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剿杀“沙漠之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临危受命,挺进沙漠

    这一天的清晨,蒙哥马利在修面时接到了陆军部的电话,要求他立刻前往埃及指挥在沙漠里的第8集团军。此时的第8集团军正在与隆美尔统率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战斗,隆美尔是希特勒的爱将,也是纳粹最得意的侵略工具,对军事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鼎鼎大名的绰号——“沙漠之狐”。而蒙哥马利并没有任何在沙漠作战的经验,但他却信心满满,认为一定能够胜任这项任务。更令他高兴的是,这次作战是由亚历山大担任他的总司令,必定能够完美合作。

    唯一让他烦恼的是儿子的生活,戴维已经到了入学年龄,这时正在和朋友们一起度暑假。蒙哥马利立即写信给雷诺兹少校,他是戴维就读过的预备学校的校长。信中蒙哥马利请求雷诺兹少校及其妻子代替自己照顾戴维,在蒙哥马利打完仗回来前能够将戴维收留在家中。没等对方回信,蒙哥马利就出发前往非洲了,他心中并无顾虑,笃定雷诺兹少校会像对待自己儿子那样去对待戴维。蒙哥马利一向看人极准,这次当然也没有失策。

    8月10日,蒙哥马利乘飞机离开英国,次日黎明到达直布罗陀,当晚赶赴开罗。到了12日,他一早就前往大金字塔附近的米纳·豪斯大饭店,在奥金莱克包下的房间里洗澡和吃早餐,之后驱车前往位于开罗的中东指挥部与奥金莱克会面。奥金莱克将蒙哥马利带入自己的地图室,向他解释自己的作战计划,大意是尽全力保存第8集团军,如果隆美尔发动全力攻击,第8集团军将退到尼罗河三角洲,如果开罗和三角洲不保,则继续向南退到尼罗河,另一种计划则是退到巴勒斯坦。听到这样的计划蒙哥马利十分惊讶,然而在提出一两个问题之后他知道奥金莱克对任何修改自己作战方针的建议都会不满,所以蒙哥马利保持沉默,不过在表面的绅士风度下,一定潜藏着他那一肚子的想法儿。

    接着,蒙哥马利去会见了亚历山大,他们曾是坎伯利参谋学院的师生,并且有过在敦刻尔克的患难之交,两人彼此之间都非常欣赏对方。亚历山大的个性非常随和,蒙哥马利因此非常高兴能与这个老朋友共事。蒙哥马利向亚历山大提出了为第8集团军建立后备军的计划,这样就可以同隆美尔的军队一样具备较为完善的装甲武器。亚历山大同意了这个请求,并且赋予蒙哥马利撤职不称职军官以及必要时对部队进行改组的权力,这对于蒙哥马利来说的确是莫大的信任和支持。

    蒙哥马利的下一站是找到第8集团军的副参谋长哈定少将,哈定是他在坎伯利参谋学院任职时的学生,蒙哥马利请这位昔日门徒将驻扎在埃及的零散装甲力量组建成一支坦克军。哈定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而且在当天晚上就拿出了一份初步计划。

    随后,蒙哥马利为自己挑选了一个随从副官,也就是曾经跟随过戈特的约翰·波斯顿,而另一个得力干将则是德·甘冈,德·甘冈拥有一流的头脑,能够高速且有效率地工作,能够很好地帮助自己开展工作。尽管两人性格并不相似:德·甘冈比蒙哥马利年轻14岁,平时喜爱饮酒、赌博,然而蒙哥马利认为性格上的差异不是坏事,他决定赋予德·甘冈更大的权力,任命他为参谋长。当时英国陆军中并没有集团军参谋长这样的职位,可谓开创先河之举。

    在德·甘冈的陪同下,蒙哥马利到达了第8集团军的司令部,在荒凉辽阔的沙漠上,只有几辆卡车。为了显示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参谋部成员都露天进餐,四处都是尘土和苍蝇。不仅如此,让蒙哥马利更为担忧的是整个战线上所弥漫着的消极气氛。蒙哥马利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但是距离他正式接管第8军的日子还有两天,奥金莱克只是让蒙哥马利提前进入沙漠熟悉情况而已,在8月15日之前都由拉姆斯登代理第8军,甚至如果有任何突发情况,奥金莱克能够立即接过指挥权从而进行指挥。这无疑并不是什么妥当的做法,一贯与奥金莱克唱对头戏的蒙哥马利自然恕难从命,于是他立即解除了拉姆斯登的代理司令的职务,打发他回第30军继续当军长,接着蒙哥马利向总司令部发了一份电报,声明自己提前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这显然又是一次越级报告的行为,蒙哥马利似乎总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奥金莱克的蔑视,不过他并未得到总司令部的回应,当然这很有可能是亚历山大所表示的默许,于是蒙哥马利撤销了此前所有关于撤退的指示。

    蒙哥马利决心战胜隆美尔,但在打响第一场战斗之前,还需要一些准备工作。首先,他要确立自己的形象,并且让全体官兵对高层领导充满信任。由于担心总司令部对于他提前接管第8军予以反对,蒙哥马利打算暂时撤离师司令部,但是在此之前,他要对全体参谋人员进行一次讲话,要求德·甘冈通知全部参谋人员于当晚6点在司令部集合,而在此之前,蒙哥马利奔赴位于南翼的第13军司令部,与代理军长弗赖伯格将军进行长谈,随后又找到澳大利亚第9师师长莫斯黑德进行沟通,这两个人给他留下的印象都非常好。等到蒙哥马利回到司令部时,时间已经非常晚了,面对所有参谋人员,蒙哥马利作以演讲,鼓舞士气。他宣布第8集团军务必守住在阿拉曼和鲁瓦伊萨特山脊的阵地,这是保卫埃及和开罗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能后退。而且蒙哥马利有着必胜的信心,他认为打败隆美尔指日可待。这种乐观的精神感染了第8集团军的军官们,蒙哥马利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这些军官不再感觉到迷茫徘徊了。

    在演讲的次日早晨,一个军官将蒙哥马利唤醒,为的是交给他一份报告。蒙哥马利自然因为睡眠被打扰而怒气冲冲,那个军官再三道歉,并非常不安,于是蒙哥马利请他一起共进早茶,并愉快地聊天,然后才让他心情愉快地离开。

    接下来,蒙哥马利开始着手处理被他称为“朽木”的无用军官,清除了一批军官,接着以晋升的方式或者从英国调任来一批军官。而所有这些人员调动都并不是盲目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将原参谋长多尔曼·史密斯,第7装甲师师长以及炮兵指挥官等一一撤职,让奥利弗·利斯接管第30军,霍洛克斯前往第13军,接任炮兵指挥官的则是柯克曼。甚至在整个二战期间,蒙哥马利所拥有的参谋机构让所有其他集团军都难以望其项背。值得一提的是,拉姆斯登不仅连代理司令的椅子还没坐热,而且连军长的职务也被撤销,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降职,实际上,在1938-1939年间,拉姆斯登曾在蒙哥马利的手下担任营长,其能力水平自然逃不过这位新任司令的火眼金睛,所以德·甘冈曾称拉姆斯登为“该死的废物”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亚历山大担心人事调动过于频繁会引起非议,所以建议让拉姆斯登担任新装甲军军长,蒙哥马利接受了他的提议,放弃了自己原定的人选迈尔斯·登普西,但却给此后的作战埋下了后患。

