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应酬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礼尚往来是公关办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古人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要想办事顺利,就要掌握交际应酬的学问,懂得礼尚往来,这样才能在交际应酬中表现得恰到好处,赢得别人的好感。
1.今天栽树,他日乘凉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参加社会活动,参加了社会活动,就肯定有交际应酬。中国人一向讲究礼仪,投桃报李是人们的习惯,恰到好处地交际应酬,让人眉开眼笑的礼品,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交际水平,而且还折射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
交际是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影响到人际交往,还和事业发展关系密切。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离开他人的帮助是不行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好的人际关系是基础,而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不能不进行交际应酬。
很多人一谈到应酬,就感觉头大如斗,但是要知道,吃饭喝酒是联络感情、促进友谊的桥梁。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很难解决,可是一顿饭、几杯酒之后,就变得容易起来。只要吃饱喝足,什么事情都好商量,事实上,在酒桌上要比在办公室里成事的几率更高。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在人际交往中关系近了,觉得光用语言难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自然就想用物质来代替。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对方也不甘落后,于是你来我往,关系很可能因此而更近一层。
人人都明白交际应酬对于办事的重要性,也知道一些小礼品往往比一大筐好话更容易让事情成功,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今日栽树,他日乘凉”的道理。
人们习惯在办事的时候才携礼送物,赔尽笑脸,却不懂得早点交际应酬,搞好关系;人们赞赏能够运筹帷幄、善于未雨绸缪的人,却不明白“晴天做人情,雨天好借伞”的道理。殊不知,要想在秋天收获沉甸甸的稻谷,就必须在春天种下饱满的种子,毕竟,临时抱佛脚是很难打动人心的。平日里多一点交际应酬,礼尚往来,打通了关系,就可以为以后的公关办事铺平道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
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眼前,没有长远打算,认为交际应酬可有可无,纯属浪费感情和精力,礼尚往来更是一种庸俗的表现,因此不屑一顾。直到自己办事遇到麻烦的时候才羡慕起那些种树乘凉的人,可是这时候觉悟显然已经晚了。
美国的一位亿万富豪在他的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曾经对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几种东西之一,如果可能,我愿意付出比任何东西都要高的代价来购买。”无论是什么人,领导、企业家、打工者或者是办事人员,在这个社会中都需要交际应酬,俗话说:“今天多栽树,他日好乘凉。”平时注重交际,参与应酬,就等于栽下一株树,将来这棵树成长起来以后就能够为你遮风挡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深厚的感情是日积月累的,需要一个过程。作为朋友最不愿看到的情况就是平日里不闻不问,见面连招呼都不打,需要的时候鞍前马后,甜言蜜语,甚至还抱着礼品登门造访,一旦用不着时却又卸磨杀驴,一脚把你踢开。
如果有了平日里的积累,未雨绸缪在先,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做铺垫,早早给自己栽下一棵大树,在烈日照射的时候就会有一个能够纳荫乘凉的地方,办事的时候自然比较好说话,成功的可能性会更高。
2.有“礼”走遍天下
礼物往来,已经成为人际交往和公关办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大小小、品种多样的礼品中,可以体会到人情缔结、友好往来的快乐。人们在办事的时候常说:“有礼走遍天下。”这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却也反映出在办事的过程中“礼”的重要性。
据说日本人在做生意的时候肯定要为自己的客户准备一些别致的小礼品,这些礼品根据不同的客户设计得精致小巧,简直是人见人爱,虽然价值不是很高,却往往能够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在美国,根据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跟日本人打过交道的那些客户,除了对日本人的产品赞不绝口之外,也对日本人无所不至的情感攻势深为欣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们为客户量身制作的小礼品。
精明的日本人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礼品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礼品价值不高,因而不存在贿赂的嫌疑,容易为人接受;又符合客户的爱好和特点,让其一见之下就能深深感受到送礼人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厚谊,不由得不让人为之感动。就是依靠着这个独门武器,日本人很轻松地把自己的产品打入了美国市场,成为商场上的赢家。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人们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任何礼品表达的都是送礼人的特有心意,不管是为了增进感情,拉拢关系,还是表示酬谢、祝贺还是其他,如果能在人际交往和公关办事中让受礼人感受到送礼人的情意,就算是达到送礼的目的了。日本人的小礼品之所以能够在生意场上起到那么大的作用,就是因为他们明白了送礼的真谛,让受礼人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意。
在人际交往及公关办事中,有礼则有情,有情则容易成功。很多大公司对于自己的客户都建有一个专门的档案,对一些主要公司、主要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一些比较特殊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行为,以此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关系网,确立和提高自己的商业地位。
礼物是关系的润滑剂,是感情的推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送礼已经成为人们交际办事的敲门砖,在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了。
“有礼走遍天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的“礼”只是体现感情的一种方式,是交际办事的一种手段,决不是叫人去贿赂。贿赂是一种违法乱纪、伤风败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不法行为,是为人们所不齿的,从根本上违背了“送礼”的本来目的,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3.锦上添花不可少,雪中送炭价更高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难免会遇到麻烦,需要帮助。有些时候很急切,如果此时施以援手,无疑是雪中送炭,对方自然会感激不尽;而有些时候则只是锦上添花,劳心费力而实际意义不大。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在交际办事中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正确的做法是:既要锦上添花,更应雪中送炭!
