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万事通-亲子教育始于胎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胎教是怎么回事

    胎教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对胎儿进行教育,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胎教是指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现代研究发现,胎儿在子宫内已有听觉、视觉和触觉,能感知外界环境传入子宫内的种种信息,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因而可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广义的胎教还包括孕妇的心理卫生、内外环境乃至衣食住行?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创造良好条件使胎儿健康生长。

    我国是胎教学说的发源地。古人早已强调,妇女妊娠时应平静形体和心态,不出恶言,不听淫声,不视邪色,避免七情等刺激,以保胎儿先天禀赋的充实?以利胎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胎儿每时每刻都依靠胎盘从母亲血液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母亲血液里的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成分的变化也势必影响胎儿的生理活动。一般说来,在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感觉神经,特别是前庭神经发育较早,这是因为胎儿在子宫内经常受到体位改变的刺激所致。胎儿听到母亲的声音会产生安全感,处于祥和安稳状态。胎儿在24周以后对子宫血管的血流声、肠管的咕噜声、外界的嘈杂声、猛烈的关门声都会做出反应,表现为胎动增加。胎儿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和极低频率的声音,低频可抑制胎儿活动,高频可增加胎儿活动。32周时,子宫收缩或受到外界压迫时,胎儿则会猛踢子宫壁进行有力的抵抗,并能够正确地知觉母亲的高兴、激动、不安和悲伤,同时迅速作出不同的反应。人们发现,把婴孩抱在左侧胸前,使之贴近母亲心脏部位,最容易使他安静。其解释就是孩子在未出生前已经听惯了母亲心跳的声音、节律,这种声音带来了温暖、安宁和爱。有人甚至将孩子母亲的心音录成唱片给孩子听,看来这是非常聪明的办法。当然,优美、和谐、轻柔的音乐,也会使这位隐藏在母亲肚子里的欣赏者感到十分愉快。

    胎教是通过外界环境、母亲的精神情绪等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或者说是企图通过这些因素促进胎儿体智的良好发育。人们处在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情绪之下,身体的机能,包括各种激素的分泌都有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体现为血液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母体的血液来影响胎儿,大量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阻碍胚胎的分化与发育,因而有可能引起唇裂、腭裂等畸形。孕妇有悲哀、恐惧、愤怒、不安等精神方面的压力,会引起体内循环、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变,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母亲的健康受到损害,胎儿的营养及发育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导致胎儿流产和早产。母亲血管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子宫出血、胎盘早期剥离等,从而影响胎儿生长,以致胎儿死亡。有人发现,孕妇情绪不佳时,胎动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都会增加和延长,说明胎儿窘迫不安。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在妇女妊娠期间对胎儿反复实施良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的良好发育。

    孕妇不妨做一份胎教日记,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起居饮食、天气变化以及休息、娱乐等一一记上,还有胎动开始日期、胎动次数、胎教内容及胎儿反应也要记上,以备检查和科学安排胎教内容。

    胎教

    首先,受孕的那一刻正是男女感情达到高峰的一个瞬间。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男女交合时,必须心情良好,才能为孕育优生儿打下良好的基础。《景岳全书》指出,“男女交合应在时和气爽,情思清宁,精神闲裕”下进行,这样“得子非唯少疾,且聪慧贤明”。因此,准备怀孕的夫妻在选择好了最佳受孕的日子里,尽量培育夫妻间浓浓的爱意,制造温馨的氛围,培养甜蜜的感觉,为孕育一个健康优秀的宝宝打下基础。

    其次,在妻子怀孕期间夫妻间和美浓密的爱意,能为胎儿成长提供一个优良教育的环境。研究表明,结婚后妻子对丈夫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在妻子怀孕之后,对丈夫的依赖表现得更为强烈,情绪也更为不稳,这种心理和情绪上的焦躁很正常。这时,丈夫如果能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给予妻子更多的关爱和体贴,就为家庭和睦奠定了基础,从而也为胎教创造了和美温馨的环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爱才能实现最高层次的胎教。

