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克制自己的激情和欲望的人,通常都是遵纪守法的。他所受的教育越好,其人格越高尚。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欲望,就会成为感情的奴隶,失去理智。
因为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抵制本能的盲目和冲动,所以人类成为高等动物,拥有真正的自由。正是这种能力,区分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构成了高尚品质的重要基础。
在《圣经》中,有许多赞美的言辞,然而只有那些能够“支配自己的灵魂”的人才配得到。意志坚强的人,通过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觉有效地控制其言行举止,遏制邪恶的念头。人们决不允许将这些赞誉给予行为放荡、随便的人。人们需时刻注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经常检查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高雅的人。
一个人习惯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品格的高尚与否。由于意志力的差异,有的人成为暴君,有的人则成为严明的君主;有的人变成受压迫的奴隶,有的人成为快乐的臣民。因此我们说,平时的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或走向成功,或走向不归路。
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那些富有远大理想的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伟大目标,就是严格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深思熟虑一番,三思而后行,不会冲动、鲁莽行事。这可以说是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家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好场所,其次是学校,最后是社会。由于每个人的道德基础和年龄不同,每个阶段受到的教育肯定也不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任何道德训练,那么,相对于其他人而言,他就难以获得幸福,甚至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他自己更是最无辜的受害者。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教育知识,开展的教育活动才可能是充实、完备的。这种道德训练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不管你有没有感觉到。道德就同法律一样,其神圣使命在于维护社会安定的秩序。高尚品格的基础是道德教育奠定的,但只有当它上升到习惯的时候,道德训练才会在生活中定型。
在西摩·本尼克夫人的回忆录中,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女士和她的丈夫一起参观了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精神病医院后,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的时候,他们很少受到否定和约束,任何意愿都得到了满足。
一般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和品质都会受到早期教育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而且经常在一起的伙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内在因素。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对癖好和品格作出评价时说:它们对幸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也像拉丁语和希腊语一样,是可以学会的。一个人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决定了他的道德品质。
因为生活的不幸,约翰逊博士总透出某种忧郁的气质。为此他感到很苦恼,但他还是坚持说:“一个人的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的意志力的。”我们既可以养成容忍、耐心的习惯,也可以养成爱发牢骚和唠叨的习惯。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习惯的影响力,但有的人夸夸其谈,有的人视而不见。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束缚在琐碎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其实,要想健康快乐地成长,就必须敞开胸怀,乐观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件事情。这是很难得的好习惯。约翰逊博士认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幻想和希望,这比1000英镑的财富更加珍贵,更值得珍惜。
