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男孩-高财商的男孩将来有“钱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如今,人们对男孩在财富方面的期许比以往都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只教孩子“好好读书,找好工作,多存钱,少花钱。赚得少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稳定……”却很少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以及教孩子怎样理财。所以,对于男孩来说,财商已是迫切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

    为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理财

    财商虽是一个人更好地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但却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很“穷爸爸”,他们只教孩子“多存钱,少花钱”,却几乎没有教过孩子怎样理财。家长要明白,给孩子金山银山,孩子若不会理财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所以,为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理财。

    男孩太喜欢钱,就会钻在钱眼里,成为“小财迷”;太不把钱当回事,长大后可能就会成为败家子。所以,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用钱的同时又不被金钱所束缚,对家长来说是一门教育孩子的学问,对孩子来说,这是理财的启蒙教育。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教会男孩理财呢?

    方法一:为男孩开设银行账户

    为了给孩子建立“自己的钱”的概念,父母可以为孩子在银行开立单独账户,把孩子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储存起来。此外,父母到银行办事时,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带去,让孩子了解银行作业流程、ATM机的功能等。若父母已开始利用此账户理财,则可利用银行对账单、投资报表等,向孩子说明,让他们亲身感受“复利”的效果,以此激励孩子多储蓄。

    方法二:教男孩把零钱装进储蓄罐

    当孩子有了几角、几元或者几十元钱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零钱放进储蓄罐里,并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当有一天孩子发现存钱罐里原来有数目不少的钱时,他会觉得很惊喜,这时告诉他,他的存款可以帮他实现一个大心愿的话,更容易增加他存钱的兴趣。

    方法三:让男孩参与家庭理财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当家”,参与家庭理财。例如,家里要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哪些东西是必须买的,哪些东西是次要的,该花多少钱,怎么购买。并让孩子自己设计一张预算表,从中引导他如何规范花钱及适度使用钱财。

    飞飞今年13岁,吃穿用度越来越讲究。每天桌上若无鸡鸭鱼肉,便绝食抗议,衣服稍旧或不时髦就不愿穿。平时向父母要零花钱时,10元、20元不动心,难以达成“协议”,而且对家里的物品也毫无爱惜之心。

    飞飞的现状让他的父母非常忧虑,妈妈建议通报每月家庭收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理财,做到计划开支、节约开支。

    到了飞飞理财的那个月,一开始天天大手大脚地花钱,不到10天,钱就用了一大半。在爸爸的提醒下,飞飞为难了,从此每天买菜只买点白菜萝卜,根本无荤菜。这样的伙食,爸爸妈妈都吃不下来,就更不用说飞飞了。

    一个月下来,飞飞不仅懂得了节俭,而且总结出了自己的理财心得:必须提前做好理财计划,不能时而过紧,时而过松,要做到细水长流。

    那年暑假,他们一家三口到北京旅游。爸妈决定将旅游理财的任务也交给飞飞。买票时,飞飞考虑再三,还是买了硬座票。他说这样三人往返车票可以省下500多元。买盒饭时,爸爸本来要给飞飞买15元的,但飞飞说一律买5元的,还说自己不能搞特殊化,要一视同仁。游玩时,天气炎热,飞飞没有买矿泉水,而是买了大碗茶,这样每人次可以省下2.5元。

    看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懂事,做父母的打心眼里高兴,那次旅行由于飞飞处处精打细算,比预计的少开支近千元。回来后,爸爸妈妈高兴地奖给飞飞50元的零花钱。

    方法四:定时定量的给男孩发放零用钱

    给孩子发放零用钱一定要有个度,并严格执行约定时间到了才给下一次的零用钱。一开始,父母可以用“周”作为给孩子发放零用钱的时间单位。等到孩子习惯后,时间单位慢慢拉长为“月”。这种方式除了可以让孩子学习在固定时间内合理支配金钱之外,也可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