    再则,父母实施胎教时必须充满着爱心。母亲只有用充满爱的心灵去哺育胎儿,才能时刻关注胎儿的成长,并积极把爱付诸于行动,与胎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孕育过程中,母亲才能深切感受到胎儿的点滴变化,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母爱,情感逐步得到升华,并能缓解和转移烦躁与不安情绪,从而产生出一种对胎儿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母子亲情。正是这种感情,给意识萌芽中的胎儿传递了一种爱的信息,为日后胎儿形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优良性格打下基础。反之,孕妇若怀着怨恨和烦躁的心理,把孕育胎儿当做一种负担,就不能让胎儿感受到母亲深深的爱意和情感,胎儿的心智发育必然受到消极影响。所以,十月怀胎对孕妇来说不仅是一个孕育生命的生理过程,也是一段艰辛的心理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胎教,对胎儿的父母来说都是爱心和耐心的挑战。父母能否坚持下来,能否充满爱心地去与一个无法具体的胎儿沟通、交流、感知,是胎教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父母实施胎教的爱心越强烈,胎教效果也就越好,爱心确是胎教的精神保证和精神基础。

    胎教从孕前开始,胎教从爱心起步。充满爱心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规划,就是胎教的起跑线。

    胎教的生理甚础

    要科学地认识胎教,必须先认识胎教的科学性,而胎教的科学性又建立在胎儿受教的生理科学上。一般人往往认为,母体内的胎儿是个无知觉、无意识的未成熟的生命体,他无法和外部世界取得联系。其实不然,据科学实验和研究结果证明:胎儿不仅有听觉、视觉、触觉,还有记忆和梦,能与母体传递各种信息。

    胎儿的听觉

    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已相当敏感,这声音包括母亲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胃肠的咕噜咕噜蠕动声等。同时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面世界的各种响动,即使是父母比较微弱的谈话声,胎儿也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现代医学借助B超检查仪观察到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情形,当胎儿听到声音时,胎心音会变快。听到汽车的喇叭声时,会出现频繁的胎动。正是由于支配胎儿所处环境的声音是母亲那富有节奏的心脏搏动声,所以,胎儿只有在听到母亲节奏正常的心脏搏动声时才会安静。

    胎儿的视觉

    胎儿的视觉发育比其他感觉缓慢,这是因为子宫是个黑暗的世界,不适合用眼看东西,可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不派用场。孕妇妊娠至第2个月时,胎儿的眼睛就已开始发育了,到妊娠第个月时,胎儿对光线已经非常敏感。有人曾用手电筒的光线有节奏地照射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会睁开眼睛,并把脸转向有亮光的地方,同时胎儿的心率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当然,若对母亲腹部直接进行光线照射时,会使胎儿感到不快,这时即使胎儿不背过脸去,也会显出惊恐不安的样子。现代医学利用B超检查仪观察也发现,用手电筒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腹部,胎儿心搏数就会出现剧烈变化。这些都说明,胎儿的视觉已能发挥作用。

    胎儿的触觉

    相对视觉而言,胎儿的触觉发育要早一些。孕妇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就能扭动头部、四肢和躯体,能在羊膜内滑动。妊娠4个月时,母亲的手如果在腹部摸到胎儿的脸,这时他就会做出皱眉、眯眼等动作。如果母亲再在腹部稍微加一些压力,他立刻会伸出小手或小脚“回敬”一下。通过胎儿镜观察发现,当接触到胎儿的手心时,他马上就能握紧拳头作出反应,而接触到其嘴唇时,他又努起小嘴作出吸吮反应。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胎儿触觉功能的存在,而且由于黑暗的宫内环境限制了视觉的发展,胎儿的触觉和听觉就更为发达。也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一功能,才使胎教的实施有了良好的基础。

    胎儿的味觉和嗅觉

    在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的嘴巴就已开始发育,在妊娠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尽管羊水稍具咸味,胎儿还是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而胎儿的鼻子同嘴巴一样,早在妊娠第2个月时就开语言胎教法是胎教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充分利用语言手段,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使胎儿的脑细胞和神经系统在分化、成熟的过程中,能受到经常性地、有规律地调节和训练。

    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对胎儿进行发音训练,或者教给胎儿一两句古诗、儿歌等。二是使用儿童语言对胎儿说话,给胎儿讲童话、故事。