    此外,蒙哥马利还将集团军的司令部搬到了海边,那里不但离沙漠空军司令部比较近,而且环境更好一些。他将帐篷分发给军官们,蒙哥马利认为舒适的办公环境才能换来高效的工作。蒙哥马利还有另一项革新,那就是建立了一个“作战司令部”,从此那些繁杂的琐碎事务都成了德·甘冈的职责,蒙哥马利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整个战局,以作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8月19日,丘吉尔在莫斯科返回英国的途中视察第8集团军,整个部队的全新面貌让他欣喜不已,而且丘吉尔对蒙哥马利汇报的作战计划非常满意。当天晚上丘吉尔还在地中海里洗了个澡,他对不远处的一些士兵产生了兴趣,询问蒙哥马利为何他的士兵们穿着白色的泳裤,蒙哥马利解释道:那些士兵从来不穿泳衣,因为天气热所以在白天也只穿一条短裤,所以身体被晒得黝黑,而没晒到的位置则看上去像是穿了白色的泳裤。

    2.阿拉姆哈勒法战役

    蒙哥马利深知让队伍士气更加昂扬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打一场胜仗,于是他打算将在埃及的所有零星军队集合起来,组成一支新的军队,第10军。

    而对于隆美尔的现状而言,有计划的撤退似乎迫在眉睫:弹药和口粮供给都十分缺乏,85%的运输工具是缺少备件的缴获车辆。然而蒙哥马利却认定隆美尔一定会选择进攻,并为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设计了一个陷阱:在新西兰第2师箱型阵地与阿拉姆哈勒法山的缺口内安排第22装甲旅,该旅坦克都在隐蔽阵地上掘壕固守,第23装甲旅作为预备队配置在第22装甲旅后方;从尼罗河三角洲调来第44师的两个旅配置在阿拉姆哈勒法山脊上,第7装甲师位于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南面的位置,第8装甲旅则配置在山脊南面靠后的阵地。这样的部署做到了攻守结合,第7装甲师向西保持着宽大的正面,以供撤退。而当敌人袭击转向左边,逼近阿拉姆哈勒法山地时,就可以从东面和南面组织进攻。如果隆美尔从正东方向进攻,将被第8装甲旅堵住,第22装甲旅和两个师的炮兵从左侧猛击。如果突破地雷场向左侧进攻,则面对隐蔽阵地上的第22装甲旅,右边则有第8装甲旅施以夹击。当隆美尔一旦陷入被围困的局势,英国空军则会从上方进行地毯式攻击。

    蒙哥马利判断隆美尔不会绕开阿拉姆哈勒法的英军防线直接进军开罗,如果那样做的话,隆美尔的部队将受到400辆坦克的袭击。而实际上,隆美尔的情况也的确如强弩之末,尽管他的物资储备极为不足,各师缺员高达16000人,运输工具大部分都是运转不灵的战利品,更别提武器装备和口粮了。但是德军总体战略根本不容许他撤退,虽然此时撤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策略。与蒙哥马利的昂扬斗志相比,隆美尔不但疲惫不堪,而且身体也每况愈下,他的医疗顾问曾经向德、意最高统帅部报告过隆美尔的健康情况,他患有胃溃疡和鼻病,而且血液循环也并不良好,因此并不适合继续担任指挥任务。隆美尔自己也提出让古德里安接替他的职务,但得到的都是否定答复。

    这样,蒙哥马利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判断隆美尔会在8月25日发动进攻,可是隆美尔却一连几日没有动静,直到27日,蒙哥马利接到情报,判断德军确切的攻击时间在两日后。到了31日,蒙哥马利按照平时作息时间就寝,当隆美尔在夜半时分发动袭击时,他安然地沉浸在睡梦中。德·甘冈还是叫醒了蒙哥马利,并告知他最新的战况,而蒙哥马利只回答了一句:“好极了,不能再好了。”就继续回归梦乡。

    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整体走向完全在蒙哥马利的掌握之中,甚至在战斗打响的前几个小时就已经落下定局,那就是隆美尔必将失败。英国空军在30日的黄昏时分就已经出动,“威灵顿”式轰炸机对隆美尔用于停放装甲车的场地进行破坏。而当非洲军团竭力从雷区中开辟出通道时,却发现雷区要比他们想象中的更为宽阔并且复杂。在这个过程中,第21装甲师的冯·俾斯麦将军触雷而亡,非洲军团指挥官涅林则因伤无法指挥,从而使得拜尔莱因接替了涅林的指挥任务,同隆美尔共同决定继续进攻,试图趁着夜色向东推进。然而蒙哥马利早已作出了应对准备,英军第8集团军与空军完全处于待命状态,只待围剿德军坦克纵队。由于隆美尔担心坦克在松散的洼地行进过于浪费宝贵的汽油,于是改变方向,指挥装甲部队向北包抄,也就是向隐蔽着的英军第22装甲旅直冲而来。这次突击的确给英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亡,并且其防御阵地也因受到攻击而出现缺口,然而德军的受损程度更为严重,迫于英军的猛烈炮击,最终还是停止了进攻。

    由于燃料极度短缺,隆美尔不得不停止出动坦克,之后发动了几次小规模进攻,9月2日,由于后方基地托卜鲁克遭到轰炸,隆美尔试图获得补给的希望彻底落空,于是他选择撤退。次日,撤退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到了9月7日,蒙哥马利宣布此次战役停止。

    在这次战役中,德军共损失2900人,损坏49辆坦克及装甲车辆;英军的损失人数在1700人左右,损坏的67辆坦克中的13辆“格兰特”式尚可修复。最重要的是,英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蒙哥马利并没有乘胜追击,虽然这非常符合他的性格和战术特点,但也引起了非议。实际上,不追击更加令隆美尔头痛,因为他缺乏汽油,又没有制空优势,只有诱敌深入,才有可能实施打击。蒙哥马利的不追击也正是看透了隆美尔的战术。有趣的是,随着阿拉姆哈勒法战役的步步为营,蒙哥马利的头上多了一顶澳大利亚军帽,而显然他并非身处澳大利亚的阵地,所以这顶奇怪的帽子引起了很多的人的注意。于是有人半开玩笑地送了他一顶黑色的贝雷帽,帽子上别了两个帽徽,于是蒙哥马利换上了这顶贝雷帽,戴着它四处巡察。实际上,蒙哥马利并非对帽子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也不是刻意地故作标新立异,他喜欢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是便于部队里的军官和士兵们能够远远地就认出他来,而这样无疑是鼓舞士气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对于英国来说,尽管阿拉姆哈勒法战役是一场防御作战,但却是从北非沙漠传回的第一个捷报,不可低估且意义斐然。第8集团军的士气空前高涨,他们对于取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更加充满了信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隆美尔,这对于二人的再次交锋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在9月7日战争刚刚结束时,蒙哥马利立即总结出了10条关于这次作战的经验教训。三日后,蒙哥马利向整个集团军发布训练指示,即第8集团军第一号训练备忘录。他认为以集团军现有的训练水平,是不足以彻底打败隆美尔的。不过蒙哥马利的获胜信心只增未减,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写道:“在这场比赛中我赢了第一局,这次是他发的球,而下次则该轮到我了!”

