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炼完美人格-性情决定命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会受到才华和性情的双重影响。确实,一个人如果能够沉着镇定、心地善良、谨慎自律、宽容体贴、心气平和,就能体会到生活中的幸福。柏拉图曾说,为别人谋幸福的人,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幸福。

    性格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性情温顺的人总能体会到生活中好的东西,很少遭遇伤心欲绝的痛苦,即使面对灾难和痛苦,他也能透过黑暗的天空看到一丝光亮,找到心灵的慰藉。即使抬头看见得不是太阳,而是乌云密布的天空,他们也会安慰自己,太阳就在那乌云之后,光芒终会冲破乌云,普照大地。

    性情温顺的人令人羡慕。他们的眼中总是闪烁着快乐的光芒,他们的心中总是充满着明媚的阳光,人们总能感受到他们的欢快、达观和朝气蓬勃。当然,有时他们也会精神忧郁、心烦意乱,但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愉快地接受这种现实,不愿意浪费宝贵的精力去唠叨抱怨、郁闷忧伤,相反,他们会拾起生命道路上的花朵,奋勇直前。

    我们绝不应该认为他们意志薄弱,行事鲁莽。天性愉快、乐观友爱,对前途充满希望,值得他人信赖是他们最显著的性格特征。他们聪明理智,目光敏锐,有着远见卓识,因此能够突破厚厚的乌云,看到灿烂的阳光。即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从眼前的灾难中看到希望的曙光;即使疾病缠身,他们仍然坚信只要努力,就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即使历经磨炼,他们也会遵纪守法,改正错误,总结经验;即使遭遇痛苦挫折,他们也能鼓足勇气,从不退却,在困难和挫折中,掌握更多得知识,领略生活的艰辛。

    面对房屋被人侵占,家人流离失所,庄园被没收的窘迫局面,一无所有的杰靳米·泰勒却这样写道:“我落到了财产征收员的手中,他们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所有财产。现在我还有什么呢?让我好好想一想。我还有依然闪耀的可爱的太阳和月亮,还有陪伴左右的温良贤淑的妻子,还有帮我排忧解难的患难知己,不仅如此,我还有愉快的心情,欢快的笑容,以及对上帝的敬仰。我对美好天堂的向往,还有我对他们罪恶之举的仁慈和宽厚也是他们无法剥夺的。我还是一样地吃饭、喝酒,睡觉和消化,还是一样地读书和思考……”

    即使遇到意外的打击或灾难,泰勒也能找到足够的理由,让自己高兴快乐,可以说,在这种常人难以摆脱的痛苦和怨恨中,他却仍然能自得其乐,不因常人之忧而忧,而以常人之忧为乐。他敢于蔑视困难,将面对灾难视为坐在寻常的荆棘上,坦然面对一切,表现得无忧无虑、无所顾忌。

    这种愉快的性格可能来源于天性,但和其他生活习惯一样,也可通过训练和培养获得这种性格,并不断加强。我们每个人既有可能充分地享受生活,也有可能无法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这关键在于我们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我们看重的是生活中的光明还是黑暗,这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其实,任何人都是有两面性的,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活。我们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做出正确的选择,让自己乐观、快乐。乐观、豁达的性格会让人更多地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能使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性格乐观、豁达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美丽和快乐。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光彩使整个世界流光溢彩。在他的影响下,寒冷转化为温暖,痛苦转化成舒适。这种性格让人的智慧更加熠熠生辉,让美丽更加灿烂迷人。生性忧郁、悲观的人,永远也不能欣赏到生活中的七彩阳光,即使是春日的鲜花也不能让他们振奋精神。在他们眼中,创造只不过是苍茫空白,令人厌倦、没有灵魂,也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快乐和幸福来源于乐观、豁达的性格,良好品行中必定包含有乐观、豁达的品质。人类怎样战胜各种诱惑?一位忠诚的作家回答说:“第一是愉快乐观,第二是愉快乐观,第三还是愉快乐观。”愉快乐观的性格让心灵这片沃土收获善良、仁慈和正直。它是仁慈友善的忠实朋友,与耐心和坚韧忠诚相伴,是智慧聪明的源泉,也是道德良知的保护神。马歇尔博士对他的病人说:“愉快的心情是最好的药物。”智者曾经说过:“欢悦心情远胜过良药。”路德曾潜心致力于精神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他的药方是:“欢乐加理性,尤其是发自内心的欢乐和理性,再加上诚实的勇气,不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是治愈精神抑郁症的良药。”心浮气躁使人们意志薄弱,脆弱不堪。但高雅的音乐、天真无邪的孩子、鲜艳美丽的花朵,都能让人心旷神怡,欢乐愉快,精神振奋。

