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东幸南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酒席间,平江耆老不免说了些大话,什么“平江诗文压三江”、“三江诗文压塞北”等等。乾隆听了,对王尔烈说道:

    “王爱卿,这些你可听到了?”王尔烈答道:“听到了,平江确实多才子。不过臣的家乡也不示弱。这里有一首诗,不知当讲不当讲。”

    乾隆见王尔烈明白他的意思,便说道:“如此,何不讲来!”于是,王尔烈当即吟哦道:天下文章数平江,平江岂能压我乡?我乡文章数我弟,我弟请我改文章。其实,这诗并非是流传的打油诗,而是王尔烈即席口占。平江诸才子一听,都暗自佩服。

    乾隆这次巡游江南,所到之处甚多。

    这日,同王尔烈、和珅一干人臣来到平江地面。

    平江,即今日之苏州一带。

    平江,乃诗书礼仪之邦,人才济济,正因如此,他们往往看不起北方人。尤其是山海关外,被他们认作是蛮荒之地,不屑一顾。

    乾隆深知这种情况,更知道王尔烈出试江南、才华压倒三江的本事,便想压一压平江文人学士的傲气。于是,他令平江地方官摆了一个“耆老宴”,邀平江地方的老书生、老举人、老进士赴宴,以试试其才干。

    酒席间,平江耆老不免说了些大话,什么“平江诗文压三江”、“三江诗文压塞北”等等。乾隆听了,对王尔烈说道:

    “王爱卿,这些你可听到了?”

    王尔烈答道:

    “听到了,平江确实多才子。不过臣的家乡也不示弱。这里有一首诗,不知当讲不当讲?”

    乾隆见王尔烈明白他的意思,便说道:“如此,何不讲来!”

    于是,王尔烈当即吟哦道:

    天下文章数平江,平江岂能压我乡?

    我乡文章数我弟,我弟请我改文章。

    其实,这诗并非是流传的打油诗,而是王尔烈即席口占。

    平江诸才子一听,都暗自佩服。

    平江的下梢,便是著名的苏州城。

    这是一条水路,王尔烈还没有走过。他见乾隆和和珅要走旱路,便说道:

    “启奏圣上:微臣想从水路而行,如有因景而得的诗句,也会尽呈圣上。”

    乾隆听了,笑道:

    “就说你要坐船是了,还用说别的,自便吧,苏州会。”

    这是条运河。摆船的是个落第秀才,颇有名气,姓曹,人唤“曹才子”。

    曹才子摆船,有一个要求,不要船钱,而是要留下诗或联。

    这会儿,他抬眼看了王尔烈一眼,见他那一身北方人的衣装打扮,便说道:

    “你看到没有,我这船上有几个座?”

    王尔烈看了看,说道:

    “有两座。”

    “都是哪两座?”

    “前面的龙首,后面的后艚。”

    “既然明白这个,那就请你到后艚去坐吧。如果有诗,自当别论。”

    王尔烈一听,知道他没有瞧起北方人。王尔烈也清楚这是长期以来南北文人所留下的摩擦。这种情况,应该得以改变。今日逢得这个良机,应该好好地教训一下曹才子,让他代传江南学士,不要看不起北方人。他想到这里,看着客船正好扯着一片帆篷。于是,他从怀中掏出笔墨,站起身来,随即在那船帆上写出一首诗,云:

    可恨锃明偃月刀,华容道上不攻曹。

    只因留得奸曹种,竟罚诗人坐后艚。

    落款:“辽阳王尔烈”。

    曹才子一看那诗,诗与字俱佳。再一看那落款,想到传说他主考江南的情形,知道是大才子王尔烈到了,着实过意不去,随即说道:

    “诗家,请龙首就座,不必坐后艚。”

    接着,两个人便叙起话来,遂成为好友。待王尔烈到码头下船,曹才子便将那王尔烈写过的船帆卷下来,保存起来,以为传世之宝。

    初春三月,正是江南焙茶季节。村中的男男女女都携篮挎筐上山采茶,家家户户都晾茶晒茶,忙个不休。

    这日,乾隆、王尔烈一行走到西湖西南山的龙井寺。

    老方丈蔼然法师好客,置茶款待。

    饮茶间,蔼然要求乾隆给画几幅画,以为常存。他早就知道,乾隆是当今有名的风流天子,诗画琴棋,无一不通。乾隆更是好胜,听了蔼然的所请,当即挥毫画了四幅水墨丹青,称《仕女采茶四屏图》。

    他画过后,便交给了蔼然。

    蔼然满心高兴,爱不释手。但是,他发现美中不足的一点,那就是:有画无诗。于是,他抬头看了看乾隆,那意思是让乾隆再给留下几句诗。其实,乾隆之所以没有题诗,那是专门留给王尔烈的。这会儿,乾隆见了蔼然的所请,便对王尔烈说道:

    “王爱卿,你看朕的四屏画如何?”

