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影响成功进度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离群而独居,人总是要过群体生活的。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像葡萄藤上的一根杈枝,其生命完全依赖在主藤上。分枝什么时候脱离它的主枝,什么时候就要萎缩枯干。一簇葡萄之所以味美色香,完全是因为依在葡萄的主枝上,仅靠分枝是无能为力的。如果要把分枝从主枝上剪断下来,那么分枝上的葡萄就要枯萎。
社会交往能增强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接触面愈广,那么他的知识、道德将愈加长进。如果与人断绝来往,那么他的一切能力就会减弱。
一个人从别人处所摄取的能量愈大、质量愈好、种类愈多,则他个人的力量愈大。假使他在社交上、精神上、道德上同他的同辈有多方面的接触,则他一定是个有力量的人。反之,假使他在人我之间断绝关系,则他一定会成为弱者。
人类需要各种的精神食粮,而这各种精神食粮只有在同各种各样的人们相混相交中得来。
在同一个人格伟大、人格坚强的人相面对、相接触的时候,谁不觉得自己的力量会突然地增加几倍,自己的智慧会突然地提高几倍,自己的各种机能会突然锐利了几分。而仿佛自己以前所梦想不到的、隐藏在生命中的力量,都为他解放出来。而使自己可以说出做出在一人独处时、在没有同他接触时,所决不能说出、不能做出的事情。
演说家的演讲词可以唤起听众的同情,因而发出伟大的力量。但是假使他对“没有人”或者和个别的人讲话,则他决不能生出这种力量来;正像化学家决不能使分贮在各个瓶中的药品,发生化学作用一样。新的力量、新的影响、新的创造,只有在“接触”“联系”中才能得来。
常能同他人相混相交的人,仿佛永远在他的“发现航程”中能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新的“力量岛屿”,而这种“力量岛屿”要是他不常同别人接触,是会永远永远埋没无闻的。
只要他愿意,凡他交接的每个人,都能告诉他若干的秘密,给予他一定影响。有些信息对他而言可能是闻所未闻,但足以转换他的前程,如果这时他选择吸收,将会对他极有帮助。没有一个人在孤身一人的环境里能发挥出他自己全部的能量,而别人常常会成为自己潜能的启发者。
我们大部分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总是依靠他人的有益影响;他人常常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辅助投射到我们的生命中,常常能在心灵上安慰我们,在精神上激励我们。对于这一点,只有很少的人才能体会到。
人体的发育、生命的成长,都有赖于我们从身体以外吸收多方面的营养。而有些营养是我们自己所难以觉察的,比如我们的耳和目就接受了外界的一切光和声。
学校教育的相当部分价值是由同学师生间的切磋琢磨得来的。这些交流与切磋,能使学生的思想变得锐利,会激起他们的雄心,开发他们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些交流和切磋,还能启发他们对未来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固然,书本上的知识很有价值,但是学生们由彼此的交流沟通中得来的知识与体会,更是他们生命中的无价之宝。
一个人不管有多少学识,无论有多大成就,如果不能同别人一起生活、不能互相往来,不能培养对他人的丰富同情心,不能对别人的事情发生一点兴趣,不能辅助别人,也不能与他人分担痛苦,分享快乐,那么他的生命必将孤独、冷酷、毫无人生的乐趣。
人应该多和高过自己的人接触交往,和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人接触交往,这样就能使自己在人格、道德、学问方面受到好的熏陶,使自己具有更完美的理想和更高尚的情操,激发自己在事业方面的努力。
彼此心心相印,这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其激励作用、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如果你只和弱者接触,那么就会使你不断地减弱自己的精神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堕落。
不去和超越自己的人接触,实在是个巨大的错误,这肯定会减弱社交对自己生命的益处。与一个能激发我们生命中美善部分的人交往,其价值要远胜于获名获利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交往能使我们的力量增加百倍。所以,社会交往、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效益。
君子善假于外物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是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成功学中,“借”的意义何在?在关系网中,“借”是核心。关系网又是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这一核心,就把握了关系网的精髓,就有可能通过借力,完成从没钱、没背景、没经验,向成功的转化。
古之借风腾云,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
香港作为东亚四小龙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凭借与外国的大公司合营,借别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国原材料,借用外国公司的销售渠道和销售市场,从事加工制造,从事转口贸易。凭借“借风腾云”的思维,迅速的使香港走向了繁荣。
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透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个人大部分的成就总是蒙他人之赐;他人常在无形之中把希望、鼓励、辅助,投射入我们的生命中,而在精神上兴奋我们,常使我们的各种能力趋于锐利。
生命的生长,都依靠心灵从四处吸收营养,而这种营养,官能的感觉是不能觉察、不能测量的。从耳目中吸收进“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吸收不是取道于官能的视觉、听觉神经的。一个成功人士,肯定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功人士背后,肯定有着发达的关系网。
所以,一个人力量有多大,不在于他能举起多重的石头,而在于他能获得多少人的帮助。一幅名画中最伟大的东西,不在于画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上,而是在这一切背后的画家的人格中,——那黏着在他的生命中,那为他所传袭、所经验的一切的总和所构成的一种伟大的力量!
