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圣彼得堡的冬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圣彼得堡众多的宏伟建筑中,宫殿无论从建筑的优美还是装饰的丰富和华丽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冬宫。这座宏伟建筑外表极其庄严,它无愧为一件建筑杰作。

    第一座冬宫几乎与彼得一世的夏宫同时建于1710~1711年。这座建筑占地很广,从涅瓦河畔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百万大街,后来在旁边挖了冬运河。宫殿为荷兰风格的两层建筑,两翼有凸起,通往中央的正门有很高的台阶。

    宫殿的瓦顶很高,正门不大但很美观,拐角有细细的壁柱,还有长方形的窗贴脸。宫殿内只有几间房,然而紧挨宫殿却建了一些滨岸公馆。

    第一座冬宫十年之后才变得紧凑起来。就在那时,按照德国建筑师马特诺维的设计方案在今天艾尔米塔日剧院的位置建造了第二座冬宫。同第一座冬宫一样,第二座冬宫并不以其规模出众,是一幢三层建筑,高高的漫坡房顶,中央突出,正面用壁柱简单装饰。

    俄罗斯的伟大缔造者彼得一世就是在这座古老宫殿的一间屋子里逝世的。这间屋子位于老艾尔米塔日底层第二个窗口下面。马伊耶尔在他关于这座宫殿的书中这样写道:“确实,参观这间地下室时,觉得在那里可以看到另一间房子的墙,这房子仿佛是艾尔米塔日宫。然而一位老居民对我们说:以前在这个地下室经常可以找到镀金飞檐的碎片。”

    就在彼得一世逝世的地方,根据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命令立了一块碑,并题了词。

    又过了5年,建筑师特列吉尼大规模扩建了第二座冬宫,给这座宫殿增建了两座侧楼,又用四根圆柱和装饰豪华的顶楼来突出中心建筑。这座冬宫被人视作第三座冬宫,然而有关它内景装饰的材料保存下来的极少。保存下来的仅有白厅一堵墙上的雕塑雏形,表现的是红色大理石墙板和两幅东方主题石膏浮雕。宫中的五间殿房是用“外国方砖”装饰的,六间低矮的小厅用的则是“荷兰方砖”。

    到18世纪30年代,这座宫殿已经不能满足它作为沙俄帝国皇宫的要求了。1731年,安娜·约翰诺夫娜行完加冕礼从莫斯科回来之后不想住在冬运河旁的旧冬宫里了,因为她觉得冬宫实在太窄了。她更想住阿普拉克辛伯爵宽敞的元帅房,这座房子规模庞大,装饰豪华而丰富。伯爵死后按照遗言彼得二世沙皇得到了这座房子,他将皇宫暂时搬到这里,并授权首席建筑师拉斯特列利建造新冬宫。

    建筑师在阿普拉克辛大宅西侧盖了一栋新楼,将其最长的一面一直扩建到海军部大厦。拉斯特列利多次扩建并改造了第三座冬宫,花费了很大气力将阿普拉克辛的大宅子与四座相邻建筑——达官显贵拉古金斯基、雅古任斯基、基金和切尔内舍夫的大宅子连接起来。结果这座庞大建筑因各种各样的附属建筑和通道使得其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和奇特。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普拉科波维奇说:“这座宫殿太奇妙了,这是俄罗斯从来没有过的。”

    宫殿的正面沿涅瓦河一直延伸近150米,很多地方还留着彼得一世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这种巴洛克式建筑颜色鲜艳,有丰富、华美的雕塑,每一细节都打造得精美绝伦。即使在宫殿内部房间的建构中也能感觉到大师的手笔。御座厅、阿瓦厅和剧院看起来格外漂亮。例如御座厅内50根雕刻的壁柱支撑着天花板,这些天花板上是法国彩色写生画家卡拉瓦克绘制的气势恢弘的彩画。

    新冬宫建于1732~1737年,虽然它建造得非常雅致,但在许多方面并不舒适,因此在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执政时期又重新修建。为建造新冬宫而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决定拆除新冬宫一侧的阿普拉克辛的大宅院,拆掉另一侧拉古金斯基的宅院,就在这个位置根据拉斯特列利重新设计的方案建造宫殿。