    快乐的心情就像永不枯竭的清泉,是心灵的蔚蓝天空,它能安抚人的灵魂,恢复人的精力,使道德更加高尚。愉悦的心情可以滋润人的精神、灵魂和美德,尽管烦恼和不安可能会时时侵扰它,挫折和磨难可能会慢慢消耗它,但这如清泉甘露般的愉悦心情永远不会枯竭,而且越是经历磨难,越是清亮无比。

    帕默斯顿勋爵一生历经坎坷不断,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到挫折,但他百折不挠,一生都在顽强拼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帕默斯顿性情平和,童心末泯,宽容豁达。他还拥有很强的忍耐力,超强的自我克制的能力。不论遭到任何不公正的待遇或莫名其妙的打击,他都能从容面对,挣脱抱怨和苦恼的束缚,从逆境中奋起,让自己心平气和、宁静洒脱。不论陷害有多深、攻击有多强,他都不会自我摧残、自我折磨,更不会低头屈服。帕默斯顿的一位密友,与他相知、相识、相处了20年,也没有看到帕默斯顿勃然大怒和自我消沉的时刻。当内阁们忙于处理阿富汗灾难问题时,帕斯顿的对手们通过做伪证,篡改公文和制造谎言等手段控告、诬陷他,即使面对如此不白之冤,帕默斯顿也没有丝毫的忧虑和痛苦,仍然生活得很快乐。

    从人物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天才式人物都具有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们不畏强权、与世无争,用愉快的心情去感悟生活,发掘人生中的无限快乐。比如荷马,贺拉斯,维吉尔,莫雷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等,都乐观豁达、健康宁静、欢快愉悦,这使得他们的创作活动更有活力。另外,路德,莫尔,培根,莱昂纳多·德·文西,拉法叶和米歇尔·安吉罗等等,也都心地快乐、本性淳厚。他们之所以幸福快乐,是因为他们一直从事各种快乐的工作,因此心灵深处总是充满着创造的活力。

    弥尔顿的一生不断经历着各种艰难困苦,但他一直拥有乐观、爽朗的心态。因为意外事故,他的眼睛失明,朋友弃他而去,他屡遭挫折,“前途一片黑暗,前面充满着令人恐惧的危险嚎叫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弥尔顿依然满怀信心和希望,“振奋精神,勇往直前”。

    亨利·菲尔丁一生穷困潦倒,债台高筑,挫折不断,病魔也与他形影不离。玛丽·沃特雷·蒙太古夫人却这样评价他:“他是个乐天派,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幸福和快乐。”

    约翰逊博士一生历经艰难险阻,但他始终拥有愉悦的心情,与命运不屈不挠地抗争。他乐观大度,用心去享受生活的快乐。有一次,一个牧师不停地抱怨生活枯燥、无聊,他说:“他们只会谈论小奶牛,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斯拉雷夫人的母亲曾说:“约翰逊博士喜欢谈论小奶牛。”意思是说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不管环境怎么样,他总是笑口常开,乐得其所。听到这番话,约翰逊博士感到十分荣幸。

    约翰逊相信,一个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岁月的流逝中,人也会逐渐变得温和沉着。切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个愤世嫉俗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人心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温和,相反,会变得越来越冷酷无情。”这说明两个人气质性情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也就会有所不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吸取经验教训,严格自律自制,并且心地善良,他就会逐渐趋于完美;而那些品性不良、脾气暴躁的人,只会固执已见、一意孤行,只能变得越来越坏。