在人际交往中,应酬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对于别人一些喜庆的事情,去祝贺一番,虽有锦上添花的意味,但是如果能增进感情,自无不可。如果能办出特点,让对方高兴,那么锦上添花的作用就更加不能小觑了。
以莫须有罪名杀死民族英雄岳飞的奸相秦桧,是一个大奸臣。可在当时,他官拜宰相,权倾朝野,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很多人为了升官发财而溜须拍马,讨其欢心,所以逢年过节的时候送往秦府的礼品简直不计其数,这也让那些送礼的人伤透了脑筋。
广东经略使方务德就是这批人中的一个。他很明白,给秦桧送礼绝对属于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一般的礼品秦桧根本看不上眼,而像什么翡翠宝石之类的东西,小小经略使收藏的东西也肯定和宰相府没法比。该怎么办呢?
偶然间方务德探听到了一个消息,宰相府中经常举行晚宴。他马上灵机一动:既然举行晚宴,就一定会点蜡烛,就送一批蜡烛吧!蜡烛是什么好东西?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宰相大人吗?
要说方务德高明就高明在这里,他知道,自己送的东西最关键的是要表达自己的心意,那就是对宰相的忠心,而自己制作的蜡烛就要表现出这一点来。于是,他命令下属在蜡烛里加上各种各样的香料,精心制造了一批点起来香气四溢的蜡烛。蜡烛刚刚制好,方务德就令一名心腹快马加鞭,限期送到相府,并且专门叮嘱,给相府的管家送上一份厚礼,并准备好了一套精妙的说辞。
方务德的蜡烛送到几天之后,秦桧又一次在相府举行宴会,一直到傍晚还没有结束。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秦桧下令“掌灯”。那个受了方务德贿赂的管家故意说:“且禀相爷,家中的蜡烛用完了,正好广东经略使方务德送来一箱蜡烛,还未敢使用……”秦桧随口说:“那就拿来用吧!”方务德的蜡烛点起来了,不一会儿,整个房间异香扑鼻,主客都感到十分诧异。细细一查,香味原来是从蜡烛里飘出来的。
秦桧感到奇怪,令管家把全部蜡烛取过来查看。管家急忙把整箱蜡烛都搬了上来,仔细一数,与正在点着的一支加在一起,一共49支。秦桧是个“精明”人,按理来说,送礼的东西一般都是整数,忙问:“怎么回事?”管家说:“小人不知。送蜡烛的广东差人还在这里,一问便知。”不一会儿,管家就把方务德的心腹带了进来。这个心腹说:“这箱蜡烛是经略大人亲自监制的,专门奉送相府使用,一共只造了50支。可这些蜡烛是专门给相府定做的,经略大人不敢轻慢,试点了一支,不敢用其他的蜡烛来充数,因此只有49支,还望相爷恕罪!”
秦桧一听,心中十分高兴,认为方务德诚心可嘉,自此将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史书也称秦桧“待方益厚”。虽然方务德的人品不敢恭维,但是其办事手法却实在有独到之处,值得今人借鉴。由此可见,只要方法得当,锦上添花有时候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锦上添花能够增进感情,促进友谊,固然在交际办事中不可缺少,但是雪中送炭更是难能可贵。
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一点帮助,很可能让人一生都不会忘记。
从前有个读书人,熟读兵书,通晓战阵,但是对于生计却是一窍不通,坐吃山空之下,将家中仅有的一点田产吃了个精光,无奈之下只好沿街乞讨流浪。
就这样有一顿没一顿地流浪着,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比较同情他,时常接济,但是天长日久,帮他的人就逐渐少了。
见这样也不是办法,年轻人就弄了一副钓竿,去城外钓鱼。然而对于没有一点技术的他来说这谈何容易。一连好几天,年轻人都没有钓到一条鱼,饿得头晕眼花。但是最终却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洗衣的老婆婆,老婆婆看他可怜,就给他了一些吃的东西。
年轻人感激万分,表示自己以后发达了一定要报答她。老婆婆不以为然地说:“我只是见你可怜,并不是贪图你的报答。”
几年以后,年轻人成为一位驰骋疆场的大将军,亲自找到了那位给他饭吃的老婆婆,给了她千两黄金,以报答一饭之恩,并为她请了仆人和家奴,盖了一座漂亮的房子,使老婆婆安享晚年。
这个年轻人就是被誉为“汉初三杰”的不世将才韩信,由于老婆婆在他为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使他渡过了难关,而他发达以后也没有忘记报恩,尽心尽力地报答了这位曾经给他饭吃的老婆婆。
古语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雪中送炭不在于东西的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帮助。困难时候给人几个铜板是雪中送炭,富裕时送人千两黄金则属于锦上添花。从实际效果来看,富裕时的千两黄金也许远不如困难时的几个铜板对人更有意义。
交际办事的时候,如果能够济人于危难,则不要吝惜雪中送炭,倘若不能,那也不妨锦上添花。
4.交际看时候,应酬看火候
一个人在社会中难免会交际应酬,尤其是公关办事的时候。吃吃饭、喝喝酒倒是其次,如何在交际应酬中表现得恰到好处,加深彼此间的关系,为办事作铺垫,那就是需要人们去仔细斟酌的事情了。
如何才能在交际应酬中达到预期目的呢?
