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学僧道岫,一心向佛,但他苦心修行的十多年,始终悟不出什么禅理来。眼看着师弟们一个个悟道出师了,而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步,仍是大俗人一个,不由得他不心急如焚。
道岫心想,自己既懂得幽默,头脑又不灵活,所以入不了门。他不想再这样苦苦修炼下去,认为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是做个苦行僧算了。
于是,道岫打点好行装,决定出去云游。临走前,他来到法堂,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跪在广圄禅师的面前,说道:“师傅,学僧辜负您的教导,自从皈依在您座下,习禅已有十年之久,但却始终悟不出一点东西来。我想,我实在不是一块学禅得料,因此,想到四处云游,特来向您老人家辞行。”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在这里觉悟不出来,到别处就可以觉悟了吗?”
道岫诚恳地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将自己的全部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参禅悟道上了,这么用功还是不能开悟,我想我和禅可能是无缘吧。看着师弟们一个个都出师了,我心里难受得慌。师傅,还是让我去做个苦行僧吧,这样,我心里就会好受一点。”
广圃禅师说道:“别人有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本来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为什么非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非常沮丧,辩解道:“师傅,您不知道,我跟师弟们一比,就好像小麻雀见到了大鹏鸟,心里惭愧极了。”
广圊禅师又问道:“那么你说说看,大鹏鸟怎样的大?小麻雀又怎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轻轻一层翅,就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却无论怎样努力,也只能飞出几丈而已。”
广圃禅师听了他的话,意味深长地说:“大鹏鸟一展翅就能飞出几百里,它能不能飞越生死界限呢?”
道岫禅僧默然不语,收起自己的行李,再也不提云游的事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较。即使我们某一方面比别人差,也要学会从别的方面找到平衡――也许在另一方面,我们比别人要优秀。
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怎么都得不到
从前,有三个人一同做买卖,各分得五千钱。有一钱无法均分,如果分给一人,则不公平;如果破开,则不可能。这一钱如何处置呢?
这时,有一僧人经过此地,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将这一钱布施沙门。因为,布施能破贪欲,布施能获得福报。于是,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将这一钱布施沙门是最好的办法。”
三人便一同把这一钱恭敬地布施沙门。
沙门领受一钱,并祝三人今世后世同得布施之福报。
三人共同谋生,一同到了罗阅国中,各自都成为了富豪。一人主山中采金矿,所采金皆为纯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人主耕田地,地里挖出黄金,锄头所耕之处,皆出黄金;第三人主水中捞金,入水必得黄金。
这三人拥有黄金累累,仍广行布施,救济贫苦之人,并不断地布施沙门。因前生、今生布施之恩,三人所得黄金无量。
这奇异之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国王耳朵里。国王贪心顿起,心想:“我是一国之主,我国所有人、财都应该归我所有。”
国王便命令数百兵将去掠夺黄金。
那数百兵将个个贪婪,都想捞得金钱。可奇怪的是,士兵到山中采金,金便化顽石,一无所获;又到田地里耕挖黄金,锄头所到之处皆为沙土;再到水中捞金,黄金都化为瓦石。那些兵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半点儿黄金也没有取到,狼狈而归。
国王大为恼火,便来到佛那里,请伟大的慈悲的佛陀为他开示。
他问佛陀:“这三人的金子应该是我的,可为什么我派兵去取而一无所获呢?”
佛微笑,智慧的双目微闭,用宁静的声音回答道:“这是三人前世布施沙门所得功德,这不是国王你自己的金银,你不应强取豪夺啊!”
禅里禅外悟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属于你的东西,你推也推不掉;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怎么也得不到。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属于你的呢?如果你付出努力了,就是你的;没有付出努力,就不是你的。
辛辛苦苦去寻找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从前,有一个叫哈费特的人,一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位高僧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够找到第一块钻石,你将得到整个钻石矿!钻石就在淌着白沙的河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的脑子里都是钻石的影子。
于是哈费特一横心,把他所有的家产全部变卖换成了钱,然后就踏上了寻找钻石的路。他风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可连一颗钻石也没找到。当一切希望都破灭的时候,他自杀了。
买下哈费特房子的那个人,有一次在后院的河水中洗衣服。当太阳照过来时,河里的沙子忽然变成白色的,河沙中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他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天然的钻石。
于是他就拿来铁锹和筛子,把河水中的沙子全都挖了出来,用筛子筛过以后,各种大大小小的钻石纷纷呈现在他的面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后来那个人把其中几个大的钻石,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封他做了大官,从此他过上了丰裕的生活。
哈费特辛辛苦苦地去寻找钻石,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哪里想得到,其实钻石就在他家的后院里!
