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功成名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挺进意大利

    早在1941年,英军就已经开始研究进攻西西里的计划是否能得以实现,同年11月,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名为“港口-机场”的计划,意图进军西西里,但因兵力分散而遭到了蒙哥马利的否决。之后,蒙哥马利着手制订新的计划。“赫斯基”计划真正始于1943年年初,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1月23日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行动总司令,副司令则是亚历山大,海军部队指挥官由坎宁安担当,空军部队则由特德指挥。此外,艾森豪威尔还组建了一个特别参谋部,并且任命亚历山大为地面作战总指挥。2月11日,艾森豪威尔指定由蒙哥马利领导东部特遣部队,其虽被称为545特遣部队,但实际上主要力量依然是第8集团军;巴顿则领导西部特遣部队,即343特遣部队,主要力量为美军第2军,也就是未来的美军第7集团军,后来这两支集团军被合称为第15集团军群。

    “赫斯基”作战行动计划从刚一开始时就被耽误了,虽然该计划在1943年1月就开始制订,不过当时在非洲大陆上的作战正值最为关键的阶段,像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巴顿这些主要人物,都在全神贯注地对抗敌军,所以只能找一些代理的参谋人员去制订计划,而这些参谋人员有职无权,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月22日,蒙哥马利的第545特遣部队参谋部开始在开罗工作。这时德·甘冈正在忙于西部战场的诸多事务而无暇抽身,所以暂时由从伦敦调来的登普西少将负责开展工作,直到4月中旬,德·甘冈才前来接替他。

    登普西将蒙哥马利的工作看在眼里,他认为蒙哥马利对于“赫斯基”作战行动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这是因为在3月13日时,艾森豪威尔就已经批准了一个进攻西西里的计划,该计划其实和此前的“港口-机场”计划大同小异,蒙哥马利当然选择再次推翻计划。

    接着在4月23日到26日,蒙哥马利前往开罗讨论作战计划,不过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4月30日,盟国实行了一个迷惑行动,将一具尸体——其随身携带英国皇家海军军官证件以及许多“重要”文件,抛入西班牙附近海域,那些文件都是伪造的作战计划,比如盟军意图将伯罗奔尼撒半岛沿岸的两个地段作为在地中海东部的登陆地点,并且不对西西里岛采取牵制行动,而对撒丁岛予以重点打击。5月7日,西班牙当局发现了尸体并立即上报德国首脑机关,而德国人对那些伪造的文件坚信不疑。

    艾森豪威尔于5月2日召开了一次高级会议,蒙哥马利刚刚抵达阿尔及尔,就跑去找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两个人在盥洗室里展开了讨论。二人意见相同,于是蒙哥马利在会议上提出了全新的计划,该计划的主要意图同样是进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地区,但美国人须放弃最初意图夺取巴勒莫的念头,而改从位于南部的杰拉一带的海岸进行登陆,而英军第8集团军则取而代之,从巴勒莫登陆。比德尔·史密斯同意蒙哥马利的观点,而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却将已经有了成熟作战经验的美国军队降为配角,这必定会让敢为人先的巴顿心有不甘,然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才是压倒一切的最主要因素。

    待到北非战争完全结束之后,蒙哥马利于5月16日乘坐“空中堡垒”前往英国。除了对即将开赴到西西里的加拿大第1师进行了解之外,他还同儿子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几天。蒙哥马利于6月2日返回第8集团军,接待了英王来访并荣获骑士爵位,之后便开始全神贯注地为西西里战役做准备工作。

    盟军空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打击力量,在登陆前两个月,空军对重要机场、港口以及潜艇基地和分布在西西里岛、撒丁岛以及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工业中心进行了连续性的空袭,待到登陆战役正式打响时,这些设施都已经重度损坏。

    到了7月9日,盟军船队各自抵达集结地点。英军船队聚集在马耳他岛东南方向,美国和加拿大船队则聚集在果佐岛西侧。不过,由于风浪过大致使护航船队无法前行,直到傍晚时分,风势才有所缓解,但是敌人的反击并不猛烈,仅有德军潜艇发动了袭击,并击沉3艘舰船。次日凌晨,第8集团军开始实施登陆,西西里登陆作战正式打响。第5师的皇家苏格兰燧发枪团达到了蒙哥马利的要求,即于当日傍晚攻占锡拉库萨,而在诺托湾登陆的第30军同样也取得了胜利。在首日的交锋中,英军攻占了宽达100英里,深10~15英里的登陆区域。不过美军的情况就不那么顺利了,风浪对其登陆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遭遇的敌人也更为凶猛,并遇到几次骚扰性空袭。不过美军3个师的突击部队还是克服了重重阻难,得以顺利登陆,夺取杰拉和利卡塔,占领了3处分别宽12~15英里,深3~5英里的登陆区域。

    不过成功登陆的背后也有着惨重的伤亡,英军第1空降师在飞行途中有69架滑翔机坠入海中,56架散落在诺托湾附近25英里的地面上,仅仅有12架降落在了指定位置。此外还有250人死于溺水。这些沉痛的代价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为其后的诺曼底登陆提供了经验。

    7月12日,蒙哥马利希望自己的集团军能够向北推进,并将西西里岛一分为二。不过,巴顿已经将巴勒莫纳入了自己的下一步攻取目标之中,7月13日,亚历山大批准巴顿的部队可以有限度地向前推进。而当晚,蒙哥马利又提出了新的申请,他认为在西西里岛这种多山的环境作战,第8集团军必须有顺畅的公路以供使用。而当时只有两条状况良好的公路以供选择,其一是114号公路,经过埃特纳火山东翼并向北延伸,其二是124号公路,向西北方向延伸并且经过卡尔塔吉罗内-恩纳-莱昂福泰地区。但是124号公路位于美军作战区域内,而美军已经抢先使用了这条公路。美军在7月13日傍晚发现英军第51师出现在124号公路上,而当天午夜,亚历山大就下达指令,要求布莱德雷将这条公路的使用权让给蒙哥马利。这对骄傲的美军统帅来讲,蒙哥马利对于“赫斯基”作战计划的修改已经降低了美军的作用,而现在他又仗着亚历山大的庇护夺走一条宝贵的公路,这是非常容易引起非议的,但是巴顿还是奉命履行了军人的职责,他选择服从命令。不过巴顿愤慨地抱怨道:“英国佬的恶作剧太过分了,他把我们当成了初出茅庐的新手。”

    不过同样在7月13日,希特勒决定向西西里派去两个师以及赫布将军领导的军司令部。而早在6月,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就已经到达了西西里。我们可以发现,德军在逐步接替意军的指挥权,而墨西拿海峡的布防和管理已经彻底“德国化”了,对盟军的抵抗也随之变得更加强硬。而且,敌军利用西西里险要的地形,将兵力聚集在不同道路且易守难攻的地区,使得英军装甲部队难以攻入。而德军坦克部队将英军限制在奥古斯特以北地区,使其向卡塔尼亚推进的行动屡遭失败。这使得西西里战役对盟军而言变得更加艰难,因此亚历山大上报帝国参谋总长,希望可以让第13军经由卡塔尼亚,继而向墨西拿发动攻击。7月16日,亚历山大以命令的形式将这一计划发布给各集团军指挥官,而这再一次伤害到了美军的自尊心。巴顿认为自己完全有实力指挥部队夺取墨西拿,所以他乘坐飞机去找亚历山大理论,亚历山大经过思考后,批准了巴顿向巴勒莫推进的请求。7月22日,巴顿率领的美军部队抵达西西里岛北岸,成功占领巴勒莫,随后,美军开始向东推进,攻入圣斯特凡诺和尼科西亚,加之第30军加拿大师南上而来攻入阿吉拉,至此,第15集团军抵达了敌军主要防线的边缘。

    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这条防线迅速地发生了变化,大批本就无意抵抗的意军纷纷投降,德军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防守西西里岛。但是由于实力有限又没有增援,在7月27日,凯塞林下令赫布准备撤离,这才使得英军得以前进,不过艰苦的作战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改观。

    英军经过长时间准备后,于8月4日开始对德军的防御进行攻击,次日,第13军抵达埃特纳火山与大海之间狭长区域,而第30军则抵达火山另一侧的丘陵地带。8月6日,第13军攻占卡塔尼亚。蒙哥马利继续指挥作战,在8月16日,第8集团军的突击队终于抵达墨西拿,不过此前巴顿命令部队沿北海岸行进,使得他的第3师第7步兵团比英军提前到达了墨西拿,拔得头筹。

    毋庸置疑,对盟军来说,西西里战役是一场胜利。在战役中,意军伤亡约为13.2万人,德军伤亡约3.2万人,盟军伤亡约2.28万人。而且,逃走的德意军队的总计人数也非常之高。德军的撤退可以说具有一定成效,共调离了近万辆车辆,47辆坦克,97门大炮和1.7万吨弹药。这场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攻占了敌人的一个前沿要塞,更重要的是狠狠地击倒了意大利,粉碎了意大利政府吹的有牛皮。

    由于英美两国在战略原则上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并没有制订出长远的详细计划。直到8月17日西西里战役结束的时候,才确定出在意大利本土的登陆地点,对第8集团军的指示则是在8月30日之前部队必须渡过墨西拿海峡,不过具体目标依然不明确。而且,那些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支持的高层人员将进攻欧洲大陆视为首要任务,因而并不想卷入地中海地区的政治纠纷。但是,英国方面则希望彻底摧毁德国,并且认为在面临苏联挑战的情势下,选择沿地中海区域进行作战会给政治带来很大的好处。如此这般,进攻意大利似乎就成了一个折中方案。

    1943年5月,华盛顿会议对于英美之间的纠纷作出了一项模糊的决议,那就是同意在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接着,丘吉尔开始数次造访艾森豪威尔,为的只是反复宣传在意大利作战的重要意义。8月份时举行的盟国魁北克会议继续探讨了这个问题,在7月到9月间,英美联军制订出很多作战计划,然而最终仅仅采纳了其中的两个,即“雪崩”计划与“贝镇”计划。