    方法五:培养男孩记账的习惯

    由于孩子年纪小,不知如何记账,刚开始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教他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让孩子学会记账并让他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让孩子记账的好处是父母可借此了解孩子的消费倾向,若发现有偏差,可适时纠正,并可以培养孩子量入为出的好习惯。

    告诉男孩,钱是怎么来的

    男孩最初对金钱的认识来自购买东西的欲望。从刚刚会迈步开始,他就会要这要那——吃的、玩的等。这个时候,男孩还不知道金钱到底是什么,他认为金钱就好像是从父母口袋里冒出来的,可以用它换来很多好东西。

    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种东西叫“钱”,有一种行为叫“买”。这时,父母和孩子之间关于“钱”的话题就开始了。到了孩子四五岁的年龄,钱不再只是从前单纯的硬币,而会开始具有意义,会开始和有实际意义的“买”联系在一起了。

    男孩天生情绪化、易激动,粗线条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正因为如此,一旦男孩养成了花钱随意的习惯,他们就会对“贫穷”和“富有”毫无概念,认为父母为自己花钱是应该的。不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不会体会父母的不易,也不知道生活的艰辛。

    父母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金钱教育,只是一味地满足他的要求,长此以往,在孩子眼中,父母就会成为无限度的提款机,他们甚至会对家长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啊!”在他们看来,只要自己需要,家长就会像变戏法一样拿出钱来。

    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仅会缺少赚取金钱的能力,更会严重缺乏感恩的心态,一味地向父母索取,而不知回报。为了让孩子有个正确的金钱观念,父母必须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

    方法一:带孩子去消费

    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的,在没有受到教育和影响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去专卖店等,当你把你要买的东西都挑出来付钱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你看,我们买东西,就要付给商店里钱,所以,商店才有钱,能够继续进货,我们再来付钱买东西。”

    那么,父母的钱又是怎么来的呢?是谁给父母钱呢?父母又拿什么去交换钱呢?这些提问,可能是孩子自己的思考,但父母都应该给孩子一种观念:钱,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到谁手里去的,需要东西交换才能得到。

    方法二:让孩子认识钱币

    认识钱币,不光是让孩子说得出钱币的面值,还应知道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如乘公共汽车时,让孩子去投币箱投币,知道有空调的公交车票比没空调的贵。也可以让孩子去买冰棍,知道不同品牌的冰棍,价格是不一样的。去儿童乐园时,让孩子知道五元钱可以玩哪几项游乐活动等。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商品的价钱,让他认识到自己生活中的花销,不论是一根冰棍儿,还是一个皮球,都应让孩子有一定的了解。价格能够帮助孩子懂得,为什么2元钱能够轻易买到一瓶矿泉水,而100元的电动玩具,就需要攒上几个月的零花钱才能够买回来。

    方法三:让孩子感受挣钱的辛苦

    家长可以在家里让孩子进行有偿劳动。例如,孩子扫一次地奖励5角钱,刷一次碗给1元钱,然后不再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用他自己挣来的钱买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通过体验劳动挣钱、攒钱这个过程就会明白钱是来之不易的。

    一天傍晚,小风跟着爸爸妈妈在外面散步,在一个转角处,发现一位卖报纸的老人。爸爸从口袋里掏出几元钱交给小风,让他去买10份报纸。买回来报纸以后,爸爸妈妈跟小风商量,让他按原价把报纸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报纸。

    小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花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爸爸让他去问卖报的老人,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老人告诉小风,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爸爸跟小风算了算,小风花了这么长时间卖完报纸,一共才挣了几角钱。小风脱口而出:“挣钱真难啊!”爸爸妈妈趁机对他说:“是啊,爸爸妈妈上班挣钱都是很辛苦的,所以不乱花钱是对劳动的尊重。”小风这次真正领悟到了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

    让孩子自己去挣钱,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花那点自己所得的报酬,而是要让孩子从中明白钱是怎么来的,明白挣钱的艰辛和不易,让他们体谅家长的辛苦,以后花钱有所节制。

