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每个人从事任何一项活动乃至人生所希望达到的境地,成功地做一件事、成功地度过人生是每个人的愿望。
成功地做事、成功地度过人生固然跟我们付出的努力有重大关系,但很多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估计也应该成功,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成功。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会有客观的原因,诸如遇到了困难;会有主观的原因,比如我们的性格。
对任何人而言,做任何事情都与性格有关,是性格在决定着我们对事物对人的态度,是性格在决定着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向,是性格在决定着我们是否能争取到新的机会等等,以至于有人认为“性格就是命运”!性格何以对成功如此重要呢?
首先,性格是人的人生态度的集中的、经常的体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中,全面涉及了个人对学习、工作、劳动,对他人、集体、人民、国家,对自己的所有方面,而这一切不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吗?一个人对工作认真、对他人真诚、对集体关心、对祖国热爱,这不就反应了他的人生态度吗?反之,一个人对工作马马虎虎,对利益斤斤计较,对他人漠不关心,他的人生态度不也就明明白白了吗?
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生活,直接影响到他能否成功。我们不能设想,一个马马虎虎敷衍推诿的人能做成什么成功的事;同样,一个心中只有自己,不关心他人、不考虑集体、不在乎祖国的人能干成什么大事。如果仅仅把获得一点私利就当成人生的成功,这本身已是人生的失败了。
第二,性格能决定人是否能确定明确活动的目标以及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中,集中体现着人之活动是否有方向、能否独立自主地活动、能否战胜各种困难、有没有恒心和韧性等等,而这一切都是完成任何有目的活动之必须。
第三,选定什么样的目标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由性格当中的理智特征决定的。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万,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也不会是少数几个,我们把什么事物作为自己认识的内容、把什么活动作为我们行为的过程、把什么目标作为我们行动的结果,这都靠个人的判断、选择。有的时候,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有坚强的毅力,但我们的目标定得不合适,结果我们没有成功。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的实力和目标的高低,我们就会确立合适的目标,确立了合适的目标,就等于有了成功的开端。
第四,性格能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及在群众中的地位。性格结构中的很多特征都会在与人交往处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比如对别人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是宽容的还是苛刻的,是坦诚的还是虚伪的。亳无疑问,对人冷漠、苛刻、虚伪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群体成员心中有地位的人往往都是对人热情、坦诚、宽容、无私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被人们尊重和信赖。
21世纪是个充满了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适应竞争与合作的基础。社会越发达,个人的作用就越有限,不会合作也就参与不了竞争,更不会在竞争中成功。因此,性格中严重妨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因素就成为获得成功的绊脚石,应给予重视,加以矫正。
个性与机遇
在约定俗成的社会、自然秩序中,同样的奋斗,却有不同的回报。俯察苍茫,数点人生,有成功的奇观,也有失败的偶然。茫茫人生路,有坦荡辽阔,奇光闪烁;也有山重水复,曲折艰难。一样的努力,却有两样的结果。你会突然彻悟,在个人的种种主观奋斗之外,有尊命运之神在拨弄着人生命运的琴弦,组合着人生的不同乐章。这就是机遇,一位难以捉摸的命运之神。人生的行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浪尖也有低谷,有艰险也有喜悦。机遇经常会成为人们的事业与命运由失败转为成功的重大转折。
人们处于同一个时代环境中,每个人生活的道路千差万别,进取的方式也互不相同。然而不管人们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生活中总会有机遇发生,总会闪烁出成功的希望与光点。于是一些人捕捉到机遇,因而前程广阔;一些人则因坐失良机而前途难卜,步履维艰。
机遇是一种有利而带有偶然性的机会或人生际遇。各种际遇与机会并不均等地分布在任一职业、区域之中。即使各种特定的机遇与机会是均等地分布在任一职业、区域之中,各种特定机遇也不是任何一个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人都能把握的。
同一背景,却有不同的人生。生活向你提出疑问,各种人生机遇应怎样谋求?如何把握?人们对待机遇又该有怎样的认识与态度?这对每个人的生命旅程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可我们往往驾驭不住,良机误失,有时既希望机遇又兴叹机遇的个性分裂。
一个人的志趣、动机和人生价值观念构成人们个性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各种行为动力得以产生的动力源。这些因素对人们谋求机遇的影响很大。
每个人的兴趣、发生行为的动机与价值观念都不同,从而演绎出千差万别的人生道路,并成为人们谋求互不相同的人生机遇的重要原因。
机遇是一个深邃的大海,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人们要在这个大海的壮阔波澜中遨游,要从这个世界中探秘,就不仅要了解大海,也要了解世界,并要了解你处身立脚的环境,从而认识与了解你自己。只有根据每个人特有的个性去设计人生,才能叩开机遇之门,走出各自的成功之路。
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对待周围事物,对待职业,对待人生,都有各自较稳定的看法及心理倾向,这就形成了人们的处事态度,对待工作职业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等等。人们处事的态度对谋求机遇的影响很大。一个态度谦逊的人容易得到同事、同行的合作与协助,吸收到正确的意见,受到群众的信任与上司的荐用。