    “雪崩”计划由马克·克拉克将军的美军第5集团军负责实施,登陆地点在萨勒诺地区,此为主攻方向。佯攻方向则是由蒙哥马利负责执行的“贝镇”计划,目标是渡过墨西拿海峡。9月3日凌晨4点半,第30军开始对墨西拿海峡对岸进行攻击,巴顿的第7集团军为其提供80门中型炮和48门重型炮,火力异常猛烈。同时,15艘战舰以及数架重型轰炸机也前来助威,有效地打击了敌军。第13军的第5师与加拿大军第1师并未受到敌军抵抗就成功抵岸。随后,他们立即占领了勒佐加拉勃利亚,并继续向北进军。尽管山路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但这支队伍还是在一周之内行进100英里,直达卡坦扎罗一线。当天下午,蒙哥马利接到亚历山大的电报,要求其对德军施加压力,从而支援“雪崩”计划。随即,蒙哥马利作出一系列调整:为了更好地运送物资以及调配战斗机,他将轻装甲部队推进到尽可能远的区域,其后出动加拿大第1师于9月11日夺取克罗托内,以便能够自由地使用克罗托内机场。此外,蒙哥马利接管塔兰托,并计划利用塔兰托的桥头堡作为登陆点,调来分别在西西里与埃及的第78师与印第8师。

    9月19日,蒙哥马利的第5师抵达奥莱塔,加拿大第1师则抵达波坦察。不过由于供应吃紧,所以正式的攻击需要等到10月份才能实现。于是,蒙哥马利继续沿着意大利半岛东侧行进,并且夺取了非常重要的福贾机场群。

    直到抵达特里尼奥河,第8集团军才直面真正的意大利战线,如在特里尼奥河北岸的伯恩哈特防线,以及北面20里的古斯塔夫防线,此外在这两条防线之后,还有以大哥特防线为代表的众多防线。而这些防线都易守难攻,不仅有重兵把守,而且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虽然当时的天气情况非常糟糕,但蒙哥马利还是召集了自己的集团军,贮备了供给物资,并打响了特里尼奥河战役。

    蒙哥马利将第13军安排在左翼,右翼则是由第78师和印第8师组成的第5军,经过改编的新西兰第2师则作为预备力量。蒙哥马利希望通过第13军在左翼对伊塞尔尼亚发动欺骗性攻击,进而引起敌军第26装甲师的注意,其后再由海军及空军支援第78师在靠海的侧翼发动主要攻击。第8集团军在11月19日成功渡过特里尼奥河,并且攻占了桑格罗河南岸。

    对第8集团军而言,下一步就是突破古斯塔夫防线了。他们此时控制着桑格罗河南岸的区域,德军只有少量军队驻守在北岸,而将主要防线布于里科里山脊之上,占据了所有有利地形。蒙哥马利发动5个师的兵力进行进攻,不过在战役之前,他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用以迷惑敌军,例如进行一次演习,暗示将对佩斯卡拉进行攻击,并把第5军的弹药掩藏起来,相反则在第13军的战线上制造了一些假的弹药堆。

    这一年的10月底,意大利的天气变得非常恶劣,不是暴雨就是细雨或雾天,山区里则在下雪。蒙哥马利的军队就是在这种四处泥泞不堪,潮湿阴冷的条件下进行战前准备的。

    蒙哥马利在意大利开展的最后一场战役,就是夺取桑格罗河及其河岸后方地区。不过因为德军战线明显拉长,加上无法避免的恶劣天气,这场战役注定以失败告终。此时,第8集团军控制着桑格罗河的南岸斜坡,德军则以习惯的方式仅用少量的兵力驻防在河北岸3英里左右的相对平坦地段,而主力则布置在里科里山脊上,由海岸边的福萨切西亚开始向内陆延伸。尽管蒙哥马利努力收集情报,并实施一些欺骗手法,却难挽败局。加上天公不作美,第8集团军疲惫不堪,经过浴血奋战,他们终于在11月30日占领了里科里。在稍事休整后,蒙哥马利命令加拿大师和新西兰师向离海岸线更远一些的奥托纳和奥尔索尼亚进攻。12月20日,加拿大师进军奥托纳,遭遇德军第1伞兵师第3伞兵团,该团指挥官是个巷战高手,加拿大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但是,德军已经利用这段时间在后方建立起了新的坚固防线。另一边负责进攻奥尔索尼亚的新西兰师,虽然在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却无法攻克敌人的防线。

    蒙哥马利只能承认自己的失败,然而,蒙哥马利却没有机会挽回这次失败,因为他于12月24日一早刚刚睡醒时就接到命令,通知他回到英国接管佩吉特的第21集团军群。这个命令使得蒙哥马利从混乱的作战状况中得以解脱,而他也非常乐意去担负重大任务,即进军欧洲大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新职务挑选参谋人员,蒙哥马利依然无比器重德·甘冈,仍将他选为参谋长,此外他还选定了情报处长威廉斯,坦克部队顾问查理兹,总后勤部长格雷厄姆,以及随军总牧师休斯,不过,陆军部并没有批准格雷厄姆和休斯与他同行。

    12月27日,蒙哥马利飞往阿尔及尔,他探访了自己未来的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及其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从艾森豪威尔那里,蒙哥马利得知自己将会负责即将开始的全部地面战斗,以及英美军进攻欧洲大陆的所有作战。次日,蒙哥马利回到了意大利,在归程飞机上,他饱含深情地撰写了自己对第8集团军全体官兵的告别公示,并安排于他离任后的1944年元旦向所有人员宣读。12月30日,蒙哥马利在瓦斯托城举办告别会,挥别第8集团军总司令部的官兵,他无比激动的告别演讲让所有在场人员为之感动。当晚,奥利弗·利斯正式接任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蒙哥马利则于次日告别第8集团军,他乘坐飞机前往马拉喀什看望在那里养病的丘吉尔,并和首相一起过新年。

    1944年1月1日夜里,蒙哥马利起程飞往英国。他已经意识到了,在前方等待他的将是彻底打败法西斯的光荣使命,不过他并不知道第21集团军群司令这个任命差点儿就不属于他。当时,“霸王”作战计划的最高统帅一职毫无争议地落在了艾森豪威尔肩头,而由谁来担任负责具体作战的地面指挥官则悬而未决。英国陆军部希望由艾森豪威尔来提名人选,艾森豪威尔与亚历山大此前合作愉快,于是希望两人继续并肩作战,不过他觉得直截了当地明说并不妥当,于是委婉地回答道:“我没有权力作出这个选择,不如就维持现状。”而英国内阁对于这个人选争论正酣,一方选择才能卓越并且能和美军很好合作的亚历山大;以总参谋长布鲁克和陆军大臣格里格爵士为主的另一方则偏向蒙哥马利,认为他更具备作战经验和军事才华。最终凭借布鲁克和格里格的坚定支持,英国内阁决定由蒙哥马利担任地面作战指挥官。

    2.霸王计划

    当蒙哥马利还在马拉喀什的时候,丘吉尔就要求他对“霸王计划”发表看法,而在离开马拉喀什的当天早上,蒙哥马利则交给丘吉尔一份报告,他的主要观点是:登陆的区域过于狭窄,16个师在12天内登陆无疑会引发混乱,从而影响地面战斗的顺利进行。而此后在同一滩头登陆的部队多达24个师,更加恶化了这种混乱的情况。

    虽然这个计划在前一年的8月份就得到了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通过,但蒙哥马利却一针见血地找到了这个计划的薄弱之处。所以丘吉尔认为蒙哥马利的见解非常有价值。

    回到英国后,蒙哥马利来到了第21集团军群的司令部,司令部就设在了他曾经就读过的圣保罗学校,而蒙哥马利的办公室就是此前的校长办公室,有趣的是,尽管他当年可以算是该校的风云人物,却未曾踏入过校长室一步。

    蒙哥马利上任后自然要调整人员配置,他那些从意大利归来的军官接手了一些领导岗位,被撤换的人自然非常不满。而第21集团军群可谓英国最后一支重要力量,尽管其中有一些久经沙场的部队,如第7装甲师,第50和第51高地师,以及第3师;同时也有如同第15和第43英格兰师以及第11装甲师这些并无实战经验的部队,于是,蒙哥马利派出一些拥有作战经历的军官为其传授经验。

    1月13日,蒙哥马利与属下几个集团军的将军们在指挥部对于“霸王”计划展开共同探讨,席间有人提议为了实施此项计划,必须进一步调整各师的结构。蒙哥马利当即下令进行调整,而出席此次会议的几个陆军部代表则认为蒙哥马利这种态度过于自以为是,并随后上报给了陆军大臣詹姆斯·格里格。而格里格对于蒙哥马利忽视陆军部的行为非常气愤,好在通过布鲁克安排好的一顿午餐,两个人才得以化干戈为玉帛。

    蒙哥马利继续对司令部及配属部队进行调整,同时他进一步思考“霸王”计划的可行性。在他看来,“在何处登陆”这个问题远比“出动多少兵力登陆”来得更为重要。只有围绕着登陆地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得到确切答案,才能最终确定登陆方案。蒙哥马利听取了盟军最高司令部参谋长摩根对于登陆计划的研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参考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将诺曼底西部的塞纳湾作为突击目标。不过蒙哥马利对于这份翔实的计划仍不满意,他认为并没有解决此前一直存在的问题,即进攻正面区域过于狭窄,此外,攻击力量并不强大,指挥安排也不妥当。因此,他命令对布列塔尼和科唐坦半岛两侧展开调研,探讨这两个地方是否具有登陆条件,得出的结论是,塞纳湾更为适宜登陆,自此,塞纳湾地区被称作“海王星”区域,而进攻欧陆的突击代号同样是“海王星”。