    引导男孩提前做好理财计划

    当今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先学会花钱,后学会挣钱,在花钱和挣钱之间有一个空白:理财。没有经过理财教育,孩子只知道花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创造财富的能力。所以,让孩子学会理财,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的必修课。

    现在孩子们大多有这样的毛病: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跟家里要,花钱没有节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制订出一个消费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等,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习惯。但是,这样只是家长在给孩子制订规则,孩子是被动接受的,一旦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坚决反对,予以反抗,家长将处于两难境地。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心底摆正消费观念。

    方法一:让男孩学习正确的消费态度

    一家人,不论谁买了什么东西,最好告知其他家庭成员,说说这东西怎么好、怎么值这个价钱,买了它有什么用。家人对所买的东西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正常地、正面地指出,大家讨论。分歧特别大的,也可以私下再讨论。总之,要让孩子能够在健康的、公开性的家庭经济环境中,学习正确的消费态度。

    方法二:购物前先帮男孩制订好采购计划

    有的孩子进超市购物往往是看见什么喜欢就放到购物车上,跟不要钱似的。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在男孩购物前家长最好先帮他制订好采购计划。如此一来,让孩子也就可以更好地抵制进入商场后受到的诱惑,进而避免出现冲动消费的情形。

    方法三:让男孩体验到计划理财的好处

    孩子按照理财计划严格执行下来之后,通过与以前没有制订理财计划时相比,就会体验到理财计划带给自己的好处。比如:按理财计划不去买那些没必要的物品,而省下来钱买必须要用的东西;先前所给的零花钱不到时间就花光了,现在因为理财计划的存在,使零花钱还有剩余等。

    滔滔在春节的时候,收到1550元的压岁钱,他拿着这些钱特别高兴,打算给自己买一身名牌运动服、一双鞋和一个背包,然后再买一个学习机,算下来这些钱正好够用。滔滔的妈妈知道孩子已经有两身运动服,根本不需要再买,于是就只给他买了一个学习机,然后把剩下的钱帮滔滔存到了银行里。

    开始时滔滔还不大乐意,后来,滔滔发现这剩下的钱派到了很多用场,远比那一身运动服实用得多,于是从先前的不高兴到最后对妈妈佩服得五体投地,还主动跟妈妈学习如何制订理财计划。

    方法四:教男孩计划着用钱

    小鹏是个活泼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由于他家庭条件不错,所以,家长对他的零花钱管理得非常宽松,这让他从小养成了花钱无度的坏习惯,往往一个月要问家长要好几次零花钱。但究竟花了多少钱,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小鹏自己也说不清楚。

    “花钱无度”的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手里有钱就花掉,花完就伸手向家长要,这样是不行的。家长一旦发现这个毛病,一定要及时想出应对之法,做出应对。比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不可以这样随便花钱,一个月的零花钱是固定的,第二个月不到,家里这个月就不再给零花钱了。如果有大的开销,最多可以预支两个月的零花钱,但用完了,就得忍着没钱花。这样,孩子就会学会有计划的用钱。

    培养男孩的挣钱意识

    有人专门研究过美国《财富》杂志每年所列的全球最富有的100个人,发现其中绝大多数人,从小就有发财欲望,一半以上的全球巨富在16岁之前就想到了要开自己的公司,不到一半的全球巨富在成年之前已做过第一桩生意。可见,要想致富,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挣钱意识,尤其是男孩。

    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的童年时光,是在一个叫摩拉维亚的小镇上度过的。每当黑夜降临的时候,洛克菲勒常常和父亲点着蜡烛,相对而坐,一边煮咖啡,一边天南地北地聊着,聊天的话题总是少不了怎样做生意赚钱。从小洛克菲勒的头脑中就装满了父亲传授给他的生意经,这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在洛克菲勒7岁那年,他在树林中玩耍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火鸡窝。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想:火鸡是大家都喜欢吃的肉食品,如果他把小火鸡养大后卖出去,一定能赚到不少钱。于是,洛克菲勒此后每天都早早来到树林中,耐心地等到火鸡孵出小火鸡后暂时离开窝巢的间隙,飞快地抱走小火鸡,把它们养在自己的房间里,细心照顾。

