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职场超人气对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俗话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如果你想仅仅凭着熟练的技能和勤恳的工作,就在职场出人头地,未免有些天真了。虽然能力加勤奋很重要,但会说话,却能让你工作起来更轻松,并且可能帮助你加薪、升职。

    说话,不仅仅是表达和沟通的工具,更是职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拥有杰出的口才,就能够在竞争残酷的职场中游刃有余,改善自己在职场的境遇,获取更大的成功。因此,掌握说话的艺术和技巧至关重要。

    赞美最易笼络人心

    只要讲话,就要学会赞美。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想要批评人时紧咬舌根。因为,赞美会让敌人变成朋友,会让朋友变成手足。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1921年付出100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一位执行长夏布(Schwab)。许多记者访问卡内基时问:“为什么是他?”卡内基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也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赞美别人的价值真的如此“高价”吗?当然,懂得赞美他人的人,简直就掌握了一份无价之宝!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本人就是赞美的受益者之一。

    当卡耐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是个有名的坏小子,他的父亲甚至对他已经彻底绝望了,因此,当他把卡耐基的继母迎娶进家门的时候,他不得不提醒她——你面前站着的,是全州最坏最坏的男孩子,他的想象力和精力几乎全用在做坏事上了。

    卡耐基的继母没有因此嫌弃小卡耐基,而是爱抚地看着他,然后对自己的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州最坏的男孩,而是全州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泄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因为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所有的话语都在指责他的粗俗和调皮。就是凭着继母的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由此可见,赞美一个人,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对于职场上的人来说,赞美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都渴望受到夸奖和赞美。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他人的看法和态度来衡量自身的价值,对周围的人的评价非常在乎,有一种被肯定、尊重和赞美的渴望。有时候一句夸奖的话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鼓舞作用。莎士比亚就曾经说过:“对我们的赞扬就是给我们的报酬。”马克·吐温也曾幽默地说:“凭一句赞扬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

    既然赞赏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这样大,那么,当我们面对着各种性格、各种爱好的不同人群时,我们何不从对方最感到自豪的地方入手,通过对对方真心的赞美,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实现更加深入的人际交往呢?

    严星带着考察团赴欧洲参加一场商业谈判,刚开始谈判的时候,对方的戒心很重,不但在谈判桌上寸步不让,就是平常的交往也疑虑重重,这使得谈判的氛围显得特别压抑。谈判几乎陷入停滞。但后来突然峰回路转,对方的态度一下热情起来,谈判的诚意大幅度提高,双方很快就签订了合同。很多人不明白对方为什么变化这么快,严星却心知肚明。

    原来,在一次对方举行的晚宴上,严星巧遇了对方老总的妻子,严星首先赞美老总夫人当天的打扮非常得体,尤其是对她所佩戴的那枚玫瑰胸针更是赞美有加。老总夫人一听,脸笑成了一朵花,她告诉严星——这枚胸针是自己家祖传的,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时欧洲最好的金匠制作的。就这样,两人谈的非常愉快。宴会散后,老总及夫人还盛情邀请严星到她的庄园去做客。自然,后面的谈判也就顺利多了。

    十几年前,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在宏碁科技任职时,曾自费到卡内基训练机构上了两三种课程,当时,他曾说:“我最佩服国外老板的地方,在于他们很会赞美别人。”

    “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说:想想,你的老板多久没有赞美你了?你又有多久没有赞美你身边的同事、朋友或家人了?

    美国哲学家詹姆士也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他不用“希望”、“盼望”这些词,足以说明这是人们极为需要的。人们对于渴望被肯定,绝不亚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人们渴望被肯定的本质说到底就是:“渴望被重视”、“渴望伟大”。

    既然人们渴望被肯定,为了搞好人际关系,我们就应给予他们这些,这样就能建立起友谊。当然我们没有汽车、金钱、地位给别人,但是我们却能够给别人我们所能给的东西,这就是:“给予别人真诚的赞赏。”这是促人向上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朝气蓬勃;它是挖掘人们内在潜力的最好的工具。

    所以渴望被重视鼓舞着人们的心灵;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渴望的人,就能够和别人友好相处。著名企业家夏布说过:“促使人们自身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我喜欢的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如果我们真心诚意地想搞好人际关系,就不要光想着自己的成就、功劳,别人是不理会这些的。而需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成绩,不要虚情假意地迎合,而是真诚慷慨地赞美。

    赞美一个人对于培养人脉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如何赞美他人,甚至有的人的赞美让对方感到肉麻,觉得你不是在赞美他,而是在阿谀奉承、在拍马屁,这样的“赞美”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的。因此,赞美他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赞美一个人,最好从赞美他曾经取得的成就或者他现实的表现开始

    对于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当我们赞美对方的时候,最好先从对方已经取得的成就开始,人们都比较喜欢谈论自己取得的成就,当你赞美他的成就的时候,他很容易把你当成知己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那层隔膜不知不觉就消除掉了。

    如果你和对方陌生到连对方的名字也没听说过,那也不必慌张,你可以赞美他现实的表现,比如他广博的人际关系,比如他得当的服饰搭配,只要你善于找,总会找到合适的赞美话题的。

    2.赞美一个人,要切实把握赞美的程度

    赞美他人,不是把对方捧得越高越好,不切实际的赞美是溜须拍马,会让人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当我们决定赞美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站在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这样会让人心里很舒服,又不会对你的人品产生反感。

    3.当你赞美一个人时,要做到“加一把火”