    瓦特·斯科特先生心地仁慈善良,深受众人的爱戴。甚至家里的宠物,不管是聋是哑,都能很快感受到斯科特的友好、善良。斯科特曾给霍尔上尉讲了一个童年时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斯科特的恻隐之心。有一天,一只小狗摇头摆尾地朝他扑过来,他猛地捡了块石头向它扔去,正好打中了它。疼痛的小狗仍然艰难地向他爬过来,它的腿已经断了,却还是不停地舔着斯科特的脚。斯科特说:“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成了我挥之不去的心病。”

    斯科特常常把“放声大笑吧”挂在嘴边,他总是用发自内心的笑去诚恳地对待每个人。无论和谁相处,斯科特都和颜悦色,以诚相待。他豪爽的笑声深深地感染了周围的人,在这朗朗地笑声中,人们本来对他的拘谨和敬畏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华盛顿·埃尔文的麦尔罗兹大修道院废墟的管理员说:“他会来这里的,有时和很多人一起来,离得很远就能听到他在叫:‘杰里!杰里·鲍威!’每次看到他,他总是在说笑。他平易近人,经常像老朋友一样和我们聊天、说笑话。让人不敢相信眼前这位随和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学家斯科特。”

    阿诺德博士不但为人诚挚友好,极富同情心,而且率直真诚,为人平和,一点也不矫揉造作,更无半点傲慢。莱尔曼教区的神职人员说:“他是我生平见过的最谦恭的人。他走过来,像朋友一样,同我友好地握手。”福克斯附近的一位老妇人说:“他曾经到过我家,跟他交谈,那时,我觉得自己像个贵妇人一样。”

    西尼·史密斯先生也是乐观开朗的典型。在他眼里,生活总是美好的,即使最厚、最黑的乌云也不能挡住太阳的光辉。不管是当乡村教堂的牧师,还是做牧区的教区长,他一如既往地友好善良、勤奋努力,没有丝毫改变。他总是充满无尽的爱心,称得上是我们的典范和学习的楷模。他真诚善良、宽容体贴,无不体现出基督教的精华,他的行为昭示了崇高的绅士风范。

    空闲时,他努力写作,笔耕不辍,内容涉及广泛,正义、自由、信仰、人性解放、教育都是他歌颂的对象。他的文笔幽默、明快、犀利,敢于伸张正义,他从不会为了那些俗人卑劣的需要或世俗的偏见而昧心写作。他精力旺盛,豁达开朗,乐观大度和精神高尚是他努力不懈去追求的人生目标。年老时,他疾病缠身,在写给朋友卡利斯勒夫人的信中他说:“一旦你听说为几磅肉找主人,那么这几磅肉非我莫属,就像教区牧师的职务一定属于我一样。”

    伟大的科学家大都具有勤劳、耐心、快乐豁达的性格,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和拉普拉斯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最突出的代表当数数学家和最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欧勒。欧勒晚年双目失明,但他像以前一样继续愉快地写作。他还凭借惊人的记忆力,绘制了大量极富创造性的机械设计图。在这段时光中,对欧勒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紧张的工作之余教导孙子们了。

    爱丁堡的鲁宾逊教授主编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长期的无情疾病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使他无法工作,只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与孩子玩耍,颐养天年上了。在给詹姆斯·瓦特的信中,他说:“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我感到无限快乐,特别是孩子们稚朴可爱的言行,让我心情舒畅,兴奋不已,现在我才发现,孩子是快乐的源泉。为此,我要感谢法国的理论家们,是他们让我注意到了孩子们,小孩子天真的举动,幼稚的念头,都让我觉得可爱无比。这些举动蕴藏着力量和能力,但遗憾的是,我已经没有时间对幼儿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完备地研究了。”

    在日内瓦,自然哲学家阿波西特,经受过最严峻最痛苦的耐力考验。面临打击和考验,他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默默忍受,有苦难言。这种境遇和牛顿的遭遇极为相似。阿波西特所研究的范围很广,在研究以外的业余时间里,他还研究气压及其变化,想从中寻找到支配大气压力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在接下来的27年中,不管寒冬酷暑,他坚持天天观察,并认真地记录观察结果,为研究做准备。