小心谨慎的人总能够严格地控制自己,对邪恶保持警惕。在罪恶的年代里,他也可以忍受一切,照样积德行善,并勇敢地面对死亡。杰勒米·边沁说过:“只要人的思想能受控于意志,就一定能走向灿烂和辉煌。在那些不必要的等待上,人们往往将很多宝贵的时间浪费了,如开会的时候,还有在外散步、夜晚睡觉之前或在家休息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一直很活跃,没有片刻的休息。而在他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可能是有用的,但也可能是没用的,甚至还会危及他人的幸福。”
作为一名商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服从严格的管理制度。做生意其实跟生活一样,要有良好的道德做后盾,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二者的成功无不依赖于情绪的控制和严格的自律。这样,你既保护了自己的自尊,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强硬的性情并不意味着坏的结果,但性情越强硬,就越需要自律和自我控制,这是显然的。约翰逊博士就说过,人们的经验都是建立在不断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逐步趋向成熟和先进,但这些也少不了性格的引导。与其说是错误导致人们的堕落,还不如说是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使他们走向毁灭。明智的人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以后再发生同样的错误;而不懂得总结以往的失败和过错的人,他们不仅不可能达到成熟,相反,还可能会越来越狭隘,越来越痛苦,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年轻人由于阅历尚浅,往往比较冲动和任性,但如果能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对事情的那份热情和好奇,就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工作上。斯蒂芬·杰拉德——法国一位很有成就的人——曾说,假如他的某位职员脾气很大,他并不介意,而且会让职员一人在单独的办公室里工作。因为杰拉德认为,虽然这种人很容易跟别人发生争执,但他们有着很强的能力,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性情强硬的人往往比较冲动,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酿成大错。如果能让强硬处于人们的支配下,就像将蒸汽限制在蒸汽机内一样,通过滑阀和控制杆就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它就能成为一种最有效的资源。我们知道的那些伟大的人物,大多数都具有坚强的个性,并在工作中不断表现出这种韧性和决心。
厄尔·斯特拉·福德名声显赫,但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对人发脾气。为此他也很懊恼,一直都在努力与这坏毛病作斗争。听他的一位朋友说,年长的斯克利特里·库克曾经给他提出了建议。厄尔说:“感谢你给我上了这么生动的一课,我知道,自己太暴躁了,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但请你相信,我时刻都在反省自己的行为,这坏脾气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改变的。而且我觉得人们一定会理解我,因为他们知道我之所以会这样暴躁,都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和正义,而不是没有理由地乱发脾气。假如只是冲动的结果,那就不值得别人同情,甚至应该受到谴责和处罚。”库克总是非常诚恳地提意见,希望厄尔能早日摆脱这不良习惯的控制。
克伦威尔在年幼时很任性,脾气也很暴躁。他充满了活力,却又极其调皮,喜欢恶作剧。在人们眼里,他是个爱惹是生非的人,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会误入歧途。但就在这时,加尔文派的教条和严格的形式约束了他,给他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所以,他才能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这不但挽救了自己,还给社会带来了福音。克伦威尔影响了英格兰20年的时间。
威灵顿公爵的脾气也很暴躁。值得庆幸的是,他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气。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他就像任何一位首领一样处变不惊。即使是在滑铁卢抑或其他关键的地方,他仍然是心静如水、泰然自若地发号施令,他的语调甚至比平时更温和。
诗人华兹华斯,他总是随心所欲,即便做错了什么,他也不会因此而后悔或抱歉。在童年的时候,他就是个喜怒无常、骄纵任性的人。但不断丰富的社会阅历,使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个性。而且,他早期的那种倔犟,在遇到敌人时,就转化为强大的攻击力和反驳力,使他能够坦然面对强敌。自尊、自主和自觉慢慢就成了华兹华斯突出的品质,贯穿了他的一生。