    在赞美对方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的赞美比较认可的时候,我们可以展开赞美的角度,在最初的赞美基础上再加一把火,通过进一步的赞美实现双方心灵的沟通。即便是对同一个赞美话题,也要注意更换不同的方式进行赞美,如果我们反反复复只是那么几句赞美的话,肯定会让对方大倒胃口。

    4.赞美因人而异

    有针对性的赞美肯定比一般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对某些老年人来说,他们总希望别人能够永远记得他们当年的骄人业绩与雄风,在同他们交谈的时候,多谈谈他们引为自豪的过去是绝对会赢得对方的好感的;对年轻人,则不妨夸张一些来赞扬他们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生财有道、头脑灵活;对于公务员,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

    5.做到情真意切

    人们都喜欢听到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对方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奸诈虚伪。如,当你见到一位相貌平常的女士却偏要赞美她说:“你真是漂亮极了。”对方肯定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夸赞她的气质很好,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6.赞美要具体详实

    交往中,你要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要用具体详实的赞美来说明你对对方非常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非常看重,让对方能够感到你的赞美是真挚、亲切和可信的,这样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的赞誉之词反而会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7.赞美要适度

    有效的赞美是要见机行事、适可而止,切忌夸夸其谈、言过其实。

    8.赞美要及时

    生活中,“锦上添花”的事我们做得很多,对于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我们更习惯于把赞美献给他们。但是,更需要赞美的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们。对他们而言,及时的赞美犹如“雪中送炭”,特别是那些平时很难听到一声赞美语句的人,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更有可能振作精神,奋发图强。

    赞美一个人,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给予别人真诚的赞美是促人向上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朝气蓬勃,是挖掘人们内在潜力的最好的工具。懂得赞美一个人,满足人们对被重视的渴望,就能够与别人友好相处。

    拥有“破冰”的能量

    幽默通过笑的方式弥补人际间的思想鸿沟,跨越人际间的感情分界,增进人际间的信任。幽默可以使人生更加和谐美好,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

    和谐美好的人生,愉快融合的沟通氛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然而,事情往往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一帆风顺,生活并不一定能给予我们公正的回报。遇到这种情形,有些人会耿耿于怀,使紧张的气氛一触即发;而另一些人则会泰然处之,以幽默去消除敌意。

    公共汽车上,有一位乘客与售票员发生了争吵。乘客抱怨售票员不提醒他,使他坐过了站。售票员则解释自己报了站名,是乘客自己粗心没有听见。乘客大怒,叫道:“小姐,下车!”售票员不慌不忙地说:“小姐不能下车,小姐下了车,谁来卖票呢?”就这一句风趣的回答立刻让乘客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忍不住也笑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就这样化解了。

    美国作家普里兹文曾经说过:“生活中没有哲学还可以应付过去,但是没有幽默则只有愚蠢的人才能生存。”幽默,是沟通过程中的润滑剂,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在这轻松一笑中,对方表明了沟通双方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理解,这就迈出了社交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幽默既然可以让沟通如此出彩,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幽默的技巧:

    1.巧用谐音

    传说纪晓岚在行舟途中,遇到一位老者,亦乘大船南下,还给纪晓岚送来一张纸条:“我看阁下必是一位文士,现有一联,如阁下能对出,敝船必当退避三舍,如对不出,则只好委屈阁下殿后。”老者的上联是:“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是一副语意双关联。“橹速”谐指三国著名文臣鲁肃,“帆快”暗指西汉著名勇士樊哙,一文一武,正巧构成双重含义,表面上是说橹不如帆,暗含的意思是说文不如武。纪晓岚深知此联难对,不禁冥思苦想,结果让老者扬帆远去。他到福州后,主持院试,乐声轰鸣。纪晓岚触景生情,想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笛清”暗指北宋名将狄青,“萧和”暗指西汉宰相萧何,也是一语双关,一文一武,文胜于武,对得天衣无缝。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通过语句词语的谐音关系,有意识地使用其双重意思,从而可以使要表达的意思“话”中有“话”。这种幽默含蓄委婉、生动活泼、风趣诙谐,能给人以意外之感。

    2.一语双关

    一个卖报的小童在广场上大声叫卖报纸:“惊人的诈骗事件!受骗者已达82人。”小童的叫喊立刻吸引了一个路人的注意,他赶忙奔了过去买了份报纸,但是,他横看竖看也找不到事件的内容。这时卖报的人又在大声叫喊:“惊人的诈骗事件!受骗者已达83人。”

    这类哗众取宠的话语,一方面是为了招徕顾客,另一方面通过幽默的手法说出了事件的真正面目,原来真正的受骗者正是这些顾客。这种推销手法显得非常新颖、非常风趣。

    3.巧用对比

    在一家帽子店里,一位女营业员滔滔不绝地向一位顾客推销店里的帽子。“这是一顶很吸引人的帽子,戴上它你会年轻10岁!”“那我不买了。”这位顾客说,“如果我摘了这顶帽子又要老10岁了。”

    这名顾客通过两件不相关的事,凑在一起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不仅可以化解自己的困境,表明了自己的意愿,而且还使对方非常轻松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4.借题发挥

    南唐时,京师大旱,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师不下?”大臣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收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税。

    申渐高巧借烈祖的话,引申发挥,表达了京城税太多,应该减税的思想。这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意见。

    5.正话反说

    有一篇名为《挤车的诀窍》的讽刺小品就正儿八经地说着反语。

    朋友,你可知北京乘车之难?……上下班乘车都成了一门学问。先说上车,车来时,上策为“抢位”——犹如球场上的抢点。精确计算位置,让车门正好停在身边,可先据要津之利。当然,必须顶住!此中诀窍是:“上身倾向来车方向。稳住下身,千万莫被随车涌来的人流冲走。中策则贴边。外行才正对车门,弄得拥来晃去,上不了车,枉费心力。”