    蒙哥马利对作战计划的修改还包括:扩大登陆日的进攻正面,从科唐坦半岛维尔河口以北地区一直延伸至奥恩河东面,而这则需两个集团军共同出击,也就是从左侧进攻的第21集团军群的三个师,以及从右侧进攻的美军第1集团军的两个师。此外,蒙哥马利还改进了原有指挥结构,从而使得“海王星”计划更加简洁利落。

    1944年1月21日,蒙哥马利将修改后的计划递交给艾森豪威尔,并获得了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肯定。至此,“霸王”行动与“海王星”计划都具有了可行性,不仅有最高统帅以及司令部,还任命了具有职权的海陆空三军司令,在加上翔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不过,蒙哥马利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铁砧”行动的规模程度决定了“霸王”行动是否能够成功。所谓“铁砧”行动,是盟军预备在法国南部土伦以东区域所进行的登陆行动,虽然美国、法国和苏联都赞同这项计划,但是蒙哥马利认为“铁砧”行动使得“霸王”行动缺乏足够的舰队,而且也会削弱意大利战场的兵力,而失去在苏联之前登陆维也纳的良机。实际上,由于“霸王”计划的升级,海军总司令拉姆齐上将表示需要增加大约150艘扫雷艇,24艘战舰以及1000艘登陆艇,然而,尽管英国造船厂已经竭尽所能,但仍然难以满足作战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建议将“霸王”计划推迟一个月,而将“铁砧”计划降级为起到威胁警告作用的军事行动。联合参谋委员会先后同意了他的提议。这样也就让英国有时间建造更多的军舰。

    接下来,蒙哥马利开始计划登陆后的作战方案,他认为,在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后,就应从位于东翼的岗市地区做出向内陆逼近的威胁姿态,从而将敌军的如装甲师等主力后援牵制在东翼。其后,盟军从西翼出击,并向南推进,继而折向东面,向塞纳河进军。4月7日,四个野战军的所有将领被蒙哥马利召集在伦敦,一起讨论这个作战计划,而海军和空军总司令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计划概要。这样,就诞生了一个共同认可的作战计划,蒙哥马利将细节问题交付给德·甘冈的参谋部门研究,自己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建立信任,不仅是官兵对于高级指挥层的信任,还包括人民对于军队的信任,因为这也是亟须得到巩固的。

    在这个春天,蒙哥马利开始访问即将参加“霸王”行动的所有部队,蒙哥马利每天访问的人数都高达数万,部队站成方阵等待检阅,而蒙哥马利先与该部队指挥官进行谈话,然后命令队伍面向中间,他缓步穿过队伍,让每个军兵都能够看得到他。这无疑是培养部队整体信心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访问持续到了5月中旬,蒙哥马利检阅的总人数超过100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鼓舞人民的方法同样是进行访问,蒙哥马利参观了多家工厂,尤其是那些为了生产出以供“霸王”行动的装备的军工厂,他向加班加点进行生产的工人们演讲。除此之外,蒙哥马利还曾对工作在铁路和码头的工人们发表演讲,并且鼓励全国人民为英军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不过,英国政界对于蒙哥马利的这种大范围演讲却有所质疑,可蒙哥马利却依然我行我素。

    “海王星”区域被分为五个独立的登陆点,分别以代号区分并有相应负责的部队:美军第4步兵师负责的“犹他”区,美军第1步兵师负责的“奥马哈”区,英军第50步兵师负责的“戈尔德”区,加拿大军第3师负责的“朱诺”区,以及英军第3步兵师负责的“斯沃德”区。此外还有分别用于保护美军与英军登陆的两支海军特遣部队。在登陆日这天,英军共出动战机5510架,美军则出动了6080架。然而,隆美尔在2月份已经担任荷兰与卢瓦尔之间海岸地区的指挥官了,面对老对手,蒙哥马利对于登陆后扩大战果所作出的计划是,在敌军调来足够的后援之前,盟军必须要建立一个牢固的滩头占领区,继而向内陆进军,而只有控制住格朗维尔-维尔-阿尔唐-法莱斯-卡昂一线的敌军主要侧翼,才能控制被包围的区域。而卡昂是诺曼底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所以,蒙哥马利将卡昂及其相邻地区作为盟军战线的中心。如果这样能引起大批德军部队前来作战,那么盟军战线也就能进一步向东延伸,直至加拿大第1集团军进攻至巴黎以南。这个战略虽然对于英军而言,并不能占据很多地盘,而且会陷入持续且激烈的战斗中,然而,倘若美军一旦突破敌人的最初反抗,其装甲部队就能够向东突击。

    蒙哥马利能够预测到隆美尔的作战方针,指出隆美尔不会在自己的阵地上进行坦克战,而是将坦克力量部署在阵地前沿。而蒙哥马利的情报处长威廉斯则指出,隆美尔如果不能在最初阻止盟军登陆,就必定会将他们阻隔在海滩上。而他们二人的判断都是正确的。不过,更值得担心的则是,隆美尔的防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自从他麾下的B集团军接手“欧洲堡垒”西北海岸的防御以来,隆美尔就不遗余力地对德军防线进行改良。在盟军进攻之前,其阵地已经布下了多达500万至600万颗地雷。而为了防止盟军飞机降落,隆美尔命令将无数的巨大木桩楔入地面,这种木桩能够对滑翔机底部造成破坏,并且这些被称为“隆美尔桩砦”的区域面积有着逐步扩大的迹象。此外,从2月份起,敌军就在所有盟军有可能登陆的海滩上建造了多种功能、样式的阻碍物,并将防御区域延伸至海里。无论盟军在涨潮时登陆还是在落潮时登陆,都必将遭受严重伤亡。蒙哥马利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涨潮之前的3到4个小时之间发动攻击,而且第二批登陆部队使用浮水坦克以便保护步兵。

    不过,德国人一直将加来海峡当做盟军最有可能登陆的地点,因为比起诺曼底,加来海峡的距离更短,具备更多的便捷条件。为了诱使德国人保持这种观点,蒙哥马利再次使出欺骗手段,设计出一个名为“保镖”的欺诈计划,目的在于让德军相信盟军将在7月的第三个星期发动攻击,而此前还会经由苏格兰入侵挪威,甚至还使敌人相信盟军对于诺曼底发动的所有攻击都是声东击西的手法。此外,英军制造出种种假象,使得德军相信在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驻扎着一个完整的集团军及辅助其的空军部队。蒙哥马利利用各种零散的设施以及少量部队,模拟出司令部、兵营和进攻配置,而且该地区的无线电信号通讯使用也是正规集团军的使用标准。虽然在4月份时,蒙哥马利的前线指挥所就已经转移到了朴次茅斯地区的索恩威克大厦,然而为了让敌军更加相信这个欺骗计划,蒙哥马利下令将无线电信号从朴次茅斯传送到伪造的司令部播出。所有迹象都让隆美尔相信盟军的主要力量集结在英格兰东南部区域,并即将进军加来海峡。而英国皇家空军与美国陆军航空队更是全力配合这项欺骗计划,在4月初到6月初期间,空军对“海王星”区域进行袭击,而同时对于加来海峡实施两倍于“海王星”区域的袭击。执行这样的任务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在此期间,盟军共损失了2000架飞机以及12000名军兵,不过即使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依然是值得的。

    在5月底的时候,利·马洛里再次反对在西部空降,而这项安排是他此前与蒙哥马利、布拉德莱共同做出的决议。为了打消利·马洛里的顾虑,第一夜的空投主要由第82和第101空降师的伞兵完成,次日黎明时分机降100架滑翔机,待到傍晚再机降200架滑翔机。5月24日,情报表明德军的一个师进入到了第82空降师的地域,而利·马洛里依然反对空降,认为如果实行空降将损失50%的伞兵和70%的滑翔机人员。不过艾森豪威尔不为所动,依然下达空降的指令。在空降得到成功后,利·马洛里非常坦诚地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蒙哥马利认为最好的登陆时间在6月5日,而6日次之,7日则勉强能接受,但如果错过了6月7日,那么只能再浪费两周的时间等待登陆时机了。然而,从6月3日开始,天气情况却急转直下,不由得不让人忧心忡忡。次日早晨,艾森豪威尔决定将登陆时间推迟到6月6日,这个决定非常明智,因为在这一天的傍晚,风暴来得更加猛烈。到了6月5日的凌晨,艾森豪威尔召开会议,与所有指挥官讨论次日作战时间是否可行,就在这时,气象主任斯塔格上校闯入会议室,汇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坏天气即将结束,今后几天的天气状况都非常良好。艾森豪威尔安静地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宣布:“好吧,朋友们,咱们干吧!”

    3.成功登陆

    1944年6月5日,一支可以堪称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舰队从英国南海岸起航,此时狂风怒作,骇浪滔天,但正是由于这样恶劣的天气情况,使得德军舰艇并没有进行例行的巡逻。而德国的雷达站相当一部分都已被盟军的空军所摧毁,加之盟军对诺曼底沿岸的雷达系统进行干扰,这样就使得敌军无法觉察到盟军的舰队正在向他们开来。

    到了6月5日的夜里,盟军空军对敌军进行了轰炸,敌军的炮兵连、司令部、密集部队以及后方机关都遭受攻击。黎明时分,塞纳湾海岸防御阵地与布伦地区的目标也遭到猛烈轰炸,从而引起德军指挥部的注意,并掩护了真实的登陆方向。此外,英美空军开始实施空降,2000多架运输机以及1000架左右的滑翔机把美军第101空降师空降在卡朗唐以北区域,把美军第82空降师空降在圣梅尔埃格利斯以西地区,把英军第6空降师空降在岗市的东北地区。而这些空降行动同样没有出现利·马洛里所预言的那种严重损伤,美军仅仅损失了20架运输机。不过,由于天气原因,第101空降师落地过于零散,直到天亮也仅仅只有2100人抵达指定区域,而且在一天之后,集合起来的人数还不到总人数6600人的一半。不过,虽然人员不齐,他们还是成功夺取了沼泽地5条堤道的西边区域。第6空降师同样遭遇到了空投过于分散这个难题,但他们同样瓦解了敌人的抵抗,并且夺取了奥恩河与卡昂到大海之间的运河口,以及梅维尔的海岸炮台。但是,他们并没有同登陆部队接上头。第82空降师的情况相对顺利,先锋伞兵团的绝大多数人员都降落在不超过规定地点3英里之内的区域,而且没有遭到顽固抵抗就迅速地占领了圣梅尔埃格利斯,这也是卡朗唐到瑟堡公路的重要地点。不过他们与第6空降师的情况相同,也未能与在“犹他”滩头登陆的第4师取得联系。

