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琴棋书画不必样样精通
父母常常会希望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父母的这种想法常常给女儿造成了负担。如果再加上父母教育目的和方法不得当,可能影响女儿的成长。所以,父母不如调整一下自己的愿望,女儿不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很多父母有经济实力去培养女儿学习才艺。于是,很多父母开始把琴棋书画作为培养女儿的教育目标,并且不惜花上自己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父母的想法有时候是自私和虚荣的。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怀疑父母对女儿的关爱与美好期待,而是父母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来思考。
10岁的芳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有着很高的期望,芳芳也一直很努力地实现着父母的期望。在学校里,她成绩优异,还是少先队干部,班级学习委员。芳芳从小热爱学习,遵守纪律,性格温顺,是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是父母疼爱的“掌上明珠”。但父母对芳芳的期望都过高,要求也过严。父母要求芳芳考试成绩要在年级前三名,有时没有考好,即使仍是名列前茅,父母仍不高兴,认为女儿是退步了。
对于芳芳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父母一直希望女儿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生。所以,父母请人教芳芳学电子琴;又为芳芳安排到少年宫参加少儿书画课程。芳芳的父亲略通棋术,抽空便教芳芳下围棋、下象棋。在父母的教育计划下,芳芳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
芳芳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更加刻苦用功,丝毫不敢懈怠。但从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末开始,芳芳感到力不从心,觉得身心疲惫,一看书就觉得头痛,有时还会眼前发黑,浑身无力。课堂上有时也感觉脑袋发紧、发涨,不舒服,晚上睡觉时则常有失眠现象发生。
父母对芳芳的过高期望,让她心理承受了负担,产生了学习疲劳的现象。芳芳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但是父母一味地提要求,为女儿“补课”,让芳芳忙完课堂作业,还要做课外作业。父母盲目地用古代淑女“琴棋书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社会的女生,结果使女儿疲于学习,叫苦不迭,甚至到了伤害身体健康的地步。其实,像芳芳这样身心疲惫的女孩还有很多。这都是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和观点害的,这样的父母需要反思了。
父母都是望女成凤,即使自己辛苦点也要好好栽培女儿。这种现象甚至成为今天中国家庭教育的一种趋势。很多父母会这样想:不把女儿培养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孩,别人家的孩子却在学,那样我的女儿会比不过人家的。有这样想法的父母是让女儿为了学习才艺而学习才艺,出发点已经是功利的了。
在让女儿学习才艺之前,父母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为女儿,还是为自己。表面上,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替女儿着想。有的父母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把辛苦攒下来的钱给女儿去学才艺。可是,有的父母是担心女儿比不上人家的孩子,有的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让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父母希望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希望永远都是美好的,但是把希望转变成现实是有条件的。培养女儿琴棋书画要注意女儿的爱好是什么。女儿的爱好很可能与父母要求不一致。父母应该尊重女儿的爱好,不要强迫她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勉强的结果只能是女儿没有认真学习才艺,父母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晴晴的妈妈希望女儿是一个样样都出色的女生,从小就重视培养女儿的才艺,所以晴晴周末的时间都用来学习琴棋书画了。可是,晴晴对琴棋书画并不感兴趣,她的性格很活泼,比较好动,更喜欢让爸爸陪她打羽毛球。
自从上了妈妈安排的学习班,已经很久没有打球了。妈妈看出了女儿的不乐意,但还是规定女儿按时上课。妈妈又觉得女儿年龄小,十分不放心,就陪女儿上课。过一段时间,妈妈发现晴晴琴棋书画的才艺没有一个学好,甚至自己都比女儿懂得多。
做父母者要了解自己的女儿,如果女儿真的没有天赋,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是没有用的。更何况父母希望女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不是谁都可以实现的目标。琴棋书画因人而异,女儿某方面如果没有天赋,父母就应该接受现实,鼓励女儿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女儿的心理负担也不会那么重,父母也乐得轻松一些。
女儿的心理和身体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因此父母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女儿。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样过高的要求不要轻易丢给女儿。父母要做一个民主的人,要给女儿留有发展自己兴趣的余地,使她感到为自己的兴趣而忙碌是快乐的,这样才有利于女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父母对女儿的希望要理性一些,应尊重女儿的兴趣。家长还应根据女儿自身的特点,理智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父母不给女儿施压,尊重她的兴趣与爱好,才是对她成长的真正关心、爱护、培养。所以琴棋书画大可不必样样精通,应当根据女儿的爱好适当选择。或者父母可以减低自己的要求,把琴棋书画作为女儿减轻学习压力的方式,不要强调“精通”的水平。
总的来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固然可以充实女儿的生活,让女儿显得气质高贵,但是它并非女儿生活的必需品,这些可以算是补充、点缀。父母毋须担心女儿没有精通琴棋书画的才艺,而不如别人的孩子。父母只要配合女儿的兴趣,在众多才艺中作个选择,并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女儿必能开开心心地学习,父母也会感到所花的心血没有白费。
2.女儿要会一点点舞蹈
每个女生,都是天生的舞者。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用手舞足蹈、蹦蹦跳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那么,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引导女儿学习一点舞蹈,不仅可以提高她的情商、智商,还可以让女儿拥有高贵、优雅的气质。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人们可以通过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律动之中体现一种空间流动的美。父母应该让女儿学一点舞蹈,不必要求她把舞蹈作为自己的事业,成为舞蹈家,而是用舞蹈来熏陶女儿的气质,陶冶情操,让她有一门爱好、才艺。