禅里禅外悟人生
很多人都在四处奔波,不辞辛苦地寻找一些珍贵的东西,到头来却一无所获。其实,我们所寻找的东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并善于发现它。
等待是一种经历,学会等待才能懂得幸福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缺乏耐心,做什么事情都很急躁。有一次他与情人约会,去的太早了,姑娘还没来,他站在大树下面长吁短叹:“为什么连约会都要等待呢?做什么事都让人不开心!”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给了他一个钟表,说:“当你想要时间变快的时候,只要拨动钟表,就可以事如所愿。”
小伙子高兴极了,他把钟表向前拨动了一小格,情人马上出现在了眼前。他想:“如果现在就能结婚就更好了。”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婚礼上,他和情人并肩而坐,悠扬的音乐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现了。
他又想:“现在如果就是洞房花烛夜多好呀!”于是他又转动了钟表。屋子里就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
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于是不停地拨动钟表,得到了房子、吵闹的孩子,还有树上丰硕的果实……
时间就这样飞快地过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临死之时,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还没有认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经晚了,因为那个神仙告诉过他,那个钟表只能向前转不能向后转。他躺在床上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就在这时,可爱的情人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她还是那么年轻美丽,周围鸟语花香,蓝天白云,小鸡悠闲地在草地上吃虫子,好可爱的一天呀!原来刚才的情形只是一场梦。
他高兴地跳起来,拉着情人的手说:“亲爱的,等你真是一种幸福!”
禅里禅外悟人生
对待工作不应拖拖拉拉,要立刻行动起来。但人生中有些事,却是必须需要等待的。等待是一种经历,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学会等待才能懂得幸福。
我们自身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认识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们的徒弟,给他的徒弟一块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并且试着卖掉它。
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但师父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
徒弟去了蔬菜市场。在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徒弟回来后说:“它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
师父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徒弟很高兴,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元钱。”
师父说:“现在你去珠宝商那儿,但不要卖掉它。”
徒弟去了珠宝商那儿。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元钱,他不愿意卖,他们继续抬高价格————他们出到10万元。但是他说:“我不打算卖掉它。”他们说:“我们出20万元、30万元,或者你要多少就多少,只要你卖!”他说:“我不能卖,我只是问问价。”他不能不相信:“这些人疯了!”他自己觉得蔬菜市场的价已经足够了。
他回来了,师父拿回石头说:“我们不打算卖了它,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主要是想培养和锻炼你,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力。如果你是生活在蔬菜市场,那么你只有那个市场的理解力,你就永远不会认识更高的价值。”
禅里禅外悟人生
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是成功者必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过低或过高地判断了自己的价值。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世间最容易的事,往往也是最难做的事
弟子们问禅师道:“老师,怎样才能成功呢?”
禅师说道:“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说着,禅师示范了一遍,说道:“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次。大家能做到吗?”
弟子们疑惑地问道:“做这样的事干什么?”
禅师答道:“做完这件事,你们一年后会知道怎样能成功!”
弟子们说道:“如此简单的事,有什么难的?”
一个月之后,禅师问弟子们:“我让你们做的事,有谁坚持做了?”
大部分的人都骄傲地说道:“我做了!”
禅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好!”
又过了一个月,禅师又问:“现在有多少人坚持了?”
结果只有一半的人说:“我做了!”
一年过后,禅师再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几个人坚持了?”
这时,只有一人骄傲地说:“老师,我做了!”
