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制胜要注意的100个细节-顽固死板易碰壁,灵活变通路子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通常情况下,那些顽固死板、不懂变通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无法接近的感觉。所以出于本能,人们都会试图远离这样的人,避免跟这样的人接触。在职场中,这种人就很容易被同事隔离、孤立。天长日久,就变成了边缘人,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情境之中。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将所有能够走向成功的路给堵死了。所以,懂得圆融变通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机会,为自己铺出一条康庄大道。

    1.做人做事切忌死板教条

    机智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它能给你提供智慧的密码。因此,你应当学会处处寻找制胜的机智。

    谁能够精确地估算出由于缺乏机智而导致的损失呢?——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弯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后的辛酸、苦涩与困惑;那些由于人们不知道怎样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导致的致命错误!你经常可以看到蓬勃洋溢的才华被无谓地浪费,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为这些才华的拥有者缺乏这种被我们称之为“机智”的微妙品质。

    或许你接受过高深的大学教育,或许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最尖端的训练,或许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郁郁不得志或是难展宏图。但是,一旦你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你将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地坦荡光明,而你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地得心应手。

    不管一个人多么地才华横溢、天资过人,如果他缺乏足够的机智来对才华和天资进行有效的引导;如果他不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那么他还是无法有效地施展和运用自身的才华。

    与那些有着卓越才干却缺乏机智的人相比,成千上万的人尽管才能平庸,但却由于其机智灵活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你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仅仅因为不能主动寻找制胜的契机而备受挫折,遭受友谊、客户和金钱方面的巨大损失,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由于缺乏机智,商人因此流失了自己的顾客;律师因此而失去了富有的客户;医生则因此病人骤减、门庭冷落;编辑为此牺牲了订户;牧师则丧失了他在讲道坛上的说服力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为此一落千丈;政治家也为此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机智在商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一个商人来说那就更是如此。在现代的大都市里,有无数的诱惑在吸引着顾客的注意力,因而机智所起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一位著名的商界人士把机智列为促使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的三大因素是:远大的抱负、专门的商业知识和得体的穿着打扮。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业务活动或职业中获得成功的话,那他就必须拥有这种能赢得同事信任并帮助他结交可靠朋友的才能。一个真诚的友人会利用一切机会赞扬我们所写的书,会不遗余力地向他人仔细描述我们在最近一次开庭中的精彩辩护,或者是我们在治疗某个病人时的神妙医术;他们会在我们的名誉受到恶意的诽谤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并反驳和痛斥那些卑微的小人。然而,如果缺乏机智的话,我们是不可能交到这样肝胆相照、莫逆于心的知己好友的。

    某位先生尽管极具才干,并过着刻苦努力的生活,然而,由于个性中缺乏机智这种卓越的品质,他的努力几乎完全付诸东流。他好像永远都无法与他人和平共处。尽管除了机智之外,他似乎具备成为一个杰出人物、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全部品质,然而正是这一不足构成了他的致命缺陷,使得他的生活波折重重、坎坷颇多。他总是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并在无意之中伤害他人的感情,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消了他的刻苦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使得其他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压根儿就没有“机智”这样一个概念。他一直都在不断地得罪和冒犯他人。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下面的论述:“一个机智灵活的人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事物,而且能够巧妙地利用许多他所不了解的事物,通过熟练圆滑的技巧,可以机敏地掩饰自己的无知,并比一个企图展示自己博学的老学究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在历史上,借助于机智成就大事者不胜枚举。以林肯为例,机智使他得以从内战期间无数不利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事实上,如果缺乏这一重要因素的话,美国内战的结果很可能会完全改变。

    “在他运用机智和谋略的过程中,幽默始终在发生着作用,幽默还会滋养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在想到那些灵巧高明的技法时,情不自禁地想笑,这些技法在日后总是被证明为恰当的。在机智地运用谋略时,并不需要任何欺骗,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展示一种正确的诱导,从而最有效地吸引和说服那些尚在徘徊观望的人。应该说,这种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当完成的事情处理好的技巧是一种艺术。”

    有人曾经说过:“每一条鱼都有它的钓饵。”正如任何鱼都有它的钓饵一样,只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机智,就可以在任何人身上找到突破的地方,从而接近他们,不管他们是如何地怪僻乖戾,如何地难以靠近。

