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意大利罗马拉特兰博物馆的石棺雕刻《好牧人》,表现的内容是基督自称是一位好牧人,在构图和情景设置上同希腊雕刻的传统题材负羊的赫尔墨斯十分接近,显然这一题材的基督教石棺雕刻源出于希腊雕刻。
基督教艺术总的特征是不重视对客观世界的忠实描绘,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表现。因此自然主义的雕刻手法被一步步放弃了。到4世纪时,石棺雕刻大量生产,因而出现了不少质量平庸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水平很高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石棺雕刻更注重叙事性,内容也更丰富。
罗马及附近曾发现了一个早期基督教最大的石棺群,石棺雕刻在地中海及其他地区也有零星发现。现藏意大利罗马拉特兰博物馆的两兄弟石棺,以及359年去世的行政长官尤纽斯·巴苏斯石棺(现藏梵蒂冈圣彼得教堂地下洞室)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两件作品中,浮雕中的人物几乎完全脱离了背景中的古典建筑,接近了圆雕的形式。人物形象较为真实,体态自然多变,保持了古典艺术造型的传统特色。
4世纪的象牙雕刻,如布雷西亚的基督教博物馆中的著名珠宝盒,是一件圣物盒,并被作为一个微型石棺来进行雕刻装饰。上面以连续桃檐的形式雕刻着许多取自《日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中题材的场景。这件雕刻中基督被表现为古代神话中青年英雄的形象。
藏于佛罗伦萨国立巴杰罗博物馆中的一幅双连板上的象牙浮雕,在处理上受到了古典雕刻中俄尔浦斯形象的影响。当时的基督教信仰同古希腊罗马原有的宗教信仰并存,雕刻家们往往同时为两者服务,因而在他们的雕刻中两种信仰的艺术之间距离并不明显。
拜占庭雕塑(5世纪~15世纪)
拜占庭存在的时间从330年~1453年土耳其将其征服为止,中心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艺术源自罗马艺术,但很快就演变成为东西方融合的艺术。拜占庭艺术更多地具有东方的装饰性和抽象性特色,同传统的欧洲艺术分立而自成体系,并在1000年的时间中始终保持着发展的连续性。
早期拜占庭雕刻延续着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传统,但很快新的风格从中发展起来。5世纪时一些雕刻采用了非写实的构图与造型,并在造型上强调精神性、表现性。这一点也是拜占庭艺术的典型特色。
在10世纪的破坏圣像运动后,雕刻在拜占庭艺术中已不占据重要地位,圆雕作品几乎完全消失了。雕刻主要存在于建筑装饰雕刻和石棺雕刻中。而装饰雕刻在拜占庭式教堂中,仅仅被用于柱头、门窗上楣和石制祭坛的屏饰等处,其形式多为浅浮雕和透雕,镶嵌画和壁画取代了雕刻成为教堂中主要的装饰手段。在建筑物的装饰雕刻中很少表现人物形象,而主要是用透雕的手法表现以树木、花草、鸟兽及抽象纹样为母题的装饰图案。浮雕形式也被拜占庭的雕刻家作了较为平面化的处理,他们的浮雕作品类似于略有一些起伏而具有一定明暗效果的绘画。
拜占庭时期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木雕作品是圣萨比纳木门教堂的两扇木门,它作于5世纪中叶,两扇木门各有14块嵌板,现有些已经佚失,嵌板上有表现圣经内容的浮雕,这些浮雕在人物造型和构图上完全采取同当时绘画性一样的形式。但中世纪这件大门雕刻样式曾影响过意大利和德国的艺术家,他们用青铜模仿了这座大门雕刻。
象牙雕刻和金属雕刻在拜占庭美术中有重要地位。象牙质地坚硬,经久耐磨,能够表现微小的细节。象牙雕刻作品的形式最常见的有饰板、执政官折合板、首饰盒和圣物盒等。但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作品是象牙雕双连板,它由两片象牙浮雕板组成,用铰链连接起来。现藏卢浮宫的一件双连板被认为表现的是查士丁尼皇帝,他骑着战马,一个手持胜利女神小雕像的将军向他走来。象牙板的下部是由胜利女神所引导的野蛮人带着礼物前来。象牙板的上部是两位天使擎着一个雕刻着基督胸像的大徽章。这件象牙雕刻在构思和人物造型上都继承了古罗马表现皇帝凯旋的浮雕形式。
拜占庭象牙雕刻另一件重要作品是出土于拉文纳的《马克西米连宝座》。这件宝座的下部雕刻着5个圣经人物,分别是圣约瑟、圣约翰和福音传导者,他们的形象端正威严,都站在有螺旋纹柱廊的小建筑物前,头顶笼罩着贝壳形的光环,圣者的周围还装饰着各种动物和植物花纹;宝座上部的雕刻表现的是圣母和圣子的故事。
蛮族雕塑
5世纪,来自东方,北方的曰耳曼人、汪达尔人等游牧民族部落,大批迁徙到罗马帝国的核心地区,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些民族经济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罗马,还处于原始公社的生产水平,因而他们被称为“野蛮人”和“蛮族”。他们的入侵最终摧毁了罗马的奴隶制度,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他们的艺术富于天真质朴和自由开阔的想像力,具有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为以古希腊罗马传统为主的欧洲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