与谦虚态度相对立的是骄傲轻慢。这类人一般说来是矜持自傲,心态闭锁,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意见,责人严而对己宽。这样就得不到他人的真诚合作,得不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从而容易丧失生活与事业上的有利机会。
热情是人们需要拥有的另一种生活应具备的态度。生活总有许多艰难,需要我们热忱地去工作,才能迎来成功的曙光。热情是一种开放型的心态,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怀。心胸能包容下整个世界,因而也能为世界所包容,为机遇女神所青睐。所以,热情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对人们谋求机遇、争取成功是十分重要的,机遇女神总把机遇赐给那些谦虚务实、乐观向上的热情人。
认真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具备的态度。人生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会遇到惊涛骇浪,暗礁险滩。只有认真驾驭,奋力向前,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是取得机遇的重要条件。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取得就业、升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机遇,认真的态度与踏实的作风总是十分必要的。
人生的命运各不相同,彼此的行程不一,而造成无数命运千差万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性格的差异。在生活的征途上,许多机遇的出现与捕捉往往都是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不能坚持,就会导致机遇丧失。
意志力是人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包括行为的目的性、自制力和果断性。在生活实践中,行动的目的性是否明确,意志是否坚强,执行决策的勇敢与果断程度如何以及行为过程中的耐久力、支持力、自制力,都直接关系到人们能否取得机遇,关系到命运、事业的成败。
树立明确的行为目标是产生坚定意志的先决条件。人生的目标明确或含糊,正确或错误,直接关系到行为的果断性与捕捉机遇的能力。确立了目标的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探索求取性行动。当出现某种有利机会时,人们就会及时捕捉它,达到预期目标。确立目标作为指导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们能否有足够的毅力、意志力去争取机遇和谋求什么样的机遇都有重要影响。
第一章第二节个性与事业成功 (2)
坚持性与自制力是影响人们谋求机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确立行为目标之后,坚持与自制经常是人们在行动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量。人生旅途中充满各种艰难险阻,人际之间的激烈竞争,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使各种机遇只有经过人们长期的智能培养与艰难的行为历程才能捕捉到,捕捉到的机遇还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之产生更大的效应。所以在实现目标的行为过程中,坚持性与耐久力是十分重要的。
果断性是构成个人意志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从性格特征因素方面说,一个人为争取与捕捉机遇,不仅应目标明确、耐力持久,还要敢于拼闯,勇敢果断,这样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住机遇,取得事业的成功。
纸上谈兵,优柔寡断,抱怨机会不均,遇事不断,见事不决,结果坐失良机,一无所获。因此,面对一种机遇来临,必须勇敢、果断地迎接它的挑战。袖手旁观,坐谈机会而不付诸行动,机遇总会与你无缘。
在人的各种性格特征中,情感是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形成对客观世界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表现为乐观或抑郁、情感的内含或外露,以及性情的强弱浮沉等等。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社会是实现人与人协作的系统环境。因此个人情感的外向与内倾、乐观与抑郁,直接影响着人际间的行为交往,影响到人们接触机遇的概率,也影响到人们谋求机遇的实际能力。在一系列的情感因素中,保持乐观的心境能保持对事业与前程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争取机遇的支持力。
保持乐观心境还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是谋求机遇的重要条件。人生在旅途中,良好的身心状况是竞争机遇所不可缺少的。许多机遇都是随时间的延伸而到来,一切都在等待中产生。
乐观还是形成交际力的重要心理基础。在大量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可以形成许多机遇,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培养交际能力,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是捕捉机遇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有乐观与热情的生活态度,需要包容他人、包容世界、包容得下成功与失败的开放心态。郁郁寡欢、心态闭锁的人是无法与人沟通信息谋取到机遇的。
俯视世界,上帝总把健康、长寿、机遇赐予那些热情乐观的人。他们因而乐观而对前程充满信心,因健康长寿而获取良机,他们因得到良机得到健康长寿,这是人生快乐与机遇的因果链,是命运良性循环的奥秘。
个性差异与社会需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组合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一位著名的日本企业家也认为:“需要有个性的人,即有某些特长的人。在一个组织体中,如果它的成员都互相雷同,那是不行的。作为企业家来说,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们的长处,以取得最大的效果。”