    而登陆部队的着陆情况并未遭遇难题,当他们在黎明时分靠近海岸时,能见度非常良好,而且恰逢涨潮时间,因此扫雷舰能够很容易地清理掉岸边的障碍物。

    6月6日早上,盟军共计100多艘的战列舰、重炮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都蓄势待发,准备开始炮火攻击。与此同时,英美空军对德军的防御进行了密集轰炸。之后,盟军开始进行登陆,让德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本以为盟军士兵会迎着寒风,踏着海浪艰难上岸,谁知坦克居然从水面上直接开了过来,登陆艇则火力全开,而装甲车横冲直撞地奔驰而来,一边引爆德军布置在雷区的地雷,一边摧毁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防御据点。所有这些都让德军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开火反击,就眼睁睁地看着盟军已经成功登上了海滩。

    美军第4师同样顺利靠岸,从科唐坦半岛的背风处登陆。在269架重型轰炸机对德军沿岸防御进行地毯式轰炸后,26辆两栖坦克全部安全到岸。之后在一个小时以内,爆破分队则为后续登陆艇扫清了障碍。敌军的攻击非常薄弱,这使得第4师主要面对的障碍只是在沼泽地和滩头上难以找到出口。在全天的战斗结束后,共计2.3万人上岸,并占领了大片区域以供使用。

    不过,在这天晚上,“奥马哈”滩头所发生的情况则更为危险。德军在该地段设下多重布防,修建了大量能够扫射滩头的支撑点以及战壕,并在所有可能的出口区域都埋下了地雷。由于美军的指挥官能力不够,使得美军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登陆艇在距离岸边还有12英里的时候就提前下水,士兵们挤在狭小的登陆艇中,随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摇摆不定,衣服被冰凉的海水打透,而且由于晕船,士兵们难以应对猛烈的登陆作战。而在距离岸边4英里下水的29辆两栖坦克,仅有两辆成功登岸。因为当时天空布满乌云,空军无法很好地配合作战,无法击中登陆滩头和防御设施,投下的炸弹命中的是距离岸边3英里的内陆区域。这样,美军付出了3000人的惨重伤亡才夺取了胜利。同样不顺利的还有“朱诺”滩头的加拿大第3师,共有90辆登陆艇受损,并且由于打开通道过于缓慢而致使海滩上一度堵塞,不过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进攻终于获得了成功,而且向着前方和翼侧推进。而在“戈尔德”登陆的英军第50师虽然遭到了敌军的猛烈抵抗,但还是成功地在下午时分将4个旅全部送上岸,并且推进到巴约附近。

    蒙哥马利对于登陆首日的大致情况表示满意,英军和加拿大军登陆的部队共有75215人,已经在宽达24英里的正面向纵深推进了4~6公里;美国部队的登陆人数则有57500人,尽管“奥马哈”滩头的登陆进展并不顺利,不过“犹他”滩头的前景却十分乐观。盟军此时掌握了制空和制海权,同时也正如蒙哥马利预料的那样,德军的坦克被吸引在卡昂地区。而德军指挥部对于盟军所取得的初步胜利反应迟钝,甚至防守塞纳河岸的德国第84军司令部在6月5日晚间还在为给军长庆贺生日举行宴会,直到后半夜盟军空降兵已经着陆,宴会才终止。而负责防守诺曼底海岸的德国第7集团军,在6月6日凌晨2点之后才开始发动战斗警报。

    龙德斯泰特元帅在获知盟军空降兵已经着陆的报告后,下令党卫军第12装甲师和勒尔装甲师向塞纳湾挺近。不过在清晨5点左右,最高统帅部指示他,现在还难以判断盟军主力的登陆地点。而且,由于这两个师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所以是归属希特勒直接指挥的。尽管龙德斯泰特请求立即批准这两个师开向登陆区域,然而等到上午10点,得到的答复仅仅批准党卫军第12装甲师可以向北进军,而勒尔装甲师务必原地待命。直到下午2点,这两个师才被批准开往前线,不过已经为时已晚,延误了最佳战机。

    当隆美尔从希特勒的大本营返回自己的司令部时,已经是6月6日的下午了,这次与蒙哥马利的交锋,他似乎又是败在了起跑点上。

    蒙哥马利于6月7日的早上乘坐英国军舰“福尔克诺”号抵达登陆滩头附近海域,他首先前往布莱德雷的指挥舰上与其会面,针对“奥马哈”滩头的作战情况进行探讨,并研究出解决方案。此后,蒙哥马利返回英军占领地区,与登普西和维安海军上将讨论战况。此时,艾森豪威尔乘坐拉姆齐海军上将的旗舰同时抵达英军地区,于是蒙哥马利又前往会见艾森豪威尔。接着,据情报称“奥马哈”滩头情况良好,之后布莱德雷就上了岸。而次日的早上,蒙哥马利也上了岸。他将自己的指挥所设置在位于贝叶东边几英里外的地方,一个名叫克勒利村庄的一所别墅中。在这里也发生了件有趣的小事:蒙哥马利发现自己的指挥车里忘记装配夜壶,于是便派副官向女房东德·德吕瓦尔借一个。不过副官认为直接开口太不文雅,于是便向女房东打听能否借一只花瓶。德·德吕瓦尔夫人非常热情地将别墅里所有花瓶都展示给副官,让他从中间挑一个喜欢的。副官查看一番,回答没有发现适合将军插花的,问她是否还有其他的式样。女房东的智慧与幽默感让她领悟到了副官真正想要的“花瓶”究竟是什么样的,于是她拿出一只绘有粉红色花卉的白色夜壶,得意地说:“我想这个一定非常适合将军插花。”并且坚持将这只“花瓶”送给将军,蒙哥马利只好笑纳了这个特殊的纪念品。

    4.继续战斗

    登陆后的情势发展,也的确与蒙哥马利预想中的大体相同,德军依然被盟军的欺诈计划所蒙蔽,认为诺曼底登陆战只是一次声东击西式的佯攻。德军第7集团军可谓孤助无援,不仅不能从其他集团军调兵,甚至连属于自己的坦克战略预备队都不能投入作战。德军依靠步兵阻挡美军,而用装甲部队将英军赶下大海这样看似宏伟的战略,不过是螳臂当车。而且,德军调遣来的装甲部队也正如蒙哥马利所希望的那样都开往了卡昂。蒙哥马利的作战计划正是将敌人主力吸引到东翼,与英军第2集团军相互抗衡,从而使得美国第1集团军在西翼能够突破德军防线,继而扩大战果。这个富有远见的做法,在当时自然会引起一些非议,但历史已经证明了蒙哥马利的战术是正确的。正如上文所说,美军在“奥马哈”滩头遇到的德军抵抗并不猛烈,而在科唐坦半岛底部的美军的情况也大抵相同,这使得美军能够奋勇前行,占领更多的地盘。

    6月8日上午,蒙哥马利首次在前方指挥所里思考此后的战斗该如何发展,他认为如果想要取得胜利,盟军必须达成以下几个目标:首先,是把每个滩头相互联结,连成一条战线。而这个目标在6月12日得以实现,盟军控制了一个宽达50英里,纵深8~12英里的地带。其次,盟军要牢牢掌握住手中的主动权。此外,要在趁着敌人无力反攻之时,在占领区域内建立一套有效率的行政后勤系统。而天气因素,也纳入了蒙哥马利要考虑的范围之内。

    6月9日17点30分,隆美尔下令第7集团军在维尔河到奥恩河之间的地段转为防御状态,这也就间接承认了党卫军第12装甲师于6月8日在卡尔皮克击退加拿大部队的行动沦为失败,而同一天抵达巴约地区的勒尔装甲师依然溃不成军。不过,隆美尔仍制订了反攻计划,该计划已经传达到了西线装甲部队司令盖尔·冯·施韦伯格那里,但施韦伯格的司令部在6月10日被盟军施以轰炸,除了盖尔之外,几乎所有的人员非伤即亡。而且,登普西已经得知了敌军策划的反攻计划,于是他下令对卡昂进行空袭,并且重新部署加拿大部队。这使得德军丧失了信心,认为不存在反攻的可能,能够抵御英军的进攻才是当务之急。

    美军在6月11日的晚上攻占了卡朗唐,次日上午进军科蒙,并抵达与勒尔装甲师相胶着的英军第7装甲师的右前方。登普西计划让第7装甲师对敌军发动包抄攻势,不过擅长沙漠战的第7装甲师对于在树林和小路里战斗并不在行,到了6月15日,该师撤退到了科蒙与蒂伊之间的区域。不过,盟军的这个失败并不能对德军消沉的气氛起到什么改善作用,而对于盟军而言也着实算不上什么打击。蒙哥马利在士气上已经完胜他的对手,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不得不派出德军的主要攻击力量来用于防御,甚至连增援部队都被派往防线。而希特勒的态度更是如同火上浇油,他在6月17日飞往马吉瓦尔,将司令官们召集在一起开会,不过他仍然坚持决不撤退的态度,宣称如果没有最高统帅部的指令,任何师都不许擅自移动,并且许诺增援部队即将抵达,盟军会被赶下海去。

