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佛说道悟人生-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拥有太多的东西,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

    有一次,净空禅师在香港讲经。

    期间,遇到一位金银珠宝很多的居士。有一天,居士拉着禅师前往银行去见识见识那些珠宝,因为他的珠宝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了。

    到了银行,经过层层的鉴别,再由守卫护送到保险库,进入保险库打开保险箱取出金银珠宝。这时禅师说:“这是你的?你就这么一点点吗?”

    听了这话之后,居士心里很不痛快。他有那么多的财产,禅师竟然说它不是我的?这些珠宝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抢劫。只好放在银行保险柜里,一个星期去打开看一下。

    这时,禅师说:“如果这样算是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银楼都是我的。为什么?我到那里,叫人拿出来给我看看、摸摸,好收起来,给我保管好。这有什么两样?和他没有两样,也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是自己的?”

    禅里禅外悟人生

    拥有者偶有的快感,或许只在看到拥有物的那一瞬间,但那一瞬转眼即逝,而因拥有所产生的恐惧感却一直存在。所以,拥有太多的东西,有时会成为一种负担。当然,只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这种负担感就不会存在了。

    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一日,佛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非常困恼,他向佛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那我怎能下田作业呢?”于是佛赐他一只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男人,男人非常沮丧,他向佛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缠回乡。”于是佛给他银两做路费,男人很高兴,佛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又一日,佛遇见一个诗人,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温柔,但他却过得不快活。

    佛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

    诗人对佛说:“我什么也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够给我吗?”

    佛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的望着佛:“我要的是幸福。”

    这下子把佛难倒了,佛想了想,说:“我明白了。”

    然后佛把诗人所拥有的都拿走。佛拿走诗人的才华,毁去他的容貌,夺去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佛做完这些事后,便离去了。

    一个月后,佛再回到诗人的身边,诗人那时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于是,佛把他的一切还给他。然后,又离去了。

    半个月后,佛再去看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向佛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本没有绝对的定义,平常一些小事也往往能撼动你的心灵,幸福与否,只在乎你的心怎么看待。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全然的快乐,来自于得失之间

    从前有一位富翁,名字叫白正。白正虽然非常有钱,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可怜,他可怜自己空有钱财,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和全然的快乐。

    白正常常想:“我有很多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为什么却买不到快乐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快乐,如果能买到一次全然的快乐,我死也无憾了。”

    于是,白正变卖了大部分家产,换成一小袋钻石,放在一个特制的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给我一次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即使是一刹那,我也要把钻石送给他。”

    白正开始旅行,到处询问:“哪里可以民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什么才是人间纯粹的快乐呢?”

    他的询问总是得不到令他满意的解答,因为人们的答案总是庸俗而相似的:

    你如果有很多的金钱,就会快乐。

    你如果有很大的权势,就会快乐。

    你如果拥有得越多,就会快乐。

    因为白正早就有了这些东西,却没有快乐,这使他更疑惑:“难道这个世界没全然的快乐吗?”

    有一天,白正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得道的高僧,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他就跑进村找那位高僧,高僧正坐在一棵大树下闭目养神。

    白正问高僧:“高僧!人们都说你是无所不知的,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

    “你为什么要买全然的快乐的秘方呢?”高僧问道。

    白正说:“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全然的快乐,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意把全部的财产送给他。”

    高僧说:“我这里就有全然快乐的秘方,但是价格很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看看吗?”

    白正把怀里装满钻石的锦囊拿给高僧,没有想到高僧连看也不看,一把抓住锦囊,跳起来,就跑掉了。

    白正大吃一惊,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大叫:“抢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没人听见,他只好死命地追赶智者。

    他跑了很远的路,跑得满头大汗、全身发热,也没有发现高僧的踪影,他绝望地跪倒在山崖边的大树下痛哭。没有想到费尽千辛万苦,花了几年的时间,不但没有买到快乐的秘方,大部分的钱财又被抢走了。

    白正哭到声嘶力竭,站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被抢走的锦囊就挂在大树的枝丫上。他取下锦囊,发现钻石都还在。一瞬间,一股难以言喻的、纯粹的、全然的快乐充满他的全身。

    正当他陶醉在全然的快乐中的时候,躲在大树后面的高僧走了出来,问他:“你刚刚说,如果有人能让我体验一次全然的快乐,即使只是一刹那,你愿意送给他所有的财产,是真的吗?”