    “圣上笔下生花,堪称上品。”

    “那么,就请爱卿给留下些诗句吧,岂不好上加好!”

    王尔烈听了,只好答应下来。

    王尔烈看了第一幅画,见上面画的是:茶树一丛,茅屋两间,茶女坐于其中。他略加思索,题诗道:

    茅屋坐落万山中,村南村北尽茗丛。

    花后雨前忙不赢,圣上朝问女茶工。

    王尔烈看了第二幅画,见上面画的是:两个包头巾的女子,手执茶篮,正在往山坡上爬。遂题诗道:

    晓起临装聊整容,出户登山露方浓。

    小姑小妇同携手,圣问菘萝第几峰?

    王尔烈看了第三幅画,见上面画的是:茅屋青烟缭绕,茶农正在焙茶。于是,他题诗道:

    茶农茅屋傍垂杨,一带青烟护草堂。

    明月蒙邀来作客,圣上见女说茶香。

    王尔烈看了第四幅画,见上面画的是:梅雨江南,时晴时阴。于是,他题诗道:

    晒茶天色最难评,细雨蒙蒙屡变更。

    东山日落西山雨,君说多晴却少晴。

    蔼然看了这四首题诗,连连叫好。

    不料,乾隆却说道:

    “王爱卿,朕要问你:画面上本无有朕,然而你的题诗中却有“圣上朝问”、“圣问”、“圣上见女”、“君说”,岂不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王尔烈说道:

    “启禀圣上:此诗实是禀圣上所画之本意,臣并未敢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那么,那些语句可是由何而来?”

    “圣上,此画是否为你亲手所作?”

    “是朕亲手所作。”

    “那么,画中所流露出的意思,岂不正是圣上本意!”

    乾隆听了,呵呵大笑,说道:

    “好你个王尔烈,真是通晓君心啊。”

    乾隆、和珅、王尔烈一行,由杭州西南山龙井寺饮过茶,品过茗,便向杭州城里走来。

    途中,见一草,状似灯笼花,又似铃儿。问过路人,才知此草名为铃儿草。乾隆好奇,以为此草名好听,便随口占了一联,云:

    风吹不响铃儿草。

    随行的王尔烈听了,见路边有打碗花在摇曳。打碗花,也叫牵牛花,还叫鼓子花。其名也很好听。于是,他脱口对上一联,道:

    雨打无声鼓子花。

    乾隆一听,暗自叫好。

    偏巧,他们来到杭州城里,天色已黑,便径直地进了行宫。这时,有主人登阁点灯送上茶饭。大家用过膳后,便坐在躺椅上看书,以为逍遣。乾隆看了,便顺口说出一联,云:

    等灯登阁各读书。

    王尔烈听了乾隆出的上联后,看了一下乾隆,见他移来椅子,依着身边的一弈架,眼望着窗外,看着帘外风摇梧桐。

    于是,灵机一动,对道:

    移椅依弈一观桐。

    这副对联很特别,能够对上更是不易。上联的“等灯登阁各”和下联的“移椅依弈一”各五个字,都是同音相谐,且动词“等”、“登”与“移”、“依”相对,名词“灯”、“阁”、“书”与“椅”、“弈”、“桐”相对,数词“各”与“一”又相对,真称得上千古妙联了。

    此时,和珅正在看一本名叫《列女传》的书。他见王尔烈先后将两个楹联的对句都抢了去,便有些不大自在。于是,他对乾隆说道:

    “圣上,自我大清开国以来,升平盛世,乐业安居,天下归一,万民欢欣,遂在诗坛上出现一种嵌字诗钟。现在,王爱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正在兴头,不妨可以试试。”

    乾隆听了,随和道:

    “珅儿说得在理。那么,你就代朕给王爱卿出一嵌字诗钟来做,看如何?”

    和珅说道:

    “正如我所想。我出的这个诗题,就是从我读的这本《列女传》上来的,题目叫《闺怨》,限用‘溪’、‘西’、‘鸡’、‘齐’、‘啼’五韵,诗中要嵌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寸’、‘尺’、‘丈’十六个字,诗应是七言律诗,如何?”

    乾隆听了,心想:

    “和珅你这小子,也太是苛刻了,这样的诗,有谁能做得来!”