    无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其目的都是通过明显的反话来形成一种意识上的对比,从而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这种幽默技巧需要掌握场合,如若不然就成了非常有利的伤人武器。

    6.偷换概念

    父子俩出去郊游,父对子说:“要小心,此地有‘五步蛇’,被它咬伤走五步就会死。”“没关系,万一被蛇咬了,我只走四步就不再走了。”儿子答道。因为这个儿子偷换了概念,所以就使得这对话显得幽默风趣。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能抓住可笑或诙谐想象的能力”,它是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协调、不合理的荒谬的现象、弊端、矛盾实质进行揭示,对某些反常规知识言行的描述。幽默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化作轻松的一笑。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可以因人、因时、因情、因境而异,这样幽默措辞才不至于落入俗套,更可让人为之一惊,使人喜闻乐见。

    幽默,是沟通过程中的润滑剂,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幽默通过笑的方式弥补人际间的思想鸿沟,跨越人际间的感情分界,增进人际间的信任。幽默可以使人生更加和谐美好,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

    说话技巧大提升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说话。说话本身看似很容易,因为3岁的小孩儿都会说话。但也是最难的事情,因为即使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必定知道怎样才能走进他人的心灵。生活中,会说话的人朋友多些,不会说话的人朋友少些。

    因此,通过说话来观察一个人,是很直接、很准确的。说话,其实是最不能遮盖的,几句话一说,原形毕露。能够掌握说话这门艺术的人在生活中又的确很少见。有的人说话毫无顾忌,有什么说什么。这样的人,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属于“直肠子”型,也说明他的处世经验尚浅;有的人,说话委婉得过了头,总给人以虚伪的感觉。于是有人以为,话既难说,那就沉默是金,少说为妙。殊不知你这样的想法更加错误。

    世界现代舞的创始人之一邓肯,在她的自传里曾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她的一个爱情故事:

    邓南遮是一个身材矮小的丑陋男人,可是他却用自己的语言,赢得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伊莎多拉·邓肯的欢心。

    一次,他同邓肯在一片幽静的树林里散步。在树林的深处,邓南遮停住了脚步,深情地望着邓肯叹息地说:“啊,伊莎多拉,只有与你一起在树林中散步,才能享受到这美好大自然的景色。任何别的女人都只会把景色败坏无遗,你就是这迷人的大自然的一部分,你就是这些树林,你就是这天空的一部分。噢,不!在我的心中,你就是主宰着大自然的女神啊!”听了这样的语言,邓肯不由得也从心里叹道:“哪个女人能抵挡住这样的景仰般的崇奉呢?哪个女人在这样的赞美中灵魂能不融化呢?”

    邓肯在她的自传里还写道:任何一个男人,如果掌握了像邓南遮这样赞美的艺术,能用语言让他喜欢的女人觉得自己是女神,那么,他所爱恋的女人大都会爱上他!

    当你掌握了说话的这门艺术,当你的语言中充满着对对方真诚的欣赏和赞美的时候,你的语言便已经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入到了他人的心灵深处,对方在悄然的感动中就会慢慢地接纳你。

    职场上,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同事、领导交流。那么,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这些都能够反映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掌握程度。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说话。

    如李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一次,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体”之类的话,可当人家问李某感觉如何时,他却说:“这颜色太艳了,不适合你这年纪的穿了。”甚至还说:“你的身材也太胖了。”——这样的话能不让当事人生气么?而且也使周围的同事很尴尬。久而久之,同事们怕他不知在什么时候又会冒出惊人之语,于是很少就某件事儿再去征求他的意见了。

    你有没有注意到,在你的周围像李某这样不会说话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总会导致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所以,有些看重沟通能力的职位,在招聘的时候,总是会留意每个人的说话方式,以此来选择合适的人。

    由此可见,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交际中,国人讲究“听其言,观其行”,把谈话作为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说的一方和听的一方都应该多加注意:

    1.尊重他人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看看你身边那些滔滔不绝,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的人;还有那些为显示自己的伶牙俐齿,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的人;还有那些时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一天到晚谈论的都只有他自己的人。你是否会反感呢?他们谈了半天是不是只能给你留下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呢?

    2.谈吐文明

    谈话中不能使用粗话和黑话,谈话中使用外语和方言,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如果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别用。不然就会给他人一种你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的感觉。另外,在与多人一起谈话时,不要突然对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这会让其他人感到非常的不自在。

    3.温文尔雅

    谈话时要温文尔雅,且勿恶语伤人,讽刺谩骂,高声辩论,纠缠不休。

    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谦卑,俯视显得傲慢,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用眼睛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动作方面,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

    4.话题适宜

    谈话时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应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也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

    5.善于聆听

    谈话中不可能总处在“说”的位置上,也要聆听别人的话语,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听别人谈话,不要在他人讲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去打断他。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谈话,也应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地凑上前去旁听。

    6.富有幽默感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在碰到尴尬的场合,或者是僵持的局面,往往娴熟地应用一句幽默的话便能化解困局。

    7.多给他人赞美

    无论小孩、大人乃至老人,都喜欢他人赞美。适当的赞美,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不过赞美必须得体,否则流于谄媚,不但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还会让人怀疑你的动机。

    8.不要打听他人的隐私

    (1)问他人的年龄,特别对方是女性更应当注意。

    (2)问他人的薪水或财产。

    (3)问他人的婚姻状况。

    (4)好奇于他人身体的残障或缺陷。

    (5)别人赠送的礼品,冒失地询问其价值几何。

    谈话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主要手段,谈话也是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当你掌握了说话这门艺术,当你的语言中充满着对对方真诚的欣赏和赞美的时候,你的语言已经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入到了他人的心灵深处,对方在悄然的感动中就会慢慢接纳你。