    然而,这些指令过于不切实际,甚至希特勒还命令海军总司令邓尼茨“消灭或者打败敌人的海军,尤其是战舰。”蒙哥马利则于次日发布新的指示,要求盟军占领卡昂和瑟堡,继而展开全面计划的第一步。此时,美军已经开拓出了一条宽阔的走廊可以横跨科唐坦半岛,蒙哥马利希望由第8军从侧翼发动主攻,夺取卡昂南面高地并控制进出卡昂的道路,同时在奥恩河以东配合支援性进攻,从而夺取卡昂。不过,天气仍是让蒙哥马利为之苦恼的首要原因,从6月19日开始,一场近半个世纪未曾有过的风暴席卷而来,英吉利海峡翻滚着滔天巨浪,连续三天都没有停歇过。层出不穷的事故导致800艘船只受损或者搁浅。这种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补给,蒙哥马利只好推迟进攻的时间,将东面的支援性进攻时间改为6月23日,而主攻的时间则推迟到了6月25日。

    这场在6月25日开始的“赛马场”战役,可谓英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的首个大规模战役。第30军从右翼进行掩护,夺取了罗雷,攻占了罗雷-瑞维尼一线,之后向南进军。第8军则要从卡昂公路上的布雷特维尔-洛格约斯以东,也即是加拿大军已经建立好的阵地作为出发点,开辟出一条道路,途经什窝直达奥东河,之后再向东行进抵达奥恩河,在夺取更多的渡口后,控制卡昂南面的道路。这次战役对于德军而言,除了要将当地的装甲部队用来防守阵地之外,还需要将远道而来的部队一同投入到防御中去,这样就丧失了未来的反攻力量。而德军调离装甲部队的后果则使得美军在不受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瑟堡。

    尽管蒙哥马利的战略备受非议,并引起许多误解,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奏效的。到了6月30日,美军在科唐坦半岛实施了一次大型进攻,成功地夺下了瑟堡的要塞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支援进攻的炮兵阵地。随后,一艘英军用来扫雷的汽艇在众目睽睽之下进入瑟堡港。这也就意味着蒙哥马利所说的“保证主动权”得以实现,这同时也是他要求保障后勤稳定性的前提。“海王星”行动正式宣告结束。而“霸王”计划开始进入下一个阶段,英国特遣舰队司令维安海军上将和美军柯克相继返回英国,负责海边各个滩头的海军军官也相继撤离,由英军突击区海军将官与西线海军将官分别代替。这显现出从两栖作战转向陆地作战的趋势,意味着盟军对已经占据的桥头堡充满了信心。

    “赛马场”行动于7月1日结束,虽然没能夺得预想中的足够地盘,但却彻底地打击了德军装甲部队。蒙哥马利对两个集团军下达指令,要求美军继续深入战线,进军到科蒙-维尔-莫尔坦-富热尔一线,而之后的作战所受到的阻力则会愈加减少;对于英军的指示则是要求他们继续在维莱博卡日与卡昂之间牵制住德军的主要力量,并且巩固东翼阵地。不过在美军开始向东出发之前,布莱德雷需要找出一条适当的进军路线,而纳入他考虑范围的所有路线都包括了圣洛这个非常重要的公路枢纽。因此,他派出第7军和第8军向库唐斯推进,意图使圣洛-库唐斯公路成为出击路线。然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两个军的进展都非常缓慢。于是,布莱德雷花费两天的时间重新思考进攻方案,并得出答案,他决定将出发点定为从圣洛经过佩里耶直至位于海边的莱赛这条西北走向的公路。此外,他授意美国空军对圣洛城外一块宽3.5英里,纵深1.5英里的区域进行轰炸,而他的主要作战力量将踏过这块被轰炸的区域继续前行。“眼镜蛇”计划就此诞生,3个星期的艰苦战争过后,美军付出了伤亡4万人的代价,终于在7月19日攻占了圣洛。

    7月初的时候,德国人似乎察觉到了蒙哥马利的策略,7月7日,党卫军第2装甲师从与英军对抗地区调离到了奥东地区,并对美军第83师施以严重打击。而且几支新的德国步兵部队被调往前线,可见敌人意图重新整编作战队伍,并对美军更加关注。为了转移德军的注意力,蒙哥马利决定夺取卡昂。于是在7月7日晚上将近10点的时候,卡昂北郊遭到了盟军450架重型轰炸机的袭击,到了8日清晨4点20分,第1军的步兵发动进攻,尽管德军的反抗依然来势凶猛,但在付出了死伤5500人的代价后,第1军终于在次日早上攻进卡昂,并受到当地2万名居民的欢迎。到了当日的晚上,第1军已经成功占领奥恩河以西的卡昂城。虽然人员有所伤亡,但也达到了蒙哥马利的目的,不仅扫清了德军在奥恩河以西的桥头堡,同时也吸引了德军指挥层的注意。

    接下来,蒙哥马利谋划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作战计划,即“古德伍德”行动。这个计划意图获取通往卡昂重要地带以南的一条东西走向通道,方法则是由3个装甲师跨过奥恩河,从东岸向南进军。不过,这个计划让蒙哥马利遭到了更大的误解。7月18日,盟军动用各种战机共4500架,用以支援第2师,第7装甲师以及警卫装甲师联合开展的“古德伍德”行动。原计划在装甲部队进军路线的两个侧翼实施重磅炸弹袭击,临近路线以及前方选定目标则以杀伤弹、燃烧弹和小型高爆炸弹进行袭击,避免出现弹坑妨碍行军。不过,其中一些目标被灰尘笼罩而无法定位,一些目标则只有部分被击中,这也致使战情出现危机。18日上午9点,盟军超过了在西岸受困的野战炮射程,而奥恩河与卡昂运河的三座桥愈加拥挤,在战斗前线上,尤其是在卡尼、埃米维尔和弗雷努维尔这几个村庄里,英军遭受了德军的猛烈炮火,并造成严重伤亡,并且情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整个第2装甲师和警卫装甲师只有少数单位得以向前推进,而第7装甲师直到晚上才从桥上脱身,继而投入战斗。位于左翼的第1军也没带来什么好消息,甚至没有越过特罗阿恩。右翼的加拿大军情况稍好,占领了科龙贝勒的郊区工厂,肃清了德军并沿着河岸东边开拓出一块桥头堡阵地,并开始着手去架设桥梁。不过,在这一天下午4点半的时候,蒙哥马利发给帝国参谋总长的电报则语调轻快,声称战斗进展顺利,情势良好。显然,蒙哥马利没能接收到全面的信息。而在当天晚上,蒙哥马利依然用这种迎接胜利的态度发布公告,声称自己对战况表示满意。不过在此后两天的战斗中,英军仅仅攻占了布尔日比山脊的一部分,战线被很多德军支撑点交错穿插。到了7月20的下午,一场瓢泼大雨让战场变成泥潭,从而限制了坦克的行动。而隆美尔所设计的防御阵地有效地阻挡了盟军的进攻,“古德伍德”作战计划落下帷幕。此外,同样在这一天,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宣告失败,其后隆美尔被指控为刺杀行动的同谋,最终听从希特勒的命令服毒身亡。

    “古德伍德”行动立即成为把柄并被蒙哥马利的反对者们大肆宣传,《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采用了“盟军在法国全线受阻”的大标题。不过,这并不能阻碍蒙哥马利前行的步伐,对他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接下来的作战。

    由于天气原因,“眼镜蛇”计划从7月19日推迟到了7月25日。蒙哥马利要求加拿大第2军偕同第7装甲师以及警卫装甲师在25日凌晨3点30分沿着通向法莱斯的公路发动攻击。他特别强调无论“眼镜蛇”计划如何变化,天气如何恶劣,这次进攻都务必在规定的时间打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由于蒙哥马利担心敌人觉察到真相,希望通过这次进攻让敌人认为在圣洛的轰炸行动只是佯攻,而德军的确如他所料,自西向东地奔向奥恩河,甚至有一些还越过了奥恩河。到了25日上午9点45分,“眼镜蛇”计划正式打响,3000多架中型及重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对位于圣洛以西的目标地带进行轰炸,但是,尽管这次轰炸对德军造成了严重破坏,但由于轰炸目标并不精确,所以导致盟军也遭到了损失,第9师和第30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并直接造成了伤亡几百人的后果,更为不幸的是,十分具有能力的麦克奈尔将军也在其中。不过柯林斯领导的部队最终还是成功突破,并且该军在当晚前进了2英里。次日,柯林斯命令两个装甲师投入战斗,左翼的第5军偕同右翼的美国第8军组成梯队共同推进。一天后,德军已几近崩溃。而到了30日,美军已经占据了阿夫朗什,即将抵达布列塔尼半岛。德军战线混乱不堪,这时,冯·克卢格必须亲自指挥德第7集团军,可他对于溃不成军的部队依然回天乏术,零散的德国士兵进入了乡村,从而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战利品。

    蒙哥马利在战略上可以说是非常固执的,但他能够依据战争情况而适时调整战术,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蒙哥马利在27日这天会见了布莱德雷与登普西,他修改了作战计划。蒙哥马利认为已经实现了此前的作战目标,于是放弃了让英军与加拿大军继续向卡昂与奥恩河以东进攻的计划。此外,他命令登普西以6个师的力量发动攻势,位置则是英军战线西面的科蒙地区。28日,在参考“眼镜蛇”计划的进展情况之后,蒙哥马利指示登普西“加大油门向维尔挺进”。在这次进攻代号为“蓝上衣”的作战中,蒙哥马利判断被美军击败的德军,将采用从科蒙向东,途经奥恩河内陆河地区,直至卡昂与法莱斯之间高地这样的撤退路线。不过,这次作战却存在着一个不利因素,那就是连绵起伏的地形,北到科蒙,南到维尔,东临奥恩河畔的这个地带满是丘陵,最高处为海拔1200英尺的潘松山脊。虽然登普西指挥的两个军在装甲力量上占有优势,但就步兵而言几乎旗鼓相当。由于敌对的双方都布下了很多地雷场,所以在前两日的战争中对彼此而言都非常艰难。但同时也有新的进展,第2装甲师仅花费一夜时间,就在科蒙与维尔之间的苏勒弗尔河对岸的贝尼-博卡日建立了桥头堡,并与第5军会合。德军调动党卫军第2装甲军用以抵抗登普西的攻击。然而,即使冯·克卢格掌握着3个装甲师,他依然担心科蒙会失手,并且提出向塞纳河撤退的建议。但是希特勒下达的指示依然强硬,要求冯·克卢格元帅“盯紧前线敌人,不要向后看。”

