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印度研究所,有一位十分慈爱的老教授,他经常讲一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心存仁爱,他的一生也在践行着他的人生哲学。
寒冷的街头,一个衣着破烂的丹麦小女孩站在一家蛋糕店门前,看着橱窗里的大蛋糕,眼睛都直了。她已经在寒风里站了很久。
这时,蛋糕店里走出来一个漂亮的女店员:“小妹妹,你是在这里等人吗?”“不,我是在向上帝祷告,请他赐给我一块漂亮又美味的大蛋糕。”
小女孩认真地抬起头问:“姐姐,你说上帝能够听见我的请求吗?”
“会的!”女店员认真地点点头,接着,她把小女孩带进了蛋糕店。小女孩看着五颜六色的蛋糕和光亮的蜡烛,一脸的羡慕和陶醉。一会儿,女店员端来了一盆热水,拿了一条毛巾。她把小女孩带到一边,开始给小女孩洗手洗脸。小女孩的脸已经在外面被寒风冻得通红了,她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这位女店员,一脸的疑惑。
到了最后,女店员用碟子端来一块大蛋糕,上面放着许多亮晶晶的果仁。小女孩迟疑地接过大蛋糕,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女店员对小女孩笑了笑,说:“小妹妹,还有什么需要吗?”“我可以吻你一下吗?”小女孩亲了一下女店员,俯在她的耳边轻轻地问了一句:“姐姐,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寄予同情就像馈赠其他礼物一样。重要的是内心,只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很多美好。人之行善,并不是体现在喋喋不休的说教中,有时一个小小的善举也可以让你成为拯救他人出苦难的人。拥有仁爱之心,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周围的人,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离幸福更近了。
爱,就像一盏大灯一样照着你自己,并使你更深层次地感悟什么是人生。平日里,我们多付出,就是在做正确而且有益的事情,我们不仅能对自己的良知负责,同时也会有益于这个世界。多关心他人,能使你强化自己的能力,并且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因为,此时你拥有着最佳的心态,并借着有规律的自律行动,越来越了解多付出一点点的整个过程和意义。
1979年,诺贝尔委员会决定从56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除了爱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人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在这次评选中,特蕾莎成为这个奖项的获得者。
授奖公报对特蕾莎修女的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临下施舍的姿态。”“她在帮助穷人的事业中,作出了影响世界的最杰出贡献。”
在金碧辉煌的诺贝尔奖颁奖大厅里,特蕾莎修女深怀感激地对全世界说:“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个奖项,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宣布,将把得到的这笔巨额奖金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全部用来为穷人和受苦受难的人谋利益。
颁奖仪式结束后,特蕾莎修女得知,那天晚上还有一场为全体来宾准备的盛大宴会,总共要花费7100多美元。一向克己的她不禁黯然神伤,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带着深深的不安向诺贝尔委员会提出了真诚的请求:取消按照惯例举行的授奖盛宴,将省下的钱用于帮助穷人。因为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盛宴只能供一百多位来宾享用,如果把这笔钱交给慈善机构,却可以让1500个穷人吃上一天的饱饭。
诺贝尔委员会很快就答应了她的这一请求,把7100多美元统统赠予她所领导的仁爱修会。她的请求也没有得罪任何嘉宾,反而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与此同时,瑞典全国掀起了向仁爱修会捐款的热潮。
自此以后,她帮助穷人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人民越来越广泛的支持。获奖后,特蕾莎修女遵守了“自己为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领奖”的诺言,把自己的全部奖金连同那7100多美元,全部捐给了一个为防治麻风病而建立的基金会,根本没有留下一点钱给自己。最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她把诺贝尔和平奖的奖章也卖了,所得都捐给贫困者。
博大的爱可以感动天地,一场盛宴在无私的爱面前不再声势浩大。无私的爱不仅可以给被爱的对象带来温暖和帮助,使其走出困境,更可以感染其他人一起献出自己的爱。特蕾莎修女用自己博大的爱和真诚感动了诺贝尔委员会,破例取消照惯例将举行的盛宴是最好的例证。
我们不一定要有像特蕾莎修女那样伟大的事业,但是至少可以形成这样的习惯:在自己过得很好时,想想那些还在困境中的人们,尽自己的所能,伸出援助的手,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爱而多一些美好。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
一天,一个中年妇女见自己家门口站着三位老人,便上前对老人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吃点东西吧!”
“我们不能一起进屋。”老人们说。
“为什么?”中年妇女不解。
一位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叫善良。你现在进屋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当中哪一位?”
中年妇女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善良请进屋。她出来对老人们说:“善良老人,请到我家来做客吧。”
善良老人起身向屋里走去,另两位也跟进来了。
中年妇女感到奇怪,问成功和财富:“你们怎么也进来了?”