(1)要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交际应酬的时间不宜过长,但是也不宜过短,要选择在对方比较适合的时间,不要强人所难,这样才能恰到好处、皆大欢喜。
不管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好,交际应酬也是一样。如果时间太长,频率过高,不说你自己累不累,别人大概已经够呛了。本来是为了交流感情,促进关系,现在却成了疲劳轰炸,很难不产生坏影响。如果时间过短,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别人也许还没尽兴,你这里已经偃旗息鼓、草草结束了,这同样不妥。此外,时间安排上要合适,尽量不要干扰人家的正常生活。不管是交际还是应酬,如果影响到家人的话,于情于理都很难说得过去。
小桦最近有点烦,因为他发现自己似乎不太受人欢迎,尤其是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更让小桦感觉不是滋味。
上月的一个周末,小桦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受到了公司的奖赏,小桦非常高兴,决定请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庆贺一下,但是小桦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虽然先后邀请了十几个自认为关系不错的人,却都被人家推辞了,最后虽然也有几位朋友接受了邀请,但是那几个人跟他关系都很普通。如果说这只是让他稍受挫折的话,那么生日那天的事情就让小桦有些难以忍受了。
两个礼拜前,小桦生日到了,很早的时候就给一帮哥们打过招呼,邀请他们一起聚一聚。但是到了生日那天,礼物倒是收到不少,可是人却来得不多。来的人当中有不少送来了礼物以后,跟他说了声“生日快乐”,就借口有事先走了。还有几位也就陪小桦坐了一会,然后纷纷退席。定了几个桌子,本想尽情庆祝一番的小桦看着几乎没怎么动的饭菜,零零散散的几个人,简直是欲哭无泪,他想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
这两次事情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不给小桦面子的那些人基本上跟他都很熟,也就是说很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在于小桦自己。
小桦有个毛病,就是一切都喜欢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管别人有事没事,方便不方便,只要他自己喜欢,那就一定要陪着他一起疯,尤其是喝酒了以后更是如此。有两次甚至从头一天傍晚玩到了第二天凌晨,要知道,很多人还得上班哪!这还不算,别人有事不能来了他一听就急眼,自己有了事情却不管不顾,把朋友扔在一边就径直跑掉了。那还是在去年,他邀请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泡温泉,可是刚泡上没几分钟,接到一个电话以后他就匆匆走了,把几个朋友扔在了一边……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直如此,这也让很多人接到小桦的邀请时心里直犯嘀咕。他们是能不来就尽量不来,能推托的就尽量推托,不能推托的也都趁早脱身,不然等到小桦喝点酒以后就走不成了,这也是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
在生活中,像小桦这样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交际应酬没有限度的人却不在少数,看了小桦的故事之后应该有所启示才是。
(2)把握火候
交际应酬主要的目的是搞好彼此间的关系,为以后办事打好基础,也有一些人喜欢在酒桌上办事,但不管是基于何种目的,都要把握火候。
所谓把握火候就是在交际应酬的时候以恰到好处为宜,要不温不火,既能让人尽兴,也不会让人勉为其难。
来到酒桌上的人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不醉不归。”很多人以为尽兴的表现就是让人醉倒在酒桌上爬不起来,并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诚意,其实不然。暂且不说在宴会上海吃山喝能不能给人身体健康带来隐患的问题,光是让人醉成一滩烂泥就已经是非常失礼的表现了。不管是请客还是做客,如果有人喝得酩酊大醉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要说的话要谈的事自然说不成了。此外,醉酒容易伤身,而且还会给家人带来极大的不便。想想看,你把一个醉汉给人弄回家,然后留给家人照顾,这合适吗?
