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李世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郡(今陕西武功),李世民少年聪颖,胸怀大志,具有非凡的气概和胆略。其父亲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公元615年,天灾人祸不断,局势动荡不安,地方将领和豪杰纷纷起兵反叛。李世民向犹豫不决的父亲分析形势,大胆进言,坚定了父亲起兵的决心。

    公元617年5月,李渊在太原起兵。此时隋政权已经土崩瓦解,李渊让李建成指挥左路三军,李世民指挥右路三军,直捣隋都长安。因关中兵力空虚,李渊11月份就攻下长安。公元618年,李渊自立新朝,国号为唐,即为唐高祖。

    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年轻的李世民领兵出征,开始了统一之战。李世民采取了“先西后东”的战略方针,五年内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经过七年不停征战,李世民率领唐军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公元621年,李世民带着战功凯旋而归,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联合起来,一同对付李世民。于是,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两大集团之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的殊死决斗。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设下伏兵,一举诛灭了李建成集团。同年,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即为唐太宗。他大赦天下,全国免除赋税徭役一年。

    李世民用人以德才为标准,不分新人旧人与亲疏贵贱,只要有德有才,便人尽其才。李世民又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主,能随时用隋亡的教训来提醒自己。他对大臣们说:“如果君主做事不对,就要勇于进言,促使其改正。”

    李世民还打破当时传统门阀观念,继承隋朝的科举制度并进一步将其固定下来,使出身寒微而有才华的人能有机会报效国家,因此在他的周围集聚了大批德才出众的人物。

    李世民从18岁开始征战四方,到27岁登上帝位,一直是在戎马倥偬的战场上度过的。为了唐王朝的江山永固,他登上帝位之后,不但自己手不释卷地读书学习,而且要求臣下和各级官吏也要认真读书,共同研究治国之道。

    李世民大力推行均田制,奖励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世民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他以惩办和教育相结合的手段来整肃吏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世民重视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特别强调谨慎而行。在贞观时期,执法机关能够严格依法办事,冤案数量明显减少。

    李世民锐意开拓,攻破东突厥,平定高昌,并打击了西突厥,解除了数十年的边患,继汉武帝之后再次打通了西域交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他还采取了与各少数民族和亲的政策,使各民族能和睦相处。他将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开创了汉族和吐蕃人民交往的新篇章。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传入吐蕃,对推动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公元649年,李世民在长安病逝。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