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
(一)
1846年,安徒生出版了好几部作品。比如,自传《我的一生的童话》的第一个版本,抒情剧《小吉尔士敦》,以及新童话的第二集和第三集。其中,第二集收录了《枞树》和《白雪皇后》两篇童话,第三集收录了《红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丹麦人荷尔格》等五篇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道路已经越走越宽广了。而他的童话也好像插上了翅膀,飞遍了五湖四海,而且还传到了大洋彼岸的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那么,安徒生为什么要将自己的自传标题起为《我的一生的童话》呢?
原因是这样的:出版商洛克准备出一本安徒生的选集,但选集前需要放一篇作者的传略,而这篇传略还要以童话的形式写成。于是,安徒生就打算自己亲自来写这个传略。这就是他自传的第一个版本的来源。
后来,安徒生将《我的一生的童话》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形成了一部长达30多万字的自传作品。这部作品不但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与感受,还涉及了一些同时代欧洲文学艺术界的情况。通过这部作品,安徒生的形象在时代环境下也更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这部自传式的童话作品集中,作者安徒生以妄自尊大、骄傲地挺起肚子的补衣针为主人公,写了一篇名叫《补衣针》的童话。正像多瓦尔先生说的那样,安徒生随便拿一个什么东西出来,甚至拿一根简单的补衣针,也能写出一个有趣的童话来。
其实,安徒生不仅能拿补衣针写童话,还能拿影子写童话呢。伴随着明快格调的《我的一生的童话》,还包括一篇调子忧伤、痛苦的童话《影子》。
这部童话主要写了一位学者,因为追求真、善、美而导致贫困潦倒,最终死在监狱中,成了狡猾影子的牺牲品的故事。
由此可见,安徒生所写的童话也并不都是优美的,也有很多充满了忧伤和痛苦。
在《我的一生的童话》这部作品中,安徒生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说:这件事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那颗在我头上照耀的福星却给了我新的启示,告诉我什么叫渺小,什么叫伟大。
那是在那不勒斯旅行期间,安徒生买了一根很普通的手杖,这根手杖是用棕榈木制作的。在旅途中,安徒生一直都将这根手杖带在身边。就这样,这根手杖随他到了苏格兰。
有一天,安徒生与朋友一家驱车外出游玩时,朋友家的一个男孩拿着这根手杖玩耍。在苏格兰的洛蒙德湖边,这个孩子举起手杖大声喊道:“你看见最高的苏格兰山了吗?你看见那儿浩瀚的海了吗?”
不久,他们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坐船远行的时候,这根手杖失落在了旅馆里。
安徒生以为这根手杖从此就丢掉了,可是后来当他在爱丁堡期时,有一天早晨,他站在月台上等待去伦敦的火车。就在这时,从北边开来的火车停了下来,因为去往伦敦的火车几分钟后才开动,一位列车员就从北边开来的火车上走下来,并一直走到安徒生面前,向安徒生递过来一根手杖。
安徒生惊讶地接过这根手杖,看着列车员。列车员微笑着,好像早就认识他一样,然后对安徒生说:“这手杖单独旅行得很好啊!”
安徒生低头看了看手杖,只见上面系了一张小标签,写着:
“丹麦诗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原来,当有人知道这是安徒生丢失的手杖后,就专门周到地在上面系了一个这样的小标签。就是凭着这个小小的标签,这根手杖从一个人之手转到另一个人之手,从洛蒙德湖上的轮船,转到其他轮船上……最后,它又转到火车的列车员手中。而现在,又碰巧在开往伦敦的火车发出开车信号的几分钟内,又重新回到了主人安徒生的手中。
这根手杖的奇遇足以说明:安徒生活在人们的心中,人们是多么地热爱安徒生啊!
