动。这种情形共持续了1200个日子。可见,积累是成功的秘诀。水到渠成,有毅力坚持到底的人总有取得胜利的一天。

    成功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1960年夏天威尔玛出现在罗马的体育场时,她已经准备好了。八万多名观众开始疯狂地欢呼,他们意识到,她将是那种紧紧抓住观众之心的奥运选手,她将会留名青史。在她开始为第一项比赛做热身运动时,看台上便开始响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威尔玛,威尔玛,威尔玛。”在威尔玛和观众的脑海中,从来没有人怀疑过,那就是当颁奖典礼举行时,她将站在领奖台的最上面。

    她惊人的表现,使她轻易夺得四枚金牌:100米、200米、400米以及400米接力的冠军。她是历史上在田径场上个人获得三枚金牌的第一位女子。而且在这三项比赛中的每一项,都创下了世界纪录。

    她曾经是一个跛脚的小女孩,坐着巴士前往纳斯维尔接受治疗——邻居的孩子都不愿意接近她,只有父母、家人以及少数几位忠实朋友的支持。现在,她是威尔玛·鲁道夫,活生生的传奇人物。

    自从在罗马运动场的出色表现之后,她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各大报纸竞相登载她的消息,肯尼迪总统在白宫亲自接见她,她获得了“年度最佳女性运动员”的嘉奖,另外还得到了很重要的“苏利文奖”。接着,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叙述她生平故事的书,电视台根据它改编成一部电视片,片名就叫《威尔玛》,由西斯里·泰森和秀莉·芬妮主演。在这荣耀的时光里,威尔玛很坦白地回答说“当你跑步时,你的整个身心都要投入其中;你要想着去赢得某项挑战。你一定会成功。我猜想,这就是所谓成功的秘密——愿意继续努力工作,希望每天改善你的表现。”

    由此可见,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一种爆发户式的胜利,而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胜利是唯一的目标

    我第一次见到威尔玛·鲁道夫是在华盛顿州的奥林匹克体育馆,那是由当地教会主办的一次精神鼓舞的群众大会。威尔玛、丹尼斯·韦特莱和我,都是大会的演讲人,宽敞的体育馆里坐满了人,估计有好几千名孩子和大人。威尔玛在叙述她自己的故事时,毫不做作,也不像一般的演讲人那样一上来就开始客套。大家也全神贯注地聆听,因为她所说的故事是千真万确的。她对获奖时的欣喜并不特别强调,而以更多的时间谈她的家人、好朋友、问题、祈祷、失望以及奋斗。

    当她的演说接近尾声时,我向丹尼斯·韦特莱靠过来,低声说:“她真是了不起,不是吗!”他点点头,表示同意,这时威尔玛已经说她的结束语:“我在成长过程中,也曾遭遇许多与你们完全相同的问题,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在某些方面帮助一个人产生信心,使他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进步和成长。”

    在今天,你可能会发现,威尔玛正在某一个重要的大会上发表重要的演说,或是协助训练一些未来的奥运明星。她最喜欢的工作就是通过设在印第安纳波里斯的威尔玛·鲁道夫基金会,举办训练班、研习会,以及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一些先天残障者。

    威尔玛·鲁道夫从不允许自己被打败,终于战胜了“不可能”战胜的困境,成为了一名胜利者。她下定决心要获得胜利,结果真的成功了。

    文斯·隆巴第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绿湾挑夫”球队的教练,他被人冠上一个“以威胁求胜”的绰号。在许多鼓舞人们奋斗的影片中,他那个不朽的口号,一再被提出来;“胜利并不代表一切;却是我们惟一的目标。”

    我并不确定隆巴第是否真的这样说,就算他真的说出这些话,我也不能肯定人们是否对他的话作了最正确的解释。我有位朋友是威斯康辛州人,他曾经多次听过文斯的演讲,并且他本人也是“挑夫队”最忠实的球迷,他拿了文斯的一些演讲稿给我看。现在,且让我们看看“挑夫队”这支永远不败的球队他的教练是怎么说的:

    “胜利并不代表一切……但是,想要求胜的意志能够代表一切。”

    这种说法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显然很不相同。也许在隆巴第众多的演讲稿中,这句话才真正地被人引用最多而且是最受欢迎的一段,也是各行各业众多大人物最欣赏的名句。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解放一下自己

    据说,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中常用的一种用来拷问囚犯和俘虏的刑罚是将囚犯的手脚固定,然后在他们的头部上方吊一个漏斗一样的水袋,水袋会昼夜不停地往囚犯头上嗒嗒地滴水,久而久之,囚犯便会神经错乱,直至发狂。原来在囚犯们听来,那落在头上的水滴声好似重锤击打在头上发出的声音一样,听久了,心灵便会彻底崩溃。

    生活中无休止的忙碌就好似那不停地往下滴水的水袋,只要你不离开,它就会一刻不停地击打你的心灵,不会放松自己的人,终将被其击垮。所以,我们在工作之余,应该学会放松,学会尽情享受美好人生。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忙碌碌为工作为生活,似乎每天都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放松自己。其实只要合理地分配你的时间,也就是说妥善地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忙碌与休闲之间的关系,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即可。

    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工作繁忙时,到户外散散步、晒晒太阳,或听听舒缓的音乐,除了消除疲劳之外,还易于活跃思维。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让心灵得到放松,你会感受到这竞争之外的惬意。这时的休闲不是消磨时光,而是在积蓄力量,为更好地去工作而积蓄力量。所以,你不必内疚,也不必找借口推托。

    富兰克林·费尔德说过这么一句话,“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五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当你面对着沉重的工作任务,感到精神与心情特别压抑的时候,不妨抽一点时间出去散心、休息,直至感到心情已经比较轻松后,再回到工作面前来,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特别高。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