    到了感恩节,小火鸡已经长大了,他便把它们卖给附近的农庄。于是,洛克菲勒的存钱罐里,镍币和银币日渐增多,并逐渐变成了一张张绿色的钞票。

    不仅如此,洛克菲勒还想出一个让钱生更多钱的妙计。他把这些钱放给耕作的佃农们,等他们收获之后就可以连本带利地收回。

    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能想出卖火鸡赚大钱的主意,并把赚到的钱贷给别人从中收取利息,不能不令人惊叹和佩服!

    美国孩子经常从父母那里听到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所以,许多孩子通过修剪草皮,或者照看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等工作挣钱,不仅有了劳动的体验,而且对金钱的价值也理解得更深了一些。

    与美国相比,中国并不缺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意义绝不逊色于美国的“要花钱,自己挣”。但是,中国父母所缺乏的,往往是实施这些口号的勇气。家长必须对你的小男子汉从小就灌输这种“要花钱,自己挣”的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很快地促使他经济独立,而且还会使他的心理更早地成熟起来。

    方法一:让孩子自己挣零花钱

    曾连续两年排名“财富500强”首位的沃尔顿家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可公司董事长山姆·沃尔顿的孩子从小时候起就开始为自己挣零花钱。

    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老沃尔顿的四个孩子就都开始给父亲“打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他们跪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忙修补仓库的房顶。在晚上,还要帮助装卸简单的货物。父亲按照他们的劳动量,根据一般工人的标准付给他们“工资”。

    让孩子自己挣钱,孩子能体验到挣钱的不容易,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但是,从而也品尝到了获取劳动成果的幸福和快乐,因而会懂得珍惜,学会节俭,是明智家长的做法。

    赵女士与丈夫都是白领一族,家庭条件还算比较优越,儿子今年13岁,读初中二年级。经过深思熟虑,她和丈夫在他家楼下为儿子谋得了一个卖冷饮的差事,让儿子在假期里打工自己赚钱。楼下一个老大爷开个小商店,老大爷接受她懂事的儿子,儿子也乐于到这里半义务式帮忙。赵女士说,让孩子打工的目的就是让他体会赚钱的辛苦,锻炼他的生活能力,也能让他从中揣摩一些经营理念。

    方法二:帮男孩发现“商机”

    孩子知道挣钱了,有了挣钱的意识,可是,他小小年纪,怎么知道做什么能挣钱呢?这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发现或者寻找一些“商机”。比如:告诉孩子,家里有一些放着没用的塑料瓶、易拉罐什么的,可以收集起来,卖一些废旧物品就能挣到钱。帮着附近的杂货店送送货,打打杂。告诉孩子,做一些家务以外的劳动会有酬劳,为此制定一个简单的“工资表”,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劳动应取得什么样的报酬。

    通过家长告诉给他的商机,以后,孩子自己就能寻找类似的商机。孩子挣了钱,体会到花自己挣的钱的快乐,孩子就会有更强烈的挣钱欲望。

    让男孩自己挣钱,关键不在挣钱的多少上,而在于让孩子早一点认识社会,明白金钱来之不易,早一天具备挣钱的意识。

    让你的男子汉学会储蓄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就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

    在未来的社会,男孩是否能够掌握一些理财投资的方法,对其成长和成功尤为重要。培养理财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小男子汉养成储蓄的好习惯。有了储蓄,以后才能投资。

    方法一:从小培养男孩的储蓄意识

    孩子的储蓄意识,是应当从小培养的,例如,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杯要花6元的话,家长就可以这样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3元,等到明天再给你3元,所以,明天你才能买来吃。”这就促使了孩子储蓄观念的萌发。

