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炼完美人格-人生的成功伴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将会受到伴侣的巨大影响。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母亲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母亲不但要精心哺育孩子,使孩子茁壮成长,还要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使孩子们的心灵和精神健康成长。女性天生是婴儿的抚育者和教育者,是年轻人的引导者,是男人的知己和伴侣。女性承担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妹、情人、妻子。总之,女性或多或少,或好或坏地影响着男性一生的命运。

    男性和女性有明确的社会分工,有着各自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给他们分配了合适的工作,要求都能各司其职,各谋其事。双方不能够越界,更不能相互取代对方的社会角色。从能力这个角度来看,男人和女人有着明显差别,因此他们的职业也会各不相同,但都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生存和发展。同时,男女之间又是不能完全分割的,二者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谁也离不开谁。

    虽然男人和女人是伴侣关系,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但从能力上看,他们却完全不同。男性通常身体强壮、性情刚毅,但易于冲动,脾气暴躁;而女性会比较温柔贤淑、耐心灵巧,但有时敏感脆弱,情绪容易波动。男性多数智慧出众,可以统治世界;而女性则人格高尚,担当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支撑着社会的文明。正由于以上区别,男女各自承担着自己的职责,如果让女人做男人应该做的事,或者让男人做女人应该做的事,就会像用大脑代替心脏工作一样,荒谬可笑。的确,社会上真的有女性化的男人,也有男性化的女人,但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

    虽然男性善于理论思维,强在智慧知识,女性强在高尚心灵,多为温柔和顺,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可以忽视精神方面的修养,女性可以不去学习知识.品德恶劣的男人是不会被人认可的,同样,愚蠢无知的女性无法立足于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男人和女人都要不断地对自己的道德及学识进行培养,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男性如果没有同情怜悯之心,只能算是冷酷无情的大脑发达的动物;如果女性没有知识修养和才能,就算她再漂亮、再温柔,也不过是一件华丽的衣裳而已。

    曾经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软弱、依赖的女性讨人喜欢,有主见、博学、独立的女性令人恐惧。英国散文家、评论家斯梯尔说:“智慧和勇气能让一个男人显得尊贵,具有男子气概。女性温柔善良、顺从忍耐,才能举止得体、贤淑可爱。总之,男女有别,温顺是女人的美德,温顺、谦和、依附和天生的自卑感才会使女人显得可爱。”蒲柏曾在他的作品《道德散记》中说:“大多数女性都不具备独立的个性。女人就像那多姿多彩、形形色色的郁金香一样,因为娇羞和娇弱,才显得娇贵,惹人怜爱。”

    其实,直到今天,有些地方还以蒲柏所提到的原则作为评判女人的标准。他们认为,女性应该柔弱、敏感,而不应该具有力量和勇气;女性应该妩媚动人,而不应该自立自强;女性应该时刻顺从、归顺于男性;女性应该循规蹈矩,必须无条件地适应社会的各种习俗,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应该善于打扮,让自己显得贤慧高雅、有魅力;女性还要小鸟依人,温柔可爱。所有这些礼仪习俗,把女性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就像一句印度谚语说的那样:她如此地恭顺、善良、乖巧、优秀,以至于她自己什么也没有。

    这一原则在强调女子的善良、温顺、乖巧的同时,也在宣扬自私狭隘的男性主义。人们通常会鼓励男孩子自己出去闯世界,而教导女孩子要随遇而安、依附于他人;人们要求男孩子做事有主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而要求女孩子事事要听话、软弱温顺、谦恭忍耐等等。这些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孩子的胆识魄力、思想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却缺乏爱心、善良等道德品质;同样,女孩子的谦让、温顺、善良等品德得到明显发展,但在思想智慧、才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上却十分地薄弱。

    毋容置疑,女性优秀、高贵的品德是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表现出来的。她们是上帝派来守护人类的使者。她帮助弱小的人们,精心呵护所爱的人。女性是家庭中的灵魂,似乎天生就具备管理家庭的杰出才能。她们能够营造出宁静、安详、舒适的家庭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中生儿育女,将他们培养成人。女性富有同情心,温柔似水,谦恭忍耐,并且勇于自我牺牲。

    女性的心中总是充满着爱、希望和梦想,她们明亮的双眼流露着仁慈和幸福的光芒,这光芒能让坚冰融化,缓解痛苦,化悲伤为愉快和力量。“她的目光洁净如水,缓缓流出,痛苦降临时,她那温柔的话语会滋润你的心田,谁都无法抗拒这一份温柔,它澄澈、平静、不掺一丝杂物。”

    女性像天使一样给不幸的人们带来希望。对弱者,她们充满了同情和怜爱,用爱心使那些堕落的人们重新振奋起来,用温暖的双手使那些遭受痛苦的人们平静下来。人们总在说,不管何时何地,痛苦的人们那无奈的叹息声总会激起女性的同情,她们会义不容辞地来到他们的身边去安慰他们。

    马戈·帕克说,在旅行时发生的一件小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到一户人家借宿,善良的家庭主妇给他铺了草席,让他睡在上面。而女主人和家人却一直纺织棉花,直到深夜。“她们一边干活,一边唱歌。有一首歌唱的就是我,‘狂风在吼叫,暴雨倾盆地下。可怜的白人已经精疲力竭。他坐到一棵树下,孤苦伶仃,等待天明,没有母亲端来热乎乎的牛奶,也没有妻子帮他碾磨米面。’此情此景,她们的善良和仁慈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无法入睡。”

    由于本身的特征,女性常常与同情、仁慈紧密相联,但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女性必须成为独立的人,具备自我独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拥有独特的个性和充沛的精力。封闭女性的心灵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实际上,自强自立与同情心并不存在矛盾,那种认为增强女性的自立意识会削减她们的同情心的观点,非常无知愚蠢,也荒谬可笑。当然,女性的自立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之上。

    其实,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能否获得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素养是否完善。如果女性有良好的学识,优秀的道德和智慧,再加上自强自立,她们就会更幸福,她们对社会和人类的和平发展所做的贡献也就越大,她们会因此而能更好地享受幸福。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社会的支持是这种幸福的前提和基础。

    男性和女性假如在文化、道德修养水平上能够保持和谐一致,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就会显著地提高。高尚的女性会选择道德高尚的男性来陪伴。男性和女性应该采取相同的道德标准,而不能因性别差异搞双重标准。如果认为男性可以肆无忌惮地蔑视一切道德规范而免受惩罚,女性如果这样的话就要受到社会的围攻,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基础和文明就会坍塌。道德风气良好的社会,应该对男性和女性有同样的认知标准,即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拥有纯洁而高尚的心灵。不论男女,玷污人们的心灵、名声,违背道德良心的恶劣行为都应该受到鄙视和惩罚。人一旦染上了不良习惯,就会像中毒一样,不可自拔,这样的话,不仅自己的内心更加痛苦,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幸福。

    在这里,我想斗胆提一个棘手且敏感话题——爱情。虽然这个问题非常普通,并且人人都会感兴趣,但却常常被忽略。道德家、教育家们,甚至父母都尽量避免讨论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觉得公开谈论男女之间的爱情是粗野、不雅的行为。因此,好奇的孩子们只能到书摊上去寻找有关爱情的答案,但很难从中得出明确而正确的结论。对于女性来说,这种感情强烈而极富吸引力,会影响她们的全部生活甚至她们的一生。然而,对男性而言,爱情只不过是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阶段。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关心,女性通常让感情自然发展,不加约束。

    在恋爱过程中,男女间的生理需要通常会战胜礼仪习俗的约束,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要让年轻人明确,怎样去区别真正的爱情与虚伪的爱情,让年轻人养成尊重高尚品德、遵守礼仪规范的习惯。没有高尚的品德作基础,任何爱情最终都会演变成痛苦而又愚蠢的悲剧。即便不能教会年轻人如何理智地去爱,但作为父母亲,非常有必要提醒自己的儿女,对那些盗用爱情名义进行感情欺骗的卑鄙小人要提高警惕。

    很早以前就有人说过:“在很多时候,爱情是愚蠢盲目的。但如果爱情具有了纯洁、崇高和无私的品性,那么爱情就会开花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优秀的品德。恋爱中的男女,在互相爱恋,忘却自我的同时,仍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此时,无私战胜了人性中的自私。”因为有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人类才充满生机和活力。爱情就像一支美妙而永恒的歌曲,永远陪伴人们的左右。

    爱情会让年轻人神采奕奕,生机勃勃。在爱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会闪闪发光,耀眼夺目。爱情,让人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尊重、倾慕共同结出了爱情的硕果,所以,人的心灵因爱情而更加纯洁,人的道德也因此而更加高尚,人的精神也因此变得更加崇高。爱情就像跳动着的自由之火,给人力量和激情,让人们挣脱所有的锁链和束缚,从自我奴役、自我压抑中获得解放。

