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工作场所就是修行的道场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代职场禅:人忙心不忙

    工作与休息要互相调理,在工作中,不感觉到辛苦;在休息时,培养随时都可以再工作的活力,就能拥有人忙心不忙的安然态度。

    忙碌是一种生活状态,但不应该成为心灵的常态。若只能从忙碌中体会到烦恼与纷扰,便很难体验到游刃有余、自由洒脱的心境。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保持一种平常心,将忙碌的劳累与不快沉淀到心底,并用岁月将其风干成一种曾经奋斗的记忆,才是在工作中获得快乐的方法。

    “人忙心不忙”,这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却给忙碌的现代人无尽的启示。

    工作,是现代人生存的常态,无论男女,在农村也许因季节的变化,你会享受片刻的休息时光,但是一旦来到城市,你要想活着,就要把自己变成一颗螺丝钉,随着城市一起运转;否则,你的结局只能是被抛到城市之外。所以,你不得不工作。

    但是,如果你单纯用工作来填充自己的人生,那你的人生就只剩下了一种颜色——灰色。工作带来的压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上下级的关系,会让你倍感焦灼,渐渐的,你就会陷入一种亚健康状态。很多现代人都有这种状态,这时,你就要转换对工作的态度,首先要把工作作为一种兴趣,带着激情去工作。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由衷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曾这样说:“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做的第一份工作——簿记员的经历。那时,我虽然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得去上班,而办公室里点着的鲸油灯又很昏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很令我着迷喜欢,连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我对它失去热心。而结果是雇主总在不断地为我加薪。”他还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这并非我的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我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也这样说道:“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若想人生不变成地狱,就请牢记这句话:视工作为一种乐趣。当然在工作的同时,你还要学会享受生活,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来看,随时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让你的心松口气,你将收获别样的风景。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应着重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愿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要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要彻底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心慌。可以隔三差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等。适时忙里偷闲,可以让人从烦躁、疲惫中及时解脱,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详。

    人的心灵就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尘世间,无数人眷恋轰轰烈烈,为了金钱,或者为了名利而没头没脑地聚集在一起互相排挤、相互厮杀。而生活的智者却总能留一江春水细浪,淘洗劳碌之身躯,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行走在职场的你更需要这样一种心境,别忘了:人忙,心不能忙!

    化工作压力为奋斗的激情

    我们经常会感受到工作的压力,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美国鲍尔教授说:“人们在感受工作中压力时,与其试图通过放松的技巧来应付压力,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压力。”

    压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不错,人人都会本能地想摆脱压力,但往往都不能如愿!

    一个人的惰性与生存所形成的矛盾会是压力,一个人的欲望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冲突会是压力。说通俗一些,就是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压力:读书有压力,上班有压力,做老百姓有压力,做领导干部也有压力。总之,压力无处不在!

    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科学家认为:人是需要激情、紧张和压力的。如果没有既甜蜜又有痛苦的冒险滋味的“滋养”,人的机体就无法存在。对这些情感的体验有时就像药物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免疫力,从而延长人的寿命。试验表明,如果将人关进隔离室内,即使让他感觉非常舒服,但没有任何情感体验,他很快会发疯。

    压力带给你的感觉不仅仅是痛苦和沉重,它也能激发你的斗志和内在的激情,使你兴奋,使你的潜能被开发!

    体育比赛的压力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压力大,才有了世界纪录的频频被打破。企业工作业绩的压力也是很大的,然而正是激励的竞争机制才有了飞速发展的企业和层出不穷的人才。

    压力不仅能激发斗志,还能创造奇迹。据说有一条非常危险的山路,是人们外出的必经之路,多少年来,从未出过任何事故。原因是,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必须挑着担子才能通行。可是奇怪的是,人们空着手走尚且很危险的一条狭窄的小路,一边是陡峻的山崖,一边是无底的深渊,而挑着担子反能顺利通过。那是因为挑着担的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全部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在此,所以,多少年来,这里都是安全的。这正是压力的效应。

    相反,没有压力的生活会使人生活得没有滋味。

    试想,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考分,不管你是多么努力!所有的员工都是一样的工资,不管你是多么勤奋!那还会有谁愿意继续努力?人人就只会混日子过,变得越来越懒散,激情也将消失殆尽!说大了,社会也将停滞不前。