    一天,一名新助手正式到他的实验室上班。为了显示热心和诚意,这位助理员把阿波西特的实验室打扫了一番,把原有的东西都“物归原位”。当阿波西看到整洁和有序的实验室时,立即问助手:“那些在气压表旁的纸呢?”助手回答说:“哦!先生,我把那些脏兮兮的纸烧了,又重新放了一些新的纸。”阿波西特叉着两手,内心极其痛苦,不过平静了一下,他无可奈何地说:“你知道吗,你烧掉了我27年来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劳动成果,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

    比起其他学科的研究来,自然历史的研究更需要研究者具备不同寻常的乐观、耐心和毅力。那些悲观、没有毅力和耐心的人,在这个领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事实证明,从整体来看,自然科学家的寿命比其他科学家的寿命要长得多。林耐协会(英国一家出版博物期刊等的学会)的一位会员向我透露,1870年去世的14位林耐协会会员中,有两位超过了90岁,有5位超过了80岁,还有两位70多岁。这14个去世的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法国植物学家亚当逊已经70岁高龄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亚当逊失去了包括住房和花园在内的所有财产,一无所有,朝不保夕,非常狼狈,就是这样,他还是充满耐心,勇气不减,从容面对失去的一切。亚当逊是一个学会的元老,有一次,学会邀请他参加会议。亚当逊无奈说他不能去,因为他连鞋子都没有。

    居维叶说:“谁看到这种情景都会感动不已,这位可怜的老人佝偻着背,在一堆残火前,用微微颤抖的双手在一张小纸上描绘着植物的特征,此时,他完全忘记了生活中的痛苦,沉浸在自然历史的无穷乐趣中。当然,这种乐趣不是常人能够享受的,但却像善良温柔的仙女一样陪伴着这位孤独的老人。”董事会决定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可怜老人一点津贴,拿破仑知道他的情况后非常感动,把津贴提高了一倍。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平静地走完了79个春秋。他在遗嘱中规定的举行葬礼的方式,体现了亚当的性格特征。他的要求就是用自己一生所确证的58种植物织成一个花环,作为棺木的装饰,除此之外,他不需要任何别的装饰物。他的这种独特简单、令人感动的无形纪念碑的方式,像他的著作一样万古长青。

    伟人开阔的胸襟,乐观的人生态度,会让人精神鼓舞、希望倍增,也会使人受到感染,精神振奋。据说,约翰·马尔科姆爵士出现在精神抑郁的印度军营里时,人们说他的出现“好像一束亮丽的阳光普照大地……每个人离开他时都笑容满面、心情愉快。他亲切和蔼、乐观快乐,像具有魔力一样让人无法抗拒。”

    同样,埃德蒙·伯克的生活里,也洋溢着快乐和幸福。一天,在约苏阿·雷诺兹爵士先生家中用餐时,大家谈到了性格气质与喝酒的关系。约翰逊笑着说:“男孩子适合喝红葡萄酒,成年男子适合喝白葡萄酒,而白兰地应该是英雄的杯中物。”伯克说:“那好,我就喝点红葡萄酒吧,我真希望自己是不经世事的小男孩,小时候的一切都纯朴自然,让人兴奋不已。”可以看出,有些人外表虽然老态龙钟,但心却不老,有些人年龄不大,心却已经苍老了。这就像白发老人童心未泯,欢乐愉快,而孩子未老先衰,心情抑郁一样。因此,人的心态与年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一个人乐观豁达、心胸开阔,即使年纪大了,他也能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幸福。

    一位年事已高却心情豁达的老人,看到未老先衰的年轻人时,不禁感叹到:“唉!照这样下去,这个世界只剩下年老的孩子了。”愉悦快乐来源于亲切乐观、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童心不泯,而一本正经、古板拘谨的年轻人,没有朝气活力,因循守旧,内心苍老,享受不到真正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对于这些未老先衰的人,歌德非常惊讶地说:“唉,多么可怜的年轻人,竟然如此古板守旧!他们的行为真是荒唐愚蠢啊!”歌德希望看到精神焕发、本性自然、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以每当看到这些太过正经、很放不开的年轻人时,他就会十分愤怒,嘲笑说:“真是些俊俏亮丽的‘美’少年!”然后拂袖而去。