学习舞蹈的女生经过长期的、专业的、系统的训练后,她们的身体外形会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孩子相比,身材更挺拔、修长,曲线更玲珑,举手投足间都能表现出一种优雅。无疑学习舞蹈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的益处。
(1)气质高贵、优雅的女生需要一个优美的体态。舞蹈是女儿美育的手段之一。女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经过舞蹈训练能使她站得直,形体优美,可以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舞蹈对人的肌肉刺激是全面的、综合的,能够消耗人的热量。舞蹈还是一项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学会正确用气、呼吸,可以使女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在很多女生在父母的照顾下,营养过剩,又不积极参加锻炼,有肥胖的趋势。对于不喜欢枯燥运动的女生来说,舞蹈是一种理想的保持体态的手段。
(2)舞蹈作为一项才艺,可以提升女儿的气质和魅力。舞蹈首先可以陶冶女儿的修养情操,同时女儿可以欣赏到不同的音乐,音乐可以让人心情开朗。父母让女儿经常跳舞,可以使她身心愉悦,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生活中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让女儿更加有活力和朝气。
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女儿知识、提高女儿审美能力的过程。因为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女儿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女儿享受着艺术美。
(3)舞蹈增加了女儿的情商和智商。舞蹈是需要表演者注入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感情,然后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女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抽象思维得到了培养。
(4)舞蹈培养女儿的非智力因素。学习舞蹈很艰苦,女儿要想把自己的舞蹈跳好,就需要努力练功。女儿的基本功训练,培养了她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另外,当女儿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可以登台演出了,可以锻炼女儿的勇气,增强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既然舞蹈对女儿有那么多的好处,父母当然应该让她学一点舞蹈了。但女儿对舞蹈不感兴趣怎么办?父母应该怎样去引导女儿学习舞蹈,进而让女儿拥有优美的气质呢?一般来说,具有舞蹈智能的女生,在很小的时候(1~4岁)就会表现出舞蹈的天赋。在家中父母陪女儿看一些少儿的舞蹈节目,也可以放下家长的面子,带着女儿一起模仿电视里舞者的动作。也许,女儿最初会以为是爸爸妈妈在和自己做游戏,嘻嘻哈哈的玩闹。但时间长了,女儿可能会羡慕电视里的舞者,心想:我也想在电视里教别人跳舞。
当女儿已经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想去学习的时候,父母也不要过早的答应她的要求。延迟满足,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的应用。学习舞蹈很辛苦,女儿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怕疼、怕累而半途而废。因此,当女儿提出学习舞蹈的请求时,父母一定要记得延迟满足她的心愿。比如,妈妈可以故意拒绝她,理由是怕她打退堂鼓、怕她浪费钱。让女儿自己向父母表决心。延迟满足的目的是让女儿意识到,她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使她鼓起勇气继续坚持、继续努力,最终学有所成。
对学习舞蹈的女儿,父母要鼓励。如果女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退缩心理,父母要坚持原则,不要纵容女儿的行为,要让女儿直面困难,挑战自我。这不仅是为了孩子在长大后能拥有一份特殊的才能,更是对孩子意志力的一种强有力锻炼。当然,女儿学习舞蹈要克服很多困难,所以女儿的一点进步,父母都应该给予肯定。在女儿学习舞蹈的问题上,父母要多花些心思。要根据女儿的年龄、性格、身体条件来决定女儿学习什么样的舞蹈。父母应该多多学习一些知识,向专业人士请教。比如大腿粗的女生不适合学习芭蕾,因为芭蕾基础训练的时候,力量都在腿和脚上,这会让腿部变得非常结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条腿看上去会显得更粗。为了避免女儿受到意外伤害,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安全知识,来辅助女儿在家里练习舞蹈。如果父母真的不太懂安全知识,就不要让女儿在家中练习。
最后,舞蹈不只是那些身材修长的女生才可以学的才艺,如果您的女儿体态偏胖,也没有关系,因为舞蹈不是某些人的专利。父母不要求女儿成为舞蹈家,只是希望通过舞蹈陶冶她的情操,提升她的气质。也许,她们的舞姿不是最优美的,但是她们仍然可以享受舞蹈为她们带来的愉快感觉。父母要相信自己女儿不比别人差,胖女孩也要对自己有信心,才会像真正的舞者一样表演流动的美。
3.音乐熏陶让女孩富有灵动气息
女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父母要从小培养女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其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父母为女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开发其音乐潜能的基础。音乐环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女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也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女儿显得更加高雅。
音乐,既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响艺术,又是父母对女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方法。音乐通过听觉激起女儿情绪上的共鸣而产生各种联想,在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性情的目的。优美的音乐带给女儿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而且以其神奇的魅力开发女儿的智力。欣赏音乐又是一种综合的美育活动,是立体的,多角度的,把视、听、思、讲结合起来,真正的提高了女儿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并充分达到完美的教育目标。音乐是女儿成长的伙伴。让女儿的生活充满音乐,让她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
巴甫洛夫学说就告诉人们,在外界环境作用于人的同时,会使人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在女儿欣赏音乐时,具有不同特点的音乐就会使她的感受器官直至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的反射作用。这种反射作用会让女儿深切感受理解其优美、崇高的感情特征,陶冶女儿的心灵,并促进女儿的健康成长。
音乐是女儿具有灵动气息的源泉,基本的音乐素养是培养高雅气质的捷径。也许您的女儿没有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但是让她从小就喜欢音乐,生活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后必然热爱生活、气质高雅。那么,父母如何通过音乐的熏陶来让女儿富有灵动气息呢?