教士亨利·马丁是另外一个例子。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就能够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激情。起先,他也同其他人一样任性、暴躁,但他一直都努力与此作斗争,最终克服了刚愎自用、固执己见的错误行为,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还养成了他一心向往和渴望的品格——忍耐。
有的人尽管所处的地位很卑微,但仍能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使得自己的灵魂变得伟大和崇高。廷德尔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法拉第的生动肖像画。他将法拉第的性格描述为倔犟、古怪,同时又不失温柔和体贴。法拉第在科学事业上总是非常认真、耐心。延德尔教授说:“在他平静和温和的表情下,蕴藏着如火山般的热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爆发。但是,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行为,将激情转化为一束火把,熊熊燃烧,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和动力。”
法拉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化学分析这个行业,并一直都在坚持着,很快就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工作时,他抵制诱惑,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注意力都集中在科学研究上。廷德尔教授评价他说:“他是一个装订工的学徒,一个铁匠的儿子。在15万英镑的巨额财富和科学事业中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直到他临死之前,他还是一贫如洗。但他成为全英国人的骄傲,他的名字在英国科学名人录中占据首位的时间长达40年。”
法国人中也不乏相关的事例,历史学家安格迪尔就是那些勇于反对拿破仑政权的人中的一员。安格迪尔自我控制能力极强,虽然他身无分文,每天都只能靠牛奶和面包维持生存,但他想尽办法,将开支降到最低点。他的一个朋友曾经对他说过:“为了迎合马仑戈和奥斯忒里斯这两个征服者,我每天都要一两个苏以备不时之需。但你呢?也要学会向皇帝献殷勤啊,否则你要是病了,该怎么办?你就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金生活了。”“那我宁可挨饿,甚至是死!”这位正直的历史学家认真地回答说。当然,实际情况是,他并没有贫困到那个程度。在他94岁临终的时候,他对身边的人说:“来,过来看看我吧,虽然就要离开你们了,但我依然充满了活力和精神。”
而詹姆斯·奥特洛姆先生则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他具有的那种超出常人的自控能力。就像伟大的亚瑟王一样,因优越的生活条件带来的某种情绪,他特别能加以控制。在他的一生中,高尚的品格表现得十分鲜明,让人钦佩不已。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建议和决策,即使自己并不是很欣赏,他仍会尽力地将之付诸实践。所以,虽然他并不赞同侵略欣得地区,但他率领的军队却自始至终都被纳皮尔称为最好的部队。当战争宣告结束,征服者们将胜利品排列在他的脚下的时候,他说:“虽然我参加了这次战争,但我从未真正地认同过这个决策,所以我也不准备分享任何战利品。”
在带兵支援正在攻打拉克瑙的哈夫洛克时,詹姆斯·奥特洛姆的优秀品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指挥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把光荣的任务——结束战争,交给他的一位下属去完成。期间,他主动无偿地为哈夫洛克提供帮助。克莱德勋爵赞美他说:“就是因为他的无私和高尚,奥特洛姆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重。他能将荣誉和名声拱手让给他人,这种大度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品格修炼
人们需时刻注意保持自己心灵的纯洁,经常检查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才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高雅的人。
§§§第二节 经常开展自我批评
如果一个人在小事或者大事上能自我控制,他才可能拥有宁静、光荣的生活。人类必备的品质是宽容和自律。脾气不可能会超越理智,情绪不可能会超越品格。我们对人不可太过尖酸刻薄,也不能一味以挖苦人为乐。一定要尽量避免不良的情绪,如果思想上松懈了,这些坏的习惯就会乘虚而入,非常顽固地盘踞在我们的心灵。
伟大的人物在讲话的时候始终小心谨慎,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明智的人懂得如何自律,知道该三思而后行。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反之,那些感性的人,就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失去很多朋友。所罗门说过:“聪明的人,用嘴代表他的心灵,愚昧的人则将心灵挂在嘴边。”