    交谈需要“忌口”

    生活当中,自己所说的话被别人误解并不少见。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主人宴请他的朋友喝酒,结果等了半天还有一位朋友没有来。主人显得有些急躁,便自言自语说:“该来的不来!”座位上有两位客人心想:“可能我们是不该来的。”于是就借故离座悄悄溜走了。主人等了一会儿,那位迟到的朋友还是没有来到,回头却发现席间有两位客人已经离去了。他搓着手焦急地说:“不该走的又走了。”这下,座上又有两位客人想:“那么我们才是该走的了。”于是干脆借故告辞走了。主人见那位迟到的客人至今未到,已经来的客人却一个个都离开了,于是更加着急了并不停地说:“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听了这话,座位上仅剩下的那位客人再也坐不住了,忙起身逃之夭夭。主人本一片好心宴请朋友,但终却因为主人的话引起了客人的误解,而使得筵席未开客人却全部跑光了。

    当然,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固然有几分杜撰的色彩。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们不当的言词却又真的会引起他人的不悦。我们与人交谈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交流感情、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因此,语言的准确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准确、明白地表达,才能使你的话不被误解。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说话才能不被别人误解呢?以下几点需要多加注意:

    1.要尽量避免使用带歧义的句子

    如上例中主人说的三句话都会让人误解,如第一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很容易使听话者想到“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五位客人走的一个不剩。所以,我们在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言语一定要说得明确,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以免引起他人的误解。

    2.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如在一家商场里,一个男青年正在风风火火地挑选一顶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大,大。”一连换了好几个型号的帽子,这个男青年都嘟囔着说:“大,大。”最后,售货员拿过刚才递给他的一顶帽子,戴在他的头上仔细一看,不解地问道:“这顶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男青年也满脸疑惑地说:“头,头,我说的是头大。”之所以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造成了误解。

    3.注意同音词的使用

    在口语表达中由于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4.少用文言和方言词

    不恰当地使用文言和方言,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如有个小伙子,已经奔三十了还没娶妻,他的母亲四处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小伙子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她认为女方和自己的儿子的约会是爽快的,于是逢人就讲儿子现在有对象了。直到半年后,母亲要求见见那姑娘,儿子才把“爽约”给他的母亲解释清楚。母亲听后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试想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在他母亲的帮助下早就成家了。

    5.说话时要注意适当地停顿

    如一群刚看完球赛的观众从体育场的大门鱼贯而出,有人问:“这场比赛谁赢了?”有一个年轻朋友兴奋地说:“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提问的人肯定会一头雾水,他不知道是:“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还是“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语言的准确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准确、明白地表达,才能使你的话不被误解。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第一份见面礼。越是成功的人物,他们越是注意微笑的效应。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微笑是一种奇怪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你的成功与失败,是跟微笑有绝大的关系的!”

    有一次,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有一个平日对卡内基很有意见的钢铁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内基,说了他许许多多的坏话,当卡内基到达而且站在人丛中听他的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仍旧滔滔不绝的数说卡内基的不是。

    这使得主人感到非常的尴尬,他更怕卡内基会忍耐不住,当面反驳并指责对方,使这个欢乐的场面变成舌战的阵地!但卡内基却一直很安详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那个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站在那里,反而是感到非常难堪,满面通红地闭上了嘴,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内基的脸上仍然堆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他在说自己的坏话似的。那个抨击他的人脸孔顿时一阵红一阵白,尴尬异常。卡内基给他递上一杯酒,使他有机会掩饰他的窘态。

    第二天,那个抨击卡内基的人亲自到卡内基的家里,再三向他致歉。从此他变成卡内基的好朋友,常常称赞卡内基,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使得卡内基的朋友都知道卡内基的笑容永远是那么和蔼,那么安详。

    这是微笑的连锁反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亚德洛在他的名著《生活对你的意义》中说:“你可能没有留意到,在这个紧张异常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因为心情紧张与生活紧张,脸孔老是紧绷着,像在生了什么人的气似的——他们不懂得微笑,更不懂得放松!”

    请注意你面部的笑容吧!要是你脸上经常堆着笑容,人们便会觉得你容易相处,敢于对你说出心中的话,敢于对你说出新的建议,敢于批评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的过失。这样,你才能够获得进步,才能够获得更大的财富!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脾气很不好,常常开罪别人。有好些场合,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使得别人十分难堪。有一次,一个法国记者访问他,无意说了句使他不大高兴的话,他马上变了脸,把那个法国记者奚落一番,使那记者面红耳赤地走开了。那记者随即在通讯里把他形容为一个不可理喻的野蛮人!

    但丘吉尔却很善于利用脸上的笑容。他的脸孔时时都是这样松驰,显出一种自然的微笑,特别是他在吸雪茄的时候,那种笑容更为可掬。心理学家波尔博士说:丘吉尔的笑容是一种武器,它使敌人无法捉摸他的思想,使敌人在迷茫的情况下成了他的俘虏!

    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善于微笑,竟会在商场上打胜仗,竟会替自己带来一笔财富呢?

    因为现代商业社会,人们习惯于紧张,终日在紧张中生活,他们的脸孔在不知不觉中抽紧了,显得死板板、毫无生气!假如你站在戏院门口,留意观察一下那些在工余时间到戏院看戏的人们。本来到娱乐场所去,脸孔便应该松弛,显出自然的微笑!不过,根据观察的结果,将会郑重告诉你,在100人之中,至少有85人以上,他们的脸孔是那样绷得死板板的!

