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人生的后花园-远离当下的抱怨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不亏欠我们任何东西

    很久以前,鸭子和天鹅是一对亲兄弟,它们长相相近,很难区分开来。鸭子是哥哥,天鹅是弟弟。它们长大后,一同拜山鹰为师学习追云赶月的飞翔技艺。

    跟老师学练了才三天,鸭子就有些受不了了。它嘟哝说:“唉!要是咱生在山鹰家里多好,从小就能出类拔萃,翱翔九霄,省得受这份洋罪,去练这飞翔的技艺。”天鹅说:“真本事来自苦用功,哪有一生下来什么都会的人呢?就是山鹰的孩子,也是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才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翱翔技艺。不信,你问问老师。”山鹰笑着说:“是啊,我们山鹰的孩子练起飞翔来一点也不比你们轻松,翅膀刮伤,脖子扭坏,那是常有的事。”

    鸭子平静了没几天,心里又烦躁起来。“哼!山鹰练飞虽比我苦,可他起点比我高呀,我再苦练也跟不上人家。罢罢罢,干脆另谋出路。”天鹅苦劝无效,鸭子开小差溜了。

    鸭子离开山鹰,接着跟金雕学艺。没过几天,他又厌烦了,“四面高山一处山坳,环境太小,这小地方岂能练出绝世的功夫?”

    于是,他再次出走。就这样,他曾到大海上向海鸥求教,曾到沙漠里向秃鹫学习,也曾到森林里以猎隼为师……辗转各地,他不是嫌环境艰苦,就是嫌老师刻板,怨天尤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牢骚。

    许多年过去了,鸭子飞翔的能力一点也没有提高,只能从一个水塘勉强飞到另一个水塘。而他的弟弟天鹅,经过一丝不苟的刻苦训练,早已成了举世闻名的飞行家,他们飞越珠峰,往往连老师都望而兴叹。有好事者问鸭子对此有何感想时,鸭子说:“人家命好,老师偏向父母宠,要是我有他那些条件,我肯定比他现在飞得还远还高,珠峰算什么!”据说,直到今天,鸭子还牢骚满腹地嘎嘎叫,从不低头沉思一下自己到底错在哪儿。

    找借口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强项。我们总会若有其事地为自己制定一个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找借口,之后败下阵来,另谋出路。再次遇到困难,又是牢骚满腹,到最后一事无成。实际上成功的离弃是因为我们没有认清自己,最后输给自己的抱怨。

    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去抱怨环境给予了自己什么,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寻任何的借口。他们只会勇敢地面对生活,即使面临委屈的处境,也不会觉得难过。可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在一直为自己找寻借口。

    一个女孩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因为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女孩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女孩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

    大约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父亲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

    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父亲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变软了,变弱了。

    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倒改变了水。

    父亲的教导方法是高明的。一个人总会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灵受到折磨。这个时候,如果你一味选择抱怨,也许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因此,在抱怨之前,先认清自己吧。或许,你就能找到改变境遇的答案。

    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不顺,在面对折磨时,在你抱怨生活之前,先问问自己,你认清你自己了吗?害怕艰苦,牢骚满腹,是难以学到真本事、成就大事业的。

    我们每个人绝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知识和信息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谁是命运的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生活不亏欠我们任何东西,如何对待生活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毫不抱怨,才能让你得偿所愿

    人人都会犯错,但“没有什么人比那些不能容忍别人错误的人更经常犯错误的。”不幸的是,总有人习惯严于律“人”,一遇到什么不容易的事,就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抱怨个不停。

    于是,他人就成了这些人心中的“地狱”,是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所谓“牢骚太盛防肠断”,当抱怨他人成为了一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时,他的生活就会在这种抱怨中腐败变质,而自己却久而不闻其臭,成了“抱怨”的牺牲品。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曾经更换了好几次将军——马克克兰、波普、伯恩赛德、胡克,还有米地。但这些将军接二连三的失收,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所有的人都在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林肯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不论断他人,他人就不会论断你。”

