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常识悦读-关于邻里交往的礼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亲戚之间的称谓——你知道怎样称呼亲戚吗

    亲戚是指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的人,都有着特殊的、相应的称谓,如果要是弄错的话,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的行为。

    (1)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称谓:对于自己的长辈,父系方面依照辈分可称为父亲、祖父和祖母、曾祖父和曾祖母以及高祖父和高祖母;母系方面依照辈分可称为母亲、外祖父和外祖母、曾祖父和曾祖母、高外祖父和高外祖母。对于自己的晚辈,夫妻间的第一代称为儿子或是女儿;夫妻间的第二代以下,分别是孙子和孙女、曾孙和曾孙女、玄孙和玄孙女等。

    (2)有血缘关系的旁系亲属:称父亲的哥哥为伯伯、伯父或是大爷,称他们的妻子为伯母;称父亲的弟弟为叔叔,称他们的妻子为婶婶;称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他们的丈夫为姑父。称母亲的兄弟为舅舅,称他们的妻子为舅母;称母亲的姐妹为阿姨或姨妈,称他们的丈夫为姨夫。

    (3)姻亲之间的称谓: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父母与子女间的礼仪——子女要尊重父母,父母要理解子女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作为子女除了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以外,对父母更应讲究礼数,否则将被视为不孝的行为,会被社会所唾弃。

    (1)给予精神慰藉。每个人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在父母晚年的时候,做儿女的不仅要在物质上提供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给予安慰。所以,要经常对父母嘘寒问暖,空闲时不妨多陪他们聊聊天。即使是不在父母身边,也应该常回家看看,或是给父母打电话。另外,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都是小孩。因此,即使父母再唠叨,也绝不可以嫌弃他们。

    (2)不干涉父母。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人父母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社交、人情、利益开支,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做子女的切忌干涉,尤其是丧偶父母再婚时,子女更应支持理解,不能粗暴干涉。

    (3)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适合父母在一起居住,或是回家看望父母的时候,应尽可能地帮父母多做一些家务活,多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在非特殊的情况下,要为他们准备一点小礼物,再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顿饭。这些事情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对于年老的父母来说,这却是最珍贵的东西。

    (4)在父母身体不适的时候,除了端药送水,还要加以劝慰和问候。如:“爸爸,好点了吗?好好休息,很快就会好的。”“妈妈,你想吃点什么?您放心歇着,家务活我会干的。”这将是你给他们最好的药。

    夫妻之间的礼仪——相敬如宾,才能百年好合

    有人认为结婚之后,夫妻关系也就进了“保险期”,双方之间就不在讲究礼节,对待对方的态度也恶劣起来。要知道,夫妻关系是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所以,要想谋求家庭的幸福和谐关系,夫妻间必须学会以礼相待。

    (1)八互原则。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学、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互勉,这是周总理和夫人总结的经验,值得每对夫妻学习。

    (2)共同分担家务。夫妻要共同承担家务劳动,不应将其推给另一方,更不要以为是另一方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做丈夫的,就算再忙,适当的时候,也要帮妻子做一些小的家务活,也说明你对她的关心、对家庭的责任心,无疑会使感情更加深厚。

    (3)切忌唯我独尊。有些做丈夫的,很大男子主义,独断专行,不顾妻子自尊,粗暴无理,甚至大打出手。也有些为人妻的,从小娇生惯养,眼中容不得他人,结了婚就总想统治丈夫,漠视公婆。这些都要改正,否则对夫妻之间的和谐不利。

    (4)注意仪表修饰。很多人在婚后,就不再在意形象,显得很邋遢,认为自己都结婚了,弄得给谁看?这是错误的,因为讲究自己的仪表,不仅能显示对对方的爱,也自己在各种场合中更加自信、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的重要途径。

    (5)保持和谐,避免争吵。夫妻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争吵是难免的,容易说“过头话”、做“过头事”。所以,夫妻争吵要有注意四种情况,即口出秽言、翻旧账、回娘家搬救兵、人身攻击。一般在争执的时候,要多尊重少责备,主动认错,多一分幽默和宽容,善于总结分析,另外,还要“手下留情”,因为家产是“无罪”的。

    夫妻之间应注意问题——常引发夫妻矛盾的三类问题

    夫妻之间常见以下三类问题,要是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导致夫妻关系的不和谐。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这些问题的正确处理方法:

    (1)正确对待对方的旧恋人。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过去,有旧恋人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年轻夫妻很难正常面对这一事实,轻则醋意十足,重则仇人相向,这就没有必要了。另外,对于旧情,没必要把所有的秘密都予公开,另一方也不必全部了解对方的恋爱史,夫妻之间也应允许保留一定的私人空间和各自的一些秘密。

    (2)正确的对待性生活。性生活是夫妻间最隐私、最美妙的事情。和谐的夫妻性生活是夫妻感情的升华,也是夫妻感情发展的基础。那么,你就必须知道爱是相互信任、相互坦诚的。这样,才能使夫妻间的生活更加的完美和谐。