    3.阿拉曼战役

    9月14日,蒙哥马利制订出了代号为“捷足”的计划,阿拉曼战役即将打响。

    “捷足”计划准备同时进攻德军的两翼,北面由第30军打响主攻,在敌人防线与雷区分别打开两条走廊,第10军则进入这两条走廊,并在敌方供应线上部下阵地;南面则由第13军攻入敌方阵地,与第7师配合行动,吸引敌方装甲部队,这样有助于第10军从北面瓦解隆美尔的装甲部队。蒙哥马利特别强调在作战中第13军应避免伤亡发生,特别是第7装甲师更要保存力量,这样才能完成内陆突进后的机动作战。这种主攻设定在中央偏右处的作战方式打破了英军传统的沙漠战术,优点在于进入敌军阵地后可根据情况来调整左右,找到最有利的方向继续进攻。

    不过隆美尔的防御部署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蒙哥马利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材料发现他所面对的是一条纵深2.5英里到4.5英里不等的战线。在蒙哥马利打算突破的北面以及中北部防线上,布置着两条基本平行的地雷带,其中还夹着一个被称为“魔鬼花园”的山坳,其中密布着大量爆炸物,据悉隆美尔在此共耗费了44.5万颗地雷。这样的部署无疑影响了蒙哥马利的原始计划。

    此时的丘吉尔正陷入一场政治危机中,下议院对他提出了不信任案,掌权大臣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则对战争的高级计划机构表示不满并以辞职为威胁。这种夹击的状态使得丘吉尔渴求一次尽快的胜利,以维护政治地位,于是他在9月17日发电报给亚历山大,要求第8集团军于9月发动攻势。当亚历山大转告蒙哥马利这个消息时,得到的答复则是需要等到10月才能开始进攻。原因在于蒙哥马利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必须经过训练,确认自己的战术能够彻底贯彻落实,才能作出胜利的保证。亚历山大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他,而最终白厅也选择了妥协,因为此时能够带来胜利的人也只有蒙哥马利。

    另一方面,9月19日这天,隆美尔回国养病,由斯图姆接替了他的指挥权,而作为沙漠战新手的斯图姆却准确地判断出了蒙哥马利的作战意图,并且将预备队布置在了防线的中部。

    这边的第8集团军仍在紧张地训练,除了沙漠战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外,扫雷训练以及在装甲师中充当步兵的新技术也必不可少。而整个第8集团军的训练情况以及斯图姆的举动终于让蒙哥马利放弃了最初的计划,他在10月6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捷足”计划,并且颠覆了此前的战术惯例,即现代战役首先要着手消灭对方的装甲部队。蒙哥马利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以“粉碎性”的打击消灭敌人的非装甲部队,并且同时阻止及牵制敌军的装甲部队。在制订这项全新计划的时候,蒙哥马利得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建议,情报参谋威廉斯少校注意到隆美尔在整个前线都将他的德国部队安置在意大利部队的中部和后部,这样做显露出意大利部队不堪一击的本质,所以可以将德意部队分开,并先击溃意大利的防线。蒙哥马利非常欣赏这个建议并立即予以采纳,而实际上这也正是夺取阿拉曼战役的关键之一。

    为了攻克隆美尔布置的地雷阵地,蒙哥马利所制订的训练大纲中将扫雷训练列为最为重要的课程,并将此项任务交由工兵第3连连长彼得·穆尔少校来负责。据说彼得·穆尔在一次扫雷途中发现一个德军极强哨对他们威胁极大,于是立即拿起两枚手榴弹命令司机开车过去。结果他乘坐的吉普车遭遇了地雷,士兵们看到了彼得·穆尔和司机一起被炸上了天,大家都认为他们俩一定丧生了,结果几分钟后却看到彼得·穆尔背着受伤的司机回来了,并且得意扬扬地夸耀,声称自己在从空中掉落到地上的时候就将手榴弹挂在了吉普车上,但凡德国人想来缴获这辆吉普车,那么下场必定是上西天。不多时,只见德军阵地上的那辆吉普车发出震耳轰鸣,然后火光冲天。

    彼得·穆尔在第8集团军中建立了一个扫雷学校,并且在一个多月里就训练出了56组扫雷人员。而且他们还研发出机械装置来代替人工扫雷,有20多辆的“马蒂尔达”型坦克被改造成扫雷工具,它们被称为“蝎子”,这种扫雷机器在向前开进时会用旋转轴上的链条鞭打前方地面,从而扬起阵阵尘土,可是由于发动机过热从而导致无法工作,所以在当时的实用性并不大,英军也只是将其投入在第7装甲师南面的佯攻中。不过“蝎子”极具实验性质方面的意义,后来英军还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改进,使得这些扫雷机器在战争的最后一个年头终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蒙哥马利计划实施代号为“伯特伦”的欺骗计划,目的在于使敌人摸不清第8集团军的真正进攻意图、时间以及地点。第8集团军在北方的进攻迹象被巧妙地隐藏,而在南方则有意识地做出准备进攻的假象。这就使得在前沿地区的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堆集所都能很好地伪装起来。此外还以假车辆扮成坦克和其他军事用车,让敌人对大量部队在作战阵地集结感到习以为常。步兵则早在总攻日前一个月就挖好了细长形的战壕。为了让敌人更加确信主要攻击来自于南面的这个判断,英军还铺设了长达20英里的假输油管道,建造了假油泵。蒙哥马利还宣布在第8集团军内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样德意部队就仿佛是戴着眼罩的驴子,无从看清对方的真正意图。

    蒙哥马利可谓胜券在握,无论是从人数还是武器装备上,他都明显强于隆美尔,对于阿拉曼战役,他有着必胜的信心,在战前甚至可以预期出“整个战役大概需要12天”。10月23日上午,蒙哥马利向战地记者发表了演讲,他在发言时表现出的必胜信心让在场的战地记者都大为吃惊。

    到了10月23日的晚上,蒙哥马利看了一会儿书之后,就早早就寝了。晚上9点40分,阿拉曼防线上的1000多门英军大炮同时向德军炮兵阵地发起攻击,一时间火光冲天,震天撼地,20分钟后,德军炮群饱受重创。接下来,英军步兵冲入敌阵,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从北面和南面发起冲击。

    蒙哥马利设定的三个夺取目标地带分别代号为:“酢浆草”、“皮尔森”以及“小气鬼”,并且“捷足”计划对于攻克三个目标都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然而装甲部队却没有顺利夺取“小气鬼”地段,甚至都几乎没有超出“酢浆草”地段。好在蒙哥马利实行了压制敌方炮兵火力减缓了其威力,而拦阻射击又严重破坏了敌军步兵的重武器和通信设置。所以在24日凌晨前,英军并未被敌方火力所挟制,盟军的任务是竭尽全力夺取桥头堡。可是在深夜时分,德军加强了抵抗攻势,越来越多的大炮向着在雷区中摸索前进的英军士兵及作战车辆发动袭击,加之各处散布的地雷致使了英军的严重伤亡以及作战计划延误。此外,位于南面战场的第13军的情况也并不顺利,第7装甲师并没有实现突破“一月”和“二月”两个雷场的作战计划,而第一自由法国旅同样未能顺利地占领纳克布赖拉高地。

    蒙哥马利在看清局势之后,于24日上午9点发布了新计划,要求彻底打通北部走廊,并命令新西兰师从“酢浆草”和米泰利雅山脊向南扩张战果。到了该日中午,蒙哥马利召开会议,命令盖特豪斯的第10装甲师务必于当天在第30军所有炮兵支援下推进到新西兰师战线以外。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蒙哥马利特意致电给拉姆斯登,再次强调第10装甲师务必推进到“皮尔森”地带,从而准备为新西兰师的进攻提供掩护。