    2.职场处事圆滑很重要

    如果你的语言行、动能引起大众注意,这是个好现象,因为你可以利用他们对你的注意,促成他们对你的同情,然后利用他们的同情,再促成他们对你的援助,你的前途,从此便可以大有发展。可是千万要注意,别引起大众对你的疑忌,一旦大众对你产生疑忌,便成为你的劲敌。你的前途,顿时便长出了许多荆棘,挫折失败之根,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种下了。

    这倒不是一定跟你的语言行动有关,而是因为你的外在环境所产生的差异。比方说你与别人本来有相同的利害关系,彼此原处于平等的地位,保持均衡,哪天一旦你“异军突起”,翘然有异于别人,他们便会产生利害冲突的观念,因为你的高,显出他们的低;你的能,显出他们的不能,疑忌之心,油然而生。万一你遇到了这种情形,千万不要自鸣得意,以为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你应该深自戒惧,提高警惕,极力消除大家对你的疑忌。

    某公生前曾居重要职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他做事不但尽心竭力,而且对于重要事项的报告,也处理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所附表格,莫不详尽。有一次,上级召集重要人员举行会议,讨论一项重大问题。上级告诉在座的每个人,“必须郑重从事,切实负责,不可稍有轻率,也不可因循拖沓”。然后随手拿起一份报告,说:“这是一份值得大家参考的资料。”并当着大家的面前,赞赏某公的尽职。大家听了,顿时心里有了一阵难受的感觉,会议结束且上级走了之后,大家拱手向某公道贺,认为他独得上级的奖赏,是何等光辉。

    他们言语之间,虽然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然而各人内心的不安,他却已了然于心,所以立即表示,这不过是上级的随便提提而已,绝无其他重要意味,并恳请大家以后特别照顾,多多指教。

    这虽是一番客气话,然而他心中,的确是忐忑不安。因为他预料同僚必然会因此产生疑忌,将来做事必多困难,这简直不是一件喜事,而是件值得担忧的事。他是个熟悉人情而且老于世故的人,深信老子“受宠若惊”的古训。回到家里心里就闷闷不乐,这时上级的重赏又至,在普通人看来,必然以为双喜临门。他却认为双忧并至,于是整日绕室彷徨不知所措。他的家人,虽然觉得莫名其妙,却也不便去问为什么。

    到了第二天,他没去上班,仍然在家里独坐深思,家人都觉得相当诧异。他想了一整天,终于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估计上级所赏赐的虽然丰富,但是若想分给许多人,却还嫌不够,于是决定自己再捐一份凑成一个数,分送给同事,以表示功由众成,赏由众享。同时宴请几位同僚,重新解释一切,情辞真挚,大家都为之动情,在这以前所有的不愉快,顿时消失。他默察整个情形,知道目的已达到,便欣然如释重负,以后办事,彼此更加和谐,感情有如水乳交融。

    某公的这种措施,正表示能猜透人情而善于应付。如果换成别人,也许从此骄傲自大,以为我是泰山,人如蚁垤,在无意之中树立了许多敌人自己还不知道。

    年轻人对于社交处事还不成熟,原是无可厚非的事,以后在工作上如遇类似的这种情形,猛然想起这个故事而善为应付。你一生的成败,虽不能归咎于这一点,但关系甚为密切。自己得意时,且慢得意,先要想想你四周的人,他们的内心会作何反应,才不致目前得意,而后则转变成失意。

    3.要经常清洗自己的思想

    对于一个人而言,聪慧的大脑比千万的资金更重要。一个人没有技能,可以拜师学艺;没有知识,可以求学问道;没有金钱,可以筹借贷款;但没有思想,一切都无从谈起。经常清洗自己的思想是一种做事的智慧,它会使你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路越走越宽。

    “希望”是人发展的良好载体,这个载体容易使你成功,对于那些有智慧的人,成功是他们的需求。人有了希望,再加上智慧的运作经营,才容易做出成绩,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刘永行,1948年生于四川新津。其父母是早年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于1977年考入成都师专数学系,1980年毕业后,回新津县电教当教师。从此,他和自己的三个兄弟一样捧起了当时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1982年8月,刘永行和兄弟们在自家那个泥砖墙茅草房的小院里,举行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方案会议。三天三夜后,他们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决定,辞职回乡当专业户!于是手拿1000元钱,开始了四兄弟的创业历程。

