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让它过去,不放在心上。如果你越是放在心上,越是被它所烦,你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能够忘记的人,才可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前进。
有一位企业老总,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之路时,他讲了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
“这几年来我一直采用忘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本来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心情就糟糕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我知道这是自己性格的弱点,可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化解。直到后来,遇到一位老专家。
“大学刚毕业那段时间,是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候。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工资低得可怜,而且同事间还充满着排斥和竞争,我有些适应不了那里的工作环境。更令人难过的是,相爱三年的女友也执意要离开我,我没有想到多年的爱情竟然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破碎。朋友的劝慰似乎都起不到作用,我一味地让自己沉沦下去。除了伤悲,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到最后,朋友建议我去找一位知名的心理专家咨询一下,以便摆脱自己的困境。
“当那位老专家听完我的诉说后,他把我带到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室内唯一的桌上放着一杯水。老专家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入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是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杯水有这么多杂质,但最终却为什么很清澈呢?对了,我知道了,我跳起来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老专家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是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你可以不在乎它。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它,使劲摇晃它,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浑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感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我记住了这位老专家睿智的话,以后,当我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试着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不与那些不顺的事纠缠。当它们慢慢沉淀下来时,我的生活就马上阴转晴了,变得快乐和明媚起来。”
与这位企业老总不同,在生活中,很多人太过在意自己的感觉了。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很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你。但是你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有时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哈哈一笑,然后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对于一次挫折,一次失败,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失落的情绪中。你的抱怨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曾经的失败。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这并非消极,而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就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生活失去另外热情,对周围的人也冷淡了很多。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生活在现在,面向着未来,过去的—切都被时间之水冲得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世事的烦恼。念念不忘,只能被它腐蚀,而变得憎恨和怨艾,甚至导致精神崩溃,陷自己于疯狂。
学习忘记之道,让许多烦恼的往事烟消云散,日子久了,激动的情绪也就越来越少,心灵和精神的活力就会得以再生,从而恢复了原有的喜悦和自在。
有了清净的心,烦恼自然无由生起
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抓点什么,房子、金钱、名利……抓得世界五彩缤纷,抓得自己精疲力竭。我们毕竟只是凡人,想抓住的太多,能抓住的实在太少。
人心常常是不清净的,之所以混乱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一点欲望也没有,但是物欲太强,就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负重前行。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有一连串的宝藏。他备齐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找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根金条时,发现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看了这一行字,他反而更加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之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世间一切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更应学会知足常乐,烦恼自然无处遁形。
只要有了清净的心,烦恼自然无由生起。心若清净,万事简单。如此,才能尽享生命的清闲之福。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也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自己反而悲哀起来。这类人内心是喧嚣的,所以,他不知道清净的感觉,不懂清闲的滋味。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美好。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波纹带走了原来的平静。偶一为之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那他的人生真是极其可悲了。达到佛境界的人生,是内心清净的人生,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烦恼自然无由生起。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心绪柔和,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如同一枚炸药,随时可能将你炸得粉身碎骨。遇到喜事喜急而泣,遇到悲伤的事情一蹶不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被人的心绪所左右。
