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我意象改造个性 (1)
自我意象是改变个性的钥匙
随着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个人心理与精神的自我观念,也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象”,实在是左右个性的关键。我们可以说这“自我意象”,就是个性的一副非肉体的面貌。如果在这副面貌上仍然留有歪曲、丑陋、低劣的疤痕,那么这个人就是外貌发生再大的改变,其发之于内的也仍然必将形之于外。而如果这副面貌经过了改造,那么他过去的情感也就会被消除,甚至不需要施行外部整形就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
不管我们是不是自觉,反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心理的蓝图或一幅自己的画像。在我们的意识里对此可能模糊不清,也可能不了解,但它却是存在的,而且完整详细地摆在那里。所谓自我意象,也就是“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观念,它是由我们的自我信念所塑造成的。而我们的自我信念,大部分是从我们过去的经验、成功、失败、屈辱、胜利以及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尤其是早期童年时的体验所形成的。我们据此建立了“自我”。一旦我们将自我的观念或信念绘入心理的蓝图,这观念或信念就变成了真的,我们自身不会去怀疑它,反而会按照它去行事。
对于自我意象,人们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发现:
(1)一个人的一切行动、情感、行为、甚至才能,永远与自我意象相吻合。
自我意象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一个基础,由此而产生个人的整个个性、行为、甚至环境。我们的体验建立了我们的自我意象,它也许是错误的,也许是正确的,继之而来的体验似乎只是在证实和加强我们的自我意象。于是一个或者错误、或者正确的循环建立起来。
也就是说:你将不顾自己的力量与意志力的实际情况,而只按照你自认为是什么样的人去行事。你不会试图用其他的方式行事。自认为是“失败型的人”,会想尽办法去失败,而不去理会自己的良好愿望、意志力、甚至是天赐的良机。那些自认为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那些自认为命中注定要吃苦的人,会不断地为证实自己的看法寻找根据。
(2)自我意象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人无论年纪大小,都可以改变自己的自我意象,从而开始新的生活。这已为无数的事例所证明。
一个人的习惯、个性、生活方式等等之所以难以改变,其理由之一是:人们把从事改变的努力,几乎都只用在自身的圆周上,而没有放在圆心上。
不能想象,一个持有否定性自我的观念的人,能够确实地达到某种肯定自我的特定情境。许多实验向我们表明:自我观念要是能够有所改变的话,与自我观念相关的其他事物,都可能随之有所变化。
已故的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者普雷斯考特?莱基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最早的也是最令人信服的实验。他认为个性是一组观念系统,各观念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凡是不符合这一系统的观念会被排斥,因而无法引导人的行为。那些与此系统相符合的观念会马上被接受。处在这个观念系统的中心的理论基石,就是个人的“自我理想”、自我意象、或者是自我观念。
我们已经说了,自我意象是决定人类个性与人类行为的关键。因此改变自我意象,也就改变了你的个性与行为。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自我意象也会阻碍个人的成就,它在决定你所能做的同时也就决定你所不能做的。因此,扩大自我意象,你的“可能区域”就会随之扩张。发展恰当而实际的自我意象,将可以使你增添新才能、新天赋,并使你逐渐从失败走向成功。
经历体验形成自我意象
既然自我意象是关键,那么如何改变它呢?