而这时,也正是安徒生事业和生命最为辉煌的巅峰时期。
(二)
1847年12月,安徒生的新童话集又出版了。他迫不急待地给英国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寄去了一部,并且还附带了一封短信:
我又回到了安静的丹麦家中,可是,我每天都在思念亲爱的英国。在那里,许多朋友几个月前为我把现实变成了动人的故事(指在英国各地旅行和英国人民给予他的荣誉)。
在我忙于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时,我又有了七篇童话的构思。我感到,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缠绕在我的心中,我要将我的诗歌园中的第一批成果移植到英国,作为献给我的朋友圣诞节的祝贺。因此,我把它寄给您, 亲爱的卓越的狄更斯……
在英国海岸上, 是您的手最后一次紧握了我的手,最后一次向我挥手告别。所以,我应该再次重新从丹麦向您致以第一次问候,至诚地献上我深情的心意。
很快,狄更斯就给安徒生回了一封信:
亲爱的汉斯,多谢您在圣诞节期间给予我友爱的、极其宝贵的回忆,我深感荣幸。
您的书使我们一家的圣诞团聚变得十分愉快,全家都为此而陶醉。书中的小孩、老人和锡兵都是我特别喜爱的人物。
……
以后不论您做什么工作,都不要停止写作,因为您的作品的思想太真实、太美好了,不要让这些思想只保存在您自己的头脑里。
……
读了这封信,安徒生高兴得简直是手舞足蹈。
在这一期间,安徒生所创作的童话,其中的人物都充满了矛盾,甚至毕生都在探索有关真、善、美的道理,而这也是安徒生自己的思想不断发生转变的表现。对一些人的同情和对另外一些人的鄙视,以及对人间各种复杂问题的探索,他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答案。
这样的创作也让安徒生逐渐冷静下来,因为他从成就的顶峰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为祝贺这位童话作家而编成的花环;所听到的,也不仅仅是悦耳动听的赞扬声。
此时的安徒生虽然已经是个名人了,可谓功成名就,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但是,他仍然在用贫民百姓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在贫民区中生活的人,成年人由于经年累月地不停劳作而累弯了腰;孩子们则长年生活在破旧不堪的草棚里中,精神萎靡、面黄饥瘦,苦难和罪恶正在扭曲着他们原本纯洁高尚的灵魂。
当然,这种扭曲表现在富人眼中,就会显得更加丑陋和罪恶。它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富贵。
安徒生非常理解这些穷人的苦难经历和感受,因为他的童年几乎就是这样度过的。为此,他的努力也来自这些穷人们心中所渴望的力量。与此同时,他的弱点也就是这些穷人的弱点。他幸福与否是与这些人的幸福分不开的,他一生的童话也自然就是他们一生的童话。
在安徒生的童话当中,神仙鬼怪、动物植物等,从来都是和谐地生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不仅加强了童话的诗的气氛,也很有助于嘲笑人间的各种时弊恶习。他作品中的神仙、魔鬼、巫婆、仙女以及花朵、鸟儿、小鸭子等等,也都像人一样,有情感、有思想、有需求,各种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活生生地生存着。
安徒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倾注在这些童话的主人公身上,比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白天鹅、灰色的夜莺等等。但有些时候,作品的主题要求主人公不是一个动物、一朵花、一个玩偶,而是一个有血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而且,这种故事还经常是一些结局悲惨、令人伤感的故事,它所描述的往往是贫困、孤独、痛苦和死亡。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那个卖火柴的可怜小女孩最终死掉了,死在离暖和的火炉、离那只烤鹅仅仅只有两步远的地方。最终,她也没能等到哪位神灵出现在她的面前,留住她那美好的生命。
然而,在火柴的最后亮光之中,小女孩仿佛看到死去的祖母将她带入了天堂。但这只是幻觉,这种幻觉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再比如在《母亲的故事》这篇童话中,童话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母亲,她纯朴而贫寒,死神将她唯一的孩子带走了。为了找到孩子,她在茫茫黑夜,冒着风雪去寻找。为了问路,她把自己的眼睛献给湖泊,她把即将冻死的荆棘放在胸膛温暖它们,让它们长出新鲜的绿叶。
最后,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她还用自己美丽的黑头发与看坟的老太太换了一头雪白的银发……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母亲的伟大与神圣。但是,安徒生并没有给这个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因为童年的种种经历又出现在他的脑海当中。最终,这位可怜的母亲只能听从“上帝的意志”。而这也是符合生活现实的:穷苦人世代都要受苦受难,是不可能超越“上帝作主”这样的信仰的。
当安徒生在创作这篇充满忧伤的童话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生。在想到自己的母亲的伟大形象时,他写起来也是感情充沛,非常投入,从而令这个故事读起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三)
1849年,安徒生又创作了一部童话《亚麻》,同时还发表了一部童话剧《比珍珠和黄金更珍贵》。