爱、希望、信心、同情、乐观、忠诚、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疼痛、厌恶、轻快、仇恨、贪婪、嫉妒、报复、迷信都是人的情绪。情绪可能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能带来惨痛的失败,人必须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勿让情绪左右自己。情绪的控制,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涵养、胸怀、毅力。气度恢弘、心胸博大的人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激怒时要疏导、平静;过喜时要收敛、抑制;忧愁时宜释放、自解;思虑时应分散、消遣;悲伤时要转移、娱乐;恐惧时寻支持、帮助;惊慌时要镇定、沉着……情绪修炼好,心理才健康,心理、身体都健康。
“空嫂”吴尔愉是个控制情绪的高手。她的优雅美丽来自一份健康的心态。她认为,遇到心里不畅快,一定要与人沟通、释放不快。如果一个人习惯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对什么都不满意,却对谁都不说,日积月累,不但她的心情很糟糕,就是她的皮肤也会粗糙,美貌当然会减半。所以,有不开心、不顺心的,她一定找一个倾诉的伙伴。不但自己能一吐为快,朋友也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给你建议,让她豁然开朗。在工作中,她更善于控制情绪,让工作成为好心情的一部分。飞机上常常遇见刁钻、挑剔的客人。吴尔愉总是能够让他们满意而归。她的秘诀就是自己要控制好情绪,不要被急躁、忧愁、紧张等消极情绪所左右,换位思考,乐于沟通。
有一位患上皮肤病的客人在飞机上十分暴躁,一些空姐都被他惹得生起气来。此时吴尔愉却亲切地为他服务,并且让空姐们想想如果自己也得了皮肤病,是否会比他还暴躁。在她的劝导下,大家都细心照顾起这位乘客。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是吴尔愉生活的准则,也是她事业成功的秘诀。以她名字命名的“吴尔愉服务法”已成为中国民航首部人性化空中服务规范。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像吴尔愉一样,成为情绪的主人。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当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运用理智和自制,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造成负面效果。
焦虑的时候,理智地分析原因,冷静地恢复自信心,使自己振奋,摆脱主观臆断。抑郁的时候,可以郊游、运动、与人交谈、读书写字、听音乐、看图画等转移“视线”,健康有益的活动,往往对人产生良性刺激,使你得以解脱。愤懑的时候,增强对自我价值认识,不妨暂且松懈乃至放弃一下竞争的积极性,让自己得到“缓冲”,减轻一下环境的刺激。嫉妒的时候,让自己拥有一颗宽容的心,试着去欣赏别人的成功与优秀,勿把时间、生命、精力浪费在议论别人身上。
面临困境,不要让消极情绪占据你的头脑。保持乐观,将挫折视为鞭策前进的动力,遇事多往好处想,多聆听自己的心声,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努力在消极情绪中加入一些积极的思考。
累了,去散一会儿步。到野外郊游,到深山大川走走,散散心,极目绿野,回归自然,荡涤一下胸中的烦恼,清理一下浑浊的思绪,净化一下心灵尘埃,唤回失去的理智和信心。
唱一首歌。一首优美动听的抒情歌,一曲欢快轻松的舞曲或许会唤起你对美好过去的回忆,引发你对灿烂未来的憧憬。
读一本书。在书的世界遨游,将忧愁悲伤统统抛诸脑后,让你的心胸更开阔,气量更豁达。
看一部精彩的电影,穿一件漂亮的新衣,吃一点最爱的零食……不知不觉间,你的心不再是情绪的垃圾场,你会发现,没有什么比被情绪左右更愚蠢的事了。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不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左右我们的心情,不再做悲伤、愤怒、嫉妒、怀恨的奴隶,以一颗积极健康的心去面对生活每一天。
92%的烦恼是自己找来的
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的“烦恼”的来源,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在周日的晚上把自己对未来一周的忧虑与烦恼写在一张纸上,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纸条投入“烦恼箱”。
一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箱子,将所有的“烦恼”还给其所属的主人,并让志愿者们逐一核对自己的烦恼是否真得发生了。结果发现,其中90%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随后,心理学家让他们把过去一周真正发生过的烦恼记录下来,又投入“烦恼箱”。
三周之后,心理学家再次把箱子打开,让志愿者重新核对自己写下的烦恼,这次,绝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已经不再为三周之前的“烦恼”而烦恼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会发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却很少;自认为沉重到无法负担,转瞬也便如骤雨急停。人生的烦恼大都是自己找来的,而且大多数人习惯把琐碎的小事放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的威力,人生的得失,都没有必要太过计较,太较真了就容易受其影响。人到世间上来,不是为苦恼而来的,所以不能天天地板面孔,伤心,烦恼,失意,这样的人生毫无乐趣而言,所以,我们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个乐观、积极、进取、欢笑、喜悦的个性,快乐地在人间做人,远离忧愁、悲伤、苦恼,如此地活在人间才会顺心,才有价值。
在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我们往往很容易被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牵绊,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于是自生烦恼。
大刘因为工作的变动,到了一个全新的部门,这个部门似乎没有以前的部门好,于是他总是担心别人会有想法:“怎么回事,是不是犯了错误、腐败而下来的。”虽然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也是自己一直希望的,但还是担心别人会说些什么,于是待在家中好久没有露面。
有一天到大街上,遇到一个熟人,他说:“你不做老总啦?调到哪儿去了?”大刘说:“不做了,调北京办事处去了。”他说:“好呀,祝贺你呢!”大刘笑笑:“有时间去玩呀。”事后,大刘心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感觉,害怕熟人是在笑话他。
过了不久,又碰到了那位熟人,他说:“听说你不做老总了,调哪儿去了呢?”大刘觉得:你这人怎么这样,这么不在意人,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但最后还是淡淡地说:“我调北京办事处去了,有时间去玩。”他好像恍然大悟,说:“对了对了,你说过的,对不起呀,我忘了。”听了他这话,大刘心里突然明朗起来,好像一下子悟出什么来了。是呀,自己整天担心别人说什么,整天把自己当回事,而别人早把自己忘了。于是,照旧同原来一样,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大家还是那么热情。
其实,所有的不堪和烦恼,都是自己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所有的担心和疑惑,都是自己的原因。事实上,在别人的心中,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
生活中常常碰到一些事,比如说了什么不得体的话,被他人误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尴尬的事,等等,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必找所有人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人还有耐心去理会曾经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的过失和疏忽。你念念不忘,说不定别人早已忘记了,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其实,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别人的一次失误或尴尬,真的会总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记吗?你对别人的衣食住行真的那么关心,甚或超过关心自己吗?