自我意象变好或者变坏,并不在于智力与知识,而是决定于“体验”。一个人会凭借过去创造的体验,有意无意地发展他的自我意象。同样的,一个人也可以凭借体验来改变自我意象。
一个小孩所以能够成长为强壮、快乐、健全的成年人,并不是由于爱的教育,而是由于爱的体验。我们目前的自信状态,不是运用智慧学习的结果,而是我们经过体验的产物。
利用自我意象心理学,可以跨越和解决当今各种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分歧和矛盾。它对临床心理学、心理分析、甚至“自我暗示”,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通用的方法,这就是利用创造的体验,培养更佳的自我意象。在心理分析学派所使用的方法中便包含了体验法:当一位患者说出他的恐惧、羞愧、罪恶感时,分析者并不加以批评、非难、说教或表示惊奇,这样使患者可以在他的生活中首次体验到别人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因而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从而逐渐接受自己,逐渐对自身产生新的看法。
现代的实验和临床心理学已经发现了一项可以使我们利用体验来改变自我意象的直接控制方法。这就是:将经验人工化。
在实际生活中,经验有时是相当无情的。将一个人扔进没底的水里,这经验会教一些人学游泳,也会使另一些人淹死。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了“一事成功,万事如意”的格言,这说明成功的体验使我们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的功能。过去成功的记忆会成为印象深刻的“贮藏信息”,这种知识使我们产生对目前工作的自信。如果一个人经历的只有失败,他是无法依靠对过去的成功体验的记忆的,就好像一个年轻人因为没有经验而找不到工作,又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无法获得经验一样。
幸好实验与临床的心理学家证实:人类的神经系统无法分辨出实际的经验与生动详细的虚幻经验,使我们可以摆脱上述无可奈何的境地,走出怪圈。只要我们将经验予以人工化,让我们在心里的实验室内逐步创出经验,并加以控制,我们就能达到目的。
利用想象创造成功体验
神经系统无法分辨一种体验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它都按照大脑所得到的资料自动地做出反应。
利用心理的图像,我们可以培养新优点与新态度,其他任何方法都行不通。这是因为要获得成功、幸福以及新的能力,人必须要跨过个人心理的门槛。
神经系统无法分辨出真实的体验和生动想象的体验,除了使用心理图像来培养我们的新优点与新态度以外,别无其他良策。
假如我们在心底想象着我们正在使用某种方式做事情,就几乎等于我们在实际上做着事情,因为心理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使做事情的技巧不断完善。
因此,在改变个性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想象这个法宝来为我们创造经历、体验,建立和扩大自我意象。
拿破仑有一次说道:“想象力可以统治整个世界。”格林?克拉克也说过:“人类所有的天赋中,最接近神的就是想象力。”杰出的苏格兰哲学家杜格?斯图沃德认为:“想象力这种天赋,是人类活动的最大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毁坏了这种天赋,人类将停滞在野蛮的状况中。”而亨利?凯撒是如此说的:“你可以想象你的将来。”这些人一生事业的辉煌成就,应当归功于他们能建设性地、积极地、妥善而恰当地利用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
第十章第一节自我意象改造个性 (2)
自古以来,成功的伟人都是利用心理图像或预习来获得成功的。拿破仑尚未参加实际的战争之前,曾经在想象中进行军事演习多年。韦伯和摩尔根在他们所著的《充分创造人生》一书里说,拿破仑在他读书的几年中所做的笔记,复印时达400页之多,他将自己想象成一位司令,画出科西加岛的军事图,以精确的数学计算,标出他布防的各种可能情况。
闷闷不乐的失败型个性者,没有办法靠纯粹意志力或者勉强的决心去发展新的自我意象。他必须先要有根据和理由去承认以往的旧自我意象的错误,并发展合适、恰当的新意象。但是除非这种新的意象是有事实根据的,否则只凭想象,是无法建立起新的自我意象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改变自我意象时,他必须有某一种理由,说他看到并了解到自身的状况。
假如你是被指引着走向成功与幸福之路,那么你往日那幅不敢奢望幸福或注定要失败的画像,就是错误的。
要想真正地生活,你必须有一个适合的、恰当的、实际的、能够伴随你生活的自我意象,用以创造你合理满意的生活。一般心理学家都认为,大部分的人都低估了自己,而且不愿意加以改变,这样就贬低和委屈了自己。你必须能接受你自己;你必须有健全的自尊;你必须信任自己;你必须有不以为耻的自我。对于能随心所欲表达创造的自我,不要把它深藏、压抑。你必须有与现实相吻合的自我,以求在实际世界上有效地发挥功能。你还必须认识自己——包括你的力量、你的弱点。你的自我意象必须合理地接近你本人。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看看真正的自我,认识和相信这个真正的自我。我们要认清改变的可能性,相信改变过程中的自我。过去的无价值和失败的观念,必须摒弃。因为那些观念是错误的,而我们不应该相信错误。
开动体内的成功机器