在个性方面,许多科学家往往表现出性格的两重性:高龄却永葆童心,在生活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孩子气往往使人忍俊不禁;既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又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反对让自己的头脑变成杂货铺,但对专业以外的知识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文学、音乐、历史、社会伦理等领域;有深刻的思辩能力,既表现为严酷冷峻,又表现为富有幽默感;健谈但又很孤僻;在思想方法上,既维持传统,又反对偶像崇拜……不少科学巨子身上的矛盾个性,和谐地集中于一身。这是由于他们善于从对立中去把握统一,追求对称、和谐。他们善于把理性和情感、逻辑和心理、经验和理论这样一些对立的东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协调起来,产生创造性升华。
性格具有两重特性。每一种性格既有其优势,也有弱点。三国时,魏国人刘劭的分析对防范性格的弱点颇有参照作用,他说:
厉直刚毅,材在矫正,失在激汗。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在多疑。
强楷坚劲,用在祯干,失在专固。
论辩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昔博周给,弘在覆裕,失在溷浊。
清介廉洁,节在俭国,失在拘扃。
休动磊落,业在攀跻,失在疏越。
沉静机密,精在玄微,失在迟缓。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
多智韬情,权在谲略,失在依违。
尽管在人群中,某些人(如进取者)开朗积极,适应性强,行动卓有成效,在大多数情况下,进取者所取得的效益都比其他人突出。
但正如那位日本企业家所说,在一个合适的组织中,组织拥有的人才应该具有相互间的互补性。一律的动力型的乐观热情者,或一律的管理型的理智、深思者,都不尽合适。最好的组合是,在一个组织里,人们能够为这个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提供他们所没能拥有的特殊才能,这样,彼此之间互相发挥影响力,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
在研究那些取得了成功的新兴小企业时,人们也发现,两种领导风格结合起来往往会取得最大的效益。通常,进取者(或表现者)为企业担负需要创造性和承担风险的人事方面和对外方面的工作;而指挥者则从事细节性的管理、经营及簿记工作,并在生产方面做出努力。在一个组织中,尤其是新建的企业中,缺乏这两类职能中的任何一类,都将遭受损失。如果不能做出富于创造性的、具有一定风险的决策,那么,该组织就将无法在竞争中立足。如果缺乏系统性的信息、记录或工作程序,那么,该组织就会失去方向和效率。
如果某人居支配地位的需要是进取,第二需要是指挥(或上述顺序相反),那么,他就能在某一新的组织中兼而履行双重职能,不过,由两种人扮演这两类角色的情形却更为常见,因为这两种个性只是小有相似而已。
对于大型组织来说,三种个性类型及领导风格结合起来似乎更有效益。研究表明,当一个指挥者在技术、生产和细节管理方面负起责任,一个表现者主管推销业务,一个进取者从事人事工作并对指挥者和表现者加以监督时,便能实现最大的长期效益。
总之,就社会的需要来说,不存在个性的好坏之分。每个不同个性的人找准各自的位置,就都是社会需要的人。千差万别的个性正满足了社会千差万别的需要。
性格与才能发挥
性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和德、识、才、学等因素一样,同是构成一个人内在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德,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貌,决定着个人的发展方向。识,反映着个人判断事物、分析事物的准确和深刻程度。才,反映着个人在能力素质上的强弱程度。学,反映着一个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性格,则反映着个人的胸襟、度量、意志、脾气和性情,影响着个人的精神状态,决定着个人的行为特征。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共同组成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而任何人对自己行为的指导和支配,都是由整个内在素质共同起作用的,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缺陷都会使整个内在素质遭到削弱。
现代许多科学家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才能的潜力,大部分人都有可能成为科学家和发明家。然而事实上,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太少了。造成人们才能埋没的,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良性格就是其中的一项。
一个人要把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掘出来,需要具备一定的优良性格。
人们对有创造能力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人都具有不同常人的性格特征:
(1)具有恒心、韧劲和能力的持续性。他们都能“长期从事极为艰苦的工作”,“甚至在看来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到底”。
(2)儿童时代就具有顽强追求知识的欲望。他们幼小时常常“对难以想象的新奇东西看得着了迷”,“不管要挨多么严厉的训斥,但受好奇心的驱使,总想去试试”。
(3)具有鲜明的自立、自主的独立倾向和独创性格。“留心周围的事物和见解,但不轻易相信”,凡事有主见,“不以别人指示的方法,作为自己工作的准则”。
(4)有雄心,肯努力,不甘虚度一生,“想为世间留下一点卓著的业绩”。
(5)充满自信。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同时和他人开展热烈的争论”,而且在争论中常常“居有支配地位的倾向”。
(6)精力充沛,干劲大。“工作中始终充满着力量”。
凡是在科学上有所造就,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人,都有其一定的性格方面的条件。优良的性格,是保证我们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忽视性格修养,让许多不良性格支配着自己,即使有较高的智力和才能,也会被不良性格所压抑而发挥不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因性格的缺陷而导致才能被压抑的人和事,是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
没有雄心和抱负,甘愿随波逐流,追求现实的安乐和享受,是压抑智力、才能的性格特征之一。许多青年未能成才,往往并不是不能干,而是不想干。不少青年有见识,有才华,本来很有成才的希望,可就是不想争取。他们思想懒惰,追求舒适,宁愿在安闲中过日子,而不愿作长期的艰苦的努力。这样,他们的智力、才能就被懒惰这把锈锁锁住了,天赋再高,智力再好,也因得不到充分发掘而被白白浪费掉。
严重的自卑感,是压抑智力、才能的性格特征之二。有的人本来在某些方面很有发展潜力,但由于不相信自己,自我瞧不起,因而认识不了自己的才能潜力,即使露出了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萌芽,也因为自我怀疑而遭到自我否定。一个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的人,永远不会提出大胆的设想和独到的见解。