(1)音乐胎教让女儿更优秀,更健康。音乐胎教是指通过音乐对母体内胎儿施教。怀孕四个月以后胎儿就有了听力,而六七个月的胎儿能够听到来自妈妈体外的声音,这个时期的胎儿正处于听觉产生期,并与成人的听力相差无几。所以妈妈可以买一些胎教音乐对胎儿施教。音乐生理学家们的实验早已证明:进行音乐胎教,对胎儿的身体和将来性格、智力、情感的发展有益。
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产科大夫曾让35名孕妇,每天按时来医院欣赏音乐,胎儿出生后,每一个都身体健康,体格健壮。在10年之后,35名胎儿中有27名儿童获音乐奖,4名儿童成为舞蹈演员,其他人成绩均为良好,无一人有不良行为。
在中国已经有父母采用胎教音乐对胎儿进行教育,但是胎教音乐并不是简单地为女儿放一放音乐就可以了。妈妈喜欢的音乐,对胎儿不一定有益。优美的音乐不一定可以作为胎教音乐。高频音乐和音量过大对胎儿的听觉不利。作为胎教音乐,要求在频率、节奏、力度和频响范围等方面,尽可能与宫内胎音合拍。不符合其中哪一点对女儿的听力都是一种危害。
(2)音乐胎教还需要与女儿的早期教育相承接。始自胎儿的胎教并不能以分娩而结束,还必须与婴儿的早期教育相连贯,这样才不会使胎教前功尽弃。女儿刚刚出生,父母便应该逐渐引导她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比如,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动物发出的声音,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风铃,家人说话的声音等等。生活中所有的声音都可以用来锻炼女儿的听力。
父母为了女儿的音乐启蒙,别忘了给女儿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女儿的左右脑发育平衡。用音乐开发女儿的情感、智力、修养,父母注意按女儿的音乐心理发展规律给其听音乐。比如:女儿出生后,父母可以继续给女儿听胎教音乐;女儿5个月大时对音乐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配合音乐节奏摆动四肢,她已具有初步的音乐记忆力,并对音乐有着初步的感受。当女儿对音乐有了反应,父母就可以进行有步骤有目的的音乐启蒙教育了。比如,让女儿反复听某一音乐,以增强她的音乐记忆力。在固定的时间为女儿放些音乐,让女儿生活在音乐中,激发女儿对音乐的兴趣。
不过,父母给女儿什么样的音乐都不能避免一个缺点——音乐虽然优美,但不能为女儿提供感情需要。一个具有灵动气息的女孩情商和智商缺一不可。所以,父母应该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
(3)让女儿接受音乐熏陶的过程变得有趣。孩子都是好动的、稳定性差。所以父母培养女儿音乐细胞的时候,要让听音乐的过程变得有趣。父母运用故事、图片、谜语、舞蹈等多种形式,带女儿进入情境。比如,在欣赏欢快的曲子时,为了使女儿更好地感受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父母启发女儿体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与她一起跳舞。通过这个过程,女儿感受到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速度对表达音乐情绪的作用。
或者在欣赏音乐的时候,父母为女儿找来演奏这个曲子的乐器。或者父母利用图片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看不见的东西通过形象手段变成看得见的。这是一种借助视觉的直观性来帮助听觉感知的方法,大大加强了音乐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女儿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父母多花些心思在听音乐的方式上,会让女儿觉得自己不是在听音乐,而是在和父母作游戏。父母调动了女儿的积极性,启迪她的思维,开发她的智力,来展示作品的魅力,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女儿不仅心情愉悦,而且轻松地接受了音乐熏陶。
在培养女儿的音乐修养时,父母对女儿的要求不能过高,脱离了女儿自身的情况。如果强硬地为女儿规定一些目标,结果将会适得其反,不仅扼杀了女儿对音乐的兴趣,女儿的身心也不会健康发展。父母让女儿接触音乐时,不要忘记体验比结果更重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