交际应酬中把握火候也是会办事的体现,一个人如果能在交际应酬中让人尽兴而不过火,那么他自然也能够在公关办事中表现得恰到好处,知道怎么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交际应酬本来是为了交流感情,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好,这样也有利于将来的合作和发展,然而如果没有一点限制,很可能就会把一桩好事搅黄,甚至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5.给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对于中国人来说,面子这个词有着无穷的意味。给别人帮忙可以说是“看面子”,做个人情则称之为“给面子”,此外还有“找面子”、“有面子”等说法,通过这些词语不难看出,面子是人们非常看重的一个东西。
每个人都爱面子,给人面子就相当于给人一份厚礼,这一点在交际应酬中是非常重要的。给了别人面子,一般情况下别人也要给你面子,所以如果有事求人帮忙的时候,只要以前你曾经维护了他的面子,即使这件事情让对方感觉很为难甚至是不愿意做,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多半也会想方设法帮你,这就是面子的功效。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过:“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别人说他错了,他可能会固执己见;人,有时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并全心全意地维护它,不是因为想法多么正确和宝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这是对人心理的精辟论断,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大人物有,小人物也有,甚至更强烈。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尊心便是需要固守的最后领地。倘若被人伤及,肯定会做殊死搏斗,要是被人维护,则常会引为知己,感恩不尽。
在交际办事中,人们常常会因为疏忽了一些事情而伤及别人的尊严,如果能够避免这样做,或者把这种损害降到最低时,你将会发现,这样是多么有用处。
曾经有一家公司,想要免除某主管的一项职务,这本来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在于这个人对于公司太过重要。尽管他在会计主管这项职务上表现平平,但是在别的方面尤其是电气方面却不可或缺。最让公司主管头痛的是,这位仁兄为人极其敏感自尊,倘若让他知道了自己是因为在这项职务上做得不好才被免职的话,很可能负气出走,这是公司高层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最后,公司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位主管担任一个更高级的职务,电气总工程师,在他最擅长的电气方面一展身手,至于会计主管,则由别人担任,如此一来,自然皆大欢喜。
这家公司名叫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公司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与其办事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反,如果不顾及他人面子,很可能让好好的事情变得一团糟。
小方是某家公司的销售主管,因为一次疏忽,给公司带来了一点麻烦。照常理来说,这不算是什么大事,一般的批评或者处罚小方都会接受,如果能照顾到小方的面子,想必小方肯定会心存感激,工作会更加努力。因为在此以前,小方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很长时间,从来没有出过半点差错,业绩相当出色。
但是很不幸,公司里有一位负责生产的副经理却不这么看,他和小方之间有点矛盾,因此就断定小方之所以出错,完全是因为存心不良。
于是这位副经理在公司的员工大会上公开指责小方,并对小方进行了一番充满诬蔑和侮辱性的人身攻击。
结果可想而知,小方一气之下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公司,跟原来的公司是竞争对手,并把自己的客户全部挖了过去,给原来的公司造成极大的打击。
事情往往都是这样,如果给了别人面子,别人自然也会给你面子。中国古代有一位大侠,名叫郭解,就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郭解是一方豪侠,为人仗义疏财,他常常为人化解矛盾,深受人们尊重,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
有一次,一个人因为一次失误,无意间伤害了别人,因此闹得不可开交。理亏的一方找了当地很多人说情,都被受害者驳回,眼看着事情就要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有人建议请郭解帮忙。
于是肇事者携带了礼物找到了郭解,郭解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接受了请托。他悄悄来到了受害者家中,做了大量思想工作,好歹让受害者接受了调解。如果说事情就此结束,那还不显得郭解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郭解见受害者答应之后,接着这样说道:“我知道曾经有很多人来找过你,都被你拒绝了。我很高兴你今天给了我面子,答应把这件事情和平了结。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给了我这个外地人面子,却没有给那些本地人的面子,想必会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所以在我走了之后,再请那肇事者找了人来你这里说情,那时候你再答应,这样一来,自然就维护了他们的面子,岂不更好?”