    请想想,假如在这样的场合里,你能够看到这样的笑容,你心里是否感到十分舒服呢?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第一份见面礼,越是成功的人物,越是注意微笑的效应。善于微笑,会替自己带来一笔财富,也会在商场上打胜仗。

    话说七分,留三分

    客家有句俗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生活中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见得最多的。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余地。话不说满绝对是衡量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小张,问他:“有没有问题?”

    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

    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经开始反感了。

    人人都讨厌空话大话连篇的人,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却不见几分,难免让人觉得华而不实、难以信任。不如低调一点,做的比说的多,多干活儿少说话,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说话和办事就如同希望和现实,希望往往比现实更美丽,但是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不如把对方的希望变得小一点,这样他们得到的惊喜也就会大一点。

    也不要一味坚持把对方“赶尽杀绝”,让对方没有台阶下,这样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这对你也绝不是好事。能言善辩是件好事,但是要注意说话方式,知道给人留下台阶,给对方留足面子,也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做事的时候,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等词语。上级交办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词语。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太责怪你。

    用不确定的词句可以降低人们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们因对你期望不高,最后总能谅解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而不会全部抹杀你的成绩。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话不说满也表现在不要对他人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浪子还有回头的时候,人一辈子很长,变化还很多,你怎么能凭主观就评定别人的一生呢?

    无论何时,我们说话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这好比在战场上一样,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有了牢固的后方,可出击对方又可及时地退回,自己依然处于主动的地位。这样虽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处于战无不胜的地位,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败得一塌糊涂。

    说话要讲求把握分寸,给自己留有余地的原则,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话不说过了头,违背常情常理

    明代陆灼在《艾子后语》中杜撰了一个故事。艾子旅居齐国,在“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的家里做食客已经三年,孟尝君对他很尊重,视为嘉宾。后来他又从齐国回到鲁国,与季孙氏相遇。

    季孙问他:“您在齐国住了那么久,那么请问齐国最有德才的人是谁?”艾子说:“没有比孟尝君更好的。”季孙说:“孟尝君有什么德行?”艾子说:“孟尝君家里有食客三千,食客们穿好的吃好的而孟尝君一点儿也不厌烦。他若不是个大好人,能做到这样吗?”

    季孙冷笑了一下说:“您这是在瞧不起我啊,我家也养着三千食客,难道就只有那个号称孟尝君的田文才有这个德行吗?”听他这么一说,艾子不觉肃然起敬,说:“失敬,失敬,我现在才知道您也是鲁国的大贤人啊,我明日就登门造访,到您府上会会那三千食客。”季孙说:“好吧。”

    第二天一早,艾子洗漱干净穿戴齐整就去拜访,一走进季孙的大门,静悄悄的;到了大厅里,连个人影也没有。艾子纳闷:莫非食客们住在别的馆舍吧?过了好大一会儿,季孙才出来,艾子问他:“食客在哪里?”季孙装出一副怅然若失的样子说:“先生您来得太晚啦,三千食客各自回家吃饭去了!”艾子方知季孙玩了大骗局,是个死不要脸的吹牛家,打心眼里对他嗤之以鼻,嘿嘿冷笑两声走了。

    凡事都有一个度,在一个别人可以容许的范围内是可以被人所接受的,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会给人留下把柄。牛皮你可以吹,但是不要吹的太离谱;大话你可以说,但是也不要说的太过,否则只会自取其辱。有一句话说:“十句话里要有九句真话,这样说一句假话才有人信。”所以,如果假话太多,就漏了底,再也没人会信你了。

    2.话不要说得太绝对

    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因此人们对于绝对的东西,在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比如,当你斩钉截铁地说:“事实完全就是这个样。”此时在别人心里会有疑问:“难道真的一点儿也不差?”也许你的表达是事实,可是在他心里老是琢磨“难道一点也不差”的时候,他对你的话语的领悟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倒不如这样说:“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因此,在谈话时,即便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刺。而现实是,如果对方有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那么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周旋。

    3.话要说得圆润

    当我们为了某个目的与他人谈话时,话就要说得圆润一些。话说得太直,会激恼对方,即便是理在己方。说得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从容地达到我们谈话的目的。

    某家宾馆的服务员,发现客人马先生在结账后仍然住在房间,而这位马先生又是经理的亲戚,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去问马先生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马先生赖账。于是一位善于谈话的公关部小姐敲开了马先生的房门:“您好!您是马先生吗?”

    “是啊!您是?”马先生回答说。

    “我是公关部的,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来看您,真是不好意思。听说您前几天身上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

    “谢谢您的关心,好多了。”

    “听说您昨天已经结账,今天没有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

    “非常感谢!昨晚结账是因为我的表哥今天要返回,我不想账积得太多,先结一次也好。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马先生,您不要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好了。”

    “谢谢!有事我一定找你们。”

    这位公关小姐去找客人谈话的目的是要弄清楚客人到底是走还是不走?如果不走,就弄清楚原因。但这个问题不好开口,弄不好既得罪客人又得罪经理。她的话说得非常圆润,先是寒暄一下然后又问客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使客人深受感动,不知不觉中就说明了原因。她的话语技巧就很高超,回旋的余地很大。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当然是有道理的。事情做绝,不留余地,不给别人机会,不宽容别人,处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为。无论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否则日后万一有合作的机会,一定会左右为难,尴尬万分。时时处处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说话要讲求把握分寸,给自己留有余地,使自己可进可退。时时处处留有余地是为人处事的大智慧,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

