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记者是县电视台新闻部挑大梁的记者。管记者新闻敏感度高,文字功夫好,笔头子又快,大凡县里的重要会议,都派他去采访。管记者总是很认真地选好报道的角度,准确传达出会议要义,并把一个个看似枯燥的会议弄出一些新意来。
这天,管记者去采访“全县整顿医药市场秩序动员大会”,当他把镜头摇向听众席时,他吃惊不小,此时县长正在台上十分严肃地阐述整顿医药市场秩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台下近两百个听众中却有七八个人耷拉着脑袋打瞌睡。管记者想,与会的都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不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又怎么能贯彻落实?整顿医药市场秩序岂不成了空话?管记者决定将此事曝光,于是给打瞌睡的人分别拍了特写镜头。
管记者是快笔头,回到台里便三下五除二把两条新闻的解说词写好了。部主任大李首先看了会议报道《整顿医药市场秩序,确保群众身体健康》的解说词,他没说什么就签了字。看了批评报道《开会打瞌睡,会议精神如何贯彻落实?》的解说词后他马上想到了什么,说,我看一看拍回来的录像资料。
大李眼尖,录像还没放完,他就在打瞌睡的人中发现了他舅舅———县药材公司总经理。大李指指荧光屏上的舅舅对管记者说,记住,剪辑时把这个人的镜头删除掉。大李在稿签上签上名字后高兴地说,好稿,好稿!舆论监督就是要搞。这样的新闻观众爱看,定会产生反响!不过,能不能播发还得听听王副台长的意见。
王副台长分管新闻。他认真审读了批评报道的解说词后立刻想起了什么,说,我要审看一下录像。
王副台长发现打瞌睡的人中有两个熟人,一个是老同学———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一个是他老婆的干爹———县卫生局副局长。王副台长对管记者说,剪辑时别忘了把这两个人的镜头删掉。王副台长在稿签上写下“同意播发。请陈台长审定。”几个字后称赞说,舆论监督必不可少。这条新闻不错,一定能在观众中产生大的反响!
批评报道必须经过陈台长最后把关。陈台长把批评报道的解说词仔细看了两遍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说,我必须审看一下录像。
陈台长仔细地看了录像后对管记者说,打瞌睡的人中有县一医院的院长,有县二医院的副院长,有县肿瘤医院的副院长,还有……这些单位都是我们电视台的广告客户,而且这些人都是单位上的头头脑脑,批评他们一定要慎重,可别又出现负面影响呀!
陈台长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过去也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的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有的批评报道却激怒了某些单位或个人,免不了要来台里吵吵闹闹找麻烦。
管记者担心这条新闻被“枪毙”,急忙分辩说,陈台长,前几天县里不是专门召开过端正会风的会议吗?端正会风的约法三章还是县长亲口宣布的。谁吃了豹子胆,敢和县长过不去?我们批评个别人的不良行为也是为了促进会风好转有利于工作嘛!
陈台长思忖了片刻说,你说的没有一点儿错,但你剪辑时必须把我刚才提到的几个人的镜头删去。陈台长在稿签上写下“今晚播发”几个字后赞赏说,这的确是条好新闻,你把会议报道和批评报道编排在一起播发,前后形成反差,宣传效果一定不错,肯定会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
管记者沮丧地说,这条新闻没必要播发了,打瞌睡的画面都剪辑掉了。
陈台长说,我只要你剪辑掉五个人的镜头,不是有三个打瞌睡的人吗?
管记者心里暗暗叫苦,剩下三个人的镜头早已是大李主任和王副台长交代过一定要剪辑掉的。
《开会打瞌睡,会议精神如何贯彻落实?》的批评报道在当晚的《本市新闻》栏目中播出了。不过,已成了没有现场画面的口播新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