新兴的控制论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知识说明:所谓的潜意识是一个机构,一个追求目标的“辅助机构”。这个机构是由头脑和神经系统所构成的。近来最有用的一个观念是:人没有两个心,只有一个。这个心就是所谓意识,它操纵着一部追求目标的自动机器。
这部人体内的创造机器不受人力的控制而自行操作。它依照你定下的目标,自然地去达到幸福、成功,或者是不幸、失败。你定下的是成功的目标,它就以一部成功机器的姿态去操作;定下的是失败的目标,它就自然地以失败机器的姿态去操作。
就像其他的辅助机器一样,人体的创造机器必须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象或者难题来供它操作。
我们自己的创造机器所要达到的目标,便是我们自身构想出来的“心理的意象”,或心理的图像。
我们的自我意象,就是主要的目标意象。
我们的自我意象,规定了特定的目标界限,也就是说,它划定了“可能区域”。
如果你在想象中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也确实在想象中“看到自己”在扮演那个角色,你的创造机器就可以帮助你达到最佳的自我。要改变个性,除了治疗的方法之外,这是一种必要的方式。无论如何,一个要改变的人,一定要先在心里“看到”他要变成的那个新角色。
一旦修正或成功的反应形成之后,正确的反应便牢记在心,可备以后之用。人体的自动机器在以后的考验中,会重复这种已有的正确反应,它记住成功、忘却失败,用不着进一步思考就能重复这种成功的动作。也就是说,它已对此养成了习惯。
这种新观念并不是把人当成机器,而是认为人可操作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使它像机器一样地发挥功能。这部自动创造机器的操作方法,是它必须先有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如阿列克斯?莫尔逊所说的,你必须先在心里清晰地看到一件事物,然后才可以动手完成它。你在内心清晰地看到某些事物,你的成功机器就会把它承担过来,圆满地完成这件事。其结果,比你意识或意志的努力所能达到的效果还要好。
不要勉强用有意识的努力或钢铁般的意志力去行事,也不要在心里担忧害怕可能会碰到某些差错,你只要轻松下来,不要想用一切力量去干事,而是只在心底想着你要达到的那个目标,然后让你体内的成功机器来办这件事。心里想着期望的结果,可以逐渐使你利用积极的思考。这并不是说,你因此可以抛弃努力和工作,而是要把你的力量用在所要完成的目标上,避免你同时会想到其他的事情而引起无谓的心理矛盾。
每天练习创造新我
“在你的心理的远方,稳定地放置一幅自己的画像,然后向前移动并与之吻合。”佛斯狄克博士说,“替自己画一幅失败的画像,就足以使你不可能胜利;替自己生动地画一幅获胜的画像,就足以帮助你大步地迈向成功之路。伟大的人生开始于你心里想象希望你做什么事、成什么人。”
你目前自我意象的形成,是你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而对自己加以定义所画出来的想象图像。现在你可以用以前形成不合适的自我意象的同样方法,制造出合适的自我意象。
每天花费30分钟的时间,自己独自一人,在不受他人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地放松自己,尽量使自己舒适下来,然后闭上眼睛,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很多人发现,假如他们想象自己坐在大银幕前,正在欣赏着自己演出的艺术片,这样效果会更好。最重要的是:尽量地使影片生动细腻,尽可能让心理的影片接近实际经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你在想象的环境内,注意到细节、景观、声音和事物。有一个病人就是这样,她对牙科医生深怀恐惧之心,于是她便利用这个练习来克服她的毛病。起先她没有成功,后来她开始注意到想象图片中的细节,比如,诊所里的消毒水味,椅子把手上皮革的感觉,医生手拿着牙钻靠过来的感觉等等,终于,经过练习,她再也不惧怕牙医了。请记住,在这个练习里,想象环境的细节非常重要,为了实际的目的,你必须制造实际的经验。你想象得越生动、越细腻,你作这个练习就越接近实际经验。
还要记住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这30分钟内,你看到的自己的行动和反应必须是适当的、成功的和理想的。你并不需要为明日的理想培养信心,神经系统会适时地处理这个问题。你只要不断地练习,看到你自己正在行动、正在感觉、正在“成为”你所希望的样子,不要对自己说:“明天我要这样做。”只要对自己说:“今天这30分钟,我要想象自己正在如此做。”想象着如果你已经是你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你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害羞、柔弱,就想象着她正在人群中泰然自若地应付自如,并且因此而感觉舒适。假如你在某些场合恐惧不安,就想象着你正在镇静地、随心所欲地自由行动,并因此而感觉很自信。
这里所做的练习,目的在于将新的“记忆”或贮藏信息送进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你将惊奇地发现,自己与原来的行动不同了,而且完全是自动自发的,并不费多少力气。这是必然的结果。你在目前,不需要为了行动而感到别扭,或者为了行动的无效而竭力思考、心存意图。因为你已经把真正的和想象的记忆输入自动机器里,所以目前不适的感觉与行为是自动自发的,你将发现自动机器对肯定或否定的思想和经验都会自动地进行操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