依赖和顺从,易受暗示,容易接受现成结论,是压抑智力、才能的性格特征之三。有的人天赋智力素质不错,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机器充分开动起来,独立思考,可以提出许多自己的独到发现和见解,但由于性格易受暗示,容易顺从,有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就全盘接受,不愿再去动脑筋想,使自己的思想机器很少有充分开动的时候,当然也就提不出多少自己的独到发现和见解。
缺乏毅力,意志薄弱,也是压抑智力、才能的一种不良性格。有的人在从事某项研究之初,曾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才华,但若遇到十几次、几十次的挫折和失败,便心灰意冷,“收兵回朝”,不想再干了,结果也造成了自己智慧和才能的埋没。
其他如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于一个目标;虚荣心强,目光短浅,总想在细小事情上胜过别人而忽视对事业的追求,等等,也都是压抑智力、才能的不良性格特征。显然,不认真进行性格修养,克服上述妨碍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不良性格,就会增加成才的阻力和困难,使自己难以成为出色的人才。
性格与职业
各项工作有各项工作的特点,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的性格。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着本身所需要的性格特征。
究竟是人们选择合适自己性格的事业,还是根据所选择的职业而养成某种性格,目前对此还很难说清楚。但恐怕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有。具有某种性格特点的人,适合于某种工作,干这类工作取得的成功概率大,在从事这类工作中也较容易培养出兴趣,于是促使他选择这类职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过程中,这项工作对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特殊的要求,便养成了某种性格。这两种可能性都有。无论怎样,性格与职业是实实在在存在着某种联系的。而且有专家认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性格占有很大一部分因素。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甚至性格上的因素比能力更主要些。人的性格特征,确实与职业的成功和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单就性格来说,是无好坏之分的。但是,由于职业的要求,某些职业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某些职业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就。比如,当公关小姐、记者就不能是内向型的人,而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太偏外向就不容易取得成功。所以,针对具体的职业而言,性格的内外向就有了相对的优劣。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选择职业要考虑性格的职业品质,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因为无论哪种职业都会对人的性格提出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特征。而且职业对人的性格要求往往是与职业的道德要求相一致的。一定的性格适合于从事一定的职业,同时,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性格要求。一个人在考虑和选择职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气质和能力,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适应的职业,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
那么,性格与职业有什么关系呢?人的各自不同、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首先取决于人对现实的态度,而人对现实的态度则包括对劳动的态度和对职业的态度。因此,人们在对待职业劳动中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诚恳正直,勤劳刻苦,谦虚谨慎,认真细致;有的浮夸虚伪,消极怠惰,骄傲自大,粗心大意。这些都是人们在职业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性格特点,是影响职业工作的重要因素。
例如,好动和沉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如果一个好动的人,从事记者、组稿编辑、公关、营销、采购等需要四处活动的职业,就十分合适;然而,如果让一些好动性格的人“阴差阳错”地去从事校对、会计、打字、图书管理等需要静心的职业,那么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来决定。
一般来说,外向型性格往往表现为言语、表情和动作反应倾向外露,表现出热情活泼、善于活动、擅长交往、行为心理易受外界感染等心理现象;而内向型性格则往往表现为集中于内心活动而不露声色,表现出沉默寡言,动作反应缓慢,外部表情变化甚微,等等。显然,外倾型性格适宜于活动性的职业,诸如外交、记者、公关、销售等工作;内倾型性格则适应于非活动性的职业,如文字编辑、校对、财务会计、电脑操作、保管等工作。
根据心理过程中认识、情感和意志对行为方式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将性格区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三大类。理智型性格喜欢周密思考,善于权衡利弊得失,故适合于选择管理性、研究性和教育性的职业;情绪型性格通常表现为情感反应比较强烈和丰富,行为方式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故适宜于艺术性、服务性的职业;意志型性格通常表现为行为目标明确,行为方式积极主动,坚决果断,故多适应于经营性或决策性的职业。
总之,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职业,能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职业工作相吻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本职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