不久后,这部童话剧就在俱乐部中演出了,而且大获成功。俱乐部中共有2500个座位,在系列的演出当中,全部的戏票顷刻间就倾售一空。这出戏不仅孩子们喜欢看,就连大人也都争着去看。可以说,从上层到最底层的各阶层人民都喜欢这出戏。这样的结果,也让安徒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他在后来的自传中说:
“当我考虑创作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时,我想象他们的父母也会在旁边听的,因此我在童话中也应写一些供他们思考的东西。”
所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都会在每个孩子能懂得的情节后隐藏供成年人琢磨的、更为深刻的寓意,以及通常只有成年人才能领悟到的智慧、生动机敏的幽默和尖锐的讽刺。
第二年,安徒生又创作了一部童话喜剧《北方梦神》。它所表现的主题,是健康、耐心和灵魂的宁静远比金钱的价值高。
这部童话喜剧也很快获得了上演资格,而且戏票也是一售而光。然而,演出过程却是此起彼伏。由于这出童话剧是用诗的形式写的,所以在第一幕开演时观众没能领会,剧院内一片混乱;第二幕开演时,人们开始讥笑起这部剧来;而第三幕开始时,几个观众干脆就走了。
但是,剧场里接下来就安静下来了,观众们开始聚精会神地听下去,生怕漏听一点内容。剧刚一结束,全场就响起激烈的喝彩声,每位观众都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这出戏连着演了好几个晚上。有一天,演出结束时,一位穷工匠泪眼汪汪地抓住安徒生的手,使劲地摇着说:“谢谢你,诗人安徒生,这是一出多么神圣的喜剧啊!”
对于安徒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穷人朋友的这种赞誉更令他感到激动和满足了。
其实,安徒生的大部分诗歌和童话都来自于外界的环境。他很善于以一种诗人的眼光去深入观察生活和周围的大自然,这样也能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出独特的童话故事及诗歌等。
1851年春天的一天,阳光和煦,春风拂柳,安徒生遛出城外,到一位住在普雷斯特湾的老朋友里拜访。安徒生发现,那里的年轻人都很希望鹳鸟能在他们屋顶上筑巢。
“等我下次来时,”安徒生开玩笑地说,“鹳鸟也会来的。”
不久后,安徒生又在一个清早来到这里。果然,飞来了两只鹳鸟,忙碌着在屋顶上筑起巢来。
这一年,鹳鸟时常飞来飞去。按照当地迷信的说法,预示着安徒生也即将要远走高飞去旅行了。
不错,安徒生果然又出去旅行了,不过只是去了瑞典,旅途很短。
瑞典是安徒生多次前往旅游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安徒生将他脑海中的一组组画面或印象写成了一篇篇的童话,其中有一篇名为《麦秸的话》的童话。这篇童话,是安徒生根据当时的一件真事创作而成的。
有一天,安徒生到花园中散步,看到一群年轻的姑娘围坐在花坛上。她们的手中都拿着四根麦秸在玩。她们把麦秸的末端都两根两根地编织在一起,据说,当这四根麦秸全都这样编成一个整体时,编织人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而且,她们还热情地请安徒生也来试一试。
安徒生虽然不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但还是拿了四根麦秸编起来。他说,如果他能编成一个整体,他就把自己的愿望告诉给这些姑娘们。
安徒生将麦秸打了个结,一张开手,四根麦秸果然合在一起了!
这时,安徒生忽然不自觉地满脸通红,甚至开始变得迷信起来了,违反科学地相信了这件事。
“我的愿望是:希望丹麦大捷,并且很快能够获得光荣的和平。”安徒生说。
原来,在1848年爆发的欧洲大革命期间,丹麦也未能幸免地卷入其中,整个丹麦都充满了战争的气息。哥本哈根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各种群众性集会。
这一年的1月20日,丹麦国王病逝,新国王即位。1月28日,新国王公布了丹麦新宪法。
新宪法首先解决的就是丹麦当时混乱的民族问题。按照国内自由派的主张,霍尔斯坦公国可以获得一些独立权,但丹麦与德国居民杂居的什列斯维希地区,必须划为丹麦的一个省。霍尔斯坦公国与什列斯维希公国以埃德尔河为界,一直以来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丹麦的自由派便喊出了“丹麦以埃德尔河为界”的口号,结果遭到两个公国的一致反对。
公国分别派出代表向国王上书,表示希望不要将这两个地区分割开,而且还希望能有各自的宪法。
国王拒绝了两个公国的要求,于是两个公国的王公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战争就此爆发了。
在丹麦人眼中,这两个公国的起义无疑是暴乱,因而也难得民心,暴乱很快就被“平息”了。
然而,对这两个公国怀有野心的普鲁士在起义军大败时,派出了一支救援军队出来干预,公然支持两个公国的军队。
很快,普鲁士军队就占领了什列斯维希和日德兰半岛的一部分。后来,普鲁士与丹麦签订了和约,丹麦军队于1849年7月歼灭了两个公国的军队。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
安徒生从心底厌恶战争,也反对用武力来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时刻都流露出对和平的热切期望。
“我是多么希望战争可以尽快结束,多么想看到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都致力于团结和友谊。”安徒生在给爱德华·柯林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给艾达·吴尔夫的信中说,他说,战争就是一只“吸吮人类鲜血、吞食燃烧的城市的极其可恶的怪兽”。
所以,当安徒生在花园中将麦秸达成结后,他说出了“希望丹麦大捷,并且很快能够获得光荣的和平”的愿望
而那一天,碰巧传来了弗雷德里西战役胜利的捷报。麦秸的预言真的实现了!