善借别人的力量
任何青年人一跨入社会都应该学会待人接物、结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携、互相促进、互相借重,否则,单枪匹马绝对难以发展到成功的地步。
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经亲自预先写好他自己的墓志铭:“长眠于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业过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优秀的人。”
大部分美国人都有一种特长,就是善于观察别人,并能够吸引一批才识过人的良朋好友来合作,激发共同的力量。这是美国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经验。
任何人如果想成为一个企业的领袖,或者在某项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种鉴别人才的眼光,能够识别出他人的优点,并在自己的事业道路上利用他们的这些优点。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银行界的领袖曾说:他的成功得益于鉴别人才的眼力。这种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个职员都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而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不仅如此,他还努力使员工们知道他们所担任的位置对于整个事业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来,这些员工无需人的监督,就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十分妥当。
第三章第三节假物借力加速成功 (2)
但是,鉴别人才的眼力并非人人都有。许多经营大事业失败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缺乏识人才的眼力,他们常常把工作分派给不恰当的人去做。他们本身尽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常常对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却反而冷落了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使他们埋没在角落里。
其实,他们一点都不明白,一个所谓的干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比如说,对于一个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便认为是一个干才,认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实,一个人能否做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与他是否会写文章是毫无关系的。他必须在分配资源、制定计划、安排工作、组织控制等方面有专门的技能,但这些技能并不是一个善写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备的。
世上成千上万的经商失败者,都坏在他们把许多不适宜的工作加在雇员的肩上去,再也不去管他们是否能够胜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个善于用人、善于安排工作的人就会在管理上少出许多麻烦。他对于每个雇员的特长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尽力做到把他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于管理的人竟然往往忽视这种重要的方面,而总是考虑管理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的人当然要失败。
很多精明能干的总经理、大主管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们公司的营业丝毫未受不利的影响,公司的业务仍然像时钟的发条机制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他们如何能做到这样省心呢?他们有什么管理秘诀呢?——没有别的秘诀,只有一条:他们善于把恰当的工作分配给最恰当的人。
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与你的才能相当,那么你就好像用了两个人一样。如果你所挑选的人才,尽管职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却要超过你,那么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这不是什么特别希罕的事情,有许多雇员的办事能力还往往要在雇主之上,这些人只要机会一到,就立即可以自创事业。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业的人都是因为没有把握好的机会,以致一生默默无闻。不少青年人刚开始工作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做事的能力,但后来因为有了家庭、拖儿带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气,去像他们的老板那样搏击一番,打出一片新的天空——虽然他们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独立奋斗,成就决不会在自己的老板之下。
这种推测是合乎情理的,有许多人之所以有惊人的发展,造成伟大的事业,往往是因为他们受了重大的压迫。比如,当美国的政治发生的重大变故、国内大乱、人民居无定所的时候,像林肯、格兰特、法拉格特、谢尔曼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于危难之间,担起了国家的重任。如果那时美国国泰民安、气象平和,那么这么多伟大人物即便有满腔的抱负,也许仍然会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一生!
