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认真-专业加认真,为你打造核心竞争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专业才不会失业

    现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专业素质成为衡量一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如果你不能熟练掌握一项专业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行家”,你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你的专业技能是否在同行业中居于前列?也许你会说:“我的工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人会尊重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我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它,更没有理由去费尽心机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只要能拿到工资就行了。”这是不行的,你永远不能这么想,更不能因此而敷衍自己的工作。

    在迷茫之后考虑选择了某一行业,就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选择,许多人由于对自己的人生还不确定,常常三心二意地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如果你一直不停地变换工作,你在任何行业都将永远是一个新手,你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专下心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样你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马克思曾讲过一个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

    一个哲学家与一个船夫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对话。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回答:“不懂。”“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叹息着说道,接着又问,“你懂数学吗?”船夫依然回答:“不懂。”这时哲学家用一种非常怜悯的语气说:“那你失去了百分之八十的生命。”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看着哲学家在水中胡乱挣扎,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吗?”“……不……会……”“哦,那你可就失去了百分之百的生命了。”船夫看着在河里翻腾的哲学家说。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不管你的理论知识如何,不管你学历高低,最要紧的是你的技能、你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是你老板雇用你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一个关于两个苹果的故事。

    凯利是巴黎一家大酒店餐饮部的一名小厨师,他没有特长,做不出一道像样的大菜,只能在厨房当下手。他憨憨的,谁都可以说他两句。经济低迷时期,酒店年年要裁去一定比例的员工,照理凯利应首当其冲,但他会做一道特别的甜点:将两个苹果的果肉放入一个苹果中,使苹果显得特别丰满,而从外表上一点也看不出是两个苹果拼成的,果核被巧妙地去掉了,吃起来特别香。

    一次,这道甜点被一名贵夫人发现。贵夫人是该酒店最重要的客人,她长期包租一套酒店最昂贵的套房,她十分喜爱凯利做的甜点,并接见了他。从此,贵夫人每次来酒店,都不会忘了点那道甜点,所以每次酒店裁员,不起眼的凯利总是风平浪静;而他,可爱的凯利,也由此成为酒店老板眼中最重要的员工。

    在职场上,没有终身的雇佣关系,如果你的发展跟不上职业的发展,那么你就会成为公司可有可无的人。因此,作为一名从业者,如果你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

    我们在平时工作之余,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这里不可或缺的人?在这个组织里我有什么安身立命的资本?如果回答不是特别肯定的话,那我们就要加油,赶快给自己充电,回炉,赶快学会做“那道特别的点心”的本领。当别人有的资源你不缺,而你有的资源别人又没有,你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

    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慨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上,也不要再抱怨老板的吝啬和不通人情。要明

    白你的收获由你的付出决定,公司的发展需要你的努力,公司的进步要靠每一位员工的成长来推动。你只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才能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契机,才能成为公司真正需要的员工。

    正如一位企业家在为自己的新员工做培训时所讲的那样:“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

    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将永远不会失业。”

    请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不断提高你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板的重用,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阅读思考:

    1.你有什么专业特长?

    2.为自己制订一个提升专业技能的行动计划。

    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制好一枚曲别针,那将比你制造一架粗陋的蒸汽机挣得更多。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质量和企业命运,和我们个人的利益也密切相关。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爱与厌,苦与乐,大都存乎于一念之间。有人成天郁郁寡欢,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有人天天心情舒畅,把工作当享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不仅强调了每一项工作的重要,更说明了每一项工作都大有可为。工作带给你的是快乐还是折磨,主要在于你对工作的态度。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生成就奖”。无数的社会精英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终获得这项大奖。但其中有一届的“终生成就奖”,颁给了一个“小人物”——清水龟之助。

    清水原来是一名橡胶厂工人,后来转行做了邮差。在最初的日子里,他没有尝到多少工作的乐趣和甜头,于是在做满了一年以后,便心生厌倦和退意。这天,他看到自己的自行车信袋里只剩下一封信还没有送出去时,便想道:我把这最后的一封信送完,就马上去递交辞呈。

    然而这封信由于被雨水打湿而地址模糊不清,清水花费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没有把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由于这将是他邮差生涯送出的最后一封信,所以他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封信送到收信人的手中。他耐心地穿越大街小巷,东打听西询问,好不容易才在黄昏的时候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是一封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年轻人已经焦急地等待好多天了。当年轻人终于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激动地和父母亲拥抱在了一起。

    看到这感人的一幕,清水深深地体会到了邮差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即使是简单的几行字,也可能给收信人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份工作啊!我怎么能够辞职呢?”