    和珅也自是得意,心想,王尔烈再让你在圣上面前贬我,今天倒要看看你的好瞧。

    没想,他刚将诗题和要求说出,王尔烈竟将一诗已悬在唇边了。那诗道:

    六曲凭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

    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

    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

    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鸟啼。

    众人听了,一时大哗,都赞扬王尔烈的诗思敏捷,文才过人。在座的随行大臣王杰,乃是乾隆朝大名鼎鼎的状元。但是,要能以这样快速度、这样高水平,做得出这样诗来,也是难以实现。想到这里,他心里暗自佩服。随即,王杰又想起一种诗钟来,要试试王尔烈的才华。于是,他说道:

    “王翰林的嵌字诗,实在高人一筹,我等实不敢当。我现在出一回文诗,它的要求是:每句从第四字起回文,回文接在下句前四个字上,使其轮回成章,妙然成趣。诗的题目嘛,就以圣上手中拿的这把小折扇为题吧。如何?”

    王尔烈听了,说道:

    “如此文字游戏,还劳状元郎大驾,实不敢当。然而,既然有邀,就只好献丑了。”

    王尔烈说着,便咏出一首七言回文诗来:

    手中执扇引清风,扇引清风到身行。

    风到身行凉且爽,行凉且爽与仙同。

    爽与仙同逢春夏,同逢春夏别秋冬。

    夏别秋冬无暑久,冬无暑久周复重。

    乾隆帝一听,见身边的这些学士、才子,以他手中的折扇作诗题,来考王尔烈,便也生了兴致,随口说出一联,云:

    扇写丹青,一统江山在手。

    王尔烈听了,知道这是圣上出联,要自己作答。他略一张望,见王杰袖筒里带着一册诗书。于是,灵机一动,答道:

    袖著典籍,无数圣贤并肩。

    对联极工,天衣无缝,大家都佩服之至。

    翌日,乾隆、和珅、王杰、王尔烈等一干人,又在杭州郊外漫游。

    时近中午时分,他们择一家酒店坐下,等待用餐。

    这时,由里间走出一男一女,前来待客。

    那女子,很年轻,只在二八,长得又俏,青丝垂鬓,款款有致;那男子,已年迈,年在七八,生得苍老,一头白发,行动迟缓。

    乾隆见了,还以为这家是子孙店,这男女是祖孙俩,于是他过问了一下。这时,听了答话,才得以知晓,这二人是夫妻俩,女的年方十六,男的年已五十六,相差四十年庚。大家听了,都有些惊愕,一席无话。待大家吃喝完毕,走出屋来,便都以此引为笑柄,纷纷谈论起来。

    乾隆更是兴致颇浓,兼感叹不已,当即口占一诗,道:

    二八佳人七八郎,白发何须配红妆。

    夜晚同入销金帐,……

    待乾隆说出这三句诗后,竟然断了思路,绝了下句,又一时地想不起来。他转头看了看王杰,王杰又把目光投向了王尔烈。乾隆明白,于是向王尔烈问道:

    “王爱卿,何不将下句接来?”

    “未经圣上准许,岂能乱断诗思!”

    “好,现在就让你接来。这是首绝句,四句,你把下句对上吧。但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切题,要含蓄,不能直露。”

    “谨遵圣谕。”

    王尔烈说着,便反问道:

    “适才,所见那男郎怎生模样?”

    王杰马上替乾隆接话道:

    “一头白发。”

    王尔烈听了,又接着问道:

    “适才,所见那女子如何模样?”

    王杰马上替乾隆答话道:

    “满鬓青丝。”

    “青丝若海棠是不是?”

    “是。”

    “白发似梨花是不是?”

    “是。”

    “这样一来,那句诗不是有了?”

    “怎讲?”

    “请听。”

    王尔烈说着,便将那句诗吟出,道:

    满树梨花压海棠。

    大家一听,都报起好来。

    乾隆好趣,见王尔烈诗思如此敏捷,又感他将男女之间的那事说得那样形象、准当、无误,便让他再配上一首,另行细说一遍。

    乾隆是个风流天子。王尔烈知道他的意思。于是,他略一思索,便吟哦道:

    满树梨花压海棠,蜂狂蝶懒销金帐。

    白发满意悔红妆,只唤佳人无唤郎。

    大家一听,原是将诗句颠倒用了,确也恰当。

    途中,见一碾房。一农家少妇怀抱碾杆正在碾米。少妇长得很秀气,蛾眉秀目,苗条纤细。乾隆一眼看到,便有些迈不动步了。

    王尔烈见了,向乾隆问道:

    “启奏圣上:微臣有题不解,想来讨教。”

    “有何难题不解?”

    “请问天下谁的力量大?”

    “当然是朕的权力大。”

    “请问天下谁为尊?”

    “当然是朕为尊。”

    “我看,不然。”

    “此话何讲?”

    “依臣看,世上力量最大者莫过于美女,为尊者当然也是美女。”

    “何以见得?”