    白正说:“是真的!”

    “刚刚你从树上拿回锦囊时,是不是体验了全然的快乐呢?”高僧又问。

    “是呀!我刚刚体验了全然的快乐。”

    高僧说:“好了,现在你可以给我所有的财产了,我将把这些财产捐献给寺庙。”高僧一边说,一边从白正手中取过锦囊。

    禅里禅外悟人生

    快乐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来做。全然的快乐是一种陶醉的感觉,它来自于你的努力,来自于得失之间。所以,要珍惜现在的拥有。

    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常常伴随着灾难

    以前,有兄弟俩,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辛苦。即便这样,兄弟俩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并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了点,但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心下界去帮他们一把。清晨时分,菩萨来到了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一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启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遇到了毒蛇猛兽、狼虫虎豹,并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来到了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却只是淡淡的。

    哥哥从山上捡了一块黄金,装在了口袋里,下山去了。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就是不肯罢手。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弟弟还是不肯住手。此时,太阳快出来了,可是弟弟却仍在不住地捡。

    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山上的温度也在渐渐地升高。这时,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压得他步履蹒跚,根本就跑不快。太阳越升越高,弟弟终于倒了下去,被晒死在了太阳山上。

    哥哥回家后,用捡到的那块金子作本钱,做起了生意,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可弟弟却永远留在了太阳山。

    禅里禅外悟人生

    做人一定要知道满足,不可贪得无厌。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劳而获的东西得之容易,用之却难――它往往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祸害。

    只顾念自己的人,同样得不到别人的顾念

    有一日,佛祖闲来无事,从地狱之井往下望去,只见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脸上写着无比痛苦的表情。

    此时,一个强盗看到了慈悲的佛祖,马上祈求佛祖救他。佛祖知道这个人生前是个无恶不作的大盗,他抢劫他人财物,任意屠杀生灵。但是,他也不是一次善事都没做过。有一次,他走路的时候,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时,突然心存善念,动了怜悯之心,移开了脚步,放过了那只小蜘蛛,这成了他一生中罕见的善业。

    想到这里,佛祖认为他还有一丝善心,于是决定用那只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

    佛祖从井口垂下去一根蜘蛛丝,大盗像发现了救命稻草一样拼命抓住了那根蜘蛛丝,然后用尽全力向上爬。可是其他在井中接受煎熬的人看到这样的机会,都蜂拥着抓住了那根蜘蛛丝,无论大盗怎么恶言相骂,他们就是不肯松开双手。

    蜘蛛丝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大盗因为担心蜘蛛丝太细,不能承受这么多人的重量,从而将自己脱离苦海的惟一希望毁坏,于是便用刀将自己身下的蜘蛛丝砍断了。结果,蜘蛛丝突然消失了,所有的人又重新跌入万劫不复的地狱。大盗连最后的一点怜悯之心都没有了,所以佛祖也放弃了对他的怜悯之念。

    其实,蜘蛛丝既然是佛祖抛下来的,当然是不会断的,而且它可以救很多很多的人。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有些人在遇事时,只顾念自己不顾念别人,甚至为了自己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这样只顾念自己的人,同样是不会得到别人的顾念,在某些时候就会自食其恶果。

    世间最珍贵的,正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

    从前,圆音寺的横梁上有个蜘蛛有了佛性。

    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对蜘蛛说:“我来问你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想了想,回答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头离开了。

    过了一千年,佛祖又来了,对蜘蛛说:“那个问题你有更深的认识吗?”