    1987年,刘永行兄弟兴建了西南最具规模的“希望饲料研究所”,并开发出了“希望1号乳猪饲料”。从此,他和兄弟们由专业户变成了私营企业家。1992年,在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上,刘永行兄弟的“希望”牌1号乳猪饲料获金奖;刘永行也于该年出任四川希望集团的董事长。从此,这位当家人,正式走进了“希望”的田野里。

    1993年,在刘永行的带领下,“希望”打进上海滩,在嘉定成立了希望集团的分公司。

    1997年,刘家四兄弟分家后,刘永行由“东方希望”起步,致力开拓,形成了“永行企业”。1999年4月,“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在上海浦东又建立了集动物饲料、食品、生物制品等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民营企业——“永行”企业,下辖“东方希望”集团、“强大”集团、“永行”企业三大集团共62家公司,工厂遍及华北、华东、东北、中原、西南等地区。

    刘永行是四兄弟中唯一留在饲料行业的,他的目标是做大做强饲料和相关产业,饲料业已呈低利润趋势,年增长速度翻番时光已成过去,由于饲料市场非常疲软,加上搬迁,1999年东方希望集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前几年铺摊子,全国布点已经完成,在饲料方面希望集团已做到了“全国第一”,现在要考虑的是行业的优化组合。

    做面粉和食品,都是饲料行业的延伸。东方至少要做几十家面粉工厂,此前已兼并了河南、安徽、四川3家面粉厂。

    成都东风面粉厂是国际一流的全套瑞士设备,能生产高档面粉,刘永行返回家乡四川,代表上海东方希望集团与东风面粉厂签订了租赁协议,并称此举是东方希望集团返乡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步,如果租赁经营成功,将大规模进军四川面粉加工业,组建一个至少有五六个面粉厂组成的面粉集团。

    刘永行作为一个从西部走向东部的企业家,对西部开发有许多独到见解。他认为参与西部开发可以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西部,增强对西部的感性认识。

    同时,四川企业与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合作开发,也搭起了一座互相沟通的桥梁,使东部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更好地了解西部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哪些值得开发和参与,哪些项目可以实现“双赢”。他说,西部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商机很多,但要吸引外资,搞好开发,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运作体制;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大胆吸纳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

    东方希望集团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的1万多平方米的商务大楼近期将投入使用,它将成为东方希望立足成都、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基地。

    与流行的“不换思想就换人”不同的是,刘永行打破了这种原有的思维模式,他把“多换思想少换人”作为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

    刘永行认为,企业是人员集合体,优秀企业则必须成为优秀人才的集合体。被市场竞争所淘汰的劣势企业,从根本上说,是对劣势企业决策人和管理者的淘汰。企业不断进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才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建立一套有利于及时发现、使用、培养人才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正常的淘汰和更新机制。

    1993年以来,希望集团经历了一个高速扩张时期,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短期内走上不同的领导和管理岗位,创造出了十分可喜的业绩,是集团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同时,在个别中高层干部中也存在着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消解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希望集团把加强内部整合,建设企业文化作为重点,通过整顿思想、调整干部、优化班子和人才结构,作为实现长远目标创建和积累人才的条件。

    “多换思想少换人”,就是要鼓励优秀人才做与企业同步发展的“长跑运动员”。

    希望集团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机制是疆场赛马、注重业绩;修订完善规章制度鼓励人才做优秀“长跑运动员”,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不断成长的企业环境。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没有聪慧的大脑,就没有希望集团的成功。

    智慧就是希望,智慧就是动力。有了智慧的鞭策力量,就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现成功的秘密,就可以在事业的前进中找到成功的捷径,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4.让思考移移位,难题会豁然开朗

    当人们遇到难题时,如果一味地顺着一个思路思考,不懂变通,不懂得机动灵活,那么只能是越想越难,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倘若人们能够换位思考,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就会很容易找到新的人生机遇和突破点。可以说,移位思考是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

    很多人不敢创新,或者说不愿意创新,是因为他们头脑中关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险等价值判断的标准已经固定,这使他们常常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

    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赢80块钱,也可能有85%的机会赢100块钱,但是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会选择最保险安稳的方式——选择80块钱而不愿冒一点险去赢那100块钱。可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一个人有100%的机会输掉80块钱,另外一个可能性是有85%的机会输掉100块钱,但是也有15%的机会什么都不输。这个时候,人们都会选择后者,赌一下,说不定什么都不输。

    这个例子使我们明白,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性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而一旦我们把同一问题反过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你就会比较容易地达到成功的岸边。