    “圣上若无怪罪,臣下这儿有四句诗。”

    乾隆一听王尔烈说诗,便让他快讲来。

    王尔烈道:

    “四大皆空唯色难,万乘君王爱娇颜。美女虽无千钧锁,圣上却围转团团。”

    乾隆有些不悦,一时无话。

    王尔烈见势,接着又说道:

    “臣下尚有几句,万岁爷不嫌,且听我说来,还望斧正。”乾隆正想要训他几句。此时,听他这样一说,便道:

    “且说与朕听。”

    “此乃是圣上适才所见到的景象也。”说着,王尔烈诵道:

    登古道,过皇庄,见一美女碾皇粮。

    一双玉腕杆头抱,两只金莲裙下忙。

    汗流粉面花含露,糠扑蛾眉柳带霜。

    轻帚扫,慢簸扬,几番驻足整容妆。

    勤而俭,贤而良,可惜佳人配农郎。

    乾隆听了,呵呵大笑,说道:

    “王爱卿啊王爱卿,真是位难得天才。我本想要治你罪但也不能了,你的话都说到朕的心坎里了。”

    说着,君臣来到西湖岸边六合塔下。

    乾隆抬头一看,见塔上有一匾额,匾额上题“二”二字。

    乾隆不解,便边走边向身旁随臣问道:

    “此二字,放在这里,当作何讲?”

    和珅好抢快,又想到一连几天也没能答出使圣上满意的诗或联,自是有些不自在。这会儿,他听了乾隆的问话后,便首先答道:

    “臣下略知一二。想当年,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智斗法海失败,法海用金钵将白蛇、青蛇二仙给扣在六合塔里了。蛇,亦是虫也。‘二’,即指此二蛇言。”

    王尔烈听了,没有出声。

    王杰听了,说道:

    “我虽然尚不十分清楚,但是也感到和大人所言有些牵强。如果就此解说下去,岂不浅白无物,还能配挂于这座名塔之上吗?”

    乾隆听了王杰的话,也觉得是理,便没有再问,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他用树枝在地面上划拉几下,先写出“風”、“月”二字,然后将二字周边去掉,便变成“二”二字。“”,可写成“虫”。于是,乾隆恍然大悟,对王尔烈说道:

    “王爱卿,你说对不?”

    王尔烈说道:

    “对确是对,但尚未全对。”

    “那你为啥不早早说出来?是不是因为朕说出来了,你也来个附会?”

    “不,我早就知道了,而且更详。”

    “如何见得?”

    “我已写好四句诗,那便是答案,早已压在六合塔下石头底,圣上可差人去取。”

    这时,他们已经离开六合塔六十里路了。

    乾隆好胜,便差人乘马去取。待取来展开纸签一看时,见正是王尔烈所书,那纸笺上写道:

    走出六十里,六合塔藏签。

    虫二非二虫,风月本无边。

    王杰一看,惊叫道:

    “‘虫二’,乃是‘风月无边’意也。”

    乾隆大悟,道:

    “王爱卿,非昔曹子建所能比。曹子建七步成诗,你却在六十里地前就知道此时事了,真是才高六十里啊。”

    于是,王尔烈“才高六十里”的称谓又传遍江南。

    这日,他们来到长江岸边。

    乾隆眼望西来东去的滚滚长江水,想到自己乃是一代帝王,胸襟豁达开来,遂当即吟咏道: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一代帝王绕玉带,满腹经纶滚金球。

    远望湖北百八郡,近看江南十六州。

    一时美景观不尽,无缘有分再来游。

    众随从听了,都一致喝彩,说这诗写得很有气魄。

    乾隆也自觉得意,遂向王尔烈问道:

    “爱卿,你看如何?”

    王尔烈听了,说道:

    “好是好,但是有两句要改动一下,会更好。”

    乾隆有些不大高兴,问道:

    “哪两句?”

    “一代帝王绕玉带,满腹经纶滚金球。”

    “怎么改?”

    “这两句,要能与眼前的长江景色和气势联起来就好了。”

    “应改成何样?”

    “应改成:‘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红日滚金球’。”

    众人一听,都欢呼起来。

    乾隆听了,一拍掌,连连赞道:“改得极好。”

    正因为王尔烈为其改写了这两句,此诗便成为乾隆传下来的诸多诗中最好的一首,从此驰名天下。

    这次南巡,乾隆得到浙江巡抚王亶望的极力逢迎,招待极为奢侈,以致达到前时“福山寿海”的程度。

    乾隆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打算再次升迁王亶望,以为奖赏。当他将此事说与王尔烈时,王尔烈这个平时不好多言多语参与朝政的人,此刻慢声慢语地说道:

    “有其鸿就有其微,有其华就有其脏,有其明就有其暗,此中可能蕴含着另外一种情形,此不可不虑啊。”