    但压力又不能太大,大得难以承受,人又会被压垮的。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有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屡屡受挫,始终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最后一次因面试感觉不好,回到家越想越绝望,结果跳楼自杀了。当录取电话打过来时,他已离去很多日子。原因是,他是村里唯一一个硕士,家里人一直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是对不住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于是选择了永不面对。

    压力不能没有,压力又不能过大,而压力又无法摆脱。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矛盾,我们只能去选择适应生活和改变自己。当你没有了激情,懒懒散散,那就给自己加压,定下一个目标,限期完成;当你感到压力使你心身疲惫,都快成机器了,你不妨化压力为奋斗的激情。

    一个对自己充满激情的人,无论他目前的境况如何,从事什么工作,他都会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职业;无论工作是多么的困难,或是质量要求多么高,他都会始终一丝不苟、不急不躁地去完成它。

    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生活的罗网,不管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你都要努力去生活。所以,我们的生命需要热情的感染。

    凭借激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塑造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激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激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人,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激情,我们更可以获得上司的提拔和重用,赢得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先做牛马,才能做龙象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以一颗谦卑、恭敬的心对待他人,才能换来同等的对待;“做人低姿态,做事高水平”,才会赢得他人的认可。

    所以,做人应该像梅花一样,“恭敬谦和满芬芳”——在冬雪寒风的熬炼之后,散发扑鼻的香气。

    西方有这样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一个小小的钉子,本来微乎其微,但它决定了一个帝国的生死存亡。

    工作中小小的细节往往能够决定所有事情的成败。所以,从微小处开始精心打磨,是成功之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佛教经典中有一句话:“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龙像是神佛的乘骑,牛马则是凡人的奴仆,虽然同是服务于人,但境界大不相同。

    这句佛语箴言也道出了一个处世真谛:与其常常抬头仰望光环炫目的大人物,不如踏踏实实地从众生牛马做起。攀爬是一道徐徐上升的轨迹,即使有时候速度不尽如人意,但是经过一种长年累月的资本积累,也必然能促进人的提升与完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也是在说明这个道理。想拥有一件没有瑕疵的玉器,需要长期精心雕琢与打磨,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应有的努力。

    眼光要远,但脚步要近,做人、做事、求学,都要放大眼光,但是不能好高骛远,脚步要从近处开始,要脚踏实地。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成为龙象的愿望,但是从牛马做起,从低处做起,从细节做起,会距离成功的顶峰更近一步。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

    在路上,佛陀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拜着。

    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啊?”

    那个男子说:“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各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会得到幸福的。”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

    接着,佛陀慈祥地说了活得幸福的方法:“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令父母欢喜、安慰;第二,敬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做一个好丈夫,夫妻要互相敬爱;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善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大,不要令他过分疲倦。这六种人是我们生活中的人物,和他们相处得合理,会有快乐的家庭、美满的人生。否则,只是礼拜各方,有什么用呢?”

    善生听了十分高兴,从此参禅悟道,心中的幸福感日益增多。

    佛陀所说的“获得幸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神奇玄妙可言。但是,这种简简单单做人方法,世间众生谁能够完完全全地照做呢?

    若想成功,工作中必须从身边所有琐碎的事情做起。神照本如禅师曾做过一首禅诗:“处处缝归路,头头达故乡。本来现成事,何必待思量。”当我们忽视了身边很多现成的小事时,又怎么能够奢望生活给予我们更多的恩赐呢?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庄子说:“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意思是说,至于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寄托于无可奈何以养蓄神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有什么必要作意回报!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所给的使命,这样做有什么困难呢!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是朱光潜先生对庄子这段话的最佳诠释。

    生活与工作中,人们总是牵挂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绪起伏。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的人,不可能活出洒脱的境界。爱默生曾解释过什么是成功:“笑口常开;赢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热爱;获得评论家真诚的赞赏,并容忍朋友的出卖;欣赏美的事物,发掘别人的优点;留给世界一些美好,无论是一位健康的孩子、一个小园地或一个获得改善的社会现状都可以;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过得更快乐自在,这就是成功。”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让世俗功利蒙蔽你的心灵,淡然面对得失,坦然接受成败,才能超脱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谛。