    方法二:让男孩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到银行

    在一些节日,家长或亲戚朋友常会给小孩一些零花钱。这些钱一时花不完,家长最好让孩子把它存进银行。

    比特6岁那年,收到了2000元压岁钱。妈妈为他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并要求他每月在自己的账户上存10元。妈妈要求比特每次花钱不能超过10元,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必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些小礼物。

    给比特设立账户后,妈妈还给了比特一本小册子,告诉比特如何充分利用账户。

    比特妈妈认为,让孩子对自己账户的存款负责,这样,他就不会养成乱花钱的习惯,即使在买东西时,他也会精打细算。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利息的计算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一算他的户头得了多少利息。一位上小学的小男孩,在家长的帮助下,他把自己的积蓄分成两部分。因此,他在银行有了两个属于自己的账户,其中一个定期账户是用于存放不常用的钱,这样利息高;另一个是活期账户,用于存放日常的零用钱。

    方法三:让男孩意识到储蓄可解燃眉之急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储蓄金钱能应对不时之需,避免用到钱时没处去借,可解燃眉之急。

    奶奶病倒了,住院费需要很多钱,懂事的童童问爸爸:“爸爸,咱们有那么多钱吗?要是没钱,奶奶的病可怎么办呀?”爸爸抚摸着童童的头说:“你懂事了,爸爸很欣慰。不过别担心,奶奶的退休金平常都存起来了,我每月也给奶奶存了一部分钱用来养老,这些钱足够用了。”“爸爸,你提前就存钱了?想得真周到!我以后也要把花不完的零花钱存起来。”

    学会储蓄能帮孩子积攒起更多的金钱,从而使孩子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和更好地享受生活。

    方法四:让男孩与朋友进行储蓄竞赛

    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账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意识,又能推动孩子存钱的积极性。

    让男孩意识到:省钱就是赚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奢侈浪费。有的孩子穿衣服总要穿名牌并且喜欢互相攀比;有的孩子喜欢漂亮、高档的文具,常常是原来的还好好的就丢弃了;有的孩子早点买多了吃不完就随手扔进垃圾桶内;有的孩子过生日邀请同学聚会要花掉很多钱……这些孩子只知花父母的钱,完全不知父母的辛劳。这种种浪费的现象正悄悄地改变着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这令做父母的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始终没有人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所以,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省钱的意识,有关专家推荐以下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

    方法一:家长要做节俭的好榜样

    家长教育孩子节俭,首先自己就要做好榜样。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节俭行为,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一位妈妈经常告诉儿子生活要节俭,可是自己花钱却总是大手大脚。有一次,她带着儿子去玩具店,儿子看中了一件价格昂贵的玩具让她买。她觉得孩子买回去玩具没几天就拆得七零八落,没必要买太好的,于是建议儿子买另一件比较便宜的。没想到儿子却反问她:“妈妈,你上次买的香水都上千元,没用几次就不用了,为什么给我买玩具却挑便宜的,是不是我不重要?你舍不得给我花钱啊?”

    可见,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是无法让孩子信服的。

    方法二:给孩子买东西实用就行

    有的家长自身很节俭,但对孩子却很“大方”,特别是在孩子学习上,从不怕花钱。

    每年新学期开始,很多老师都发现孩子们中间呈现出新潮文具高档化消费的趋势:100元买个真皮笔记本,300元买一支精致钢笔,一套精装教育辅导书动辄上千,一个小学生的品牌书包300多元一个,开学在掀起一股经济热潮的同时,也成为滋生浪费的土壤。

    殊不知,家长给孩子这样的奢侈待遇,会误导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这种孩子自小任意消费,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长大了也不会是一个节俭的人。很难设想,一个挥金如土、贪图享受的“小少爷”或“小皇帝”,将来能成为艰苦创业的栋梁之才。

    家长要知道,节俭不仅能使家庭富裕、温馨,还能培养孩子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告诉孩子要节俭,而自己却给他买那么贵的东西,这不是自己自相矛盾吗?所以,给孩子买的东西,实用就行了,不必太过昂贵。