    爱情是高尚的,不能容忍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真正的爱情如同高山白雪,寒冬腊梅,具有傲骨与清香。在爱情的力量下,人们会变得温柔体贴、谦虚善良、果断勇敢。真正的爱情,还会激励人们热爱、追求知识、崇尚智慧。它与美德、知识是和谐统一并相互促进的。

    诗人勃朗宁说“所有的爱情都能够产生智慧”,诚实的恋人也是富有天才的人。爱情会因崇高的心灵而更加伟大。真正的爱情会让快乐升化,变得更加神圣庄严。在高尚情操的感染下,良知会取代潜藏在人们身上的卑鄙浮荡的品质,人也会因此而逐渐变得胸怀大志、目光远大。

    在谈及伊丽莎白·哈斯廷斯夫人时,斯梯尔说过一句话,可以称得上是对女性最美好的赞美词:“是爱,让人们受到光明正大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女性才是最高意义上的教育者,因为,她心中充满爱,能够以人为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毫无疑问,男性或女性如果对这个世界没有慈悲的胸怀,对世人没有仁爱之心,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拥有完美的生活。不懂得爱的女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人,同样,不懂得爱的男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人。男性和女性是不能独立分离的,单纯的男人或者清一色的女人都是不完整的,男人是女人的一半,女人也是男人的一半。柏拉图认为,恋人们常常会从对方的身上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地方,两个分离开来的人们,会因为爱又重新结合到一起。

    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双方互相尊重、彼此关爱的基础之上的,是男女双方心灵的融合。费希特曾经说过:“如果婚姻不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个婚姻就不会产生真正而持久的爱。这种婚姻与人类的崇高精神背道而驰,男女双方会因此而尝到遗憾的苦果。”真正的婚姻也是建立在良好的个人道德基础之上的。没有人会真正地去爱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人们都会去爱那些受人尊重、令人崇拜的人。这种优秀的个人品德不仅要体现在家庭生活中,而且还要表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当然,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并不仅仅局限在相互间的尊重上,它必须具备深刻而美妙的情感,这种情感与男人之间或者女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是有所区别。美国小说家霍桑说:“谈到情感问题,男人之间的情感与爱情有天壤之别。他们之间彼此极少会紧紧地抓住对方的手,更不要说相互拥抱了,所以,男人不可能从兄弟般的伙计那里得到亲密无私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他只能从女性,包括他的母亲、姐妹、妻子那儿得到这些最真挚的情感。”

    跨入爱情的殿堂,人们就进入到充满快乐、同情和爱心的新世界。与童年时期生活的家完全不同,这一方天地里,每一天都充满着快乐、幸福与欢笑。当然,人们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充满种种考验和磨炼的世界,在这全新的生活空间里,人类不断地成长,学会怎样遵守纪律,怎样与人交往等等。

    法国文学评论家圣·波伏曾经说过:“家庭生活中,时时刻刻伴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难,但更多的时候,生活多姿多彩、富于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难将忧虑与欢乐截然分开。正是在这无穷的欢笑与忧愁中,人们经历了绚丽多姿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生活,这种生活是其它任何情感都无法超越的。”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新生命诞生,那么,这个家就失去了许多本来应该拥有的欢笑和希望。随着欢乐和笑声渐渐稀少,人们就会发现,这里还会产生许多愚蠢的行动,甚至会有伤风败俗的恶劣行为。

    埋头于生意的人,无时无刻不在精打细算,既要提防他人,又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处于一种思维定式,患得患失,很难真正的信任别人,渐渐地变得心胸狭窄,甚至麻木不仁、冷酷无情。这时,温情和善良将在他们身上逐渐消失,甚至会产生一些卑鄙的行径。治疗这种弊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回归到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家庭生活中。只有在家庭中,他才能享受到妻子的温情抚爱,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才能把自己从锱铢必较的生活中解脱出来,感受从未有过的欢乐和幸福,并使自己从此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所以人们才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只有在家里,我们才可能全身心地放松,享受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再珍贵、再真切的社会欢乐,也抵不过家中的一缕灯光。”

    泰勒先生说:“整日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会让人感情麻木,心胸狭窄。只有婚姻、家庭,才是人类精神的港湾,只有在这里,人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欢笑和幸福。”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丝的温情,没有同情心,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即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庞大的基业,看上去春风得意,但是从本质上讲,这样的人并没有取得成功,他们是真正的失败者。

    荷尔普斯先生曾在一篇散文中精辟地指出:“有些人一天天地富起来,一天天地向上爬,有的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声望渐高,或许你认为他们才是命运或上帝的宠儿,因为,他们获得了成功。但是,如果这些人没有一个温馨、愉快、幸福和优良的家庭,那么他们的生活仍然十分糟糕。他们满口都是虚伪的托辞,内心冷酷无情。和他们在一起生活,是非常不幸的。像这样所谓的‘成功者’,其实是真正的失败者。”

    “不管他们的命运或运气有多好,实际上他们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心灵的港湾。他们的善良仁慈没有归宿,所以他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好运。人一生中会追求许多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要接受很多磨炼,但最终,人的心灵要回归家庭,不管这个家是平凡还是伟大,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们的心灵归宿,是爱的核心。”

    只有在家庭生活中,一个人的性格品德才会真实直接地表现出来,能够承受生活考验的能力也才能展现出来。有许多人处理公共事务或商业事务时应付自如,但在社会生活中,他的内心情感常常会感到压抑,最后只能屈从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在家庭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来自社会的压力,但由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用在了生意场上,他又会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而苦恼,变得越来越被动。

    只有把全部心思投入到家庭生活中,他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只有在家中,他才可以不加掩饰地显露自己真实的人格,尽情地展示出他的诚实、正直、善良、率真,以及他的爱和同情心……这一切,就像山间的一股清泉,淙淙地向前流去。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关爱,就会让人觉得冷如寒冰,没有丝毫乐趣。同样,真正的爱也不可能缺少信任,没有真正的信任,就不会有互相尊重。只有在充满信任和温情的家庭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无穷快乐和幸福。

    伊拉斯谟称托马斯·莫尔的家里,洋溢着基督教的精神,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在这个家庭里,没有争吵,没有诋毁,甚至连恶声恶气的话都没有。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勤劳上进,各司其职,家里充满着祥和、宁静和愉快的气氛。”莫尔为人谦恭温和,善良仁慈,待人诚恳友善,这些优秀的品质感染了家中的每一个人,使他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心平气和地解决任何问题和麻烦。所以,礼让、温良、谦和的气氛一直笼罩在整个家庭的上空。

    莫尔认为,常常与家人交流、沟通,会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关爱。有时,那些看起来好像微不足道的交流和谈话,会把大家的心联结起来,更加紧密团结。莫尔还说,没有什么社交活动能比与家人促膝聊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每个人都有善良、体恤之情,一旦被家庭生活激活,他的体恤仁爱之情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掘,他的爱心会由家庭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甚至全世界。爱默生曾经说过:“爱,就像星星之火。它点燃了家庭每个成员的热情仁爱之心,他们又把这种爱传导给另外一个人,这样越传越多,范围不断扩大,最后星星之火就形成了燎原之势。当沉浸在爱河时,无数的男女的心中跳动着仁爱之火,无数团爱火组成了爱的海洋。这样,世界都沐浴着爱的光辉,每个人都听到了爱神的呼唤,内心感到激动无比。”

    家,让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温和与慈爱。家是女人的天地,家的灵魂就是女性的仁爱、善良、温柔。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女性的柔情蜜语更能抚慰人的心灵,更能使人心中重新燃起希望了。如果一个男人拥有了一个情操高尚、宽宏大量的妻子,所有苦闷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他就能时刻感受到轻松、舒适和幸福,真正体会到人间真情了。

    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妻子往往会用女性的直觉一语道破天机,让丈夫猛然醒悟。忠诚、可靠的妻子,是惊涛骇浪中的丈夫忠诚可靠的精神支柱,是丈夫最好的安慰者和同行者。面对各种磨难,妻子那柔和、理解的目光、和他一同跳动的心,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力量;即使暴风雨即将到来,她仍能带给丈夫温暖和抚慰,让丈夫充满希望。

    人生好像大海中航行的一只小小帆船,会经历不测风云,会有惊涛骇浪;这时,忠诚可靠的妻子会用自己无尽的温情慰藉丈夫,随时保护他,不让他被掀到大海中。年轻时,她楚楚动人,愿与你结伴而行、长相厮守;中年时,她是你人生的伴侣,与你风雨同舟;暮年时,她是精灵,用温暖的目光陪伴你走完一辈子。