    幸福快乐来源于爱、希望和耐心。以爱心换爱心,如同给爱插上了希望的翅膀,让心灵永远年轻。爱就是仁慈、宽厚,就是坦率、真诚。因为有了爱,人们才能感到光明、找到幸福,一切事物才显得十分美好。爱就像是“茫茫草原上升起的一轮红日,照耀着绚丽的百花丛”。爱,造就了欢快的念头,营造了融融的暖意。爱是无价的,但无需金钱就可以拥有。一个心中拥有爱的人,会为自己的拥有者祈求神灵赐幸福相伴左右。爱与幸福形影不离,密不可分,有了爱,痛苦就变成了幸福,泪水就化作了甘泉。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法学家边沁认为:一个人给予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越多,自己得到的幸福和快乐也就越多。一个人若待人友善,就会得到友善的回报。一个人心地仁慈,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和欢乐。他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善言引导善行出现,你的一句话可以让人做好事,也可以使受雇于你的人择善而从,积善行德。这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真理,因为友谊伙伴关系总会在人与人之间发挥着作用……”

    “当然,有时仁慈的努力、善良的行为不一定能教导和启发人,不过只要方式、方法得当,对方最终会被你发自内心的仁慈善良的行为所感动。虽然有时友好的行为可能换回一脸茫然,一腔热情可能遭遇一盆冷水,但这些不会削弱善良的人的热情,因为他们乐善好施,但不求回报。人心要善良就必须至真至诚,我们要努力在人间撒播友谊和文明的种子,一定会有沃土让它们生根、发芽、结果。幸福之花会在人们的心中开放,仁爱之心如星星一样洒满人间,此时我们才会明白回报是如此的厚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春华秋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我们为了获得更厚重的收获,珍惜这些美好品德吧。”

    大诗人罗杰斯曾讲过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这个小女孩深受众人喜爱,有人问她:“为什么所有人都这么喜欢你?”“我想,可能因为我也喜欢每个人。”这个故事含义深刻,令人回味。一般来说,人类拥有的幸福和快乐是与人类付出的爱成正比的,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即使我们通过诚实劳动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如果不能扬善扶弱,也是得不到幸福的。

    善良是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对此,拉尔·亨特话说过:“善良的力量无人能及。”人总是摆脱不了情感的束缚,法国的一句谚语说得好:“人类向来贪图安逸,喜欢享乐。”同样,英国也有句比较粗俗的谚语:“恶狗服蛮棍!”杰勒米·边沁反问道:“人们运用自身的力量,凝聚友谊,可以成就每一个善良的举动;既然这样,人们为什么不把造孽的力量用来行善呢?”

    给予礼物并不能真正地体现出仁慈和善意,真正的仁慈需要一颗善良而诚挚的心。有人虽然会从钱包里拿出钱来给你,但他可能并不是真心诚意的,用钱财表现出来的好心并不可靠,甚至可能会蕴藏着祸患。只有善意的帮助、真正的关心才会产生好的结果。

    我们不能把充满善意的温良等同于愚昧和怯懦。谦恭并不意味着胆怯,心平气和也不代表着退让。真正的善良和仁慈本质上是积极主动的,消极被动决不是真正的善良和仁慈。善良、仁爱的人必定非常有同情心,而那些麻木不仁、心如冰铁的人决不可能与人为善,友爱他人。社会中如果人人都彼此友爱、互相关心,那肯定是一个井然有序、充满生机的整体,决不会出现混乱的场面。这样,人们会千方百计行善,为他人而忙碌,在这种仁爱的力量推动下,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关爱,民族与民族之间会亲如一家。仁爱的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诚心向善,使人们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使人类的幸福代代相传。

    积极工作、吃苦耐劳的人心地善良、胸怀仁慈,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而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自私自利,只知道爱自己,注定成为游手好闲的人。法国博物学家布丰曾常说,他不会给那些没有热情、缺乏热心的年轻人任何东西,因为他崇尚的是那些不易获得的高尚、美好的东西。

    人生最可耻的伙伴就是自尊自大、自私自利。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自私自利是无耻的行径。自私自利的人往往容易狂热,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略别人,只注重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上帝在他们心中,就是他们自己。极度自私的人,贪得无厌,最终必将被淹没在自己恶性膨胀的贪欲中。