就像人们经常说的那样:“犀利的言语有如匕首。”有时无意中说的话可能会伤人很深。你要想获得幸福的生活,就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法国也有一句谚语说:“语言伤人的程度要比刺刀强得多。”刻薄的话语,很可能会让对方无地自容,因此一定要用极强的意志抑制它们的出现。布雷夫人在《家》这本书中写道:“上帝不允许我们说那些伤人的话,因为这会比刀剑更伤人心,它的锋利也许会让人一辈子都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
生活中有很多充满智慧的人,却缺乏责任感和耐心。他们很容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他们虽然拥有敏捷的思维能力,但说话却很刻薄,而且容易陶醉于鲜花和掌声,并因此而骄傲、自豪,这很可能给他们自身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很有希望踏入政界的人,他们同样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嘴巴。记得边沁曾经说过:“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很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国家的命运。”所以说,我们要好好克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尽量不要写尖锐的批判文章。在西班牙也有句格言:“一支鹅毛笔的锋利胜过狮子的爪子。”
在提起奥利弗·克伦威尔时,卡莱尔说:“非常遗憾,他总不能守口如瓶,所以他也做不了任何重大的事情。”而威廉最强大的政敌是这样评价他的:他措辞十分谨慎,从来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也不会自高自大,就跟华盛顿一样。即使是在辩论会上,他也不会为了自己一时的快感而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确实,人如果能始终保持冷静和沉默,就会得到大家的信赖和支持。
许多人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却经常为自己的不慎之言而懊悔不已,但对于自己的沉默,他们很少感到后悔。乔治·赫伯特说过:“要么保持沉默,要么把握好分寸。”毕达哥拉斯说:“如果不保持沉默,就一定要说得恰如其分。”
圣·弗朗西斯·德·沙列斯被利·亨特称为“绅士”。利·亨特说:“沉默总比口无遮拦强,否则,就像一道出色的菜肴中掺杂了变质的调料,整个品味都变坏了。”在恰当的时机,一字很可能价值千金。威尔士有句格言:“富裕的人口中含有黄金般贵重的舌头。”法国人拉科德尔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注意有所保留。他说:“演讲结束了,沉默是金。”
16世纪,西班牙有位杰出的诗人德·莱昂,他的自律能力极强。宗教法庭把他监禁在恐怖的地牢里长达数年,这期间,他依然坚持把《圣经》的部分翻译为本国的文字。出狱以后,他就在某大学担任教授一职。成千上万的观众来参加他的第一次演讲,因为他们都急于知道莱昂在被监禁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清醒理智的德·莱昂对宗教法庭也保持着冷静,没有过激的言语。他在演讲时并没有感情用事,他完全就是在继续5年前未完成的工作,以人们熟知的开场白直奔这次演讲的主题。
佩斯说过:“这个世界上好人比较多,坏人只是一时得意,这点我很清楚。只有立场坚定的人,才值得我们去倾慕、敬佩。说句心里话,我也常为自己说的一些大话而懊悔不已。所以,我非常清楚沉默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合理的愤怒和激情是需要爆发出来的,但是那必须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具有正义感的人,会因为自私卑鄙、荒诞残忍的行为而愤怒不已。
正直理智的人深谙世事,当心潮澎湃的时候,他的演讲自然会充满激情。伊丽莎白·卡卢夫人写道:“崇高的品格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既不能撒谎、干坏事,也不能贪图便宜、赊欠债务,更不允许伤害别人的心灵,或者是束缚自己的灵魂。”
凡是杰出的人物,无不具备宽容、忍耐的个性。朱丽娅·韦奇伍德夫人说过:“理性的宽容,在人的精神品质中是最为宝贵的。”弗朗西斯·霍纳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有些朋友虽然很冒失、鲁莽,但也不乏好的一面,例如正直、热情。有的人总跟人意见不一,他们心胸狭隘,在政治上,也很可能会对外人泄密。”
增加智慧和社会经验能够纠正狭隘偏执的性格。想使人们摆脱无谓的争吵,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修养,让他们心平气和、公正合理地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反之,就很容易陷入无聊的纠缠中。一个愚昧无知、心胸狭隘的人,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智慧和宽容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大度地对他人的过错给予谅解的人,才是明智而又富于宽容的人。