以后的事情果然是照他说的这样做的,但是在人们知道了郭解的做法之后,反而更加佩服他、尊敬他了。
很显然,郭解很明白一个道理:给了他人面子,也就是给自己面子。在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事情,如果想在交际应酬中胜人一筹,想把事情做得漂亮,就得学学通用电气公司的做法,就得看看郭解是怎么办事的。
人际交往中,给人面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想把事情办好,就应该照顾别人面子,这样自己才会有面子,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漂亮。
6.登门拜访有学问
交际应酬往往是滋生情感、促进关系的桥梁,是促进交流、洽谈生意的纽带,在饭桌酒席、迎来送往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够迅速缩短。拜访是交际应酬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把握了一些登门拜访的学问,对于交际办事将大有好处。
登门拜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应该先预约
在拜访之前,应该先打个电话预约,或者提前说定了时间。除非是老朋友,否则突然造访对于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因为很可能因此打断了别人的日程安排和工作计划。
现在人对于时间的安排,可谓分秒必争。对于办事的人来说,几分钟、几小时的时间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别人来说,尤其是一些生意人,却可能因此给对方带来严重的困扰。
预约的时候应该尽量配合被拜访的人,尤其是工作繁忙、日程安排很紧的人或者是德高望重的人,更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工作习惯。
预约的时间也应该注意。一般来说,预约的时间越早,时间上的空当就越大,对方越容易安排,但是凡事有利也有弊。如果时间约得过早,则发生意外、对方变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要把握好预约的时间。
(2)要有时间观念
守时是现代人非常推崇的一个习惯,不管是什么原因,不守时都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这是非常让人反感的。如果一个人去拜访时,能够提前几分钟到达所拜访的地点,做一个守时的人,那么对方无疑会认为你是一个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印象也会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代表的是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那么就更应该要有时间观念。
在拜访之前,打电话告知对方,并确定见面的时间、地点,这是最起码的礼节问题。一旦把时间、地点确定以后,应该考虑到交通状况或者偶发事件,因此弄清楚交通路线、路况是十分必要的,以确保在预定时间到达预定地点。
如果确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估计自己不能准时到达,那么应该尽早与对方联系,说明情况,再重新约定拜访的时间。
(3)拜访时间要有度
拜访的时间如何掌握,这也是在拜访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商务拜访不宜时间太久,但是也不能事情办完后,就立刻起身告辞,要掌握一点技巧。如果对方意犹未尽的话可以陪他聊聊天,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
如果你认为在谈完事情后需要立刻离开,就不必过分迁就对方,担心起身告辞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是你去拜访对方,提出离开的主动权在你。一般情况下,主人不会提醒你该离开了,也不会强迫你告辞。
想要走的时候最好不要说:“就这样吧,今天就到此为止!”语气应该婉转一点,让对方主动,你可以说:“我完全同意,如果您对这件事没有意见的话……”对方当然明白你的意思,从而顺水推舟地说:“没问题了,今天就这样吧。”如此言行能体现一个人的礼貌和素养,会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和对方约定了谈话时间,但是照目前的情况进行下去,肯定无法在约定时间内结束谈话,那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视那件事情的重要程度而定,再决定是否延长时间继续谈下去。若事情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那么双方都会乐意继续谈下去,但是也应该跟对方说一下,征得对方的许可;如果事情对自己很重要,但对于对方无关紧要,则应该用委婉的语气向对方说清楚,表示会再耽误他一点时间,并请求他允许。如果对方同意,则可以继续,若对方还有别的事,则应该顺势约定下次会面时间。如果对方不能确定,则需要以后再打电话联络,约定拜访时间;如果接下来的事不太重要了,那么在对方没有要留你闲谈时就应该起身告辞。
(4)道别有礼貌
告辞的时候应该大方而礼貌,不可以因为事情没有谈成功而心怀不满,也不能因为事情成功了而得意忘形。
一般来说,对方会送你到门口,为你拉开大门,说:“请。”在谢过对方之后不用再客套,大方地走出去就可以了。
有些时候对方是客套,所以要给人一个台阶,看到对方想送你的时候,告诉对方不必再送,如果对方接受你的意见,那么就直接出去;如果还坚持再送,在表示了感谢之后也不要坚持,让对方把你送出门口。
拜访是交际应酬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际办事的成功与否,如果能很好地应用到日常交往当中,将有助于办事的成功。反之,则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万一惹怒对方,搞不好还会被扫地出门,置你于尴尬境地。
7.请客吃饭有窍门,安排席位讲技巧
中国人对于吃一向很有讲究,也常把酒席宴会作为公关交际的场所,所以请客吃饭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让人来得高兴,吃得尽兴呢?
这就需要掌握一些请客吃饭的窍门,安排席位的技巧。
请客吃饭有哪些窍门呢?
(1)请客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请客通常分为两部分——请什么人,怎么请。
请什么人是请客吃饭的根本,应该视请客的目的而定。一般来说,下棋跳舞需要找玩伴;红白喜事要请亲朋故旧;开业剪彩要找和业务关系比较紧密的人;公关办事则应该请具体负责人。
邀请的对象肯定与你所要做的事情有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不光要邀请这些“主要人物”,还需要一些其他人作陪,这就需要斟酌了。
在邀请那些作陪的人物时,要根据请客的需要以及宴会的规模,依据邀请对象和作陪人物同请客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实现请客的目的。如果所邀非人,破坏了同邀请对象之间的关系,没有成事,反而坏事,岂不糟糕?
