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神庙的内外布满了表现男女众神的装饰雕刻。这些神灵通常多面多臂,形象怪诞,轮廓线条跃动柔和,富于肉感性和怪异性趣味。印度教神庙雕刻以地域为界分为三种流派类型:南方雕刻纤细优雅,群雕场面富于戏剧性。运动感强烈,代表作是巨岩浮雕《恒河女神》、青铜雕刻《舞王湿婆》;中部雕刻雄劲厚重,造型超常。极富运动的爆发力,代表作是象岛石窟中表现宇宙永恒变化的杰作《湿婆三面像》以及埃罗拉石窟凯拉萨神庙的《舞蹈的湿婆》等;北方以卡朱拉侯神庙雕刻为代表,风格以极力追求华丽繁缛、强调女性的肉感魅力为特色。
象岛石窟大殿南壁中央的巨大砂岩石刻《湿婆三面像》高5.5米,雕像的右侧一面是优美恬静的女性形象,用来象征湿婆生殖、创造的一面,雕像的左侧一面是男性形象,恐怖、暴厉、狰狞、头饰骷髅,手持眼镜蛇,表情狂怒可怕,象征湿婆毁灭、破坏的一面。雕像的中间一面类似于笈多式佛像,明净超脱,呈冥想状,它集中了女性的优雅和男性的刚毅,将宇宙变化相反的两面和谐地联系在一起。象岛石窟的《湿婆三面像》是印度教雕刻的不朽杰作,集优美、崇高和狞厉于一体,达到了高度的审美和谐。
卡朱拉侯神庙雕刻是印度教神庙雕刻烂熟期最突出的典范。刻意追求繁缛豪华的装饰,各种人物的肢体动作高度扭曲夸张、变形,极富性感。神庙外壁上有高浮雕嵌板。刻画着这座神庙雕刻中最具吸引力的各种姿态的女性和爱侣的形象。她们身体扭曲度极大,将传统的三曲式表现夸张到了极致。她们个个搔首弄姿,用各种妖娆迷人的姿态表现着如火的爱欲,卡朱拉侯神庙的雕塑代表作是《情书》,塑造了一位体态丰满的少妇佇立在树阴下聚精会神地写信,她的身体扭曲成变形的三屈式。突出了其肥硕婉丽的女性人体美。
笈多时代静谧的佛像在印度教影响下,接收了印度教神像跃动和多面多臂造型样式的影响,逐渐密教化。印度教中许多神妃的形象进入佛教成为天部诸神和菩萨。这些原型来自印度教中菩萨的形象的特征多是肢体的扭动,多面多臂。8世纪以后的佛教即密教雕刻也以装饰繁缛和造型怪诞为特色。宝冠佛、多面多臂观音或女性的菩萨等雕像。完全取代了笈多风格的佛教造像。这种密教造像对中国和日本等国的密教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