    著名的化学家罗勃·梭特曼发现了带离子的糖分子对离子进入人体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来证明,都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从无机化学的观点去研究,而从有机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才突破了束缚,取得了成功。

    当然,作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梦想的普通人,换一种方法想问题所取得的成效,并不亚于科学家的新发现。

    山姆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欢跟随工作而来的丰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减的特点。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讨厌他的老板,经过多年的忍受,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到家中,山姆把这一切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个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看待问题,也就是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讲给了山姆,这使得山姆得到了很大启发,一个大胆的创意在他脑中浮现出来。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这件事最精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把他目前的位置空出来了。山姆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山姆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换一种方法想问题,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一些专家在研究汽车的安全系统如何更好地保护乘客在撞车时不受到伤害时,最终也是得益于让思考移移位——换一种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如何防止乘客在车内移动,因为这种移动造成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种种尝试均告失败后,他们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绑在车上不动,而是去想如何设计车子的内部,使人在车祸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结果,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且开启了汽车内部设计的新时尚。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解决问题时,时常会遇到“瓶颈”,这是由于人们看问题只停留在同一个角度造成的,如果能换一换视角,也就是换一种方法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从日常生活中产生创新灵感的例子很多很多;也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每个人都成为“有心人”,更多的发明创造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今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创新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5.会变通,事事才会顺通

    办事灵通的人,并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手腕,在别人的眼里,这种人好像有三头六臂,其实他们也是凡夫俗子,只不过会变通罢了。

    现在“小霸王”学习机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前身却是单纯的游戏机。而它的诞生其实是源于一场危机和挑战,最令人叹服的地方就是在于其经营者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趋利避害,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新产品创造新需要。整个过程都闪烁着经营者的经营智慧。

    “小霸王”工厂的前身是中山市日华电子厂,1989年由段永平接手,由生产大型游戏机转向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由于经营有道,该厂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他给游戏机命名“小霸王”,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牌;他创造性地第一个使用了“有声商标”,“小霸王其乐无穷”的独特声音从此回荡在消费者耳边。

    经过4年的发展,到了1993年,段永平和“小霸王”游戏机已经小有名气了,但同时地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段永平注意到,最近报纸上开始出现游戏机对少年儿童有负作用的评述;容易上瘾,长时间精力集中造成视力减弱……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家长开始投书到报社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因为沉偭于玩游戏机而学习成绩下降……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市场反馈信息引起了段永平的警觉,引发了他的思考。最后他决定,为了更好的生存,产品必须趋利避害,必须更新一种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如果等下去,就会出现被动的局面。段永平立即从全国各地招聘来数百名电子机械、计算机专业人才,成立产品开发部,加班加点研制新产品。1993年5月,第一台小霸王电脑学习机就问世了。

    这次改进的学习机的原理与游戏机是一样的,但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电脑学习卡。“小霸王”当年仅花了20万元就买下了王永民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装在新学习机上,从而为它增添了新的亮色。

    经过彻底改进的“小霸王”改头换面了。学习机拥有了更多的功能:键盘练习、打字游戏、音乐欣赏、中英文编辑、BASIC语言。这样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被解除了。

    小霸王学习机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包你3天会打字。这一口号吸引了很多人。

    有时侯,生活中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就在小霸王学习机投入市场时,正赶上中国出现学电脑的热潮,从而使它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1993年达到2亿元,1994年产值4亿元,1995年产值达到8亿人民币,产值的成倍增长令人称奇。

    如果段永平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为市场反馈的信息所动,固守游戏机不动,不会变通,恐怕早已被市场淘汰出局了。但段永平毕竟会变通,这种变通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他的命运方向,使他与淘汰出局分道扬镳,保持着成功大企业家的本色。

    所以,对于每一个混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只有学会灵活变通,才能在职场上自由行走、左右逢源、前途无限。

    6.要敢于开辟新的出路

    在商业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发财致富,让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但是如果按照大多数人都能够想到的方法或者思路去实行,恐怕很难取得成功。只有改变思路,与常人不同,甚至于相反,常常能够出人意料,获得成功。

    成功的路千万条,关键就看你怎样走了,特别是当你处在困难的时候,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对未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艾伦·莱恩出生于英国,他17岁进入伯父开办的鲍得利·希德出版社工作。伯父去世后,莱恩继承了伯父的事业。1935年,他出任该出版社董事。

    这时,出版社已是举步维艰。为了使伯父创办的这项事业不致在自己的手中夭折,莱恩苦苦思索着,他知道:只有另辟蹊径,才能“柳暗花明”。

    说来也巧,有一天,莱恩在一个候车室的书摊旁无目的地闲逛,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再版小说和庸俗读物外,几乎没有可看的书。

    这一偶然的发现触发了莱恩的灵感,一个大胆的设想猛然浮现在脑海:“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肯定能赚大钱!”