    没想,王尔烈的这话,竟然引出一起清理贪污的大案来。

    那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事。

    这年,王尔烈、和珅、阿桂、于敏中、刘墉随乾隆护驾,西巡甘肃和新疆。这是在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后,这是在乾隆的爱妃香妃死去后,他为了纪慰,这才带领文臣武将西巡。

    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乾隆一行来到甘肃地界。这时,只听来自甘肃前方军报的情况,每次都提到因雨多阻止进兵的情形。这事,使乾隆回想到过去甘肃连年奏报干旱,灾情严重,多有赈济诸事,遂起疑心。于是,立即停止游历,命令王尔烈、阿桂等仔细访查办理,看赈济有疏漏否。

    阿桂,系阿克敦子,字广廷,号云崖,乾隆时举乡试,初以荫入官,旋补兵部主事。历官经理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大学士管吏部刑部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加太子太保衔。他平生中,定伊犁,讨缅甸,平大小金川,皆有功,封诚勇公。谥号文成。

    此次西巡时,阿桂正在武英殿大学士管吏部刑部事任上。王尔烈正值陕西道监察御史卸任准备另行供职不久,对于甘陕一带情况颇为了解。正因如此,乾隆本次西巡,亦让他作随从。此时,乾隆发现甘肃疑点,便令阿桂、王尔烈以钦差大臣名义进行经理查办。

    阿桂、王尔烈办事干练精明,很快查出事实真相,发现重责都在王亶望身上,并干系到有关官员计102人之多。

    事情是这样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月,乾隆下发谕旨,批准陕甘总督勒尔谨在甘肃执行捐监集粮以度荒年的请求,并将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主持捐监一事。

    所谓捐监,就是用钱粮购买监生学衔,以之做进身之阶,以抬高自己身价。

    当时,甘肃是全国有名的贫穷省份之一,时有灾荒发生,户部每年都要拿出部分粮食赈灾。这部分粮食若由国库拨给,负担甚重。若通过捐监,每人交上几十石粮食,既使其人能得到所捐之监生学衔,又能筹集上数量可观的粮食。遇有灾情,进行赈济,于国于民都有好处。同时,甘肃过去也曾搞过捐监。因此,这一义举很快得到于敏中的批准。

    于敏中,江苏金坛(今金山县)人。字叔子,一字重棠,乾隆年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历经任日讲起居法官、文华殿大学士管户部事、翰林院掌院学士、文渊阁馆阁事、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加太子太保。他天资过人,才识勤练,博学广识,尤熟习掌故。曾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事。廷议多出其手。卒谥号文襄,著有《临清纪略》。

    对于甘肃捐监事宜,乾隆本人也赞同。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引出一起震惊全国的侵吞国家赈灾粮食的案件。

    王亶望领旨赴甘肃任后的第六个月,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王上奏疏曰:所收捐的甘肃安西州、肃州及口内各属,到九月底止,共捐监生19 017名,收各色粮食827 500石。

    乾隆是个精明天子。他凭借执政经验,认定有“四不可解”:一是甘肃既贫,如何在短时间内能有这样多人捐监;二是甘肃历年多灾,何以有如此多余粮供捐监用;三是仅半年就收粮80余万石,若沿及数年,当何处去放,为何不提及增仓;四是粮食毕竟出自民间,集粮如此之多是否有利?

    乾隆有此疑心后,即谕令勒尔谨回答。

    结果,勒尔谨按照王亶望所想好的圈点,多加诡辩,终于使乾隆未能即刻找出破绽,只好暂时放下。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他在甘肃任上不到三年,即收捐监粮食六百多万石。

    这次,经阿桂、王尔烈访查,真相大白。所谓甘肃收捐监粮食六百余万石事,纯属乌有,为纸上谈兵,实际上并未收粮食,而是折收银两。真相大白后,乾隆谕令接替王亶望而现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呈报监粮折银收纳实情。王廷赞奏称:本人到任后,原不许以粮折银,但无人捐报,只好按此办理,每名监生交银五十五两。这又是一次诈骗圣上的行径。经阿桂、王尔烈查处,很快查出王亶望、王廷赞等在甘肃将监粮折收银两、冒销赈粮实情。其作弊手法非常简单,即将捐监粮数折成银两,再以因灾赈济名义冒销,这样其银两便落于王亶望等官员手中了。

    此时,王亶望因父过世,正在家中丁忧守丧。乾隆按阿桂、王尔烈所查结果,谕令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的陈辉祖,查询王亶望,事情很快弄清,王亶望等亦供认不讳。

    于是,乾隆决定大开杀戒。同年七月三十日,将王亶望就地正法,令勒尔谨自尽,将王廷赞绞监候。到本年十月,陆续正法的甘肃官员有56名,发遣流放的甘肃官员46名。

    然而,此案并未完结。

    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陈辉祖,竟丧心病狂,在负责查抄王亶望家资时,采用以银换金、隐藏珠玉等手段,将所搜部分赃物窃为己有。

    乾隆闻知后,即行查清,即令陈辉祖自尽。在处理此案过程中,乾隆深感王尔烈的精明和忠正。然而,王尔烈却说道:

    “此非微臣力所为,而是圣上神明。”

    “如何有此说?”