    永远不要去争辩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争辩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尽量避免争辩,就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一场争辩的终了,10次中有9次,那些争辩的人,会更坚持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是绝对正确,不会错的。

    所以争辩的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这是很危险的。

    你指责别人只是剥夺了别人的自尊,并会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你直接跟他人说“你错了”,你以为他会乐意接受吗?事实的情况当然不会是这样的,因为你这样做直接对他造成了伤害,他会深深地感觉到他的智慧、判断力、荣耀和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这反而会使他条件反射一般地想着反击你,而决不会改变他的主意。实际上,即使是在你态度最温和的情况下,想要改变别人的主意都是不容易做到的。

    杰出的心理学家卡尔·罗吉斯在他的《如何做人》一书中写道:“当我尝试去了解别人的时候,我发现这真是太有价值了。我这样说,你或许会觉得奇怪。我们真的有必要这样做吗?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而不是试着了解这些话。在别人叙述某种感觉、态度或信念的时候,我们几乎立刻倾向于判定‘说得不错’、‘真是好笑’、‘这不正常吗’、‘这不合道理’、‘这不正确’、‘这不太好’。我们很少让自己确实地去了解这些话对其他人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用这种句子“我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或者“是这样的!我倒另有一种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会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被纠正过来。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有些时候,这确实会得到神奇的效果。

    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中,富兰克林记述了他如何克服坏习惯,从而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家。

    在年轻的时候,他毛躁而好辩,为此在他的身边也没有几个好朋友。但是,他的父亲却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的坏毛病。终于,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实在不能再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再这样发展下去了。一次,他把富兰克林叫到一旁对他说:“哦,小富兰克林!你有没有审视过你的言行?看看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吧,你的言行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言行使你的朋友发觉和你在一起是那么不自在。你自己感觉很博学,没有人能再教你些什么,也因此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你不可能再从你的朋友那里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知识又确实很有限。你必须要知道,真正赢得胜利的方法不是争论。争论要不得,甚至连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即使你能偶尔获得胜利,也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的。”年轻的富兰克林接受了他父亲好友的善意规劝,慢慢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惯,他变得成熟、明智了。

    在他的自传当中,富兰克林这样写道:“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我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过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假设’或‘我想象’一类的词语。即使,当别人陈述一件我认为不对的事情时,我也决不立刻驳斥他。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或状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我很快就发现现在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变得融洽多了。”

    纵观那些在人际关系中纵横捭阖的“高手”们,他们总是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一技巧。美国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铎,将多年政治生涯累积的经验,归结为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时说:“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让一点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让一点步。总之,不能失去自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因此,你自己要权衡一下:你宁愿要那样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呢?如果你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那么争论的结果,大多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在实际的效果上,你也是最终赢不了争论的。你要是在争论中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因为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被你证明的一无是处,那只能会使对方自惭形秽并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甚至会由此对你产生怨恨。也正因为如此,潘恩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立下了一项铁的规则:“不要争论。”在他们看来真正的交流不是争论,人的心意是不会因为争论而改变的。

    争辩的结局就是失败,是两败俱伤;也许你认为获得了胜利,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任何决心想有作为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

    人人都爱面子

    在与人相处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对方,使对方有一种自尊感和自重感,这一点对于我们是否能和别人愉快地、融洽地相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别人这种自尊感和自重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面子”。因此,在这里必须要向各位再一次强调这一点,保全别人的面子是很重要的。

    可是,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人们更乐于直接指出别人的错误,采用一种践踏他人情感,刺伤别人自尊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自尊。很多人都很少考虑别人的面子,他们更喜欢挑剔、摆架子或是在别人面前指责自己的孩子或是同事,而并不是认真考虑几分钟,说出几句关心他们的话。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想,然后发自内心地对别人表示关心,那么情景就不会那么尴尬了。

    几年前,著名的通用电气公司曾经碰到过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安置那位脾气古怪、暴躁的计划部主管乔治·施莱姆。通用公司的董事们必须承认,乔治·施莱姆在电气部门称得上是一个超级天才。

    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董事们非常后悔,后悔当初把乔治调到计划部来,因为在这里他完全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人提出直接告诉乔治这个调换职位的决定,但公司的董事们并不愿意因此而伤害到他的自尊,因为他毕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更何况这个天才还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最后,董事们采用了一种很婉转的方法。他们授予乔治一个公司前所未有的新头衔——咨询工程师。实际上,所谓的咨询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和乔治以前在电气部门的工作性质完全一样。但是,乔治对公司的这一安排表示非常满意,没有向上级部门发一点的牢骚。这一点,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保留住乔治面子的做法,否则这位敏感的大牌明星准会把公司闹个底朝天。

    可见,有些时候批评他人或是惩罚他人并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进行,我们完全可以委婉地、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能够在保住别人自尊的情况下指出别人的错误,也许他们更能够接受你的意见。

    诸如解雇员工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戴尔·卡耐基的朋友苏菲曾经给他讲起她的经历:

    “会计师这一职业是有季节性的,因为我们的业务就是这样,我不可能在没有业务的情况下雇佣那些有能力的会计师们。”苏菲有些无奈地说,“说真的,戴尔!你知道吗?解雇一个人并不是什么十分有趣的事,事实上我也知道,被别人解雇更是一种没趣的事。但是我没有别的选择,我必须在所得税申报热潮过后,对很多人说抱歉。其实,我们都不愿意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这一行还有一句笑话:没有人愿意抡起斧头。是的,谁也不愿意去解雇任何人。不过,做我们这行的都知道,自己迟早是会面对的,躲是躲不过去。因此,大家似乎都已经变得没有了感觉,心里只是希望能够早一天赶走这种痛苦。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以这样的方式说话:‘你知道,现在旺季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没有再继续雇用你的必要。你放心,当旺季再一次来临时,我们还会继续雇用你,所以你只好暂时失业。’这对于别人来说真是太残忍了,而且往往那些人不会再回来为你工作。因此,我从来不对人这么说。”

    卡耐基对苏菲的话非常感兴趣,追问道:“那么你是怎么和那些会计师们说的呢?”