“善良是我们的兄长,兄长在,我们也必须在,因为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成功和财富。”后两位老人回答说。
其实就像后两位老人说的那样,财富和地位总是伴随着善良而来的。我们善待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个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有人离开或进入,我们无法把握时间去改变这些,但是我们可以珍惜自己生命中存在过的人。与每一个人的相遇都是一种机缘,当有一天,我们回首的时候,发现那些当初很要好的人已经是天各一方,每个人都开始了没有我们的日子,想念彼人,却发现连他的电话也没有了,于是后悔当初只因为一句话而伤害了彼此,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所以,每一个人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都是自己的福分,感激上天给予自己与每一个人的相逢。或许此刻你们亲近无比,但说不准哪一天你们会分离,永远无法联系。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遗憾,请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
遇到你真正的爱人时,要努力争取和他相伴一生的机会,因为当他离去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遇到可相信的朋友时,要好好地和他相处下去,因为在一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己实属不易;
遇到人生中的贵人时,要记得好好感激,因为他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遇到曾经爱过的人,记得要微笑着向他表示感激,因为他是让你更懂得爱的人;
遇到曾经恨过的人时,要微笑着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让你变得更坚强;
遇到现在和你相伴一生的人,要百分百感谢他爱你,因为你们现在都得到了幸福和真爱;
遇到背叛你的人时,要跟他好好聊一聊,因为若不是他,你不会更加懂得这个世界;
遇到曾经偷偷喜欢的人时,要祝他幸福,因为你喜欢他时,是希望他幸福快乐;
遇到匆匆离开你的人,要谢谢他曾与你相遇,因为他是你精彩回忆的一部分。
善待生命中每一个与你擦身而过的人,你的人生将轻松无比,了无遗憾!
付出爱心让你的内心充实
当你为别人付出了爱心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给予,生活还会在某个节点上把这些爱心回赠给你的。
2008年,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伤亡惨重。某部队接到了上级要求奔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命令。部队立即准备,整装待发。其中的一个战士心中焦虑万分,因为他要服从命令,到灾区抢救伤员,而此刻,由于突如其来的地震和他失散的妻子也处于灾区,并且怀有7个月的身孕,现在下落不明。军令如山倒,年轻的战士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在出发前,他在网络上发了一个求助的帖子,把妻子有可能身处的位置、相貌、姓名等相关信息发布出来,抱着一线希望,求助看到这个帖子的人能够给妻子提供帮助。
当然,他心里也十分清楚,当时灾区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帖子能否真的起到作用很难说的。战士随部队奔赴灾区。在灾区,看到震后的惨烈情景,战士的心也在隐隐作痛。他们不顾余震、滑坡、泥石流的肆虐,也忘记了饥饿、疲劳,坚持从废墟里抢救伤员。只有在休息的片刻,他脑子里就会闪过无数个念头,身处灾区的妻子到底情况怎么样了?
经过救灾人员的奋力抢修,当地的通讯、网络接通之后,战士才得知妻子安然无恙,并且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救助。原来,在他发帖之后,这个帖子就在网络上迅速被转载,很多人都会战士抗震救灾的精神所打动,大家共同决定一定要找到战士的妻子。在战士救助他人的同时,网友们也要保护好战士的家人。经过大家不断地在网上发布信息、核对信息,到实地去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军嫂,并帮她安顿下来。
当然,在很多人要帮助他人的时候,并不曾考虑过是否能够得到回报,只是一种发自本能的爱心驱使。爱心是人性光芒的闪耀、也是一种人格健全、心灵坦然的表现。
诚然,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们都已经习惯于忙忙碌碌地奔波,很少会有心境去体悟来自生活的哲理。于是,当你物质生活非常富足了,你的内心常常会感到孤独、冷漠。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了感情的纽带,人并不是仅仅为物质而活。如果你能够放缓脚步,细细品味人生,你会发现付出爱心会让你的内心充实而满足。你会获得身心的愉悦。其实,付出爱心并非都是一些扶危济困的大举动,有时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举动,诸如帮助外地人指路、搭把手帮人推车之类的事情也可以给他人一份温馨、一份感动。当人们的内心里经常流淌着一股暖流。那么,一旦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提供帮助。
在爱心的感染下,人们的内心都会盛开一朵香气四溢的花儿,播撒希望的种子。这种爱心的光芒能够穿越狭隘,辐射给周围的人,也能够传递到社会的大众,让整个社会都徜徉在爱的包围之中。
无私分享,你会收获加倍的幸福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任何人的交往中,其实都存在着一种利益关系,就是互惠。简单来说,就是你对他人如何,他人也会因你的态度和方式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你。古人曾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愿意无私地帮助他人,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所拥有的,别人才会给你帮助,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言以蔽之,帮助别人,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帮助自己。
贝丽太太是美国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贝丽太太的花园里游玩。年轻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坐在池塘边垂钓,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帐篷,打算在此过他们浪漫的盛夏之夜。
贝丽太太站在窗前,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看着他们在属于她的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她越看越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
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还是有很多人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贝丽太太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后来贝丽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把园门外的那块牌子取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那些贪玩的游客看了牌子后,对这座美丽的花园都望而却步。可是几年后,有人再往贝丽太太的花园去,却发现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真的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丽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开始怀念起那些曾经来她的园子里玩得快乐的游客。
贝丽太太关上花园的同时也关上了自己的幸福之门。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放弃计较与他人之间利益的磕绊,在他人需要时伸出热情的手,可能我们所带来的帮助,在需要的时候是别人最坚实的支柱,而且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信心,使他们感觉到幸福,这样我们也会在不经意间感到曾经所未曾拥有过的幸福。
多为对方着想,就能使自己不光看到自己的利益,也愿意为别人着想,当大家的利益都得到维护时,其实就是一个共享利益的过程。如果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也不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只能在自己的世界中龃龉前行。