作家吴淡如女士曾经在她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组数据:“我们的烦恼中,有40%属于杞人忧天,那些事根本不会发生;30%是无论怎么烦恼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另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象;还有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的脑袋有92%的烦恼都是自寻烦恼,活该你烦恼。只有8%的烦恼勉强有些正面意义。”
吴淡如问她的读者:“看了这些数据,你要不要删除你92%的烦恼?”是啊,看了这些数据,我们是否应该主动删除自己那92%的烦恼呢?
佛经上说,魔鬼不在心外,魔鬼就在自己的心中。古代的思想家王阳明也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由此,我们知道,自己的敌人就在自己心里,贪嗔痴疑慢、消极懈怠、忧愁烦恼,不一不是阻碍我们精进的心魔,能将其降伏者,也只有我们自己。
遇到坏事时,提醒自己“转念一想”
人的最大烦恼之一就是斤斤计较,哪怕是生活中的琐事也常常让我们很烦心,有人不小心剐花了我们新买的爱车,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有人猛踩到了我们的脚,诸如此类,本该快乐充实的一天就因为这些小事失去了。
其实,当我们陷入痛苦的误区,只要稍微那么一转念,就会豁然开朗。
玛莎曾在慈爱会中同广为美国人所敬爱的特蕾莎修女共处30多年。从她下面讲述的故事里,可以看出特蕾莎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次,当我做完弥撒,和特蕾莎院长谈到人世间诸多的困难挫折时,她对我说:“其实,世上的艰难困苦又何尝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们视其为上天恩赐的礼物,那么人们周围便会减少几许悲观,平添些许快乐……”
不久以后,我和特蕾莎院长乘飞机去纽约。飞机起飞前发现了故障,被迫停飞。当时,我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想起了特蕾莎院长曾说过的话,便这样对她说道:“院长,我们今天得到了一份‘小礼物’——我们得待在这儿等4个小时,你不能按计划赶回修道院了。”特蕾莎修女听完我的话,微笑着看了看我,然后便安然地坐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难与挫折时,便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表达——“今天我们又得到了一份礼物”、“嘿,这可真是个特殊的大礼物”……而这些话竟然有着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困顿难释的心境变得开朗,莫名的烦恼也消失不见,连微笑也会在说话间悄悄爬上人们的脸颊……
特雷莎修女善于“转念一想”。即使生活中的小麻烦,也将其看做一份礼物来对待,保持了一个平和的心境。“转念一想”是对生活的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说:“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作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直到长大成人的这个过程,包含无数人的心血,其中最重要的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亲属,还有很多老师、朋友、同学、同事,也会有无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在多元化、快节奏、激烈变化的生命中,当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不快和磨难时,充斥我们内心的往往是抱怨、不满、牢骚,仿佛满世界的人都对不起我们。而我们期冀的生活似乎成了全世界都要围绕着我们转,唯我独尊,唯有如此才觉得是理所应当。殊不知,我们已经在不经意间丢掉了那份感恩的愉悦、感恩的充实。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开心的事情,再也难以找到值得我们身心愉悦的事情了。
究竟是生活对我们过分吝啬,还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出了问题呢?换种思维方式,如果我们都能够像特蕾莎修女讲的那样,真诚地感谢生活,把来自生活的点滴都当成生命的一份礼物,将磨难当做命运的祝福,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生活得更加轻松、澄澈明亮。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我们失去的无奈、不得的遗憾。其实,好与坏,悲与乐都在我们的转念之间,谁都没有束缚我们,是我们捆绑了自己。遇到坏事时,提醒自己“转念一想”,烦恼、痛苦自然消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