蛮族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艺术家擅长于各种手工艺品制作,他们创作的工艺品上雕刻着各种以变形了的动物形象为母题的繁复精美的装饰图案,但这些雕刻是平面化的,没有立体感。蛮族雕塑家也曾将他们熟练地运用于工艺品上的雕刻应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7世纪蛮族人的一支伦巴第人在意大利北部建国,在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后,他们建立了一些教堂,并在教堂建筑上作了大量装饰雕刻,这些雕刻也是平面化的,表现的多是动物和花草为主的装饰图案,但也有一些有人物形象的基督教题材的浮雕作品。如现藏意大利奇维达莱圣约翰教堂的祭坛装饰浮雕《光轮中的基督》。这类浮雕作品显示出拜占庭艺术的影响。在西班牙的哥特人的教堂中也有大量装饰雕刻,这些雕刻十分精美,但也主要是平面化的各种华丽的装饰纹样。
盎格鲁—萨克森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擅长制作饰有精美雕刻的金属制品,其作品包括金属模铸、错镀金银、镶嵌玉石等等,这种装饰雕刻艺术后来被应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盎格鲁—萨克森人5世纪时开始入侵英格兰,并逐渐占领了英格兰全境。七八世纪,盎格鲁—萨克森人在不列颠岛上留下有几百件巨型的十字架,其中最著名的是苏格兰西南部拉斯韦尔教堂前高达5米的十字架。这些十字架的顶部是四福音使徒的象征像,造型较为生硬,但布满十字架表面的有鸟同走兽居间的葡萄藤涡纹高浮雕却十分精彩。
维金人是来自北欧斯堪第那维亚半岛的渔猎部族,以制作极端复杂的装饰图案性雕刻而闻名,著名的奥塞堡木雕兽头雕刻就是维金人的作品。在丹麦发现的维金人制作的大型石碑,两面刻有耶稣和狮像,周围还有植物纹和蛇纹盘旋围绕。维金人在9世纪开始入侵英格兰,并在那里定居。在英国他们的艺术风格被运用到建筑装饰雕刻中。8~9世纪,大不列颠的雕刻主要以莱斯特郡弗莱顿教堂和布里登教堂的板壁、饰带、拱叉口上的雕刻及约克郡伊斯比十字架雕刻为代表,这些雕刻品都渗入了维金民族特有的繁复华丽的装饰风格。
加洛林王朝雕塑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曼是一位著名的国王,他统一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力图恢复古罗马的繁荣,在文化上复兴罗马的传统,鼓励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查理曼大帝热衷于用雕塑布置教堂和宫殿。他专门购买了意大利雕塑杰作作为楷模,如亚琛王宫教堂的云石柱头和青铜的狄奥多里克骑马像等。
查理曼时代的雕塑模仿了古罗马式的自然主义的手法。现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高24厘米的青铜圆雕国王骑马像,约作于810年,塑造的可能是查理曼本人的形象,这件雕像明显是按照《马可·奥里略骑马像》一类的雕刻创作的。所不同的仅是这件骑马像塑造的是一位狂热好战的国王,而不是一位罗马式的古代英雄。
奥托时代的雕塑(10~11世纪)
查理曼曼死后加洛林王朝随之完结,但它在文化艺术上影响巨大。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传统,并发展为一种肃穆宏大的风格,在雕刻方面发展了圆雕的形式,十分注重对人物情绪的表现。可以这样说,奥托王朝的雕塑具有纪念碑的气魄。
《杰罗十字架》(约975~1000,现藏德国科隆大教堂)是一件表现极刑的大型涂金着色木雕,高188厘米,是奥托王朝雕塑的代表作。表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受难的肉体,基督全身的肌肉因体重的压力而紧张膨胀,他的身体被拉长,观者似乎能够感受到那几乎无法忍受的酷刑之苦。他的脸上因极度痛苦而深重的皱纹,显示出其肉体所承受的痛苦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件雕刻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具有德意志民族的艺术特色。
奥托王朝的金属雕刻有较高的水平,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赞助人是希尔德斯海姆的主教,他建立了一座第一流的铸铜雕像工场。这个工场制作了该地圣米歇尔教堂装饰着青铜浮雕的大门和东面圆柱浮雕装饰。这对大门的浮雕被划分成八个水平方格,这些浮雕都以人物群像为主,其中的人体造型仿照了加洛林插图绘画。圆柱浮雕清楚地反映了罗马纪功柱雕塑的影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