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攻击汽车大王福特是个“无知的人”,于是律师提出了许多“常识性”的问题来考问福特,如“美国宪法的第五条内容是什么?”……福特对此一无所知,可他却说:“我的办公室桌上有一排电钮,只要我按下某个电钮,他能够回答我的企业中的任何问题。”时代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加速变化。彼得·圣吉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未来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可是,学得再快,也没有知识更新快及时代变化快,如此而言,那么适合生存的根本应变之道是什么呢?应万变的本领是什么?本领千千万万,简易而言,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即根本的生存方式乃学习,学习的生存方式乃简易地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举一个招聘的例子:一家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外企在北大招生。这家事务所的招聘条件并不要求会计专业出身或者有会计实务经验,而要求有较强的英语能力与计算机能力。公司解释道,这并不是因为他们需要英语与计算机人才,这两项能力出众只是意味着一个人已经具备学习的能力。在经理人员之眼中,英语、计算机熟练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
要学习这两项基本技巧,必须自身具有很高的学习能力,所以他们把这作为选才的标准。这就说明,企业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现在拥有什么,而是他有没有学习能力。因为只有学习能力才是应对高速发展变化的21世纪的根本应变之道!然而学习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维持旧知识的学习能力;一种是创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前者仅仅简单地继承过去自己已有的知识,而创造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面向未来,既能够根据自己的创造需要主动地进行学习,又能够同时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创新。两种学习能力最本质、最根本的区别便是以继承性学习的积累知识为主要特征,为创新知识做准备,而学习知识,推动发展知识,还要依靠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海尔集团的择业观是:善于总结。海尔所要的不是一个有多么丰富经验的人,而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如果没有学习能力,有再多的经验,也不能转变为智慧。相反海尔认为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学习技巧及综合的能力,即使现在没有经验,只要做成一件事,就会去总结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人就会有一套自己的东西,发展的速度会很快。
某知名企业老总也曾说过:“学历文凭代表一个人的静态能力,而学习能力才是一个动态、实用的能力。”无论知识和技能及技术在当代是多么的新,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年代里都可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折旧得干干净净,然而,学习技巧是永远年轻的,它永远不会折旧。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中国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种体制下走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许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这种教法的主要缺陷是学生只宜于考试,不宜于做研究工作,因为研究工作所要求的路与传统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学习法是别人指路自己走,而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开路自己走。”学习的方法非常多,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学习,除了学校的书本学习之外,从生活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机会。1. 每天抽时间多读书现在世界上平均每5分钟就会有一项新的发明。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补充信息,就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论读书、读杂志,还是读网络上的信息,各种不同的学习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补充都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2. 利用周末时间多上课如果你还是在校学生,就要努力把学校里的课本都弄懂,通过你的专业和领域知识服务社会。如果你已进入社会,就要经常参加教育训练机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等团体组织所举办的各种学习性课程和活动。你要知道,来这种讲台演讲和教授课程的人,表面上一场演讲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内容,可这些却是他们从过去二三十年丰富的工作生活经验整理和萃取出来的智慧精华。在学习活动中,你可以当场获得你提出问题的答案。这是互动性最强、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3. 学会整合资源很多人无论是读书、上课、听演讲,总是从头到尾不断地听写和记录,却没有想到:讲师所讲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应该运用在我工作上的哪一个层面?我可以把哪些重要的观念和技巧立刻运用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上?讲师讲的这一点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要经常整合我们所学的信息,将学到的知识按照自己在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归纳成几类不同的信息(诸如领导类、管理类、时间控制类、生涯规划类、沟通类、工作方法类、休闲生活类等),分别整理进不同的档案。这样就可以把所学到的东西,真正整合运用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或技巧上。