请人的方式也不是统一的,要根据邀请对象来定。
对于往来较多的亲友,通一个电话、打声招呼就可以了;比较重要的客户、公关业务联系则应该采用比较正规的方式,如发邀请函、写请柬等;对于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要人,则以亲自登门,公开邀请为好。对于事务繁忙的客人,应该提前预约,使得他们及早安排,以显示对他们的尊敬;对于空闲较多的人,也应该及早邀请,因为即使随叫随到的人,也保不准会临时有事。此外,有关于公众的事情,以公开邀请为宜,请媒体帮助宣传,从而能够扩大影响;对于个人私事,以及三两朋友间的私人聚会,则应该找个清静的地方,以不为人打扰为好。
(2)请客要心诚
请客吃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诚意。如果别人应邀而来,感觉你是在敷衍,很可能会使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然难以达到请客的目的。
请客心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事前要了解客人的喜好。
很多人并不注意这一点,往往因此而坏了事。中国的饮食种类很多,红烧清炖、麻辣酸甜、油腻清淡等等,口味不但南北不一,东西也有很大区别。请客吃饭的时候,千万要搞清楚客人的口味。有的人喜欢酸辣,有的人喜欢油腻,有的人喜欢清淡,还有的人喜欢吃甜食。如果把一个口味清淡,爱吃甜食的人请进一家火锅城,这岂不是陷入于两难的境地?
其次,态度要诚恳。
请客的地点如果在自己家里,应该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准备好茶果、饮料等物品;如果在外面,要事先选好饭店,找一个窗明几净、环境优雅,适合于吃饭聊天的位置。此外,在待客过程中,端茶敬酒自不必说,还应该把每位客人都招呼到位,不可因为一些人是作陪而忽视他们的存在,从而让人有厚此薄彼的感觉。在请客结束的时候,要婉言相留,如果时间较晚,且距离住处较远,或者客人饮酒过量,不方便回去,则要安排住处或者亲自送对方回家。
诚恳的态度体现在点点滴滴,只有用心才能使客人体会到你的真诚。
请客吃饭的过程中,除了要真诚之外,安排客人的席位也不要马虎。
在一般的私人聚会中,人们一般不太讲究席位有什么安排,客人也不会在意自己坐在什么地方,但是在正式的宴会中,则需要根据情况安排客人的席位,最起码也要安排主要客人的席位,因为席位体现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表达了对人的敬意和重视程度。
一般来说,安排席位的时候首先要排定桌次,桌次高低以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右高左低,中心高周围低。
席位的安排类似于桌次的安排,也是以距离主人的座次远近而定,右高左低。安排席位的依据是礼宾的次序,所以习惯上人们通常都会按礼宾次序开列主客双方的名单。
按照习惯做法,安排席位时通常按照个人职务、身份进行排列,以便于交谈。如果有夫人陪同出席,一般与女主人坐在一起。具体来说,男主宾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女主宾位于女主人的右上方,也有的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席位的安排也应该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敬意,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主人可坐在主宾的位置,其他人座次按照常规。此外,对于身份大体相当、专业爱好相同的人安排在一起为好,对于关系紧张、有矛盾的人应该避免安排他们在一起,以免发生争执。
在正式的宴会中,最好以坐位卡在席上标明个人座位,比较大型的宴会要有人引导,以免引发混乱。
在交际应酬中多注意一些请客吃饭的技巧,不但便于达到预期目的,还可能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人际交往和公关办事。
8.酒桌应酬讲技巧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在交际应酬中,喝酒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人们也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在人们迎接宾客、亲友相聚、交际应酬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也要明白:酒桌上喝酒只是现象,表达感情、促进主宾之间的关系才是本质。
一般来说,酒桌上的应酬主要包括说话跟喝酒两个方面,作为东道主,怎么样才能让客人饮得尽兴而不过量,让酒桌上的气氛始终欢快融洽,这是非常关键的,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如何才能在酒桌上很好地应酬宾客呢?
这要从喝酒和说话两个方面来分析,首先看喝酒。
酒能助兴,也易伤身,如何把握得恰到好处,既能让客人尽兴,又不会喝醉,这是对宴会主人的一个考验。如何才能做到呢?