    方法三:让孩子买东西时货比三家

    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地点销售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节省开支。

    一位爸爸带着儿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为了买一辆物美价廉的自行车,最后爸爸把省下来的20元钱买了一副孩子期待已久的乒乓球拍。这位家长告诉孩子,买东西要比比价钱,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要买便宜的。这样可以省下一部分钱来干别的。

    方法四:告诉孩子,省钱可以积累财富

    家长要告诉孩子,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一个人从一无所有渐渐变成了一个全城最富有的人,许多人去询问他致富的方法,这个人说是积累。就像你有一个篮子,每天早晨在篮子里放进10个鸡蛋,每天你最少也要剩下1个鸡蛋,这样日积月累,你总能够攒齐一篮子鸡蛋。财富也是靠积累的。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节俭,挣多少花多少,他永远也留不下积聚财富的一元钱。我国有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就是说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

    勤俭节约不仅关系到金钱,而且也关系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告诉孩子,一个人要理智地使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要养成严谨细心的生活习惯等等。

    值得提醒的是,省钱不是让孩子做守财奴。钱就是用来消费,用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如果挣了钱一分也舍不得花都存起来,那金钱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给男孩花钱的自主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可避免地要与金钱打交道,特别是男孩,当他成长为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男子汉时,社会考验他的,将不仅限于智商、情商,还有更为重要的财商。所以,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理财能力是每一个男孩都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商品社会中,人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对于男孩来说,理财能力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幸福与发展。而给孩子花钱的自主权则是一个很有效地培养孩子理财的好想法。

    方法一:教男孩学会花钱

    孩子的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花钱的自主权,首先要教孩子学会花钱。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教孩子买东西,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如何用钱,同时,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

    方法二:给男孩适当的零花钱

    孩子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一点都不给是不妥当的。给孩子零花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比如买喜欢的文具、玩具,参与其他娱乐活动等。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取决于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的实际需要。

    首先,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时要有计划,要限止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孩子发放零用钱。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可以少给些,时间间隔可短些,随着年龄增大,一次可给得稍多些,时间间隔也可长些,如每星期或每十天给一次。

    其次,家长要过问孩子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次给孩子钱时,可以让孩子说说上次的零花钱用在哪里,如果用得不当应给予批评,甚至可以暂停“援助”。

    方法三:给男孩钱的同时给他一个记账本

    家长把花钱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并不是让孩子随便花钱,而是让他们能够会花钱,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在孩子7岁以后,每人每周发给3角钱的津贴,同时发给他们一个小记账本,要求他们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花钱的时间。周末,还要孩子们交上自己的账本,以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有人迷惑不解,问洛克菲勒:“您有那么多钱,还让孩子记这些小账?”洛克菲勒笑着说:“记账跟钱多钱少没关系,我只是要让孩子们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要把钱花在益处。”

    方法四:为男孩准备不时之需

    有些家长怕孩子乱花钱,要么家里从不放零用钱,要么规定孩子不能动家里的钱。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十分科学。

    一次,爸爸去外地出差,妈妈又必须加班,晚上放学后家里只有小勇一个人。

    晚饭时间到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小勇打开冰箱找吃的,除了一些饮料之外没发现别的。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让他先用自己的零花钱去门口的小卖店买点吃的。挂了电话小勇才发现这周妈妈给的零花钱只剩下三毛钱了,连买包干脆面都不够。他不敢告诉妈妈,只能挺着。

    妈妈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点多钟,小勇没吃晚饭坐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

    此后,小勇妈妈觉得在家里放一些零用钱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可专门准备一个抽屉或匣子,放上十几元或几十元钱。钱最好是一元一张的或面值更小的零钱。里面还要放一个本。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这里的钱不能随便花,只有急需时才能花。不过拿多少,找回多少,买什么东西要记下来,还要写明时间。这样,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也在一定范围内约束了孩子。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