    从这以后,清水更多地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他不再觉得乏味与厌倦,他深深地领悟了职业的价值和尊严,他一干就是25年。从30岁当邮差到55岁,清水创下了25年全勤的空前纪录。他在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的同时,也于1963年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见和嘉奖。

    行业无贵贱。那些在工作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深爱着自己的工作,将工作中的荣誉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奖赏。

    护士这一行业的最高荣誉是“南丁格尔奖”。南丁格尔是一个英国人,是现代护理工作的创始人。1860年6月24日,她将英国各界人士为表彰她的功勋而捐赠的巨款作为“南丁格尔基金”,表彰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护士。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对南丁格尔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十分敬佩和感动,曾多次赞扬这位伟大的女性。如今全世界都以5月12日作为护士节纪念她,南丁格尔成为世界伟人之一,受到人们的尊敬。

    还有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德兰修女,在印度、在全世界都享有崇高的声誉。诺贝尔奖评委会说:“她(德兰修女)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而且,“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德兰修女和南丁格尔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轻视它,相反她们对之投入无限的热忱,她们获得的荣誉就是对她们工作的最高奖励,也是对她们所追求的理想的回报。她们获得了所

    有人的尊敬和赞赏。

    要做一个新时期高素质的员工,就必须做到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争做本行业的尖兵。

    南方一家煤炭公司的罗平,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员工,从锅炉工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深爱着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国内远近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这个岗位,让他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罗平有一副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在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受热面是哪个部位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哪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罗平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平提出“恒料层”运行,经实施,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准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罗平学历不高、工种一般、职务很低,但他却成为公司上下公认的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除非你是实在厌恶了某个行业,否则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要像海绵一样,广泛吸取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还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你也可以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假若你学有所成,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

    阅读思考:

    1.你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吗?

    2.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中,你是精英还是平庸的人?

    你是自己最好的产品

    职场中每个人唯一经营的产品是自己。而你经手的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的“产品”。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能赢得“客户”——老板的青睐,成为一名受欢迎的雇员。

    你也许并不经营商店,但你一定是在经营某种“商品”。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说过:“你一生中推销的唯一产品就是你自己。”

    什么是你的“商品”呢?出自你手的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报表,每一首诗,每一个方案,都是你的“商品”。你向世界展示你的才能,你以此来服务于大众。你的“商品”应该具有你的性格特征,应该被打上你个人的魅力商标,你不应该容忍在自己伟大的生命织锦中,存在低劣易断的丝线。你所做的一切都应该代表着优秀,代表着卓越,应该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的“作品”不是漫不经心的敷衍之作,而是完美的杰作——无论是你自己,还是别人,都不可能做得比这更出色了。

    市场中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同样,职场中也没有永远的“红人”。“红人”失宠,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红人”失去了原来的进取心,变得满足现状了,而绝对不是老板喜新厌旧。

    很多人在成为“红人”之前,所得到的回报可能并不多。他们努力工作,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用业绩来取得想要的回报。终于,他们成功了,成了“红人”,被老板宠着,薪水、地位都大大提高,生活品质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时候,他们滋生了骄傲的情绪,不可一世,责任心下降了,工作干劲也不足了,工作质量也有所下降。如果说一个人是他自己一生经营的唯一产品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产品就是不合格的,不合格就无法让他的客户——老板满意,最终这种做法的受害者还是自己。

    林东是某集团公司的员工,自从到公司后一直都非常努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老板非常赏识他,他成了老板的“红人”。很快,他被提拔为销售部经理,工资一下子翻了两倍,还有了自己的专用汽车。

    刚做上经理那阵子,林东还是像做经理之前那样努力,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

    “你犯什么傻啊?”不断有人这样对他说,“你现在已经是经理了,再说老板并不会检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听到别人说他“犯傻”的话后,林东变得“聪明”了,他学会了投机取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和想方设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放在揣摩老板的意图上。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要过问,他就会将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认为某件事情老板不会过问,他就不会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

    终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层领导会议中,老板发现林东隐瞒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谁愿意被人欺骗呢?老板一怒之下,就把林东解雇了。

    诚然,老板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员工的每一份成绩。可是,如果你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就可以保证老板所看到的全是完美的。到时,老板自然会把你该得到的职位和报酬给你。可惜,林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林东的事例告诉我们,失败就是从你养成敷衍了事的习惯后那一时刻开始的。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这样才能使自己赢得老板的青睐。