    今天的冬宫无论从规模上述是装饰的富丽堂皇上都超过了过去的冬宫。建造这座宫殿时拉斯特列利觉得不仅仅是在建沙皇宫殿,他特别强调宫殿的建造是“为了全俄罗斯共同的荣誉”。这座宫殿规模庞大,比相邻建筑都要高大,它庄严地矗立在周围空间中。宫殿从1754年开始建造,直到伊丽莎白二世执政时方完工。

    冬宫被设计和建造成一个长方形,中间形成一个宽大的内院。拉斯特列利在建造这座宫殿时从具体条件出发将每个正面设计成不同的式样。例如,面朝涅瓦河的北面,沿河岸有将近150米的光面墙,没有明显的凸缘。从河上看仿佛连绵不断的双层柱廊。面向冬宫广场的南面为正面,分为七个部分:中央被宽大、华丽的凸轩分割成三个拱门。正对海军部大厦和宫殿广场的西侧面最有意思,拉斯特列利要求在这里摆放由其父亲雕的彼得一世骑马雕像。

    在这座宏伟的建筑中没有一个雷同、单调的样式:窗户上镶着狮子面具和爱神头像的花框,打开窗户,无数白色壁柱排列得疏密有致(拐角处更生动、更有表现力)。

    从不同的视角看冬宫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这不仅取决于不同面和壁柱的排列,装饰起着关键的作用。有雕塑的三角楣饰的线条、丰富的雕像和花瓶、飞檐上奇妙、复杂的弯曲、漂亮的彩色花纹、用圆柱和壁柱装饰了的宫殿的优美角落——所有这一切都给人极其庄严而又朝气蓬勃的印象。

    冬宫的建筑规模非常大,尤其是在18世纪。当时的一位旅行者从莫斯科驿站方向来到彼得堡,被展现在他眼前宽广的冬宫全景惊呆了:“走近彼得堡,一望到高高的教堂和钟楼上的金色尖顶,就可以看到远处刚竣工不久的冬宫新宫殿有许多雕塑的顶层”。

    拉斯特列利建造的冬宫内部只有豪华的约旦楼梯——真正的沙皇楼梯和宫廷教堂的一部分仍保留了巴洛克风格的外形。约旦楼梯通往北部由五个大厅组成的房间列厅。正面楼梯旁边是约旦门,主显节时皇室和高级主教通过这道门,前往涅瓦河举行圣水祭仪式。

    除了正面大厅外,宫殿二层是皇室成员的起居室,三层是处理公务的场所,四楼主要是宫廷人员的房间。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之后,拉斯特列利被迫提出辞呈,因为他的创作风格不符合俄罗斯新女皇的口味。她授权建筑师费尔滕、里纳尔吉、瓦兰—德兰莫特对冬宫进行内部装修,他们对原设计做了一系列改变。18世纪末期,斯塔罗夫和克瓦连吉又对宫殿进行了装修。由于多次改造御座厅和剧院被破坏了,修建了新的包括前厅、大厅和音乐厅在内的涅瓦河列厅。

    1837年,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冬宫发生了一次大火灾,华丽的装饰几乎化为灰烬。大火从彼得厅和元帅厅的墙壁开始熊熊燃烧,仅仅三天,富丽堂皇的沙皇宫殿就只剩下砖墙和地下室与第一层上面的拱形板了。拉斯特列利、克瓦连吉、蒙费兰和罗西的装修都毁于一旦。万幸的是,所有造型艺术品、家具、器具和其他珍贵财产得以抢救出来。

    修复工作持续了两年,由建筑师斯塔诺夫和布留诺夫领导。根据尼古拉一世的命令,宫殿的大部分“要恢复原貌”,很快被大火烧毁的地方不仅恢复了原样,而且更加豪华。

    宫殿的外表和一些内部装饰(如约旦楼梯、大礼拜堂和音乐厅)很快就修复了。然而其他地方建筑师往往需要改变其装饰个性和色调,融入后古典主义的成分。

    冬宫的孔雀石大厅分外美丽。该厅的装饰是1837年大火之后重新修建的,在这之前,这里曾是尼古拉一世的妻子——亚历山大·费多罗芙娜皇后的会客室。根据蒙费兰、布留诺夫的方案,设计孔雀石客厅时本应该保留原会客厅的风格,但尼古拉一世却要求用孔雀石来装修大厅,当时用孔雀石来装饰比较讲究的场所还很少见。