    王尔烈说道:

    “前时,有贵妃的弟弟高恒,在两淮盐政任上,凭职权之便,贪污白银三万二千两,被圣上处斩。又十年后,高恒之子、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因在叶尔羌勒索回民、贪污银两,又被处死。这事,可以说是圣上大义灭亲。如无此,哪有今日的清明?”

    “那么说来,此事今后当坚持下去?”

    “政清则国固,法正则民顺,自当效之。”

    乾隆听了,大为感动,说道:

    “爱卿,不仅是太子之师,也是朕之师也。看来‘老主同场少主师’之说,确大为准当也。”

    果然,此事后,因贪污案件,乾隆曾先后处决山东巡抚国泰、江西巡抚郝硕、闽浙总督何提纳、福建巡抚浦霖、浙江巡抚福崧等。这样一来,全国震惊,贪弊事遂大减,呈一时清明。

    甘肃捐监贪污银两案刚刚结束,人们的心境似乎平静了些,于是便恢复了正常的巡游。

    途中,乾隆心境还是系在甘肃案子上,脸略呈不悦状。和珅一直在乾隆面前应酬,善解人意,便想讨乾隆喜欢,以求快活一下。

    可是,以什么为话题呢?偏巧,前面逢上一座高山,高山前面有株枯树,长的样子像个晃杆。于是,他对身边的王尔烈说道:

    “王大人,你看那树那山,直挺挺的,既高又大。离远看,还真与你的个头差不多。”

    王尔烈生得身材魁梧,个头高大,很有关东人的相貌。他听了和珅的话后,知道他这是有意要讽刺戏弄自己,但他没有出声,打算听一听他的话音。

    不料,和珅见了,以为王尔烈没有察觉,便转身对刘墉说道:

    “刘大人,你看王大人的个头像何?”

    刘墉很是知道和珅的用意,也想调解一下气氛,引乾隆一乐。于是,他借回答和珅话题为名,有意要戏耍王尔烈一下,随即说道:

    “对于王大人的奇伟身躯,鄙人是不敢多言,怕有碍贵体。但是,我对前面的山景倒有个见解,想用一首山形的诗说之,不知可否?”

    和珅说道:

    “当然可以。只是有一点,我怕王大人怪罪,还是征求一下他的看法为好。”

    王尔烈听了,知道他俩要联合起来进攻自己了。他很想要听听刘墉话的究竟,便说道:

    “有话说在当面,无妨无妨。”

    “好,那就别怪我了。”

    说罢,刘墉便面对眼前的景物和身边王尔烈的形象,将二者融为一起,顺口说出一首诗来,道:

    山

    晃杆

    骆驼鞍

    上床不攀

    只是要翻船

    啊哟呐喊呼唤

    两头不颤当腰颤

    王尔烈一听,知道刘墉这诗是七句,一句比一句多一字,最后一句为七字,写出来,便形成了一首类似宝塔的诗。在诗钟里,人们习惯地将这种诗称为“宝塔诗”。至于其内容,无疑是在讽喻自己的了。

    自然,他要回敬一下了。

    刘墉,生来有个缺欠,罗锅,腰弯,走道面磕头,回首能看天。那形象,既像犁辕,又像弯弓,还像豆芽。

    王尔烈看了,心中一阵好笑。心想,还说我像个大晃杆呢,看我给你的尊容和上一首诗来。于是,他说道:

    “刘兄的诗,写得甚高,佩服。不过,我也有一诗,不知可愿听否?”