“我曾经说过,做完这件事,你们就知道如何能成功了。”禅师对弟子们说道,“现在我告诉你们,世间最容易的事,常常也是最难做的事,最难的事也是最容易的事。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是因为真正能做到并持之以恒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后来只有一直坚持做的那个弟子,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间的事没有难易之分,再难的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且能持之以恒,它也会变得简单;而看似简单的事,如果我们不去做,也会显得困难起来。
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
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喝。”
于是,侍者拿着容器去盛水。路不远,他一会儿就找到了。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根本不能喝!
于是侍者转身回去,告诉佛陀:“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还是重新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到。”
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个小溪呢?你还是到刚才的那个小溪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他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他决定不去了,转身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弄脏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做事一定要有耐心!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可当他再次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却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在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事是急不得的,是需要有耐心去等待的。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还需要我们付出行动。
不必去羡慕他人如何,只需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
从前,菩萨化身为一国王,叫察微,他志向高洁,品行正直,并笃信佛。
一天,国王闲来无事,便微服走出宫门,走到一个补鞋的老头处,一时兴起,问老头:“一国之中谁是最快乐的人?”
老头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
国王问:“为什么?”
老头说:“你想,有百官差遣,平民供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还不快乐吗?”
国王答:“希望如你所说吧。”于是与老头一道共饮葡萄美酒,直到老头醉得不省人事,便把他抬回宫中,对王妃说:“这个老头说,国王是最快乐的,我现在戏弄一下他,给他穿上国王的衣服,让他理理国政,你们大家不要害怕。”
王妃答:“遵命。”
等到那老头醒了,婢女们便假装说:“大王你喝醉了,现在积下很多事情要等你处理。”于是这老头被拥出临朝,众人都催促他快些处理事情,他却懵懵懂懂,什么也不知道。这时,旁边有史官记其所言所行,大臣公卿们与之商讨议论,一直坐了一整天,弄得这老头腰酸背痛,疲惫不堪。这样过了几天,老头吃不好睡不香,竟瘦了下来。
宫女又假装说:“大王你这样憔悴,是为什么啊?”
老头回答说:“我梦见自己是一个补鞋的老头,辛苦求食,生活很是艰难,因此就瘦成这样了。”
众人都私下里偷着笑。这老头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道:“我是补鞋子的呢,还是国王呢?若真是国王,皮肤为什么又这样粗糙呢?若是补鞋子的,又为什么会在王宫里呢?唉,我的心很慌,眼睛也花了啊。”他竟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了。
王妃假装问:“大王这样不高兴,让歌伎们来取乐你吧。”于是喝起葡萄美酒,又醉得不省人事了。于是又让老头穿上旧衣服送回他简陋的床上。老头酒醒后,看见自己的破房,粗布衣服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却浑身酸痛,好像被棍子打过了一样。
过了几天,国王又来到他这里。老头对国王说:“上次喝酒,是我糊涂无知,现在我才明白过来啊,我梦见自己当了国王,要审核百官,又有国史记对记错,众大臣要来商量讨论国事,心里便总是忧心不安。弄得浑身都痛,好像被打了鞭子一样。在梦里尚且如此,若是真的当了国王,
还不更痛苦啊?前几天跟你说的话,实在是不对的啊。”
国王返回宫中,同众大臣谈起这事,众人都捧腹大笑。国王又对大臣们说:“他这一身已换了身份,到现在却还不知,又何况到下世重新做人,还要经历众多鬼怪及烦忧的干扰,想要了解所化身之人,不是更不容易了吗?”
禅里禅外悟人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言的隐。所以,在生活中不必羡慕别人的风光――在风光背后,自有他的苦衷;也不要因自己的平凡而苦恼,其实平凡也有平凡的乐趣。不必去羡慕他人如何,只需做好我们自己就行了。
自高自大的人,终究会露出破绽
一个年轻人自认为对“空”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于是对众人夸下海口:走遍天下,也没人能够难倒他。
确实,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过人,在与他人论禅时,从未遇到敌手,这使得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也因此,这位年轻人每经过一座禅林,当地禅师都会以特别的礼仪接待他,这就更使得这位年轻人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了。其实,也不能怪他自大,他能一口气把《大品般若》里的“二十空”讲述十来个小时之久,这样的本事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因此,人们建议年轻人去结交一位在当时最有名望的坐禅大师。
刚在那位大师对面坐下,年轻人便按捺不住,不住地夸耀自己的悟境之高:“心、佛与众生,是三重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凡无圣,无施无受!”