    不过,这一天的拂晓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斯图姆亲自前往前线去视察情况,却倒霉地走错了路,居然开到了澳大利亚师的阵地前方,士兵们立即向他开枪,击毙了他的副官。斯图姆的司机急忙掉转车头,然而就在这慌乱中,斯图姆身未中弹却心脏病突发身亡。希特勒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就命令正在奥地利治病的隆美尔迅速返回非洲。不过蒙哥马利并没有及时得到这个消息,他手头上有着另一件棘手的事情要去处理。

    当这一天的暮色将晚之际,第10装甲师声称“没有作好进攻的准备”而拒绝执行命令。利斯经过调查,弄清了其中缘由:由于位于山脊的地雷场的纵深以及敌军炮轰的猛烈程度都超出了预期估计,而第10装甲师愈加前进就愈加远离英军的掩护,所以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伤亡,第8装甲旅旅长卡斯坦斯在25日的凌晨就建议盖特豪斯取消进攻,而盖特豪斯将建议转达给了拉姆斯登,拉姆斯登同样表示赞同,继而上报给集团军参谋长德·甘冈。

    德·甘冈认为事态严重,于是决定找来利斯和拉姆斯登于凌晨3点半在集团军作战指挥所开会。随后,他破例叫醒了蒙哥马利,告诉他所发生的情况。在指挥所里,利斯和拉姆斯登向蒙哥马利汇报了情况,此时第10装甲师其中的一个团已经通过一条通道进入了开阔地带,但是盖特豪斯担心进入西斜面开阔地带的坦克容易遭到敌人袭击,并要求退到东斜面较为安全的区域,而拉姆斯登则赞成他的观点。这让蒙哥马利更加坚信了自己对拉姆斯登的看法而并非偏见,于是他将拉姆斯登单独留下来,坦诚地对他表明,如果该师有任何反对意见,就会由别人来取代他们的职务。

    拉姆斯登在会后向卡斯坦斯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当时第8装甲旅已经出动了两个团,而第三个团也随后而至。然而在25日早上7点时,这三个团又退到了山脊下隐蔽了起来,这使得位于其左方的第9装甲旅以及新西兰师的装甲旅陷入困境。1个小时后,北面的装甲部队集体出动推进到开阔地带,按时抵达了蒙哥马利所指定的阵地。英军付出极高的代价瓦解了敌军试图摧毁英军突出部的作战计划。基于装甲部队在攻入敌军防线的同时建立起了抵抗反突击的阵地,蒙哥马利接下来便命令步兵部队开始实行“粉碎性”的打击。

    一时间,数支部队涌入战场,厮杀声被炮弹声所淹没,滚滚的沙尘与浓烟笼罩了整个西南方战场,新西兰师陷入艰难的鏖战之中。到了中午,蒙哥马利在新西兰师司令部召开会议,他认为新西兰师如果进一步向南推进必定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他将进攻重点转向北面,将“粉碎性”作战任务指派给澳大利亚师。于是,在26日黎明之前,澳大利亚师发动了一次迅猛利落的进攻,并且取得了成功。不过第1装甲师和高地师并未取得有效进展,这致使第8集团军的进攻态势逐渐削弱。而在23日到26日黎明这段时间内,整个第8集团军伤亡及失踪总人数约为6140人,300辆左右的坦克被损毁,然而即使付出了如此严重的代价,总体作战却没有达到蒙哥马利预定在24日所要达成的目标。在这三天的战斗中,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并不少,南非师在600人左右,新西兰师和澳大利亚师分别为1000人左右,而高地师则为2000人左右。蒙哥马利意识到步兵短缺所带来的影响,于是他在26日花费时间进行周详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来评估战场所处形势。

    不过,重回战场的隆美尔似乎更为忧心,他亲自去视察了利托里奥师和伯萨里格师所进行的一次反突击,看到了在英军空中火力打击下德军难以施展的状况。同时他还意识到蒙哥马利有意加强北面力量,于是下令第21装甲师向北挺进。并且隆美尔依然要面临燃料短缺的困境,而负责补给石油和弹药的轮船在途中就被击沉。虽然他损失的坦克不抵英军所损失的一半数量,但是他的修理设备比不上英军,能够调用的只有148辆德国坦克和221辆性能堪忧的意大利坦克。加之其麾下部队所进行的反突击作战成果甚微,这使得他深感绝望,并且向元首司令部汇报说,倘若供给情况无法得到改善,就必定会输掉这场战役。

    到了26日的中午,蒙哥马利经过深思熟虑后找到了一条清晰的思路,于是他发布了第一组命令:要求高地师继续在第一目标地带扫荡,并且命令澳大利亚师在28日的夜里向北发动第三次进攻。而第30军则没有肩负重要作战任务,只是为第1装甲师顺利攻进腰形山脊作以掩护,第7装甲师则继续处于休整状态。

    到了晚上,蒙哥马利召开了一次会议,提出了被他称为“增压”行动的计划,这也是此次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有很大的获胜机会。首先,蒙哥马利将在此次战役中没有经受猛烈打击的南非师和印度第4师从侧翼调到了右边,这样新西兰师就得以撤回到休整地区。此后,蒙哥马利命令第7装甲师向北推进,而与此同时,第10装甲师务必奋力作战,尽可能获取胜利。于是第10装甲师在27日黎明前向腰形山脊西北面以及西南面的“山鹬”和“沙锥鸟”阵地分别发动进攻。而第7摩托旅的两个营则应在第30军以及第10军炮兵的掩护下,攻占这两个阵地。而第2装甲旅和第24装甲旅则应该在黎明时分越过这两个阵地分别向前方推进。虽然蒙哥马利的这个增压计划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但确实严重打击了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成为阿拉曼战役中最为英勇的一次进攻。

    蒙哥马利在28日作好了新计划的前期准备,早上,他下达命令,指示利斯和拉姆斯登:必须将腰形山脊地区转为防御状态,第1装甲师必须立即退出战斗并进行重新编组。而第7师则将第4装甲旅替换为第44师的133步兵旅,之后向北进攻,从而为此次打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预备队伍。到了中午,蒙哥马利命令弗赖伯格,在澳大利亚师扩大北方的占据区域后,得到休整的新西兰师在第9装甲旅和几个步兵旅的支援下,务必沿着海岸线发动进攻,并且他们有补充坦克的优先权。

    到了晚上,澳大利亚师听从指令进一步扩大战果,并尽可能更多地攻占了德军突出部阵地。然而,当开罗和伦敦的英国高层统帅得知了蒙哥马利命令几个师撤出阵地的消息,引起了一片震惊之声,其实这是由于蒙哥马利犯了没有及时汇报的错误引起的恐慌,他以为自己能够判断形势并进行调整就够了。在28日中午举行的参谋长委员会会议上,丘吉尔惊讶地表示自己的不解,他认为蒙哥马利在最近三天以来一事无成,现在却要撤走前线的部队。假如他打算让这场战役半途而废的话,又为何告诉我们,他能在7天之内突破敌人的防线呢?“布鲁克又一次为维护蒙哥马利付出努力,他尽力回答内阁成员提出的所有质疑,然而,实际上他自己也心存怀疑。布鲁克在为蒙哥马利辩解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纠结万分,不停地来回踱步,被一种绝望的孤独感笼罩住了内心。”