    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晶莹透亮的甘露,顿生喜爱之情。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伤心。

    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好,那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名叫蛛儿,一晃长到十六岁,成了婀娜多姿的少女。

    有一天,皇帝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郎甘鹿举行宴席。席间,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和长风公主。蛛儿觉得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但是,几天后,皇帝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蛛儿深受打击,灵魂就要出壳。太子芝草赶来,对蛛儿说:“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如果你死了,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要自刎。

    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蛛儿说:“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仰慕你三千年,你却从未低头看过它。我再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蛛儿终于大彻大悟。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间最珍贵的,既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已失去”,而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得不到的无所谓珍贵不珍贵,而已失去的却只能作为永远的回忆,只有现在的才实实在在的抓在我们手中。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且莫到失去之后才追悔莫及。

    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有个人很不幸。

    在他童年的时候,母亲就因为想不开而自杀身亡。母亲自杀的时候,他正好看见了,于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阴影,这种阴影一直无法从他心里抹去。

    在他15岁的时候,弟弟也自杀了。亲人们接连不断的死亡给了他一种错觉:“死亡才是人的最终去处。”于是他也尝试死亡,但是屡次得救。

    报恩寺的住持看他可怜,将他收容在寺中。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用处,留在人间只能是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

    一天,住持去看望他,见他神情萎靡,便对他说:“我不能救你,你要自救!你可以每日坐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坐禅其实是没有用的。”

    那人疑惑地问道:“既然没有用,那为什么还要坐禅呢?”

    住持回答说:“就是因为没有用,所以才要坐禅啊!”

    那人顿悟了:“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生存。”

    禅里禅外悟人生

    生死是很自然的事,不应该刻意去追求,更不应该去寻死。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不是为了寻找最终去处,而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而活着,活着就这么简单。

    每个人的自身,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藏

    石屋禅师外出,晚上投宿一家旅店。到了半夜,石屋禅师听到房内有声音,以为是旅店主人,就问:“天亮了吗?”

    一个声音回答:“没有,现在还是深夜呢。”

    石屋禅师心想,此人能在深夜一片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见道很高的人,或许还是个罗汉吧?于是又问:“你到底是谁?”

    “是小偷!”不想对方如此回答。

    石屋禅师说:“喔!原来是个小偷。你先后偷过几次啊?”

    小偷回答:“那可数不清。”

    石屋禅师就问:“每偷一次,能快乐多久呢?”

    小偷说:“那要看偷的东西价值如何!”

    “最快乐时能维持多久?”石屋禅师问。

    小偷郁郁地说:“几天而已,过后仍不快乐。”

    石屋禅师嘲笑说:“原来是个鼠贼,为什么不大大地做一次呢?”

    小偷一听,感兴趣地反问:“你也做这个吗?你偷过几次?”

    石屋禅师说:“只一次。”

    小偷很好奇,走近禅师问:“只一次?这样‘够’吗?”

    石屋不容置疑地说:“虽然只一次,但毕生受用不尽。”

    小偷情不自禁地又往前走近了些,问:“这东西是在哪里偷的?能教教我吗?”

    这时,石屋禅师突然当胸抓住鼠贼,大声说道:“这个你懂吗?这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你将一生奉献给这项事业,毕生受用不尽。你懂吗?”

    小偷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懂,又好像不懂,不过这种感觉却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让人很舒服。”

    后来,这个小偷改邪归正,做了石屋禅师的弟子。

    禅里禅外悟人生

    世人大多都贪取身外之财,而忘却了自身的财富。其实,每个人的自身都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生都享用不尽。

    在人的一生之中,生命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从前,有一位菩萨住在罗陀国。该国的商人每次出海采宝时,都把这位菩萨请到船上,希望借助他的力量,化险为夷,平安抵达目的地。后来,菩萨逐渐年老力衰,不愿陪他们出海。可禁不住商人苦苦恳求,他就同意了。

    船只朝宝物的所在地前进,这时天空刮起北风,船只偏离了航向,一直向南方漂流。到了第七天,海水竟然变成金色,就像铺了一层黄金一样。

    商人们问菩萨:“绿色的海怎么会变成金色呢?”

