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广大,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想与他验证一下。
慧忠谦和地问:“早就听说你能够看透人的心迹,不知是不是真的?”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禅师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法师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禅师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法师又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禅师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法师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法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慧忠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禅师缓缓出定,含着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道他人一切去处,好极!好极!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藏摇摇头,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你怎么能够探察到?”
禅里禅外悟人生
只要你有心迹存在,无论隐藏得有多深,别人都可以探察到。要不想被别人探察到心迹,只有一个办法――做到心无外物。
有些事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杂念
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住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声。
跟随坦山一同出门的小和尚犹豫了,轻声说:快下大雨了,还是等雨停后再走吧。”
坦山连头都不抬,拿着伞就跨出了门,边走边说:“出家人怕什么风雨。”
小和尚没有办法,只好紧随其后。两人才走了半里山路,瓢泼大雨便倾盆而下。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坦山和小和尚合撑着伞,顶风冒雨,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地行进着,半天也没遇上一个人。
前面的道路越走越泥泞,几次小和尚都差点滑倒,幸亏坦山及时拉住他。走着走着,小和尚突然站住了,两眼愣愣地看着前方,好像被人施了定身法似的。坦山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不远处的路边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这样大雨滂沱的荒郊野外出现一位妙龄秀女,难怪小和尚吃惊发呆。
这真是位难得一见的美女,圆圆的瓜子脸上两道弯弯的黛眉,长着一对晶莹闪亮的大眼睛,挺直的鼻梁下是一张鲜红欲滴的樱桃小口,一头秀发好似瀑布披在腰间。然而她此刻秀眉微蹙,面有难色。原来她穿着一身崭新绸的布衣裙,脚下却是一片泥潭,她生怕跨过去弄脏了衣服,正在那里犯愁呢。
坦山大步走上前去:“姑娘,我来帮你。”说完,他伸出双臂,将姑娘抱过了那片泥潭。
以后一路行来,小和尚一直闷闷不乐地跟在坦山身后走着,一句话也不说,也不要他搀扶了。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天边露出了一抹淡淡的晚霞,坦山和小和尚找到一个小客栈投宿。
直到吃完饭,坦山洗脚准备上床休息时,小和尚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了:“我们出家人应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尤其是不能接近年轻貌美的女子,您怎么可以抱着她呢?”
“谁?那个女子?”坦山愣了愣,然后微笑了,“噢,原来你是说我们路上遇到的女子。我可是早就把她放下了,难道你还一直抱着她吗?看来你还没有放下,所以你心中还有太多的杂念阿!”
小和尚顿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杂念。想要驱除杂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放下”的境界。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可以保持一份安静平和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根据佛家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地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宇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说:“你的呼吸就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就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宇中生活呢?”
禅里禅外悟人生
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会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所以,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不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够保持一份安静平和。
有些事不要难以割舍,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
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讲经说法之余,总是全心的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好像是金代禅师的生命。
一天,金代禅师因事外出。有一个弟子接受师父的指示,为兰花浇水,但不小心,将兰架绊倒,整架的盆兰都给打翻了。
弟子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于是就和其它的师兄弟商量,等禅师回来后,勇于认错,且甘愿接受任何处罚。
金代禅师回来后,看到这件事,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爱兰花,为的是要用香花供佛,并且也为了美化禅院环境,并不是想生气才种的啊!凡是世界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要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割舍,因那不是禅者的行径!”
金代禅师的“不是为生气而才种花”禅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弟子放下了一颗忐忑的心,更精进于修持。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着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为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很多东西既已经失去,不妨就让它失去吧。
要想活得开心,就不要自寻烦恼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指引给我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是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回答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盘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回答:“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明白了的道理。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给自己减压,从而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只要心不动,就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
慧能大师在五祖弘忍处得到衣钵,为了悟道修行,只身来到南海。
当时,广州法性寺有一位印宗禅师正在开讲《涅盘经》,于是,慧能大师决定在法性寺停留数日,以便听闻法师讲经。
到了这一天,寺前因为法师讲经而竖起了幡旗。
其中,有两位和尚见到广场中飘扬的幡旗,便开始议论起来。其中一人说:“是幡动。”
另一人则说:“不,是风动。”
结果,两人就此争论不休。
这时,慧能大师一看,开口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你们两人的心在动。”
正在争论不休的两人,一听到慧能大师的话以后,即刻恍然大悟。
禅里禅外悟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春光灿烂、鸟语花香,或者寒风凛冽、花凋叶落,在禅者的眼里这都是我们的心理作用的结果,是我们的内心感受向外界事物的一种投射。因此,保持一颗平常之心,真正地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会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只有去除妄念,才不会被世事所迷惑
慧能禅师见弟子终日打坐,有一次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我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弟子回答:“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净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糊涂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着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宁,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那么怎么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之事所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
弟子终于有所醒悟,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可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和烦琐。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尽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凡事带有几分禅心,就会有所悟有所得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敲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敲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心情,只为敲钟而敲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敲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这种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敲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只有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你将来必定会有所作为。”
这位沙弥从此养成了恭谨的习惯,不但敲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着敲钟的禅心,终于大彻大悟。
他就是后来有名的悟由禅师。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心是专心致志,是心无杂念。凡事都应带有几分禅心,即使再小的事也应如此。带着几分禅心去做事,终会有大悟有大得。
在必要的时候,放下是一条解脱之道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来到佛陀的座前,想把这两个花瓶献给佛陀。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抓了抓自己的脑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为了精神的解脱。”
他终于悟到了“放下”的真义——“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愤恨和妄想,自由自在。
禅里禅外悟人生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这些重担与压力,使很多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在必要的时候,放下不失为一条解脱之道。
只有放下身上的负担,才能找到心灵的家园
从前,有一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砂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他右手托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左手拿着一块岩石,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他头上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
这个流浪汉一步一挪地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他抱怨他的命运如此艰难,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
正当他在炎炎烈日下艰难行走时,迎面来了一位僧人。僧人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
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僧人。僧人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认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随着他继续往前走,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后来,他又遇到了一位僧人。僧人见到流浪汉十分惊异:“啊,好人,你扛了一口袋砂子,可一路上有的是砂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好像要去穿越大沙漠,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亮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砂子倒进一个洞里。
他站在路上,看着落日沉思。落日的余辉映照在他身上。突然他看到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使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
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徘徊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他突然发觉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之处。
禅里禅外悟人生
人生中本就有许多忧烦苦恼,如果自己再给自己加上一些额外的精神负担,就会累得一生直不起腰来。只有把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卸下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心灵的家园。
只有心无杂念,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道:“有。”
信徒问道:“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问道。
慧海禅师说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厉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禅里禅外悟人生
每个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但很少有人能体会到真正的平常心,所以平常心是很难得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常心?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一个人只有心无杂念,把功名利禄看破,才能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既然放不下很多东西,就要对它们负有责任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有越走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一旦拥有它,就要对它负有责任。”
禅里禅外悟人生
我们往往感觉到负担越来越大,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多,想得到的还很多。既然是自己得到了又不愿再失去的东西,或是还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对已得到的和想得到的东西负有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人生的重负。
生命可以不必沉重,放下就是快乐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找到快乐?”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
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
“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
“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禅里禅外悟人生
在生活中,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多了许多的不快与烦恼,甚至于觉得生命是如此沉重。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因为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就会一身轻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