    两种方式可以同时运用。许多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都表明,对胎儿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是必要的和可能的。特别是妊娠末期的胎儿,随着大脑细胞的迅速发育,皮质组织结构已基本定型,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具备了一定的信号功能,可以完成某些简单的条件反射,而且这种条件反射还可以通过发音、语词等得到强化、减弱或消退。因而,通过语言刺激,可以使胎儿及早接受来自母体以外的信息刺激,以锻炼胎儿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

    语言胎教一般在怀孕5个月时开始,到妊娠末期和临近分娩时效果更好。其要求是:一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讲究科学训练,避免机械重复。二是和胎儿说话,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切忌成人化。三是选择的词语要具有实际意义,且与胎儿和他今后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爸爸、妈妈、宝宝、牛奶、干、湿、吻等。四是选择的古诗、儿歌等,音节要自然流畅,语句要简洁明快,不宜太长太始发育,到了第个月时,鼻孔已能同外界相互沟通。但是,胎儿由于被羊水所包围,虽然具备了嗅觉,却无法嗅出各种气味,这使胎儿嗅觉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尽管如此,胎儿一出生他的嗅觉还是派上了用场,新生儿正是凭此才寻找到母亲的乳房,并开始吃奶。

    繁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孕妇在妊娠期间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乐观的态度,尽量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防止过度的情绪、情感活动给胎儿带来不必要的损害。研究表明,孕妇的情绪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胎儿,当孕妇的情绪出现波动时,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明显增强,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会释放出多种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又可以随血液循环通过胎盘干扰胎儿正常的生理机能。孕妇如果经常处于紧张和忧郁状态,那么胎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都将受到极大影响,不仅出生时体重会低于正常婴儿,而且出生后还会出现哭闹不止、消化不良、四肢短小、智商低下等现象。如果孕妇遭受巨大的精神刺激和严重的心理创伤,还会造成早产,甚至死胎。因此,孕妇要自觉并有责任感地注意身体,接触优美的自然环境和阅读有益书籍并欣赏艺术,怀着恬静的心情,期待孩子的出世。

    什么是怡情胎教法

    利用胎儿生存的内外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胎儿进行胎教的方法。胎儿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母体内部的生理、生化环境,包括子宫内的温度、压力和羊水代谢情况,以及母体的营养、健康状况等。外环境指存在于母体外部的,能带给母体和胎儿一定影响的所有因素。包括怀孕时的季节气候、孕妇居处的生态环境和孕妇的家庭生活方式、夫妻关系,以及孕妇本人的工作条件和社会交往等。胎儿在母腹中既受母体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母体外环境的作用。

    运用环境胎教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供给孕妇充足、合理的营养,以保持母体内部生理、生化环境的稳定。尤其是妊娠中期以后,孕妇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保运用怡情胎教法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孕妇本人首先要认识到稳定的情绪是母子康泰的重要保证。过分的情感活动和剧烈的情绪变化不仅会损害孕妇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给胎儿带来可怕的后果。

    注意保持良好的情感体验,加强情绪的自我调控,万一碰上了令人烦恼的事情,也要尽量克制,做到宽容大度,处之泰然。

    尽可能多地参加令人愉悦的聚会和活动,经常回忆美好的往事来愉悦心情。

    对怀孕的妻子,丈夫要加倍体贴,让其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快乐。一旦妻子陷入郁闷,丈夫要耐心地予以启发诱导、安慰帮助,切不可对妻子冷淡、发脾气。

    什么是坏境教法

    证胎儿脑细胞和整个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2)预防疾病,谨慎用药。一切疾病病毒和大部分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孕妇应尽量做到少用药或不用药。

    选择适宜的受孕时机,为胎儿寻求良好的自然条件。同时,

    为孕妇提供安静、卫生的起居条件和工作环境,远离噪声、震动、高温、粉尘等有害因素。严禁孕妇接触各种有毒物品。

    夫妻双方通力合作,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孕妇本人要正确对待和善于协调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和其他人际关系,使自己和别人能有较多的心理相融,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胎教的社会心理环境。