    到了29日上午,驻开罗的国防部长亚历山大·凯西和参谋长麦克里少将抵达了蒙哥马利的指挥所,直到这时,蒙哥马利才得知自己认为完全符合军事逻辑的行动居然引起了如此严重的恐慌。蒙哥马利向凯西和麦克里解释了自己的战略,两人在理解之后愉快地离开了,然后都向白厅发去了安抚性质的电报。接着上门的是特德,他表示空军对于蒙哥马利的缓慢进展表示担忧,如果预计的进攻没有如期发动,那么他们就无法攻克机场进而支援马耳他。蒙哥马利与特德就增压计划展开讨论,特德虽然认为这个计划不够大胆,但最终也表示了赞同。在两人一起吃午饭的时候,蒙哥马利为特德展示出一份关于隆美尔军事部署的情报,而这个情报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师在前一天夜里的战斗中发现,与之交手的是德军第90轻装甲师的第155战斗群,这就表明了德军所有的精锐部队都已投入到北面的作战区域,试图抵抗海岸线周围英军对西迪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进攻,而这也刚好表明隆美尔手中已经没有可以调度的德军预备队了。此前德军部队与意大利部队是相互交错地部署在一起的,蒙哥马利的情报处长威廉斯曾经断定这种交错的布局倘若被打破,那么攻克意大利军所组成的正面战场就全无难度,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出现了。于是他与德·甘冈共同建议将增压作战的突击线向南移动,从而使得新西兰师可以对德意部队的结合处发动进攻。蒙哥马利认同了这个建议,并立即改变策略,要求新西兰师在30日夜里到31日的黎明期间,向海边发动强有力的第三次攻击,不过在次日夜里,打击重点则转移到了轴心国部队的接合部,并且主要攻击意大利军。澳大利亚师虽然遭到了顽强的反抗,也没能攻到海边,但是他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攻占了交通沿线的多个阵地,共俘获了约500名德军,而且抵御住了隆美尔发起的多次反攻。

    待到增压战略的准备工作全部到位,蒙哥马利接纳了弗赖伯格的建议,再次将总攻延迟了一天,即改为11月2日的1点5分,原因在于弗赖伯格认为步兵身体疲惫,而且情势需要进一步侦察,此外将不同的参战部队以及支援火力结合在一起存在困难。

    到了“增压”作战正式打响的时刻,弗赖伯格带领第13军以及第151和152两个步兵旅向前推进,并且这两个步兵旅分别由一个“瓦伦廷”坦克团予以支援。战斗打响之后,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拥有79辆“谢尔曼”式坦克,53辆“十字军”式坦克的第9装甲旅则尾随其后,按照指示他们需要越过步兵的目标,意在夺取泰勒阿卡基尔以及拉赫曼车站以远区域。不过这个任务非常艰巨,因为根据情报,德军在以上两个区域的周边都建造了坚固的防坦克壕以及防御工事,英军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实现目标。弗赖伯格在进攻前召开的会议上说:“我们都明白,我们要用坦克去攻击一堵由火炮构成的墙壁。这应当是步兵干的事,但我们再没有多余的步兵可供调遣,只好由装甲兵来干。”蒙哥马利对第9装甲旅任务的艰巨性非常清楚,他说:“我准备接受百分之百的损失。”第9装甲旅所实施的11英里接地运动并没有取得成效,而且敌方的攻击使得坦克和人员都遭受重创。由于一个分队迷失了方向,该旅仅有94辆坦克投入到了总攻之中,并且因为第9装甲旅指挥官柯里的请求,发动总攻的时间推迟了半个小时,也就是这半小时为敌人赢得了时间。

    不过,即便第9装甲旅的这次自杀性进攻损失惨重,94辆坦克仅仅剩下20辆,官兵伤亡230多人,却并没有突破敌军的炮火防线。但是,仍然为这次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付出了94辆坦克被损坏,人员伤亡230人这样的代价,但是隆美尔的损失似乎更大一些,德军所剩无几的坦克有14辆被炸毁,40辆则被损坏。非洲军团指挥官冯·托马将军认为,他所负责的战线只能勉强维持,倘若英军加大进攻力度,那么就必定被瓦解。隆美尔在了解到整个情势后,选择了撤退,即退到位于富凯的预备基地。但是希特勒在11月3日发给隆美尔的电报中却责令其不惜一切代价发动进攻。这种命令无疑是将自己推向死亡,隆美尔十分忧心,却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仗打得异常艰苦,战争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晚上,我睁着眼睛躺着,绞尽脑汁地为部队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死去的人们是幸运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已结束。”这时,英军装甲部队已经成功突围,进入了德军南面战场,并且俘虏了驱车查看战情的冯·托马将军。

    非洲军团不可避免的面临溃败,在11月3日的夜里,印度师和高地师先后发动了两次激烈的突围,并于4日凌晨进入非洲军团的阵地,此后,难以计数的坦克和装甲车涌入突破口,猛冲向开阔带的北面与西面。纵使隆美尔要求部队必须坚持抵抗,然而已经于事无补,没有任何人听从他的指令,整条战线几近崩溃。

    虽然蒙哥马利并没有像此前预计的那样在12天内结束这场战役,但是当这个期限来临,也就是11月4日的时候,敌人已经在他控制之内,并且即将崩溃。隆美尔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性,于是他不惜违背希特勒的命令而在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作出了全面撤退的决定。希特勒以及意大利最高统帅部于次日清晨发来电报,认可了他的撤退命令。次日,隆美尔抵达富凯并建立起司令部,非洲军团的大部分部队,以及第90轻装师和部分意大利摩托部队也随之到达富凯。但是在这天夜里,隆美尔必须抛弃步兵而命令所有机动部队向马特鲁港方向撤退。在撤退途中,英国空军自然不会放过进行轰炸的机会,虽然并没有对这些轴心国部队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却极大程度地瓦解了士气。然而,在隆美尔撤退期间忽然天降大雨,这使得蒙哥马利派出的追击部队都被迫在11月7日停下了追击的脚步。德军得以喘息,并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将大部分残余部队撤离。

    11月8日,盖特豪斯认为第10装甲师已经作好继续战斗的准备,申请向萨卢姆和托卜鲁克方向进军,从而进一步清剿敌军。然而一贯谨慎的蒙哥马利拒绝了这个提议,他担心此时进攻会遭到隆美尔的反击。不过,蒙哥马利这回的确有所多虑,因为这一时期的德国主要部队只剩下4000人左右,只有11辆坦克和同样少得可怜的野战炮和反坦克炮。但是在这一天,传来了一个让蒙哥马利为之兴奋的消息,那就是“火炬”计划开始实施了。这对隆美尔来说可谓致命性打击,于是他选择向西行进,撤离北非。

    在8日这天,蒙哥马利差点儿沦为隆美尔的俘虏,当时,蒙哥马利为在马特鲁港附近选址驻扎司令部而派出了一个侦察组,其中他的继子迪克·卡弗是侦察组中的成员之一。不过正当侦察组准备接近马特鲁港时,他们选择取道前往“走私湾”海滩,但是却没料到那里有一支德军后卫部队,导致侦察组不幸被俘虏。而蒙哥马利本人和一支人数并不多的警卫队就跟在侦察组后面不远的地方,因为在半路上遭遇了另一伙德国散兵而突发遭遇战,这才使得蒙哥马利没有跟随侦察组进入“走私湾”,否则的话,他也会同迪克一样被俘。这不得不让人感叹蒙哥马利的好运气,在他的一生中总会有类似这样的奇妙境遇,也许这个伟大的军事家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也离不开这种种的机缘巧合吧。

    到了11月11日,蒙哥马利因战绩斐然而被提升为英国陆军上将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次日,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发布公告:“我们击溃了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经过300英里的追击,越过边境并将残敌驱逐出了埃及……但是在北非地区依然有残敌驻扎。向西直至利比亚,我们仍能够有所作为,并且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做好了在利比亚动手的准备工作。这一次,我们将前往班加西甚至更远的地方,而且不再回来。”11月12日,第8集团军挺进埃及,15日,他们又夺取了迈尔图拜附近的几个机场,接下来又攻克了德尔纳附近的机场。这让远在伦敦的丘吉尔非常高兴。