    鲜绿色的孔雀石按照其质地要比装修亚历山大·费多罗夫娜会客厅所用的碧石上更多的镀金层。孔雀石色调和纹理极其多样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吸引了乌拉尔的工匠和艺术家,他们用俄罗斯镶嵌细工法琢磨孔雀石。彼得科夫斯基工厂为了修建这座客厅用了大约1120公斤孔雀石。

    在孔雀石客厅里,你会惊诧于它的奢华和创作大师丰富的想像力。黄金饰品仿佛神奇的瀑布一般遍布整个大厅,或者一块全用黄金做成,或者只用黄金勾出花纹。白色的墙壁下面是白色大理石砌的围墙。柱基、柱脚镀了黄金的孔雀石圆柱和壁柱沿着墙壁均匀地耸立着。柱子之间的窄墙面上有孔雀石壁炉,两旁是镀金大门。

    斯塔索夫将彼得厅修复得尤为精细。这个大厅是大火发生前四年,即1833年,为纪念俄罗斯帝国的缔造者彼得一世由建筑师蒙费兰建造的。这座大厅与和其相邻的元帅厅同时建造,因而建得非常匆忙。两个大厅的主要建筑材料不是砖和石头,而是木材。

    彼得厅在外形上就与众不同。它的主体呈四方形,最后面是一个带有平台的半圆形壁龛,平台上摆放着沙皇的宝座。壁龛作为大厅的一面墙,用绣有俄罗斯国徽的红布罩着。十字形拱的中央吊着优雅的枝形吊灯,壁龛两旁的台座上摆着壁灯架和两个大枝形灯台与之呼应。

    在彼得厅修复过程中雕塑家卡托茨雕刻了彼得一世的浅浮雕像;彩色写生画家曼吉齐给穹顶着色,并在穹顶下面绘制了有关彼得大帝生活情节的图画。

    大火之后,斯塔索夫只对彼得厅的墙壁稍加改变,由单壁柱改为双壁柱。同时代的人将1838年修复后的彼得厅与原先的相比时,发觉前者在灵巧和庄严上更胜一筹。确实,斯塔索夫用天然的灰色碧石柱子代替挂有彼得一世画像框的仿制斑岩,大大提升了彼得厅内部装饰的艺术价值。

    用里昂天鹅绒替代过去的装饰墙壁材料,这种天鹅绒是法国里昂乐世界工厂生产的。彩画墙面上也绘有俄罗斯帝国的国徽——双头鹰,而且每个彩画中央都有大型国徽。四个角落有彼得一世的花体字框,每一面彩画墙都勾勒了月桂叶花边。无论是国徽还是带有花体字的花边都是用银线,有些地方是用金线手工缝制的。

    艺术家曼吉齐不仅重画了以前的彩色风景画,而且除了大厅中央正面墙上的图案装饰外,在穹顶下面还画了反映彼得一世在波尔塔瓦战役和森林战役中的图画。

    半圆形室在彼得厅的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用四根圆柱、四根壁柱把长方形大厅分开。半圆室最里面是正门,正门中央红色的天鹅绒底上绣着月桂枝,还画着彼得一世与罗马战争和智慧女神密涅瓦。这幅画是1730年在伦敦由威尼斯一位艺术家应驻英国俄罗斯公使、诗人、讽刺作家冈捷米尔预约而绘制的。这幅画以大海和轮船为背景,女神密涅瓦牵着彼得大帝的手,一手托着彼得大帝头上的皇冠。

    很长一段时间,冬宫一直是俄罗斯沙皇的宫殿。但在恐怖分子杀死亚历山大二世之后,亚历山大三世将行宫搬到了卡特沁宫,只在冬宫举行一些庄严的仪式,只是到了1894年尼古拉二世登基之后,冬宫才重又成为帝王的宫殿。因此又对尼古拉一世的内室重新装修——已经有现代派的风格了。