    什么是音乐胎教法

    胎儿在子宫内对外界令人愉快和不愉快的声音有不同的反应,前者使胎儿安静,后者使胎儿躁动、心率加快。胎儿对不愉快声音的刺激称为应激反应,它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还可影响与胎儿性格有关的激素分泌,将来可能形成乖僻的性格。一些不良刺激使孕妇产生恐惧,其肾上腺分泌增加,可能导致胎儿异常。如果孕妇经常听宁静、优美的音乐,精神愉快、放松,情绪稳定,体内激素水平稳定,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通过bMm超的观察可知,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外界声音有明显的反应,给胎儿听音乐可使胎儿放松,减少应激反应。

    24周以上的胎儿即可对外界环境的声音有所感知,凡能透过母体的声音,胎儿都可感知到。胎儿对母体及母亲的声音具有依赖性与敏感性。这是因为胎儿在母腹中能感受到母亲有节奏的心跳声和血液流动声,并以母亲的心跳声作为辨别其他声音的标准。孕妇歌唱时歌声与心跳声、血液流动声、呼吸声及胸腔的运动是协调一致的,胎儿很容易接受。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地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并促其发育。

    听觉系统在人体的智力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胎儿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的重要器官,也是进行听力训练,接受良好音乐性刺激即“音乐胎教”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呼啖胎教法

    呼唤胎教法是根据胎儿具有辨别各种声音,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父母对胎儿进行呼唤的训练方法。它主要是培养胎儿的记忆反应,是父母与胎儿最初的沟通。

    父母通过声音和动作,与腹中的胎儿进行对话和呼唤训练,是一种积极有益的胎教手段。因为在这样一个呼唤的过程中,胎儿能够通过听觉感受到父母充满爱心的呼唤,同时增进母亲和胎儿之间生理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联系,对胎儿的身心发育具有极大的好处。

    什么是杬模胎教法

    抚摸胎教法是根据胎儿具有触觉,父母通过抚摸来与胎儿沟通的方法,它也是父母早期与胎儿沟通的重要途径。抚摸胎教法自妊娠4个月起就可以釆用。但是,抚摸胎儿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釆用的,如孕妇有早期宫缩就不能釆用,以免引起流产。因此,孕妇一定要加强定期体检。

    抚摸法通过对胎儿进行皮肤触觉刺激,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和回应母亲的爱抚。方法是孕妇卧床,将双手放在腹部顺着一个方向,用手指轻轻压抚胎儿,胎儿受到压抚后就会出现胎动,好似对母亲抚爱的反应。这种方法在母亲临睡前进行,每次5分钟,休息一下后可以再做。这种方法在孕后期更为需要。经过这样的抚摸训练而出生的婴儿,比没有经过这样训练出生的婴儿反应要灵敏。在以后的翻身、爬行、站立、行走等动作的发展上都要早一些。这种抚摸法可以在胎教音乐播放以后进行,也可以在抚摸时结合有节奏的音乐,随着缓慢的音乐抚摸,效果更好。

    抚摸胎教法正是建立在胎儿具有触觉的基础上实行的,通过抚摸训练,能使胎儿感知到父母的存在,以增加肢体的反应能力。亲子抚摸可以带给父母无穷的乐趣。父母在抚摸胎儿时,可以和胎儿轻轻地说说话,增加温馨、亲密的气氛。

    如果孕妇有不良产史,如流产、早产、产前出血、早期宫缩等,则不宜使用抚摸胎教,可用其他胎教方法替代。

    什么是照胎教法

    光照胎教法是指通过光源对胎儿进行刺激,以训练胎儿视觉功能的胎教法。尽管胎儿在妊娠25周前和32周之后,从不愿睁开眼睛,总是把小眼睛紧紧地闭着,好像是因为看不到任何东西。其实,胎儿的视觉在怀孕第13周就已经形成了。虽然胎儿不愿去看东西,但对光却很敏感。用胎儿镜观察可发现,妊娠4个月时胎儿对光就有反应。

    当胎儿入睡或有体位改变时,胎儿的眼睛也在活动O怀孕后期,如果将光射进子宫内或用强光多次在母亲月复部照射,可发现胎儿眼球活动次数增加。用B超检查仪还可观察发现,用手电筒一闪一灭地照射孕妇的腹部,胎儿的心率就会出现剧烈变化。因此,光照胎教法正是基于胎儿具有视觉而实施的。