    蒙哥马利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丘吉尔的称赞以及亚历山大有增无减的信任。11月20日,护航船队抵达马耳他岛,在这一天,第8集团军也抵达了班加西。两个星期后,第二批护航船队抵达马耳他岛,由此,马耳他岛自解放后再也没有遭遇过严重的威胁。

    11月23日夜里,隆美尔的部队在布雷加港和阿盖拉地区构筑阵地,蒙哥马利一边派出少量部队进行干扰,一边自己不断思考当前所面临的形势。阿拉曼战役也就此告一段落。

    4.称雄北非

    不过,即使隆美尔有如神助般将溃散的部队进行集结,但仍难以扭转自己的颓败之势。昔日的“沙漠之狐”现在已经心生绝望,而希特勒是绝不容许他做出撤退的举动的。而另一边来自意大利方面的压力致使隆美尔归于意大利巴斯蒂柯元帅掌管的“超利比亚”司令部的部署之下。因此,隆美尔只得试图将布雷加港和阿盖拉的防御设施工事建筑得更加坚固,而同时他也必须同轴心国统帅讨论撤退事宜。然而,墨索里尼已经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防守这条战线,并且要求隆美尔主动向英军部队发起进攻。处于这种胁迫之下的隆美尔只得飞回德国希望得到希特勒的帮助,然而希特勒对他抱以冷淡的态度,仅仅派出戈林出使罗马继续进行毫无希望的谈判。

    比起隆美尔的弹尽粮绝,蒙哥马利可谓占据这其中绝对的优势地位,接下来,他将目标对准阿拉盖阵地。此前英军曾两次攻打阿拉盖,但都未能成功,蒙哥马利担心如果再次失败会影响士气,所以他决心迅速地攻下阿盖拉,进攻时间初步定为12月15日,由弗赖伯格率领新西兰师进攻敌军南翼,同时第51高地师和第7装甲师则从阿拉盖正面发动进攻。蒙哥马利将制订具体计划的任务交给了利斯,自己前往开罗看望亚历山大,购置新衣以及参加教堂礼拜。当他前往圣乔治教堂做晚礼拜时,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人士,因为他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轰动。

    当蒙哥马利返回位于班加西以东的司令部时,他发现隆美尔已经开始为撤退作准备了,从12月6日开始,隆美尔就将机动性能较差的意大利步兵向后撤退了。实际上,蒙哥马利并不完全了解隆美尔所处的困境,隆美尔清楚地明白阿盖拉阵地的开放式南翼必然面临危险,如果他有充足的汽油,是可以对其进行防御的,然而他依然处于物资紧缺的状态,所以无谓出击和坐以待毙都不是明智之举,隆美尔已经无暇顾及上级的命令,而是伺机而动,一旦英军发动攻击,他也有借口放弃阵地了。当蒙哥马利发现非摩托化意大利部队开始撤退时,他立即下令提前发动进攻,要求第51高地师从11日晚上开始发动猛烈袭击,而全面攻击则在14日拉开帷幕。从12月13日开始的阿盖拉战役让隆美尔节节败退,这一战对于蒙哥马利来说非常之轻松,不过他可不想看到隆美尔轻易地逃之夭夭,于是蒙哥马利命令麾下的新西兰师迂回200英里赶到隆美尔部队的后方,打算和正面攻势进行合围。不过可惜新西兰师的突击速度不够快,这样让德军抓住了机会不断从阵地缺口突围出去。其后双方展开激战,虽然非洲军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伤,但仍挺进到布埃拉特阵地。

    到了12月16日,隆美尔的部队伤亡惨重,英军共俘获敌军450人,大炮25门,坦克18辆。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以破竹之势纵横沙场,称霸非洲指日可待。

    在结束了阿拉盖战役后,蒙哥马利将作战指挥所转移至迈尔杜马机场的大理石拱门附近,紧挨着第30军司令部,他要求新西兰师在努菲利阿进行休整,派出了轻装甲部队前去跟踪隆美尔的部队。至此,第8集团军已经追击敌军长达1200多英里之远,隆美尔毫无反击之力。蒙哥马利要求第8集团军停止追击,就地休息,为了保证军兵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他尽可能地从埃及订购到了火鸡、啤酒、葡萄干等丰富食物。

    蒙哥马利还向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发布圣诞文告,祝愿他那些骁勇善战的手下圣诞快乐,在这份行文温暖的文告中,蒙哥马利还随之附了一封住在约克郡名叫赫尔的姑娘写给他的信——

    亲爱的先生:

    祝您和第8集团军中我们的小伙子们过一个非常愉快的圣诞节。祝你们身体好,运气好,并感谢上帝,将给我们带来1943年的胜利。蒙蒂,再接再厉。向你们致以最好的祝愿的是一位有男朋友在第8集团军的约克郡的姑娘。

    圣诞节过后,蒙哥马利派出的先头部队于12月29日攻至敌军位于布埃拉特的阻击线。当时英军在开罗的广播电台播放着隆美尔受困的消息,称隆美尔的部队已经装进了蒙哥马利的瓶子里,而瓶盖则即将拧上。隆美尔听到这条消息后报以无奈的苦笑,他对部下说:“只要我们的坦克能够加满油,那么这个瓶子就是装不下我们的。”这期间,隆美尔再次向上级申请撤退,但墨索里尼对此的答复则是:“要尽力抵抗。我再重复一遍,要用布埃拉特阵地上的全体德意军队尽力抵抗。”可以说,是德、意高层领袖的这种盲目抵抗态度促成了蒙哥马利的成功,如果敌军选择原地固守,蒙哥马利就有信心将其歼灭。不过,到了12月31日,隆美尔的极力争辩终于使得意大利最高统帅部批准巴斯蒂柯可以在情况危急时有选择撤退的权利。

    为确保部队顺利进军的黎波里,蒙哥马利下令备足10天的攻击物资,参谋人员通过统计认为可以在1月14日之前备齐这些汽油、弹药以及口粮等物资,于是蒙哥马利将发动攻势的时间定在了1月15日。对于突破布埃拉特防线,蒙哥马利认为应由第30军发动进攻,第50师和第51师沿着海岸突击,而第7装甲师以及新西兰师则抵达隆美尔防御阵地的右翼并继续向前推进。此外,蒙哥马利还集结了450辆坦克,打算在10天内猛烈强攻,从而夺取的黎波里。

    然而天公不作美,1943年1月4日,地中海狂风怒作,班加西遭到严重破坏,恶劣的天气持续了数天,到了1月12日,该港的吞吐量从以往每天3000吨下降到了每天400吨。这也就意味着无法顺利运送到充足的配给,不过蒙哥马利并没有改变行动计划,而是将第10军的运输工具全部征用,命令霍洛克斯从托布鲁克和班加西将作战所需物资运送过来。

    1月15日,攻打的黎波里的作战计划如期进行,蒙哥马利亲自指挥部队沿着海岸进行推进,并取得了顺利的进展。1月23日的凌晨,先锋部队攻入的黎波里,当天中午,蒙哥马利接受了意大利驻利比亚军事长官的投降。从发起阿拉曼战役到此时,正好是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段并不漫长的时间里,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1942年11月,“火炬”行动取得了成功,1943年1月时苏军则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成功,而美军则攻克了太平洋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这边蒙哥马利在北非又取得了空前胜利,这些战绩促使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重大的战略转折。而蒙哥马利的下一步计划则是攻入马雷斯防线,而的黎波里港无疑成为供应作战物资的重要途径,第8集团军全力协助海军修缮港口,在2月3日迎来了第一艘轮船,一周后,港口的卸货量高达2000吨以上。