    菩萨说:“我们进入了黄金之海,这里充满了不可胜数的黄金,彼此照耀闪烁,才会呈现出这种情形。我们偏离了航向,非常危险,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到北方。”

    不料,船只顺风而行,继续漂向南方。几天后,海水又呈现出白色,好像冰雪世界。

    菩萨又对商人说:“现在,我们到了珍珠之海。这里全是珍珠,由于珠色交相辉应,才呈现出这种光芒。但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北方。”然而,船只还是顺风而去,继续漂向南方。

    几天后,海水三度变化,呈现出青色,无异铺上了青琉璃。菩萨对商人们说:“现在我们来到青色的琉璃海。海里有无数的青色琉璃,由于琉璃颜色相映,才呈现出这种光彩。”

    几天后,海水四度变化,又变成红色,好像血海一般。菩萨对商人们说:“现在,我们进入红色的琉璃海,海里充满无数的红色琉璃,由于琉璃颜色相映,才呈现这种光景。”

    几天后,海水五度变化,好像流出一片墨汁,到处是漆黑的颜色。接着,远处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声音凄厉,好像猛火点燃了干燥的竹林。而且,当船向南方漂流时,忽然有一根巨大的火柱,从海底掀腾而起,喷薄而出,直向天空。商人们第一次看到如此可怕的情形,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性命难保。

    他们唉声叹气,不知所措,最后不得不向菩萨求援。这时,菩萨说道:“连世间的大丈夫,都会贪生怕死。悲伤绝望只会令人失去理智,大家还是想方设法运用逃离苦海的方便吧。只要得到了这个方便,就能安全到达彼岸。大家不要沮丧,因为这个方便,我已经给你们了,请大家好好念佛吧。”

    众人立刻焚香礼拜诸佛,祈求风平浪静。片刻之后,恶风终于停止,大家才脱离险难,到达藏宝之地,如愿以偿地得到许多金银财宝。

    这时,菩萨向商人们说:“这些金银财宝,世间难逢。因为诸位前世有过布施,今世才能得到这样珍贵的财货。但是,你们前世广行布施的时候,有过吝啬之心,以致现在遇到恶风,身心备受惊慌苦恼。诸位对这批金银财宝,必须知足。如果贪婪无厌,必然会再次遇到灾难。在诸位寻找财宝的过程中,价值最高的莫过于生命,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

    禅里禅外悟人生

    财富固然可贵,但它却无法与生命相比,在人的一生之中,生命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在我们人生的追求中,且不可过于贪婪,更没有必要以生命为赌注。因为,我们一旦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

    要想拥有快乐的生活,就必须要有理想、信念和责任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快乐。”

    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

    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禅里禅外悟人生

    我们为什么生活的不快乐?是因为我们的人生缺少些必须要有的东西――理想、信念和责任。我们所有的行为应该为理想、信念和责任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的快乐。

    换一种心态,一件小事中也会有快乐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生活的不快乐,于是他向禅师请教快乐之道,禅师对他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庄周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间,庄周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过了很长时间后,庄周终于幡然省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故事讲完后,禅师对小和尚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担忧的呢?”

    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后,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禅里禅外悟人生

    快乐是一种心态,很多人之所以缺少快乐,是因为缺少一种快乐的心态。其实,人生处处有快乐,只要我们有一种快乐的心态,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能找到快乐。

    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是聚是散都应随缘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一下他。

    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全愈了!

    禅里禅外悟人生

    什么是缘分?没人能说清。如果你相信缘分的存在,就应该明白,缘分这东西不可强求,该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该你的,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是聚是散都应随缘。

    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事物,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来过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终于,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家里。

    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二连三。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都要给。没过几天,院里的菊花就很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像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说道:“真可惜!这里本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道:“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心头一热,望着禅师,只见他脸绽放出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的笑容。

    禅师说道:“与别人一起共享美好的事物,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禅里禅外悟人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奉献,即使到最后我们一无所有,与人分享的快乐也会时时激荡在我们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