    一谈起自己的家庭,伯克就会兴奋不已,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他总是说:“只要回到自己的家中,我就会把所有的烦恼与忧愁抛到九霄云外。”心地善良的路德在谈到妻子时常常说:“我宁愿与妻子过贫穷的日子,也不愿意放弃妻子去换取凯撒的荣华富贵。”在谈到婚姻时,他说:“上帝赐予男人的最大幸福,就是让他拥有一个善良体贴的妻子。与这样的妻子共度一生,会享受到人世间最美好的幸福。与这样的妻子一起生活,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心灵的宁静和平和。夫妻间如果真诚相待,就可以无话不谈。你愿意向她倾诉一切,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生命也托付给她。及时起床,及时成家立业,这是非常明确的选择。”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一个心心相印的伴侣,就可以享受到真正幸福的婚姻生活,就可以在家中得到心灵的休憩。当然,这并不要求妻子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等必须与丈夫保持完全一致。没有哪个丈夫希望自己的妻子像个男人婆,同样,也没有哪个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柔弱如水,犹豫不决。女人最可贵、最令人喜爱的是她的温情,而不是她的才智。女人之所以吸引男人,绝不是因为她渊博的知识,而是因为她宽广丰富的同情心、她的体贴柔情。美国医生、幽默作家霍姆斯曾经说过:“心地善良的女性比聪明睿智的女性更让人怜爱,更受欢迎。”

    女人如水,会自然向前流去。如果人为地加以限制,只能是事与愿违。男性永远无法理解女性心中特有的善良宽厚、沉着冷静、敏感细腻、文雅高尚。就是因为变幻莫测、飘怱不定的心情,女性才显得可爱无比。有时,男性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厌烦,他们会对与异性的生活情趣、兴趣爱好、言谈举止产生深厚的兴趣。荷尔普斯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上帝的伟大和仁慈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他在创造男人的同时,创造了他的另一半:女人。男女在声音、性格、智力、爱好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能够互相吸引,而且这种吸引力奥妙无穷,魅力四射,让人为之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至死不渝。”

    尽管男女双方在诸多方面都有差异,但双方的精神和情操应该保持一致,都要拥有仁爱、宽容的胸怀,都要有高尚的道德,善良纯洁的心地。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一起努力,一起奋斗,追求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泰勒先生讲述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对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说,真正的好妻子应该贤淑、温良,努力使家里充满欢声笑语,让自己的丈夫在家中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息,让家成为丈夫心灵的归宿。衡量一个妻子是否真正尽到职责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她的家庭是否充满宁静、舒适、祥和的气氛,丈夫能否在家里感到全身心地放松和休息。所以,女人要掌握管理家庭的技巧,培养持家的能力,学会细心地照料孩子和丈夫,让他们远离烦恼,不被家庭琐事纠缠,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一个精明贤慧的妻子,应该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使丈夫没有债务的烦恼。她会努力让丈夫感到快乐,让他们的心灵深处获得真正的放松,这才是真正的爱。即便外面的世界充满烦恼、忧愁、苦闷和骚扰,家始终是平静心境、修养精神的最佳港湾。一个没有爱的家,会让丈夫更加郁闷、烦躁,不但得不到休息和乐趣,而且精神更加痛苦,这样的家,任何男人都不会归依和留恋的。如果家庭里没有妻子的温情和浓浓爱意,也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家。从一个妻子身上,我们可以预见她的家庭。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事业,男人只是成功了一半;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妻子,他们才会真正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所以,对于男人的生活和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的妻子。最佳的人生伴侣并不是一定要有漂亮的外表,而应该有丰富的同情心、敏锐的判断力,而且反应敏捷、心灵手快、令人愉悦。女性与生俱来的温柔性格会比她身上火一般的激情更为宝贵。从长远来看,男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拥有一个性情温和的妻子。身心疲惫的男人,难以招架才智过人的女子,也无法面对激情如火的女人。

    女人的爱,不应该过于缠绵,但也不能过于平淡。爱情应该有助于事业的积极发展,应该来源于青春和活力。否则,爱情就像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善良、仁厚、宽恕才会使爱永不衰老,永远年轻。快乐是快乐的源泉,悲伤是悲伤的基础。融融的爱意和发自内心的微笑,能消除远行者的疲劳,抚平他烦乱的心情,使他不再饥肠辘辘,也不再口干舌燥。远行的人啊,停下来歇歇吧,在这凉爽的林荫道下,百花盛开,走在这鲜花丛中,你会忘却困惑、束缚和压抑。短暂停留之后,你就可以轻装上阵,愉快前行,去完成你崇高的使命。

    很多人对于婚姻有很高的期望,因此总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对婚姻感到苦恼。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忽视对家人的感情,无法享受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因此,他们总是感到婚姻不够幸福。也可能是他们对妻子的要求太高,自己却丝毫不去付出,总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上,指手划脚,从不尊重和体贴妻子,不懂得克制、忍耐,觉得妻子就应该做家务,要事事顺从。这样一个不关心、不体贴的丈夫,是无法得到别人的体贴和关爱的。

    假如不懂得忍耐,不知道克制,就很难赢得妻子或丈夫的爱。尊重、关心、体贴、宽容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人格,在这一点上,男女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有些人以为婚姻就是天堂,但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苦恼和忧愁,面对这些,他们常会感觉从天上一下子掉到了地上,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是好,并从此对婚姻感到痛苦和失望。在恋爱时,人们往往把对方想得过于完美,当结婚之后,冷静下来才发现彼此的缺陷和不足,所以会非常失望和痛苦。

    其实,世上根本没有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人,每个人身上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完美之处,所以我们要宽容、忍耐、理解别人。如果有人总是要求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这只能说明这个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甜美的婚姻离不开忍耐、宽容、克制等美德,“忍耐、克制、宽容”就像是婚姻生活中的通行证。假如夫妻俩都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时常恶语相向,甚至大动干戈,他们的婚姻必定会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中。夫妻间只有互相体谅、彼此尊重,胸怀宽广、忍让克制,才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婚姻生活充满快乐、和谐和幸福。

    在家庭生活中,温和的性格最经得起考验,也最具有力量。性情温和的人如果能够具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就会养成耐心的性格,这样就能真正地学会容忍、克制。耐心能平息心头的无名怒火,避免造成不可想象的灾难性恶果。“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用在婚姻生活中是非常有道理的。

    苏格兰诗人彭斯认为,一位好妻子必须具备十条优良的人格。其中,四条是关于较好的性格脾气的,两条是关于理性方面的,一条是关于才智的,一条是关于美丽的,如笑脸、明眸、曲美的身材、优雅得体的举止,另外两条是与生俱来的运气或命运,如财富、亲戚、所受的教育(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家族血统等。彭斯补充说:“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重要的是,它们是非常具体而细小的,所以,我们要从细节上来把握。当然,一个或几个细节是无法代替或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的。”

    女孩子善于织网,如果她们在婚后能够营造好自己的家庭,就能够牢牢地拥有自己的丈夫。男人像飞鸟,你可以不费力气地捉到他,但却很难真正地拥有他。妻子要善于营造家庭中的幸福、祥和、快乐,把家收拾得清洁、芳香、整齐、充满生机,这样,丈夫就可以在家中感受到无尽的关爱,消除一身劳累,忘却外界的烦恼和痛苦。

    虽然漂亮的女孩招人喜欢,但真正有理性的人是不会因为她的漂亮就跟她结婚。开始时,大家都会被女孩的漂亮吸引,经过接触后,如果发现她缺少内涵,就会离她而去。同样,女孩子也不会喜欢没有修养、没有深度、空有外壳的男性。当然,我们不是贬低美丽的价值,但要知道,有很多东西也同样重要,甚至比美丽还要重要,比如温和的性格、优雅的举止、风趣幽默的谈吐。

    优美的体形、美丽的脸庞代表着身体健康,但如果娶了一个外表漂亮,却没有高尚的情操、温和的脾气以及良好修养的妻子,那就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后果不堪设想。这就像每天都要不停地去看同一道漂亮别致的风景,谁都会感到无趣、乏味。正如鲜花美丽不常开,现在的漂亮也会最终变为平凡。而那些相貌平平,但善良、仁慈、宽容、克制的人,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吸引力,那些美德反而历久弥香,让人倍感珍贵。

    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德会日渐成熟,时间越久,越香甜淳厚。花容月貌总有逝去的一天,但道德、品性却会愈加光艳照人。婚后,人们就不会再关注对方的相貌了,此时大家更关注的是对方的脾气、性格、修养。艾迪生说:“每当看到男人阴郁的脸色时,我就会非常同情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到底是如何与这张阴郁的脸生活在一起的呢?如果看到一张欢快、坦诚的面孔,你就自然可以知道这个人家庭的幸福,他的妻子、儿女、亲戚朋友一定也生活在快乐之中。”