要靠自己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抑郁忧愁的人,陪伴他一生的是烦闷和担忧;个性开朗的人,他的人生肯定会充满欢声笑语。其实,任何人的性格都是他周围现实的反映。如果我们自己习惯于唠叨,就会发现周围的人也常发牢骚。如果我们对人很刻薄,同样,周围的人也会这样对待我们。有个人在出席一场晚会后,于回家的路上向一个巡警报告说,有个可疑的人一直在跟踪他。实际情况却是他自己疑心太重。这足以证明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心态的反映。
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够跟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前提条件。毕竟每个人都有特殊的处世原则和方式,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宽大为怀。有时,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某些怪癖。在南美的一个小村落中,大脖子病和甲状腺肿大普遍流行,甚至没有人认为这是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况。当有一天,一个英国人经过时,村民们都非常奇怪地说:“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么细小?”语调充满了嘲弄的意味。
很多人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所以很容易导致坏脾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普遍的,体现了人们缺乏宽厚仁慈的高贵品格。其实,就算别人对我们不怀好意,也没有必要让自己付出烦恼的代价。乔治·赫伯特就说过:“祸从口出,我们常常因说话不慎而自食恶果。”
诗人伯恩斯深深懂得自控和自律的重要性,他的观点总能让人心悦诚服。然而,他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并不能很好地自控,他经常无意中说些尖酸苛刻的话来挖苦、讽刺别人。一位传记作家评论他说:“可怜的伯恩斯,不懂克制自己的欲望,放纵让他走向堕落,也玷污了他的名誉。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句玩笑,就会树立10个敌人。”他为了满足自己在酒吧的需要,甚至去谱写一些庸俗下流的曲子,而不考虑这是否会毒害青少年的思想。虽然伯恩斯也创作了不少优美精巧的诗篇,但是他那些不道德的作品所带来的弊害把这些优秀作品的益处都抵消了。
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自控和自律,但表现在真实生活中的自制最分明、最真切。容易被自私的欲望控制和支配的人,往往是那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人。他们没有独立的个性,往往容易受人奴役、摆布。他们麻木地生活着,随波逐流而不计后果。他们成为欲望的俘虏,把物质享受作为最高的追求,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光明磊落的人不会有意去掩盖事实,他们会追求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更不会打肿脸充胖子。他们会合理地量入为出,不需要靠别人的接济生活。在他们眼里,拖欠债务就如扒窃一样堕落。
依赖他人生活是不现实的,是一种谎言式的虚伪生活。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认,这是最经得起严格考验的。乔治·哈伯的那句箴言“负债者就是撒谎者”,已经为很多事实所论证。在提交给苏雷法庭的年度表中,霍斯奥格拉南监狱的牧师沙夫茨伯这样表述他的结论:“根据对众多罪犯性格的认真分析、研究,我发现了习惯性撒谎和虚伪的原因,并不是贫穷、愚蠢无知、醉酒、喧哗或财富诱惑,而是他们想不劳而获的欲望。”
人们的贪得无厌是一切不道德行为的源泉。米拉波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无足轻重的品德是伟大的敌人。”这不能不叫人信服,培养真正崇高品格的基础,是严格地遵守一切道德。
不产生奢望的人,就不会整日幻想着财产。法拉第就是这样。他放弃了继承巨额财富的权利,只为了追求科学事业。或许他也爱钱,想过奢侈的生活,但他绝不会为此借债。当有人问负债累累的马金拿什么付酒钱时,他说不知道。在账单上“又添加了一笔”,这就是他知道的唯一的一件事。
意志薄弱的人不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但又无力为自己的享乐买单,只能采取“记账”的方式。在商业中,放债人为了巨额利润,鼓励这种消费行为。有一次,被当地报纸称为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去拜访新邻居,这位邻居很坦率地说:“我们没有特别的地方,跟所有正直的人一样,也要欠债还钱。”
黑兹利特虽然铺张浪费,但为人老实、正直。他这样评价那些挥霍无度和向人借钱者:前者看到什么就买什么,钱总是不够花;后者是用完了自己的还伸手向别人借钱,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谢里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挥金如土,四处借债,几乎借遍了信赖他的每一个人。就是因为这样,他在议员竞选中名落孙山。帕默斯顿勋爵说:“他演讲台的四周,围满了追债的人们。”谢里登在这难堪的时刻,却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甚至还取笑那些无辜的债权人。帕默斯顿勋爵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即使谢里登谈吐再如何得体,人们也很难不怀疑他的德行。