    苏菲有些得意地说:“我从不做这种伤害人自尊的傻事,当我不得不去解雇某些人时,总是委婉地说:‘某某先生,您的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也非常满意。我记得有一次您去纽约,那儿的工作简直太令人厌烦了,可是您却把它处理得井井有条。我真难想象,您居然一点差错都没出。我希望您知道,您是我们公司的骄傲,我们对您的能力没有一丝的怀疑,我希望您能够永远地支持我们,当然我们也会永远地支持您。’”

    “然后呢?”卡耐基不解地问。苏菲笑了笑说:“然后就给他结了账,让他离开了。事实上,作为一名会计师,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到这个时候自己肯定会面临失业。他们在面对本来就会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更希望获得的是一份尊严。我给了那些会计师们尊严,而他们也非常乐意再一次回到我们这里帮我继续工作。”

    大概你已经体会到了保留他人面子的重要性。是的,它往往会使你得到意外的收获,也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自然、和谐。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在危言耸听,我们不去保留他人的面子,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就毁了一个人。事实上,这并不是在故意地夸大其辞,因为如果你有意地伤害了别人的自尊,那么真的有可能使他永远不能回头。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即使别人犯了什么过错,而这时我们是正确的,我们仍然要保留他们的面子。因为如果不那样的话,我们有可能毁掉这个人。

    保留别人的面子,往往会使你得到意外的收获,也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融洽、自然、和谐。即使别人犯了什么过错,而这时我们是正确的,我们仍然要保留他们的面子。因为如果不那样的话,我们有可能毁掉这个人。

    这样说话招人爱听

    有一位助理,他刚从校园走出来,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可是他在与人交流、沟通中总能赢得别人的高度认同,让领导、让同事、让朋友、让客户都很喜欢,原因来自于所讲的话永远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听起来很入心。

    说话要注意场合。人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生活的。不管一个人是多么会说话,都必须注意说话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拙劣的表现。

    有一位先生尽管也是非常有才华,但是由于其个性直言不讳,使得他好像永远都无法与他人和平共处,并总是在无意之中伤害他人的感情,这一切完全抵消了他努力想取得的好结果,而且他也一直都在不断地得罪和冒犯他人。

    固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需要说真话,但如果这种真话你说得不恰当,还不如不说好。其实,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话换个说法来表达罢了。

    德皇威廉二世派人将一艘军舰的设计图交给一位造船界的权威人士,请他对这份图纸评估一下。他还在所附的信件上告诉对方,这是他花了许多年、耗费不少精力才研究出来的成果,希望对方能仔细鉴定一下。

    几个星期之后,威廉二世接到了这位权威人士的报告。这份报告附有一叠十分详细的分析推论。文字报告是这么写的:“陛下,非常高兴能见到一幅如此美妙的军舰设计图,能为它作评是在下莫大的荣幸。可以看得出来这艘军舰威武壮观、性能超强,可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海上雄狮。它的超高速度前所未有,而武器配备可说是举世无敌,配有世上射程最远的大炮、最高的桅杆;至于舰内的各种设施,将使全舰的官兵如同住进一间豪华旅馆。但这艘举世无双的超级军舰还有一个小缺点,那就是如果一下水,马上就会像一只铅铸的鸭子般沉入水底。”

    本来就是票友性质的威廉二世,看到了这份报告,不禁笑了。其实这位造船界权威人士的意思就是这张设计图根本是张废纸。但他如果直言不讳地说:“陛下,你的设计图一点也不实用,只是一个空架子。”结果会怎么样呢?你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

    由此不难看出,一句话就可能决定一个机会,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说话要掌握分寸,否则很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留下遗憾。

    一般来说,说话分寸掌握不准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不看对象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们说话,是要给听众听的,所以就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好恶、情绪和接受程度。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一贯能言善辩。于是他便自告奋勇地上前企图去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这时,一位刚刚跟随孔子的新学生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呢,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2.说话不合时宜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类似的“高人”:他们平时说话一套套的,怪话、闲话、淡话、不着边际的话说起来滔滔不绝,可你一旦把他推上前台,让他发挥自己会说、能说的特长时,他们却不讲了,这怎么可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呢?

    人寿保险业务员小吴听说邻居的一位老人正在过70大寿,于是兴冲冲地买好了礼物前去祝寿,在酒席上,小吴先是大大恭维了老寿星一把,然后拿出自己的保险单子,想借机给老人家介绍一下。

    老人家不好驳他的面子,于是耐着性子听下去。小吴从当前的经济形势谈到了养儿难防老,谈到了老年人易患的多种致命性疾病,谈着谈着,小吴被老人的儿子打断了,老人的儿子客客气气地把小吴拉到身边,小声地询问保险的有关问题,小吴特别高兴,刚要继续讲下去,老人的儿子一把把他的资料夺了过去,小声说:“您先走吧,再不走我可要跟你急了!”