    前面我们讲过了彭斯先生关于怎样选择一个好妻子的富有建议性的意见。伯利先生在和儿子谈论这个问题时说:“看到你长大成人,我非常满意和高兴。不过我还是要给你提点建议:在选择妻子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有长远的目光,不能鲁莽决定,更不可意气用事。你的婚姻直接决定了以后的生活是否美满幸福,你的前途是否光明,你的后代将来如何生活。”

    “选择人生伴侣就像打仗,决定性的战役会影响整个历史,同样,婚姻也直接关系到你的一生,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对待婚姻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仔细了解她的性格、品德、智力,了解她父母在年轻时期的历史,尤其要了解女孩母亲的有关情况。如果女孩自己身体虚弱、能力低下、道德败坏,哪怕她出身再显赫、高贵,家庭再富有,你都不能对她有任何好感。古往今来,高贵的身份并不代表任何价值,许多贵族、绅士等上层人物的子女都一无所长,你千万不能因为贪图钱财,去追求那些素质低下、长相太差的富家小姐。否则,别人会嘲弄你的新娘,会在你的背后说三道四,这时你就会感到厌恶和悔恨,但再后悔和憎恨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女孩的智力非常重要,就像妻子的身材会影到后代一样,妻子的智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因此,千万不要娶侏儒或傻瓜。如果要你天天对着一个傻里傻气、颠三倒四的女人,还要忍受她的唠唠叨叨。你怎么去和她交流谈心,怎么能愿意与她一起生活?”

    妻子对丈夫的道德品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道德败坏、心胸狭窄、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她的丈夫也会变得鼠目寸光、不求上进。如果妻子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她的丈夫就会变得目光远大、品德高尚。

    很多冷酷无情、麻木不仁、不求上进、无所事事的男人,都有一个道德卑劣、自私自利、冥顽不化的妻子。贤淑的妻子会让丈夫忘记劳累,在家里得到彻底放松,从而修养身心,逐渐影响丈夫的道德修养,使丈夫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成就他的事业。心地正直、聪颖过人的妻子是丈夫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她鼓励丈夫去追求正义,献身高尚的事业。而自私自利、庸俗不堪的妻子,则会不知不觉地将丈夫引向堕落,并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法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极为深刻。他认为,男人总会把性格温和、道德高尚的妻子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耳闻目睹了许多身体虚弱、意志薄弱、犹豫不决的男人,在公共道德方面却有着很高的修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男人都拥有一位品德高尚、通情达理的妻子。是妻子鼓励着他们,给了他们巨大的精神支柱,增添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给予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使他们勇于创业,并积极投身公众事业,成为一位品行高尚的人。

    另外,托克维尔先生也亲眼看到了一些胸怀宽广、品行端正的男子,就因为找了一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利、道德败坏的妻子,后来就逐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庸俗无耻之徒,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也没有一点事业心了。

    托克维尔认为,温柔贤惠的妻子是上帝赐给男人最好的礼物。他自己也因上帝赐予他一位贤妻而感到无比的幸福。在给好友的信中,他满怀感激地写道,正是妻子温和的性格、高贵的品质和过人的胆识,带给他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抚慰。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长,托克维尔对现实世界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的和睦、团结、健康会影响一个男人的品德,甚至关系到这个男人能否形成高贵的品德。

    他反复强调:男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婚姻。他一直认为自己的一生是非常幸福的。“我要感谢上帝,是他让我有幸享受到了这么多幸福,是他让我拥有了温馨舒适的家,这是我幸福的源泉。年轻时,我曾经对家庭生活不屑一顾,但光阴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它的重要性了。现在我发现,温暖祥和的家可以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给挚友克尔格雷的信中,他说:“上帝赐予了我很多的幸福,其中最重大、最具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幸福就是让我遇到了玛丽。你可能想象不出她在关键时刻是什么样子。平时,她温和、柔弱,但面对麻烦、挫折时,她坚强、精神饱满、百折不挠,任何痛苦都不能让她低头。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有时,我会因为麻烦和苦恼而心神不宁、寝食难安,但她却能够从容不迫、泰然处之,保持平和的心态,她还心平气和地安慰我,给了我勇气和力量。她的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让我由衷地佩服。”

    在另外一封信中,托克维尔曾说:“我的夫人不仅心明眼亮,而且非常聪明。在我犹豫不决时,她能够及时给我指出问题的要害所在。她的眼神和神态会告诉我能否这样做。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与她生活在一起,我是多么的幸福。当我告诉她,我将做一件自认为正确的事情时,她露出赞许和骄傲的神色,让我的情绪高涨;同样,当要干什么违心事时,不仅会受到良心的责备,玛丽也因此而忧郁和焦急,让我明白,不应该昧着良心去干坏事。当然,我也知道我在她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她很敬畏我,这点让我很自豪;我可以自信地说,只要我对她的爱不变,我就绝对不会受引诱去干环事。”

    托克维尔是位专门从事写作的文学工作者,他刚正不阿、独立不羁。年老时,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常常被病魔折磨。疾病的折磨使他心情烦躁,脾气暴躁,甚至会吹毛求疵。但他坚持写作,他说:“我已经在桌前坐了5~6个小时了,我不能再写了,我的身体不行了。我需要休息,长时间休息。如果你能看到这位奄奄一息的作家,知道他承受了多少困惑与痛苦,就不难想象他的生活有多么悲惨。如果没有玛丽,没人给我安慰,我恐怕早就不能写作了。能遇到这么志趣相投的老伙伴,真是太不容易了。玛丽的性情非常温和,富有耐心,她一直如此,是她的耐心和温和消除了我的疲劳和烦躁,让我打起了精神。她的温情、善良、耐心始终陪伴着我,我已到暮年,常常感到莫名的烦躁,只有她能让我的心灵感到慰藉,她永远忠诚于我,我的玛丽!”

    著名历史学家基佐是法国君主立宪派领袖,他的一生很坎坷,经历了无数挫折。但不管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里,还是在春风得意时,他的妻子自始至终忠诚地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他的妻子心地善良、秉性温和、宽厚忍让。

    妻子的柔情爱意,让他心中始终充满阳光、温暖和希望。即使遭到政敌们的无情攻击,因为有了妻子的爱,他也十分乐观坚强。不论外面的世界多么残酷,他的家中始终充满着祥和、快乐。

    在《回忆录》中,基佐说:“人人都渴望拥有幸福。一个人不管在事业上取得多少成功,不管他的权势多么显赫,也不管他拥有多少丰硕成果,如果没有幸福的家庭,他就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也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我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现在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以家为基础。无论一个人拥有多么辉煌的事业,家才是他最终的归宿。他可以从妻子的慈爱、家庭的温暖中获得精神支持和前进动力。不懂得珍惜家的温情和朋友情谊的人,不管取得多么显赫的成就,也无法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基佐本人的爱情故事非常奇特,也十分有趣。年轻时,他在巴黎靠写作谋生,写书、写评论、搞翻译等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杂谈》的编辑、能力很强的波琳娜·德·梅兰小姐。不料想,这位编辑家里突然遭到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梅兰小姐病倒了,不能再继续从事繁重的编辑、审稿工作,严重影响了整个杂志社的工作和运转。德·梅兰小姐为此心急如焚。就在这危急时刻,她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这位不知名的作者愿意帮助她,给她提供优良的稿子。

    果然,文章如期而至,编辑看后非常满意,全部照发。这些稿子的内容广泛,涉及到艺术、文学、戏剧和一般性的评论,文笔独特新奇、极富文采,只可惜不知道是谁写的。但德·梅兰小姐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等她身体康复之后,她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年轻的基佐。这时,两个人的心中都萌生了爱慕之意,不久,德·梅兰小姐就嫁给了基佐。

    婚后,她与丈夫同甘共苦,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所有的幸福和忧伤,同时,她还分担了丈夫大量艰辛的工作。在婚前,基佐曾对她说:“命运变化莫测,你会不会感到恐惧和担忧呢?”看得出来,基佐当时就预料到自己的一生会变幻莫测,盛衰不定。而梅兰对基佐充满信心地说,她会为他的胜利感到无限骄傲,她绝对不会因他的挫折和失败而后悔当初的决定。

    基佐首次担任部长后,他的妻子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是多么渴望能与丈夫形影不离啊,可现在,我和他在一起的机会太少了,不过还能见到他……如果有幸来世能和他再成为夫妻,我仍愿意与他共同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无怨无悔地和他共同战胜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他一起度过令人忧心忡忡的日子。这些日子会是我们俩一生中最幸福、最宝贵的日子。”然而,这位忠诚、善良而勇敢的妻子,在6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悲痛欲绝的丈夫只能从此孤独地面对人生了。