    到了8月2日,英军第2装甲师则即将成功进入维尔城。不过,第30军的进展却不尽如人意,该军军长巴克纳尔被登普西撤职,霍洛克斯于4日接替其职位。就此,战情出现变化,经过一番艰难的苦战,第43师终于在8月6日攻占了潘松山脉的所有制高点,而在同一天,美军也终于攻克维尔。英军第59师跨过奥恩河,并在蒂里阿库尔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并且很好地进行了防御。

    尽管战役进展顺利,可蒙哥马利却有所烦忧。事情是这样的:

    在欧洲大陆作战的美军于8月1日进行重组,21个师组成了第1集团军与第3集团军,分别由霍奇斯和巴顿指挥,归属于美国第12集团军群,布莱德雷担任统帅。8月3日,布莱德雷要求巴顿用尽量少的兵力攻取布列塔尼半岛,其余兵力则肃清卢瓦尔河以北的敌军,之后清理“蓝上衣”作战区域以南地区。巴顿一直以来都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现在机会来了,他的7个师在3天之内就已通过阿夫朗什,到了8月7日,巴顿的军队已经临近勒芒。而在这一天的凌晨,希特勒指示冯·克卢格集中装甲部队,试图夺回阿夫朗什并切断巴顿的供给。然而美军第30师奋勇反抗,经过6天的战斗最终等来了救援。而巴顿的第15军已经从勒芒出发向北行进,在8月16日,巴顿与布莱德雷通电话,汇报了自己的部队已经进入阿让唐,并宣称要进军到法莱斯,而且要“将英国佬赶下海,让他们再尝一次敦刻尔克的滋味!”这并非玩笑,而是表达出了巴顿对于英军的积怨。巴顿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客观的,他未能体会到在战场北面的英军战斗之艰难,而这种自大也导致了他的集团军在1个月内伤亡人数高达4.1万,这几乎是第21集团军群自登陆以来到8月底总体伤亡人数的一半。

    8月4日,蒙哥马利决定让加拿大第1集团军担负起攻打法莱斯的艰巨任务,从7日开始,这个任务由西蒙兹中将以及加拿大第2军开始实施,在该军原有的一个装甲旅,一个装甲师,两个步兵师的基础上,加入英国第51高地师,第33装甲旅以及波兰装甲师予以增援。经过努力,这支队伍于黎明之前越过防线。此后,西蒙兹改变了自己的计划,在白天便出动坦克,在浓烟的掩护下呈“密集队形”前进,并且用装甲车运送步兵,这个招数显然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部队离法莱斯越来越近。

    德军后卫部队依然坚持抵抗,并掩护剩余部队向东撤退。到了8月17日,天空开始放晴,英美空军加入到战斗之中。18日,德军仍然没有放弃努力,并且撑开了一道6英里宽的缺口。然而,盟军的炮火和重新发挥效力的空军力量威力十足,德军被逼进到不断收缩的阵地之中,并且不得不向东沿着公路,踏过田野仓皇撤退。而在这六天的逃亡中,德军共有约1万人丧命,另有5万人被俘。从缺口逃出的2~5万人中,大部分还没抵达塞纳河就被打死了。而其他地区的德军,也都相继缴械投降。希特勒派来对抗西线盟军的整个部队,已经彻底崩溃。

    5.遭遇挫败

    盟军于8月25日攻入巴黎,此前,盟军计划在登陆后90天占领塞纳河左岸,可实际上,他们在登陆后的第79天就已经抵达塞纳河。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蒙哥马利的战略设想。次日,最高统帅部宣布欧洲大陆的战争即将结束,“西线的德国陆军已经彻底瓦解,巴黎重归法国人怀抱,而盟军则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第三帝国的疆界进军。”不过,后勤供给上出现的问题拖慢了盟军前行的速度,盟军没能夺下布雷顿的任何港口,物资只能使用公路从诺曼底运出,或者从英国空运。因此,蒙哥马利只好让一个军停止前进。

    与此同时,更为迫切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盟军最高统帅部却在这时产生了分歧,艾森豪威尔坚持自己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战略,而蒙哥马利则坚持采用“单一冲击”的战略,他的计划是:集中第12和第21两个集团军群的40个师向北进军,击溃日益颓败的德军,从阿登高原的北面突击侧翼,占领鲁尔区并最终攻克柏林。这个计划是蒙哥马利在诺曼底战役结束前就已经谋划好的,而且得到了布莱德雷的认可。艾森豪威尔在8月20日召集参谋人员举行会议,蒙哥马利派出德·甘冈前去参加,会上主要作出两项决定,其一是从9月起,由艾森豪威尔本人亲自指挥各集团军群作战。其二则是第12集团军群接下来应直击梅斯和萨尔,并与龙骑兵会师。蒙哥马利不认同这两个决定,于是接着派出德·甘冈带着他的便条去说服艾森豪威尔,不过他的意见依然被否定。因此,蒙哥马利决定邀请艾森豪威尔共进午餐,当面谈清这些问题。

    8月23日,蒙哥马利与艾森豪威尔会面,蒙哥马利指出,必须决定主攻方向,而且在主攻地区要保持强大的兵力,这样才能迅速地获得胜利。而如果采用全线挺进、全面出击的战略,就会过于分散兵力和补给,从而使整体进攻无法有力挺进,德军也就有了反攻的机会,这样的结果是战争将进一步被拖延,甚至可能会到1945年才能结束。接着,蒙哥马利展示了自己的计划,并告诉艾森豪威尔,身为最高统帅而投入到地面战斗是不妥当的,具体战斗应该由专人指挥,最高统帅应该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不过蒙哥马利没有撼动艾森豪威尔的固执,“宽大正面”的战略似乎势在必行。正值蒙哥马利为这个结果感到忧心之际,他于8月31日晚上收到了一封来自于丘吉尔的信,信中祝贺他即将从9月1日起晋升为陆军元帅。随之,艾森豪威尔向蒙哥马利发去了一封诚挚祝贺的电报,这也许能让蒙哥马利心里有所安慰,但他依然不能接受“宽大正面”这个战略,两个人因为这个问题在几个月内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积郁难平的蒙哥马利似乎想证明巴顿的那种迅速进军自己也能够做到,所以他的坦克部队在一个星期之内向东行进了250英里。而这种进军方式也同美军一样属于机械化奔驰。不过德军已经无力反抗,9月3日,警卫装甲师攻入布鲁塞尔,次日,第11装甲师攻入安特卫普,立即受到对于战争充满憎恶的居民的热烈欢迎。接着,蒙哥马利向阿纳姆方向推进。然而,在喜悦祥和的气氛里,艾森豪威尔的海军上将伯特伦·拉姆齐爵士却觉察到了危险,他发给盟军最高统帅部的电报内容主要是:如果想要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港能够很快开放,就必须要防止敌人进行破坏或者在斯海尔德河与鹿特丹到荷兰湾之间的航道中布雷并实施封锁;而且安特卫普和鹿特丹港非常容易被布置水雷,并遭到封锁。不幸的是,希特勒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而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机会,他立即下令通过布雷、炮攻以及派兵等方法使斯海尔德河不能通行。

    正如布鲁克所指出的那样,没能将安特卫普牢固掌控就选择继续进军,的确是蒙哥马利自己酿成的错误,他本人在回忆录中也承认了这个战略失误。失去安特卫普也就意味着无法将重型武器运往欧洲,蒙哥马利“本以为加拿大集团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事实证明他错了。虽然第11装甲师于9月4日就夺取了安特卫普及其港口,不过直到11月28日,盟军的船只才得以停靠在安特卫普港口的码头。

    9月9日,蒙哥马利收到英国遭受V-2火箭攻击的通知,根据分析他怀疑火箭是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附近发射的。伦敦方面询问蒙哥马利何时能够夺下这一带区域。次日上午,蒙哥马利召集登普西以及盟军第1空降军军长布朗宁一起探讨攻入阿纳姆的作战计划。而且蒙哥马利深知,这次战役的最大困难就是补给问题。这天下午,艾森豪威尔飞到布鲁塞尔会见蒙哥马利,不过两人依然都彼此据理力争,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艾森豪威尔认为应该首先进军莱茵河,在正面横渡莱茵河后,才能集中兵力向着一个进攻方向努力。蒙哥马利依旧主张在北面进行单一性的突击。不过最后,艾森豪威尔有所让步,同意第21集团军群应尽快向北朝着阿纳姆方向行进。

    9月12日,比德尔·史密斯告知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决定采用蒙哥马利的建议,停止了向萨尔方向的行军,并集中了3个美国师的车辆用于运输第21集团军群的物资供给,同时将美国第1集团军作为蒙哥马利的右翼支援,并且批准蒙哥马利同该集团军指挥官霍奇斯交流沟通。在获得这些保障后,蒙哥马利与登普西一起重新审定计划,并决定于9月17日发动这次代号为“市场花园”的阿纳姆战役。该计划要求空降部队呈地毯式进攻,并越过五条河流障碍,而且这些河流全都穿过埃因霍温至阿纳姆的公路干线。第30军在霍洛克斯的领导下沿着“地毯”的轴线发动进攻,与阿纳姆地区的英军第1空降师会师后,在阿纳姆以北的下莱茵河对岸建立桥头阵地。而分别位于东西两侧的第8军和第12军,则在第30军北上时,配合扩大其前进轴线的两侧。第2集团军则在阿纳姆至须得海地区向东进军,从而对鲁尔北翼发动攻势。