    隆美尔的日子变得更加难过,在1月26日的时候,意大利军最高统帅部向他发出一封电报,表明由于隆美尔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所以决定将由梅塞将军来接替他的职务。但隆美尔并未气馁,他已经在准备进攻了,目标则是在突尼斯南部的英美联军,而非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给妻子的信中,隆美尔这样写道:“我决定,不管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只有在接到命令时才放弃对部队的指挥。”被世人称颂的“沙漠之狐”自然是不甘心以颓败的样子离开非洲战场的。

    2月3日和4日,丘吉尔偕同布鲁克前往第8集团军进行视察,并检阅了功勋卓著的苏格兰师、新西兰师以及装甲部队和后勤部队。这些军容整齐、士气鼓舞的官兵给丘吉尔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隆美尔并未放弃挣扎,他观察到由于美军是刚加入到这场战争不久,所以缺乏一定的作战经验,相比英军来说弱了一些,这样他就决定以美军第2军为对象进行打击,希望以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来迫使盟军退出北非战场。

    当时的美军第2军正驻防在费德山山口,那里是英美盟军供应点的最南方。于是隆美尔就发动一支并不强大的力量袭击了该军的防守部队,并且全歼了一支配合美军作战的法军小部队。于是,艾森豪威尔与安德森据此判断隆美尔的意图是酝酿一场大规模的作战攻势,不过他们认定对费德山山口的这次进攻是一次佯攻,隆美尔的主攻方向将会在本杜克一带,所以他们将战斗力相对较强的B战斗群和一半的美军装甲部队布置在了本杜克后方。只不过,他们的判断是错误的。

    2月14日,德军开始发动攻势,目标依然是费德山山口。艾森豪威尔这时已来不及改正错误,隆美尔指挥坦克部队分成四个战斗群向远距离迂回,在黑暗中从侧翼包围了美军的A战斗群。艾森豪威尔只能命令被包围的美军进行突围,并且让安德森的一个坦克营前去攻击隆美尔部队的侧翼,结果自然惨不忍睹,虽然突围部队最终冲出了包围圈,但却失去了一个营的坦克和大炮,前去攻击隆美尔部队侧翼的那个坦克营,最后只有四辆坦克侥幸生还。

    在这段时间里,卡萨布兰卡会议已然闭幕,盟军总司令一职落在了艾森豪威尔的肩头,亚历山大的职权范围也得到了扩大,在2月17日时他被任命为在法属非洲作战盟国部队的副总司令。

    与此同时,德军的大部分部队已经在马雷斯防线顺利驻扎,隆美尔麾下的部队与突尼斯德军指挥官冯·阿尼姆管辖的防线彼此交错。不过,由于隆美尔撤出的黎波里太过仓促,引发了德、意参谋机构的公愤,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德军的力量。这一时期,德军将物资供给的重点放在了与英军第1集团军抗衡的部队上。

    隆美尔于2月20日发动卡塞林战役,他向盟军的卡塞林山山口发动攻击,次日在阿尼姆的第10装甲师的增援之下,隆美尔还突破了盟军在卡塞林山山口布下的防线,并且冲上了通往塔拉的公路。狡猾的“沙漠之狐”用了一计险招,他用一辆缴获来的英国坦克打头阵,后面跟着他的坦克大军,这样就让守军将这支队伍误以为是掉队的英国坦克,此后德军冲向阵地,歼灭了部分步兵,摧毁了许多车辆。隆美尔在这场卡塞林战役中打败了美军,他带领着残兵游勇取得了胜利,付出了极小的代价,换来的却是美军伤亡5000余人,盟军坦克损毁近200辆的傲人战果。已被任命为法属非洲作战盟国部队副总司令的亚历山大命令蒙哥马利立刻采取行动,从而帮助美军脱离困境。此时,蒙哥马利的集团军已经抵达了突尼斯,其中部分部队已行至本加尔丹,于是蒙哥马利进一步加快了行进速度,到了26日,隆美尔迫于英军施加的压力不得不停止了对美军的攻击。

    不过在此后的几天里,蒙哥马利陷入到了焦虑之中,他依然过大估计了隆美尔的实力,担心不能将其彻底击败。不过到了3月4日,他重新获得了自信,决定用阿拉姆哈勒法战役中使用过的老招数来对付隆美尔,于是,他从的黎波里调遣新西兰师来保卫梅德宁地区,在其右翼则部署了第7装甲师,而第201近卫步兵旅也暂时归于第7装甲师调配,并占领了名为塔杰拉基尔的小山从而填补第7装甲师与新西兰师之间的缺口。

    隆美尔自然希望卡塞林之战式的辉煌能在蒙哥马利身上奏效。随后,他决定选择梅德宁为作战地点,不过蒙哥马利可没有那么容易被蒙蔽,他获知了敌方的信息,率领第8集团军在梅德宁埋下重兵,打算再给隆美尔来一次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式的苦痛。

    隆美尔于3月6日清晨发动了代号为“卡普里”的进攻,德军坦克从马雷斯防线内陆的群山中驶出,几乎在同时,德军第90轻装师与意军斯皮齐亚师的步兵准备对第51高地师发动攻击,不过多时,敌军第10装甲师便从哈卢夫隘口向梅德宁袭来。英军利用野战炮和中型火炮向敌军进行猛烈打击,实际上此时的非洲军团已经失去了以往的勇猛,因此未能对英军阵地造成任何破坏,即使在中午进行重新编组的决定,但依然于事无补。敌军的三个装甲师指挥官经过商量之后居然决定让步兵在坦克前面进行推进,这无疑是自甘放弃的行为,步兵在英军的火力攻击下乱作一团。全天的作战下来,英军只有轻微的损伤,然而隆美尔则付出653人伤亡的代价,而且损失了50多辆坦克。这让隆美尔元气大伤,他的绝望达到顶点,他失去了拯救非洲军团的最后机会,剩下的只有满怀不甘地选择退场了。3月9日,“沙漠之狐”隆美尔忍痛告别了带给他美誉和失败的撒哈拉,登上了飞往罗马的飞机。

    荣光属于蒙哥马利。毋庸置疑的是,蒙哥马利尽管沿用了阿拉姆哈勒法战役的老打法,但却依然非常奏效。所以这场梅德宁战役也必定有利于马雷斯战役的最后胜利。

    马雷斯防线起初是法国人为了防范意大利人侵袭突尼斯而修建的,其从大海向内陆延伸达22英里到达迈特马泰山麓,而迈特马泰群山则将防线继续延伸直至沙海。德军在接手马雷斯防线后,对其加以进一步建造和加固,使得这条防线更为易守难攻,这无疑是对蒙哥马利的又一个挑战。不过蒙哥马利具有未雨绸缪的意识,在去年的12月底他就派出“沙漠远程侦察组”去探寻是否有通向沙海的道路,而在这一年的1月份,侦察组已经发现了通过怀尔德隘口以及泰拜盖隘口就能抵达哈迈平原、加贝斯地区以及大海。基于提前的侦察成果,蒙哥马利制订出具体的计划:首先,第30军凭借三个师的兵力进攻东翼,从而吸引敌军的预备兵力。其次,重新组建新西兰军,从西翼进入马泰山脉,夺取泰拜盖隘口,之后直达哈迈平原。而第10师则作为预备力量,根据情况进行支援。当然,此次作战仍然少不了空中力量的加入。