(1)敬酒有序
作为东道主,敬酒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一般情况下敬酒应该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在敬酒的时候,应该先给尊长斟酒以示谦卑,自己倒满先饮为敬,尊长随意为好。给同学、同事、朋友敬酒时,先给对方斟满,再提出喝酒的方式,如果大家表示干杯,则督促每一个人都将杯中酒喝完,否则的话要量力而行,不可强求。此外,在敬酒的时候还应该有一定的敬酒辞,多是一些祝福或者感谢的话。
(2)劝酒适度
人们常说“不醉不归”,认为喝醉了才是尽兴的体现,所以在酒桌上一般人都想方设法劝人多喝酒,以将人喝醉为荣,这是酒桌上的一种不好的现象,善于应酬的人并不会这么做。人人都知道酒喝多了会伤身,而事实上海量的人并不多,如果不计后果,强拉硬劝,将人喝醉,不仅有碍形象,而且还容易发生意外。
所以劝酒的时候要适度,遵循“喝足不要喝吐,喝好不要喝倒”的原则,以喝得尽兴为目的,这样才不失为待客之道。
(3)有始有终
喝酒的时候尽量不要让人喝醉,但是万一有人喝醉了,主人就应该负担起照顾的责任。要么安排地方让他休息,要么送他回家,千万不可以因为忙乱等原因任其醉倒而无人照顾,这是极为失礼的表现。
(4)注意酒德
很多人喝酒之后,头脑发热,于是开始胡言乱语,甚至对人动手动脚,丑态百出。不管是主人还是宾客,出现了这种情形都是非常不好的,不但有损个人形象,而且还会影响宴会的效果,更可能发生争吵斗殴,因此在酒桌上对于此类情形千万不可忽视。若有发生的苗头,作为东道主应该及时劝阻,以防事态扩大恶化。
说完了喝酒,再来看说话。
在任何时候,说话都是一门学问,酒桌上也不例外。作为主人,如何让宾客们开心、尽兴是最重要的,要想达到这一点,就应该注意一些说话的方式。
(1)围绕主题
正式的酒宴都有一个目的,比如婚庆、生日、升迁、开业等等,在酒桌上说话的时候最好能围绕着宴会主题进行。
(2)不要私语
在酒桌上,如果两个人将头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很容易让人反感。在公众场合,说话应该找一些大众化的话题,能够让众人都参加为好,这样才显得有氛围。
(3)最好不要谈论公事
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酒桌上一般都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如家庭情况、孩子上学、个人爱好、逸闻趣事等,最好不要在宴会上讨论公事,以免破坏现场气氛。
(4)话题适宜
如果感觉围绕当天宴会主题谈话太过拘束,那么不妨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不过话题的选择最好是欢快、轻松的,能够放松心情的,尽量不要讨论严肃、伤感的内容。此外,谈论大家不感兴趣或者不懂的话题,凸现个人而忽视群体,是不能达到交流目的的。
酒桌上的应酬技巧反映了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如果能够善于把握,于交际办事都有很大的好处。
9.给别人戴花,别过分显露自己
在适当的时候,把属于自己的花环让给别人,不过分显露自己,不但体现了一个人的内涵,有利于交际,更有利于公关办事。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抢走,可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尤其是与职位高于你的人交往时,总守着自己的荣誉不放手并不是明智之举。有时候把花环戴在别人的头上,不但有利于促进彼此间的关系,更会为以后的成功打好基础。
没有人喜欢为他人做嫁衣,但是善于交际的人却不这么想。因为他们明白,在交际中,把自己的花环和荣耀让给了别人,那就等于别人欠了你一份人情,而这份人情也许是困难时候的援手,也许是办事时的臂助。但不管怎样,对方迟早都会以某种方式还你的;相反,如果死把着自己的这点成绩不放,很可能会因此出现一些麻烦,轻则招人怨恨,重则惹来祸患。
韩信和张良,一个长于用兵,一个富于谋略。韩信早期从项羽起义,被任命为郎中。曾屡献良策,可是均不被采用,后来转而投奔刘邦,被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奇制胜一举攻下关中。后来,刘邦与项羽相峙于荥阳、成皋的时候,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带领兵马攻魏、平赵、伐齐,并被封为齐王。在韩信等人的协助下,刘邦很快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建立,韩信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而他本人也因此不大把别人放在眼里。功高震主,又不懂得把功劳让给别人,这对于刘邦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因此当有人诬陷韩信说他举兵造反时,虽然没有证据,还是被刘邦降职为淮阴侯。再到陈豨叛乱时,又有人诬陷韩信与其同谋,欲起兵长安,结果惨遭吕后杀害。
而张良本是韩国贵族,曾设计刺杀秦始皇未能成功,后来跟随刘邦转战南北,为其分析天下形势,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在汉朝江山稳定以后,遂不问朝事,退隐山林,得以安享晚年。
尽管两个人都为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结局却天上地下,截然不同,原因何在?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韩信不懂得处世之道,不知道把花环戴给别人。此外,他功高盖主,这也是为人臣者之大忌。而张良则不同,他深谙人际交往之道,有功劳不炫耀,不过分显露自己,最后终能功成身退。
与地位比你高的人相处固然需要把花环给别人戴上,与地位相同,甚至地位比你低的人相处也应该这么做。
阿华是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在他的带领下,这个部门的业绩飞速增长,并带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提高。但是阿华却不贪功,公司每次奖赏,他都归功于自己的属下,尤其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小白和小飞。因为阿华的提携和帮助,他所在部门的下属成长很快,尤其是小白和小飞,在极短的时间里连升几级,职位和阿华一样。
后来,因为阿华与公司高层意见产生分歧,于是决定自己创业。在阿华创业过程中,他原来的下属为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小白和小飞。在阿华公司刚起步,缺少得力帮手的时候,两个人一起辞职,过来帮助阿华。在他们的帮助下,阿华的公司最终走出了困境,步入正轨。有很多人都不解,问小白和小飞说:“阿华只不过是你们过去的上司,现在又不是在同一个公司,你们用得着对他那么死心塌地吗?为了他还放弃了你们原来的工作,值吗?”