    辉格党政论家、下院议员伯克的妻子拉金特,美丽漂亮、温柔体贴、宽容忍耐、人格高尚。社会动荡、事业坎坷,令伯克十分焦躁、苦闷。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个完美、欢乐的家,幸福的家庭生活给他带来了安慰和快乐。妻子温柔、贤淑、体贴,让伯克感到无限的安慰和舒心。

    伯克曾说:“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家,才能去爱大家、爱人类。”这句话也是伯克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年轻时,伯克曾经情意绵绵地描绘过自己的妻子:“她的确美丽动人;拉金特拥有美丽的面孔、细腻的皮肤与苗条的身段,这些都是一流的,但是我说她楚楚动人,并不仅指这些,她的真正魅力在于她那温和的性格。她天真单纯、仁慈善良、思维敏锐,是她的美德让我如痴如醉,心旷神怡。第一次看到她时,我确实是被她那漂亮的脸蛋吸引了,她美丽非凡,叫人难以抗拒。但最让我心动的是,漂亮面孔下那些难能可贵的品德。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美貌与品德的完美结合,真叫人不得不称赞上帝的仁慈与厚爱。”

    “她柔和的目光中充满慈爱,她就像一位伟人,她的威严不是来自于她手中的权威,而是来自于她高尚的人格.她的个子不高,长相也称不上是倾国倾城,但她却让人幸福,让人怜爱。”

    “她柔弱无比,却又异常坚定;她心地善良、性格温和,虽略显娇嫩,却并不懦弱。”

    “她的言语婉转动听,就像歌曲一样;她的声音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不由自主地走近她,听她诉说。”

    “她的相貌、体形、声音,都代表着她的心灵、精神和品德。她表里如一,聪明敏锐,善良仁慈。”

    “没有一个姑娘能像她这样,年纪不大,却能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同时,又能保持住那份单纯和纯洁,真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她的高雅的修养,仿佛自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意,透露出她优良的本性和良好的教养。她的真诚、温和、诚恳、谦逊、忍让,能让所有有修养的人赞不绝口,并深受感动,可惜那些举止粗鲁、卑劣庸俗的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她有着惊人的沉着与冷静,不管是急风暴雨,还是日常琐事,她都能平静面对,应对自如,坚强无比。她以女性独有的温柔和平静,让人感到不可侵犯的威严与刚毅。她的美德无人能比,她真心实意地尊重别人,尊重杰出、伟大的男人,这使我也对为公众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钦佩不已。她教会了我去爱每一个人,并原谅别人的过失。”

    上面,我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丈夫对妻子的观点,下面,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妻子是如何看待丈夫的。英国哈金森上校的妻子,曾对丈夫的言行进行了详实的记叙。哈金森上校在临死前,叮嘱自己的妻子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保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悲伤。”事实也是这样,她遵从丈夫的嘱托,化悲痛为力量,把思念融入到对丈夫一生真实的记述中。

    在《生活》的序言中,她写道:“不害怕死亡的人,知道死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明白,一生苦苦追求的目标已渐渐离他们远去,或许他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会有不尽的悲痛和忧伤涌上心头,因为自己一生最美好、最宝贵的记忆将被带走。哀悼者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失去的开始,此时,回忆已不再清晰,挥之不去的悲痛和哀伤会让人心痛不已。”

    “人们总要回忆起一些什么来安慰自己,缓解心里的忧郁和悲痛。或许,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忆中的东西会再次显现,而且更加可爱,尤其是经过一番生离死别之后,平常的小事也具有了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倍加珍惜。我不会像常人那样悲伤难过,我总在想办法缓解思念带来的痛苦和悲伤。”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回忆你的父亲是安慰自己的最好办法。不过,我不会用虚妄之词来描述你们亲爱的父亲,如果那样做的话,就是对他的侮辱。这个社会中,有人雇佣别人往死人或活人的脸上贴金,结果常常事与愿违。我只想把他的一切真实地记叙下来,真实地记录一切会带给他一些荣誉,但这是他应得的,而不是谁凭空捏造出来的。”

    哈金森上校的妻子这样描述她的丈夫:“他对妻子的情感是什么样呢?作为一个有身份的男人,通常只顾及自己的声誉、面子,注重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仁慈。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家产的上层人士很少对自己的妻子有深厚的感情,也很敬重自己的妻子。他不会疼爱自己的妻子,主张女人要完全遵循伦理道德规范,要受行为规则的限制。”

    “不过,他是个非常敬业的人,对待政府工作一丝不苟,小心慎重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所以,他的妻子只有一个好听的虚名,其实内心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清楚,然而,为了丈夫,为了顾全大局,妻子也只能忍辱负重,因为如果不通情达理,就会影响丈夫的工作,也就不会是一个好妻子了。”

    “他做事情时,总是先讲道理,从来不强迫别人去做什么;他注重自己的良心和人格,经常给我讲诚实、廉耻、荣誉等方面的事情;他从来不会迁就、纵容自己的妻子。如果哪一天他故意说一些‘言过其实’称赞她的话,那也是因为他觉得妻子的这一高尚人格是自己教导的结果,自己是表率,妻子只不过是把他身上的美德反映出来而已。无论在哪里,妻子都只是他的影子和附属。”

    “他十分信任自己的妻子,也很开明,不讲究名分、地位、尊卑。他心地善良,从来不对妻子做过多的约束;他非常不喜欢谈钱、谈花销,从来不过问家中的大小开支;他家财万贯,却听任妻子处理、管理。岁月流逝,尽管她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美丽动人,但他对她的爱却更加炽烈、深沉。她无法用言语来描述这份真情。”

    “不过,即使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子,也要受到严格的等级限制。他只能以一个爵爷的身份来爱她,她不能在他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他对妻子的爱是建立在尽职尽责的基础上,有很多事情都比他对妻子的爱重要,比如他对上帝的爱、对自己诺言的尊重以及对于荣耀的关注。他是一位爵爷,因此只能以爵爷的身份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关爱之情。”

    罗谢尔·罗素夫人在英国历史上非常有名,她对丈夫的忠诚无人能比。为了解救丈夫,她四处奔波,到处求人,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鼓足勇气,为她心爱的勋爵增强勇气和信心。在丈夫弥留之际,她和儿女们静静地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她不想增加丈夫的痛苦,极力保持镇定,与丈夫做了此生的最后的一次拥抱。拥抱之后,威谦勋爵喃喃自语道:“好了!死神也不再可怕了。”

    妻子会对丈夫产生巨大影响。一个妻子如果不能促使丈夫朝好的方向发展,就有可能把丈夫引向坏的方向。可以说,一个好妻子有可能塑造出一位伟男子,一个坏妻子也完全可能毁掉一个原本优秀而出众的男人。

    有一个例子很有说服力。英国散文家、清教徒牧师班扬本来是个荒淫放荡、一无所长的庸人,整日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稀里糊涂地度过了少年时代,那时就已经臭名远扬,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好像也不敢有人与他共度人生。但上帝似乎有意眷恋他,给了一位年轻出众而又出身良好的好妻子。

    他喃喃自主地念道:“上帝啊,她的父母亲都是正直虔诚的人,这位可怜的姑娘就要和我这个穷得叮当响的流浪汉一起生活了。我们虽然很穷,但妻子带来了‘丰厚’的嫁妆:父亲临终前留给女儿的《通向天堂的路》和《以心向诚》以及其他一些令人感动的书籍。”在善良而贤淑的妻子的鼓舞下,班扬阅读了这些书籍,猛然醒悟,慢慢地改掉了以往的坏毛病,一天天地步入正轨。如果没有妻子善良而高尚的情操,也许就没有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班扬了。

    巴克斯特是英国基督教清教徒的牧师,结婚前,他十分敬业,是个品德优秀而又开明豁达的人。后来,他与一位十分优秀、出众的姑娘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由于巴克斯特工作勤勉,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婚姻和家庭,因此决定婚姻尽量从简。由于新娘查尔顿小姐,家财万贯,巴克斯特不想让人们觉得他是贪财才娶她,因此,婚前他提了几个要求:首先,她必须先把大部分财产送给她的亲戚、朋友,婚后他不会要一点她的家财;其次,她必须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不能让他“卷入任何诉讼”;最后,“牧师这一职业需要奉献出全部,因此,她不能限制他的一点时间。”

    新娘愉快地答应了他的所有条件。巴克斯特说:“我们的生活纯洁美好,我们俩互爱互助,幸福地度过了19个春秋。”当时,社会动荡,巴克斯特经历坎坷,四处奔波,居无定所,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并多次遭到迫害。在《生活》一书中,巴克斯特说:“就是这位女性,无怨无悔地与我共同面对了无数的挫折和困苦,毫不抱怨,默默忍受。”