    3月14日,亚历山大下达了作战命令,要求第8集团军夺取马雷斯战线,而美国第2军则通过攻击米克纳西和加贝斯地区从而破坏德军交通线。蒙哥马利的部队早已蓄势待发,到了3月20日,重新组建的新西兰军已经抵达泰拜盖隘口的西侧,这支依然由弗赖伯格指挥的队伍如今约由25000人组成,并配备150多辆坦克。在当天晚上22点30分,第30军从东面向敌军东翼发动进攻,蒙哥马利向全军范围发布的命令非常振奋人心:“向突尼斯前进!把敌人赶到大海里去!”到了夜里23点15分,第30军的第50师和第23装甲旅向敌人发动主攻,其中,第50师的151旅试图夺取济洛扎奥干河上的一个桥头堡,于是顶住了敌人迅猛的火力攻势,借助云梯渡河,并最终攻占了敌军的两个据点。不过当支援坦克强渡时,情况却不是那么顺利。第50皇家坦克团携带着很多柴捆前进,原本希望用这些柴捆在河水中铺成一条简易的道路。但是,坦克的排气管点燃了这些柴捆,而排头的坦克又陷进三英尺的水中,并且堵塞了道路。尽管工兵搭建了另一条道路,不过没多久这条路同样堵塞了。于是,直到第50皇家坦克团接到撤退命令为止,他们成功渡河的坦克也只有4辆而已。

    次日夜里,第69旅第5坦克团前来协助第151旅共同进行再次强渡,这回有42辆坦克顺利抵达对岸与此前的4辆坦克会合。不过,由于坦克的渡河造成了道路的损坏,以至于所有运输工具以及反坦克炮都不能一同渡河,这是十分严重的后果。16日下午,敌军对其发动迅猛反击,销毁了30辆“瓦伦廷”式坦克,151师不得不撤回到河岸边缘。到了22日2点,蒙哥马利认为此次攻击并无转机,于是下令撤出幸存部队。

    随后,蒙哥马利将进攻重点转向左翼,给弗赖伯格指挥的新西兰师以增援,并使之成为主要进攻力量。不过新西兰师的作战却逐渐减缓,尽管蒙哥马利要求弗赖伯格尽快抵达哈迈,从而向贝斯地区以及马雷斯防线后方进一步推进,但弗赖伯格仍然没有加紧步伐。这不是因为弗赖伯格缺乏勇气,而是因为他认为本就有限的新西兰师会遭受敌人攻击而受损。蒙哥马利能够理解弗赖伯格的担心,于是他派遣布里格斯的第1装甲师和霍洛克斯指挥的第10军去支援他。24日,霍洛克斯与弗赖伯格会合,随即他们开始讨论战情,并确定出最终的行动计划。

    3月26日下午4点,新西兰师先行突入,第1装甲师紧随其后。敌军没有预料到会在下午遭受攻击,加之漫天黄沙和刺眼的阳光,立刻使其措手不及。而英军共出动了22个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猫”式轰炸机以及“飓风”式反坦克飞机,将敌人阵地上所有可见的目标都炸为碎片,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新西兰军在弗赖伯格的指挥下非常顺利地夺取了重要区域,随之第1装甲师也抵达指定位置。到了夜里,在月光下,英军和德军的部队都向着哈迈急速奔驰,这两支队伍甚至在行进过程中一度混杂了起来。虽然德军最后超越了英军,并组成一条力量甚微的防线,但已无还击之力。

    下一步,蒙哥马利计划首先由第30军的步兵发动常规进攻,其后第10军的机动部队进一步扩大战果,进攻时间定在4月4日深夜至次日黎明之前。不过他又接受了图克的建议,增加了第50师作为支援,而正式进攻于4月6日打响。虽然第4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很快便占领了法特纳萨高地。但是英军的右翼却混乱不堪,第51师遭遇了敌军的猛烈反击,布置在鲁马纳山脊下的88毫米大炮将第8装甲旅的坦克逐一摧毁。不过即使这样,蒙哥马利仍然取得了胜利。虽然非洲军团仍作战凶猛,但指挥官们却已接近绝望。到了4月7号,战线突然崩溃,梅塞要求部队向西退去,前往一个名为昂菲达维尔的村庄,而这也是他们最后的设防地区。敌军的防御阵地由险峻的众多小山组成,如果对这种地形进行强攻,必定会付出人员及弹药上的惨重代价。新西兰师的几次试探性攻击都一无所获。4月8日,第8集团军与从加夫萨赶来的美军第2军会师,在两天后合力攻克了斯法克斯,这样,英军第1集团军、第8集团军和美军第2军就形成了合围的攻势,对德军进行南北夹击。并且,第8集团军的迅速推进还为蒙哥马利赢来了一架专机,原来,早在2月份的时候,蒙哥马利对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声称自己会在4月15日之前占领斯法克斯,史密斯承诺如果真的能做到的话,艾森豪威尔会满足他所提出的任何要求。于是蒙哥马利就自己提出了希望得到一架飞机的要求。而当他在4月10日抵达斯法克斯后就向艾森豪威尔发出电报,要求得到一架“空中堡垒”式飞机,艾森豪威尔答应了他的请求,送给了他这架美制B-17型飞机。

    这时的第8集团军已经推进到了突尼斯的大山脚下,敌军则占据着昂菲达维尔和塔克鲁纳的复杂山区,该地易守难攻,即使付出巨大代价也仅仅能夺取很小的地盘。所以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认为第8集团军并不应该担当主攻任务,而是应该不断地向敌人施加压力,从而诱使敌人认为第8集团军在担任主攻,这样就可以将德军牢牢地控制在阵地之上。由第1集团军担任主攻任务,因为他们身处突尼斯西部平原上,那里非常适合装甲部队活动。于是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决定在19日深夜到次日黎明前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试图由第4师和新西兰师分别夺取西山和塔克鲁纳及周边地区。然而新西兰师虽然完成了任务,却伤亡500人,于是蒙哥马利终止了这次攻击计划。

    当蒙哥马利在26号回到昂菲达维尔后,因患有重感冒和扁桃体炎而感到不适。但让他最为苦恼的是对突尼斯的作战未能成功,这使得他请来亚历山大共同商议战略。30日,亚历山大抵达第8集团军司令部,蒙哥马利趁机提出了整编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的建议,以便能快速结束在突尼斯的战争,从而顺利进军西西里。亚历山大表示同意,并和蒙哥马利一起找到了霍洛克斯,命令他带领第4师、第7装甲师、第201近卫步兵旅以及数支炮兵部队开往第1集团军战线,接管第9军,并且“攻破突尼斯,结束这场在北非的战争。”

    霍洛克斯没有让人失望,他率领部队直达第1集团军战线,并于5月6日集合兵力发动攻击,从迈贾兹巴卜北面沿着迈杰尔达河谷直奔突尼斯。次日,美军第2军占领了比塞大港。到了5月12日,捷报传来,敌军结束了抵抗,约有24.8万敌军被俘。次日,意军总司令梅塞陆军元帅宣布投降,同时也宣告了非洲战争的结束。

    蒙哥马利在非洲大陆将自己的军事才华显露无疑,在他的领导下,第8集团军以辉煌的战绩向全世界证明了他们是名至实归的一流军队。而在走出了大漠荒烟后,蒙哥马利的下一个舞台则是地中海,他将在那里继续大展拳脚。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