4. 学完了要去多运用学问是学了以后要去问,光是学问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当我们把成功人士的精彩分享与我们专业知识整合后加以运用,你才能真正地让这些知识变成可以活用的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益。5. 学着多去检讨成功和失败之间只是一线之隔。当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时,应该把握机会加以自我检讨——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改善和加强,如何修正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调整错误的角度,使你朝一个正确的方向继续努力,而不会始终在原地踏步。常常不断地检讨、思考,不仅要将原来没有做好的地方加以调整、改进、做好,也要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对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扩展。6. 与家人朋友及周围人多分享分享是最好的学习。很多东西学会之后,如果只是自己运用、自己得到、自己发展,只能运用在自己或自己公司的身上。知识应该不断地传播运用,才能改造或改善一个更好的社会。这是一个由学习能力决定高低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有机会胜出。无论你在学校受过多少教育,也不管你贫富贵贱的家庭背景,只要你能够学习,都有机会独占鳌头,前瞻趋势。
所以,你必须把你所学会的东西不断地分享,你分享知识的速度越快,分享知识的人数越多,你能带给别人的影响也越大,你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成功的决心和热情并不能取代科学的方法。人人希望事半功倍,人人渴求少走弯路。你当然可以花十年、二十年,甚至穷毕生的精力和时间,自己慢慢地摸索成功之道,但那毕竟不是最好的方法。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要用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已经证明有效的成功方法在哪里?在成功人士那里。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是追求成功的捷径。首先,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可以肯定,这个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行得通的、可操作的;其次,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就必然要直接或间接与成功者为伍,受他们的世界观、思维方法的影响而积极上进。美国的一个机构经调查后认为,一个人失败的原因,90%是因为这个人的周边亲友、伙伴、同事、熟人都是些失败和消极的人,正所谓跟好人学好人,跟巫婆跳假神;没有好的思想来引导激励,没有好的方法来指导成功,走下坡路是必然的。因此,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不仅能成功,而且能早日成功。
所谓成功者成功的方法,不一定是他们穷数年之功,历经无数次失败的经历。我们大可不必走他们的老路,而是要直接进入他们的经验、原则之中。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了解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并运用到自己身上。任何一位成功者,之所以在某一方面高人一筹,出类拔萃,必定有其与众不同的方法。只要分毫不差地学习他的做法,就能够做出和他相似的成就。向成功的人学习成功的方法,其一,就是要向身边耳闻目睹的成功人士学习;其二就是学习“成功学”。“成功学”于20世纪30年代正式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提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前人的成功经验、成功思想,运用多种学科,研究、揭示成功的规律,探索、提炼成功的方法。现代成功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人主要是富兰克林、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其后,全世界都曾掀起过“成功学”热潮,出现过各种流派的成功学,但其源头都源自上述三位伟人的理论。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别开生面,提出了自己的成功学,即著名的“魔鬼训练”。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的学科带头人,主要是波恩崔西、金克拉、安东尼·罗宾、克莱门·施东、约翰·麦克斯韦尔和柯维等人,他们对成功学都有着重要的研究、实践和贡献。
行业人士认为,为了给人们提供最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使其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与未来劳动者,就必须使其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即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首要课题,教学必须以“信息素养”作为新的立足点。今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这种能力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足以说明,一以贯之的学习和教育重心必须转移,学校教育和一切与学习相关的组织机构必将作出相应的变化。三百年前,土地是一种财富,因此,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财富。后来,美国领先的工厂和工业产品使之上升为世界头号强国,工业家占有了财富。今天,信息便是财富。问题是,信息以光的速度在全世界迅速传播,新的财富形式不再像土地和工厂那样具有明确的范围和界限。变化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显著,百万富翁的数目会极大地增加,同样,也会有许多人被远远地抛在后面。聪明的富人会给予称职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房地产经纪人以及股票经纪人以优厚报酬,因为他们是他在市场上的“眼睛”和“耳朵”,会给他提供重要的信息,使他赚到大钱。