    当时,林肯夫人极力地谴责那些“该死的南方人”。林肯却回答道:“不用责怪他们,同样的情况若是换上我们,大概也会这样做的。”

    1863年7月1日,盖茨堡战役开始了,到了4日晚上,南军抵挡不住了。李将军带着败兵,冒着倾盆而下的暴雨,逃到了波多马克河边,河边在面前咆哮,北军在后面追击,南军已经陷入了绝境之中。林肯知道这是取得胜利的天赐良机,只要把李将军打败,战争很快就可以结束了。

    于是,他立即给米地将军下了一道命令,要他立刻发动攻击。可米地将军却犹豫了。他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召开紧急军事会议,故意拖延时间,用各种借口拒绝发动攻击。最后的结果是雨停了,风退了,李将军和南军也渡过波多马克河逃跑了!

    你自己想象一下林肯愤怒的心情吧!他对着办公室空空的墙壁大声咆哮发泄着心中的愤怒:“我的上帝呀,他们就在伸手就可以摸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打败李将军。可为什么就让他跑掉了呢?难道我的命令就不能让军队向前迈动半步吗?”

    极端恼怒的林肯,决定写一封信给米地将军。

    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对李将军逃走一事会深感不幸。他就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势必延续下去,如果上星期一你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之南,他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企盼你会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并不企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一去不复返,我实在深感遗憾……

    这封已经表达了林肯愤怒的信,言论措辞还是这么保守自制。想一想米地将军读到这封信的表现吧!

    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米地将军从来没见过这封信,这是后人在政府的文件堆中偶然发现的。

    “我的猜测是……这仅是我的猜测……”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望着窗外,心里想,“慢着,也许我不该这么性急。坐在安静的白宫里发号施令很容易,如果我身在盖茨堡,像米地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流血,听许多伤兵哀号,也许就不会急着要攻打敌人了,如果我个性像米地一样畏缩,大概也会做同样的决定吧!无论如何,现在木已成舟,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米地会为自己辩论,会反过来攻击我对他的抱怨,这只是使大家都不痛快,甚至损及他的前途,或逼他离开军队而已。”

    林肯把信扔到了一边,他没有发出这封信。

    永远不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使林肯赢得了“最完美的统治者”的美誉。以至后来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也深受其影响。他说,在他当总统时,凡是遇到难解的问题,总会望着挂在墙上的林肯像自问:“如果林肯先生能活到今天,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也会把矛头指向别人吗?”

    抱怨他人是在出现问题之后最不明智的一种选择,有些人似乎养成了这种不以为然的恶习,他们动辄就批评、指责他人,有些人更以此为快。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射出抱怨之箭,中伤他人。其结果要么伤害他人,要么被人抵挡,弄得自己反遭他人伤害。不抱怨他人,既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理解,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一个门槛。

    怨天尤人,不会让你的人生时来运转

    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中有这样一段,女主人公谭艾琳和男朋友伍岳峰分手之后,巨大的伤痛让她几乎崩溃,她将自己所有的情绪都用来抱怨:

    “你现在打死伍岳峰他也不会明白,其实最受损失的是他,而不是我。我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爱情机会,他错失了,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以为他的天底下有几个谭艾琳?他真是有眼无珠,他以后只有哭的份儿了,这就叫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他肠子都得悔青了。”

    “有的男人对我来说重如泰山,有的轻如鸿毛。伍岳峰就是鸿毛。我像扔个酒瓶似的把他彻底打碎了,他根本不懂女人,离开他是我的幸运和解脱,他将永远处处碰壁,对,碰壁,碰得头破血流。而我经过他历练,炉火纯青,笑到最后的是我。他完蛋了,他会一蹶不振,追悔莫及,太好了。”