小白和小飞却说道:“在过去他给别人打工的时候,处处为我们着想,把荣耀和功劳都记在我们身上,才使得我们有了发展的机会。如今他有了困难,我们自然应该帮助他。从人情上说,我们欠他的,而且我们也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会做得更好。”
后来,阿华在小白和小飞等人的帮助下,果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
在和人的交际过程中,如果能够把花环戴在别人的头上,不过分显露自己,不但有益于拉近彼此的感情,让自己少了一分风险,而且还等于进行了一次感情的投资,在以后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
10.记住别人的长处,发现对方的需要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听人说自己的好处,肯定自己的优点,这是人的天性,无论是地位卑微、一贫如洗还是身世显赫、腰缠万贯,也无论是年幼还是年长,都概莫能外。
善于交际的人会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在适当的时候,满足人们希望被他人肯定的愿望,以获得他人的好感;相反,一些迂腐的人即使知道别人需要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也不会开口夸赞他人,更有甚者还会给人当头一棒。
人人都喜欢与善解人意的人相处,只要他有了什么困难,就会主动提供帮助。善于交际的人往往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在交际中善于发现对方的需要,记住别人的长处,将会使你快速集结人气,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有一天,山羊碰见了野兔,恰好心情不错,它说:“野兔,你的毛好美好漂亮啊!”野兔听了山羊的话,不光很惊奇,也很高兴,它很有礼貌地回答:“不,不,山羊,你的毛更好看。”
两只动物就这样聊天了,感觉就像老朋友似的,后来它们决定住在一起。时间越久,彼此越关心。它们并没有由于熟识而彼此轻视,互相之间反而更加友好了。
别的动物瞧着山羊和野兔的交往,很感兴趣。两只动物能在一块住那么长时间而不争吵,真是奇怪。多事的鸟儿想来考验一下它们的友情。于是这些鸟儿趁山羊不在的时候去找野兔说:“野兔,你为什么和没用的山羊一块儿住呢?”
“你快别这样说了!”野兔对鸟儿的看法显然不是很赞同,“山羊比我好得多,和它同住在一个窝里,我很开心。”
第二天,趁野兔不在的时候,鸟儿们又去找山羊说:“山羊,为什么你要和那个短尾巴的兔子住在一块呢?”
“什么短尾巴的兔子?你们懂什么?”山羊很生气,“野兔比我好得多,和它在一起,我感觉很荣幸。”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要想和人友好往来,促进彼此间的关系和感情,记住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和人的交际过程中,要想把事情办好,从对方感兴趣的地方出发,发现对方的需要并给予他需要的东西,往往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A公司是一家面包公司,经理王先生想将公司的面包卖给附近的一家旅馆。几年来,王先生几乎每个月都去拜访这家旅馆的老板李女士,参加李女士所举行的交际活动,甚至在这家旅馆中开了房间住在那里,以期与该旅馆做成生意,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王先生了解到,李女士是一个大型集邮协会的资深会员,此外,她还是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于是在接下来在与李女士的交谈中,王先生就开始和李女士谈论有关集邮和公益的话题,并着重谈到了5年前李女士资助几个贫困孩子的事迹。很显然,这次谈话有了很好的效果,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很多。
后来,王先生与李女士又有过几次交流,话题自然也是集邮和公益事业,此外,王先生还把自己儿子收集的几十枚邮票带给李女士看了。虽然这其中没有李女士看中的邮票,但李女士看起来还是很开心,并赠送了李先生几张少有的邮票。
在这几次谈话中,王先生丝毫没有提及面包的事情,然而在给过王先生邮票几天后,该旅馆的负责人就给王先生打来电话,要他带着货样和价目单去商谈合作事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如果在交往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也许很多年的努力都没有任何结果,但是一旦发现了对方的需要,抓住了对方的心理,你很可能就会因此变成一个深受对方欢迎的人。
兔子和山羊,由于记住了对方的长处并时时赞扬,这样才让彼此的关系愈来愈近;王先生则是因为集邮和公益的话题,而拉近了和李女士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只有发现对方的需要,抓住他人的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重要,求他办事时才会为你尽心尽力、义无反顾。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菜根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