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基认为,萧红之所以离不开端木,一是要靠他获得身为女人难以得到的社会关系,二是因为端木给了她一个希望,“那就是她可以到北平他三哥那里去养病,她可以不必愁苦搁笔之后的生活,她可以去恢复她身体的健康”,加上不愿屈服于“那些遥远的不坦直的大有含蓄的眼光”,萧红终于选择了“屈辱的忍受”,并且在他们的关系中扮演了依附于他的角色,证据之一就是她曾为他抄过稿子:
“她为了参加苏联大使馆在枇杷山举行的十月革命纪念节的庆祝活动,从北碚到了重庆,住在一个旅社里。”
“据说,曹靖华先生来看她,她向他打开了精神世界的窗子,她愉快地谈到她来自的道路和她受的屈辱。”
“‘认识了你,我才认识了生活。’他感叹地说,‘以后不要再过这种生活了。……’”
“当萧红和T君一起去探访他的时候,他注意到T君原稿上却是萧红的字迹。那是《大江》。”
“‘为什么象是你的字呢?’”
“‘我抄的……’萧红说。”
“‘你不能给他抄稿子,他怎么能让你给抄呢?不能再这样。’曹靖华先生坦率地说。”[400]
当时作家用纸笔写作,初稿写成,经修改,誊抄出干净整洁的定稿才能送交杂志或出版编辑,抄稿是作家写作中最后也是必要的工序,是一项枯燥而繁重的体力活。妻子给丈夫抄稿,有体贴代劳之意,在文坛上并不罕见,许广平给鲁迅抄过稿,梅志给胡风抄过稿,萧红也曾给萧军抄过稿。曹靖华在端木的稿子上看到萧红的字迹后郑重其事地交代她不能再为他抄稿,是因为她是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她的文坛地位高于端木蕻良,她理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用于更富创造性的写作或从事社会活动,替丈夫抄稿,这是无知的、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主妇做的事。
对于骆宾基那段文字,端木后来也予以了否认,他说自己和萧红从来没有互相抄过稿子,因为他们的稿子都是随抄随改的,但他透露,《大江》连载期间,他生过一次病,停了笔,眼看无法连载下去了,《星岛日报》又来信说千万别停,于是萧红就帮他写了一段,两人风格不同,那一段一看就是萧红手笔。[401]1984年为花山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大江》写“新版前言”,端木蕻良进一步指出小说中有一段文字——“本书104页倒数第3行自节略号起,到107页第5行止的这一段文字”——是萧红按照他的意思代写的,虽然风格不一致,但他觉得很有意思,就保留了下来。端木蕻良还说,当时重庆与香港通邮不方便,他和萧红身体都不好,姚奔主动提出为他抄复写稿以便在信件丢失的情况下及时补上,而萧红除了在他生病期间代写过一段外,还为他题写了“大江”二字,因此当时《星岛日报》上连载的小说《大江》的标题是萧红的手迹[402]。关于刊头题字,端木蕻良在与葛浩文的访谈中也曾提及是萧红手书,“她说墨笔字没我写得好,但为了留个纪念,她就为我题了刊头,其实我认为她的字很好的”[403]。
如果端木所说属实,萧红并未为他抄过稿子,那么骆宾基《萧红小传》中所述曹靖华在《大江》原稿上看到的萧红的笔迹,就只能是她为端木代笔的那一段了,她谎称为端木抄稿,可能是为了掩饰代笔的真相。其实,以萧红的倔强和骄傲,是无法长久屈服于任何一种压制力而不反抗的,她也不会心甘情愿地长期依附于任何人,何况,与前一段婚姻不同,年龄稍长阅历较丰的萧红在与端木的关系中,常常扮演的是主动和主导的角色。因此在这个细节上,端木的代写一段说比骆宾基的抄稿说更可信。
除了萧红曾代笔过《大江》中的一段外,端木还告诉葛浩文,哑剧《民族魂》是他为萧红捉刀的:“在香港,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六十周年,杨刚要萧红和我写一个剧本,让萧红写,我来演鲁迅。我没演过戏,萧红没写过剧本,我们就说考虑。后来我说萧红:你还是写,怎么演再说。我给她出个主意写个哑剧,因为我们在南开演过这种剧。实际上那个哑剧是我给她写的,叫《民族魂》。因为鲁迅先生遗体上盖的旗帜就是‘民族魂’,所以不需加‘鲁迅’二字。我写原稿,她改,要不然她就不想写,因为她写鲁迅,这是严肃认真的,不能歪曲鲁迅形象。我写后,她觉得还可以。让我演鲁迅,我坚决不同意,这不严肃嘛,如果我是个演员,那人物可以创造出来——鲁迅的形象、精神状况,但我没这个把握。萧红不愿写也就是考虑这点。后来觉得还可以,把剧本给人看,大家认为可以,就上演了。”
萧红是鲁迅扶植起来的女作家,兼与晚年的鲁迅往来较多,对鲁迅的日常生活也很熟悉,她在重庆完成的《回忆鲁迅先生》一书也刚刚出版,为纪念鲁迅诞辰的活动创作一部体现鲁迅生平和精神的剧本,她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这大概就是当时《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杨刚提出让没有剧本创作经验的萧红来执笔的原因。但按照端木蕻良的说法,正因为萧红没有写过剧本,所以不愿写,最后出来的剧本是他代笔创作,完稿后由萧红修改、上交的[404]。由于各种原因,这个剧本未能上演,1940年8月3日“鲁迅先生六十诞辰纪念大会”上演出的《民族魂鲁迅》乃是由冯亦代与“文协香港分会”“香港文协漫画协会”的同人参照萧红的剧本改编而成的[405],10月20日至31日,未被采用的原作题名《民族魂鲁迅》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作者署名萧红。
1941年9月1日,端木蕻良主编的《时代文学》第1卷第4期上,发表了署名萧红的《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此文据萧红1938年9月18日发表在汉口《大公报》副刊“战线”上的《寄东北流亡者》删改而来。而后者,据晚年的端木蕻良回忆,也是他执笔完成的[406]。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