成功有一个关键,就是你能够比别人先知道一些别人还不知道的信息,然后,做出一些别人还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你就能够成功。或者说你比别人快了一步。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并不要求你去学太多的东西,因为当你学到时往往已经过时了,问题在于你学得有多快,也就是要具备快速学习的能力,这种技能是无价之宝。或者说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才是学习最重要的关键。假如你现在开始学习的东西,都是别人早就知道的,或者别人都已经10年前使用的方法,你现在才开始学习,那未免太晚了,未免已经太慢了,因为21世纪的竞争很激烈,竞争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时间速度,你需要比别人更快做出一些绩效来。不论有多远,有多贵,只要是最新最好的信息,你如果能第一个知道,就会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无论你是做什么行业,你的同行们在做什么,你都必须要知道,并且要比他们知道得更多。当他们不了解一些信息,但是你了解,你才有信心有能力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一定要吸收你这个行业中所有最新、最棒、最快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假如你要成为世界级成功者的话,那么全世界任何一个信息你都必须第一个知道。就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每年一定会花时间闭关自守,待在书房里面,任何会议也不开,任何电话也不接,任何的人也不见。他就在屋里面研究全世界所有的信息与资料,阅读书籍和杂志,不管任何方面的全部阅读,然后出来与公司高级主管开会,决定这一年的行销策略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年轻人也许需要相当的积累才能获得成功,但应该尽早养成重视信息的习惯,这样你才能踏上通往成功的道路。在当代社会里,行业分类如此细微,人们都在不停的提倡要成为全能型的人才,但实际上呢?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人才,首先时间精力都有限,让我们都不可能去实现这样的理想。但俗话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
如果我们能够一门心思的投入我们当前所从事的行业中,也许我们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状元,这样即使我们无法对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但至少在某个行业里我们可以称为一个专家,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行业里成就我们的价值。看看那些现在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富翁们,他们谁不是首先在自己的一个特定行业中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而后再将资产一步步转移出去投资于其他产业呢?因此,他们的成功都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里要想成为赢家首先必须成为专家。而成为专家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大量扩充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很快就会成为这一行的专家,而我们所要作的并不仅仅只是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而是在成为一个行业专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对我们未来有益的事情,一旦我们成功的成为了一个行业的专家,自信心也就上来了,也就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垂头丧气,不懂得自己前进的方向。
当你真正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时,也许就将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这样一个想法抛在一边了,因为那时你就真正了解到了当初想法的可笑。店铺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这样的一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其实并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哪个行业特别差,的确不可否认,每个行业我们所得到的待遇可能并不公平,但是当它的薪水高时,它必然就需要人们去承受更大的压力,正如经济学中所说,“利益与风险成正比”。所以不需要去羡慕他人的行业,踏踏实实、努力的做好自己手中的事情,认真的学习你所处行业的知识,才是关键,如果你做到了,必然可以为他人所敬佩。
试想,有谁会认为捡垃圾会是一个好的行业呢?但正是有人顶住了外界的压力,而最终成为了一个富人,为大家所赞赏。同样,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又有谁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放弃城市好的环境,而去了一个所谓的“世外桃源”去教授我们的后代呢……是的,任谁都无法去想象自己去做那些事情,可他们正是去做了,而且做好了,最终他们成功了,他们成为了他们行业的专家,他们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因此,要记住工作无贵贱之分。所谓事业的成功,就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里出类拔萃,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即使是一位清洁人员,他要是能把地板刷洗得折出人影,把马桶刷得光洁如新,那他也称为专家,拥有了这样的毅力,不成功都难。因此,不要再踌躇了,不要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怀疑你是否具有天赋成为专家了,实际上你在任何年龄都可以产生新的脑细胞,只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努力都可以成功,而不是埋头苦想为什么他如此精通于此行。想想看,即使你现在已经50岁,明天你开始学习外语,到你70岁的时候,你已经说了20年的外语,难道你不会成为一位熟练掌握外语的专家老人了吗?所以,还等什么呢,赶紧行动,无论做什么,投入精力和时间,你就是那行的专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