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争武器
不提到中世纪后期某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进步,那么对这一时期长久成就的叙述就算不上完整。令人悲哀但或许并非出人意料的是,在叙述这一主题时首先要提到火炮和火器的发明。战端频繁刺激了新式武器的发展。火药本身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方首次用于特别具有毁灭性的目的。重炮在1330年左右首次得到使用,它们发出可怕的声响,“似乎地狱中的所有死鬼都跑了出来”。最早的大炮极为原始,以致站在炮的后面比站在炮的前面还要有生命之忧;但到了15世纪中叶,大炮的性能有了很大改善,战争的性质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那一年,1453年,重炮在决定两场至关紧要的冲突的结果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奥斯曼土耳其人利用德意志和匈牙利的大炮突破了君士坦丁堡的防线,而君士坦丁堡是此前最难攻破的欧洲城池;法国人利用重炮拿下了波尔多,藉此结束了百年战争。此后,大炮使反叛的贵族难以据守其石结构城堡,从而促进了民族君主制的巩固。把它们安装在船只上,大炮就使得欧洲舰船在随后的海外大扩张年代里主宰外国水域。同样发明于1500年之后的火枪在此后逐步完善。1500年之后不久,一种最具杀伤力的新式火枪即滑膛枪致使步兵一劳永逸地结束了从前身着重甲、骑着大马的骑士所具有的军事优势。一旦手持长矛的骑兵过时,战争就可更容易地进行,那些能够召集最大规模的军队的君主制国家完全压服了国内的反抗,主宰了欧洲的战场。
2.眼镜和航海设施
中世纪后期的其他技术发展更能改善人的生活。眼镜最早发明于13世纪80年代,在14世纪臻于完善。这些东西使老年人能够继续看书,不然老眼昏花就会妨碍他们这样做。比如,14世纪的伟大学者彼得拉克年轻时以视力奇佳自诩,但在60岁后戴上了眼镜,从而得以完成他的一些最重要的作品。在1300年左右,由于使用了磁罗盘,船只得以驶到远离陆地的地方,冒险进入大西洋腹地。这方面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开通了意大利和北方之间的直接海上贸易。随后,在造船、地图绘制和航海设施等方面出现的诸多改善增强了欧洲人进行海外扩张的能力。14世纪初叶,欧洲人抵达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此后,在经过由瘟疫和战争而出现的长期停顿后,1487年欧洲人绕过非洲的好望角,1492年发现西印度群岛,1499年由海路抵达印度,1500年发现巴西。都分上由于技术的进步,世界突然变得小多了。
3.机械钟
中世纪的欧洲人还发明了一些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东西,包括钟和印刷书本。机械钟发明于1300年前不久,此后迅速传播开采。最早的钟表太过昂贵,非私人所能购买,但城镇很快竞相在其重要公共建筑上安装精巧的钟。这些钟不仅显示时间,而且显示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轨迹,还起着机械报时的作用。这一新发明最终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刺激了欧洲人对各种复杂机械的兴趣。这种兴趣早就随着中世纪盛期坊的激增而产生,但钟最终变得比磨坊还要普遍,因为约1650年后钟价十分低廉,实际上欧洲每一家庭中都有了钟。家用钟是奇妙机器的模型。如果说不是更为重要,但至少具有同等意义的是,钟开始使欧洲的日常事务的进程更为合理。在中世纪晚期钟出现之前,时间是可以变通的。男男女女们对天有多晚只有大概的概念,多多少少地按照太阳的升降作息。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尤其随着季节变换以不同的进度从事不同的劳作。即便是可以计时,那也是按照一年中不同季节光的长度进行计算。然而在14世纪,钟首先开始不论昼夜每隔相等时间就无情地报时。因而人们开始可以准确地安排工作。人们要“按时”上班和下班,许多人进而相信“时间就是金钱”。这种强调守时的行为既带来了新的效率,但也引起了新的紧张状况:刘易斯·卡罗尔作品中的白兔就是一幅为时间困扰的西方人的生动的讽刺画;这个白兔总是盯着他的怀表,自言自语:“太晚了,太晚了。”
4.印刷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促成这种发明的主要动力是在1200至1400年间用纸取代羊皮纸作为欧洲主要的书写材料。羊皮纸用珍贵的农畜的皮革做成,极其昂贵:由于从一个农畜身上只能取到四张优质羊皮纸,因而抄写一部《圣经》就要宰杀200到300只绵羊或小牛!纸用磨成浆的破布制成,成本和价格都比羊皮纸便宜得多。中世纪晚期的档案表明,纸的价格仅为羊皮纸价的六分之一。与此相应,学习读、写的费用也降低了。随着越来越会能够识文断字,对价格更为低廉的纸张的需求越来越大,而1450年前后活字印刷的发明完全满足了这一要求。通过大大节省劳力,这种发明在约20年间就使印刷书本的价格降为手抄书的五分之一。
一旦书本不再是奇货,识字的人就更多了,书本文化成为欧洲生活方式的一个基本方面。大约1500年后,欧洲人有能力阅读和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不仅有宗教小册子,还有指导手册、消遣性读物;到了18世纪,又有了报纸。印刷术使思想的传播变得迅速和可靠;此外,革命性的思想一旦印刷成几百册,不再能轻而易举地被扑灭。因而,16世纪最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之所以能够在全德意志各地当即拥有一批追随者,是因为他利用图书印刷出版机构广为散发他的小册子:如果不是得益于印刷术,马丁·路德或许会像胡斯那样被处死。书籍的传播还促进了文化上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欧洲多数国家中都有林林总总的方言,这些方言差别很大,往往就连据认为操同一种语言的人也几乎不能互相交谈。这种情况阻碍了政治的中央集权,因为一位王室仆从可能完全无法与各省居民进行交谈。然而,印刷术发明之后不久,欧洲各国都开始形成自己的语言标准,这种标准通过图书整齐划一地传播开来。“规范英语”是伦敦印刷物中使用的语言,它传到了约克郡或威尔士。因而,人们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了,政府工作也比过去更有效率。
在结束本章时我们可以这么说,钟和书籍与大炮、远洋船只一样对1500年后欧洲在全球居主导地位起了促进作用。时钟培育出的习惯促使欧洲人高效率地工作并准确地制定计划;书籍的普及大大增强了进步思想的交流和传播。一旦习惯于阅读图书,欧洲人在世界各民族中独一无二地进行思想的交流和尝试。因而,1500年后,欧洲人得以把整个世界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毫不令人奇怪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