那位大师嘴衔一支烟管,静静地听着。其间请年轻人喝茶水,又请年轻人享用水果。但一心卖弄的年轻人将茶水和水果都推到了一边,依旧坐在那里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就在这时,大师忽然举起烟管,狠狠地敲了一下年轻人的脑壳。
年轻人愤怒了,气势汹汹地站了起来,看上去像一只好斗的小公鸡。
大师看了看年轻人,微笑着说:“既然一切皆空,试问怒从何来?”
禅里禅外悟人生
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往往把心思都放在卖弄才华、或者朝自己的脸上贴金上了。因此,他们是无法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的。即便他们一时会名声在外、春光无限,但他们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菩萨往往就在我们身边
有位信徒,他一心向佛,非常虔诚。
一次,家乡发大水,他来不及逃避,只好爬上屋顶等待救援。眼看着大水就要淹过屋顶了,信徒赶忙祈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救我吧!”
这时,有人驾着独木舟从旁边经过,看到信徒在屋顶上避难,就赶快划了过去,让他上船。谁知,信徒拒绝了,他大声说:“我不需要你来救,观音菩萨自会老救我。”划船的人摇摇头,驾着舟走了。
大水继续上涨,已高及膝部,信徒很是着急,由高喊救命:“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救我吧!水已经淹到我的腰部了。”
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又赶过来救他,谁知,他又拒绝了:“我不上你们的船,观世音菩萨会来救我的。”船上的人很无奈,只好抛下他走了。
这时,水已经涨到了他的胸部,他心急如焚,高声喊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救我吧,我快没命了。”这时,来了一只载满了人的大船,船上的人催促他赶快上船,不然就没命了。可信他仍旧拒绝了,他带着哭腔说:“观世音菩萨会来救我的,你们走吧。”
于是,大船开走了。
大水终于漫过了他的脖子,观世音菩萨最终没有把他救走。
在天堂里,信徒见到了观世音菩萨,抱怨道:“菩萨,我如此虔诚,为什么你不肯来救我?”
观世音菩萨叹息道:“你真是枉学佛法,我曾经三次派船去救你,可都被你拒绝了,看来你真是与佛无缘,枉费心血。”
禅里禅外悟人生
救苦救难的菩萨在哪里?在很多时候,其实菩萨就在我们身边,她或许是一次机会,或许是别人,也或许本就是我们自己。
在没弄清事情真相前,不要妄下定论
坦山禅师和云升禅师在同一个师傅的门下参禅学道,但这两人性格迥异,师兄坦山放浪不拘,烟酒不戒,为人所耻;而师弟云升则庄重严肃,弘扬佛法,深受信徒的尊敬。
一天,云升从坦山的门前经过。当时,坦山正在喝酒,看见云升,就大声叫道:“师弟!歇歇脚,过来喝杯酒。”
云升禅师十分不屑,就讥讽道:“烟酒不戒,又如何能够修成正果。”
坦山听了大笑,仍旧劝道:“别管那么多了,还是过来喝一杯吧。”
云升边走边回绝道:“我不会喝酒。”
这下把坦山惹怒了,他不高兴地说:“连酒都不会喝,真不像个人!”
云升一听,也十分生气,大声质问道:“自己放浪形骸且不管,怎么还敢骂人?”
坦山理直气壮地问道:“我怎么骂人啦?”
“你说我不像人,还不是骂我吗?”
“你的确不像人!”
“我怎么不像人?我不像人像什么?你说!”
“你像佛。”
云升听后,哑然无言。
禅里禅外悟人生
其实,在有些时候,别人并没有那么坏,是我们把人家想坏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公正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在没弄清事情真相前,不要妄下定论。
不要看轻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
有个人为南阳慧中国师做了30年侍者,慧中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中国师象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中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又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中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慧中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中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中国师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慧中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为什么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呢?其实,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很多人只知道依附、服从别人,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存在,从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不要看轻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并去实现这些价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