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要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赛绩相当优异,经常是首奖的获得者。每当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参赛得奖的种子分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很诧异地问:“你能获奖实属不易,我们都看见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品种改良。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呢?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超过你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是帮助大家,但同时也是帮助我自己!”原来,这位农夫居住的地方,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是毗邻相连的。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们,邻居们就能改良各自南瓜的品种,同时也就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自己,以便这位农夫专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
相反,如果这位农夫将得奖的种子自己独享,而邻居们在品种的改良上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品种的花粉传给这位农夫的优良品种。这位农夫势必在防范方面花费很大精力,很难迅速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南瓜品种。
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一个没有受到奉献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是永远也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的。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乐于去帮助身边的人,给他人以方便,当你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带给了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让我们彼此伸出双手,让我们相互帮助,给予他人方便与关怀,让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去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马克思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这句话蕴涵着与人相处的深刻哲理,生活中,我们都期待他人的理解,其实,他人也期待我们的理解。
我们会发现,三四岁大的小孩子总是不愿意去商场。这往往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商场里如此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难道都不能吸引孩子们吗?很多专家对此都无法解释。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用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方法,几乎人人都能做得到,就是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他看到什么了呢?他看到满眼全是大人们晃来晃去的腿。孩子的世界本应该是色彩斑斓的,我想,他们也不愿意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大人们的腿吧!
心理学上有个叫做“同理心”的有趣现象。“同理心”的意思是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当地回应其需要。这也便是我们常说的“移情”,讲的便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和行动,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
从前有一个富翁,平生爱吃美味的食物,因此他专门建造了一间特别大的厨房,招了很多的人手帮忙,这些人都有自己分内的工作,洗菜的只管洗菜,切菜的只管切菜,挑水的只管挑水,另外还有煮饭的、烧火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这些厨房里的工人天天重复相同的事情,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每个人都羡慕他人的工作新鲜、有趣和容易。富翁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有了一个突发奇想,就是让大家交换工作,尝试一下不同工作的滋味。
这样一执行,整个厨房就乱套了,只见大家一阵手忙脚乱,煮菜根本没法把火生起来,却弄得满屋子乌烟瘴气;烧菜的去挑水不小心滑倒了,水撒了一地,弄得满屋子湿漉漉的;挑水去切菜被刀子割破了手,血流不止;最后煮出一锅半生不熟的米饭。这样忙活了一上午之后,富翁去检查工作,结果饭没做好,每个人还挨了一顿责骂,等到再重新恢复原状之后,再也没人对工作不满了。
生活中,他人的工作和辛苦都期待我们去理解,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更应该试着去了解他们。只有换位尝试之后,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才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生活,挑水、煮菜、烧菜、洗菜一样都不可少,这需要一种合作,更需要一种理解。
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会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包容他人,放下自己,或许你就能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大家知不知道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有的回答说是“用来检查自己的仪表” 。有的说是“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还有的说“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答案很多,但主持人说答案都不对,他一再启发各个嘉宾,但仍没有人说出正确答案,于是主持人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当嘉宾们听到这样的答案之后,都显得有点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么未能想到这一点呢?”
从自己出发,想到的永远是自己,可是,社会不只是自己一个人。当天马行空地说着我会怎样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去替别人着想呢?有一句禅语说的好,“心中装满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悲。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细细品味,“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理解别人就像理解自己一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不是尽善尽美的,在人际圈子里面,每个人都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放下愤怒,冷静思考“他或许有什么难言之隐?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我做错了?”,如此种种,我们试着给对方多一点空间,也等于是给自己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
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
爱是相互的,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说:“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别人爱我们。”同样,当别人爱我们的时候,他们也希望我们去爱他们。给自己一个了解他人的机会,你的眼睛里可能不会是乌云密布,你或许还能看到雨过天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