除了《麦秸的话》外,安徒生还根据瑞典的印象写了《凤凰》、《祖国》、《一个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著名的童话。他把这些童话编成了一个故事集,取名为《在瑞典》。这本书于1851年出版。
后来,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曾谈到《在瑞典》这部作品,认为它比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都能表现他自身的最大特征:对大自然的美妙、幽默、抒情的描写,有如抒情散文一样。
(四)
从1852年起,安徒生开始以《故事集》为书名来出版他的童话故事。
安徒生认为,在丹麦的民间语言中,“故事”一词既可指充满奇幻的童话,也可以指普通的故事。这其实也是在强调,他不希望把自己的童话读者局限在孩子们身上,而更希望大人们也能接受并喜欢阅读他的童话。
安徒生出版的第一部《故事集》包括《一年的故事》、《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城堡上的一幅画》、《最后的一天》、《完全是真的》以及《好心境》等六篇童话。
1853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故事集》,其中收入了《伤心事》、《各得其所》、《柳树下的梦》、《小鬼和小商人》以及《一千年以内》等五篇童话。这一年,他还补充增订了《我的一生的童话》这部作品。
对于以《故事集》的方式出版的童话,有些读者觉得内容不如以前的童话有意思了。但这些读者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个时期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已经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在英国出版的《雅典庙宇》杂志中,对安徒生出版的《故事集》有这样一篇评论:
“在离奇、幽默和亲切感等方面,安徒生的童话是无与伦比的。让那些要求为我们的断言拿出证据的人读读这部作品中的《毫无是处》、《伤心事》、《柳树下的梦》、《完全是真的》等故事吧,让那些指责这些故事是小玩意儿的人也试着创作一篇如此完美、精致和有启发性的作品吧!这些故事的篇幅虽然很小,且大部分都是写琐事和平凡的爱的,但它们却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就其本身而言,它们应该受到所有热爱艺术的人的热烈欢迎。”
1854年,安徒生又到维也纳、威尼斯等地旅行。之后,他又到了德国,为他的全集进行大量出版前的准备工作。不久以后,由彼得森插图的故事集便出版了。这部故事集除了包括以前出版过的许多童话之外,还收入了很多新写的童话,如《她是个废物》、《依卜和小克丽斯汀》、《光荣的荆棘路》等。
从1857年起,安徒生又出版了八部故事集,几乎是每年出版一部,有时一年甚至会出两部。另外,他还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了一些童话。在1871年到1873年间,他又出版了一批童话集。安徒生一共写了164篇童话,为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这期间,安徒生已经是享誉天下了,无数的光荣勋章、荣誉称号、庆祝活动,无数赞扬他的文章,作品再版过无数次……可以说,数不尽的荣誉从国内外接踵而来!
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期间,各种尊敬与赞美也雨点般落在安徒生这个被别人誉为“童话之王”的人身上。就连陪同安徒生的约那斯(爱德华·柯林的儿子)都因为疲于应付这些荣誉而抱怨起来。
年轻时代的安徒生那么急切而执着地要出名,为获得别人的承认而拼命搏斗;可是现在,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了,他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了,安徒生却“越来越有一种虚幻的感觉,越来越相信荣誉和名望是无足轻重的事”。这是他在给爱德华·柯林的一封信中说的话。安徒生觉得,要是能够重新变成一个赤脚的小孩,重新去征服世界,那该多好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