    到了9月17日,行动按时进行,盟军冲破敌军防御前沿,当晚就向纵深推进了10公里。中午时分,空降部队依次着陆,第82和第101空降师只遭到了敌人微弱的反抗。第82空降师在警卫装甲师的帮助下,攻占格拉维附近的桥梁,并且为夺取奈梅根附近的渡口而付诸战斗。第101空降师则在埃因霍温以北区域设下防御工事。不过英军第1空降师的情况并不顺利,他们在阿纳姆地区遭到了德军的猛烈反抗,没能夺取莱茵河上的渡口。次日,正面部队向北推进,绕过埃因霍温并与第101空降师会合,他们在9月20日之前,进攻到奈梅根地区。英军第1空降师由于得不到正面部队的支援而情况艰难,在9月24日的晚上,蒙哥马利收到了第1空降师的紧急电报,称该师人员疲惫,补给严重短缺,高级军官伤亡严重,濒临崩溃。于是蒙哥马利命令他们于9月25日晚间撤到阿纳姆的下莱茵河,该师剩余的2千多名官兵成功突围,并于26日与英军大部队会合。然而,该师还是约有2千名无法行动的伤员在医疗人员的陪护下留守在那边,其后皆被德军俘虏。全师总体伤亡人数为3716人,所有的营长里仅有一名生还。

    英军第2集团军于9月底在下莱茵河南岸阿纳姆以西转为防御状态,这也就宣告了“市场花园”作战的结束,这10天以来,虽然英军向纵深推进了80公里,并将突破口正面扩大到25-40公里。然而,这次战役却并未成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艾森豪威尔没能保障他此前承诺过的后勤供应,也没有实现将美国第1集团军派往掩护蒙哥马利右翼的保证,这致使蒙哥马利必须要动用对他而言非常宝贵的运输力量运送第8军。第二,将原定于9月初的空降袭击推延到9月中旬,是非常错误的决定。这让德军有时间能够集合起第1伞兵集团军,并在斯徒登特的指挥下,封闭了德军南北战线。第三,盟军的情报工作并不到位,他们未能及时发现德国最为骁勇善战的将军之一莫德尔恰巧身处这个作战地区,而且在苏联和诺曼底半岛历经磨炼的党卫军第2装甲师早已恢复元气,整装待发。更加不幸的是,阿纳姆战役刚刚开始,斯徒登特就从一名被击落的美国军官身上发现了一份地图,并且得以掌握盟军的总体作战计划。此外,英军第1空降师的师长厄克特是步兵旅长出身,对于空降突击几乎一窍不通,这就导致空降部队在阿纳姆的降落点距离大桥过远。而且还有一些诸如空中支援计划失误,通信基本失灵以及天气情况不利等因素影响了战役,不过蒙哥马利坚持认为如果这场战役在最开始就能获得支持,得到充足的飞机、地面部队以及后勤补给的话,“那么,尽管有我的过失,不利的气候,以及在阿纳姆驻有敌军党卫军第2装甲师等等,这场战役还是有望取得胜利的”。

    结束了阿纳姆战役之后,10月8日,在艾森豪威尔下达给蒙哥马利与布莱德雷的命令中,依然要求这两个集团军群“在人力许可的情况下,将尽可能地快速挺进波恩以北的莱茵河一线作为首要任务来执行”。而且似乎艾森豪威尔意识到了安特卫普的重要,并于次日下达命令,要求蒙哥马利“将打开安特卫普港作为头等要务”,而且特别强调“在北面翼侧再掌握一个大港口是得以攻入德国的一个必要条件”。10月10日,蒙哥马利发布了一份标题为《关于西欧战场指挥问题的一些意见》的文件,其中再次重申了盟军指挥体系的不足,以及他关于“单一冲击”和设立单一地面指挥官的作战想法。5天之后,他接到了来自艾森豪威尔的一封信,信中对于蒙哥马利发布的文件进行了批评,并且强调“这里不再是诺曼底滩头!”接下来,第21集团军群接到清理安特卫普航道的指示,然而奉命向斯海尔德河进军的加拿大军队将要面对的是一场持久且艰辛的斗争,他们必须一个堤坝接着一个堤坝地奋力前行,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伤亡。而用鲜血所换来的是盟军的船只终于在11月28日首次在安特卫普码头靠岸。于是,艾森豪威尔命令,北面的主要行动务必保证横渡莱茵河,占领鲁尔并深入德国。不过,“宽大正面”的进攻屡屡受挫,最受打击的还是美军战线,特别是霍奇斯指挥的第1集团军进攻许特根森林的作战,真可谓是二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战斗之一,多达九千名的美国官兵患有战壕足病、战斗疲劳症以及所谓的“呼吸系统疾病”,有2.4万人战死、失踪或者被俘。

    11月28日,艾森豪威尔找到了蒙哥马利,两人开始了一番长谈,蒙哥马利坦言盟军处境不佳,建议巴顿的部分军队应该向北开去,而其在南面发动的攻势则应该取消。艾森豪威尔将蒙哥马利的意见转达给了布莱德雷,不过在12月3日布莱德雷写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却举出很多理由用以说明自己无法执行这些建议。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出现了更严重的混乱,盟军情报机构居然完全没有发现德军新近组建的一个装甲集团军的迹象,而对于接下来的进攻重点也毫无头绪。

    而对于德军最高统帅部而言,他们在9月份就已经察觉到盟军无法突破“齐格菲”防线了,并且德军能够在该区域长时间阻挡住盟军前进的脚步。因此,德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西线进行反攻,希望以突击的方式来瓦解战线北面的盟军。在盟军战线北段和中央地段作战的分别是由15个师组成的第21集团军群以及由31个师组成的第12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与第9集团军聚集在亚琛以东地区。而在阿登山区宽达115公里地段进行防御的,只有第1集团军第8军的4个师,并且其中的一个师刚刚从美国抵达战场,有两个师的人员武器并不够充分。于是,德军意图利用盟军防守中的薄弱环节,在阿登山脉地段向安特卫普实行突击。到了9月25日,希特勒思考良久的“拿破仑式”构想演变成具体的作战命令,他召开会议,告知指挥官以及作战参谋,如果他所设想的方案成为现实,那么就能“消灭20-30个师的敌军,这将成为又一次的敦刻尔克”。希特勒任命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接替克鲁格担任西线总指挥,要求将执行这次任务的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秘密集结,并为这次代号为“守卫莱茵河”的战役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到了12月16日,蒙哥马利接到了德军向美军第1集团军发动正面强攻的电报,当时他正在埃因霍温同戴·里斯打高尔夫球,戴·里斯是著名的职业高尔夫球手,当时在埃因霍温担任空军大队长的汽车司机。蒙哥马利本想给自己放个小假,可是他现在需要立即飞回自己的作战指挥所。

    德军的攻击方向非常明显,那就是将火力对准兵力最为薄弱的第2军所守卫的阿登地区。这样就使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被一分为二,他无法指挥位于北面的那一半部队。12月20日晚10点半,艾森豪威尔命令蒙哥马利担负领导北翼这些美国部队的任务,也就是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与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次日上午,蒙哥马利要求面见艾森豪威尔,要求将英国部队纳入第9集团军,并与美军并肩作战,接管第1集团军的一些阵地。此外,将英军配置在第1军和第8军后方作为预备梯队,直到美军组成预备队。经过蒙哥马利的这番调整,情况得以缓和并最终趋于正常。

    而德军的反攻计划获得的成效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希特勒在12月18日对原定计划进行大幅度修改,取消了此前从亚琛以北地区向西进行突击的打算。次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会议,认为应对敌军进攻的两翼进行反突击,并汇集所有力量瓦解德军在阿登山脉的反攻。

    12月21日,盟军开始反攻,由巴顿指挥的第3集团军由南面向德军突出部发动猛烈攻击,不过由于天气原因缺乏空军力量的支持而导致进展缓慢。不过在2天后,天气好转,盟军的空军力量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并对德军部队进行猛烈打击。在此之后,美军推进的速度加快,26日,先头部队已经与被围困在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师顺利会合。盟军指挥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致使德军无法进军安特卫普,希特勒在28日的会议上,承认进攻已经失败。

    这时,蒙哥马利看到英国报纸对于艾森豪威尔的抨击而深感不安,媒体指责美军在阿登战役的最初阶段并没有进行认真抵抗而是直接毫无秩序地撤退,甚至在某些地段已经溃不成军。于是,蒙哥马利向丘吉尔请示,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与记者的交流来表明盟军相互之间的配合,丘吉尔对他的想法表示赞同。因此在1945年1月7日,蒙哥马利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却被德国人利用,将其讲话摘录并改写成一篇带有反美倾向的报道,并且在当时戈培尔掌控的阿纳姆电台播出。布莱德雷总部监听站将其误当成英国广播公司播放的,致使这篇经过巧妙扭曲的讲话稿引起了广泛争议。艾森豪威尔对此难以忍受,加上身边顾问团也极力唆使他与蒙哥马利彻底决裂,于是艾森豪威尔在写给马歇尔的电报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有我无他”。德·甘冈在得到消息后立即奔赴凡尔赛,希望得到缓和的机会,接着又顶着漫天飞雪回到蒙哥马利身边,说服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写一封措辞柔和的信以缓和矛盾。

    然而,虽然风波渐渐平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越能发现艾森豪威尔“宽大正面”的战略收效甚微,盟军在莱茵河沿岸附近所开展的零散战斗并没有什么起色。1945年1月末,盟军参谋机构在马耳他举行了最高级别会议,英美双方都有让步,最终达成一项方案,认可了艾森豪威尔的战略,即在北面攻取莱茵河渡口后推进。这也就是名为“诚实”的作战行动。

    6.最后一战

    “诚实”作战是由加拿大集团军从帝国森林向南发动的一次攻势,目的在于夺取莱茵河以西的所有地区。艾森豪威尔亲自率领两个集团军群,不过美军第9集团军是在蒙哥马利的统领之下,并且将主攻方向指向北线,并且如果布莱德雷对于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境线发生异议的话,蒙哥马利拥有最终决定权。不过,2月份时丘吉尔再次提出,陆军元帅亚历山大应当分担艾森豪威尔地面军队指挥权利,不过蒙哥马利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必将引起风波。不过,英国方面仍将这个意见告知了艾森豪威尔。因此,艾森豪威尔要求与蒙哥马利会面,2月4日,他们在蒙哥马利之前的宗霍温作战指挥所碰头。艾森豪威尔想听听蒙哥马利对于当前指挥系统的看法,蒙哥马利表示出满意的态度,这让艾森豪威尔非常高兴。