    诸如此类的抱怨她几乎如同潮水一样倾倒给自己所有的朋友,直到有一天,朋友实在忍受不住自己的抱怨:“你已经唠叨了一个星期了。说实话我听得已经有点儿头晕耳鸣了,再听下去我会疯掉的。”于是,在之后的日子中,她与同样失恋的男人章月明一起倾诉自己的不幸,在章月明的不断抱怨中,谭艾琳自己渐渐开始沉默,直到有一天她也听够了大喊到:“别说了,太无聊了,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一辈子愤怒的是爱情、谩骂的是爱情、得意的是爱情、沮丧的还是爱情,一辈子就忙活爱情吗?你别再跟我唠叨了,我受够了。别人没有义务承担你感情的后果,这是你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你爱一个人就是愿打愿挨的事,没有人逼你,知道吗?敢做就得敢当。”

    的确,就像谭艾琳那样,当自己不断抱怨的时候,自己对于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怨妇”毫无知觉,可当看到另一个人如同自己一样整天抱怨的时候,这时候才会突然觉醒,原来自己竟是如此可怜、可悲,在别人的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会突然觉得如此抱怨多么可笑不堪。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通过抱怨可以博得别人的同情,但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不幸的事情在别人的耳朵里已经长茧,当初的同情也可能化成嘲笑,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遇到不幸的事情,抱怨根本不会让你的人生时来运转,反而更加影响自己的生活,失去的越来越多。

    当一个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他能想到的只是自己当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如今的结果,越想越伤心,越想越生气,当这种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当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佳,不仅不能为改善你的生活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影响到你为自己创造更好条件的机会和时间,如果说将抱怨的时间用来努力想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的话,那么很可能当初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在1年之后仍然在抱怨,而自己却已经在咖啡厅里悠闲的欣赏高雅的乐曲了。所以说抱怨远远不如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努力地改变现状,这样更容易使自己摆脱困境。

    虽然有时候我们常常会因为遇到了困难而暴躁不安,可是苦难不会因为你的暴躁而消失。所以,当我们苦闷的时候可以尝试着放松心情,暗示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适当地倾诉,但是不能将心情一直沉浸在不幸的事情上。充满信心,昂首挺胸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才是打好胜仗的前提条件。人生处处都有希望,只要你想去做,尽力做,就能做得更好。

    不要将抱怨当做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管走到哪里,你都能发现许多才华横溢的失业者。当你和这些失业者交流时,你会发现,这些人对原有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条件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不识才,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殊不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抱怨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声中不断退步。

    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后来却一发而不可收。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牢骚越讲越多,使得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不停抱怨的“牢骚族”,他们的抱怨只会妨碍和干扰自己的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事实上,你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抱怨如同诅咒,越抱怨越退步。

    李强在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市场总监,他原本是公司的生产工人。那时,公司的规模不大,只有三十多人,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每个市场只能派去一个人,李强被派往西部的一个市场。

    李强在那个城市里举目无亲,吃住都成问题。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去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他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晚上只要电灯一关,屋子里就有老鼠们在那里载歌载舞。

    那个城市的气候不好,春天沙尘暴频繁,夏天时常暴雨,冬天天气寒冷,这对于李强老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公司提供的条件太差,远不如李强想象的那样。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李强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用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不抱怨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每次抱怨时,李强都会对自己说:“开拓市场是我的责任,抱怨不能帮助我解决任何问题。”他选择了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李强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李强也没有选择抱怨,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使他在进步的阶梯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应当选择不抱怨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生活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不尽心尽力,都会一事无成。如果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首先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开始吧。

    与其抱怨,不如积极

    “事情怎么会这样呢?真是烦人!”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全都怪昨天晚上……”

    “考试题出成这样,老师根本就是在为难我们。”

    “太讨厌了……”

    这些是不是你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些抱怨的话好像是不经过大脑就到嘴边了。然后心情会变得很沮丧。

    其实,抱怨只是暂时的情绪宣泄,它可做心灵的麻醉剂,但绝不是解救心灵的方法。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抱怨的人总觉得自己是最正确且最不幸的,而这种不幸和痛苦,是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全人类给他的。