    我们要经营好自己,不能好高骛远,应当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不断“增值”。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殷切地企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多捡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望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昨天放进马褡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拣拾更多的鹅卵石。

    在工作中,有许多眼前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毫不经意地丢弃了,然而忽然有一天,当我们急需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钻石,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地收集些“鹅卵石”,那么有朝一日你就会拥有一个钻石般的未来。

    阅读思考:

    1.谈谈你对“你一生中推销的唯一产品就是你自己”这句话的理解。

    2.你善于经营你自己吗?

    认真做事,打造卓越的个人品牌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属于一个公司、一个职位。很多变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够控制和把握的就是自己的实力和口碑。

    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他认为,不只是企业、产品需要建立品牌,个人也需要在职场中建立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对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品牌,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品牌;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迁,平步青云;对于一个普通工作者来说,个人品牌能使你在职场沉浮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有机会获得加薪或奖赏,甚至作为年薪多少万元的特聘员工成为竞争对手争相猎取的“猎物”。

    在某家外资企业就职的小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德才兼备、事半功倍的小王就职的公司已多次裁员,但他却“岿然不动”,因为他不但学历高、技能好,为人也很好,用老板的话讲是“忠诚度高,‘经久耐用’”。像这样在行业形成个人品牌的人才又何止小王一个。

    刘先生可以说是成功塑造个人职业品牌的又一个典型例子。刘先生原来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但最近他自己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自己做老板,生意非常红火,常常门庭若市。原因只是因为一贯仗义执言的刘先生在律师界内外的口碑都相当不错,“打官司,找刘先生”已成为许多人的默认“首页”。

    个人品牌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所公认的,个人一旦形成品牌后,他跟职场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像一个企业一样,一旦建立了品牌,就会由“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

    个人品牌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保障”,这一点跟产品品牌一样。它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专业技能上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是人品质量,也就是说既要有才更要有德。

    在很多人眼中,一位当红的台湾新闻女主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博士学位,是件十分让人不解的事情,然而崔慈芬却将其当做自己人生的又一次突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个人核心价值需要不断突破,“不应让自己只成为当下的明星”。

    崔慈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一种近乎偏执却又理性的规划,她为自己拥有这样的性格和经历感到庆幸。第一次磨难就源于她对新闻事业的痴狂。为进入大学的大众传播系学习,崔慈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联考失败,后来她干脆只身去到台北,边打工边备考。可即使这样的努力,也没能达成心愿,只得另选专业,迈入大学校门。可她对新闻的痴迷从来没有减退,辅修、选修的课程表上排满了大众传播学课程,她从大三开始参与儿童及社教类电视节目,并成为台湾第一个获得金钟奖电视节目最佳主持人的在校学生。

    校园里的成绩让崔慈芬此后的道路顺利起来。儿童类、社教类,甚至妇女类节目的电视主持人成为她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可没过两年,她有了新的想法——去美国深造。因为她已经意识到新知识的力量,自己若想长期维持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必须不断进修。

    从美国归来,有电视台邀请崔慈芬做综艺节目主持人,被她拒绝。直到华视发出早新闻主播的工作邀请,她才欣然前往。学会拒绝,被崔慈芬认为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进步。1998年,与华视有竞争关系的电视台以3倍年薪的长期合同力邀崔慈芬加盟,同样被她拒绝,原因是她在对自我品牌的设计中,对工作岗位的忠诚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在一个稳定而恰当的位置上不断创新,她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明星化的商品”被人挖来挖去。2000年,崔慈芬当选台湾10大优秀女性,公众给她的头衔是“最有深度的女人”,这恰恰符合了一个新闻主播应有的公众形象。她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并区别于众多的主持人。

    像崔慈芬这样对自己的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如此认真执著的人并不多见。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人从来不会在工作之外再做一些可以提升自身价值的事情。他们只是公司的附庸,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某一公司的员工或者经理人。

    对于要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的你,可不能这么过,你必须要像一个CEO一样经营自己的24小时。不是说要你在下班后去炒股、赚外快,而是要像CEO制定公司战略一样,为自己制定一个强化专业竞争力的立体计划。