    3.说话口无遮拦

    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三思而后说”。在交际场合,我们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在倾听的同时开动脑筋,考虑好怎样回答比较得体。其次,我们要熟知一些谈话的禁忌,避免造成尴尬。第三,要注意谈话对象的整体素质,最好谈论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谈话成了一言堂,或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最后说到分道扬镳为止。

    一句话可能决定一个机会,甚至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说话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否则很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留下遗憾。

    倾听是沟通的金钥匙

    倾听是交流的另一个方面。当然,倾听也不是简单地听,积极的倾听就是积极的抓住、理解说话的内容以及暗含的意思。作为一个合格的积极倾听者,你必须要向别人证明你自己对他是真正感兴趣的。

    有人说:沉默是金,其实并不是说沉默本身如何珍贵,如果只是呆呆地作若有所思状,对别人的说话、动作没有任何反应,并不是“金”,反而会被人认为是冷漠或高傲。真正令人“闪闪发光”的沉默就是积极的倾听,要尽可能地与对方产生共鸣。美国的艺术家安迪渥荷曾经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可见,倾诉和倾听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愿望,通过倾诉,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极大的安慰。倾听则是探知他人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是获得朋友信任、拓展人脉的一种手段。但在现实中,有向别人倾诉欲望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倾听别人倾诉的人却不多,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原本可以成为知心朋友的人最终形同陌路。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曾细述她丈夫初入外交界,带她出去应酬时的情形。她说:“在那些场合真是活受罪。因为我本身是个小地方的人,而满屋子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人物,他们不但口才奇佳,而且大多也都周游过世界的很多地方。”

    一次宴会上,她终于向一位还算熟悉的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问题。这位外交家笑呵呵地对她说:“其实,每个人说话都要有人来听。因而,善于聆听的人在宴会中同样受欢迎,而且这也是一项难能可贵的品质。”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少发言,多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门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学问,也值得你去研究一下。聆听也能促进你的思考能力的提高,更能让你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倾听,如此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倾听不是简单地竖起耳朵听,倾听是要用心去听。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是共享快乐,因此倾听的意义远不只仅仅给了别人一个表达的机会。倾听的实质是放下倾听者的架子,用温暖的笑脸去面对说话者,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获得对方的喜欢与信任,从而走进对方的心灵。

    世界最著名的影剧记者伊撒克·马士逊曾明确指出,世上许多人之所以不能留给人良好的印象,正是因为他们不能耐心地做个好听众,“由于他们只关心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所以根本不肯耐心地去听人家把话说完……”人们喜欢的是肯耐心听别人说话的人,而不是那些争着要发表自己高见的人。而学会听人说话这门艺术,却不能一步登天,真正懂得它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因此,如果你想学好谈话这门课程的话,便要记住:基本功夫就是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

    生活中,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们认为听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如果他们不参与到谈话中去,可能还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其实,倾听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它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听者对于交谈的投入绝不亚于说话者。人们不能真正去听的原因是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他们就不得不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他们必须面对别人对世界的看法。在这些新知识和新感悟的基础上,他们就必须改变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已经形成的看法。而对很多人而言,他们是不愿意改变他们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的。他们认为回到自己驾轻就熟的东西总比去实验新的东西要安全稳当得多。但是,我们如果不能去听懂他人,我们是不可能进步。

    良好的沟通也需要有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需要有娴熟的发送信息的能力。一个出色的上班族会不论等级去接触每个必要的人,并且认真积极地听取值得听取的东西。这可以为你提供大量信息,也可以使你获悉你的行业、你的上司、客户及员工需要什么,你也会因此而获得友谊、忠诚和合作。

    生活中,那些只知道谈论自己的人,所想到的也只有自己。而“只想到自己的人,是不可救药的未受教育者”。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可拉·斯巴特勒博士下这样的结论:“他没有受过教育,不论他读过多少年的书。”

    因此,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正如查尔斯·诺山李所说的:“要令人觉得有趣,就要对别人感兴趣。”提出别人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倾听者的姿态——就那样安详地坐着,眼睛盯着你的面庞,表情随着你的快乐而快乐,随着你的痛苦而痛苦,他很少说话,但每一句话都说在了你的心坎上,每一句话都激发起你更多的倾诉愿望。你诉说着,情感的闸门猛然提起,万般的委屈、千般的思绪,就像河水一样奔流而出!

    倾听就是这样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这种姿态,能使你倾听到最真实的话语,接触到最现实的答案。

    既然倾听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倾听呢?

    1.培养自己倾听的愿望,形成倾听的习惯

    在交谈的时候,不要处处以个人为中心,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来倾诉,倾听的时候,不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冒,而是要诚心诚意地耐心地倾听,无论对方说得是对还是错,都要听明白以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不仅仅是倾听的技巧,也是对人的一种礼貌和尊重。

    2.控制自己情绪

    对方在向你倾诉的时候,有些话题你很感兴趣,有些话题可能会让你趣味索然;有些话题可能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有些话题可能和你毫不相关;有些话题攻击的可能是你和你的朋友,有些话题可能出于愤世嫉俗。这些话题对你来说是有区别的,但对于倾诉者来说,它们同样重要。所以,我们不能以我们的好恶来决定应该重点听哪些内容,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自己的脸上。

    3.掌握引导的技巧

    一个人絮絮叨叨说很长时间,自己也会感到疲惫的,我们可以适时将对方的话题引向深入,这一点在对方情绪激动的时候尤为重要,倾听不是只听却不参与对话,而是要通过你简洁的对话让对方把心里话说出来,这里面就需要我们把握住引导的时机,充分利用引导的技巧,让谈话变得真诚而有效率。

    倾听是探知他人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是获得朋友信任、拓展人脉的一种手段。倾听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这种姿态,能使你倾听到最真实的话语,接触到最现实的答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