    在他们结婚第16年,因主持召集一次秘密集会,巴克斯特被判处监禁,关押在克列克威尔监狱。入监之后,他的妻子一直陪伴他左右,用爱和深情安抚、慰藉他。他说:“她一直跟着我,比从前更愉快和更幸福,她坚决不同意我要求释放。”最后,巴克斯特还是被无罪释放了,夫妻俩不得已离开了这“温馨的家”。

    在丈夫最艰难的时候,巴克斯特夫人一直陪伴在丈夫身边,风雨同舟。她为自己能与丈夫、与丈夫的事业荣辱与共而感到无限的欢欣和快慰。但是,巴克斯特夫人没能陪伴丈夫走完一生,就早早地离他而去了。对于妻子的死,巴克斯特久久难以忘怀,在他的著作中,他饱含深情地追叙了妻子的高尚品德、优雅文静和基督教人格,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在写作时,他常常因思念妻子而泪如泉涌,不能自已,只好停笔。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岑道夫一生坎坷不断,但幸运的是他拥有一位人格高尚的妻子。不论局面如何被动,情况如何不利,妻子都始终坚定勇敢地支持他,给予他力量和信心。妻子的满腔热情使丈夫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岑道夫说:“24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深深地明白,我的事业之所以取得成就,完全得益于我那富于正义、富于牺牲精神的妻子。只有她才是最适合于我事业的女性,找到她是我莫大的荣幸。还有谁能像她一样,无怨无悔地和我共度难关?还有谁能像她一样长期坚定地、忠诚地支持着我的事业?还有谁能像她一样聪慧敏锐,洞彻人生,让我走出困惑,看清世事,时刻拥有内心的宁静与安详……人海茫茫,能找到她真是我的荣幸啊。”

    苏格兰传教士利文斯通博士曾冒着生命危险在非洲腹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利文斯通得到了爱妻逝世的噩耗,心痛欲绝。他的妻子善良温柔,与他同舟共济,风雨与共,曾和他一起长途跋涉,经历了艰难困苦,现在却离他而去,叫人肝肠寸断。

    当他在赞比亚河听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利文斯通写信给罗德里克·莫哈维先生说:“爱妻离我而去,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样,一时间无所适从。从前,不管面对什么困难,她都鼓励和支持着我去迎接挑战。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但她时刻活在我的心中,给我力量,给我幸福。现在她一人先走了,令我痛不欲生。以后,我只能一个人深入密林,跋山涉水了,再也不会有她陪伴了,想到这些,我心都要碎了。”

    “当初,我们在一起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我们形影不离、朝夕相伴,多么令人难忘啊,之后竟一别4年!因为爱,我们相识相知,婚后,我们分开的时间远远多于在一起的时间,她就这么一个人孤独地守望着我。她是无人能比的好妻子,善良勇敢,令我感动。她是无人能比的好母亲,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她一人担起全部家务,辛苦之极,无法用言语表达。她对孩子一视同仁,不仅教育自己的儿女,还教育本地的幼儿。”

    “我无法改变命运,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只能去承受……我必须振作起来,努力完成我的使命,但是,这世上再也不会有人能像她那样抚慰我的心了,我只能独自一人在这黑暗中前行。”

    在自传中,塞缪尔·罗米利先生深情地描述了自己的妻子,他坚信,是妻子让他拥有了一生的幸福和成功。他说:“在最后的15年,我对妻子充满了兴趣,把注意力转向了对她的研究。她心地善良,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感情丰富而细腻,关心体贴人;她胆识过人,外表柔弱,内心勇敢坚强。她美丽动人,热情如火。在她身上,高尚的品德、聪慧的头脑、过人的胆识和漂亮的外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真是人间尤物啊!”

    罗米利对妻子感情浓厚,刻骨铭心。因此,妻子的死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他从此精神恍惚,在妻子去世7天之后,罗米利先生也追随她而去了。

    弗兰西斯·伯第特先生和罗米利是政治生活中的对手,但在家庭生活中,尤其在和妻子的关系上,两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妻子死后,伯第特伤心欲绝,极度悲伤,不能自已。爱妻的尸体还没有移出房间时,他也紧跟其后,伏在她的身上死了,夫妻俩终于肩并肩睡在了同一墓穴中。

    妻子去世后,托马斯·格雷汉姆十分痛苦,精神萎靡,无法振奋精神。为了排解对妻子的思念,43岁的他从军入伍,来到了胡德勋爵手下服役。在围困土伦的战役中,他勇猛顽强,置生死于不顾,在军中名声大噪。

    在半岛战争(1808-1814年)期间,格雷汉姆战功显赫,军职也不断上升,最后做到了副统帅。后来,他在巴洛沙打了一个大胜仗,被人称为“巴洛沙英雄”。之后,他被赐予光荣而尊贵的贵族头衔,成为利那多奇勋爵。格雷汉姆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愈到晚年,他越思念妻子,他说是妻子帮助自己获得了这些荣誉。下院议员、英国戏剧家谢里登曾这样评价格雷汉姆:“他身上没有任何崇高的精神,只有对妻子的爱。”英国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庚斯博罗先生,有一幅十分有名的作品,画的就是新婚的格雷汉姆夫妇。这幅画驰名世界,价值连城。

    每个丈夫都不会忘记妻子的善良、纯洁和高尚的品德。同样,很多妻子也无法忍受丈夫去世带来的巨大痛苦,纷纷追随丈夫而去。

    丈夫逝世后,阿尔伯特·莫顿的妻子无比悲痛,难以排解,不久,因过度难过离开了人世,与丈夫一起长眠于地下。英国外交家、诗人沃顿知道此事后,非常感动,激动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句诗:“他已经先我而去了,我想努力活下来,但没有了他,我如何还能生活,让我也随他而去吧。”

    这两句诗之所以经久不衰,广泛流传,就是因为这满载深情的话语,饱含着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忠诚与生死依恋。

    当听到亲爱的丈夫奄奄一息的消失时,华盛顿的妻子痛苦地吸了最后一口气后说:“好了,一切都该结束了。我该跟他一起走了。”

    夫妻间的真爱永不磨灭,即使岁月也带不走这份情意。妻子是丈夫最好的伙伴、朋友和安慰者,是丈夫最得力的助手。加利兹教授的女儿是意大利科学家,他的丈夫伽凡尼医生常为自己拥有一位好妻子而感到自豪。有一次,他妻子发现用刀去碰触放在带电的仪器附近的青蛙的腿时,青蛙的腿就会猛然抽搐一下,而且反复实验都是这个结果。伽凡尼对妻子的发现高度重视,最终发现了生物电现象,从此,伽凡尼的名字与这门新兴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是现代化学奠基人,他拥有一位才识过人的妻子,她不但支持丈夫事业上的追求,还帮丈夫做了许多具体的事情,成为丈夫的得力助手。

    巴克南博士的妻子也是一位真正的好帮手,她细心地帮助丈夫收集和整理化石,修复一些碎片化石,让它们恢复原貌。她还有很强的记录和素描能力,为丈夫提供了很多的例证和素描。

    她的儿子福兰克·巴克南先生说:“为了巴克福博士的著述,母亲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一字不差地记录下父亲口授的文字。夫妻俩就这样一个讲,一个写,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母亲给父亲提供了无穷的帮助,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母亲描摹能力很强,几笔就能把古化石的形态勾画出来,然后为素描配上准确、精练的文字说明,做成难得的考古‘书籍’,父亲的著作中保留了很多这种‘书籍’。母亲修复破碎的古化石也很有一套,这一点让父亲非常赞赏。现在,牛津博物馆中还有我母亲修复的一些化石。”

    巴克南在父亲的一本著作的序言中说:“母亲不仅忠于父亲的事业,而且一直对子女进行严格教育。每天上午,她都辅导孩子们学习,多年如一日,毫不松懈。母亲的辛勤付出有了回报,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们真正地体会到当初母亲对我们的严格教育是多么的正确,有一位这样的严师慈母真是我们的幸福。”

    日内瓦的著名博物学家哈勃和妻子的爱情故事更让人感动和羡慕。17岁时,哈勃双目突然失明,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下决心掌握一门自然史。锐利的眼睛是博物学家或想从事博物学研究的学者必须具备的,但哈勃已经双目失明了,困难可想而知。于是,妻子的眼睛就成了他的眼睛。妻子全力支持他的研究工作,看到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忘却了失明的痛苦,她的心中感到莫大的欣慰。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通过妻子的眼睛,哈勃又看到了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世上万物,慢慢地忘却了心中的痛苦。

    有很多著名的博物学家都生活幸福,并且十分长寿,同样,哈勃也是如此,他的晚年非常幸福。哈勃曾说,恢复视力对他来说,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他说:“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我,我都会爱自己。但我最爱的是我的妻子,在我的眼中,她永远那么年轻、漂亮、生机勃勃。”