    一般说来,胎儿在妊娠8个月时才尝试睁开眼睛,这时他能看到的是母体内一片红色的光芒,母亲的体液在流动。所以,光照胎教最好从孕24周开始实施,早期可适度刺激。孕妇每天可定时在胎儿觉醒时用手电筒(弱光)作为光源,照在自己腹部胎头的位置,每次5分钟左右。为了让胎儿适应光的变化,结束前可连续关闭、开启手电筒数次,以利胎儿的视觉健康发育。光照胎教时需注意光源不能太强,照射时间也不宜过长。

    什么是游戏胎教法

    游戏胎教法是根据胎儿具有触觉,父母利用轻轻地拍打来刺激胎儿,与胎儿隔着肚皮做游戏,训练胎儿的肢体和感受能力的训练方法。和胎儿做游戏,是指母亲在体外对胎儿进行的一种起动训练,它是基于胎儿在母体内有很强的感知能力而实施的。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超声波的问世,科学家发现胎儿在母体内有很强的感知能力,通过超声波检查仪的荧屏,可观察到胎儿在母体内的活动情况(胎儿醒来时,伸了一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又调皮地用脚蹬了一下妈妈的肚子……不一会儿,胎儿的手碰到了漂浮在他身旁“踢腿”、“荡秋千”。当的月齐带,他马上就伸手抓过来玩弄起来,还不时把它送入嘴中。科学家据此认定,胎儿完全有感知能力,能在父母的训练下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胎教法强调的是母亲与胎儿的互动,美国育儿专家凡德卡教授提出了一种“胎儿体操与踢肚游戏”胎教法,就是希望通过母亲与胎儿进行游戏达到胎教的目的。

    具体方法是,在母亲怀孕5-6个月能感受到胎儿形体的时候,即可对胎儿进行推晃式锻炼,轻轻推动胎儿,使胎儿在母腹中“散步”胎儿踢母亲肚子时,母亲可轻轻拍打被踢的部位,然后等待第2次踢肚,一般在1-2分钟后,胎儿会再踢,这时再轻拍几下,接着停下来。在拍打时,母亲可换换部位,胎儿就会向妈妈改变的部位踢。每次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1-2次,注意拍打的位置不要离胎儿踢肚的位置较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怀孕后的最初3个月、临近产期及早期宫缩者不宜进行游戏胎教,训练时手法要更加轻柔。

    父母对胎儿进行游戏胎教训练,不仅可以增强胎儿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胎儿智力的发育。实践证明,在母腹中接受过游戏训练的胎儿,出生后翻身、抓、握、爬、坐、学站、学走等各种动作的发展都比没有经过训练的胎儿发育得早,有的胎儿的肌肉明显比一般孩子发达,而且手脚灵敏,身体健康。

    什么是运动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是对胎儿进行“宫内体操”训练,以促进胎儿四肢运动感的训练方法。运动是胎儿生长发育的必由之路。早在怀孕第7周,胎儿就开始了自发的“体育运动”。从眯眼、吞咽、咂手、握拳,直到抬手、蹬腿、转体、翻筋斗、游泳,真是应有尽有,无所不能。就这样,胎儿的全身骨骼、肌肉和各器官在运动中受到锻炼和发展,胎儿在运动中逐渐长大。所以,当怀孕到了第18周左右,母亲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腹中的胎动。

    胎儿的生命也在于运动。胎教理论主张适当适时地对胎儿进行运动刺激和训练,也就是说,要适时适当地进行一些“体育”胎教,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有人建议,在怀孕3-4个月后可以适当对胎儿进行宫内运动训练。作法是孕妇仰卧,全身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指轻按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有何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等过了几周,胎儿逐渐适应之后,就会做出一些积极反应。这时可稍加一点运动量,每次时间以5分钟为宜。怀孕第6个月后,就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并用手轻轻推动胎儿,让胎儿进行宫内“散步”活动,如果胎儿顿足,可以用手轻轻安抚他。如能配合音乐和对话等方法,效果更佳。