    身边的纪晓岚听了,知道王尔烈要反驳了。如果那样,将有好戏看了。于是,他想将事情挑大,便来个趁热打铁,说道:

    “愿意,愿意,王仁弟何不快些说来。”

    刘墉明知这是纪晓岚在算计自己,也只好硬挺着了。

    这时,王尔烈用眼睛瞄了一下刘墉,说道:

    “刘仁兄,既然有邀,小弟也就不客气了,还请多加指教。”

    说罢,便吟哦道:

    弯

    犁辕

    弓张箭

    身下江湾

    泡泡好舒坦

    洗洗软软绵绵

    生出豆芽伊作餐

    刘墉听了,明知这是王尔烈在挖苦自己,揭自己的短,又影射着一些男女房事,可谓入木三分了。但是,他并没有发火,而是就势引诱道:

    “这诗,都是由纪晓岚身上来的了。王仁弟,何不替兄击他一下。”

    “多谢刘兄提醒,要不然我还忘了。旧时在京,曾给刘兄戏作一诗,今日回忆起来,觉得尚有些不够劲,为此我予以补之。虽然此时刘兄有示,我却无心去光顾纪兄了,还请不要骂我忘恩负义吧。”

    王尔烈说完这话,也不管刘墉如何,便按着他的驼背的这个缺陷,吟哦起来,道:

    哀哉兄刘墉,人唤驼背翁。遇客先施礼,无人亦鞠躬。

    有心寻地孔,无面对苍穹。仰卧头有影,俯眠脸无容。

    虾身窘且缩,龟脊耸还丰。面不给怀内,臀曾藏裆中。

    搂妻须凸肚,抱妾怠偎胸。弯矢差堪愁,断环略亦同。

    小桥称雅号,新月尚尊名。望水如垂钓,悬梁似挂弓。

    生前频点头,死后亦谦恭。

    大家听了王尔烈的这番挖苦和戏弄,都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

    纪晓岚在一旁看了看,没有笑,一脸正经,说道:

    “王仁弟,不知说完没有?”

    王尔烈想,我已经护庇着你,而是将刘墉闹了一通,你总不会生起其他的心肠来吧。

    于是,他若无其事,坦坦率率地说道:

    “说完了,难道你还有补充?”

    “补充倒是没有,却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未免你太恃强凌弱了,大有欺负老实人了吧。为此,我想来个平衡,也算为刘兄出气了。”

    “你是说仗势欺人?”

    “有那么一点。”

    “那么你打算怎样为他出气?”

    “简单。”

    “咋个简单?”

    “仍然照你的形容来。看你跟白的比,有些不白;看你跟黑的比,有些不黑。黑黑白白,白白黑黑,请你自己去理会吧。”

    说着,纪晓岚就要开口。不料,刘墉却说道:

    “你们的话,一个是恃强凌弱,一个是要跟白的相比。请问哪个白,哪个强?”

    大家一听,顿时都明白了。这是话中有话,指有所指。即指向了和珅,因为他常是仗势欺人,专横跋扈,且面皮生得颇为白净。

    和珅岂能不知!但是此刻也无法还击,只好强打着笑脸,说道:

    “好好,纪学士说得好,快些把那诗拿出来好了。”

    纪晓岚一听,说道:

    “大学士都发话了,看来我不说也对不起诸位了。”

    于是,他接着诵道:

    黑有几股黑,唯卿黑得全。

    汗流如墨汁,屁放似窑烟。

    熟藕为双臂,烧梨作两拳。

    夜眼漆凳上,秋水共长天。

    王尔烈一听,知道是纪晓岚在说他生得黑。他用眼一扫,见纪晓岚的头发已经拔顶,那秃额在日下闪闪有亮,于是有了矢射之的。但是,他觉得已用了正宝塔诗给刘墉,若再重之,未免乏味。他又一看,见纪晓岚身形是上宽下窄。于是,一首倒宝塔诗便形成了,道:

    一轮圆日照沙洲

    倭瓜葫芦油篓

    梳子不沾头

    虱虮难留

    滴溜溜

    净肉

    球

    听到这里,大家都哄堂笑起。

    乾隆也笑了。

    这是难得的一笑,众人都欢呼起来。

    偏巧,眼前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八角山。八角山,这是一座有名的风景山,由八座摆成八角形的山组成,故名八角山。八角山的八角八座山上,还各有一亭,若登临山的最高处下望,会发现八角山一层高于一层,其所组成的形状,犹如一座八角亭台。如此景观,真是巧夺天工。

    面对此景,和珅首先跑到乾隆面前恭奏道:

    “此山乃名山八角山也,圣上到此,不能不游。”

    乾隆听了,又放眼望望,说道:

    “既然如此,君臣同游,以为共乐。”

    八角山,属新疆伊犁地界,此时,早有地方官兵做好警戒,更有新疆督抚带路,游览八角山便开始了。

    待乾隆与群臣及新疆督抚、文人、雅士们走过了八角山的一山一角,爬过了八角山的一岭一坡,观览过了那里的碧水青山、参天秀木,听过了那里的莺声燕语,以及嗅过了那里的花草馨香,便登上了八角山的最高处。这个高处,乃是八角山的核心山脉,属于分水岭地界,站在那里四望,八角山的八个山头便拥聚在脚下,八角山的八座亭台便飞临于眼中,真乃玄山妙水,塞上仙境也。于是,乾隆便情不自禁地吟哦起来。所吟是一首即景诗,其诗云:

    山下青山绿水湾,高山流水响潺潺。

    深山鸟语千般叫,倒叫行人万思难。

    长途跋涉多艰险,晓行夜宿此山间。

    人人都说天山远,我到天山八角山。

    群臣听了这诗,都一致叫好,称赞不绝。

    和珅历来善解君意。他见这山的最高处,有一宽阔、高大、漂亮、华丽的亭子,以供人休息。亭子里,还备有几案、文房四宝,供游览者随时乘兴题写诗词联赋用。

    其实,这是新疆督抚专为乾隆早就准备好了的。他们知道乾隆是个风流天子,所到之处几乎都要题咏。

    这会儿,君臣正好到这个亭子里。

    和珅看了一下亭子,又望了乾隆一眼,说道:

    “圣上所做佳章,乃千古绝伦,何不将其录下来,以为常存,壮此山之美哉!”

    乾隆听了,微微笑道:

    “朕,现在有些劳顿,看哪位爱卿为朕代笔?”

    其实,他这样做,主要是试一试群臣的才干。

    听了这话,和珅便开始点将了。

    首先由素来机智过人的纪晓岚来写。

    写毕,乾隆看了看,未说可否。

    接着由书法震动京师的刘墉来写。

    写毕,乾隆看了看,未说可否。

    随后由书坛老名士于敏中来操笔。

    写毕,乾隆看了看,又是个未说可否。

    不用说,这回该轮到王尔烈了。

    乾隆看了王尔烈一眼,说道:

    “朕要一帧条幅,你可能解朕意?”

    众人听了,都有些糊涂,心想,我们所写也都是条幅,怎么就不认呢?难道他还有三头六臂,会节外生枝不成!

    于是,大家的眼睛都睁圆了。

    王尔烈并没有着慌,将纸铺好,调好烟墨,润好毫锋,这才一笔笔、一字字、一行行写将起来。

    待他写完,大家一看,都有些糊涂了。

    只见他是这样写的:

    第一行写“山”一字;

    第二行写“角下”二字;

    第三行写“山八青山”四字;

    第四行写“天到绿水”四字;

    第五行写“山远我湾高山”六字;

    第六行写“天说都响水流”六字;

    第七行写“山间人人潺潺深山”八字;

    第八行写“此宿夜行般千语鸟”八字;

    第九行写“多艰险晓叫倒叫行”八字;

    第十行写“涉跋途长难思万人”八字。

    众人一看,都不由得拧起眉头。只见这个条幅,顶端的“山”字居中,以下诸行以“山”字垂线为轴,形成左右对称的塔形,倒也好看,只是竖念不成诗,横读不成句,杂乱无章,乌压压一片。

    身边的刘墉、纪晓岚、于敏中,都为王尔烈捏把汗,怕和珅作梗,从中使坏。哪想,正这当儿,和珅道:

    “王尔烈王大人,你咋难为圣上?更有贬圣上诗作之嫌”。

    乾隆闻听,摆了摆手,说道:

    “珅儿,休要胡传圣旨。”

    说着,转过身来,对王尔烈说道:

    “王爱卿,能否给朕破解破解?”

    王尔烈笑了,说道:

    “回禀圣上:微臣不才,略解其意,还请身边学兄指正。”

    接着,王尔烈对和珅问道:

    “本日,万岁爷带领咱群臣游历的名山叫啥山?”

    “八角山。”

    “八角山上有几个角?”

    “八角。”

    “八个角上有几个亭台?”

    “八个亭台。”

    “既然如此,我再接着问:圣上带领咱走的是个怎样路线?”

    “由山下开始,步步登攀,又环山而转,遂八个角山都走到了。最后,才来到这个最高处,并做出了这个锦绣篇章。”

    “对。是这样。那么,遵照圣意,是要将这八个角山都写进诗里,并应该贯穿进我这个条幅里来的,这又是不是?”

    “是。”

    “既然这样,以图导引便可以读得了。”

    王尔烈说着,由“山”字向下画一垂线,将文字分为对称的两半,然后以箭头示意,让大家以此读去。

    大家看了,以图读来,不但成句成诗,还现出奇彩:只见八角山的八角皆出现在条幅文字八角上,且以“山”字示出,宛若一图:

    山↑    ↓角    下↑    ↓山八    青山↑    ↓天到    水绿

    ↑    ↓山远我    湾高山↑    ↓天说都    响水流

    ↑    ↓山间人人    潺潺深山↑    ↓此宿夜行    般千语鸟

    ↑    ↓多艰险晓    叫倒叫行↑    ↓涉跋途长    难思万人

    大家看了这幅诗图,都惊呆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