    没有什么比只知道发牢骚更为糟糕的了。在满腹牢骚的人眼里,“一切都有问题,没有正常可言”,但他们只是每天抱怨而已,却从不努力去改变现状,并且觉得人生之路不会有谁来帮助他,因此感觉生活沉闷无聊,没有生气。就像最差的工人厌恶工作一样,生活中那些手脚不勤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只知道抱怨的人,就好像最坏的轮子总是会嘎吱嘎吱响个不停。

    如果一个人总发牢骚,天长日久,慢慢就形成一种病态。在心怀妒忌的人眼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也成了灰暗的;在心术不正的人的眼中,世上的一切都是歪曲的,世界也是颠倒的,所以,这些人总是感到烦恼和空虚。英国传统滑稽木偶剧《潘奇和朱迪》中有个小女孩,当她发现玩具里装满麦麸时,马上觉得这些玩具没有了丝毫的价值和意义。她觉得她惟一能去的地方是“尼姑庵”,在那里,她才能找到自我,才能生活得快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年人也有着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把“身体不好”挂在嘴边,甚至把这当成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病态不但无法缓解,而且会日益剧增。可能他们想通过这种办法来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如果不这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意义。

    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小麻烦、小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要尽快妥善处理。因为小问题不解决,就会变成大问题;小麻烦不解决,也会变成大麻烦。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烦恼和忧愁,根本就不存在,多半是人们在自寻烦恼。一旦大灾难降临时,这些琐碎的小烦恼就会灰飞烟灭,不值一提。但我们有时很容易把无谓的烦恼铭记在心,当作宝贵的东西珍藏起来,不知不觉地陷入痛苦和烦恼中。许多父母亲在对待子女时也陷入了这种误区,滥用仁爱之心,把原本触手可及的幸福毁灭了。慢慢的,纵容和溺爱使他们失去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控制,这些被宠坏了的孩子反过来要控制自己的父母亲了。天长日久,恶果就形成了。

    一个人心态的形成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如果一个人长期心情抑郁、愁眉苦脸,他就不会感到幸福、快乐和希望,这样的心态一旦养成,在他的眼中,生活就会变得让人沮丧,没有希望。他能做的事就是吹毛求疵、满腹牢骚,哀声叹气、怨天尤人了。他不会用正常的眼光看人,所以对谁都不满意。他孤僻成性,独来独往,还以为别人和他一样不喜欢合群。痛苦和烦恼占据着他的心,他既与周围的人作对,也与自己为难。对这种人来说,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

    自私自利的人经常会斤斤计较,因此心情也会变得郁闷忧愁。极度自私的人非常任性,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当然,自私自利的意识再顽固、执拗,也是可以控制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行动的自由。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在这种意识下所产生的后果会给人带来荣耀,还是带来耻辱。如果心胸宽广、豁达乐观,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光明。一个人具备了健康良好的心态,就会思想纯洁,行为正派,自觉抑制肮脏的想法,与邪恶者断绝一切关系。是坚持错误、执迷不悟,还是改正错误,迷途知返,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志。人类创造了美好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只有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地拥有这个世界。

    不可否认,道德家并不是万能的,在有些事情上也是无能为力的。一天,有个心情极为阴郁的人来到一位著名医生那儿看病,他把病历放在了医生面前。医生说:“噢,你根本不需要看病,你只要去看看英国著名丑角格里马尔迪的表演,痛痛快快地大笑一次就行了。”这位痛苦的病人说:“但是,我就是格里马尔迪呀。”

    烦恼总会光顾那些烦躁不安、焦虑不已、永不满足的人,因此,他们的心态永远无法平静祥和、乐观豁达,他们与所有的幸福都无缘。这些人身上就像长满了刺,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们!他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为芝麻绿豆点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互不相让,甚至最终引发暴力冲突。因此,他们的生活充满矛盾,就像赤脚走在荆棘丛中,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丝毫感觉不到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理查德·夏普说:“虽然这只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但却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就好像一根细发能破坏一部大型机器的正常运转一样,其实,要想快乐很简单,只要你不要让一些琐碎之事来影响自己的心情,用愉快的心情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麻烦,并且主动地去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时间久了,好心情自然而然地就来了。”