    哈勃《论蜜蜂》一书,有大量的通过观察得来的第一手材料,真实、客观,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书中详细记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就是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本书仍然是该领域中的权威之作。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为作者那敏锐而独到的观察力所感慨,但可能谁也想不到,在这本书写成之前的25年,该书的作者就已经双目失明了。

    同样,汉密尔顿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也非常打动人心。晚年时,威廉·汉密尔顿先生在爱丁堡综合大学作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的教授,因为过度操劳,56岁时,他就全身瘫痪了。妻子竭尽全力来支持丈夫的工作。她成了丈夫的手、眼和心,成为丈夫事业的服务者和支持者。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她帮助丈夫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并替他抄写和校正讲稿,她把所有能做的工作全部都接了过来。她不仅用全力支持丈夫工作,而且还细心地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夜以继日,不离左右。假如没有这样忠诚的妻子,没有她精心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没有妻子的智慧和能力,那么教授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更谈不上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了。

    教授先生做事不注重方法,条理性比较差,但他的妻子思维清晰,办事得体;教授办事认真专心,智商很高,却有些懒散,他的妻子有着旺盛的精力,不断鼓舞丈夫,给他前进的动力。夫妻两人在性格、精力、办事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真是天作之合。他们夫妻不但恩爱有加,而且还在逆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令人叹服。

    维希先生在传记中记录了汉密尔顿的妻子对丈夫的忠诚。维希先生说:“她的许多手稿都富有哲理,见解独到,引证丰富。她对逻辑有精确的论述,结构非常完整。幸运的是,这些珍贵的手稿都完好地保存下来了,真算得上是世间精品。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对丈夫的忠诚。而且,她辛苦劳作,无怨无悔,热情地鼓励丈夫干自己的事业,帮助丈夫克服懒惰的毛病。在她乐观的性格和坚定的意志支持下,丈夫勤奋地工作。第12年,教授瘫痪之后,感到精疲力竭,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他坚持不懈。此时,两人都有些力不从心了,就开始整理以前的成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俩仍然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和勇气。”

    德国历史学家尼布尔称妻子是“忠实的伙伴”。他的妻子温和善良,忠诚体贴。尼布尔说:“正因为有了她的爱,我才能从尘世的烦恼和苦闷中逃出来,回到我的事业上,当然,她对我的帮助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和妻子有相同的爱好,尼布尔喜欢和聪慧的贤妻探讨相关问题,尼布尔觉得,与妻子讨论之后,大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讲起来也更加清楚。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穆勒在事业所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妻子的巨大贡献。他的妻子细心体贴、满怀激情,才智过人,因此,她不但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丈夫,而且还推动了丈夫事业的进步。穆勒夫妇都是非常有激情的人,崇尚自由,长期以来,他一直专心致志地致力于这一玄妙的思想王国。而夫妻俩共同携手,更是成就了一曲精妙绝伦的爱情之歌,为后人提供了丰厚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在谈到自己的名著《论自由》时,穆勒说:“在她忠诚而热情的鼓舞下,我的灵感之火被点燃。她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甚至愿意牺牲生命去追求自由和正义的事业。是她的崇高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奋斗。《论自由》和我的其他作品一样,都是我们夫妻心灵之火相互碰撞的产物。如果不是她的激情,也就不会有这像火一样的著作。她对于我的理解和赞赏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在此,我谨以《论自由》一书来表达我对爱妻的怀念!”

    从古至今,男人们总是深深地怀念自己忠诚的妻子,他们的爱情和忠诚能深深地感染和打动每一个人。英国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卡莱尔,他的妻子长眠于哈西顿的教堂的墓地里。在她的墓碑上有这样一段话:“她的性格温和细腻,善良仁慈,和蔼可亲,她的洞察力极其敏锐。她的一生充满了烦恼和忧患,但她突出的优点让她拥有了甜蜜的幸福。自始至终,她忠诚于自己的丈夫,成为他最好的伴侣和助手。她的言谈举止,一直鼓励着丈夫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再也没有人能像她这样时时刻刻地激励丈夫勇敢前进了。”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法拉第,也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几十年来,他与妻子恩爱如初,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她不但把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丈夫,而且还努力地支持着他的事业进步。每当想到温柔、善良、体贴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妻子,法拉第总是“感到心神愉快”,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

    在日记中,法拉第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他说:“因为有了她,我感到幸福和快乐,因为有了她的支持,我才在事业上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共同度过了28年的风雨人生,法拉第由衷地写道:“是她,让我拥有了无穷的幸福和欢乐,我们恩爱如初,感情愈加深厚。”经历了46载春秋后,夫妻两人更是心心相印:“一根天上的金线,将你我两颗年轻而火热的心连在一起,紧紧地织成了一个结,从此以后,金线不断,心结永驻。”

    一般而言,那些不仅在事业上帮助丈夫,还在心灵上抚慰丈夫的妻子,都会让丈夫感动不已。这样的妻子都具有非同一般的同情心,而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竭尽全力让丈夫幸福快乐。汤姆·胡德就有幸娶到了这样一位温柔体贴的妻子。

    胡德一生病魔缠身,长期卧病在床,生活起居需要别人来照顾。他的妻子忠诚善良、温柔体贴,始终如一地照顾他、关心他。她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珍视丈夫的才能,不断地鼓励安慰丈夫,竭尽全力让丈夫精神愉快。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胡德的妻子总能乐观豁达,像晴天中的阳光,给多病的丈夫带来了开心快乐。她像火红的太阳,让家里时刻洋溢着宁静、祥和、喜庆的气氛,让丈夫久病在卧的床成为家中最亮丽的地方。在妻子的爱心呵护之下,这位天才丈夫先后完成了《衬衫之歌》、《劳动者之歌》和《叹息桥》等不朽的传世之作。

    贤慧的妻子是胡德生命的一部分,她一离开,胡德就连忙不停地寻找。有一段时间,妻子不在胡德身边,他抑制不住思念,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他说:“亲爱的,你没有出现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活着。是你,让我的心情舒畅,让我拥有了真正的幸福,我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亲爱的,我们共同来珍藏这份爱。你的爱让我重新拥有了希望。你的情意绵绵的信,还有我们俩亲爱的孩子,激励着我,让我直到今天仍能勤奋而充满激情地写作。我会为了这份爱,笔耕不辍。我知道,你在期盼着读我的新作。毫无疑问,我最新的作品肯定是奉献给你的。我相信,不管我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我的妻子都会始终如一的忠诚、善良、温柔和优秀。”

    在心灵上,胡德夫人是丈夫的安慰者,在事业上,她是丈夫的得力助手。妻子对胡德的写作帮助很大。胡德的诗声名远扬,深受大众喜爱。在写作时,胡德十分尊重妻子的意见,总是首先让妻子欣赏他刚写成的作品。他不停地念给她听,认真听取她的感受及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如此往复,直到妻子满意为止。胡德的夫人文学功底很好,她用女性特有的情怀给诗文润色,这些诗经过她的点化,在意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胡德的夫人记忆力超强,常常为丈夫提供准确的引文和参考书目,她绝对称得上是优秀的人生伴侣。

    威廉·纳皮尔先生一直致力于半岛战争研究。他的妻子心地善良、才华出众,全力支持丈夫的研究工作。如果没有她的鼎力相助,纳皮尔恐怕都无法胜任这项工作,更不用说取得什么成就了。在研究过程中,许多第一手材料都是密码或代号,一般的人都无法破译。但纳皮尔的妻子在这方面才华出众,她将这些材料翻译、整理、概括,然后交给丈夫去仔细地研究。威灵顿勋爵几乎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他说:“如果在伊比利亚半岛,我至少要付给破译这些密码的人两万英镑。”纳皮尔的妻子还做了大量的辨认、校对和誊写工作。威廉·纳皮尔先生的手稿潦草凌乱,非常难辨认,有时甚至连他自己也看不明白,但纳皮尔的妻子却极具耐心,每次都仔细地进行鉴别、校对,然后再认真地抄写清楚才送去出版。

    纳皮尔先生说:“她始终一丝不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个文字,她严谨细致的办事作风令我自愧不如。”当纳皮尔先生奄奄一息时,他的妻子也快离开人世了。她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丈夫的房间,在死神面前,夫妻俩默默无语,无声告别。丈夫先走了一步,几个星期之后,妻子也追随丈夫而去,夫妻俩长眠于同一个坟墓。

    也有许多妻子对丈夫忠诚无二,她们真挚的爱、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世人感动。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纯洁伟大的爱情,这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会让人永远铭记在心。