    对胎儿的运动训练,一般在怀孕3个月内及临近产期时均不宜进行,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的孕妇也不宜进行。此外,手法要轻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每次时间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将适得其反。研究表明,凡是在宫内受过“体育”运动训练的胎儿,出生后翻身、坐立、爬行、走路及跳跃等动作的发育都明显早于一般孩子。他们身体健壮,手脚灵敏,智、体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胎教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胎教。

    也有孕妇担心对胎儿进行运动训练会损伤胎儿,这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早在妊娠第7周开始,胎儿就可以在母体内蠕动了。当胎儿发育到第16-24周时,活动能力大增,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由此可见,胎儿自身也需要运动。而且胎儿4个月时胎盘已经很牢固,胎儿能活动的范围很大,加上羊水环绕着胎儿,使外来的作用力有缓冲作用,所以完全可以保护胎儿。因此,不管从胎儿自身的“大运动量”,还是来自母体对胎儿的运动训练都不会直接碰到胎儿,因此,母亲完全不必担心运动训练会损伤胎儿。爸爸也可以帮助妈妈给胎儿“做操”,一边做一边柔声地和宝宝对话,告诉这是爸爸在抚摸,这样能使爸爸更早地与未见面的孩子建立联系,加深感情。

    什么是美育胎教法

    美育胎教法是指根据胎儿意识的存在,通过母亲对美的感受而将美的意识传递给胎儿的胎教方法。人们通过看、听、体会,享受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美,而胎儿无法看到、听到、体会到这一切,所以母亲要通过自己的感受,将美感经神经传导、输送给胎儿。美育胎教也是胎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音乐美育、自然美育、感受美育。

    音乐美育是指对胎儿进行音乐美的培养,以此来达到胎教的目的。从心理方面讲,音乐能使孕妇心情愉悦,产生联想,从而使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再由神经系统将这一信息传递给腹中的胎儿,使其深受感染。同时,安静舒缓的音乐也可以给胎儿创造一个悠闲的环境,使躁动不安的胎儿安静下来,让他意识到世界是多么和谐美好。从生理方面讲,悦耳的音乐能激起母亲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着内分泌腺,使其分泌出许多激素,这些激素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使胎盘的血液成分发生良性变化,有利于胎儿健康的化学成分增多,从而激发胎儿大脑及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胎儿感受到母亲对他的刺激。

    大自然是美的最高境界,孕妇多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将提炼过的感受传递给胎儿,就使得胎儿也能受到大自然的陶冶。

    可以促进胎儿大脑细胞和神经的发育。同时,母亲经常走入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也有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有人曾在动物身上做过这样的实验,把怀孕的兔子和鼠分别放在空气不畅的箱子里,结果,这两种受试动物所生的幼仔出现无脑畸形的比例非常高,这说明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

    孕妇如果有优雅的气质、饱满的情绪和文明的举止,就能感受到来源于自身的一种美。这种感受确立了孕妇的审美观,也能将这种审美观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在母体内也得到美的熏陶。因此,专家经常告诫妇女在怀孕期间,不仅要保持精神焕发,穿着整洁,举止得体,还要适当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例如,多听音乐、看书、旅游、欣赏美术作品等,通过感受这些美好的行为来增加孕妇的情趣,丰富美的内涵,陶冶人的情操。

    胎教何时告段落

    要注意胎教与早教的连贯性,当胎儿与母体脱离成为新生儿后,绝对不能认为胎教已经完成激发潜能的任务,万事大吉。妊娠期给予胎儿人为的干预刺激训练,使出生后的新生儿确已具备了良好的感觉器官功能和反应能力,然而,这仅仅是为了下一步的早教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已。如果出生后停止了良性的刺激和训练,那么,胎教业已取得的成果便会逐渐消退,前功尽弃,因此,必须使胎教和早教连贯起来,继续给婴儿听音乐,进行亲子对话,做婴儿体操,给予颜色和运动的刺激训练,以及其他反射的训练等,借以巩固发展已取得的胎教成果。