    圣·弗兰西斯·德·沙列斯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上,精辟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面对基督耶稣,我们必须拥有高贵的人格!”有人问圣徒:“你所说的高贵人格是什么呢?”他回答说:“高贵的人格就是:谦虚谨慎、耐心细致、仁慈善良、胸怀宽广、豁达乐观、善解人意、敢于担当、温和真诚、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等等诸如此类的品质。优秀崇高的人格就像优雅的紫罗兰一样,不仅拥有高洁的心灵,还拥有高雅的品德。如果美德是船,那谦虚就是橹。没有谦虚的美德,就像花朵失去了芬芳。没有芬芳的花朵会有谁来喜欢呢?”

    他继续说:“人都有走极端、想不开的时候,在烦恼、痛苦时,要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待人处事时,不仅要看到不好的一面,而且更要看到好的一面。遇事不要逞强,要善于全面地考虑问题。就像水能灭火一样,温柔的话语、宽容的心胸、不断的自我反思也会化解心头的愤怒。一句暖人的话语、一张真诚的笑脸,都会使心头的怒火烟消云散。仁厚的心灵能培植丰硕甜美的果实,真诚的心灵孕育舒畅的心情,使人笑口常开。有谁能战胜心地坦然、仁慈宽厚的对手呢?”

    各种烦恼和痛苦总是不断侵袭着人们,如果总是把这些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在身上不能缷下的话,人们总有被压倒的那一天。因此,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时,我们要鼓起勇气,妥善处理。有个年轻人经常为一点小事而烦恼忧愁,就写信请教伯瑟斯,伯瑟斯对症下药,详尽地回答了他,他的这段话对那些精神苦恼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副不可多得的良药。

    伯瑟斯说:“满怀希望和信心,勇敢地前进吧!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给你的忠诚建议。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知难而上!生活五彩缤纷、千变万化,我们必须不断地适应这个社会!要善于审时度势,成为识时务的俊杰。你可以把这看作反复或者轻浮,但是,你也要明白,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机应变是人的内在本能。如果一个人冥顽不化,不懂得拐弯抹角,又怎么能消除心中的郁闷呢?”

    “大地哺育了我们,我们不停地和泥土打交道,看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世道变迁,物是人非,这样一来,人怎么能没有一点变化呢?如果不懂得变通,那只能是自己折磨自己。人当然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适应变化,而应该顺乎天理,习惯四季变化。”

    耐心就是快乐与幸福的同胞姐妹,有耐心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与成功。乔治·赫伯特说:“要想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拥有耐心和毅力。”据说,阿尔弗雷德国王是一个非常耐心快乐的人,因此“好运就如影随形地光顾他。”英国将领马尔伯勒,性格开朗、沉稳而平和,正是这些优秀的性格促使了他取得成功。1702年,在给英国财政大臣戈多尔芬的信中,他写道:“是耐心,让我战胜一切。”面对同盟者的压制和阻碍,他淡淡地说:“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充满希望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它是世人所共同拥有的财富。哲人泰勒斯说:“即使你一无所有,但至少还能拥有希望。”希望令人充满信心和力量,所以曾有人把它比作“穷人的面包”。希望也是人间伟业的基石和动力。据历史记载,伟大的亚历山大当上了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后,把父亲的大部分遗产都送给了朋友。当伯尔迪卡问他自己还拥有什么时,亚历山大说:“我把最珍贵的希望留给了我自己。”

    对希望而言,不管多么美好的回忆,都意味着过去,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希望预示着未来,而记忆只属于过去。希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希望就像成功之母,所有崇高的事业都源于希望”。而人的人格就像火车头一样,牵引着世界不断向前,希望就是火车头的动力源泉。拜伦说:“如果失去了希望,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只能在地狱!现在什么都不再重要,因为大家都应该知道,过去已成为过去,它只能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占据着记忆的空间。希望是永存的,可以引领我们冲破重重阻力,达到理想的境地!所以,希望,只有希望,才是真正地推动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