    1917年2月,临时政府不顾文化活动家们的反对,将政府机关和各部搬到了冬宫。临时政府在孔雀石客厅召开会议,克伦斯基端坐在亚历山大三世以前的内室中。

    为了安慰文化活动家们,临时政府决定将冬宫的珍贵文物搬到莫斯科。尽管一部分珍贵物品挽救下来了,但是冬宫实质上却变成了集体宿舍。

    冬宫的警卫队最初只有900~1000人,到二月革命开始增加到了2000人,此外又派了女子营的两个连去保卫临时政府。克伦斯基本人就有一个很大的卫队,并频繁更换其成员。他的卫队驻扎到冬宫的正门大厅里,哥萨克士兵和士官生毁坏了许多图画,玷污了墙壁装饰材料,给家具淋上了墨水。

    10月25日~26日,工人赤卫队员、红色步兵和水兵夺取了冬宫,在这之前三天,流氓兵痞毁坏、玷污了宫殿的大部分内部设施。

    冬宫的“1812年军事陈列馆”是罗西建造的,馆中记载了俄罗斯人民击败拿破仑的丰功伟绩。世界上只有两个画廊有描绘打败拿破仑的图画,第二幅在温莎城堡中。在瓦捷士罗战役纪念厅中陈列着拉乌连斯所画的像。

    “1812年军事陈列馆”内的画像不仅仅用来装饰墙壁,它们已经成为整个建筑艺术作品内部装饰的一个组成部分。1819年,多乌开始画像工作,到1826年大部分已经完成,罗西便开始着手建画像陈列馆。

    大理石陈列馆与白厅之间的军事陈列馆由许多房间连成一个狭长的大厅,精致装修之后里面挂了300多幅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士画像。

    罗西巧妙地在墙上将画像分组,并留出一块特别的地方挂库图佐夫、巴尔克拉亚吉—托利和其他军事将领的大幅画像。为避免这个过长的大厅有单调感,建筑师将这个狭长展厅用装饰柱廊分成三部分。

    军事陈列馆在1837年的大火中完全烧毁了,只抢救出画像和枝形烛台。要将其恢复原样已不太可能,其中也因为冬宫的设计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由斯塔索夫重修的“1812年军事陈列馆”实质上已经是一件新的建筑作品了。

    与原来的建筑相比,斯塔索夫重修的军事陈列馆更加考究。罗西在老陈列馆的主要位置上挂了元帅画像,重修后装饰摆设要比以前有价值得多:浓重的彩绘穹顶、装饰门孔的浅浮雕,画像下铺的厚呢绒等等。此外还在圆柱之间摆放灰紫色碧石做的枝形烛台,所有这些斯塔索夫都做得非常和谐,赋予“1812年军事陈列馆”以特别庄严的面貌。

    现在乔治大厅的位置大火以前是大理石陈列馆,它是克瓦连吉于1791~1796年建造的,将冬宫与小艾尔米塔日、空中花园走廊连在一起。

    大火之后重修该厅时改变了原来的设计,例如,去掉了炉子,取而代之用阿马斯暖气。为了保温和防渗透,大厅顶部在铜片下面又仔细地铺了专门用毡子和防水布构成的材料层。

    所有这些预防措施一方面是因为乔治大厅的特殊用途,另外也是由于它的巨大规模而采用的。该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而它内部有10000立方米的空间。

    建筑师斯塔诺夫和叶费莫夫是把它作为俄罗斯帝国的金銮宝殿来修复的,因而其陈设不同凡响,极尽奢华之能事。整个乔治大厅都由意大利大理石方砖砌成,柱冠由青铜铸造,柱头是镀金的科林斯冲制柱式。

    乔治大厅的铜制天花板有造型修饰,事实上这些塑造系青铜铸造,并且仔仔细细地镀了金。镶木地板由16种木材按彩色拼花艺术拼接起来,并有雕刻图案,这种精美的地板正好与天花板丰富的图案相称。

    宝座上方的露台上面的墙壁里镶着描写圣乔治的大型浅浮雕,图中圣乔治戴着头盔,骑着马,用矛刺杀飞龙。宝座后面的墙上是天鹅绒制的马林浆果林图,上面用金线绣着巨大的双头鹰,周围是帝国和领地的国徽,后来将其正式命名为帝国的国徽。

    乔治大厅——冬宫的《大御座厅》,这里是举行所有庄严仪式、展示俄罗斯帝国威严的场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