    费拉克斯曼是英国新古典主义雕塑家、插图画家,他的妻子安娜·登曼,一生竭尽全力地支持着丈夫的艺术事业。多年来,她和丈夫一起四处拜师学艺,共享欢乐和忧愁,一起辛勤地工作。他们在罗马并肩前行探寻艺术的真谛,在雅典一同追寻古代大师的足迹……

    在妻子的帮助、鼓舞和支持下,费拉克斯曼的艺术水平飞速提高,随着夫妻间的感情日益加深,他的技艺也逐渐成熟。夫妻携手40年,风风雨雨,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献给了崇高的艺术事业。暮年回首,看着妻子苍老的面容,费拉克斯曼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创作了一幅象征忠诚、希望和仁慈的巨画,并把它送给与他风雨同舟的妻子安娜·登曼,画中蕴藏了他对爱妻纯洁而深沉的爱。

    称作“黑眼睛凯特”的凯瑟琳·布彻爱上了布莱克。她不仅爱丈夫,同时也爱丈夫的追求和事业。她认定丈夫是一个最伟大的天才,不遗余力地支持、帮助丈夫的事业。虽然丈夫的脾气和行为方式古怪,但在她的眼中,看到的却是艺术家的天才表现。为了丈夫的身心和事业,她早已忘掉了自我,与丈夫同甘共苦、风雨同舟45年。布莱克71岁高龄时,准备创作最后一幅作品,他看到妻子在一边,就高兴地说:“凯特!别动!就这样,我来给你画一张像,你是我圣洁的天使。”

    探险家富兰克林的妻子也是一位忠贞不渝的贤妻。1845年,她的丈夫出海后一去不复返,富兰克林夫人遥望茫茫大海,盼望丈夫归来,却杳无音信。她努力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想要从中找到一丝希望。当她知道丈夫及全体人员都牺牲后,她仍然坚持等待远去的丈夫,直到她离开人世。

    伟大的妻子会在危急时刻,舍身救夫。威斯伯格决定向围困者投降,当地的妇女请求,允许她们带走自己的珍贵物品。得到准许后,很多妇女背起自己的丈夫出走。利斯达尔勋爵也是在妻子的锦囊妙计下逃出了监狱。妻子让丈夫和自己换了衣服,然后让他以她的身份逃了出去,自己却充当勋爵留在了监狱中。

    荷兰法学家和诗人格劳秀斯的妻子舍身救夫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更是人尽皆知。格劳秀斯被联合省政府判处终身监禁,被关押在戈尔科姆附近的洛瓦斯城堡中。被监禁12个月时,他的妻子被准许和他一起住在小牢房里。妻子的到来,缓解了格劳秀斯的寂寞和忧愁。城堡戒备森严,卫兵林立,他们逃出去的希望很渺茫。

    格劳秀斯夫妇困在狱中,很难与外界有什么联系,但他的妻子可以每周去城里两次。每次回来,她都给丈夫带回大量的书籍,支持他的研究工作。时间一久,书太多,不得不用一个大箱子来装。每次进门时,卫兵们会进行严格检查,不过,每次都是书和必需的衣服。慢慢地,卫兵们也就对这只箱子放松了警惕,聪明的妻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她说服丈夫躲在这箱子里,负责运送的两个卫兵照旧来取箱子,他们觉得箱子比往常重一些。一个卫兵还开玩笑说:“你不会是把阿米尼乌斯藏在里面了吧?”他的妻子机智地回答说:“没错,可能还有他的一些书吧?”箱子顺利地运到了戈尔科姆,格劳秀斯安全地逃出了阴森森的城堡,最后他来到了法国,与聪明、机智的妻子团圆了。

    艰难困苦不仅能考验一个人,也能考验夫妻之间的感情。患难之时见真情,患难夫妻才更会情意深长,经历过考验的感情才是真正的感情。

    德国著名诗人、政论家海涅和妻子可以说是患难与共。她在海涅极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与之结成夫妻。在艰苦的条件下,夫妻俩携手并进,共同创业。尽管生活艰辛贫寒,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奋斗。不幸的是,在海涅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时候,妻子却离他而去了。患难与共的妻子突然离去,海涅心如刀绞。海涅悲戚地说:“唉!每当我悲痛时,是妻子至死不渝、真诚的爱感动了我,她的爱让我拥有了幸福。但妻子现在离我而去,痛苦、焦虑和烦恼包围了我。妻子的一生都在为我无私奉献,很少考虑到自己。苍天啊,为什么非要把甜蜜、温柔的爱与巨大的痛苦和悲伤联系在一起啊?她给了我太多的欢乐,我的余生只能用悲哀来偿还她。”

    爱情、婚姻是全人类的话题。不过,由于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婚姻习俗也都不相同。我们来对比一下德国和英国的婚姻习俗。在德国人眼中,订婚仪式与结婚仪式同等重要,恋爱的氛围比较宽松。在英国,情人们见面也要受到限制,女方更是拘谨、害羞。德国浪漫诗人诺凡利斯、哲学家费希特·让·保尔、荣格·斯第林等人的生活经历都体现了德国的婚礼习俗。

    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人物赫尔德,是德国思想家、作家。他的未婚妻是在他的讲坛上第一次见到他,她说:“他的声音像天使一样渗入我的心扉,下午见到他时,我的心怦怦直跳,说话也语无伦次,但就在此时,我们已经心连心。”结婚后,他在信中对雅各比说:“我的妻子美丽善良,有了她,我就有了幸福和欢乐。”

    费希特的爱情故事浪漫而富传奇色彩。在与乔拉·马里亚·拉恩第一次相遇时,费希特还只是个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的学生,当时在苏黎世附近当家庭教师。而乔拉·马里亚·拉恩已是德国著名诗人、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声名显赫的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很明显,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但是乔拉·马里亚·拉恩却真挚地爱着费希特。在离开苏黎世之前,费希特壮着胆子向心中的女神求爱。乔拉·马里亚·拉恩知道费希特身无分文,就暗中给了他一笔钱,但这却深深地伤害了费希特的自尊心。他马上给她回信,在致谢的同时,明确地拒绝了她的善意。费希特委婉的言辞里透着严厉,令乔拉·马里亚·拉恩非常吃惊。结果很显然,费希特的求婚成功了。

    之后,心中充满浓情爱意的费希特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经磨难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可以娶他心爱的姑娘了。在给未婚妻的信中,他写道:“亲爱的,我终于有能力正式迎娶你了!在我最不得意的时候,你与我相知,愿意与我共度人生,我的心中充满了感谢……我深深地知道,幸福不会唾手可得,一切都要靠我们去奋斗。我想我们能够肩并肩、心连心地一起拼搏,我们会互相支持、鼓励,同舟共济。祈求上天让我们相知到永远!”

    费希特的妻子见多识广、为人真诚、道德高尚,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在解放战争时,她的妻子精心照顾战地医院的公务员,夜以继日的工作。过度劳累使这位善良而仁慈的女人最终比费希特先走了一步。

    英国政治评论家、新闻记者科贝特先生性情直率、通情达理而且注重实际。他为人诚实、有修养、重感情。不过,因为他的爱情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大符合社会习俗,所以很多人说他卑鄙、可耻、庸俗甚至猥亵。

    21岁时,他第一次看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当时女孩才满13岁,但他已经是一个准尉副官了。那一年冬天,经过小女孩的家门口时,他看到她正一个人在雪地里擦洗着澡盆。科贝特眼睛一亮,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纯洁、美好的感情,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寻找的女孩。”他认识了这个雪地里的小姑娘,并暗下决心,退伍之后就娶她为妻。

    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炮兵部队的准尉副官。有一天晚上,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再次来到了伍德威奇。为了不让她再干繁重的活,科贝特把自己所有的积蓄——150个畿尼全部送给了小女孩,小女孩带着科贝特给的钱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5年后,科贝特正式退役,他一到伦敦,马上就去拜访准尉副官的千金。科贝特心疼地说:“我看她干了那么多的粗活,收入却少得可怜。但她见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的150个畿尼还给我。”小姑娘的高尚人格深深地打动了科贝特,他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没过多久,小女孩与科贝特喜结良缘。科贝特对温和、善良、体贴、贤慧的妻子充满了感激。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成功,包括自己的终生幸福,都归功于贤淑的妻子。

    也许有人觉得科贝特粗俗、冷酷无情、太注重实际。其实,科贝特感情丰富,具有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很少有人能真正地理解他。但他尊重女性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却是有目共睹的,在《给年轻妇女的信》中,他生动地描述了品德优良的女性。

    在良知的激励下,他为妇女呐喊,提倡男女平等。他的文章感情丰富、生动明快。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为此,他也十分努力,注重自己的言行,注意自我克制、敢于自我批评。他善良勤劳、朝气蓬勃。当然,虽然他的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他善于思考,对现实社会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在描写日常生活方式方面,科贝特的散文诗也取得了突出成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