    (3)适当处理经济问题。在家庭经济问题上,家中的财务不管是由谁来保管,夫妻双方都应有理财的权利,不可一方独揽大权。否则,夫妻双方难免会出现攒“私房钱”的现象,这会使彼此间的责任感和信任感变得淡漠。因此,家庭重大消费决策需要双方协商、共同决定,家庭生活开支提高透明度,使双方都有责任花好钱、理好财。

    婆媳间的礼仪——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

    婆媳关系是许多家庭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关系。所以,为了家庭的和谐,最好避免婆媳之间的纠纷。

    (1)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对于婆媳来说,既然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就应该将彼此当做的一家人来看待。婆婆的要求不可太过苛刻,媳妇也应将婆婆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来看待。这样,即便有些生活习惯、做事方法、说话做事不一致,也可以得到相互的理解和原谅。

    (2)在生活上,彼此之间应时常照顾对方的一些生活细节。生活是体现婆媳感情的敏感问题。如儿媳妇怀孕要问冷问热,不让干重活。尤其是在儿媳分娩的时候,更应给予体贴的照顾。这些事情,都足以让儿媳感动,从而促使彼此之间关系的和谐。

    (3)真诚适当的夸奖是门巧妙的艺术,尤其对女人来说,这更适用。婆媳彼此之间不妨时常的适当的称赞对方,比如:“婆婆对我真好”,“我家儿媳真贤惠”这些话婆媳来说,无疑是婆媳交流的润滑剂。

    (4)多交流想法。婆媳交流想法实质是交心。如果想知道对方的心,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心亮给对方。如,买什么牌的空调机,赠给别人的礼物多少好,旅游路线的安排,招待亲友的家宴以及教育孩子的设想,都可以交流想法,经过商量取得一致意见。生活中,彼此之间也不妨多拉拉家常,往往家常越拉越有趣,婆媳越谈越投机,将有利于婆媳在一些事情上的心心相通。

    (5)少怨言,多务实。婆婆往往都会抱怨媳妇懒惰,不事家务,因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作为媳妇的,应该少说怨言,多干实事,以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在婆婆心中的印象。

    与长辈相处的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的美德

    生活中,除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家庭中的其他长辈,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及老年人,都应给予相应的尊重和特别的礼貌。

    (1)对于家庭中的长辈,要给予特殊的照顾,时常的看望他们,给他们盛饭夹菜,睡觉时为他们铺床盖被放蚊帐;在他们走动时予以搀扶;如果老人病了,更要给予精心的照料,主动为其煎药、喂药,问寒问暖。

    (2)老年人难免喜欢翻来覆去的说着同样的话,这是必然的生理现象,应该充分理解,而不该感到厌烦。当老人家唠叨时,正确的话我们要听,就算错了,也让他们说完以后再作解释。如果不理不睬或粗暴地反驳,那就必然令他们伤心。尽管,你的内心是孝顺的,但往往一次过激的言辞,就会让长辈伤透了的心,这点一定要切记。

    (3)对于非本家的老人,也要给予尊重。古人就曾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导来劝诫后人。在语言上,同老人谈话,要毕恭毕敬,文明用语,并且面向老人,双目直视,洗耳恭听,双手自然垂下。稍有心不在焉或目光他顾,都是失礼的。在举动上,任何事情都要以老人为先,要照顾老人。比如在乘公车时,要给老年人让座,上车和下车时,搀扶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也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与老年发生争执是绝对不允许的,也会被人唾骂。

    亲朋礼仪——礼尚往来,亲上加亲

    生活中,亲戚之间无论远近亲疏,都应该恰当处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亲戚之间不论贵贱。有些人以贵贱论亲疏,对有权有钱的亲戚常献殷勤,而对家境清贫的亲戚则十分冷漠,极少主动来往。这些都是不正确,也不礼貌的,也会被外人所看不起。交人关键是要交心,而不在乎外在的物质。所以,再富再贵的亲戚面前也应自尊自重,不可显得低三下四;再穷再贱的亲戚面前也应热情正直,不可显得不屑一顾。

    (2)有的亲戚之间奉行“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则,也是很不妥当的。当然,有的亲戚无事也登三宝殿,来聊天、侃大山,造成了很多宝贵时间的浪费,也是一些人不想串亲戚的原因。但要注意,凡事不可极端,如果三年五载也没空与亲戚见上一面,这又太过分了。逢年过节走走亲戚,大家谈谈生活、学习和工作,也是一件乐事。何况每个家庭都可能发生某些困难,这时亲戚常常成为帮助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

    (3)现在不少人办事到处拉关系走后门,其中亲戚关系是走后门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当亲戚之间的交往发展到这种地步时,应当正常发展的亲戚关系已经受到社会歪风的“污染”,必须尽快“刹车”,使亲戚交往纳入到正道上来,否则亲戚各方都会受害。

    妯娌礼仪——互助互敬,家和才能万事兴

    一个大家庭里,妯娌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于整个家庭的安宁和谐有着莫大的影响。那么,妯娌之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和睦相处呢?