    胎儿在出生以前,孕妇已给了胎儿音乐的、语言的、触摸的刺激,为他输入了“信息流”,对胎儿的感觉器官和大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神经元结构的形成。一般认为,胎教至此应该告一段落。但由于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之内,是大脑细胞增殖的另一高峰期,到3岁以前,则是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高峰时期,所以新生儿和胎儿一样,也需充分的营养供给,并继续需要适宜的信息刺激,才能进一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因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胎教还需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与早期教育衔接上。

    由于孩子出生时大脑的大小和重量只达成人的1/3,神经细胞尚未成熟,神经纤维也没有形成完善的髓鞘,而相互间的联系几乎没有形成,所以,在出生后的初期,只有将大量的刺激传到感觉器官,再通过感觉细胞传达给大脑,才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成熟。因此,尽管婴儿刚出生根本不明白语言的意思,但还是要给他各种声音的刺激,这些刺激包括语言和音乐的刺激。除了声音刺激之外,还要给新生儿视觉和触觉的刺激。这些及时且适宜的感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就是胎教的“加时课”,也是与早期教育的衔接链。胎教与早期教育的卫接胎教与早期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胎教为早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早期教育又是胎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将胎教很好地过渡到早期教育,就必须做好两者的衔接,也就是开展好对新生儿的教育。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而言,能与母亲柔软的肌肤相接触,是稳定新生儿情绪、消除新生儿心理不安的最重要的良方,这也充分说明了为什么分娩后一直哭个不停的新生儿,一接触到母亲的肌肤,听到熟悉的母亲心跳的声音便停止哭闹的原因。

    这种肌肤接触的感觉对新生儿来说,在出生后30分钟内尤其重要!如果母亲在产后就能以温柔的心情给予婴儿皮肤轻柔的刺激,不仅可以安定他的情绪,而且对于形成他长大后的优良品格及个性也有很好的支持。所以,如果健康的新生儿能与母亲同室睡眠、生活的话,有利于婴儿的进一步成长,若父亲也能同居一室,更能增进父与子之间的感情。

    对新生儿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他的感官能力,促进他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视觉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婴儿刚出生时眼睛虽然看得见,但是他眼中的世界是模糊的,出生后2-3周开始,他才会目不转睛地注视颜色鲜艳的东西,所以在这段时间,可以对新生儿进行视觉方面的训练。可以给他看颜色鲜艳的玩具,但要注意,刺激物与孩子眼睛的距离要保持20厘米左右,距离不可过远,因为太远了孩子看不见,同时不要给他看很多不同颜色的玩具,刺激不可过于强烈。

    除了视觉能力训练外,还要注意听觉的训练。听觉的集中是随着视觉的集中而发展的,一般婴儿在出生2-3周后便出现集中听声音的能力,因此,最好每天定时播放音乐。刚开始是让胎儿听曾经在胎教过程中给他听过的胎教音乐,以唤起他的回忆和对音乐的感受,然后再播放稍复杂的音乐,还可以用铃铛或铃鼓等玩具在他周围来回摇动,吸引他的注意,在照顾他时还可说话或小声唱歌。

    在训练新生儿感官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他的活动能力,这也是帮助他发展大脑、开发智力的有效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20-30天,可以训练他趴着的动作,最初以1-2分钟为限,以后再逐渐延长,也可以用悬挂的玩具或手拿的玩具逗引新生儿手的触摸动作。

    在充分训练新生儿各种感官的同时,还要注意训练新生儿的语言能力,当然,让新生儿马上学说话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新生儿听话的能力,父母在养护新生儿的时候,可以尽量对他说一些简单的单词,训练他听,为他以后的学说话作准备。

    最后,还要注意发展新生儿的愉快情绪。由于环境的改变和不适,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大部分时间内都是不愉快的。他们无论饿了、冷了、困了或尿布湿了,都只会以哭来表达,直到满月以后才出现愉快的情绪,会对人们展现微笑,有时甚至手舞足蹈。所以,为了发展新生儿的愉快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醒着的时候,经常以亲切的语气跟他说话,并用玩具逗他,让他在醒时能够活动积极,保持情绪愉快。

    总之,对新生儿的教育是胎教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胎教与早期教育的衔接,更是早期智力开发的起跑线,搞好这个阶段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