    当Michale Hoinkes还在大公司的时候,他就开始将全部的精力用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不仅在8个小时内努力工作,业余时间也成为了他创意人生的一部分,他不停地搜集创意素材、记录火花般的灵感。他不仅对辞职之后将要面对的种种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且坚信5年之后其个人品牌的前景将胜过继续在大公司里循规蹈矩地干下去。他就像一个CEO一样把自己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也对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作了深入的筹划。

    要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你需要重新安排自己的24小时:

    保证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健康对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留出适当的时间来学习,制订长期可行的自我学习与培训计划。

    制订发展个人社会关系网的计划,抽出时间去拜访那些具有良好专业造诣的同行。

    有可能的话,用一点时间就自己的专业做点研究性的工作,将成果发布出去与同行共享。所有的这一切将会让你的人生具备一个小型公司的规模,做得好的话个人的成果可能会远远超过一个公司的业绩。

    另外,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后,你需要确保自己的个人品牌价值不断升值。

    在一个公司呆久了,由于知识更新的步伐开始放慢,大多数人面临着贬值的危险。提升个人品牌的“含金量”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做好本职业务之外,你还需要确保做到如下几点:

    现在我因某一项能力而受器重,一年之后我还会因另一项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我所完成的这几个项目让我感觉很不错,我还将因完成另外一个全新的项目而骄傲。

    我将把更多精力放在让简历增色的事情上来。

    我将在未来一年里学习1~2项新的东西。

    在我的个人通讯录里每个月都将增加2~4个同行的联系方式。

    少做那些缺乏想象力的事情,以创新精神对待自己的手头工作,唯有如此,你才能保证在同一岗位呆了多年之后个人品牌权益仍然可以持续增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人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需要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塑造好个人品牌呢?在这里我们主要谈一下在塑造个人品牌的过程中,一个人必须修炼的三项基本功。因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任何技巧都是空谈,一个人根本无法真正树立优秀的个人品牌。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个人品牌有了“根基”,才能有众人仰望的“高度”。塑造好个人品牌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个人必须切身体会到自己是个人品牌的最大受益者,并全力以赴地塑造个人品牌。当然,自己也有可能是个人品牌的最大受害者,个中差别就在于个人品牌的优劣。例如,我们常说,一个人在公司打工,认真做好工作的最大受益者是自己,因为这样有助于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赢得丰厚的薪水和广阔的职场空间。但是,很多人不会这样想,老是觉得这种观念很空,个人品牌谁会看得见?职场空间在哪?不如寻找机会“偷闲”,轻松轻松,至于工作,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而且是能混一天算一天。抱着这种态度做事到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个人品牌是由内而外的,是一个人素质的综合展现。努力工作,把事情做好,当时有没有人看见不是关键,短期内没有人知道也没关系,但是长期坚持下去,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就会渐渐被公司认可,直到最终被社会认可。很显然,当个人品牌被广泛认可的时候,个人必将是“名利双收”,个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个观念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认识这个观念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人都将在职场的起起落落中,才能慢慢体会到这个观念的真谛。

    第二,个人品牌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品牌即人品,这句话在个人品牌上更容易理解,即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一个人的个人品牌。人品有优劣,个人品牌形象也有优劣,但是二者不能轻易画上等号,因为人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动物,真假优劣需要认真辨别才能定论。因此,个人在树立自己的品牌时,应该努力除去自己身上的道德污点,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否则,再富有魅力的个人品牌也只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一捅就破,随即“原形毕露”。

    第三,个人品牌的形成要靠学习来支撑。在形成自己个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行动。虽然很多人都在叫嚷着终生学习,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明白终生学习的道理,但是,仔细观察其行为,却不能不说很遗憾,因为他们只是停留在“明白道理”的层面上,根本就没有将终生学习的理念变成日常行为。时间一长,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良好的个人品牌自然很难树立起来。

    另外,个人学习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计划必须根据个人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个人发展需要。至于个人在每一阶段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则可以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财力来确定,必要时可以向相关人员做适当的咨询,以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

    总之,“受益观念、个人道德、持之以恒的学习”,这三项基本功的修炼是成功塑造个人品牌的根基,缺一不可,否则个人品牌必将是空中楼阁。

    阅读思考:

    1.你认为个人品牌重要吗?

    2.你是怎样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的?

    本章要义

    ·如果你要避免被淘汰的命运,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

    ·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只要努力,就有收获!

    ·我们要经营好自己,不能好高骛远,应当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让自己不断“增值”。

    ·个人品牌是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借助它你可以更快地得到升迁,平步青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