    (1)妯娌之间,应互亲互敬,以礼相待,视彼此为亲生的姐妹一样的亲密无间。这样的话,彼此间就比较容易沟通思想。否则,各自存着“小心眼”,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却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在遇到一点小事时,难免就会引起纠纷。

    (2)同心协力,帮助公婆做好家务劳动。家庭经济和家务劳动安排不当,最容易引起家庭矛盾。嫂子要关心弟妹,弟妹要尊重嫂子,共同孝敬公婆,这样才能让整个家庭的关系保持和谐。

    (3)不要贪图彼此间的一点得失。为了避免在经济上的纠纷,最好不要在一些小的得失方面计较,否则,就容易导致彼此间的不快,进而产生矛盾。

    (4)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要多看到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总是刻意的去挑对方的毛病,更不要动不动就向公婆或丈夫“告状”数落对方的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是绝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破坏整个家庭的和谐的。要知道,人无完人,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妯娌之间应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兄弟姐妹相处礼仪——兄弟之情,有今生没来世

    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在彼此交往的时候,更应注意应有的礼节,不能因为是自家人就肆无忌惮,从而引发彼此间的不合和间隙。

    (1)相互尊重。有人认为,兄弟姐妹是自己人,不用太过客套,于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正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不经意的时候,往往会严重地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使亲情关系烫上不好的烙印。所以,兄弟姐妹之间,就算是分内的、教育的话,也要讲究一个方式、方法。

    (2)相互爱护。如果是哥哥或姐姐,就礼应照顾弟弟和妹妹,不仅要给他们做个好的榜样,而且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也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面前斥责他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当然,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与弟弟或妹妹发生矛盾时,要勇于承担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如果是弟弟、妹妹的话,就得知道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存有“我比你小,什么你都得让着我”的想法,与兄姐发生争执时,也不要到父母亲面前“告状”,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阂。

    (3)相互团结。兄弟姐妹之间打交道,要宽厚相待,即使对方有负自己的地方,也要对其宽大为怀。兄弟姐妹之间,没有必要搞什么竞争攀比,更不要有争风吃醋的行为,或是受他人挑拨离间。另外,兄弟姐妹之间也难免会涉及物质利益。这时要做出适当谦让,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的团结,对上无愧于长辈,对下无愧于晚辈。

    邻里关系三原则——远亲不如近邻,要和邻居友好相处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的友好相处是十分必要的,搞好彼此间的关系,更是一门艺术。在与邻里交往中,基本上要以四个原则为基准:

    (1)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家庭空间,不要随便打探别人的生活,更不要在背后议论邻居和说邻居的是非。

    (2)邻里之间最好保持一定的信赖,不可随便的怀疑别人。出远门的时候,不妨托邻居照看一下家门。有必要时,还可让邻居照看一下家里的孩子或老人。生活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大家的,万事不求人的姿态也会影响邻里关系。

    (3)邻里之间最好经常的交流,有时间的时候,不妨去拜访一下邻居,和他们谈谈家常,聊聊生活,常向邻居老人问好,招呼邻居孩子等。当邻居串门时,也要表示欢迎,做了新鲜别致的食物,也不妨让邻里尝尝。邻居有需要时,也要尽力帮忙,如别人有事代接孩子,别人家人生病帮助送医院,代买东西等。

    (4)邻里之间一旦产生矛盾,若非原则问题,最好息事宁人,以和为贵。如果自己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应主动与对方道歉,确保邻里之间的和谐。

    与不同性情的人相处的技巧——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由于人们性情上的差异,在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人以群分”的现象,不同性格的人,也经常没有共同的语言,这就使彼此间的交流带来了不便,那么,要想和不同性情的人交往,该怎么办呢?

    (1)要尊重对方。你若对别人横眉冷对,别人当然不愿与你交往,所以尊重对方,是彼此交往的前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别人社会地位,二是别人的看法和见解,三是别人的生活习惯。

    (2)要理解对方。俗话说理解万岁,不管别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首先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然后在采取应对的办法或方式。对方要是能够得到你的理解,感觉必定是非常贴心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便是这个道理。

    (3)学会对对方感兴趣。你要是对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那也就谈不上与其交流了。因此,要从一些生活细节上表现出对别人极大的热诚和关心。比如在别人开心的时候,前去祝贺,伤心的时候,给予安慰,这样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别人便愿意主动地和你接触。

    (4)和对方产生共鸣。人与人之间的情志既存在差异,又存在共同之处。彼此间在共同的情志方面产生共鸣,则会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知道尽可能的找出彼此间的共同的爱好或是话题。

    (5)要宽以待人。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求补课过于苛刻,对方偶尔的过失,也不要无限的放大。假使过于孤芳自赏、自命高傲就难于跟人“合群”,事业也会随之蒙受波折。

    当然,这一切要建立在做人的准绳之上,千万不要随波逐流。要知道,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底上的“合群”,才会地久天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