    一般来说,抱怨的人会经常发牢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原因。罗曼·罗兰说过,只有将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总是指责他人,认为别人没有将事情做好;为自己的错误做出种种狡辩,却不反思自己;对一些不可抗拒的自然状况不能坦然接受,反而进行埋怨和诅咒。比如抱怨夏天太短冬天太长,抱怨刮风,抱怨下雨,等等;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只会向人诉苦,而不懂得应该尽快解决。

    白白有这样一位朋友:家庭生活条件很好,但是就有一个使人很不舒服的习惯——爱抱怨。在白白的印象里,他这位朋友好像从来就没有过顺心的事,什么时候与他在一起,都会听到他在不停地抱怨。高兴的事他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他总挂在嘴上。每次见到白白就抱怨自己所谓的不如意,结果他把自己搞得很烦躁,同时也把白白搞得很不安,白白甚至有点不愿见到他。

    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有毒朋友?他每天都会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他总在不停地抱怨。其实,他所抱怨的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情。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白白的朋友一样,把每件不称心的小事都堆积在心里、挂在嘴上,自己的心态、情绪也因此变得很糟。在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不难想象,他犯错误的几率自然要比别人高,许多新的烦恼又在后边等着他,那么他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沮丧——出错——倒霉……他自己还不明白:我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差?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为什么干得总比我好?他们为什么会比我顺利?

    我们常用“万事如意”、“一切顺利”等词语来表达祝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而已,现实的生活中怎么可能会事事如意呢?我们不可能保证事事顺心,但可以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则放,不要把一些垃圾总堆在心里,把乌云总布在脸上,把牢骚总挂在嘴边,否则你自己会一直是个倒霉蛋,周围的朋友也会觉得你烦人。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青少年时就懂得永不抱怨的价值,那实在是一个良好而明智的开端。倘若我们还没修炼到此种境界,就最好记住下面的话: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就千万不要为抱怨找借口。

    露西小姐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十多年过去了,也一直没有发展的机会,职位和薪水也不是很理想。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想辞职。但是,又害怕辞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得面临失业的问题,犹豫一番后,最终还是安慰自己:算了吧!就这样混下去吧,到了别的公司也一样。

    有一天,她和一个朋友去聚会,又在餐桌上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位朋友一脸严肃地说:“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你思考过原因吗?你尝试过了解你的工作,让自己从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真正感兴趣,并喜爱它吗?你是否真正在工作中,把它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努力过吗?你如果仅仅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职位、薪水感到不满而辞去工作,就不会有更好的选择,稍微忍耐一下,转变你的态度,试着从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价值和乐趣,你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假如你这样努力尝试过之后,依然没有变化,再辞职也不迟。

    这位朋友的话让露茜深有感触,她试着让自己重新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处理自己的工作。结果,感觉和效果完全不同,不满的情绪也渐渐消失了,在工作中渐渐有了一种留恋的感觉。因此,她的工作才华得到了极大的展示,她也很快受到上司的提拔和重用。

    其实,无休止地埋怨对自身是一种伤害。露西小姐因为抱怨而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导致了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什么发展机会。致使她发生这种情况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她没有把自己的心放到一个端正的位置上,当她听取朋友意见,改变态度,积极应对工作后,很快就受到了上司的重用。这说明,职位和薪水的高低不是影响人发展的必然因素,而好的工作态度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毫无怨言地工作,使人能够激发出内心的力量,这样便会在工作中拥有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和激情,让人积极主动且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反之,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人会很容易发现生活中负面的东西,加以放大,甚至身边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以让他浮想联翩,进而感慨自己生存艰难,倾诉得越发声情并茂,也就越发使情绪“黑云压城城欲摧”,越来越焦虑。

    毫无怨言的人能够全心全意地工作,别人抱怨困难多的时候,他们在解决问题;别人抱怨工作环境差的时候,他们在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别人抱怨薪水低的时候,他们在加班加点地解决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