    1945年2月8日,“诚实”作战正式拉开序幕,加拿大集团军向莱茵河以南进军,直到克桑滕-芬洛一线。到了23日,美军第9集团军开展名为“手榴弹”的作战行动,攻占了鲁尔河谷的水坝,并向北进军,从而实现同加拿大集团军的会师。虽然加拿大集团军在这一个月的作战中伤亡高达1.5万人,不过蒙哥马利已经实现了作战目的。而希特勒再次犯下严重错误,他强迫德军背水一战、拼死抵抗,到了3月初,德军因为“诚实”和“手榴弹”作战行动而付出高达9万人的伤亡。盟军扫清了莱茵河西岸的德军,并打通向东挺进的道路。到了3月10日,美军第9集团军以及第21集团军群在莱茵河西岸的诺伊斯到奈梅根一线拉开阵势。在三天前,美军第1集团军已夺下了雷马根的铁路桥,而且在东岸建起桥头堡。到了3月下旬,盟军已经在南起瑞士,北到欧洲北海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全部逼近了莱茵河。

    之后,盟军打算强渡莱茵河,为此蒙哥马利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出于一贯的谨慎,蒙哥马利不仅要思考如何渡河,还要思考在渡河之后应该如何推进。此外,他还必须考虑到英国的目标,那就是确立其在德国北部的存在,并且解放荷兰、丹麦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在苏联人向西渗透之前占据波罗的海沿岸的所有主要港口。所以为了保证强渡计划的顺利实施,蒙哥马利再次运用了欺诈手段,继续运用在阿拉曼使用过的方法。在精密的伪装下,盟军的大量人员和装备藏在暴露的河岸沿线,而并没有被发现。据统计,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共秘密囤积了11.8万吨的供应物资。并且在开战前的一个星期内,662辆坦克,近四千辆装甲运输车以及其他3.2万辆车辆的大部分必须在夜间进入阵地,此外还需从公路上运来皇家海军的36艘登陆艇,美军囤积的弹药则不少于13.8万吨。

    蒙哥马利在横渡莱茵河之前对部队的整体后勤进行彻底检查,物资供给充足,军兵健康良好,一切都非常顺利。蒙哥马利在3月23日发布写给集团军群全体官兵的信,并在当日晚间分别以英军第2集团军与美国第9集团军为左右翼,从莱茵贝格至雷斯的宽阔正面强渡莱茵河。这场战斗可谓蒙哥马利军事生涯中的一次杰作。

    丘吉尔在24日的凌晨前往蒙哥马利的指挥所,来观看这场“表演”的最后一幕。而蒙哥马利也的确不负众望,虽然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物资并未浪费,而且损失非常小。到了27日,盟军已经跨过莱茵河,并且建起宽为35英里,纵深为20英里的桥头堡,俘获敌人共1.6万人以上。

    下一步,蒙哥马利认为应该尽快向东进军,在到达易北河之后继续向柏林挺进。于是蒙哥马利在3月27日发出指令:要求第2集团军继续进军,北翼直指汉堡;美军第9集团军则向马格德堡推进,之后与美军第12集团军群合力攻占鲁尔。同时,加拿大集团军则对荷兰残存的被占领区进行清剿,并沿着海岸线向易北河发动冲击。蒙哥马利发布以上作战方案后,将其汇报给艾森豪威尔,并告知自己指挥所的迁移地点分别是:威塞尔、明斯特、温登布吕克、黑尔福德、汉诺威,最终抵达柏林。这个消息让丘吉尔非常高兴,因为他认为盟军的头等要事就是攻进德国首都。不过艾森豪威尔却已经改变了西线战事的作战方针,其中不再将柏林作为一个目标。而他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不了解,没有意识到英美苏这个同盟体正面临瓦解,而当时苏军距离柏林更近。不过在3月27日,艾森豪威尔同时收到了蒙哥马利的电报和马歇尔的一封信,在信中,马歇尔警示他提防敌人“形成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区,南方的崇山峻岭很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地区”。因此,艾森豪威尔再次对作战计划进行修改,并在次日先后发出了三封电报。

    第一封电报发给了斯大林,在电报中艾森豪威尔坦诚地描述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即包围鲁尔,然后在爱尔福特-莱比锡-德累斯顿地区与苏军会合,或者在更南一些的雷根斯堡-林茨附近地区会合。并且,艾森豪威尔希望得知苏联的下一步计划,以便协调盟军与之配合作战。可是,斯大林看过艾森豪威尔的电报后,判断这是一个圈套,目的在于使得英国人和美国人企图私自攻占柏林计划的成功,于是,斯大林马上将朱可夫与科涅夫召回莫斯科,命令他们尽快拿出攻占柏林的作战计划。

    第二封电报发给了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在其中汇报了自己的计划和决心。

    第三封则是发给蒙哥马利的,艾森豪威尔表示自己认同蒙哥马利打算在鲁尔以东地区与布莱德雷会师的计划,不过他对于攻占柏林没有兴趣,认为“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就要尽一切可能分秒必争地渡过易北河,进军到波罗的海岸边的卢卑克,封锁丹麦半岛。”这句话意味着英国人与这场决战无关。这让蒙哥马利非常吃惊,不过他无能为力,只能回信给艾森豪威尔请求他在到达易北河之前不要改变目前的指挥结构。而且,蒙哥马利同时向英国方面报告说,第9集团军要交给布莱德雷指挥,并向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进军,以参加最后的决战。白厅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片哗然,随后,英美双方以及盟军最高统帅部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不过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艾森豪威尔的全新计划。

    蒙哥马利指挥军队渡过莱茵河后,继续向东急速进军,不过挺进易北河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前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越过交错密布的众多河流,英军在行进200英里并抵达易北河畔时,已经建造了200座桥梁。在稍事休整后,蒙哥马利的部队又分秒必争地进军波罗的海,以防苏联人先于英军进入丹麦并控制波罗的海入口。虽然在行进过程中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可是各师官兵却体验到了一种叫做“装甲拳头”的武器,它与火箭筒非常相似,德国士兵或者军士、军官训练营都对其熟练掌握,并沿着盟军的进军路线设下障碍点。而登普西的第2集团军前线共计约有一千辆的坦克,有一半数量受损严重不能再用。同时,英军也付出了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作为代价,不过在5月2日终于比苏军早了6个小时以上抵达波罗的海的维斯马和卢卑克,并封锁丹麦半岛以防止苏军的渗透。此后,英军在波罗的海的维斯马至易北河的德米茨建起一道东向的防线,而从卢卑克西部至巴特奥尔德斯洛之后南向易北河建起一道西向的防线。而德军和当地的居民为了逃避苏军,都涌向英军占领区,使得这两条防线之内的区域混乱不堪,在5月2日和3日这仅仅两天的时间里,第2集团军就俘获了近50万名战俘。

    早在4月27日,英国陆军部就告知蒙哥马利,希姆莱曾通过瑞典红十字会提出投降,不过当时蒙哥马利一心急速进军,并没有对这则通报有更多关注。到了5月1日,德国广播电台发布希特勒的死亡消息,并称海军上将邓尼茨将继任元首职位。而在次日,第2集团军司令部就接到了德军布卢门特里特将军的信,信中称谈判应该在更高一级中举行。到了5月3日,经由邓尼茨的批准,凯特尔元帅派出一个代表团于11点半抵达蒙哥马利位于吕讷堡荒原的总部,进行谈判投降。其中成员包括德国海军总司令冯·弗里德堡海军上将,参谋长金策尔将军,海军少将瓦格纳,参谋军官弗里德尔少校。他们在蒙哥马利指挥车外的英国国旗下列队等候,似乎蒙哥马利是故意让他们多等了几分钟,才以胜利者的姿态信步走出车外,接受投降。

    首先由海军上将冯·弗里德堡朗读陆军元帅凯特尔的信件,说明从柏林到罗斯托克撤退下来的德军的三个集团军向蒙哥马利投降,而蒙哥马利则指出这三个集团军应该向苏联人投降。冯·弗里德堡则回答,如果向苏军投降,那么德国士兵将被送往苏联做苦工。蒙哥马利挖苦道,德国人应该在发动战争之前,尤其是在1941年6月进攻苏联之前,就想到今天的下场。接着,蒙哥马利询问他们是否讨论位于英军西翼德军的投降问题,对方表示否定,不过因为关心这些地区的德国百姓,所以希望蒙哥马利施以措施,容许他们逐步后撤。蒙哥马利立即拒绝,并继续施加压力,问冯·弗里德堡“是否愿意让位于我西翼和北翼,包括荷兰、弗里斯兰、弗里西亚群岛、赫尔果兰岛、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以及丹麦境内的所有德军都向我投降?”不过对方却并不同意,于是蒙哥马利声称,如果以上地区德军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那么英军就会继续作战,这样无论是德国军队还是百姓都会遭受严重伤亡。这使得该代表团手足无措,于是蒙哥马利让他们先吃饭再作出决定。而在用餐过程中,冯·弗里德堡不禁潸然泪下,其他成员则沉默不语。

    5月4日下午,蒙哥马利召开记者招待会,在英国官兵以及记者和摄影师的注视下,德军代表团走进了为了受降仪式而专门布置的帐篷之中。蒙哥马利宣读了他所起草的投降书,表示德军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能接受,他就立即下令继续作战。接着,蒙哥马利依次叫着德军代表团成员们的名字,看着他们在投降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后,蒙哥马利也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投降仪式结束后,蒙哥马利立即颁布正式停火令,并于1945年5月5日生效。按照惯例,蒙哥马利分别给自己所属的高级指挥官以及第21集团军群的所有官兵写了公开信。并且为感谢皇家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也为他们写了感谢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