    原来,当时英国的新版书都是精装本,价格很贵,普通民众很少能够买得起。莱恩坚信,价格低廉的平装书肯定会受他们的欢迎。于是,他立即制定了出版廉价系列丛书的计划。

    莱恩的举措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行们议论纷纷,都说他这不仅是自我毁灭,而且也将会使整个书业界受到严重的影响,就连莱恩的两个弟弟也对他的计划表示怀疑。但莱恩认定这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他通过努力,最终说服弟弟,使这项担当风险的计划得以实行。

    莱恩决定出版第一套系列丛书,其中包含10本,全部采用平装,并缩小规格。与精装书相比,不但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而且由于缩小规格而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许多出版商都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将自己的图书再版权出售给莱恩,因为他们认为莱恩这无疑是把钱往水里抛),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费。莱恩把每本书的价钱压到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节省6根香烟,就可以购买一本书。

    为了吸引读者,莱恩为这套书设计了一个惹人喜爱的标志物,每本书的封面上都绘有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它黑白相间,站立于椭圆形的圈内,栩栩如生。莱恩为这套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橘红色为小说,浅蓝色为传记,绿色为侦探类,灰色为时事政治读物,黄色为其他类别。经过这一系列改革尝试,莱恩推出的这套书,不仅装订简单、字迹工整,而且色彩鲜艳明快,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廉价的书必须薄利多销。莱恩心里清楚:只有每本书的销售量达到17500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传、推销。

    1936年7月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不到半年时间,这套书就销售了100万册,莱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企鹅图书公司宣告成立。此后,该公司一直坚持薄利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企鹅图书公司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二十多年,在出版界引发了一场革命。

    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经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艾伦·莱恩也被推崇为英国“平装书革命之父”。

    莱恩的故事对于所有身在职场的人都是值得深思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他那样敢于变换思维,从而寻找新的出路,那么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

    7.送礼讲究艺术

    送礼法就是在求人办事时,选择时机,有艺术、有技巧地送给他人一定的礼物,从而办所求之事的一种方法。物质利益是一时的,人情是长远的。送礼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更觉亲近。“礼轻情义重”,送礼不在多,而在于投人所好。根据不同的人的爱好特点送给不同的礼物,才能打动他人,最终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请求,办成所求之事。

    办事重“礼”节。常言说:“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对礼的作用则可窥见一斑,特别是在请人办事的时候,如果送一点礼品,则任何话都好说,如果空手求人,只会被别人婉拒。求人要送礼,“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

    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换句话说,日本人是用小礼物打开美国市场的,小礼物在商务交际中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然,这句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确实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别是在商务交际中,小礼品是必备的,而且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设计得非常精巧,可谓人见人爱,很容易让人爱礼及人。

    小礼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精明的日本人此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聪明精明,摸透了外国商人的心理,又运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们了解了外国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别人的好感。二是他们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礼品,因为他们深知欧美商业法规严格。送大礼物反而容易惹火烧身,而小礼物绝没有受贿行贿之嫌。第三,他们又很执著于本国的文化和礼节。可见,礼品虽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送礼其实已成了一种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是一件很费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日期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人们都讲礼尚往来,人之常情,在求人办事时也不例外。那么,这种人情往来就属正常。

    送礼是表达心意的一种形式。礼不在多,达意则灵;礼不在重,传情则行。双方都不要着重礼物本身的物质价值,而应视收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厚厚的意。

    礼物是一种友情的表示,中国早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习俗。朋友之间或出远门旅游捎回一点当地特产,或年节佳辰,个人喜庆,赠送一点敬贺礼品,表现彼此间的一番情谊则是必要的,这是一种诚挚的感情交流,是发自内心的赠予,是感情的物化。送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规律,不能盲目去做、随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礼者的文化修养、交际水平、艺术气质以及对受礼人的了解程度和关系远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门特殊的交际艺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