在那个年代里,有关钱财的道德问题很少有人论及。那些侵吞公款的人,人们不会给予强烈的谴责,有些政党首脑甚至还庇护他们的追随者,任他们肆意挪用公款。只要不侵犯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一切他们都会纵容。他们还认为自己是达官显贵,“不惜牺牲当地的利益,极其宽厚地纵容卑鄙小人为所欲为”。
康沃利斯出任爱尔兰总督时,让上校纳皮尔担任账目审记师。康沃利斯说:“我的身边需要善良、诚实、正直的人,这是我从小人的身上学到的经验教训。”边沁勋爵是大家公认的绝对不会侵占集体资产的第一个典范。任职期间,他从来没拿过公家一点儿财产。他的大儿子跟他一样正大光明、公正廉洁,也是个君子。皮特即使面对数百万的钱财,也不会动心,直到他去世时还一贫如洗。他的真诚和正直,就连那些爱造谣诽谤的人也不会提出质疑。
从前,政府官员的薪俸都很高。奥德雷是16世纪非常著名的卖官者,当别人问他法官的价格时,他回答说:“有太多人渴望能立即升入天堂,更多的人对下地狱也不再恐惧。谁都清楚哪一个人不会害怕魔鬼。”
瓦特·司各特堪称所有诚实、正直的人中的楷模。据他的传记作家记载,他想方设法还清自己所有的债务以及与公司有关的债务。如果没钱,他的书稿就不能印好出版,他也会因此倾家荡产。而他即便是在这样困难的时候,也不需要别人的怜悯。瓦特拒绝了朋友的帮助,他骄傲地告诉朋友:“不要怜悯我,我可以通过右手的努力工作来应付这一切。”在给朋友的信中,他说:“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唯独不能没有清白。”虽然因为过度的劳累,他损坏了自己的身体,但这仍不能阻止他“像只猛虎般地写作”。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直到他不能动笔时才停止写作。他终于还清债务,虽然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却保全了自尊和名誉。
霍尔上尉说:“我认为,人们毫无必要因为财产受损而烦躁不已,毕竟它只是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挫折。损失财产远远没有失去朋友的痛苦严重。要想弥补,关键要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假如是拥有高尚品格的人遭受不幸,我希望问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司各特在债务缠身的窘境下写出了《科戈特编年史》《拿破仑》《杂文集》《祖父的故事》以及另外一些季刊文章。他说:“我欠债时,辗转反侧,卧不安枕,现在终于如释重负了。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信用,又让债权人松了口气,这使我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从前的生活漫长而又黑暗、坎坷,但正是它保全了我清白的声誉。其实我很可能会在半途中痛苦地死去。但我也知道,为了让自己心安理得,我必须偿清债务,得到人家的信赖,然后光荣地死去。”
在此之后,司各特创作了更多的文章和回忆录。例如《珀恩的漂亮女仆》《吉乐斯坦的安娜》等,直到后来他突然瘫痪了才暂停一段时间。恢复过来后,他又接着写了《恶魔和巫术之研究》以及《拉德勒百科全书》。没有人能说服他放弃创作,医生的提醒也是徒劳。司各特曾对艾伯·克伦比医生说:“让我不要工作,这是不可能的,犹如将水壶放到火炉上而不想让水沸腾。如果终日无所事事,我肯定会发疯的。”
因为他努力的工作,司各特欠的债务已所剩无几,再过不久便可以全部还清,获得自由。在写《罗伯特伯爵在巴黎》时,他再次瘫痪,这次更加严重,写作已很难再继续下去。什么叫“力不从心”,他是真正彻底体会到了,但他仍以极大的毅力坚持下去。他在日记中说:“我感到十分痛苦,甚至希望可以躺下来,从此长眠不醒。不过这只是肉体上的痛苦,只要有口气,我就会坚持到底。”
当他再次苏醒后,他那灵巧的双手变得不听使唤了,然而,他依然坚持写完了《危险的城堡》。后来,他到意大利去疗养。当他在那不勒斯旅行时,也不听人劝阻,每天上午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去创作一篇新小说。非常不幸的是,最终他也没能完成这部小说。回到阿波福德不久,司各特就撒手离去了。在返回的途中,他曾经说过:“无论去了什么名胜古迹,只有我的家才能带给我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头脑清醒时,提起自己的成就,“这个时代最多产的作家或许就是我吧,因为我为自己坚决的意志和生命的勇气而感到欣慰、愉快和自豪”。他在临终前,告诫侄儿说:“洛克哈特,我的好孩子,我只剩下一分钟和你说话了。你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好人,虔诚、善良。这样,当你到达人生终点时,回顾以往,就会发现是道德和虔诚带给你惬意和舒畅。”
实际上,后来洛克哈特具有了可与叔叔相媲美的道德和虔诚。他用几年时间写成了《司各特传》,获得了很大成功。然而他却用所得的钱去偿还与他自身毫无瓜葛的债务,没给自己留下一分钱。讲信用是他的信念。他写这部传记,只不过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司各特先生罢了。
品格修炼
要先尊重别人,才能够跟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前提条件。在交往过程中,要宽大为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