所以,也许现在美国有许许多多伟人正在沉睡着,也没有人去特别地注意他们。但如果发生重大的变故,那么这些早已有所准备的人,便立即会挺身而出、一鸣惊人,创下不世之功勋。等到一切变乱平定,恢复平静后,他们又会重新回到人们毫不注意的一隅,安度晚年。
如果一个人能被委派一种责任重大的工作,同时又为上司所坚决信赖时,他往往容易在艰难环境的压迫下和求胜心切的激励下,立意要使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一定会将他所有的才识、能力施展出来,他会竭尽全力做到让上司称心满意。反之,如果上司给他安排的工作与他本身的才能志趣不合,同时上司还时时无理地干涉他、不肯完全信任他,那么他对自己工作一定很灰心,还会觉得在目前的职务上一定不能有大的发展。这样,他就只会每天听着上司的命令,按部就班地工作着,而无法把自己充分的才能完全用到工作上去。他深知,自己虽然有成就大业的才干和力量,但因为雇主的不信赖,根本就无法发挥出来。
勇于和一流人物合作
世界超一流的广告公司奥美公司创办人大卫?奥格威,每当聘用一位新的部门主管时,都要赠给对方一个俄罗斯套叠式玩偶。这是一种由大套小的5个玩偶组成的玩具。大卫在最小的玩偶里总是不忘附上一个小小的便条,上面写着:“如果我们每个人只雇佣比我们矮小的人,我们公司最后只能变成侏儒。相反地,如果我们都雇佣比我们高大的,奥美迟早会变成巨人。”果然,这种不仅不畏一流,而且勇于和一流人物合作的优秀心理素养,给了开拓中的奥美公司以极大的活力,并使它迅速力拨群雄,登上了世界最大、最著名的广告公司的宝座。
大卫?奥格威是真正的高明。他不仅自弃了可能衰变为侏儒的可能性,还赋予了他手下的人以超越常规(如“受人雇佣低人一等”)的人格自尊及智能评价。他在谢绝“弱势”的主动攻势中,既最大限度地促发了事业的活力,也创出了独一无二的、极富艺术韵味的人格魅力。
现在,由于网络介入日常生活,同一流人物、精英文化、智慧精粹的交流、合作与采撷,已减少了诸多的技术障碍。但是,不少的人由于现代心理素质发育的尚不健全,依然是,“望高兴叹”,甚至患有“恐高症”,不敢所谓“奢望”与一流人物合作,惧怕与一流智慧“握手”,这是比技术障碍更加可怕、后果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由此,使得众多的本来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人才,由于心理障碍的制约,导致与一流合作伙伴失之交臂,纵使一流智慧如过眼云烟,这是十分令人可惜的。
我们还说大卫?奥格威,他把自己的小小的便条放置在最小的侏儒里,以放大受赠者的心理形象,这是何等精巧的构思,而小小的便条上的文字,又是那样地富于帅才的啸傲之气,真正地表达了“体不在大,有容则妙”的精义。常人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好与大卫相反,他们往往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形体放得很大,容不得他人的一点儿所谓“小看”;却又把自己的心理形象微缩得很“小”,以致“小”到不敢与自感高明的人物或事物交往和合作。这是一种后果相当严重的心理缺陷,需要以自信的心态加以疗救,以恢复自身正常的心理形象,消除“望高兴叹”之类的心理障碍。
做好跟随者
有人通过观察总结,从下面的角度把人分为三种:
第一种人,干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独创,总是撞得头破血流却从来不听别人的忠告,并且不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人永远不可能成功。
第二种人,干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独创,虽然有时撞得个头破血流,但是听得进别人的忠告,并且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种人可以成功,不过大多已是成功的老年人。
第三种人,干事情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从来不主张一味地独创,他总是会想方设法找到愿意教他的人,用自己超人的悟性去学习去跟随,用自己非凡的韧性去奋斗去坚持,事实证明这种人比较容易成功,并且会成为成功的年轻人。
管理学家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市场上的摄像机、传真机、录像机都是由美国人或荷兰人发明的,但是,若看这些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就业人数和利润3项指标的话,日本却处于领先地位。什么原因?研究后发现:这些令美国人感到可怕的日本人,在产品创新上,选择了跟随,但在市场开拓上,选择了领导。
这从企业角度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做领导者,先要做跟随者。
同样,对于个人而言,跟随成功的观念也很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先做一个好的跟随者才会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