    身做入世事,心在尘缘外。唐朝李泌便为世人演绎了一段出世心境入世行的处世佳话,他睿智的处世态度充分显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高超智慧。该仕则仕,该隐则隐,无为之为,无可无不可。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种原因离开朝廷这个权力中心。玄宗天宝年间,当时隐居南岳嵩山的李泌上书玄宗,议论时政,颇受重视,遭到杨国忠的嫉恨,毁谤李泌以《感遇诗》讽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蕲春郡安置,他索性“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肃宗灵武即位后,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虽未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招来了权臣崔圆、李辅国的猜忌。收复京师后,为了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也由于叛乱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进衡山修道。代宗刚一即位,又将李泌召至京师,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顺其自然,当时的权相元载将其视作朝中潜在的威胁,寻找名目再次将李泌逐出。后来,元载被诛,李泌又被召回,却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衮的排斥,再次离京。建中年间,泾原兵变,身处危难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边。

    李泌屡蹶屡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其恰当的处世方法和豁达的心态,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难时,义不容辞,视为理所当然;国难平定后,全身而退,没有丝毫留恋。李泌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己的境界,正如儒家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身养性,出世入世都充实而平静。李泌所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朝廷内外倾轧混乱,若要明哲保身,必须避免卷入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心系社稷,远离权力,无视名利,谦退处世,顺其自然,乃李泌的处世要诀。

    李泌有一阙《长歌行》:“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这既是他本人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于后人的忠告。

    有人说,入世就是置身于红尘中,面对柴米油盐、七情六欲、功名利禄,不回避现实的矛盾,人的内心是丰富的;出世是一种思想的解脱,它避开了尘世的一切烦恼,跳出五行之外,好像这个世界与己无关,这时人的内心是宁静的。

    用出世的思想去做入世的事业,就是要用大我的精神指导小我的行动。

    感恩对待工作中的委屈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无视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我们总是把公司、同事对自己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还时常牢骚满腹、抱怨不止。而实际上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得学会感恩,感谢你在这个公司的机会,感谢身旁的每一个人对你的帮助,感谢拥有一个好的环境,感恩是一种良好的心态,是一种奉献的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更出色。

    一位卓有成就的职业人士曾说:“是一种感恩的心情改变了我的人生。当我清楚地意识到我无任何权利要求别人时,我对周围的点滴关怀都充满强烈的感恩之心。我竭力要回报他们,我竭力要让他们快乐。结果,我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所获帮助也更多,工作更出色。我很快获得了公司加薪升职的机会。”

    或许我们的每一份工作或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值得感谢的客户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须学习的感受和必须具备的财富。如果你能每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拥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会收获许多。如果你能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工作,你会获取最大的成功。

    懂得感恩的人有一种深刻的认识,你的工作岗位为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对于工作,你要心存感激,并力图回报。回报工作岗位对你的这些“厚爱”,只需要你做到一点:“忠诚”。

    小林是一著名企业的销售人员,在进入这家知名的企业后,小林很努力地去完成每一项老板交给他的任务,在别人都抱怨老板苛刻或者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小林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总是将别人不愿意做的活接过来自己做,再苦再难,他都不抱怨,别人都说傻,他却说:“实际上能够进这家公司都很不容易了,多干点也没事。”,他很珍惜他的这次机会,从心里一直感谢老板的赏识,在他向别人请教的时候别人能够耐心地告诉他就很不错了。怀着这种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小林没有过多的抱怨,不断地跑业务,他的业绩在他熟悉了各个项目的时候也得到不断提升。由于小林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以他觉得自己要对得起生活的赠予,也正是因为这样,五个月之后他便升任部门经理,他在感言中说道:“谢谢生活的给予,我很感激每一次拥有的机会,很感激给予我机会的每一个人,我会坚持做到更好!”

    喜爱你的工作,全心全意、不留余力地让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完成你的任务。同时注重提高效率,多替你的公司的发展规划构思设想。

    当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时,相信这只是公司管理阶层的暂时失误,甚至是公司对你的检测和考验。在公司面临暂时的经济困难时,想办法帮助其渡过难关。感恩不仅对你的上司或老板有益,对其他人也同样有益,通过感恩,你会发现,感恩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使你更积极,更有活力。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勿忘身边的人,上司,同事,对他们心中充满感激,并表达自己的谢意,以良好的工作回报他们,怀抱着爱去工作,去生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